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起薪高低 誰說了才算?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0044/web/

.聯合報社論/開放低階勞動移民根本是飲鴆止渴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不願面對的真相
.經濟日報社論/起薪高低 誰說了才算?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經濟日報社論/起薪高低 誰說了才算?


2017-11-15 03:33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針對「五缺」中的缺工問題,向上市櫃公司、國際級企業喊話,他認為起薪3萬元太低,應有調升空間。但是,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回應,起薪3萬是高是低,要看各企業條件;商總理事長賴正鎰雖坦言起薪3萬太低,但也強調薪資應由市場決定。
賴揆上任後,立刻為公務員加薪3%,現在又向企業道德勸說加薪,因為他認為薪資和勞動條件是缺工、缺人才的重要原因,如果上市櫃公司、國際級企業率先提高起薪,對年輕人會有很大鼓勵,社會對產業發展也會有信心,否則,每次談到起薪,過去是22k,現在進步到28k,和國人期待還是有落差。
政治人物向企業喊話加薪,賴揆絶對不是第一個,前總統馬英九、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都有類似喊話;賴揆為公務員加薪,蔡英文總統也呼籲企業跟進。而賴揆喊話不單是説說而已,而且是有後續行動,如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出席公開活動時表示,已委請證交所等單位規劃上市櫃公司揭露調薪案,等規劃出爐後就會開始實施。
換句話說,政府擬透過揭露上市櫃公司調薪狀況,造成業者間的示範效應,如果別家公司調薪,而你的公司不調,不僅有面子問題,而且好的人才可能被搶走,這會迫使原本沒調薪計畫的公司不得不跟進,從而帶動企業加薪風潮。但是,勞工薪資基本上是由勞動供給和勞動需求共同決定的,任何違反市場規律的政策指引或措施,最終都不可能產生實質效果。
譬如說,在景氣不好、企業不賺錢的時候,市場勞動供給遠超過需求,市場行情3萬起薪就僱得到人,企業就不可能用高過市場行情很多的薪資來僱人。反之,景氣熱絡、企業賺錢的時候,各行各業都在搶人,企業不調薪,員工就可能被挖走,薪資上漲是必然結果,不必政府插手。這種市場規律是最簡單的道理,政府該管的是怎麼樣促進投資,活絡景氣,營造出一個企業都要加薪搶工的大環境,而不用花心思在效果有限的道德勸說。
再如,過去十多年來,不論景氣好壞,國內實質薪資長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回2000年之前的水準,這種結構性的低薪現象,也是市場規律使然,因為台灣經濟成長模式過度依賴重視規模和效率的代工出口模式,多數出口廠商對勞工成本斤斤計較,當然就會拉低整體薪資水準。日前媒體報導,股王大立光在嘉義徵作業員,每月起薪只有2.6萬元,因而被網友酸爆。大立光隨後解釋加計加班及獎金,作業員平均月薪4.25~5.85萬元,相較市場行情,待遇不算差。但坦白講,依賴代工出口的經濟成長模式不作根本改變,提升薪資永遠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還有一種理論,指國內勞動市場的勞資關係不對等,政府應該介入糾正市場失靈,提高基本工資就是一種積極手段。如南韓政府最近決定明年起最低工資調漲16.6%,勞工最低月薪約新台幣4.2萬元,比台灣足足高出一倍,因而有勞工團體呼籲台灣也應師法南韓,大幅提高基本工資。這種從勞工權益面來影響薪資的政策思維,近年逐漸受到重視,但台灣的問題在於,若改變不了計較勞工成本的經濟成長模式,提高基本工資必然會影響經濟成長及就業機會,倒過頭來反而壓低整體薪資水準。
所以,政府要改變勞工起薪乃至整體薪資偏低問題,必須從總體經濟、產業發展及勞工政策等作通盤考量,找出綜合性對策及長短期做法,重點是在改變勞動市場的結構,從勞動供需的調整來達到促進薪資成長目標。我們並不反對政府以道德勸說方式力促企業調薪,也相信多少會有一些短期效果,但是,整體薪資高低最終仍是要由市場來決定,不是政府、也不是企業説了算。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不願面對的真相


2017-11-14 23:4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中火力發電廠汙染問題,始終是全民關注焦點。 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空汙問題引發社會關切,「一個台灣,兩種空氣」,「台灣越往南部平均壽命越短」,甚至細懸浮微粒PM2.5的專有名詞,都成熱議話題。或許因為如此,台中市府大動作退回了台中電廠九部燃煤機組的許可證展延申請。看似好大氣魄,但台中火力發電廠供應全台電力二十%,一旦操作受阻,後果立即浮現,形同拆穿了蔡英文「非核家園絕不影響供電」的泡沫承諾。
蔡政府主打「非核家園」,看似安全保證,但今夏的跳電事件民眾記憶猶新,全台日日都在限電邊緣走鋼索。不僅如此,綠能發展遲緩,為了廢核,過度依賴燃煤發電而走向空汙的回頭路,招致專家「用肺換電」的譏評。中南部民眾目前活在「每一口呼吸都有致癌風險」的處境中,請問民進黨的能源政策還能繼續以「非核家園」口號支撐嗎?
誠實一點吧,道德高調是無法「永續發展」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製作拍攝「不願面對的真相」,當年推波助瀾地球暖化議題,讓他本人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今年並繼續拍攝了續集。但高爾本人受爭議於他搭私人飛機出訪的紀錄,自家豪宅泳池用電量高達美國平均家戶六倍以上,驚人「碳足跡」的評語始終與他如影隨形,有人譏諷這是「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
非核家園是否隱藏著「小英不願面對的真相」?台中電廠停工與否,台灣已免不了汙染與缺電兩害並存,果真台灣人用肺也換不來電啊!

聯合報社論/開放低階勞動移民根本是飲鴆止渴


2017-11-14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為解決社福、長照等缺工問題,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提出「計畫型移民」主張,將研議開放新南向勞動移民。 記者林俊良/攝影


行政院最近檢討國內缺工、缺才問題,以產業缺工達廿三萬人為由,考慮開放「勞動移民」。政務委員林萬億稱,政府將鎖定新南向國家,研議計畫性移民政策,以填補國內缺乏的人力。這項政策,不僅未務實評估台灣接受新勞工移民的社會成熟度,且將惡化國內青年就業低薪化的處境;若貿然實施,後果將不堪設想。
從廿多年前台灣開放外籍勞工以來,產業界對移工的倚賴,就走上了不歸路。一開始,政府還信誓旦旦,要求總量要控制在三、四十萬人以下;但到了今年,外勞人數已高達六十五萬人。若計入近十萬逃逸外勞,及入境後非法打工者,數字將更可觀。日本人口是我國五倍,但雇用的外籍勞工僅一百萬人;韓國人口是我國兩倍,雇用外勞人數與我國相當。由此看來,台灣使用外勞成癮嚴重,政府不僅不檢討,卻要進一步開放勞動移民,何其荒唐!
企業界過度倚賴外勞的結果,已對台灣經濟帶來三個明顯的不利影響。第一,是對本國勞工的就業造成排擠,這對中年勞工及原住民勞工的衝擊尤為顯著;第二,是聘用大量低薪外勞的結果,造成國內勞工的長期低薪化,這也是青年起薪廿二K發生「定錨效應」的元凶;第三,許多產業因安於廉價的替代勞力,而懈怠了升級和轉型。
簡言之,台灣對於外籍勞工的倚賴,已到了過度耽溺而致競爭力弱化的地步。如果政府再開放低階勞工的移民,不僅許多產業將不思寸進,政府奢言提高勞工薪資的夢想,恐將沒有實現之日。原因很簡單:如果就業市場隨時有一大批容易管理又價格低廉的外籍勞工可以替補上陣,相同品質的本國勞工如何有機會以較高待遇擠進市場?勞動力、薪資、就業、社會安全,這些因素原本環環相扣,政府卻一心想著廉價外勞,而不考慮國內整體社會的人力資源及產業升級,這是聰明還是愚昧?
進一步看,世界各國開放移民,無不以有助國家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為優先;反觀台灣,行政院卻是要讓供應農漁業及長照的低階勞工先行,根本是本末倒置的作法。多年來,各界高呼降低白領專業人才來台門檻,協助台灣產業研發,但政府卻遲無作為;如今,蔡政府竟能一舉躍向開放低階藍領移民,賴揆能否解說其中邏輯為何?
再說,台灣社會是否已準備好迎接大量的南洋移民,恐怕仍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近廿年來,台灣因引進外籍配偶,從而產生了一個世代的「新台灣之子」;對於這些新住民及其子女,社會至今都難免持異樣的眼光看待。其間主要原因之一,是民進黨「福佬沙文主義」的心態太過強烈,無法平等對待其他外來或弱勢族群,甚且不時加以貶抑。試想,對於共同生活超過半個多世紀的外省同胞,民進黨都仍有異樣眼光,要說台灣社會能迅即包容並接受新南向國家的大批移民,豈非癡人說夢?再看政委林萬億大砍軍公教年金的重手,他為了缺工開放新南向國家移民,又會如何相待?
政府若擔心逃逸外勞人數越來越多,應該從改善仲介制度著手,設法減少中間剝削及各種不人道待遇,而不是用開放勞動移民來掩飾自己政策失效失靈之無能。任意開放低階勞工移民,不會提升國家競爭力,只會對本國青年及中壯年就業造成更大的擠壓,並埋下社會歧視及衝突的禍根。這些,歐美國家的移民衝突歷歷可鑑,唯獨蔡政府看不到嗎?
務實而言,若為增補農漁長照人力,開放具有與台灣文化語言相通的中國大陸勞工來台,或許更有助於服務及溝通的品質。但行政院只對新南向國家開放,難免是意識形態作祟,因而短視地拿移民政策去幫「新南向」促銷。這形同飲鴆止渴,將帶給台灣長期而不可測的經社傷害。

【重磅快評】掐死電網改善空汙? 政府不妨先看看台泥

.【重磅快評】慶富陳家會變成陳由豪第二嗎?
.【重磅快評】參觀總統府喬24億? 陳偉志證明台灣沒五缺
.【重磅快評】掐死電網改善空汙? 政府不妨先看看台泥

.【重磅快評】慶富喬錢喬地 公務員為何大膽配合?
.【即時短評】捐贈 就能平息豪宅農舍風波嗎?
.【重磅快評】「國家級」當靈丹 蔡政府蚊子單位何其多
.【重磅快評】大陸大哥風範是阻撓台灣在COP23發聲?
.【重磅快評】去蔣化下的審議式民主… 限制了誰
.【重磅快評】空拋「繩子說」 宋郎才盡矣?







【重磅快評】掐死電網改善空汙? 政府不妨先看看台泥


2017-11-15 11:14 聯合報  主筆室

台電台中火力電廠。 本報資料照片


台中市政府宣布退回中火9燃煤機組操作許可展延的申請,台電若能及時補件,且在明年2月24日前審查通過,中火不致熄火,否則台灣電力供應將立即出現20%缺口,不停電也難。面對台中益發嚴重的空汙,市府此舉有其正當性,問題是,中電是台灣電力網要角,地方政府訂自治條例可否掐住全台電力網喉嚨?

中火可能不燒煤改燃氣發電嗎?瞭解地球化石燃料供應鏈的人都知道不可能,尤其台灣能源都仰賴進口。台灣煤的存量約40天,天然氣則只有5天,萬一天然氣採購不順利、槽船無法靠泊卸貨,燃氣電廠必須降載,甚至停機。以中油在西部的2個接收站,即便克服天候因素全力操作,天然氣供應也很吃緊。
寄望觀塘第3接收站?恐怕時程還很久。大潭藻礁、柴山多杯孔珊瑚的基本資料至少1年後才能補上,最快明年底重啟環評;以中油至今不考慮替代方案,原計畫強硬地不擬調整,過關機會不大。至於之後第4、5號接收站,至今的規劃尚未成案。
這也是福島核災後全球減核、廢核,燃煤電廠裝置容量直線上升的原因。除了煤的經濟性、能源安全性比較優越,另個因素是燃煤機組的燃燒效率大幅提升,且排放汙染有效降低。最新的超超臨界〈USC〉機組,將擔負2030年時全球40%的電力,是1990電力需求的3倍,但二氧化碳排放並不等比增加,將因USC進步而大幅壓低。
再生能源發展策略政府也應徹底轉變,目前責成台電高利潤躉購的利誘手段不是長久之計,只吸引能源商人投入;地方政府鼓勵種電也因看中商人分兩成多利潤給縣庫,民眾、企業的主動性相當有限,必須以全民運動方式發展再生能源,再輔以節能才能克服電力危機。
70餘年的老字號台泥公司拚轉型的例子可共政府參考。正在規劃太陽能、風力、地熱等綠能領域,並致力廢棄物再生成為新資源,預計1年內可端出全套方案,矢言將成為綠色的環境公司。

【重磅快評】參觀總統府喬24億? 陳偉志證明台灣沒五缺


2017-11-15 16:57 聯合報  主筆室

慶富副董陳偉志今天上午被雄檢傳喚,步出地檢署時神情輕鬆。 記者林伯驊/攝影


慶富獵雷艦案高潮迭起,小公司造大艦結果成了國際醜聞,慶富副董遊走中央地方喬錢喬地更締造另一項台灣奇蹟,他被立委爆料去總統府溝通喬24億元,昨晚還向媒體點頭示意,今天卻說點頭是「誤會一場」,他是以前去總統府參觀過;哇!參觀總統府可喬24億元,要土地有地方大員幫忙喬定,誰說台灣有「五缺」的問題?
立委馬文君等人昨天提出錄音爆料,指慶富少東陳偉志去總統府溝通喬了24億,過了兩天海軍就說錢有了,陳偉志一整天神隱,直到昨晚到派出所報到時,有媒體問他有沒有去過總統府,他點頭回應,被外界解讀是承認立委的說法。
陳偉志這個點頭動作可不得了,總統府立刻跳出來要陳偉志說清楚,總統府還煞有介事,聲稱調出去年520蔡總統上任後至今的會客記錄,副總統辦公室、總統府秘書長、兩位總統府副秘書長辦公室、國安會秘書長及三位國安會副秘書長也一併清查,上午並宣布這些辦公室會客記錄「並沒有與陳慶男父子聯繫,或者會面之記錄」,效率一流。
雄檢見狀,今天上午也傳喚陳偉志說明案情,但陳走出地檢署時,刻意向媒體「澄清」,指昨晚的點頭動作意謂他以前去總統府參觀過,媒體的解讀是「誤會一場」。
媒體這回真是虧大了,好不容易守到晚上才肯露臉的陳偉志,陳一身勁裝,顯然有備而來,媒體只有被戲耍的份,難不成媒體守了一晚堵人,只是想問陳副董「您以前有沒有到總統府參觀過?」。        
甫辭職的高雄市前海洋局長王端仁是去年十月七日偕漁業署官員「密會」陳偉志,談話遭錄音,內容不是喬地就是喬錢,事後映證慶富取得修造船廠的土地,也提前拿到獵雷艦第三期24億餘元款項,這都在蔡總統任內發生的事,鐵板釘釘,蔡政府卻始終如一地要把焦點移至2015年以前,其心可議。
從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的 「密件事件」到綠委開記會提出慶富獵雷艦5大疑點,時間點都聚焦在馬政府時代,綠委清楚點名馬政府時代的國防部長高廣圻、海軍司令董翔龍等人,連行政院長賴清德下午都說慶富案是發生在2014年期間;蔡政府上下助攻的心態,實已昭然若揭。
國艦國造政策方向原本正確,但國軍所託非人,一路下來政商因素翻攪,公權力為慶富轉彎,方便之門一開再開,讓慶富膽敢到中央喬錢,到銀行搬錢,地方大員主動服務提供用地,賴揆上周辛苦趕場開記者會提出解決「五缺」的策略,其實高手就藏在蔡政府裡,只要賴揆願移樽就教,相信必可獲良方。  
聲稱一直有掌握相關案情及錄音帶的高雄地檢署今天迅速傳喚陳偉志,堪稱反應快速;相對之下,北檢沈默許多,民眾擔心,難不成陳偉志戲耍了媒體,連檢調也被戲耍了嗎?

【重磅快評】慶富陳家會變成陳由豪第二嗎?


2017-11-15 21:17 聯合報  主筆室

慶富副董市長陳偉志今天上午被雄檢傳喚。記者林伯驊/攝影


慶富「小老闆」和高雄市政府、漁業署官員密會的錄音檔流出,不但讓整個案子又出現案外案,而且演變成把綠營高層也捲入的政治風暴。後續的發展,也變得更不可預料。
所謂「離職員工」爆料,確實透露些許古怪。按照錄音檔揭露的資訊,當時在場的,只有高雄市海洋局長王端仁、慶富少東陳偉志、漁業署研究員,以及慶富的秘書四人。按理錄音檔要從王端仁或漁業署流出,機率極低,因為爆這種料形同政治自殺。也就是說,錄音檔只能是從慶富手中流出。
而這場密會,慶富參與的層級之高,幾乎是核心中的核心。首先,會用錄音的方式存證,就顯示除了「喬事」,也別有所圖;甚麼樣的「離職員工」能掌握全部內容?是不是慶富一開始就有其他動機,才錄音並選在此時公布?
慶富案爆發後,第一時間政府高層看來是定調為其解套,如賴清德在立院說的「讓融資銀行管理慶富的財務,讓慶富造船能力可以繼續發揮」;但在受各方質疑後,不但宣布徹查無上限,還將全案用政治弊案的方式炒作。
這不但是宣判慶富案的死刑,同時也是把慶富打成「前朝貪腐共犯」。然而政壇早已盛傳,慶富向來與民進黨關係良好,甚至被稱為「民進黨在南部的大金主」。慶富過去和民進黨的關係,是否會被拿來當作保命符,就很值得觀察。
這令人想起2004「陳由豪案」,當時因掏空案遭通緝潛逃大陸的陳由豪,忽然開記者會公布自己捐款給陳水扁千萬政治獻金的明細,喧騰一時。雖然陳水扁後來還是獲得連任,但仍重創綠色執政的形象。這個案子,國人應記憶猶新。
國人應該都樂見慶富案不分藍綠追查到底,讓社會大眾得到真相。掌握權力者是不是會因為避免出現「陳由豪第二」而投鼠忌器,考驗著我們的司法公信力,以及政府宣稱改革的決心。

去梯言/柯P的近憂與遠慮

.放峰會鴿子…率性的川普 重創美信用
.全球經濟整合大洗牌 台灣有沒有戰略?
.去梯言/柯P的近憂與遠慮
.保國不能保己 莫怪軍人上街
.別讓偏鄉童再問: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綠能屋頂零補助 民眾會想蓋?
.蘇嘉全、陳金德…人前土地正義 背後豪舍民宿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0044/web/




去梯言/柯P的近憂與遠慮


017-11-15 00:53 聯合報  公孫策

台北市長柯文哲(右)與辦公室主任蔡壁如(左),日前在市議會接受市政總質詢。 本報資料照片



姚立明大巨蛋「有詐」,柯P火了,要楊芳玲出來對質。這是台北市議會詢答的一幕,媒體關注柯P如何善了(更樂見他無法善了)大巨蛋案,但我注意的是中間一個小節:蔡壁如指揮兩位副市長上台答覆,被議長制止「妳不可以指揮他們上台」。本文的重點:大巨蛋案是柯P的近憂,而辦公室主任指揮副市長則是柯P的遠慮。
常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由於柯P眼前頭等大事是市長連任選舉,萬一大巨蛋案影響到連任,就無所謂「遠慮」了。然而,柯P現在是很多人寄予期待的未來總統人選之一,如果現階段不預為遠慮,將來就會出現近憂。
歷任總統似乎都有那麼一個親信,職位、角色可能不一樣,卻有一個相同的情形:他能夠凌駕行政體系與黨務體系之上,政務官與黨務主管都不敢不接受他的指揮。
這不是新鮮事情,打從漢武帝開始就有,那時候稱為「中朝」(或內朝)。
漢武帝設立中朝,是為了對抗「外朝」,也就是丞相為首的文官系統。在此之前,丞相可以「封還詔書」,相當於擁有皇帝詔命的副署權。而漢初丞相多由列侯中產生,列侯又都是開國功臣之後,時日一久,必定出現特權、腐敗、跋扈,漢武帝一意改革,於是成立中朝,集中君權,打壓相權。
漢武帝是英名之主,中朝率皆承命行事,不敢逾越自主。同時,漢武帝有一整套改革作法,包括經濟、財政、教育、監察,乃至軍事、外交,於是造就大漢盛世,而未曾發生臣下弄權。
但是,後來的皇帝才能遠遜於漢武帝,卻都維持君權集中制,於是尚書令(或中書令)凌駕丞相之上乃成為常態,但通常只有一人在「大內」指揮外朝,能力不怎麼樣卻又要指點江山,使得行政官員常懷「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之嘆,盛世因此轉衰。這種模式歷代皆然,甚至民主時代亦然。
柯P在國人心目中是另類政治人物,更因為人們厭惡藍綠惡鬥脫穎而出。既然被寄予期待,自不可辜負選民期待;既然被期待是未來總統人選,自不宜重現過去的「大內指揮外朝」模式。如果柯P能夠建立一個完整的「中朝」,或許可以超越體制做出改革,但絕不能僅止於「市長辦公室主任指揮副市長」。

放峰會鴿子…率性的川普 重創美信用
黃奎博 ∕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 / 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昨日突然在馬尼拉舉行的東亞峰會開幕前,決定返回美國,為他十二天的亞洲行,畫下一個驚嘆號。據說東亞峰會本來不在他訪問計畫之內,但他最後決定參加這個自二○○五年十二月開始的年度區域盛會,沒想到最後還是走人了。

其實美國一開始並未受邀參加峰會,主要是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反對。一直到二○一一年,美國才和俄羅斯同時加入,與東協十國、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紐西蘭、澳洲、印度一同討論區域問題。

川普一開始沒有規劃出席,有一說是幕僚擔心他會失言,但如果真的這樣,他應該會在許多國際場合被幕僚所「勸退」。

比較可能的是,川普在峰會之前已經見過他比較想見的領導人,而且他覺得在東亞峰會上,不過是與之前參加過亞太經合會(APEC)經濟領袖峰會及「美國—東協峰會」的相同國家領導人再見一次,他所說的話也一直重複,所以有點失去耐性、意興闌珊,認為再留無益。同時也因為「通俄門」事件愈來愈大,他急於趕回美國坐鎮,所以一開始就想縮短行程。

這次的東亞峰會,習近平本來就指派李克強出席,沒有出什麼意外;李克強所說的打擊經貿保護主義,維護東亞區域發展,顯然與「一帶一路」繼續掛勾。反觀川普臨時要國務卿提勒森代打,對記者表示他該講早已講過了,顯然覺得疊床架屋的亞太峰會機制索然無味,甚至浪費生命。

其實首次缺席東亞峰會的美國總統是歐巴馬,時間是二○一三年。當時因為美國聯邦政府預算危機,他決定不飛往汶萊參加東亞峰會,也不去印尼出席亞太經合會。 而且他因為競選連任,又與俄羅斯不睦,連二○一二年俄羅斯舉辦的亞太經合會都沒去。

但那導致了美國力推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稍稍受挫。若干東協國家領導人認為歐巴馬政府不太重視東南亞。媒體也報導,中國大陸在前述場合見縫插針,削弱了美國的戰略布局,而且使得焦點大多放在剛接任國家主席的習近平身上。

川普雖然臨時缺席東亞峰會,但他在東亞峰會前一天的午宴演說,要求實現自由、開放、公平、互惠的經貿體系,又說希望在「印度洋—太平洋」(Indo-Pacific)區域的國家都能強大、獨立、繁榮,掌握自己的命運,不成為其他國家的附庸,似乎處處機鋒、劍指北京。

川普這般的論述,對友邦國家是否口惠實不至,或者是否暗諷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設立附庸國,目前還不得知。但川普的缺席,很可能比歐巴馬那時的缺席還要麻煩。對美國而言,最明顯的麻煩就是讓美國冠上了傲慢自大和疏離亞太的罵名,也讓亞洲盟邦對於美國的政治承諾打了折扣。


 
全球經濟整合大洗牌 台灣有沒有戰略?
劉大年 ∕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 / 聯合報
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正在產生明顯變化,台灣千萬不可忽視。

美國主要聚焦在重整自由貿易協定(FTA)。眾所周知川普主張美國優先,希望產品都在美國製造;所以上任後即退出強調國際分工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並重新談判美國已生效FTA。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談判中, 美國毫不掩飾地直接要求明訂美國製造的比重。未來美國的FTA, 似乎可以改名為美國製造協定。

為了深化美國製造效果,川普又推出減稅及基礎建設方案吸引資金,以營造美國優質的營運環境。此種胡蘿蔔與棍子雙管齊下的方式,促使全球產業分工重新洗牌。

歐盟則重視落實FTA的概念。歐盟在經歷快速擴張時期,成員高達廿八國,但也衍生不少問題。除了部分成員因為債務高築的赤字問題,拖累歐盟經濟外,英國脫歐對歐盟打擊更大。另外歐盟國家民粹政黨崛起,不斷挑戰歐盟合法性,使得歐盟以落實歐盟規範強化紀律,並增加內部向心力為優先。未來歐盟可能不會再擴充成員;除了與日本建構FTA外,也不太會增加更多的FTA。

中國大陸目前的FTA策略是以一帶一路為基礎,沿線擴展FTA網路。包括與一帶一路上原先FTA結盟國家洽談升級版,及與其他國家建構FTA,並利用RCEP做為擴大實踐一帶一路主要載具。

面對主要大國的不同策略,其他國家則紛紛往大型FTA靠攏,其中以由原先TPP十一國所形成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為主軸。CPTPP與其說是TPP的延命符,不如說是紓解美國優先影響的緩衝器。

各國參與區域整合動機不同,但可歸納為利用開放增進貿易利益以避免被邊緣化,持續為國內制度改革提供外部壓力,並確保在全球自由化居於領導及規則制訂者地位。

雖然各國均強調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但卻在各有所求下催化出彼此牽制的經濟區塊。形成美國優先對抗一帶一路,歐盟重整制衡美國製造,CPTPP以擺脫對美國依賴等錯綜複雜的情形。再加上為了落實內部分工,強化供應鏈連結,各FTA普遍制定非常嚴格的原產地規定,各自形成供應鏈,對區域外國家的排擠效果更為明顯。

面對全球區域整合的變化,台灣除了表達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立場之外,應有更積極的作為。除了必須克服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對於台灣參與區域整合所形成的障礙外;也應建構整體藍圖,並針對每一個地區的整合特性,制定具體策略,才有機會突破瓶頸。




保國不能保己 莫怪軍人上街
黃聰哲 ∕ 自由業(雲縣西螺) / 聯合報
年金改革在綠營操作下,喊出「世代不公」、「行業不平」、「貧富不均」等口號,因此「不公不義的年金」必須改革。最後不僅是社會主義所得重分配,而且趨向共產黨的社會階級鬥爭論,將年改埋下波折甚至失敗的火種。

軍公教已為退休預期收入付出相當比例的成本或代價,民進黨就地喊價的猛砍,不僅不公平,且淪為政治鬥爭,將軍公教人員作為祭品。

「軍人退撫基金估二○二○破產」,聽來聳動,但造成軍人退撫基金的缺口原因,第一是基金操作不良;其次是軍人退休年齡的限制造成早退,縱然改制校尉級延長兩年,也應無法彌補基金的缺口;最嚴重的是國軍歷經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等裁軍案,所造成的基金缺口才是元凶。

副總統陳建仁曾宣示,將設計全新退伍俸給制度,並與公教退撫制度脫勾,應是先見之明。國軍員額需求多寡,當視國家安全為考量,戰時需求量大,平時精簡,所以退撫基金的需求是動態的,不如公教基金穩定。解決之道,將軍人退休給與改為恩給制,或維持由國防部撥款挹注,尊重由「國家負最後責任」的法律承諾。

八百壯士此次以「未溝通、未知會、直接攤牌」為由抗爭,府院自知理虧,承諾以一個月為期,多窗口溝通。然以民進黨兩面手法,如同公教年改在年改會一年溝通的成案,到立法院卻以暴力多數決砍得越深,視誠信如無物,軍改的溝通會否如公教年改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靜觀以待後效。

陸軍官校操場上有句「不貪財、不怕死」的標語,看起來雖是口號,但軍人氣節很多來自這六個字。法律規定所應給與,是軍人與國家所訂的終身契約,不容撼動;軍人「重法視令」如命,輕然將以生命遵守一輩子的法令驟然更改,是不容易接受的心理因素。軍人被要求保國,卻不能保己,這是軍人上街抗爭的現實因素。

「夫兵,猶火也」(左傳),小英處理之際宜「戰戰兢兢」、慎之又慎,切莫「自自冉冉」引發更大的抗爭,付出更大的社會代價。尤其讓軍人「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感到茫然,豈是英明如小英者所當為。

台灣的國防安全,以現代戰爭的殺傷力,想要延長抵抗時間,非有完整後備動員制度不可,所以現役及退伍軍人在年改上宜放在一起思考,奉勸民進黨府院諸公放大格局,不應重視現役而輕退役者,否則賠上的是國家整體安全。


 
蘇嘉全、陳金德…人前土地正義 背後豪舍民宿
魏世昌 ∕ 工程師(宜蘭市) / 聯合報
報載宜蘭縣政府最近要「退稅於民」,代理縣長陳金德卻遭人質疑擁有農舍曾經營民宿,部分建築違反農地農用。對此,陳金德表示,民宿早就沒開了,農舍是前妻的,縣府退稅將全數捐出。

陳取消違規農舍加倍課徵房屋稅的作法,引人非議;有人說,為討好近兩千戶在農地違法興建豪宅的富人,他如此曲意奉承,現在被打臉了吧。也有人說,替違規者解套,其實是用公權力替自家人解套吧!

幾年前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嘉全也爆發豪華農舍爭議,為了停損,蘇才決定將農舍無條件捐出。

這些高官人前講土地正義,背後卻搞農舍民宿,都是自作聰明過了頭的後果。自作聰明之人,為顯示自己的不凡,遇到比自己能力稍差的便瞧不起對方,大肆炫耀自己的厲害,很容易陷入傲慢自大的迷思。

看似精明實則愚蠢,任何政治人物都應引以為戒!


 
別讓偏鄉童再問: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何俊青 ∕ 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台/聯合報
立法院正審查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草案,對於偏鄉問題藍綠都一致關切,值得肯定。

許多人看待偏鄉常以「不足」觀點思考,常見的論述是「偏遠居民人口結構老化、文化刺激不足、低社經背景的子弟因家庭教育資源不足,而無法取得好的教育成就」,事實上應該以「多樣」角度思考其中差異,都市的教育不會也不應該是偏鄉教育的未來。

偏鄉教師的專業必須超越班級,不能只在「教室準備好」,還必須「學校與社區準備好」,因為偏鄉教師面對隔代、單親、失親、失業、家暴等問題影響下弱勢家庭的扶助,承擔更多的家庭教育與親職教育,甚至經濟扶助的責任,偏鄉教育不單單教育問題。偏鄉孩子需要教師的陪伴更甚於課業的學習,偏鄉教師必須常常關心孩子是否有晚餐可以吃?繳不繳得起畢業旅行的費用?有一位偏鄉教師告訴我,他第一次家訪是流著眼淚走出學生家門的,因為孩子家裡沒有書桌也沒有床,他必須趴在地上寫功課!

教師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去,通常花更多時間在處理地理和專業隔離的問題,必須比在都市付出更多交通、時間、金錢,甚至健康成本。例如必須凌晨在電腦前搶火車票,不然就要站幾個小時火車去出差;或是一下大雨公路中斷就無法回家;曾有一位在蘭嶼的教育夥伴將臨盆,夫妻倆在淒風慘雨下焦急的等飛機降落,這種故事最讓人揪心,但這都是偏鄉生活的具體寫照。

偏鄉學校往往是當地最大組織,是團結地方的精神堡壘,許多善心人士或企業都透過學校贊助弱勢學生早午餐;有時捐款多,只好存入孩子帳戶供學習或基本生活開支,煩惱的是偶有酒醉家長來校要錢!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提高偏鄉教師加給等相關福利,但物質的激勵對偏鄉教師招聘和留任,通常是不可預測的。不要「只有」獎勵,應運用不同的方法多管齊下(如改善交通)支持偏鄉教育環境。若僅強制教師六年不流動,也可能留下人在偏鄉心在都市的教師。

偏鄉教師流失關鍵有二:一是地方政府控管正式教師員額不聘滿;二是想在偏鄉任教的代理教師考不進去,考上偏鄉的正式教師不想待在偏鄉。有些教師自考上偏鄉起,就計畫要調動或重考,過客心態讓偏鄉成為初任教師的訓練中繼站。加上現行教師甄試與教育現場沒有關係,無法篩選出具偏鄉服務熱誠的教師,許多長期在偏鄉受肯定的代理老師,總是因筆試考不過年輕的對手而與正式教師失之交臂。

應該讓同樣具有教師證,卻真正想留在偏鄉的代理教師留下來,在偏鄉長期代理的事實已證明了他們的意向。當然有偏鄉服務熱誠不應僅限本地人,確保有意願留在偏鄉最重要,情意(affective)的評量原本就必須拉長時間,採行試用期(非專案教師)或代理實務的加分是可嘗試的方式。不要再問:「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讓熱愛偏鄉,願意深耕偏鄉的教師留下來吧!


 
綠能屋頂零補助 民眾會想蓋?
許懷元 ∕ 南加大公共政策與管理學博 / 聯合報
為達成蔡英文政府「二○二五非核家園」、「再生能源占廿%」的國家發電政策目標,近日行政院提出「綠能屋頂全民參與」方案,甫一提出,其中家戶太陽能補助政策卻立刻急轉彎,從原本補助建置費用的四十%到完全零補助。若新版的補助政策通過,未來有意安裝太陽能板的民眾只能自掏腰包,或將自家屋頂租賃給出資建置太陽能板的開發商,換取躉售費率打二折的電費優惠。

太陽能屋頂具環境外部性,減少火力電廠與其所引起的碳排放和空氣汙染,並有創造就業機會、低輸電損耗、降低我國對進口燃料的依賴等優點。惟屋頂型太陽光電系統規模小,無法達到規模經濟,故建置成本相對昂貴,須靠政府補助方可達大規模建置。

若政府採取新版「零補助」方案,家戶將屋頂租賃予開發商僅能獲取躉售費率二折之電價優惠;若家戶自行建置,則無成本補助,單靠躉售賣電給台電,回收微薄,回收年限將達十年以上,恐降低民眾安裝意願。

在政策上,建置補助可先試行短暫幾年,視成效再做調整,補助比例可逐年降低,在太陽能市場逐漸成熟之際階段性退場。以美國聯邦政府為例,其對商業與住宅太陽能安裝的補助始於二○○五年的「能源政策法案」,補助數次延期,最近一次為二○一六年。延期後,於二○一九年底前安裝太陽能板或太陽能熱水器的民眾得減稅卅%、二○二○年安裝減稅廿六%、二○二一年更減少至廿二%。

地方政府若有心做領頭羊,亦可發放補助予當地居民。例如,台中市目前規劃二○一八年五七○億元經費補助家戶設置太陽能板,每瓩補助一萬八千元,每案最高補助卅萬元。美國加州即為透過大力補助而太陽能發展蓬勃的成功案例, 二○○七年至二○一六年間的「加州太陽能計畫」補助近廿二億美元、共一九四○MW的自用太陽能發電容量,包括獨棟房屋、公寓、及低收入戶皆有受惠。為了避免廠商或家戶利用「只蓋不發電」領取補助的投機行為,規定達卅kW以上的系統依據其實際發電量,分五年領取現金返利,且返利從二○○七年的美金零點四三元∕瓩逐步下降至二○一六年的零點零一元∕瓩。

促進屋頂型太陽能建置的政策尚包括政府協助低利融資,取得貸款的太陽能板家戶在每年繳交房屋稅時,一同歸還政府該期貸款與利息,還款年限最多為廿年。若大廈住戶並無獨立屋頂空間安裝太陽能板,住戶們亦可協商共同安裝、一齊發電、同享賣電利潤。

中央政府研商補助屋頂型太陽能板,立意甚好,惟須多方考量、廣納意見,以免成效低落、浪費公帑,或圖利少數開發廠商。安裝屋頂型太陽能系統受限建築法規、當地氣候、家戶用電行為等複雜因素,以國外經驗觀之,唯有多項綠能屋頂補助政策並行,加上配套措施與地方政府的配合,且適時修改政策內容,屋頂型太陽能才能在台灣各地迥異的地貌與生活型態「遍地開花」。


林祖嘉/加入CPTPP 台灣須大幅開放市場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林祖嘉/加入CPTPP 台灣須大幅開放市場
.嚴震生/川普的第一個期中選舉
.王正方/只為轉型,不顧正義

.黃介正/川習峰會 西風壓不倒東風
.洪蘭/科技不該取代大腦
.馬凱/天外飛來的奇蹟
.羅智成/推己及人
.薛承泰/時間銀行的帳,怎麼算
.葉銀華/專案融資 應避免來者不善
.周行一/從「計時工作者」變「專業工作者」

.王健壯/許宗力可以替總統上一堂課
.盛治仁/100%的堅持比98%容易
.方祖涵/數據派世界大賽
.劉維公/0.2美元的創新力
.范疇/兩端的無知—愚民、賤民?賤商、愚士?







林祖嘉/加入CPTPP 台灣須大幅開放市場


2017-11-15 00:53 聯合報  林祖嘉

TPP改名CPTPP,經濟部政務次長龔明鑫(右)表示,台灣將積極參與。 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在APEC會議期間,去除美國之後的TPP十一個成員國領袖達成共識,決定把原本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改成「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其中主要是把幾條美國特別關心的條文加以凍結,然後再把剩餘的協議交給十一個成員國國會去審議,通過以後CPTPP就可正式生效。
這些可能被凍結的條文,主要是一些以美國利益為主,而其他國家原本就有爭議的條文部分,比方說,藥品專利權年限的問題等。目前這些條文先暫時凍結,等到未來美國要再度申請加入時,再把這些條文直接解凍,美國就可以順利地進來了。由於原本TPP就已經達成協議,現在再把這些有爭議的條文凍結,剩下來的部分送到各國的國會去審議,應該更容易過關,所以我們預期,最快也許明年下半年CPTPP就可以完成審議,正式生效。
原本包含美國在內的TPP十二個成員國,他們與台灣的雙邊貿易約占台灣全部對外貿易總額的卅五%,現在排除美國之後,剩下來的十一個成員國大約仍然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廿五%左右。所以CPTPP對於台灣的重要性仍然很高,台灣是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對外貿易的依存度非常高,因此我們仍然應該積極申請加入。
大致上來說,台灣加入CPTPP可能會遇到兩個主要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可能遇到經濟貿易方面的實質問題。CPTPP協議包含有卅章,相關規定非常多,除了絕大部分的商品都要調降關稅的規定以外,還包括了勞工政策、中小企業與國營企業等的諸多相關規定。為了要加入CPTPP,我們的國內相關法律與規定都必須針對CPTPP的條文加以修正與調整,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此外,可能還有一些敏感產品開放的問題,比方說日本一定會要求台灣開放核災食品,越南可能要求台灣開放稻米市場等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的政府在進行協商時應該都要先做好準備。
第二個主要的問題是有關政治方面的問題,雖然現在的主導國家是日本,而台日關係不錯,但是因為現正兩岸關係不佳,未來中國大陸的可能反應與可能製造的干擾,我們也應該先預作準備。
由於日本聲稱歡迎台灣在內的其他國家申請加入,基本上台灣應該是有機會的,但是需要國人能夠有共識加速進行相關法律與規定的修正和調整,做大幅度的市場開放,才能成功申請加入。
最後,從CPTPP的發展來看,顯然川普退出TPP所造成的反全球化,並沒有影響到跨太平洋諸多國家對於國際貿易與全球化的需求,因為畢竟大部分的國家都是中小型經濟體。現在在CPTPP即將成立的情況下,這些國家未來彼此之間商品交易量一定會大幅成長;如果台灣不能盡速加入,我們的產品競爭力會被弱化,如此非常可能加速台灣經濟的邊緣化。因此,無論多辛苦,我們的政府都應該積極努力地申請參與第二輪的加入。
(作者是政大經濟系教授)


10月
.嚴震生/宗教改革五百年的政治意涵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名家觀點/金融風暴十周年啟示

名家觀點/金融風暴十周年啟示


2017-11-15 01:57 經濟日報  李勝彥(作者是國立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榮譽顧問)

民國96年(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重創美國金融業,風暴迄今已滿十年,但仍餘波盪漾。金融風暴之發生,基本上是因為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失調導致泡沫破滅所致,而政策和經濟是互動且連續的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因此要探討最近十年的金融風暴,則要回溯到先前的貨幣政策
美國政策利率的變動是金融風暴的重要源頭。例如,為刺激民國90年(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所產生的經濟成長驟降的現象,美國聯準會(Fed)自當年起便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其政策利率(聯邦資金利率),從民國89年(2000年)底的6.4%,下降到民國93年(2004年)5月的最低點1% ,另一方面,Fed為防止長期寬鬆造成景氣過熱,自民國93年(2004年)6月便提高其政策利率由1.03%到民國96年(2007年)7月之最高點5.26%。但自民國93年(2004年)以來,美國利率持續上升,對房貸的壓力也逐漸升高,終於在民國96年(2007年)爆發了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更由於其房貸全球證券化的違約,進而爆發全球金融風暴
為因應民國96年(2007年)以來,經濟成長低迷的現象,主要國家則一致採取超低利率和釋金異常寬鬆貨幣政策,該等政策雖自民國99年(2010年)起阻止了風暴擴張,期間經濟平均成長率,各國皆還不到風暴前六年平均成長率的一半,卻導致不動產和股票等資產膨脹這種情形有如法國學者皮凱提在其近著《21世紀的資本論》所指出,在低成長之下,寬鬆貨幣政策將擴大財富與所得的差距。以股票市場為例,美國道瓊指數在民國98年(2009年)2月到民國106年(2017年)9月之間上漲3.17倍
探討當前全球寬鬆貨幣政策是否能持續下去,各國通貨膨脹率的走勢將是一個很重要的「政策參考」指標。自民國97年(2008年)以來,美、歐、日、英等的寬鬆貨幣政策,皆設定以民間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為政策目標。多年來各國皆受到通貨緊縮壓力,故寬鬆政策一直持續下來。近年來,因美國通縮情形稍見改善,有多數的月分,甚至出現CPI年增率超過2%或接近2%,故其貨幣政策趨緊;而歐元區則在1.5%左右,其貨幣政策偏鬆,但趨緊觀望;至於日本的CPI年增率則約在0.5%以下,遠低於2%之目標。對此現象,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黑田東彥持續寬鬆,其反通縮立場甚為鮮明與堅定
另一方面,市場對政策的反應也是政策是否能順利推動的觀察指標。就以公債殖利率而言,較高的短期公債殖利率反映緊縮貨幣政策的跡象,而長期公債殖利率,若大於經濟成長率,則反映通貨膨脹的來到。
觀之美國公債市場走勢,自民國89年(2000年)以來迄今,其2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且大於10年期公債殖利率時間,在民國89年(2000年)有十個月,民國94年(2005年)有一個月,民國95年(2006年)有八個月,以及民國96年(2007年)有三個月。此外,在這相同的時點上,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水準值皆在4.5%以上,甚至亦有高達6.0%以上,其皆高於當時的經濟成長率。甚有者,在這些時間點上,分別發生了美國網路泡沫風暴和次級房貸風暴。
再者,自民國105年(2016年)初以來,美國Fed升息預期和行動甚囂塵上,2年期和10年期殖利率之差距已漸收窄到1個百分點附近,甚至低到只有0.8個百分點左右,其進一步發展值得密切注意。
市場除了對貨幣政策的反應之外,美國川普總統的財經思維對全球金融市場也有「定錨」的作用。川普對美國金融情勢曾表態:「美元利率不能太低或太高,也不樂見美元太強」。這個命題應是聯準會下任主席鮑威爾在「利率正常化」上的很大課題。

李勝彥

曾為銀行經理人,現為經濟學者,研究日本經濟長達30幾年,是日本通,前總統李登輝稱讚他為「國際金融專家」。曾任中央銀行業務局長、台銀總經理、台新金控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