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越歐簽FTA 台灣怎能無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096/web/

◆  聯合報社論/這樣的內閣,誰當副院長有什麼差別?
◆  聯合報黑白集/不太平的年代
◆  經濟日報社論/越歐簽FTA 台灣怎能無感?








經濟日報社論/越歐簽FTA 台灣怎能無感?


2020-06-18 00: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越南國會本月 8 日通過了和歐盟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加上 2 月和 3 月歐盟議會和理事會都已通過本案,雙方都完成了法定程序,預計將於 8 月 1 日起生效。這是繼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土耳其之後,歐盟和第五個亞洲國家簽署的自貿協定,將對台灣產生相當的影響,國人不可輕忽並須做出適當應對,否則台灣經濟將再遭到一記重拳。
越歐自貿協定安排在十年之內使兩國 99% 以上的商品貿易免除關稅,且一旦生效,71% 的越南對歐盟出口貨品將立即免關稅,65% 的歐盟對越南出口貨品同樣免關稅。對周邊有貿易競爭關係的國家而言,若和歐盟這個大市場沒有簽下自由貿易協定的話,將迫使大量企業移往越南投資,不可輕忽帶來的影響。
越南面積約台灣九倍大,目前有 9,900 萬人口,在東南亞僅次於印尼 2.7 億人和菲律賓 1.1 億人,是成長極快速的經濟體。民國75年(1986年)追隨中國大陸推動改革開放後,拚經濟的力道和北京無分軒輊;近五年經濟成長率維持在 6% 以上,失業率維持在 2% 上下。越南目前人均生產仍只有 2,600 美元,經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約 7,000 美元,仍遠遜於泰、馬、菲等國;農業生產占總生產 15%,僱用了四成的就業人口。以越南這樣仍屬中度發展程度的國家而言,迄今對外卻已簽署 13 個自由貿易協定,這種不畏產業衝擊、積極開放追求成長的態度,連台灣都要自嘆弗如。
在這些自貿協定中,最重要的是其單獨和歐、日、韓、歐亞經濟聯盟EAEU),以及透過東協和紐澳、印度、中國簽署的自貿協定,為越南帶來免關稅待遇;才剛生效不久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越南也勇敢加入成為會員。若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中國等 16 國努力之下,如願於今年完成,越南就除了與美國尚未自由貿易,可說已經打通全球主要國家間的自由貿易關係。
越南挾著已簽署的眾多自貿協定,加上擁有仍相對低廉的工資、認真的工作態度和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強烈企圖心,文化和社會習俗跟台灣差異不大,足以對海內外台商構成致命吸引力,並因而大幅增加台商對越南投資,從而排擠對台灣和對大陸的投資。
對台灣企業而言,這是正面有利的發展機會,對於尚未前往越南發展的廠商而言,多了一個有利的投資地區,值得廠商深入研析。特別是生產歐盟關稅稅率高達 8% 的人造纖維、14% 的監視器和投影機(設備),以及 7% 的相機鏡片等廠商,若留守台灣就必須對歐盟付出高額關稅。
然而,即使越南投資環境因各項自貿協定而更為優化,但不表示沒有其他問題,例如越南勞工已呈現缺乏狀態、南部省市地價快速上漲、土地取得漸難且須負擔居民搬遷費用、非法罷工快速增加、外匯管制使利潤難以匯出、國際收支不平衡導致幣值長期貶值、道路港口等基建和電力仍然不足、產品內銷仍有相當管制、環保標準提高且嚴格查緝、行政效率低落且索賄頻繁。因此,越南絕非適合所有的製造業去投資,必須詳細研究才能做出適當決策。
至於對台灣經濟而言,投資當然會受排擠而不利經濟成長,要完全消除帶來的負面衝擊不容易,但政府還是有些作為來減少傷害。首先,即是政府再繼續努力爭取加入 CPTPP,讓我國 25% 的貿易可獲得免關稅待遇。其次,選定相對不受北京影響的菲律賓、越南、印度、歐盟、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撇除干擾,儘速談判,突破自由貿易被封鎖狀態。最後則是可尋求歐美日支持,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倡議「機械貿易協定的複邊協定,仿效資訊科技協定ITA)」來擴大對我有利的國際免關稅貿易。當然,若能創造大量高產值的投資生產,就更不畏懼他國的自貿協定了。













聯合報黑白集/不太平的年代


2020-06-18 00:1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北韓炸毀了南北韓聯絡辦公室大樓,據稱是北韓「準接班人」金與正樹立威嚴的傑作。(美聯社)


一天之內,發生了兩起震驚國際的衝突事件。其一,是北韓炸毀了南北韓聯絡辦公室大樓,據稱是北韓「準接班人」金與正樹立威嚴的傑作。其二,是中印部隊在拉達克的爭議邊境發生衝突,雙方死傷人數達數十多人。
金正恩在神隱一個多月後再現身,其胞妹金與正也逐漸以「黨中央」名義亮相,並頻頻借題發揮給南韓鐵青的臉色看。日前她以南韓空飄傳單事件為由,切斷南北韓的軍事熱線;繼而,又下令炸毀位於開城工業區的兩韓聯絡大樓。金與正一登場即如此手辣,南韓恐怕不易接招,至少很難以常理揣度。
中印的邊界衝突,植因於印度政府去年驟然下令取消喀什米爾地區的憲法特殊地位,以穆斯林為主的喀什米爾居民被剝奪了特殊權利,印度並派軍對當地進行全境封鎖,引發了嚴重衝突中印爆發衝突的拉達克就在喀什米爾北境,中方稱無法接受印方片面修法侵害中國領土,也增兵前往;雙方劍拔弩張多日,終於爆發流血衝突。
中印的邊界摩擦並不少見,但多年來尚能平和收場,雙方也建立了一套爭端解決準則。但這次,在雙方僅使用鐵棒和石塊的情況下,竟造成五十年來最大的死傷衝突。主要原因,是印度總理莫迪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通話,升高了中方的情緒
仍未擺脫病毒威脅的世界,於今顯得更不太平。兩韓對峙,中印衝突,中美貿易戰,南海爭端,加上美國反種族歧視暴動,每個都難題重重。
















聯合報社論/這樣的內閣,誰當副院長有什麼差別?


2020-06-18 00:2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經濟部長沈榮津(右)將接任副閣揆,外界猜測多時的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左),並未如預期出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其邁昨天辭官南下參加高雄市長補選,行政院副院長遺缺內定由經濟部長沈榮津接任,外界猜測多時的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並未如預期出線。這樣的發展並不意外:第一,若用一個功高震主、頭頂光環的人擔任副手,豈是官場之道?第二,陳時中穩健防疫有餘、睿智開放不足,能力有待考驗。第三,醫材收費天花板一案魯莽行事,他已被蔡英文一把拉下神壇。
「順時中」風潮籠罩台灣半邊天,原本就是民進黨的「人造旋風」,一則用來吹噓蔡政府的防疫神話,二則用來隔離內閣的政治責任。如今疫情已解,回到原點,正是其時。依照法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一級開設理當由副院長出任指揮官,民國98年(二○○九年)的 H1N1 抗疫由朱立倫主持,民國102年(二○一三年)的狂犬病防治由毛治國指揮,民國104年(二○一五年)的登革熱防疫由張善政領軍。按理,今年新冠肺炎防疫應由副院長陳其邁坐鎮指揮,蘇揆卻命陳時中以「二級開設」身分繼續代理,讓公衛出身的陳其邁坐在一旁納涼。如今疫情暫告終結,陳其邁拍拍屁股南下享受清理乾淨的戰場,陳時中則只能摸著挨打的熱騰騰臉頰,真是情何以堪?
最滋議論的,不是陳時中的個人遭遇,而是蔡政府的用人只見親疏,卻不見權責對應的法則,也不問國家治理或服務公眾的意義。試想,公衛出身的陳其邁不任防疫指揮官,卻讓牙醫背景的陳時中去承擔,其間還被迫說出違背專業知識之語,拒絕武漢台胞和「小明們」返台,這算什麼權責相符?近月來,陳時中的指揮調度已失去方寸,但蘇內閣仍躲在他的光環下逃避自己應負的責任,好整以暇的陳其邁則光鮮南下競選。從此觀之,陳其邁才是民進黨真正要栽培的自家子弟,至於陳時中,竟然只是一面疫情擋箭牌罷了!
副院長一職內定由沈榮津接任,外界立刻傳出財經內閣」、「展現振興企圖的讚頌之聲這些台詞,恐怕是一廂情願的溢美居多。以蘇貞昌的酷吏性格,一向在乎的只是命令的貫徹和執行的落實,經濟發展在他只是次要目標,他豈會在乎「財經內閣」這樣的花名?再說,以民進黨一貫的政治凌駕經濟的本能,連蔡英文親信的林全率領之財經內閣都短命而夭;以沈榮津如此低調的「歐吉桑」政務官,哪裡能期待什麼宏圖?
環顧沈榮津的「傳奇」,只能找到三條線索:第一,他是技職體系出身,高工畢業後進入台北工專,而後在升級後的北科大取得碩士。第二,防疫期間推動「口罩國家隊」,他耗盡力氣督工催出六十條生產線,一夕爆紅。第三,他待人親切,獲得「最強歐吉桑」的封號,指的是他勤跑工廠,日夜待命。若要論他擔任經濟部長期間做了什麼重大經建決策,則恐怕搜索枯腸,遍尋不著。基本上,他行事更像一個循規蹈矩的事務官,而非政策的創意發想者。「歐吉桑這個標籤,恰說明了他平易可親卻也平淡無奇的本色
如果說沈榮津晉升副閣揆,能夠提升蘇內閣的經建擘劃能力,或也值得肯定;但經濟部長遺缺內定次長王美花接任,則旋即打破了這個幻想。王美花出任部長,固可提高女性閣員的比率,稍稍彌補內閣改組性平考慮欠周的遺憾。問題在,王美花的主要專長在法律,包括智財權、著作權、貿易談判等範疇,與經濟擘劃或產業發展的範疇存在相當距離這項任命,充其量只說明了法律人在蔡政府受到重用的程度但這種法律人治國的取向,也折射了民進黨用人的侷限與肅殺。何況,王美花之夫顧立雄上月同樣以法律背景出任國安會秘書長,亦被外界質疑資歷和經驗都不適任。近期台海形勢險惡,外界迄未聽到他有任何安定人心的發言。
這樣的政府,誰出任副閣揆又有什麼差別

【重磅快評】司法制度為隨機殺人犯嫌預留脫罪空間?

◆  【即時短評】在現實與激情間 政府的援港方案選擇前者
◆  【重磅快評】雙標指揮官政治正確 小明父母白哭白跪了
◆  【重磅快評】台灣是川普桌上的筆尖 民主盟友值多少?
◆  【即時短評】國民黨拚轉型 兩岸論述須換句話說
◆  【重磅快評】司法制度為隨機殺人犯嫌預留脫罪空間?

◆  【重磅快評】林飛帆擔心蔣萬安 韓流陰影揮之不去?
◆  【重磅快評】國安的經濟決策,將在顧立雄家作成?
◆  【重磅快評】蔡、蘇九份拚經濟 陳時中為何被缺席?
◆  【重磅快評】金與正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會燒到誰?
◆  【重磅快評】各國冒險提前解封 第二波新冠疫情掩至?
◆  【即時短評】面對新冠肺炎,勞動部拿得出的只有錢?
◆  【即時短評】釣魚台爭議 蔡英文能變身抗日辣台妹?







【重磅快評】司法制度為隨機殺人犯嫌預留脫罪空間?


2020-06-18 09:41  聯合報 /   主筆室
新北市一名林姓男子上月騎機車在新店區中正路等候姊姊下班,準備一同返家,卻無預警遭王姓男子從後方朝背部猛刺一刀,送醫宣告不治。圖/報系資料照片



三月十三日,新北市新店區隨機殺人的王姓犯嫌在車上與妻子口角後,持生魚片刀下車,對臨停騎機車不認識的林姓被害人背部猛捅一刀,無辜的被害人因血胸、休克死亡。王應訊時供稱「有意識拿刀,但無法控制自己行為」,檢方後依殺人罪起訴,求處「最嚴厲之刑」。
昨天,台北地院開庭審理本案,王翻供改口說有殺人故意,並當庭請求做精神鑑定對被告的請求,法官表示等合議庭評議後再做裁決王昨天翻供確實相當突兀,事實是他四月十五日移審庭時還說當時沒有殺人故意,腦袋一片空白…是下意識動作…」。
被告翻供,林姓被害人家屬完全不能接受,被害人下週要做百日,認為這豈非讓被害人無法安寧?被告的律師受訪時不帶情緒,只說王適用刑法自首規定,會替王聲請精神鑑定,作為量刑依據。」
自六年前五月底發生台北捷運鄭捷隨機殺人案,五分鐘砍殺造成四死二十四傷,全都是無辜的捷運乘客,讓乘客對搭捷運有莫名的恐慌。鄭捷求死意志明確,兩年後伏法,但社會對隨機殺人的陰影卻無絲毫消褪;之後小燈泡案、萬華計程車司機案,鐵路警察李承翰遭狙殺…,隨時可能發生的隨機殺人,讓社會的驚恐升到最高點。
小燈泡案被告王景玉一再以精神鑑定結果躲過一死,社會明確表達無法接受;勇警李承翰遭刺殺,因更名為「思覺失調」的精神鑑定結果,被告一審判決無罪,李承翰老父直搖頭、難以接受的影像,更讓國人視「思覺失調」為怪獸,只要怪獸點頭,隨後必然輕判。未料,李承翰老父抑鬱過世,上訴庭無法出席了。
律師為被告爭取輕判可以理解,就算是十惡不赦,律師也當全力爭取權益;但法律制度不可以,甚至被卸單方面有試圖鑽營的心裡也不行。現況是,只要能爭取到思覺失調鑑定,一方面國內的精神鑑定素養不成熟,再者繁雜的程序走下來,犯嫌逃過一死機會大增。
如果兇殘的暴力犯嫌「步步為營」,目標不放在終審判決,而是先爭取思覺失調鑑定,算不算司法制度預為兇殘犯嫌留下脫罪空間?













【即時短評】國民黨拚轉型 兩岸論述須換句話說


2020-06-18 12:28  聯合報 /   記者陳熙文/台北即時報導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明將召開大會,確定改革委員會結論,其中國民黨對兩岸路線是否延續九二共識備受關注。記者林伯東/攝影



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日趨艱難,一方面「天然台」的新世代正逐步取代「中國認同」,另一方面,所謂的中國認同亦出現分歧-有人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人認同中華民國,也有人是認同中華文化,無論國民黨提出哪一種一中框架,恐怕都無法滿足所有的藍營支持者。
這讓國民黨陷入兩難。若是大改造,改支持「台灣價值」,民進黨早已建立品牌,國民黨形同與民進黨無異,難以創造品牌差異性;若堅持中華一統,則不只是與民意背道而馳,也未必凝聚所有的泛藍支持者,反倒民進黨緊抓中華民國四字,有助於獲得淺藍支持者的青睞。
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已然走入死胡同,有很多的逼不得已,和說不出口,既難討好本土意識,也不可能維持傳統路線,而任何傳統親中路線的變異,國民黨都不具有絕對的話語權,還得看中國臉色。
國民黨心知肚明,必須回到最大公約數,堅持「兩岸維持現狀」。儘管民眾嘴上未必願意承認,但維持現狀仍是其心之所向。不過國民黨的「維持現狀」,長年依賴九二共識的論述做支撐,已在民進黨的刻意淡化,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動納為己用的操作下,被「妖魔化」,與「一國兩制」劃上等號。
缺乏九二共識,國民黨所提的維持現狀則變得空洞,也缺乏保證,對中國毫無拘束力,但已淪為在野的國民黨也早已沒有機會與資格再與中國討論新一輪的共識。
國民黨想保留九二共識的基礎,必須換句話說,但如何換句話說,將成國民黨的難題。











【重磅快評】台灣是川普桌上的筆尖 民主盟友值多少?


2020-06-18 14:35  聯合報 /   主筆室
美國總統川普形容台灣為筆尖,中國是超大硬辦公桌。路透


美國華爾街日報獨家摘刊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即將出版的回憶錄,揭露川普許多外交決策的內幕。如果蔡英文聽到川普推崇習近平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領袖」還會噗哧失笑的話,那麼川普形容台灣為筆尖,而中國卻是超大硬辦公桌的比喻,蔡英文就不僅應嘆「民主盟友一斤幾元」,甚至應該思之心驚了。
波頓是去年九月被川普直接在推特上宣布撤職的,可想而知這是一本回憶錄的復仇記而波頓原本就是親台反中的鷹派,他會批評川普的中國政策也不難想像白宮試圖以國安理由及法律手段封鎖新書,但波頓堅持出版從華爾街日報的摘刊片段,不難理解白宮為何要封殺這本回憶錄
波頓的回憶錄爆料白宮的決策混亂,更直指川普只在乎連任,不惜多次犯下危及國安罪行。波頓不僅詳述川普對美中談判的退讓、對台灣議題的無知,以及對香港抗爭的消極,也揭露川普卑恭地視「川習會」為「夢想實現」,甚至犧牲國家利益,懇求習近平助他連任。
其實,如果「川習會」是川普的「夢想實現」,那麼「川蔡通話」應該也是蔡英文的「夢想實現」。但對於這通電話,川普當初的辯辭卻是,「很有意思,美國出售台灣數十億美元軍備,但我卻不應該接一通祝賀電話」。原來,當蔡英文歡慶就職演說所提「加入全球議題的價值同盟」夢想實現時,川普已經在惦量「民主盟友一斤幾元」了。
因此,波頓所透露,川普在聽了華爾街金融家如何在中國投資致富後,就對台灣感到反胃的情形,不難理解更嚴重的是,台灣本來就該擔心,美國為其國家利益而犧牲台灣而今川普卻可以犧牲美國國家利益,懇求習近平助他連任。那麼,台灣別說要當蔡英文所幻想的「棋手」,在川普眼中恐怕還不一定算得上「棋子」。
原來川普只把台灣當筆尖。但被川普用來比喻中國的那張桌子,也就是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裡那張十九世紀製作、名為「堅毅」的超硬大辦公桌,長期為美國政治決策中樞和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美國總統在「堅毅桌」上寫字的筆卻隨時替換,川普也常簽完法案後,筆就隨手贈人。川普會用筆尖在桌上寫字,但不會笨到認為可以用筆尖戳壞那張桌子。
波頓說,「美國對另一民主盟友的承諾與義務,不過如此。」波頓的回憶錄,不論會不會對川普尋求連任造成怎樣的傷害,蔡英文都不能只是看川普好戲,「民主價值同盟」夢碎之後,應該想想筆尖如何面對那張超大硬辦公桌的問題;尤其,即使美國總統換人做,這種對比形勢一時也恐難改變。













【重磅快評】雙標指揮官政治正確 小明父母白哭白跪了


2020-06-18 18:51  聯合報 /   主筆室
小明的父母昨天在行政院前跪下,請求政府讓他們的小孩返台。記者呂佳蓉/攝影


國內疫情趨緩,不僅六月七日境內解禁,中低、低感染國家商務人士檢疫時間也縮短,低風險國家境外生也准許入境,但滯留中國大陸的一千多名小明仍持續被拒於國門之外,他們的父母到行政院及疫情指揮中心下跪陳情,指揮官陳時中聲稱要觀察北京疫情變化」,形同把小明的返國之門直接再上一道鎖。   
全球各地疫情有鬆有緊,大陸正提防第二波疫情來襲而備戰,台灣疫情則因獲得有效控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逐步解封,以利加速景氣回溫;卅多名小明們的父母昨天到疫情指揮中心下跪陳情,就時間點來說,應該是一個讓事件落幕的落點,不僅給陳時中一個下台階,也讓小明們在滯留大陸近半年後得以返台與家人團聚,無奈陳時中卻選擇「政治正確」,讓小明的父母白哭白跪一場。
上月國內疫情搭上「嘉玲」列車之後,陳時中壓力驟減,接受媒體專訪也變得感性起來,被問到二月間他一席「自己選擇的國籍,必須自己承擔」的談話,讓小明們無法返台,但相隔一個月,歐美疫情爆發,大批留學生返台,指揮中心並未在第一時間禁止,陳時中遭批「雙重標準」,他坦言決策過程都是痛苦的決定,但他的立場一直是「只要國人希望,都會幫助他們快點回來台灣」。
言猶在耳,卅名小明們的父母到疫情指揮中心下跪陳情,聲淚俱下哀求政府能讓他們的子女返家,還有一位媽媽罹患第三期乳癌,天天以淚洗面,病情惡化,難道這種場景、這般處境,還不足以打動陳時中的惻隱之心?昨天嚴拒小明父母的陳時中,還是一個月前說決策過程痛苦的陳時中嗎?還是又回到那個被批評雙重標準的「雙標指揮官」?
陳時中拒絕下跪父母的請求,理由其實牽強,二月間他不讓小明返國,理由是當初沒有選擇我國國籍,那現在就必須自己承擔」,事後招來冷血的批評;這次他拒絕小明返台,藉口是要觀察北京疫情變化」,但一千多名小明並非都在北京,即使北京風險升高,其他省市情況未必如此,況且北京航線也沒停飛陳時中拿北京疫情要再觀察來封殺一千多名小明,又何能讓人心服口服
一個月前陳時中受訪時笑說他其實是政治性格很強的人,只是他不會帶著政治性格處理公務;也許他受訪說的痛苦非真,但政治性格很強才是真話,如果他是打著用政治換仕途的算盤,至少在副閣揆的爭取上,他並沒有討到便宜,而小明回家的議題處理到這個局面,並未替民進黨政府加分,才是陳時中大大的失算。  














【即時短評】在現實與激情間 政府的援港方案選擇前者


2020-06-18 20:59  聯合報 /   記者呂佳蓉/台北即時報導


陸委會今天公布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該專案除了協助來台的抗爭者庇護外,還包含對來台就學、就業、投資創業與跨國企業等專案諮詢與協處服務,包山包海令人眼花撩亂。最為外界關注的,政府的專案要如何幫助反送中的抗爭者?結果是仍以既有機制來處理,且不讓援助方案法制化,也不願透露預算額度,專案處理的方式恐非各界所期。
反送中運動已逾一年,香港人示威抗爭的結果,換來的是北京決心推動「港版國安法」的事實,矛頭是要斬斷境外勢力干涉香港問題。而我方撐香港一年多,在救助反送中的抗爭者上,仍是以港澳條例第十八條與施行細則第廿五條進行專案處理,等同仍以既有機制協處,再設立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進行包山包海的一條龍服務
政府的態度明顯轉趨低調與模糊化援港力度,這與蔡政府以往大聲又漂亮口號撐香港,顯得大相逕庭。背後原因有兩點,一為兩岸關係仍是援港政策後的敏感神經,另外還得顧及台灣民眾的觀感與接納程度。
去年為台灣的選舉年,香港發生了反送中運動,蔡英文總統援港之聲得到許多政治紅利。而連任後,要如何管控與修補兩岸關係,這恐怕比幫助香港,在國安層級上更為重要。因此,政府才未說明清楚實際的援港力度,包含預算額度與有多少量能接納反送中前線的抗爭者。
再說,牽涉到預算問題,也需評估台灣民意實際撐港的力度,儘管許多民調顯示,台灣人同情香港人,但這又與要拿出多少資源實際幫助港人不同。現階段來看,專案像是既有的機制匯合成一個大平台(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除了有辦公室以外,外界仍看不出處理的細則上,以及吸納香港人才與港資上與以往有何不同?
蔡政府明白香港問題十分複雜與敏感,但政府已經涉入其中,港人也滿心期待,但是在現實考量與浪漫激情的救助上,政府選擇了前者。

聯合筆記/藍白合作變成假議題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096/web/

◆  漫畫/請高抬貴手
◆  我也被公車門夾住了
◆  公幼線上「蓋牌」 逼家庭節育自救?
◆  監院轉型 恐難杜憲法爭議
◆  看一則獨家新聞…真無加稅需求?
◆  互擲石塊變山崩訊號?失控的中印邊界衝突
◆  60年過去了...誰還記得貴人艾森豪?
◆  聯合筆記/藍白合作變成假議題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藍白合作變成假議題


2020-06-17 23:06  聯合報 /   林修全
國民黨民代齊聚黨中央舉行記者會,為高雄補選打氣,他們高喊「藍營共同承擔 讓高雄不只有一種聲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補選將正式起跑,藍白能否合作,左右選情,但就怕藍白各懷鬼胎,把「真議題」變「假議題」。
罷免案過關的那一天起,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代表民進黨投入高雄市長補選,已成定局,陳其邁這幾天開始積極在高雄市趴趴走,提前暖身;反觀國民黨方面,仍處於只聞樓梯響階段,而且還得應付民眾黨來插花、蹭熱鬧。
近兩年以來,高雄市的政治生態變化快速,想要阻止民進黨在當地重返執政,已經是一件高難度的任務,這使得「藍白合作」出現契機,因為唯有結合國民黨的藍營支持者,再加上以中間選民、年輕人為號召的白色力量,比較有一搏的機會。
不過,到底是「藍白合」或「白藍合」,雙方陣營打著不同盤算,考驗著這兩個政黨的合作基礎。對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來說,在成功罷免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後,各界都在猜測,柯文哲將是民進黨下一個想要除掉的對象,雖然實情不一定如此,但柯文哲如刺在背、坐立難安。
不想成為被出征的對象,柯文哲自保的最好方法,是化被動為主動,證明自己有左右政局的影響力,眼前的高雄市長選舉也一樣,柯文哲必須出招,才不會讓民進黨看衰
同樣地,看準國民黨在高雄市長補選這一役找不到合適人選,民眾黨當然會躍躍欲試,若能讓國民黨力挺民眾黨推出的參選人,哪怕是最後角逐失利,但民眾黨等於提前在南台灣票倉練兵,並且擴大政黨的支持度。
國民黨可能就不會如此想,因為國民黨自認仍是國內第二大政黨,評估選情再不佳,也不得不去考量自身主體性,怎可落得自己不推人、反而去支持別黨參選人的不堪下場。
何況國民黨還是最大在野黨,絕不可能平白無故被民眾黨這個老三占便宜,更不想讓柯文哲在這議題上揩油,所以即便知道會是犧牲打,照樣要派人上場完賽,就算失了裡子,也不能沒有面子。
如此一來,一個想吃別人豆腐,一個想繼續打腫臉充胖子,藍白合作的基礎將相當薄弱,若最後勉強成局,未來選舉過程中,只會猜忌更深、增添彼此更多嫌隙。
政黨算計是兵家常事,但往往是算計過頭,失去先機,也失去位置











60年過去了...誰還記得貴人艾森豪?


2020-06-17 23:08  聯合報 /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中市)
美國總統艾森豪(右)與蔣中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六十年前的今天,美國總統艾森豪踏上台灣之旅。在不到廿四小時停留中,他兩度與蔣介石總統會談,也在總統府前向五十萬歡迎人潮演說。此次來訪可媲美甘迺迪三年後的柏林圍牆之行,給活在共產主義陰影下的人打上一劑強心針。
在美國還承認中華民國年代,艾森豪是最支持台灣的總統當時的國際局勢是理解艾森豪的關鍵他能當選,主因在美國社會陷入紅色恐懼」、民意唾棄一度親共的杜魯門政府。民國42年(一九五三年),艾上台後不久,朝鮮半島戰火終於止息,次年法軍大敗的奠邊府之役卻預告中南半島可能赤化,日、菲、印尼也將不保。這讓艾森豪相信台灣會是下一個骨牌。
他不是沒想過跟毛澤東暗通款曲。民國44年(一九五五年)日內瓦會議上,美國首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接觸。中方代表提出雙方同意就台灣問題互不使用武力,這正中美方下懷,但是艾與國務卿杜勒斯擔心各國會雪崩式與台灣斷交,還是打退堂鼓。
艾、蔣打交道波折迭起。儘管美國是保護國,蔣介石仍堅持底線。金馬讓艾舉棋不定,他揚言不惜為這兩個小島丟原子彈,美國輿論與盟國反對,他又施壓蔣介石撤軍,誘餌是承諾保護。蔣對特使直言不信任美國,即使國務卿親來台北下最後通牒,蔣不為所動:「金門沒了,台灣守不住五個月。」曾在美國駐台北大使館任職的哈佛學者陶涵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書中描述:「杜勒斯最後完全投降。」
儘管艾就任第二年簽訂的中(台)美共同防禦條約刻意模糊金馬,八二三砲戰時,美國還是全力援助我方補給,因為艾深信金門失守,蔣就會垮台,台灣接著完蛋;他很清楚蔣的角色在當時無人可取代
孫立人雷震案都讓艾頗有微詞,介入卻點到為止在他看來,民主不是一切,堵住赤色洪流才是第一要務
美國在民國40-53年(一九五一至一九六四年)間提供台灣高達十五億美金的經濟援助,其中十億來自艾森豪任內八年國民黨政府把大部分經費花在硬體建設與人才培育上蔣介石在台灣主政前九年,勞工薪資成長十六倍,美援居功厥偉
艾森豪的光芒常被繼任的甘迺迪掩蓋,打抱不平的大有人在;前年史學家希區考克所寫的紐時暢銷書艾森豪的時代就是其一。廿年前美國會推動建造艾森豪紀念館構想,馬政府民國104年(二○一五年)捐一百萬美金共襄盛舉。美國外交家雜誌以艾森豪如何拯救台灣評道:「不搞大建設與大行動,這可能是很多美國人不認為他偉大的原因,但是喜歡艾森豪的台灣人應該不會苟同。」
但一甲子過去了,誰還記得這位風雨飄搖年代的貴人?












互擲石塊變山崩訊號?失控的中印邊界衝突


2020-06-17 23:10  聯合報 /   方天賜/清大通識中心副教授及印度中心副主任
中印邊界「石塊棍棒」衝突,死傷45年來最嚴重。圖為駐守在中印邊界的印度邊防安全部隊。 (法新社)


中印兩國邊防部隊日前在西段邊界的加勒萬河谷地區發生激烈肢體衝突,導致印方廿名軍士死亡,中方傷亡數字則尚未公開。事實上,雙方原本上周已進行談判並同意撤軍,未料仍發生流血事件。這也是繼民國64年(一九七五年)後,雙方軍人首次因邊境衝突而死亡,顯示雙方長期苦心經營的邊界問題已經失控。
回顧歷史發展,中印在民國51年(一九六二年)邊界戰爭後,雙方關係就再也回不去民國39年(一九五○年)代「印中是兄弟」(Hindi Chini Bhai Bhai的友好狀態。但民國82、85年(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六年),雙方成功簽署兩個信心建立措施協議,希望在解決邊界問題前,能夠維持實際控制線現狀為降低軍事衝突,雙方承諾不使用武力威脅對方,具體措施還包括設定十公里軍機禁航區,及二公里內不得開槍等措施所以才會出現兩個核子大國的部隊以石頭、棍棒攻擊對方,這種看似街頭混混打架的場景
然而,中印邊防部隊在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夏天於洞朗地區對峙長達七十三天,即顯示原有機制已無法有效管理類似邊界衝突。兩國領導人因此在民國107年(二○一八年)於武漢會晤,協調出以大局為重的龍象共舞精神。但中印邊界的安全管理機制,近來隨著兩個地緣戰略板塊位移,裂縫進一步擴大。
第一個變動的小板塊,源自印度去年八月取消喀什米爾自治。外界較少注意到的是,印度不僅取消喀什米爾自治,還將拉達克地區從喀什米爾分離出來成為中央直轄區。拉達克就是與中印邊界爭議地區接壤之地,包括此次爭議的加勒萬河谷。拉達克改制後,印度中央不需透過地方政府便能直接管控當地,進而強化當地的軍事和基礎建設。中國當時不但提出抗議,甚至還想訴諸安理會介入喀什米爾問題。
第二個更大的板塊變動,來自印太地區的戰略重組川普政府推動印太戰略後,希望聯合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合作來箝制中國的戰略擴張。印度雖未全然附和印太戰略,但今年一月接待川普總統來訪,建立全面性全球戰略夥伴關係」;六月初與澳洲總理莫里森進行視訊峰會,建立全面性戰略夥伴關係」。加上原有的日印特別戰略及全球夥伴關係」,印度已與印太戰略的另外三角構建起夥伴網絡,不免引發中國的疑慮。
上述兩個板塊變動,不僅動搖中印原已薄弱的互信,更讓「武漢精神」煙消雲散。雙方都擔心對方改變現狀,刻意擺出寸土不讓的對抗姿態,丟石頭鬧劇便成了悲劇。
中印若想維持穩定關係,當務之急應先降溫,以避免激化彼此的民族主義情緒。另一方面,則需要擘畫升級版的信心建立措施,例如在爭議地點設置非巡邏區等,以避免兩軍直接衝突或片面改變現況。否則,兩邊軍士互擲的石塊,或許就是山崩前的訊號。














看一則獨家新聞…真無加稅需求?


2020-06-18 00:35  聯合報 /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我國因應疫情增加政府支出,但目前財政穩健,「沒有加稅的需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應疫情經濟,各國砸大錢。歐美日投入以 GDP 的十%計算,馬來西亞達十六%雖然至今發出僅二%)。錢哪裡來,舉債與增稅。
財政部日前提出四項方案,包括未來一年要以一兆台幣低利融資協助廠商,另以一百億元與民間資本聯合創投。四家綜合報紙無不報導這則新聞,卻僅有聯合報沈婉玉呈現的財政部長蘇建榮無加稅需求」,會讓國人想到的問題,另三報並無一處提及。聯合報的標題足以提醒讀者,英美、歐盟、澳洲等稅收已占 GDP 三至四成多的國家,都在考慮或醞釀加稅因應疫情。《經濟學人呼籲各國抓住這個時刻」,減少各國給予化石燃料近五千億美元的補助,引入足額的碳稅,拯救人類維護地球
那麼,稅收僅占 GDP 不到十四%的台灣,無論是因應疫情經濟,或是降溫自救,真的「無加稅需求」嗎?
五月廿八日在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論壇」,疾病管制局首任局長張鴻仁說,這次防疫成績優秀,台灣醫療體系量能不足也是事實。現在若不未雨綢繆,來日再有嚴峻的疫情,恐怕疲於奔命。這則新聞協助社會思考,進而因應即將到來的挑戰,也是僅有聯合報陳雨鑫報導。醫療體系資源不足,除了增加健保費,另一個來源不就是必須由財政部增加稅收,然後從稅收移轉挹注嗎?
五月三日,聯合報賴于榛、蔡晉宇、卜敏正三位記者再次獨家披露,重大刑案精神鑑定依照現行規定,本來就可以延請一位以上的醫師鑑定,但監察委員王幼玲立法委員王婉諭說,由於預算不足」,很多時候根本連鑑定都沒有做。這就使得不檢討預算欠缺,卻提出「一個醫師就夠嗎」的行政院,輕則是不知道預算不夠而有「何不食肉糜」之譏,重則是推諉卸責的怠忽職守。
楊竣傑今周刊整理的資料顯示行政院審核通過的「民國106-110年(2017-2021)國民心理健康促進計畫」,四年來「預算與人力並未增加」,國人人均心理健康支出 ○.七五 美元,是世衛組織將近兩百會員國人均 二.五 美元的三分之一不到台灣社區關懷訪視員過去十三年來都是九十六人,但民國102-108年(二○一三至一九年),社區病友已從二萬多人增至四萬多人,社關員一位負責從二一三位增至四三四位而衛福部若要兌現蔡英文的競選計畫,應該是一比八十
從疫情的經濟救急,到建立社會安全網及救人救環境的降溫減碳,沒有一個項目不需要大錢,政府不善用各種時機,讓國人知道箇中利害,不行。請不要再說無加稅需求」。














監院轉型 恐難杜憲法爭議


2020-06-18 00:42  聯合報 /   林臻嫺/法官(台南市)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組織法」,國家人權委員預計在八月一日開始運作。但監察院日前發出新聞稿對能否如期展開運作,表達憂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底立院三讀通過「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組織法」,並增訂監察院組織法」第三條之一第一項第七款,即透過增修兩組織法方式,將監察院部分轉型為符合巴黎原則之國家人權機構NHRC),原預計於八月一日掛牌運作,然監察院日前罕見發布新聞稿指出,因立法進度等因素恐導致無法如期運作,此又涉及考、監兩院人事提名及立院臨時會之審查。
其實監院人權委員會之運作,不僅有上述現實問題外,可能尚涉及其他根本的憲政爭議。因巴黎原則及民國82年(一九九三年)世界人權會議均未強求,各國要以何種形式設立人權委員會,各國可自行選擇設立國家人權機構之模式。
故當初立院討論原也有三項方案:甲案比照審計部在監察院下設「國家人權委員會」;乙案是將監察院轉型成為混合型人權監察機關;丙案是在監察院設置院級獨立機關「國家人權委員會」,由特定監委兼任人權委員但因甲案、乙案都有缺陷,最後通過是丙案
此種以立法方式增修組織法,創設國家級人權委員會,固屬便捷,但因監察院畢竟屬憲法機關,又因過去幾度修憲,將監察院憲法職權大幅刪減,民國82年(一九九三年)大法官釋字第三二五號解釋,為監察院調查權之行使立下門檻
亦即,監察院的憲法職權」,僅限於憲法及增修條文有明文的彈劾權、糾正權、糾舉權、審計權、文件調閱權、設施調查權六項,為輔助這些憲法職權自有權行使調查權,但不能因此侵害其他憲法機關如立院、司院、考院之憲法職權至於其他依國會法律授權之監察院法定職權」,未必得行使憲法第九十五條之調查權,也未必得依此聲請釋憲
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大法官第一四八二次會議不受理決議第四案,即針對監察院就不當黨產條例聲請釋憲案,理由稱:(監察院調查權之發動及行使,應以監察院得依憲法行使彈劾、糾舉或審計等目的性權力為前提如與監察院上述憲法職權無關或逾越其範圍者,應無從發動調查權,如僅係單純為調查而調查,則明顯逾越監察院之憲法職權範圍故亦不符合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下稱大審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一款中央機關於其行使職權,適用憲法發生疑義得聲請釋憲之條件,故為不受理之決議,可為例證
觀諸上開人權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條規定列舉九項職掌,如該條第一款,得依職權或陳情對涉及酷刑、侵害人權或構成各種形式歧視之事件進行調查」,但就法位階而言,此仍是屬憲法及增修條文未明文規範之法定職權」,並非憲法職權」,若未能與彈劾、糾舉或審計等憲法職權有關聯,復可能與其他憲法機關的憲法職權發生積極衝突時,將如何行使憲法第九十五條之調查權而不違憲,恐衍生爭議
考量監察院人權委員會將來行使職權時,是否再度引發憲政爭議,是否跨得過大法官第三二五號解釋、第一四八二次會議第四案不受理決議、及大審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一款門檻,殊值關注。若為根本解決爭議,應回歸修憲,以徹底解決監院的特殊憲法地位














公幼線上「蓋牌」 逼家庭節育自救?


2020-06-18 00:47  聯合報 /   呂佳旻/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組長(台北市)
公立幼兒園中籤率超低,尤其在市區超競爭,是很多育兒父母心中的痛。圖為台南市教育局辦理幼兒園入園抽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共幼兒園中籤與否,牽動著女性就業選擇與職涯思考。身為二寶媽,我在台北市公幼及非營利幼兒園招生登記第一階段,有學區優先身分可登記;不料兩天內,缺額十六位的幼幼班,報名衝到五十幾位。公布是「備取」,心情糟透。
第二階段招生登記開跑,原來沒缺額的園所無法線上登記,瞬間要改變策略。想著上班路上還有兩間園所,打電話詢問,一家說目前備取到七,後面還有四十三位備取,一家備取到九,還有廿四位備取。
聽完真心只有「絕望」兩字。只好登記另兩間第二階段有名額的園所,缺額分別是八名及九名。
沒想到登記截止,這兩間園所分別有五○五人及四一四人報名。中籤機率一點五到二%之間!公告開獎時刻,網路上父母哀鴻遍野,臉書一句留言「三胎還備取七,想哭哈哈哈」,可想而知公幼缺額,對多數家長只是平行世界。
點開北市招生登記網頁,卅八家有幼幼班的非營園中,只有十三家有少數缺額。其餘廿五家缺額及報名人數都掛鴨蛋,好像沒有需求,其實是因為北市不開放無缺額的園所線上登記。這會產生兩個問題,一是教育局無法清楚掌握各區家長對公幼的需求量,二是備取方式由各家決定,影響公平性。
丹麥為例,托育服務規則是「幼兒滿四個月前可以向市府登記托育需求,登記後兩個月內可以獲知確定托育服務所在地」,政府依據登記需求數量來規畫各區的托育服務。我們不敢奢望在台灣能有這樣的境界,但線上登記的備取名單,明明就可讓政府清楚掌握家長服務需求,但政府卻是「蓋牌」,不見登記無門的家長無奈心聲。
各園所自行公告備取及遞補方式,家長若打電話詢問各園,能獲相關訊息,後來才發現遊戲規則的家長,就只能再往後排備取。公平性何在?
參觀過公幼跟非營利幼兒園的家長,都能感受到公幼設備與多數私幼的差異。但混亂的抽籤戰場過後,我們仍舊要在沒有品質保障的鋼索上,戰戰兢兢為孩子選擇尚可接受的服務。過程中不斷煎熬著是否夫妻有一人應辭去工作回家育兒?這早已是台灣育兒家庭的樣貌。
副總統賴清德:「蓋一間公幼,恐怕就關一間私幼,沒有必要。」國家持續看不見家長掙扎在就業及育兒的痛苦邊緣,無異就是逼家庭節育自救
生育率持續下探谷底,剛好而已。














我也被公車門夾住了


2020-06-18 00:50  聯合報 /   顧燕翎/女性主義起點站網站站長(新竹市)
台北市日前發生公車門夾到人拖行意外。圖為示意,非當事公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昨天獨家報導,一位台大教授十一日晚間搭乘欣欣客運公車回家,因司機沒注意後門有人上車,教授腳遭車門夾住拖行數百公尺,才自行掙脫,由路人報警送醫,住進加護病房。
此事發生的三周前,我也經歷被公車門夾住的驚恐經驗。
五月廿日我去台北市政府開會,坐大南二八八公車在國父紀念館站下車。我過了前一站就按鈴,走到後門刷卡等候下車。車上人少,我前面沒人,車門一開就下車,沒料到車門突關上,緊緊夾住我,車就啟動了。我大叫:「我要下車!」車上乘客也有人跟著喊,司機才把門打開,卻沒有表示關心或道歉。
還好我沒有被拖行,身體也不錯,沒有骨質疏鬆,只覺得後背肌肉有輕微拉傷。到了市府,我覺得有必要向交通局反映此事,主辦會議的科長陪我去找到了交通安全科陳述此事,要求加強司機的安全訓練。股長表示,管理公車是公共運輸處的業務,但是他們同意轉達。幾天後我也接到運輸處電話,他們看了錄影畫面,會處理此事,我一再提醒危險性,期盼這類事件不要再發生,卻仍很快發生了。
台北市綿密便捷的公車網,是我們外縣市居民羨慕的對象。公車因站間距離比捷運短,特別受老年居民歡迎。交通安全宣導常以死亡行人統計為重點,然而未立即死亡、未經報導、也未列入統計事件卻可能是意外的大宗,也造成許多實質傷害;這明明可以防範,管理單位千萬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