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當選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影響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622/web/ 

◆  聯合報社論/用人唯親,賴清德想繁殖出多少陳啟昱?
◆  聯合報黑白集/同文同種的巴別塔?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當選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影響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當選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影響


2024-11-08 01:03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當選美國第47任總統,強勢回歸。美聯社


川普當選美國第47任總統,強勢回歸,美股大漲回應,台積電 ADR 卻嚇跌。不論選前如何期待或憂心,現在大家關心的是:選舉結果對台灣經濟發展將產生哪些可能的影響。

幾乎可以確定,川普必將延續其「美國優先」政策,對中國及其他國家實施更高關稅稅率,這個政策勢必影響包括台灣在內的國家對美出口。其次,美國對中國科技限制可能加強,台灣做為國際資通訊產品供應鏈重要一環,更須面對其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帶來的挑戰。

川普於選舉期間曾公開表示台灣應支付更多保護費,因此美國對台軍售政策會有所調整,川普可能要求台灣增加國防支出,購買更多美國武器,此舉勢將大幅增加我政府財政壓力。

明年初即將就任的新政府可能對台灣施加更大壓力,要求對美國增加進口或擴大採購美國產品(如飛機、農產品、天然氣),以縮小台美貿易順差;另外因為台灣與中國製造供應鏈密切,部分往來兩岸組裝之零組件可能受到限制,這對台灣在國際市場競爭力或資本配置將產生一定影響。

川普將延續對中國高科技出口管制,特別在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領域,這會加深全球供應鏈「去中化」,促使台灣企業重新評估在中國生產布局。美方極可能要求台灣半導體企業將產能及研發轉移至美國,以降低對亞洲供應鏈依賴,但這將涉及管理成本和機密洩漏風險的平衡

美元匯率方面,若川普的貿易和外交政策導致全球資金流向美國,美元可能升值,這對新台幣匯率造成壓力。若美元強勢,新台幣貶值,短期雖有利於出口,但長期增加台灣自美、日、德、荷等國進口設備及原物料成本,進而影響整體產業國際競爭力。

若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台灣企業可能面臨美國要求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壓力,這將影響在中國已有生產或業務的台灣企業,迫使其重新配置資源或調整市場戰略。部分台灣企業可能選擇加大在美國投資,以符合美國政策需求並避免潛在關稅壁壘,但這樣將增加企業經營成本。

針對美國大選結果導致美中貿易對抗加劇、科技產品全球供應鏈重組,台灣可以考慮以下對策,積極應對可能的經濟和產業影響:

一、加強供應鏈韌性與多元化: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台灣企業應逐步降低對中國市場依賴,加強對美國、歐洲和東南亞市場拓展,以分散風險。

二、產業布局多元化:推動台灣企業在海外建立更多生產基地,將更多製造能力轉移至越南、印度、印尼等國家,降低美中貿易摩擦影響風險。

三、加速推動關鍵產業供應鏈本土化:在國內投資建構更完整關鍵產業如半導體、精密機械和關鍵材料供應鏈,以確保產業鏈韌性。

四、擴大印太地區經貿聯盟:積極參與 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區域經貿組織,開拓貿易市場,減少對中國及美國市場過度依賴。

五、擴大研發投入:加強在新興技術(如6G、AIoT、量子計算)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減少對成本敏感性高的市場依賴。

六、強化風險管理與政策調整台灣企業須更密切關注中國市場和政策變化,提前制定應對策略,調整投資布局、減少敏感產品高度依賴,進而分散因中國經濟波動帶來的風險。

七、加強風險預警和支援系統:國發會、經濟部應建立國際貿易和經濟風險早期預警系統,並設置應急措施,為受美中對抗影響的企業提供快速援助,避免貿易摩擦對企業經營的劇烈影響。

最後,雖然川普經濟政策獲得美國民心,但國際頂尖經濟專家仍然擔心,川普關稅至上主義,可能帶來全球貿易大戰,甚至造成美國國內通貨膨脹居高不下,這些長期不利因素,勢將連帶影響台灣經濟發展。














聯合報黑白集/同文同種的巴別塔?


2024-11-08 03:28  聯合報/ 黑白集
藝人劉德華來台開唱,遭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質疑是媚共藝人、非常非常中國的設計。 圖/台灣映藝提供


綠委王定宇指摘劉德華演唱「中國人」反遭批評,他不甘示弱,反擊說香港反送中流行 Beyond 樂團的「海闊天空」,在對岸能唱嗎?結果又遭打臉,「海闊天空」不僅出現在走紅陸劇「繁花」,Beyond 團員黃貫中北上演出歌單也必有此曲。

並不是說大陸有多少言論自由空間,流行金曲「海闊天空」可公開傳唱,但不能趁機夾帶反送中。又如習近平神似卡通維尼小熊,許多台灣網友想當然爾認為維尼在對岸已遭禁,亦非事實。但如果把「習近平」和「維尼」一起上網檢索,立刻會被無所不在的「長城」阻斷。

聖經巴別塔的故事警告,人類族群間因為語言的隔閡,會孳生許多誤解與敵意。兩岸之例證明:即使同文同種,照樣可能出現離譜認知;有些純屬誤會,有些則是惡意。例如另一位批劉德華的急先鋒王義川,成名作是「中國高鐵座位沒靠背」,以其知識水準當然知道這非事實,但為了抹黑仍信口雌黃。

台灣民眾對兩岸問題立場相當分歧,但不管將大陸當祖國或敵國,終究不能否認對方不僅體量龐大,而且彼此關係千絲萬縷。若視其為寇讎,就更須解對方的虛實長短,唯有知敵才可能克敵。如果不去解對方,只想閉著眼睛恣意想像辱罵,不過是集體吸毒行為當下或可滿足癮頭快感日後盲幹後果卻難以想像














聯合報社論/用人唯親,賴清德想繁殖出多少陳啟昱?


2024-11-08 03:35  聯合報/ 社論
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左)懷疑因「擋人財路」突遭撤職,新董座呂政璋(右)5日交接上任。 記者邱德祥/攝影


賴總統近數個月大肆調整公營事業高層人事,綠營不同派系人馬均遭撤換,換成沾親帶故的「賴友友」,讓人側目。近日台灣金聯和中油董座異動引發去職者開砲,台灣金聯董座施俊吉甚至說出「擔心國家資產被賤賣」之諍語,顯示這波人事難平人心。賴清德一向素有「潔癖」,何以在人事酬庸上如此葷素不忌,令人不解,綠營內部也議論紛紛。

民進黨政府用人唯親非始自賴清德。蔡英文時代任命「表姐」林美珠為勞動部長,「表姐夫」吳明鴻為最高行政法院院長,遭譏為「家天下」。但林美珠和吳明鴻長期服務公職,至少有一定資歷;林美珠卸任後還一度被安排出任台灣金聯董座,因外界質疑,僅一日便閃辭,可見還稍稍在乎清譽。

民進黨執政後,各派系先搶著分官,其後即是分食國營事業人事。蔡政府時代,「菊姐人馬」和「蘇系人馬」當道,前交通部長吳宏謀任內頻頻出事,他仍能不斷升官,即是顯例。然而,蔡政府用人基本上還考慮派系平衡,藉此鞏固政權。賴清德卻非如此,他不考量派系平衡,一味任命的是「賴友友」。若非「信賴陣營」人馬,輩分再高、才能再強,都難以進入其眼簾。「清德宗」的獨斷,讓黨內瞠目結舌。

蘇貞昌在閣揆任內任用了大批國營事業人馬,甚受批評;賴清德大力掃除這些人馬,手段之凌厲絕不遜於蘇貞昌。且看,前圓山飯店董事長林育生、亞洲航空董座盧天麟、台灣車輛董座蔡煌瑯、台北一○一董事長張學舜等昔日黨內要角,皆迅速被拉下馬,毫不留情。最受議論的是,換人「連招呼都不打一下」,當事人覺得備受羞辱,黨內不滿也隱隱作祟。

新人新政,賴總統想任用自己人馬,並非不可。但各界原期待,賴清德以「超越黨派」的格局爭取社會團結和信任,他卻連「超派系」都做不到,遑論「用人唯才」,根本是「用人唯親」,諸多案例令人難以苟同。例如,他安排九十八歲的親舅童永出任資政,此外,就連其他資政、國策顧問的諸親友都要酬庸。例如,資政湯文萬之子湯期安,安排出任台灣菸酒公司董事長。國策顧問陳輝東的兩個女婿,一位是黃仲銘,接任資策會董事長;另一位陳昱凱,則出任貿協副董座。更扯的是,由於這兩個機構董座依規定皆不支薪,賴政府竟要資策會特別為黃仲銘編列高薪還更安排陳昱凱出任糖協董事長,以便支領十五萬月薪。如此沾親帶故開惡例的用人,是在破壞體制,哪是在為國家做事?

賴總統拿國家名器當成「報恩」和「賞賜」工具,對於講究績效和責任政治的體制而言,都是一種打擊。例如,僅擔任過市議員的陳世凱出任交通部長,專業能力明顯不足。同樣的,資策會講究專業領導,如今卻安插進一批「賴友友」,很快就被流出某「賴友友」新官上班睡覺打混的相片。這種尸位素餐的用人,能彰顯賴清德的「勤政愛鄉土」嗎?

賴清德這波公營事業用人,充滿獎私與酬庸氣味,已到了不問專業及破壞制度的地步。如此徇私、不畏清議的用人,充斥外行領導內行的錯亂,已埋下損害賴政府威信與清廉的導火線。台鹽前董座陳啟昱掏空公司潛逃的醜聞仍在風中傳唱,賴政府還要繁殖多少個他?

施俊吉臨走拋下「不希望政府羅織罪名」的重話,旨在警告賴政府不要濫行政治報復,這恐怕正是綠營人士敢怒不敢言的原因。賴清德上任不過半年,氛圍已如此肅殺,他的「清廉自肅」形象如何維持?







川普魔法 我應因勢利導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622/web/ 

◆  川普魔法 我應因勢利導
◆  川普通膨 老百姓付代價
◆  川普謀印太 將本求利
◆  川賴不來電 潛藏與美陸失聯警訊
◆  川普考驗 在史詩級競爭找到平衡點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川普魔法 我應因勢利導


2024-11-08 02:59  聯合報/ 廖啟宏/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客座教授、加州州政府研究首席


根據蓋洛普與皮尤研究中心選前調查,在此次美國大選中,選民最關注的議題就是經濟。因此民主黨選舉失利的主因可以說是選民對拜登經濟學的否認。

弔詭的是,民眾感受與所有的經濟數據似乎是「一個美國、兩個世界」。失業率依然維持在四%左右的歷史新低、十月的個人消費支出通膨已經降到二點一%,非農就業在今年到目前為止每個月平均增加十七萬個工作、第三季的 GDP 季比年增率顯示為二點八%,這些數字都遠勝眾多工業化國家這些資料也都顯示川普即將進入一個通膨溫和、且繼續擴張美國經濟體

川普提出了多項國內經濟政策,最有可能立即實現的是將他在首任總統期間制定的減稅政策變成永久稅法,該政策將於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到期。該稅制減少了個人所得稅率、提高扣除標準、也降低了企業稅。使聯邦個人所得稅減少。川普也表示將進一步把企業稅率降至十五%,這些措施都會更加重政府財政負擔。根據一份五月參議院預算辦公室的計算,川普的計畫一旦執行,將在未來十年增加四點六兆美金赤字

除了減稅外,川普提到許多精簡政府人士的計畫,以減少浪費、增加效能在接下來的四年,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更小、更窮、舉更多債的美國政府。美債殖利率將會攀升,造成全球資金繼續往美國移動,讓美元更強勢。

對關稅情有獨鍾的川普,相信可透過外國繳的關稅來補貼國內財政支出。他之前所提的對中六十%關稅、最高對其他國家無差別廿%關稅,都極有可能通過並執行。此舉預期將會引起另一波貿易戰,但美國不見得能贏。

關稅傷人七分,損己三分。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的關稅不但讓中國將關稅直接轉嫁給美國,提高進口貨品價格,負面地影響了美國消費者和企業之外。該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不減反增,增加了四三○億美金。

如果川普繼續執意增加關稅,不但會讓進口貨品價格增加,使通膨死灰復燃,他國也將用關稅或貿易配額來報復美國,屆時美國出口廠商將面臨極大挑戰,進一步影響美國本土產業。

川普認為關稅可以增加國家收入,也可逼貿易夥伴改變貿易甚至政治的行為軌跡。但他忽略關稅的後座力,以及強勢美元使美國在國際貿易中處於劣勢的全面考慮。這也將使美國更快地進入新孤立主義,甚至有可能將美國經濟推向衰退。

過去幾年的美中貿易戰、晶片戰,讓台灣不得不在高階晶片產業選邊站。但順從並未換來尊重,川普不但提出台灣偷晶片說,還提出保護費之說。言下之意,台灣的安全保障是可以交易的。如果順著川普的商人交易邏輯,他似乎認為台灣是「拿多於給」的政治負擔。

但美方利益和台灣利益不總是重疊的。中國大陸和香港目前依然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接下來的四年,台灣是否應該思考如何能夠不選邊站、如何左右逢源。例如美方沒有管制的被動元件、相關製程、積體電路、成熟製程晶片、資通與視聽產品,都可以兩邊做生意。

台灣政府而言,如何靈巧像蛇,產業政策、資源配置應當更加多元配置、分散風險,不只是單單傾注在台積電;另外在與美方談判時,是否能適時讓川普政府感受到沒有台灣(產品)的日子會有多痛苦?美國的車廠是否因為缺晶片要停工?製造業是否會受到衝擊?以川普的魔法打敗他的魔法。

接下來的四年,我們能夠做的,不只是被動地接受美方指導。既然川普是商人,我們應順著他的邏輯來和他交易,爭取到對台灣最大的利益,才是全民之福。













川普通膨 老百姓付代價


2024-11-08 02:59  聯合報/ 李同龢/大學教師


賀錦麗輸了美國總統大選,主要還是輸在兩個美國人最關心的議題上,第一就是經濟,第二就是非法移民問題,川普提出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都會大大增加通貨膨脹的風險。

首先,川普要對所有從中國進口商品課徵六十%關稅,對其他國家進口商品一律課十%至廿%的關稅。川普認為進口減少,生產會改在美國生產,如此就可以增加美國人的就業機會,但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提高關稅會造成通貨膨脹。

雖然川普在上一任內,對中國大陸進口品課徵關稅並沒有造成很明顯的通膨,那是因為上次課徵的稅率是分批課徵,最高的也才廿五%,也沒有對其他國家增加關稅;況且當時疫情的關係,美國景氣不振而導致國內需求疲弱。

但是這次不一樣,雖然川普再三強調拜登政府治理下經濟一塌糊塗,可是事實上,美國這幾年的經濟表現都比歐盟國家來得好很多,上一季美國經濟的數字表現亮麗,通膨也達標,實質薪資也正成長,國內需求強勁,如果再加上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大幅度課徵關稅,以及對所有其他國家所有進口商品也都課徵關稅的話,通膨再起是遲早的事。

加大課徵關稅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美國國內廠商,減少進口商品的競爭,需求不變的話,就可以漲價,關稅不見得能完全收到,可是消費者要付出更高的價格來消費

而另外受害者就是美國農夫,貿易戰是對等的,被課關稅的國家一定會採取報復性關稅,而美國是農產品出口大國,因此美國農產品就變成替代羔羊,中國也對美國農產品課徵廿五%的報復性關稅,川普政府為了彌補農夫的損失,總共補貼六一○億美國納稅人的錢給美國農夫,如果川普在第二任內對所有國家都課徵關稅的話,可以想像美國納稅人要掏更多的錢來照顧農夫們。

川普宣稱一上任就要進行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驅逐非法移民行動,根據估計美國大約有一千一百萬非法移民,而美國企業研究院估計,驅離這些非法移民,美國的 GDP少掉○點五個百分點,以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而言,○點五個百分點是很大的數字。

美國現在已經很缺工了,特別是那些需要勞力密集的行業,一般美國人也不願意做的工作,現在要把這些非法移民勞工驅離出境,會更惡化缺工的狀況,勢必導致非技術性工作的薪資大幅上揚,進而連動影響到其他工作的薪資,而這些非法移工做的工作是機器人很難取代的,最終就會產生所謂的薪資推動型的通貨膨脹

通膨將再起,川普民粹經濟學是禁不起檢驗的,最終付出代價的還是一般老百姓。













川普謀印太 將本求利


2024-11-08 02:59  聯合報/ 黃奎博/政大外交系教授、對外關係協會秘書長


在美國總統選舉勝出的川普將於明年一月廿日二次執政。除了美國某些雙邊對外關係可能會有明顯變動,在印度太平洋區域,目前美國主導或積極參與的經濟或安全合作建制也存有變數。

從川普第一次當總統任內及此次競選期間的說法觀之,可大膽假設川普上任後,會要求主管官員檢視哪些建制是美國付出太多、不划算的,哪些是美國可以留下來經營、有「利」可圖的。

在經濟合作方面,拜登政府的主力是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五月推出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部長級系列談判。兩年多來,十四個會員國經由各自的國內進程,使 IPEF 與供應鏈韌性有關協議、清潔經濟協議、公平經濟協議和 IPEF 協議等四個文件生效另雖已就貿易便利化、包容性、農業、技術援助與經濟合作等議題取得若干進展,但在勞工權利、數位經濟等議題尚待進一步磨合

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支柱之一,IPEF 有高度的地緣政治意味,依著美國優先的設想,藉與「理念相近」國家的結合,建構區域供應鏈與經濟合作,強調對中國大陸經濟「去風險化」。川普的想法未必與前述作法不合,至於會「拜規川隨」,或是選幾個認為對美國明顯有利的目標去轉化 IPEF 的內涵,或只留下目前架構不再進一步推動,甚或延續第一任「退群」的作風,目前仍難推斷,但完全「拜規川隨」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又如美國持續參加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美國一直不考慮加入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川普任內主動退出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多邊機制,要川普扮演火車頭的角色或共襄盛舉,恐怕難上加難。

在安全合作方面,拜登政府力推「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關係」(AUKUS)、「四方安全對話」(Quad),支持「五眼聯盟」(美英澳紐加)情報分享,也力促與日韓協商深化安全合作,此外還有與日、韓、澳、菲、泰等五個程度不一的雙邊安全同盟機制。

有人說 AUKUSQuad 會被美國「退群」,事實上仍要看川普及其幕僚認為它們對美國是否有利。此處的「利」並非只有金錢,也可能是其他有形或無形的好處。例如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開始的AUKUS,牽涉到美國協助澳洲建造核動力潛艦,增強網路能力、人工智慧、量子技術和海底事務的聯合能力和互操作性,對美國應是理想且有利可圖的建制。

民國九十六年(二○○七年)成立的 Quad 曾被澳洲單方面退出過,目前有元首峰會,但除了最近觸及關鍵礦物供給及供應鏈的合作,比較沒有其他具實質利益的點,若論曝光度,川普更不差這一場。所以川普未來是否願為峰會奔走,不確定性是可預期的。

總之,川普再次入主白宮,如果他將本求利地對既有的印太參與政策改弦易轍,這不僅跟他個性、觀點有關,而且吾人也須認知,主權國家本就有權選擇對己有利的政策,至於要付出多少國際公共財,並無法律規定要怎麼做。「天要下雨,糧要解營」,其他國家能怎麼辦呢?















川賴不來電 潛藏與美陸失聯警訊


2024-11-08 02:59  聯合報/ 主筆室


八年前,時任總統蔡英文曾致電恭賀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外傳賴清德總統考慮嘗試致電川普,總統府立即否認。「川蔡通話」若是意外,「川賴不來電」就是事實,「蔡行、賴不行」的奧妙令人玩味。

蔡英文當年與川普通話,賴清德如今卻否認要致電,為何「蔡通、賴不通」?許多人試圖還原當年始末,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爆料,川蔡通話其實是場意外,川普當年跟國外政要通電話,台灣是最後一個聯絡名單,政權交接期間局面混亂,以致沒人及時阻止;另傳是川普獨排眾議堅持與蔡通話,只是沒料到後果嚴重。駐美前代表高碩泰澄清,川蔡通話是歷經近半年布局,絕非即興之作。川蔡通話真相宛如羅生門,但可以確定的是,這通電話埋下許多後遺症,不僅北京跳腳,各界負評超乎預期,前立委郭正亮更斷言,川普不會再讓台灣成為變數,川賴不可能熱線通話。

川普即將重返白宮,世界新秩序正在重整,北約緊張、烏克蘭焦慮,從各國政要致電或可看出端倪。俄烏戰爭惡化美俄關係,克里姆林宮表示美俄關係正處於歷史低點,美國對俄羅斯仍是「不友好的國家」,普亭沒有計畫向川普道賀;反倒是一向緊繃的美中關係,習近平卻在第一時間致電恭賀川普,表達「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台美關係是否堅若磐石,不是民進黨自吹自擂,北京、華府競合牽動美中台關係;川普若抗中,台灣晶片仍是「護國神山」;美中若重修舊好,台灣恐付出高額「保護費」。路透報導,華航即將簽訂總額約四十億美元的長途客機訂單,將由波音與商空中巴士共同拆分,此舉被視為台灣以行動證明在新川普時代保持強韌的台美關係。

川普這次回鍋,台灣要再搭上線的價碼將比八年前更高,民進黨與美方雖保持外交聯繫,但不論副總統蕭美琴或駐美代表俞大㵢都沒有直通川普核心的管道台灣在現實國際政治處於弱勢地位,國際關係不是網路交友,不是台灣想見誰就見誰、想通話就通話。不論是外傳賴總統將出訪過境美國或考慮嘗試致電川普,賴政府都馬上嚴正否認,卻無法杜絕各種流言,儘管外交部否認「疑美論」,但從華府傳出的「疑賴論」,恐怕才是最大警訊。

川普一句「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度偉大)」席捲全球,台灣網友戲謔成「Make Taiwan Pay Again(讓台灣再度付錢)」。外交部長林佳龍提出新解,「讓美國再次偉大,不能沒有台灣」,不知道川普聽到有何感想?賴政府現況是「與中共斷訊、與川普失聯」,美國想再度偉大,台灣是不是川普的關鍵拼圖?賴總統恐怕也沒訊息。















川普考驗 在史詩級競爭找到平衡點


2024-11-08 02:59  聯合報/吳仁麟/三意學校校長(台北市)


川普當選,並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位非連續任期的總統,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總體看來,川普的勝選可歸結為「女子、銀子、面子」三大因素:即女性選民、經濟因素和國際地位需求。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在男性選民中的支持率為五成五,在女性選民中為四成五。但他成功吸引了部分非裔和拉丁裔女性選民,特別是在經濟壓力下更傾向於他的經濟政策。這些選民對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上升的擔憂,使她們更傾向於支持川普的減稅和減少政府干預的經濟政策。

經濟議題是川普勝選的核心。根據 CNN 的民調,三成一的選民將經濟列為首要議題,其中七成九支持川普,當前的高通脹和生活成本壓力讓中產階級和藍領階層對經濟政策更加敏感。川普的減稅和重振製造業政策迎合了這些選民,特別是他承諾減少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推動「經濟回流」,為美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選民對美國國際地位的擔憂,成為川普勝選的另一關鍵原因。川普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迎合了選民希望捍衛美國國際地位的需求。他主張減少美國在國際組織的投入,將資源集中在對中國的競爭上,並要求歐洲和亞洲盟友承擔更多責任,贏得了希望專注國內發展的選民的支持。

川普的再次當選將帶來一系列對美國和全球局勢的深遠影響。川普主張的「經濟回流」政策,計畫縮減對外依賴,以減少對中國和其他低成本生產國的進口。去年美國的製造業就業人數在疫情後僅部分恢復,失業率也在通脹壓力下略有上升。川普計畫進一步削減企業稅,以此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若企業稅從廿一%降至十五%,可能在短期內促使製造業就業增長百分之二至三。

另一方面,川普「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意味著減少美國在國際組織的投入。美國對聯合國的年度資助為一二○億美元,對世界衛生組織的資助為四億美元。若川普削減資助,可能進一步加大其他國家填補美國影響力的空間。此外,美國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軍事支出約為八四二○億美元,史上最高,川普也計畫增加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投入,以此抗衡中國軍事崛起

美國是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日產量超過二千萬桶。如果川普推動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將進一步降低美國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同時對全球能源價格施加壓力。這種策略可能對產油國如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等帶來挑戰,並推動歐洲尋找更穩定的能源來源。

目前的美中對決,美國在軍事、科技和金融等方面依然領先於中國,但這種優勢可能逐漸削弱。中國在技術自給、內需市場和區域影響力上正迅速崛起。美中對決的加速將改變全球格局,時間在此情境下不利於美國,因為中國的技術自給進程和全球影響力擴展將不斷增強,使其更具抗衡美國的能力。

川普和美國將面臨重大考驗,在這場史詩級競爭中找到新平衡點。







闕志克/川普吸票的魔力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闕志克/川普吸票的魔力
◆  嚴震生/川普完全執政下的台海安全
◆  盛治仁/美選影響大 討論不應比颱風假少
◆  方祖涵/奧古斯都的時光機
◆  施振榮/奈處理機時代來臨








闕志克/川普吸票的魔力


2024-11-08 02:57  聯合報/ 闕志克(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創下了多項「歷史唯一」紀錄:公然試圖阻止政權和平轉移、在候選期間被陪審團判定犯了三十四項刑事重罪、在任內被眾議院彈劾兩次、在競選時公開威脅在當選後將動用司法機關報復政治對手、絕大多數曾與其共事過的高官一致認為他不適任總統宣稱即使他在紐約市第五大道射殺某人也不會失去選票以上斑斑劣跡任何一項都足以摧毀一個總統候選人的選局,然而川普不但毫髮無傷,反而還能再次選上美國總統,為何川普能有如此魔力?

超過一半的選民將票投給了川普,這些人並不是愚蠢、無知或是非不分,而是他們其中一部分人實在是太痛苦、太絕望,所以寧可自私一回,賭了川普一把,期能扭轉眼下生活困境。

從小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以來,藍領工人一直是民主黨死忠成員然而,隨著產業全球化所引發的製造業外包趨勢,美國製造業在全國生產毛額的比重,從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的二成一腰斬成去年的一成空洞化現象十分慘烈,也衍生出數以百計的「沒落城鎮」這些城鎮皆曾因在地製造業而興盛一時,但如今日益蕭條困頓,平均家戶年收入降到三萬五千美元以下,年輕人被迫離鄉背井,當地人口也隨之衰減老化

原來在這些地方工作的藍領工人,堪稱產業全球化下美國境內最大的受害者他們大多是白人,民主黨很少像照顧傳統少數族裔和經濟弱勢群體那樣,真心關懷、理解或試圖減輕他們的痛苦與委屈也就是說,過去幾十年來這群藍領工人的生活日益困頓艱難,卻因被視為主流白人族群的一環,如棄子般始終無人聞問,直到川普橫空出世、登高疾呼 MAGA,這些人才真正感受到「終於有人為我們發聲」,吐了心頭一口怨氣

共和黨於二千年總統大選開始蠶食藍領工人的選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川普掙破共和黨的藩籬,大聲說出藍領工人階級的心酸,成功將他們拉進共和黨陣營,最終並選上總統。川普最大的政治成就,便是他能見人所未見,洞察到將藍領工人選民從民主黨轉向共和黨的可能性,並單槍匹馬引發、促成了這場史詩級的選民重組。這個重組於民國一九年和一一一年(二○二○年和二○二二年)的選舉持續進行,並漸漸延伸到以前很少支持共和黨的非裔與拉丁裔選民,到此次選舉大致底定,並讓共和黨完全執政

川普是如何辦到的?雖是億萬富翁,川普能感同身受這群藍領工人的痛楚,並擅以像「放乾沼澤」的民粹語言,宣洩與撫慰他們受傷的心情。雖然川普提出的解方如「提高關稅以降低進口產品」和「驅逐移民以保護美國人的工作機會」,粗糙可笑、華而不實,但藍領選民仍然深感銘心受用,因而與他建立起堅不可摧的誓盟。韓國瑜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贏得高雄市長選舉時「高雄又老又窮」的訴求,就有川普式打破既有建制勢力、砍掉重練影子;所謂「人進得來、貨出得去、高雄發大財!」的口號,雖然虛浮,卻易懂易記、一時風行,與川普的 MAGA 訴求可說是前後輝映

雖然論者喜以各式各樣的理性模型分析選民的投票行為,但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選舉很大一部分其實是一種感性決定。候選人如果不能和選民譜出感性的共鳴,再多的邏輯爭辯、理性論述或政策宣揚,終究是旁枝末節。

雖然川普的缺點罄竹難書,但他聯結選民的天分與能力百年來無人能及民進黨向來特別擅長操弄選民情感,近年來故能屢戰屢勝;然則,這次川普致勝的關鍵,給了在野黨甚麼教訓?








劉大年/川普重返白宮 牽動全球經貿

◆  劉大年/川普重返白宮 牽動全球經貿
◆  黃齊元/川普對台帶來的未知與危機









劉大年/川普重返白宮 牽動全球經貿


2024-11-08 02:59  聯合報/ 劉大年(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在一個月前民調還落後的川普,再度重演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逆風翻盤而入主白宮。

賀錦麗之敗,再次驗證經濟不好,無法繼續執政的美國總統選舉鐵律。美國雖然經濟成長率並不差,但經歷高通貨膨脹後,物價居高不下,對於中下階級形成沉重負擔,所得分配也未改善,一直被川普攻擊。雖然賀錦麗反駁高通膨是川普執政抗疫不力所造成,但美國選民在意不是過去的歷史,而是有效解決問題的解方。

簡單來說,川普對外政策思維是「全世界都虧欠美國,中國大陸欠最多」。所以仍會維持過去兩任政府對大陸制衡措施,主要包括關稅、進出口及投資管制,還會與時俱進納入更多項目,美中對抗還會持續升溫。

川普也主張美國應節制參與國際事務,例如歐洲國家應加碼援助烏克蘭,而非由美國承擔大部。川普也有台灣應交「保護費」,美國才能防衛台灣,以及台灣必須增加國防支出的論點;台灣聽了當然不舒服,但此為川普一貫作風,並非針對台灣

川普鍾愛關稅,不僅自稱「關稅男」,還形容關稅是字典中最美字詞,可見他對關稅的鍾愛。在川普任內曾主要針對中國大陸課徵四波關稅,未來川普還準備擴及到所有國家。

川普主張對所有外國產品課徵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二十的「全球基礎關稅」。另外對中國大陸產品加徵百分之六十關稅;對中資企業在墨西哥生產車輛,甚至對所有由墨西哥出口到美國的車輛課徵百分之二百關稅。川普深信只有築起關稅長城,製造業才會回流美國,也有助於削減貿易赤字。

川普關稅措施背離自由貿易核心價值,必然會引發他國報復,全球可能陷入貿易戰,並經歷更一波通貨膨脹。此可能會使今年度已經開始降息,並在明年會繼續降息的美國聯準會重新評估,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值得觀察

川普認為美國憑一己之力可抵制中國大陸,不傾向與他國結盟。主張比照過去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模式;準備在上任後即退出包括美國等十四國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川普雖未點名與 IPEF 性質相近的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但預期態度也不會十分積極,值得台灣注意。

在兩岸政策方面,川普曾宣稱若中國大陸侵台,將會轟炸北京的驚人之語,但應是隨興之語。因為在其他場合,川普一概迴避若兩岸軍事衝突,美國將軍事介入的問題。預計川普未來會以避免兩岸發生衝突為主要目標,要求雙方克制不能逾越紅線。

總之,川普上任後,世界政經充滿變數不確定性大增。不過美國憲法規定總統最多只能做兩任八年,四年後川普將無法連任所以唯一可確定的是,這將是川普最後一次擔任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