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FTA大增 台灣也該迎頭趕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的抉擇對藍營大選的衝擊
◆  聯合報黑白集/七七怒吼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FTA大增 台灣也該迎頭趕上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FTA大增 台灣也該迎頭趕上


2019-07-06 23: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歐盟越南最近正式簽署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FTA),這是歐盟推動「東進政策」後,繼韓國、日本及新加坡,與東亞國家所形成的第四個FTA。
越南目前共有11個FTA已經生效,除了早已加入東協,越南也分別與日本、韓國、香港及智利簽署FTA。特別是與一般開發中國家保守心態不同,越南非常積極投入區域經濟整合;目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員,接受高標準開放的挑戰。很難想像在民國96年(2007年)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人均GDP只有約2,500美元的越南,過去在東協屬於自由化緩慢的國家,現在不但與新加坡同為東協FTA進展最快的兩國,甚至也成為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新亮點。
歐盟-越南FTA具有降稅時程快,涵蓋議題廣的特色,為歐盟與開發中國家所簽訂最全面性的FTA。未來生效時即約有70%貿易成為零關稅範圍,歐盟及越南則分別在生效七年及十年內完成降稅,只有極少數產品例外。另外在服務業、智慧財產權、貿易便捷化及政府採購等領域,也有大幅度的開放,並與國際接軌,顯見雙方自由化的決心。
除了雙邊FTA外,歐越雙方也簽署歐盟-越南投資保障協定,更有利越南吸引外人投資,強化產業供應鏈,鞏固全球新興生產基地的地位
不過在歐盟-越南FTA簽署前夕,美國川普總統嚴厲指責越南占盡美國便宜,揚言對越南加徵關稅。因為在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下,並沒有將製造業拉回美國,供應鏈只是在美國境外重組,美國並未受惠。根據野村金融最近的研究報告,在美中互課關稅所衍生的貿易移轉效果,越南為最大受益國家,接收了大部分美國企業移轉的訂單。
除了短期的轉單效應外,許多外國企業也考慮在越南設立新投資據點,未來會帶動越南另一波投資熱潮。美國對中國施壓,企業並未轉移投資美國,更使川普感覺不是滋味。
事實上,美國企業不回美國而前進越南,把帳都算在越南也未盡公平。不過在上月美國已經將越南納入匯率操縱國新的觀察名單,美國是越南最大出口市場,越南是美國第五大貿易逆差國,去年逆差金額超過400億美元。未來在訂單移轉及投資增加下,會擴大雙方貿易失衡,增加美越貿易摩擦及經貿關係的不確定性。
在對台灣影響方面,由於台灣、歐盟及越南產業結構的差異,歐盟-越南FTA對台灣衝擊有限,只有少數紡織成衣及機車自行車零組件會受影響
越南近年來是台灣在東南亞最主要的投資據點,歐盟-越南FTA 有助在越南台商企業拓展歐盟市場。但未來更多外資企業進入越南時,會使近年來已經上漲的生產成本繼續攀升;另外若是未來美國貿易制裁箭頭轉向越南,越南會成為中國大陸的翻版,對於台商衝擊也不能忽視。
另外過去越南曾發生在中國大陸製造,但假冒越南產地而由越南出口的情況,其中也有牽涉台灣企業。美中貿易戰之後,美國海關更為嚴格防堵此種現象,也需要注意。
由於美國貿易政策轉趨保護,美中貿易戰使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各國為了彌補美國市場的缺口,以及挽回經濟成長下滑頹勢,紛紛擴建FTA版圖。由去年年底生效的CPTPP ,到今年的歐盟-日本FTA、東協-香港FTA、英國-韓國FTA,以及歐盟-越南FTA紛紛形成,各國展開另一波的競賽,進一步弱化WTO的功能
台灣對於因應美中貿易戰,仍只停留在吸引大陸台商回台投資的階段;短期成效明顯,但長期來看,台灣面對全球FTA數目大幅成長,雙邊凌駕多邊的趨勢,更應有所作為。目前由於在開拓經貿網絡方面一籌莫展,使得台灣的競爭力持續流失,未來經濟成長堪憂。








聯合報黑白集/七七怒吼


2019-07-07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呼籲全民共襄盛舉出席77凱道「反鐵籠公投大會師」。記者許正宏/攝影

國民黨於七七抗戰紀念日號召民眾上凱道反鐵籠公投」,共同發出正義的怒吼。民眾對執政的民進黨有多怒、多想吼,無須贅言,但國民黨選在黨內總統初選民調大比拚前一天動員民眾上街,當然不只意在怒吼而已。
先看這場凱道會師的動機,民進黨主導公投法修惡,將直接展現民意的公投關入鐵籠都已經過了三周,第一時間未能把握民氣,現在要來重新點火並不容易。
再看參與者,國民黨稱包括民間社團、立法院黨團、彰化以北十個縣市議會,乃至馬英九等前任黨主席及五位參加黨內總統初選者。看似傾全黨之力對抗民進黨鴨霸,實則不脫國民黨傳統大堆頭動員造勢思維
相信百年老黨聲勢再低,也能召集民眾擠滿凱道,但就算如此國民黨仍得認清現實:去年九合一選後的滿手好牌,早已被總統初選紛擾給打亂了,此消彼長的聲勢,更非只靠怒批對手反民主即能挽回。何況撿到槍的蔡英文,正到處橫掃亂射。
說穿了,國民黨號召七七怒吼,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希望支持者認清誰才是主要敵人,期盼在未來七天民調期各家粉絲不要過激殺伐,以免導致實質分裂。但吼歸吼,要停止槍口朝內,還是只能靠各太陽坦誠與支持者交心懇託。
歷史斑斑,七七事變最值得銘記的是全國軍民同胞齊心抗日,各軍閥山頭也願拋下私心以國家為重,團結禦侮。國民黨諸太陽若未能有此體悟,未來勢將成為支持者怒吼的對象!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的抉擇對藍營大選的衝擊


2019-07-07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到高雄棧貳庫,受到民眾簇擁。記者徐如宜/攝影

台北市長柯文哲赴上海出席雙城論壇,重申「兩岸一家親」與「五個互相」,還會晤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柯赴陸行原本就盤算「不加分」,但順利與劉會談,說明了柯的兩岸政策態度得到中方肯定,至少證明赴陸答卷及格。而柯才返台,又馬不停蹄南下高雄,直搗韓國瑜地盤。柯文哲民國109年(二○二○)的抉擇與動向,對藍營大選的衝擊日益明顯。
受到香港反送中遊行的衝擊,柯文哲最近在總統大選民調支持度下挫五到七個百分點,四十歲以下的年輕選票滑落。儘管如此,柯文哲仍維持他一貫「和中」態度,未輕言退讓,至少包含了兩重意義:其一是,柯文哲相信兩岸「和比戰好」,避戰和解重於一切,他雖不提九二共識,但承認「兩岸非國際關係」,不輕踩大陸一中底線。柯堅持此一路線,也等於宣告與「蔡柯合」劃清界線。其次,柯既然選擇了「和中」,一旦參選,自然是對淺藍選票有期待,在柯的政治精算下,這樣抉擇得比失多,他當然要向「傾和」的大多數靠攏。
柯文哲參選總統的最大利基,就在於藍綠兩黨各自分裂,兩黨內爭越凶,柯的民調支持度越高。如今綠營初選已過,蔡英文一統天下,獨派反蔡力量未能集結,柯在綠端討不到好處,當然會希望藍營越亂越好。以柯文哲在多數民調中穩定的百分之廿五上下鐵票,只要藍營呈現分裂之勢,出走個百分之十的選票,柯文哲就有三分天下問鼎大位的機會。
換句話說,柯最終出馬與否的關鍵,將繫於藍營民調初選後的政局。在初選前「非誰不投」、「唯一支持」的口號震天價響,那是選舉的常態,不足為奇。一旦初選結果出爐,有人不肯認帳,那就是翻桌出走的最壞態勢,這不是一紙初選公約能約束得了的。藍營只要分裂,就是柯文哲坐收漁利鳴槍起跑的好時機,更是蔡英文鞏固綠營重振旗鼓的最佳選局,成敗之局,都在國民黨人自己的抉擇
國民黨經過三場國政願景電視發表會,五位總統參選人雖然競爭激烈,屢有交鋒,但大體上仍能維持競爭風度,支持群眾雖然在網路上廝殺不留情面,總還不至於搬到檯面上撕破臉。對於國家大政的見解,不論是能源、兩岸、國防、財經、社會,國民黨內的共識甚高,要求蔡政府下台救台灣更是口徑一致。在理念政策上,五位參選人要「求同存異」合作不是大問題。
五位參選人因人格特質,風格殊異,各擅勝場。不論是韓國瑜與庶民同苦樂的胸懷與機智,郭台銘勇於打破框架的政策創見與霸氣,朱立倫對財經政策行政嫻熟的穩健態度,乃至張亞中對自我信念的堅持和周錫瑋勇於扮演「箍桶」的表現,都算得上是一時之選。早在兩個多月前,這些角逐者都曾表達要組成「勝利者聯盟」挑戰蔡政府,彼此間如能截長補短,確實也是近年來少見的優秀組合,如果加上退出初選的王金平,國民黨能夠有謀有智有兵馬有資源,怎麼算都沒有敗選的道理,除非國民黨人要選擇自毀的道路。
不論初選結果由誰出線,勝利者都少不了「韓粉」、「郭粉」、「朱隊友」和「公道伯」的支持,都要有責任來促成「勝利者聯盟」。要做國家領導人,如果連自己的支持群眾都無法號令,連黨內的齊心整合都不能做到,如何帶領國家衝破困局?
柯文哲還等著看,蔡政府早已大刀出鞘;國民黨初選的勝負只是選戰的起步,真正難關還在後頭。國民黨的成敗不在於初選結果的個人成敗,而在於能否為國民黨的生存爭最後一口氣的決心,更在於能否為中華民國顧主權、護民主,為台灣拚經濟、爭前途。國民黨根本沒有不團結的選項,只有非藍不投的出路。國民黨敗無可敗,退此一步,即無死所,這才是國民黨人要認清的殘酷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