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大學鬆綁 創新生態系的第一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0530/web/

.聯合報社論/多少雄心壯志,最後都認賠殺出了事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的「隔離式」民主
.經濟日報社論/大學鬆綁 創新生態系的第一步






經濟日報社論/大學鬆綁 創新生態系的第一步


2017-11-28 03: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藉由創新來驅動經濟成長是蔡總統在經濟方面的主要政見,也不斷推出各種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從5+2產業創新政策掛頭牌的亞洲.矽谷計畫到各類挹注新創活動的基金補助、投資,冀望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系。
所謂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簡單來說,就是要透過各種機制來持續匯集足夠多足夠好的腦袋,孕育出前所未見又能解決人類問題的技術或應用,並藉以帶動產業的轉型升級。這些機制包含了缺一不可的資金、法規、人才等各層面,其中資金與法規問題雖還未能完全解決,但至少在朝正向發展,對於挹注新創與法規鬆綁,社會已有一定程度的共識。最棘手的問題還是在人才方面。
創新活動是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最需要的不是水、電、土地、勞工,而是腦力。除了美國之外,瑞士是全球經營腦力的佼佼者。瑞士人口僅有台灣的三分之一,面對國內人才、腦力不夠用,瑞士的企業在全球廣設研發中心,善用各國的人才與腦力,因此成就了瑞士產業多元化、品牌多又好、附加價值高的小而美經濟強國。瑞士沒有產業升級轉型的問題,只有維持高品質與尖端技術的挑戰,正因為他們注重研發、不惜重本,更了解腦力的重要性,能持續善用外界人才。相對之下,亟思產業升級轉型、藉創新驅動經濟成長的台灣,卻正被警告是全球人才外流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攬才未成、留才不易,毋寧是台灣創新或經濟轉型升級最大隱憂。
對於攬才未成、留才不易的原因,目前漸具共識的看法直指台灣的低薪環境。這固然無庸置疑,然而以發展趨勢來看,除了持續呼籲企業「拿出道德良知」來加薪之外,政府已無法(或不願)採取更積極的政策來改善,要期待靠提高薪資來達成攬才、留才效果,短期內恐難令人樂觀期待,也必須思考其他可能的解方。
先就留才而言,眾所周知,台灣人才的質與量均佳,人才之所以外流,除了低薪之外,最主要的還是產學合作的嚴重不足。對於產學合作,雖然政府過去的努力與政策不勝枚舉,但不可否認,台灣的大學與產業到目前仍是兩個非常獨立的生態系,追求的目標仍存在很大的歧異。我們仍難看到像美國史丹福大學與矽谷那樣榮辱與共的共生關係。
談史丹福大學與矽谷的關係並非高調,更非特例。新加坡的新創圈發展蓬勃,主導者並非政府而是大學。大學不但是孕育人才的搖籃,更是科際整合的最佳平台,而人才與科際整合正是創新最重要的元素。大學若能主動帶領新創活動,孵化新創事業,會比政府來推動來得事半功倍。以新加坡來看,新加坡的大學法人化做得非常徹底。法人化的大學可以自由訂定教師薪資以留住優秀教師或延攬國外優秀教師,也可以淘汰不適任的教師。而所謂優秀與否,有很大的比率與實際的創新活動有關。大學可以成立利潤中心制的管理顧問公司,負責經營管理整個大學師生創造出來的智慧財產權,可以將專利銷售給國內外企業,可以投資新創事業,更是新創事業的加速器。
法人化的大學加上以公司型態存在的管理顧問公司激發了各種良效。例如,光是大學本身就可以成立很多的新創團隊,既有很好的校內技術支援,有容易取得、願投資早期新創活動的資金奧援,有適合的海內外加速器促進完成經營模式,也有具體的上市或併購規劃協助。這種一體成形的新創生態圈唯有由大學來啟動才可能見效。
人才由大學所培育,因此留才、攬才等人才問題由大學端來解決應該是一個可供思考的模式。台灣即使短時間不易做到大學法人化,但更大幅度的大學鬆綁,讓大學與產業的更強結合來解決棘手的留才、攬才問題,創新生態系才能展開成功的第一步。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的「隔離式」民主


2017-11-28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財委會質詢慶富案時,媒體被趕到九樓狹小、安全堪虞的隔離區。記者林伯東/攝影



立法院外重重的警察人牆、拒馬和蛇籠,自民進黨重新執政後似已成為常態。在立法院內,也悄悄「改變成真」。財政委員會的九樓大禮堂和司法委員會也陸續改建會議室,將媒體「隔離」在所謂的「記者採訪區」。
立法院的理由是:七月審查前瞻條例預算時,該會議室曾爆發混亂場面。但這間會議室難道是第一次發生混亂場面?別的不說,三年前的服貿「半分忠」事件,就在同一地點,當時的衝突並沒有比較溫和,也沒有改建啊!若說衝突場面是媒體引起的,那是更大的笑話。
立院秘書長林志嘉說,這樣做是希望立委「開會不受干擾」。但從以前到現在,甚至到可見的未來,除了太陽花事件,干擾會議的十之八九都是立委自己。把記者隔離,就如同用蛇籠拒馬把人民隔離在外一樣,只是掩耳盜鈴。
有一位綠營的網路意見領袖曾說,有些事情國民黨做不行,民進黨做可以,因為「國民黨很壞,所以不行」。在這種心態下,民進黨於是膽大妄為到「國民黨不敢做的事情,民進黨敢做」。立法院「隔離媒體」,就是如此。
在野時,民進黨對批判政府的聲音大聲叫好,讚揚是「公民力量」,並趁勢收割。綠營執政後,卻用「隔離」的方式執政。總統的維安規格、政府部門周邊的警戒都達到高峰,如今連媒體都防。
這到底是隔離反對者,還是隔離自己?民進黨政府正逐步把自己關進牢籠,卻不自知。

聯合報社論/多少雄心壯志,最後都認賠殺出了事


2017-11-27 23: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海巡署和慶富解約,也預告了獵雷艦的命運也將步上同一結局。圖/慶富提供


海軍獵雷艦案擱淺的問題尚未拍板,海巡署倒搶先一步,主動宣布與慶富公司解除巡防艇造艇合約,並求償十二.八億元。海巡署的解約動作,似乎預告了獵雷艦的命運也將步上同一結局。若果真如此,這不僅對前後兩任總統高談「國艦國造」的政策將是一大打擊,並將造成一百多億元的公帑損失。如此巨大的損失,難道以一句「慶富該死」即能卸責或足以平民怨?
近些年來,類似的跨政黨、跨朝代公共工程弊案層出不窮,主政者在追查時都曾信誓旦旦,揚言要「追查到底」、「不惜動搖國本」云云;但到了最後,多數弊案卻都不了了之,只淪為政治追殺的工具。或者,頂多抓住幾個上下其手「技巧」欠佳而留下破綻的官員,應付一下輿論,卻放過更關鍵的人物。更嚴重的是,在追究責任喊打喊殺的時候,朝野政黨皆以自己的政治目的為重,不惜為追殺政敵而放話混淆視聽,卻忘了要完善招標、監督、揪弊及執行的制度,以追求國家目標的達成。
在這種「重究責、輕執行」的氛圍下,台灣民主政治似乎就注定只能在藍來綠往的弊案中拔河,在朝野「共業」的泥淖中互相抹黑。因此,主政者誇下的多少雄心壯志,最後都以國庫公帑的「認賠殺出」收場;民眾則在獵巫打弊的熱情過後,只留下無能為力的虛空。拉法葉艦案如此,獵雷艦案如此,海科館案如此,雲林焚化爐如此,大巨蛋案如此,核四廠封存案不也是如此?
海巡署與慶富的造船合約,是要打造廿八艘一百噸級巡防艇,金額共卅七.五億元。目前海巡署已驗收十三艘,另有十五艘進度落後,經多方催趕未果,海巡署只好宣布解約。而獵雷艦計畫的總預算是巡防艦的十倍之多,高達三五二億元,要打造六艘獵雷艦。如此龐大的計畫,竟能交給資本額僅五億元的慶富承攬,而高雄銀行竟能為其開立十七億元的履約擔保書,在在令人不可思議。
如果幫政府算算這筆帳,今天若此案解約,加上海科館的聯貸,估計公股行庫總損失將達一四九億元。這些,是聯貸公股行庫埋單,也形同是全民埋單。國防部日前公布廿三人的懲處名單,共計記十二過、卅三次申誡;換算下來,軍方記一個「過」,約莫等於六.五億元。如此高昂的代價,真的是國防部隨便作勢懲處一下,就能交代過去嗎?
國防計畫或公共工程的弊案及黑幕能被舉發揭露,從某個角度看,當然是有意義的事。然而,除了全力打弊追責,還有三個更重要的面向不能忽略:第一,是如何公正調查,還原真相;第二,是如何控制損害,用最小的代價收拾善後;第三,是如何改善制度,避免重蹈覆轍。依這三個標準,檢驗蔡政府對慶富詐貸案的處理,恐怕無一合格。
以目前的情況看,不論總統府或行政院的態度,都刻意將問題指向馬政府時代的招標失當,而無意作全盤的檢討反省。包括雄檢屢屢「帶風向」的發言和動作,都有意無意地將偵辦目標鎖定特定對象,而故意寬縱慶富家族,這也使得公正的偵查變得難以期待。從府方和軍方的處理,則都抱持「脫責」為先的態度,無意思考獵雷艦解約後的接續建造問題。至於獵雷艦停造後,海軍的軍力缺口要如何補上,滿口大話的國防部長馮世寬似乎也無計可施。
我們要提醒的是,揭弊固然重要,但如果政府無法從弊案中汲取教訓,進而尋求招標、監督、執行制度的改善,或甚至故意利用弊案來進行政治炒作,結果終將一事無成。廿年來,台灣無疾而終的公共弊案還會少嗎?但是,主政者胡亂拍板的政策依然層出不窮,盲目認賠殺出作廢的計畫也難以勝數,台灣國家計畫及公共建設的品質依然貧弱不堪,這樣人們會甘心嗎?

【重磅快評】再來一個李明哲 請問蔡政府如何處置?

.【重磅快評】再來一個李明哲 請問蔡政府如何處置?
.【即時短評】高踞神壇講功德 賴揆心靈雞湯有料嗎?
.【重磅快評】9死歸責違建縱火?政府不作為才是大亂源

.【重磅快評】太陽花種的惡果 吳慷仁該吞嗎?
.【即時短評】雲林縣長選情 藍營突殺出程咬金?可能性不大
.【重磅快評】別讓「蔣」字成挺不挺蔣萬安理由
.【即時短評】誰害他們重傷?森鐵安全 錢再多也該花
.【即時短評】彰檢打造食藥犯罪防治平台 縣府有靠山
.【重磅快評】當西太平洋巡戈航母掛的不再是星條旗
.【重磅快評】賴神遠離人間 政院門口何不擺個功德箱?
.【即時短評】賴揆功德治國 原來人民只需要廟祝
.【重磅快評】「南漢山城」演出韓國總統的痛苦選擇
.【重磅快評】一例一休照妖鏡…美珠表姐不解釋 你懂的
.【重磅快評】總統未必是國軍靠山 國軍絕對是總統靠山
.【重磅快評】馮世寬嘻笑過足戲癮 獵雷艦案輕騎過關?
.【重磅快評】賴揆亂分際 徐永明應再喊:不要碰我啦!
.【重磅快評】柴油車精緻誘人 李應元一句話禁得了嗎
.【重磅快評】打開獵雷艦案潘朵拉 檢調被錄音帶追著跑
.【即時短評】全由海軍自已人包辦的獵雷艦案
.【重磅快評】把流浪博士變馬雲 政院有奇想卻沒配套
.【即時短評】彰化檢方查緝環保和食安案件 不再打游擊戰
.【重磅快評】高院打臉雄檢 道出民眾對慶富案的觀感
.【重磅快評】枯木再逢春到死亡三交叉 小英怎麼看民調
.【重磅快評】氣候變遷控球權之龍vs.象









【重磅快評】再來一個李明哲 請問蔡政府如何處置?


2017-11-28 16:35 聯合報  主筆室

李明哲遭大陸法院判5年徒刑、剝奪政治權利2年。(photo by 岳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視頻截圖)


民進黨前黨工李明哲今天被陸方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5年,並剝奪政治權利2年;巧的是,涉及共諜案的中共解放軍退役中校鎮小江的假釋案今天也被我方法務部矯正署駁回,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甚至冷對抗,藉司法手段彼此角力,傷害的又豈只是涉案當事人。
兩岸諜影幢幢,從未間斷,李明哲案提供兩岸處理間諜案的最好對照,今年9月11日大陸湖南省岳陽中級法院直播李明哲涉顛覆國家政權案的審理全程,李明哲簡潔陳述6個字「我認罪、我悔罪」,場面令人印象深刻。
當時有人以為,李明哲在法庭上爽快認罪悔罪應能換來輕判,未料,今天卻得到五年徒刑的重判,還外加剝奪他用不到的「政治權利」2年,但李明哲依舊表示認罪,不上訴 。
李明哲案法庭直播後四天,台北地院審理陸生周泓旭涉共諜案宣判,合議庭判他1年2月徒刑,周在偵查中也是自白、認罪,但被判1年2月,他卻不服並提上訴,目前仍上訴高院審理中。
李明哲和周泓旭所犯罪名不同,但同樣是認罪,當事人對於刑度認知卻大異其趣,李明哲被重判卻認罪不上訴,周泓旭判輕刑,甚至有可能獲假釋,但他卻翻供上訴,甚至指調查局誘他入罪,是什麼樣的氛圍讓兩人作出如此不同的反應,頗值玩味。      
李明哲今天被判重罪,中共解放軍退役中校鎮小江假釋案也湊巧被矯正署駁回,他被判刑4年定讞,入獄已逾3年2個月,早過假釋門檻,矯正署駁回的理由是「悛悔不足」,消息發布正好是在李明哲被判重刑之後,要說兩岸沒有藉間諜案角力,教人難以相信。
大陸用特例處理李明哲案,從今年9月的法庭大審直播到今天宣判,法院指李明哲是顛覆國家政權罪的積極參與份子,但因認罪悔罪,所以判五年徒刑,還剝奪政治權利2年,顯然把李當作本國人處理,這場司法大戲竟演成政治大戲,匠心獨具。
蔡政府也不甘示弱,輕判周泓旭釋出善意後,未見對岸回應,選在李明哲被重判後,用何其籠統的理由駁回服了近8成刑期的鎮小江假釋案,要再對大陸說長道短,恐怕也理不直氣不壯。             
李明哲是第一位被中共控以「顛覆國家政權罪」的中華民國國民,李明哲出事後250天以來,未見蔡政府有何積極營救,中共刻意高調處理李案,李一路低調配合認罪,卻仍換來重判,此案已釋出不容忽視的訊息,再有下一個李明哲遇難,請問蔡政府要如何處理? 

【重磅快評】9死歸責違建縱火?政府不作為才是大亂源


2017-11-28 10:37 聯合報  主筆室

新北市中和出租套房火警釀9死命案,各界究責。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2日發生的中和興南路頂樓違建縱火9死案過了5天,政府應對聚焦在消除違建分租,雖不能說這是鋸箭法應對,但至少是柿子檢軟的捏,難得的面對問題,或許可以掃除「政府長期不作為」的惡名。
中和9死火災真是冤枉。案情不難分析,先是政府怎會容許縱火慣犯在市井流竄?精神狀態不佳,又掌握先前縱火前科,這樣的彈藥桶人物,我們的警政、治安系統竟然束手無策,是使不上力?還是未曾使力?公僕按時上下班,能少一事就少一事?
縱火犯隨時可能爆炸是問題源頭,接下來是縱火環境,這回番仔火鎖定頂樓違建分租場域,糟糕的是這樣的場域至多是9死火災的一半責任,蔡政權、賴神意欲操作成類似火災的全部原因,搶著推動「清樓」專案,務必消滅頂樓無違建、分租的縱火源頭。
縱火犯或許是個人因素,衛福、司法、警政單位必須扛起責任,至少掌握危險人物的動向,不可以災害發生事後追查才說是這個人列管危險份子。眼前著力於消除高危險縱火情境,應是合理的應對,問題是適宜縱火場域只有頂樓違建分隔小套房的分租情境嗎?
營建署飭令地方政府的清樓專案只是僥倖應對,適合縱火的場域應該全面檢討,絕不只是頂樓違建分租。例如中南部學子北上就讀明星高中,他們的賃居環境是多麼的不安全?又如,過去地下工廠林立的區塊,看到有變更使用分區、糞土變黃金的曙光,關掉工廠改成出租公寓等變更,生活條件惡劣不說,消防安全更是一塌糊塗,請問,政府看到了嗎?
政府的不作為,不及時作為其實是埋下災害潛因的罪魁禍首,例子太多了。7萬家農地違章工廠怎麼累積、壯大到如今情境?台灣糧食安全至少需70萬公頃農地,現況是農地違規工廠至少耗費10萬公頃,這些土地都是有去無回,地方政府全然無感?
地表覆蓋水泥,斷掉地力的維生循環,消滅土壤裡的微生物,就算拆掉違法工廠,農地還是死了,該怪誰?當然是縱容違法工廠誕生的地方政府,如今只想讓他們就地合法,官員的贖罪券是子孫立足土地毀滅換來的。官員的不作為真是可惡至極。

【即時短評】高踞神壇講功德 賴揆心靈雞湯有料嗎?


2017-11-28 13:27 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即時報導

圖為各勞團工會代表齊聚行政院前抗議,呼籲行政院長賴清德切勿血汗輾壓勞工,一位站在賴清德立牌前的抗議民眾表情顯得無奈情形。記者黃威彬/攝影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再度爆出「功德說」,希望照護員面對低薪環境要學會「昇華」,盼他們在碰到困難和壓力時可以拿出做善事、做功德的態度。賴清德語出驚人,但其實大家對這樣的論調並不陌生,早在過去針對消防員負責執行「捕蜂捉蛇」的地方業務時,賴清德也稱它是「做功德」。
賴清德以一副開示眾生的態度談話,企圖「導正」大家的心態,顯然在他心中,有一個以做功德為基礎的烏托邦論述,期盼每個人都有捨己為人、不畏艱難的情操和精神。然而,當他可能已經在內心吶喊:「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什麼,你應該要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什麼,」的時候,期待賴清德不要忽略身為行政院長的責任。
行政院長的工作是幫人民解決問題,無論是短程、中程還是長程的解決方案,若是要給予民眾一個願意追隨的願景,也應該是透過政策研擬,設定目標來達成,而不是推卸責任,期待民眾自行昇華、轉換心境,更別因爲人稱「賴神」,賴揆就搶神明的工作。
賴揆應該明白,政府的角色是苦民所苦,得要有同理心才有辦法做出符合民情的決策,若是光說不做,只端出空白的「心靈雞湯」,不免淪為何不食肉糜的風涼話,繼續再講什麼功德,民怨就會撲天蓋地而來。

聯合筆記/打國際杯 應派國家代表隊

.考場如賭場 逼學生爾虞我詐
.赴陸寫中文病歷 在台為何用英文?
.聯合筆記/打國際杯 應派國家代表隊
.教廷動向別輕忽 若斷交衝擊嚴重
.天后蔡依林不扭捏 藍綠好好學
.縣市長提名 國民黨別演宮鬥戲
.獲獎奧步擺中央 品德教育放兩旁?
.農會一戶一會員 陳規已不符時代







聯合筆記/打國際杯 應派國家代表隊


2017-11-27 23:26 聯合報  許俊偉

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關鍵評分項目「國際競爭」以論文數等量化表現為申請門檻,技職龍頭的台科大、北科大和以社會領域見長的政大,都大喊不公平。 報系資料照


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昨截止收件,但計畫還沒開始審查,日前就傳出以社會領域見長的大學和技職體系科大憂心搶不到經費,深怕未來會被踢出「頂大」名單。
國內近廿年廣設大學,大專校院數量高達一百五十多所,資源早被稀釋,加上少子化來襲,中後段班大學努力掙扎不被滅頂,頂大則是國際排名節節敗退,宣稱是經費、資源不足。
教育部二○○六年起推動兩期「五年五百億」計畫,原本計畫要「拔尖」,讓兩所大學躋身世界百大,但最後資源分配卻是雨露均霑,每梯次有十多所大學入選,可分得數千萬到數十億元經費。
回顧五年五百億計畫,各大學拿到經費卻不全然用於衝刺學術研究,拿去修宿舍、蓋廁所,假發票案不計其數;計畫評估的量化指標是論文數和引用數,間接造成學術倫理崩壞。
十年過去、花了千億元公帑,台灣確實曾產生躋身世界百大的大學,但國內低薪環境也導致研究人才不斷外流,這十年的「國際杯」賽事,台灣高教其實打得辛苦也慘烈。
新一波「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其中「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部分,要擇優補助國內大學追求全球一流,用過去十年累積的研究能量為基礎,持續提供資源協助學校學術研究發展,但頂大們憂慮自己「是否還有份」,高度恐慌獨尊論文數的評比,會讓台成清交外的學校出局。
教育部為此出面喊話,強調高教深耕計畫「全校型國際競爭」首關是用論文數等做篩選,一旦跨過門檻大家都平等,接著是看計畫書,要各大學盡力寫好計畫書,也就是學校得先高喊「教練,我好想打國際杯」。
如今不同領域專長,從技職到師培大學,校校都想搶打國際杯,但教育部對未來台灣高教該怎麼打國際杯,卻未見定調,連該給幾所大學補助,至今也沒定論。問題是,不是每個學校都適合當國手,甚至不是每個學校都有能力當國手,在高教資源匱乏的環境,我們還要重蹈過去雨露均霑的補助模式?
高教固然需要拔尖,但小國寡民的台灣真的需要十所「頂大」的國家代表隊?打國際杯之餘,是否也要把資源投注在減少高教學用落差?甚至部分資源用在國教和幼教?教育部應全面盤點教育資源和政策。

李家同:考招逼學生爾虞我詐 沒國家搞得如此奇怪


2017-11-27 23:40 聯合報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大學學測一月即將登場。 報系資料照


明年一月就要舉行大學學科能力測驗了,學生考完後就可以參加甄試,但是甄試只能填六個志願。對於考得好的同學不是問題,只要填自己所喜歡的學校科系就可以了。對於考得差的學生,也沒有問題,一定會填一些比較冷門的學校科系,現在少子化,總有學校可以進。可是對於一般同學,如何填這六個志願,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如果填的都是熱門科系,可是分數又不是頂尖,極有可能榜上無名。所以他們就必須選一些很特別的學校科系,這些學校科系去年並不熱門,也就是說,去年考生可以很容易進入這些相當不錯的學校科系,今年考生們就會一窩蜂地選這些學校科系。這一下,這些學校科系在今年就變成熱門科系。這有點像高速公路塞車,如果廣播說某某公路現在車子不多,大家會趕快設法到那條公路,可是就換成那條公路塞車了。
所以,限制只能填六個志願,對於考生來說,簡直就是賭博。的確有考生填了六個志願,一個都沒上,只能說他運氣不好。為了保證有學校可念,大多數考生就會有所謂備胎策略,也就是說,在這六個志願中,有兩個志願並不是自己喜歡的科系,且是冷門志願,萬一熱門科系進不去,至少還可以進這些冷門的。
因此,學校也面臨一個問題,曾經有過一年,兩個明星學校的科系在甄試結束後,一個學生都收不到,這是因為填這些科系的考生都將這些科系作為備胎之用。但因這些考生考得不錯,所以都進到了自己想念的學校科系。
很多大學教授都在看考生資料,如果這個大學科系不是最熱門的,但是有考生考得相當不錯,家又住得很遠,卻將這個學校科系填入了志願,那些教授就會得一個結論,這位考生是將我們列為備胎,不可取也,往往就將他刷掉了。這種作法實在是不合理,可是也不能怪這些學校。
我們可以說,考場如賭場,而且考生和學生都有爾虞我詐的嫌疑,實在悲哀。
雪上加霜的是,甄試要面試的,可是面試又都撞期,很多明星學校故意互相撞期,因為如果不撞期,很多學生最後不來,浪費很多名額。但是這種互相撞期的作法,其實對考生是非常不利的。原來可以考上台大電機系,現在可能被迫考上另一所大學電機系。對台大電機系而言,也是損失,因為沒有收到最好的學生。今年這種撞期的情形非常嚴重,損失最大的是考生。
入大學要面試,真有此必要嗎?假設你是俄羅斯人,家住海參崴,你很想去莫斯科大學念書,就真的要花大錢去莫斯科嗎?希望大家知道,現在很多大學面試是集體面試,根本是面試系主任,而不是面試學生。系主任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說服學生來念。
總而言之,沒有一個國家把入大學辦法搞成如此奇怪的。


徐勉生:若與教廷斷交衝擊嚴重 別輕忽動向!


2017-11-27 23:38 聯合報  徐勉生/退休大使(新北市)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梵蒂岡博物館將交換40件藝術文物展出,明年3月同時在兩地舉行,以「藝術外交」促進雙方關係。 (取自法廣中文網)



日前有報導稱,教廷的梵蒂岡博物館將與北京故宮交換藝術品展覽,是中共與教廷建交的前兆。
雖然教廷一直積極與中共改善關係,但迄今沒有具體進展。在教廷心目中,中國就是中國,兩岸分治的現狀,並不影響教廷對中國天主教子民的關懷。因此教廷駐華大使館叫做「教廷駐中國大使館」(Apostolic Nunciature in China),負責台灣地區以及大陸地區的天主教組織與教廷的聯繫。因此,理論上,教廷沒有與中共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的問題。只是一九五二年迫於現實,把大使館從南京遷來台北。
我們對教廷動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如果教廷把大使館遷去北京,就形同與我斷交,後果極為嚴重,與其他邦交國斷交的情形截然不同。
第一、過去邦交國與我們斷交,一般國人除了表示遺憾,感受並不深刻。然而台灣有大約卅萬天主教教友,他們的精神領袖是教宗。此外,我們有輔仁大學以及許多天主教協助設立的學校,他們都與教廷密切往來,或者直接接受教廷的指導。如果教廷將大使館遷去北京,雖然可以在台北派駐不具外交官員身分及權限的宗座代表和地方天主教會團體維持關係,表示教廷並未捨棄台灣的教友。但是大使館與宗座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我們必須特別關注此事對教友們的衝擊,以及他們的感受。
第二、我們的邦交國大部分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天主教會及教廷在當地的地位極為崇高。舉例而言,依照外交慣例,各國外交使節團團長,都是由派駐該國最資深的大使擔任,但海地卻一律由教廷大使擔任外交使節團團長,凸顯教廷在當地的崇高地位。如果教廷與我們「斷交」,會不會衝擊到這些天主教國家與我們的邦交?
第三、蔡總統在巴拿馬與我斷交時宣稱:我們拒絕以金錢競逐外交的態度不會改變!言下之意,是中共用金錢誘使邦交國與我們斷交。但是教廷不是一般世俗國家,沒有人會相信中共用金錢誘使教廷轉向。教廷一向是全世界宗教自由、尊重人權的標竿。如果教廷轉向北京,此舉對全世界散發的意義是什麼?總統要如何向國人說明?
最後,如果教廷將大使館遷去北京,並在台北派駐宗座代表。會不會在國際間造成「一個中國,兩個地區,北京為中央,台北為地方」的印象?
目前看來,教廷應該還不會立刻與中共達成協議。但是雙方「建交」的目標沒有改變。政府不可掉以輕心。除要想盡辦法強化關係,也要有危機意識。尤其現在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我們必須嚴防中共為了政治目的,對教廷做出讓步與妥協。現在教廷、中共與我們三方面,是三邊兩組對話。情勢對我比較不利。最理想是三邊一組對話。如果做不到,應該趕快設法重啟兩岸間的對話,形成三邊三組對話。
如果兩岸仍然分治,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既然教廷、我們與中共都認為兩岸同屬一中,政府是否可以設法促使三方發揮智慧,對未來彼此間的關係,做出最理想的安排。

赴陸寫中文病歷 在台為何用英文?
高克培 ∕ 「推動病歷中文化行動聯盟 / 聯合報
筆者行醫四十二年,為了瞭解民眾對「病歷」到底是如何認知,日前在某大醫院前做田野調查。四天以來,發現大部分民眾對病歷的目的和重要性了解非常淺薄——「病歷是醫師的事,管那麼多?」令筆者非常感慨。

先以刑事訴訟比喻:檢察官和警察訊問被告、自訴人和證人等必定當場製作的「筆錄」,必求句句屬實,且要當事人仔細閱讀、確認並簽字,以求筆錄能還原真相,未來法官依此判決,務求勿枉勿縱。

再以食安做比喻:先進國家重視食品安全,食品包裝必須附「食品認證」,不但可確認食物的來源,一旦發生集體感染或中毒,馬上可以溯源、究責,保護消費者。

「病歷」也類似。以最常見的「頸或腰痛」、「脊椎骨刺」為例:患者訴說疼痛有多久、什麼位置、痛苦到什麼程度或如何影響生活工作,醫師理學檢查發現那些神經功能受到損害,檢查檢驗又有什麼證據,醫師從各種可能有效的療法,例如一、「不管它」,二、各式各樣的藥物,三、復健的物理治療,四、開刀手術等等中,依據什麼做建議、做搭配以及執行的次序,還有醫病之間如何溝通互動、最後如何做決定、治療結果等,在在都是醫療關鍵。

因為醫師怕時間久遠淡忘、空口無憑,必須以文字記錄下來,這個記錄就是病歷。簡單說,病歷就是醫師的醫術和醫德的呈現。

為了精準,法律的筆錄、食品的認證等所有文件全都以大家共同熟稔的母文記載。為什麼獨獨攸關健康、生命的病歷例外,長期使用英文,難道醫師都是阿兜啊,而我們百姓是他們殖民地的人民?

病歷內容除了少數名詞,如藥品和化學物很難用中文書記外,無法用中文表達者非常少,對資訊發達的台灣根本不是問題。拋開百姓「知的權利」不說,醫師們又有什麼法定權力把患眾說的國台語硬要多此一舉、勉強翻譯成洋涇濱英文?

有醫師藉口「與國際接軌」,更是荒謬。全世界各國都用自己的母文寫病歷,他們比我們脫軌?該接軌的是醫學和醫師們自己、不是病歷;如果告訴隔壁老歐吉桑,他痔瘡的病歷與國際接了軌,他一定回罵「接個鬼」!

有醫院大老說「沒時間寫中文」,胡扯,難道寫英文就有時間?他的英文倒比中文更精準、流暢?

筆者更要揭露,台灣醫師到大陸行醫賺錢時,可立刻改用中文。醫界對自己同胞為什麼抵死不肯?難道台灣人比較賤、沒程度看看自己的病歷?

病歷品質就是醫療品質,說清楚更要寫明白。「病歷中文化」有百益而無一害,醫界「非不能也、實不為也」,請有識者同起、鳴鼓而攻之!




天后蔡依林不扭捏 藍綠好好學
胡文琦 ∕ 文史工作者(新北市) / 聯合報
媒體報導,歌壇天后蔡依林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表演,一開口就走音,遭PTT鄉民狂酸「第一個音就GG」,唯其卻以幽默大器態度「幫我炸掉PTT」,及在臉書自嘲「請自動幫我消音」,其「淡定、天然」表現受許多網友讚賞。

國民黨前立委孫大千在臉書上表示,若台灣政治人物都能像蔡依林一樣面對批評,也許可讓對手變成支持者,「蔡依林反轉能量的正向態度,值得政治人閱讀與學習」。

坦白說,孫大千沒有說錯,蔡依林「面對失敗」的表現,也確實像一位既成熟又圓融的天后格局,更值得在野的國民黨好好學習。然而,孫大千還是漏講了一句「同理心、同樣標準」的話送給現時執政的民進黨,因為,蔡總統又何嘗可以只把關愛的眼神投注在綠營上面?作為一個理應有台灣共識及時刻都應把二千三百萬同胞福祉作為最高考量的總統,難道不是更應「一體適用」,甚至是「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的作為表率呢?

筆者除肯定蔡依林的風度外,更要援引美國女權主義者惠頓的經典話語,「It’s  how you deal with failure that determines how you achieve  success」,換言之,你如何處理失敗,將決定你如何成功。期待蔡依林的表現與惠頓的智慧話語,能夠同時給紛擾不休且對立異常嚴重的藍綠兩黨一點良性啟發。


 
縣市長提名 國民黨別演宮鬥戲
李坤隆 ∕ 大學教師(高雄市) / 聯合報
面對二○一八縣市長選舉,國民黨的腳步似乎有點混亂,誠摯建議國民黨面對這場大戰一定要開大門,走大路,未來才有希望。

我們看到,國民黨在特定選區已經有確定人選,這顯然並不符合民主程序;為了走向年輕化,也有屬意的年輕人選,表面上都沒問題,但如果跳過民主程序,會獲得更多年輕人的支持嗎?

這次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如果不團結,根本沒有勝選機會,檯面上的參選人也都信誓旦旦表示支持這樣的想法,不過私底下還是暗潮洶湧,整個氛圍還是相當詭譎,黨中央有信心排除嗎?

還有,對於長期在地方耕耘的人一定要有正面的肯定,畢竟檯面上有知名度的人物,在地方選舉中不一定能勝選,必須結合地方有實力的人,而這樣的連結點,黨中央準備好了嗎?

二○一八,對處於低潮的國民黨,有輸不得的壓力,但目前還在磨合期,整體的戰力還未出現。國民黨應該更努力,面對外界批評應該深切反省,尤其要展現開大門,走大路的氣魄,千萬不能再陷入以往宮廷內鬥的窠臼,畢竟再失去二○一八,國民黨恐怕就更難再起了!


 
農會一戶一會員 陳規已不符時代
陳柏琪  ∕中華大學國際企業學教授 / 聯合報
農會會員為農會之基本組成分子。目前農會法規定農會會員每戶以一人為限,這個規定源自日治時代的台灣產業組合規則。農會法沿襲此限制緣由,一則早期農家經濟較為困苦,希望減輕農戶繳交會費、事業資金及推廣經費等負擔,因此特別規定一戶一個會員就好,其他人統統可以享受相同的服務;二則當時農業人口眾多,為便於農會會籍管理,免得每位從事農業者都可入會,會員人數大增,造成農會選舉困擾;三則因為早期大部分農家的經營規模相當零細,且多採家族經營,戶長基本上是擔任主要農業生產者的角色。

時空更迭至今,這些時代背景的因素已大多不復存在。例如農家所得已大幅提高,而農業從業人口則大幅下降。但「一戶一會員」所衍生問題卻逐漸浮現。

首先,由於一戶只有一人能加入農會,除非家戶中原本的會員出會,不然農會會員不會有新血加入,而有些真正從農的人也因此無法加入農會成為會員。

根據內政部統計,一○四年底農保被保險人中,農會會員平均年齡已高達六十八點二六歲,顯現會員年齡結構老化程度。年輕農民無法加入農會,不僅影響其權益,也影響農會經營之健全。因為年紀較大農民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落,較不具備經營理念與能力來參與或議決農會會務、事業計畫等。影響所及,農會經營較易受到理事長與總幹事把持。

其次,也由於一戶只有一人能加入農會,傳統上大都習慣男主外,由家中男性代表加入,容易導致會員性別結構不均衡,限縮女性參與機會,不利於性別平等以及多元意見的呈現與反映。根據一○六年農會年報統計,一○五年正會員中女性僅占卅二點四九%,即女性人數不到男性人數的一半。但事實上,隨著鄉村勞動人口外移及兼業比率的持續增加,農村婦女已成為農場勞力不可忽視的供應者,不應輕忽女性參與農會會務的權利。同時,在選舉上也由於會員以「戶」為單位,一戶僅限一個會員,也比較容易讓有心人動員掌握。

與我國鄰近之日、韓農協,過去也是「一戶一會員」。但隨時代演進,日、韓也早已逐漸放寬每戶入會人數的限制。而學理上人民團體是自願性組織,本來就是應該讓有資格的農民可以自願性地入會,擴大參與機會,這樣組織才能夠更加透明化,更好地發揮它應有的功能。當然同時也應嚴格要求一定要實際從事者才能入會,不能有農地者就讓其入會,影響農會之經營。

農會每戶會員人數是否還要繼續加以限制,值得農政單位加以檢視省思,研議進行修法,讓農會會員注入更多活水,讓百年農會有更多新氣象。


 
獲獎奧步擺中央 品德教育放兩旁?
游龍吟 ∕ 教(新北市) / 聯合報
一○六年全國語文競賽,榜單上竟被發現有縣市明顯違反規定,把同間學校學生分到南區、北區不同二組。這種技術犯規,不管是有心或無意,對其他縣市參賽選手都是不公平。

光是從榜單逮到的就有五組違反規定,很嚇人,但是否還有「漏網之魚」?令人好奇。

筆者憤怒的,不是某縣市「不當得利」多得到那幾個獎項!而是這種「獲獎擺中央,品德教育放兩旁」的錯誤觀念,如何教導學生誠實是美德?這種功利思想又怎能還在「教人向善」的教育界中存活?

下次如果有學生作弊偷看隔壁優等生的考卷,他也辯稱只是「向後轉伸伸懶腰」、「英雄所見略同,答案一樣」、「我不知道看別人答案是違規耶!」難不成,我們也該相信「不知者無罪」?那誠實守法的學生、辛苦苦練的教練,豈有公平可言?

功利思想原本沒錯,錯在那些為求功利不擇手段之人!這種「獲獎擺中央,品德教育放兩旁」的錯誤價值觀,對教育界而言,就是一種「反教育獎」,應該要有人負責,以儆效尤!


陳立恆/十九大後,台商的放下與面對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陳立恆/十九大後,台商的放下與面對
.黃介正/從「解放軍歌」到「強軍戰歌」

.范疇/從慶富案看台灣的「實世代」
.趙春山/統獨光譜移動告訴蔡政府的事
.蘇蘅/貝佐斯如何讓華郵起死回生
.薛承泰/年金改革不能弱化國家
.林中斌/兩岸破冰的往例
.葉丙成/停止製造無動力世代 大學考招必須改革
.趙春山/統獨光譜移動告訴蔡政府的事

.王健壯/誰進了總統府見了誰
.朱宗慶/必然的在意
.盛治仁/少點效率 多些人性
.方祖涵/給乙組球員的夢幻棒球營
.林祖嘉/加入CPTPP 台灣須大幅開放市場
.嚴震生/川普的第一個期中選舉
.王正方/只為轉型,不顧正義

.黃介正/川習峰會 西風壓不倒東風
.洪蘭/科技不該取代大腦
.馬凱/天外飛來的奇蹟
.羅智成/推己及人
.薛承泰/時間銀行的帳,怎麼算
.葉銀華/專案融資 應避免來者不善
.周行一/從「計時工作者」變「專業工作者」

.王健壯/許宗力可以替總統上一堂課
.盛治仁/100%的堅持比98%容易
.方祖涵/數據派世界大賽
.劉維公/0.2美元的創新力
.范疇/兩端的無知—愚民、賤民?賤商、愚士?







陳立恆/十九大後,台商的放下與面對


2017-11-27 23:30 聯合報  陳立恆

美國第一千金伊凡卡(左)花大錢讓女兒阿拉貝拉(中)學習中文。 (美聯社)


十一月初,對岸十九大已隆重落幕,川普作為會後第一位到訪的國際元首,也是他就任以來首次出行中國,自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除了陣容豪華的美國商貿代表團,另一個吸睛亮點莫過於他在晚宴上刻意安排外孫女阿拉貝拉用視頻隔空表演中國民謠、三字經及唐詩的「餘興節目」。
當這位年方六歲的天之嬌女用略嫌生硬卻十分流暢的清亮童音念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時,我不禁深深驚嘆於詩境與現實的呼應。君不見在兩岸各種或和諧或紛擾的數十年間,中國崛起的航母早已穿越千山萬水,來到世界的正中央,誠然,這就是實力在說話,現在連美國總統的孫女也不得不在幼稚園時期就接受中華文化的啟蒙洗禮了。
相比大陸輕舟順水,我們台灣近年的對外經貿卻一直逆水行舟,尤其在第一線打拚的大陸台商們感慨最深。我在十九大之前走訪一趟東莞,親眼見識到東莞台商們的凝聚力與堅韌性,雖然經歷了金融海嘯與騰籠換鳥的接連打擊,依然集資建立起青創中心、台心醫院與東莞第一高樓環球經貿中心等,繼台商子女學校後又數個在地生根的輝煌標誌。
然而,曾經在東莞稱霸的台商遇上發展瓶頸也是不爭的事實。首先,除了綜合成本節節攀升,現在針對台商投資的政策優惠幾乎絕跡;其次,在新扶持的高新製造領域裡,缺少雄厚資本與政府支持的台灣企業又如何能與當地華為、OPPO、步步高、南玻之儔的巨型企業競爭。因此攻守之間的進退抉擇,已然成為當地還在苦苦撐持的三千台商的心頭之急。
就在十九大之後幾天,我以文創小組台灣方面召集人的身分,參加邁入第五個年頭的兩岸企業家峰會,該峰會已然成為兩岸民間主要交流舞台,更有甚者,這算是目前少數可以實際連結兩岸產業發展與企業精神的開放場域。五年來從會裡會外的分享交鋒,不難看出雖然大陸在精密製造、高端儀器、醫藥保健、仲介服務、國際金融、文創開發等領域還留給台商一些想像空間,但這些空間都在以冰川溶解一樣的速度逐年崩減;另一方面,台商名單中除了過往已經打下江山的知名企業,後期加入的生力軍們無論在規模體量與商業模式上與對岸同行相比都明顯勢微力孤。
正值今年峰會主軸是「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新形勢、新商機、新思路」,我認為十分切合台商乃至於台灣的現狀。十九大之後,面對一個早已時不我予的新形勢,咱們應果斷放下過去的經驗模式與優越心態,積極尋求一個新思路來抓住「一帶一路」、東盟十國等新商機。
這個新思路別無二想,就是趁著中華文化回溫之際,將富含文化內涵與創意價值的「文創+」概念結合不同領域,諸如科技、金融、農業、教育、休閒等其他產業,如同當初賈伯斯將書法概念融入iMac一樣,再將台商原有的凝聚力帶入並整合大陸資源,借力使力打造一座座可以連貫東西市場的平台,謀進各種跨業、跨界、跨國的合作與投資。
連美國總統的髫齡孫女都在中華文化裡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台商們若能牢牢把握住這五千年的文化資本,相信在這個波濤詭譎的新形勢裡,我們終將也能輕舟行過萬重山。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10月
.嚴震生/宗教改革五百年的政治意涵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0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0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0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