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專家之眼】中華文化與AI發展:傳統與創新(初八)

◆  【專家之眼】中華文化與AI發展:傳統與創新(初八)

◆  【專家之眼】刪減補助款—當權力凌駕法律,雪花是共犯(初七)









【專家之眼】中華文化與 AI 發展:傳統與創新


2025-06-03 08:46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隨著AI技術迅速進展,全球正面臨科技與文明的深刻轉型。路透


隨著 AI 技術迅速進展,全球正面臨科技與文明的深刻轉型。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如何與 AI 融合,成為重要課題。筆者從中華文化核心價值出發,探討 AI 的哲學意涵、倫理挑戰及融合實踐,並展望兩岸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

中華文化強調「天人合一」、「以和為貴」、「仁者愛人」等理念,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道家的「順應自然」、佛家的「慈悲智慧」構成其深厚的人文精神與倫理基礎。在 AI 發展強調效率智能的背景下,中華文化的「中庸之道」與「以人為本」提供了道德準則,幫助避免 AI 偏離人類價值,這是極為關鍵的重點。

目前 AI 廣泛應用於語音識別、自動駕駛、教育、醫療、司法等領域,並引發一系列倫理挑戰,如 AI 的「理解」是否等同人類、演算法的偏見、隱私與自主權的威脅、AI 是否可能具備意識等問題。這些挑戰更加凸顯哲學倫理 AI 發展中的重要性。

大陸已在多方面實踐 AI 與中華文化的融合:教育上,結合 AI 與古典教材,如《論語》與《道德經》,推動智慧學習;文化遺產方面,故宮博物院運用 AI 進行古籍辨識、文物修復;在藝術創作上,平台如「文心一格」與「小冰」將詩詞、書法等傳統元素融入 AI 藝術,顯示 AI 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是文化創新載體

此外,中華文化強調整體性、和諧與社群責任,為全球 AI 倫理治理提供新視角,如「仁者愛人」可平衡 AI 決策中的社會公平,「無為而治」啟示 AI 自主性與限制之平衡,「因果報應則有助於建立演算法的責任機制。這些理念能豐富現有的以個人主義為主的西方 AI 倫理框架,避免單一西方價值體系主導。

大陸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強調 AI 技術需尊重傳統文化與社會倫理,並出台《人工智能倫理規範》以體現文化自覺。如上海、杭州等地成立文化科技產業園,探索文化與科技創新的融合之道。

面向未來,AI 發展離不開哲學引導,而哲學也因 AI 而重塑。技術哲學、科學哲學等學科將為 AI 提供理論支撐,但如何將哲學思想具體轉化為演算法設計,如何讓東方文化在全球 AI 治理中發揮更大影響,仍是長期與艱鉅的挑戰。

台灣能成立跨學科「文化與 AI 研究中心」,並鼓勵企業開發具文化內涵的 AI 產品,通過國際合作倡導東方文化在全球 AI 治理中的參與,當可在促進兩岸和平發展方面做出貢獻。

總結來說,中華文化與 AI 的融合不僅是實用層面的結合,更是意義建構哲學省思過程。唯有結合文化自信哲學深度,方能讓中國在全球科技與文化創新中開創兼容並蓄、仁智並濟的新局面。






林中斌/「共軍必攻台」:六盲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林中斌/「共軍必攻台」:六盲點
◆  陳冲/全球南方生日不快樂









林中斌/「共軍必攻台」:六盲點


2025-06-03 00:00  聯合報/ 林中斌(作者為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前任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著有《偶爾言中》)


四月初共軍演習航母首次進入我應變區,並模擬打擊我天然氣接收站。共軍將「由訓轉戰」嗎?

近年,美軍將領持續警告共軍犯台年份。雖時間失準,仍此起彼落。

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八月,美參謀聯席會副主席 J. Winnefeld 上將在 Proceedings 期刊寫道:「兩岸軍事衝突將於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初爆發」。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十月海軍作戰部長 M. Gilday 上將在 Financial Times 上表示:「共軍將於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前侵台」。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十一月,美前國安顧問 H.R. McMaster 上將說:「共軍侵台恐落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

依在下淺見,「共軍必攻台」的看法有六盲點

忽視中國慎戰傳統:民國卅八年至六十八年(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九年),卅年間,北京對外用兵六次。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中越戰爭至今四十六年,華府對外戰爭六次,莫斯科對外戰爭七次,北京對外戰爭次數為零。為何?老子說:「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民國卅八年至六十八年(一九四九至一九七九),中國窮弱難保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後國力持續提升;追求經濟、軍力超美,反而更小心。孫子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美軍的「鏡像」mirror-imaging):美軍好戰,推想共軍如鏡中自己。美國前國務卿萊斯博士見識超越軍事,去年十月在 P. Robinson 播客上表示美軍愚鈍(blunt)以為共軍會以諾曼地登陸方式犯台。其實,北京有許多其他方式獲台,台灣香港化是其中之一

川普國防高層對中避戰:國防部長 P. Hegeseth 去年十一月七日在 Vigilance Elite 節目上說,共軍極音速導彈廿分鐘內可摧毀美所有航空母艦。國防部戰略次長 Elbridge Colby 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於《拒止戰略》書中寫:「美希望對中國維持軍事優勢,但根本無法實現」。

去年十一月十日在 Tucker Carlson 節目上,他表示:「要避免世界大戰,我們焦點是中國與…和平」。今年四月廿二日National Interest》報導印太司令 S. Paparo 表示,中國軍力正在超越美軍。

習近平謹慎:《Financial Times》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六月十五報導,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四月習告訴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美國賣武器給台灣,刺激我們打仗,我們不會上當」。美國前參謀聯席會主席 M. Milley 在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五月二日於《Foreign Affairs》寫道:「習近平非常強硬極端務實…他很清楚與美國打仗代價風險…他要達成國家目標但要避免武裝衝突。」

川普謀求「大交易」broad deal):川普一月就任後,多次表示願意與北京達成超越貿易大交易五月中,中美代表在日內瓦達成大幅降低關稅初步協議後,川普表示此發展「有助於統一與和平」雖然美國務院表示對台政策並無改變,但川普似乎暗示北京,以美國放手讓兩岸統一,交換習近平對美經貿的讓步

賴總統的可塑性malleability):賴曾在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表示「親中愛台」、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抗中保台」、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和平保台」。去年五二○他就職演說表示「兩岸互不隸屬」,之後他的言論令美方二至五月、四篇政論表示憂心兩岸衝突被拖入台灣情結(Taiwan Fixation)、川普應勒住台灣Trump Should Rein In Taiwan)、台灣戰險高(The Risk of War in Taiwan Strait Is High)、台灣鋼索(The Taiwan Tightrope)。於是,今年總統五二○演說未提兩岸,卻表示「台美朋友之間難免有磨擦」而此四天前他提出「兩岸公司併購論」,隨後國台辦回應,兩岸終於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