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經濟/「習核心」領導的大陸經濟新常態

.聯合報社論..亞洲「新強人政治」與權力迷思
.聯合報黑白集.洪習會勿輕率關上此門
.經濟日報社論.「習核心」領導的大陸經濟新常態







經濟/「習核心」領導的大陸經濟新常態


2016-10-31 01:31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共第18屆六中全會於上周落幕,本次會議被視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預定明年下半年召開的19大預為布局;而六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習核心」,樹立黨中央權威,並通過《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及《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為「全面從嚴治黨」奠定制度化基礎,落實習近平治黨治國「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可以說六中全會為大陸全面進入習近平時代揭開序幕,對未來大陸政經局勢發展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四個全面」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及「全面從嚴治黨」,是習近平在2014年提出的黨國治理戰略布局,也被視為實踐習近平所楬櫫「中國夢」的政策指引。從2013年以來,18屆三中全會確立「全面深化改革」政策路線;四中全會首次以法治作主題,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定調;五中全會則審議「十三五規畫」建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鋪路;這次六中全會著眼「全面從嚴治黨」,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成了最後拼圖。
公報中也重提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在中共十三大定調的所謂「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路線,這也點出習近平堅持從鄧小平以來「政左經右」的統治路線,以「全面深化改革」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經濟建設核心目標,並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及「全面從嚴治黨」,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嚴明黨的紀律,以爭取人民擁護和支持,鞏固共產黨在中國大陸一黨專政的正當性。這樣的政策路線和布局,已反映出習近平主政下的未來中國,將是延續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全力追求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的「中國夢」。
六中全會公報亦首度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黃坤明在記者會上進一步闡釋,明確習近平的核心地位,是「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這正式確立了所謂「習核心」,既樹立黨中央的權威,也為19大人事布局預作鋪陳,這意味習近平未來在黨內權力將更為集中且鞏固,政策雙頭乃至多頭馬車現象亦將不復存在。
在經濟政策方面,過去一年多來,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意見分歧,被不斷地作文章;中共黨媒《人民日報》三度大篇幅刊登專訪「權威人士」對大陸經濟的看法,更凸顯出習李經濟路線的分歧。在六中全會後,因為權力定於一尊,習近平經濟政策主張將被奉為圭臬,並貫徹執行;李克強即使仍續任國務院總理,也勢須尊習,在政策上作出妥協。
在六中全會閉幕後,習近平緊接著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並就未來大陸經濟問題及政策方向作出指示。
習近平特別提醒,大陸經濟走勢持續分化,必須正視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要求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加大對特困地區和困難省份支持力度;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在保持流動性充裕同時,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習近平的指示,反映大陸短期經濟政策將從供給面及需求面雙管齊下,以維持經濟平穩運行;同時,財政政策將以扶弱濟困為重心,不會有大規模刺激景氣計畫;貨幣政策將側重抑制資產泡沫,可以預見以「穩增長」為主軸的貨幣政策即將轉向,防止房市泡沫失控,將是現階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
從中長期來看,以「全面深化改革」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核心目標的政策路線,將是大陸經濟的「新常態」,也是習近平在中共歷史定位的關鍵決定因素。

聯合/洪習會勿輕率關上此門


2016-10-31 01:31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30日傍晚率團啟程前往大陸參訪交流。記者陳嘉寧/攝影

洪習會登場,焦點在洪秀柱如何處理一中各表。
北京一向未正面承認「一中各表」,但曾以「求同存異」為其同位語,因而也一向未正面否定「一中各表」。所以,此番在「一中各表」的出入,要看洪秀柱怎麼拿捏。
國共黨魁會面,國民黨主席或前主席向未當面說一中各表,但皆在會前會後強調一中各表。因而,洪秀柱是否在會中提到一中各表固是一個懸念,但更要看她在會前及會後是否留下「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八個字不能拆開」的印象。
北京曾主張,「一中政治分歧/求同存異」,此語已近「一中各表」。在馬政府八年,北京以二○○八年布胡熱線陳述一中各表開始,又以二○一五年「馬習會」中馬英九在閉門會及會後記者會皆提一中各表結束。八年頭尾均見一中各表,可見北京也在尋思及試探這一條路徑的空間及可能性。
馬英九是唯一在北京最高層面前提出一中各表者,但他不是以國民黨主席或前主席身分發言,而是以「台灣領導人」的銜號提出,這個銜號本身即有「一中各表」的意涵。
倘洪秀柱在此會中未提一中各表,相較於馬習會是倒退;若她在會中提出,則是第一位國民黨主席當場提出。倘她在會前會後皆未提或淡化一中各表,即是一種顛覆。
「一中各表/求同存異」仍是一條可待探索的道路。習近平應有不輕易關上此門的智慧,洪秀柱則更應有不要自己把門封死的警覺。

聯合/亞洲「新強人政治」與權力迷思


2016-10-31 01:3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左)、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中)、南韓總統朴槿惠(右)。 美聯社

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過世後,似為亞洲長達六十年的「強人政治」拉下了帷幕。然而,最近隨著中共「習核心」領導權的鞏固與延任風聲甚囂塵上,日本自民黨修改黨章為首相安倍拚最長任期鋪路,乃至韓國總統朴槿惠主張修憲延長總統任期,看來,另一波「新強人政治」已隱隱然揭開了序幕。
亞洲的「政治強人」有悠久的歷史:菲律賓總統馬可仕在位廿年、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在位長達廿二年,印尼總統蘇哈托更統治長達卅二年。他們利用鐵腕統治,塑造威權至上的高牆,但不管在位多久,最後政權都淹沒在八、九○年代的民主化浪潮中。然而,政治民主化後所出現的低效率、政治對立、經濟困頓,又使得不少人開始懷念起強人領袖,這正是這波「新強人政治」再起的心理因素。
習近平在二○一二年上台後,藉由嚴打貪腐,累積了高人氣;日前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習核心」地位,強化其領導權威。傳聞他可能在明年十九大連任後進一步尋求延長任期,打破中國最高領導人十年任期上限的不成文規定。習近平所形塑的新強人,其實也是中國「大國夢」的實現。
與習近平同一年上台的安倍,高舉找回日本「大國榮光」的大旗,一方面修改集體自衛權,放寬武器輸出三原則,同時以「安倍三箭」一掃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的陰霾,重振了日本的國際地位。這次自民黨決為他修法,將黨魁任期從兩任延長為三任,如無意外,他將成為日本戰後任期最長的首相。安倍所塑造的新強人形象,正是日本社會渴望振衰起敝的集體反饋。
韓國總統朴槿惠最近遭到經濟衰退及親信醜聞的雙重打擊,民意支持度跌到新低。但她不反求諸己,卻將自己的低民意歸咎於總統單一任期所形成的「政權末期症候群」;並因而提出修憲之議,將總統任期從過去一任五年(不得連任)改為兩任十年。朴槿惠雖宣稱自己不爭取連任,但目前韓國的總統制已賦與元首極為可觀的大權,若再延任,後果堪虞。
早年亞洲的「強人政治」,是威權體制下的產物;但現在的「新強人政治」,除中共外,卻是建構在民主政治制度下。過去的「強人政治」,是冷戰時期圍堵共產勢力的產物;但現在的「新政治強人」,卻包裝成追求經濟成長的特效藥。簡言之,「新強人政治」的出現,是人民厭倦民主困乏、政治對立、經濟衰退的結果,因此期待政治強人以其堅決的意志來推動國家的強大。不可否認,民粹主義及民族主義的興起,也對強人政治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權力越集中,越容易走向濫權和腐敗,習政權對異議人士的打壓,安倍政府違反人民意願推動一連串限制人權及違反和平承諾的政策,朴槿惠的親信閨密壟斷青瓦台的買辦政治,都是極值得警惕的事。
回看台灣,這兩年也有類似的風潮。最明顯的例子,在太陽花學運後,柯文哲乘著「白色力量」旋風而起,一度成為政治的呼風喚雨者,一言一行都讓柯粉心悸。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柯文哲受到的崇拜顯然超過其實際能力,他自大自滿的結果,是無視專業與法令一意孤行;如今已是眾叛親離,坐困愁城。同樣的,蔡英文挾著高民意登上總統大位,原可放手領導國家前進;然而,她勇於改革卻缺乏穩健的掌舵思維,過度躁進的結果,讓社會烽火四起。包括她成立「決策協調會議」獨攬府院黨大權,甚至越俎代庖指揮國會立法,她不惜跨越憲政的權力界線,親自拍板所有國家大政;其結果,卻讓她距離民意越來越遠。
亞洲這波「新強人政治」,未必需要視為民主化的反潮,而是人民在經濟衰退下渴望再起的一種激情。然而,對強人而言,權力是春藥,民意只是浪花;服過春藥,他們就不在意浪花了。

聯合筆記/妳怎麼說

.別掉「沖之鳥礁」入漁權陷阱
.兩岸嚴防傳染病 共築亞衛安全網
.聯合筆記/妳怎麼說
.提升高齡勞參率…老有所用 配套不能拖
.「下次選舉可不用支持」 記住這句話!
.力抗中國? 學點布農族的生命觀吧
.觀課像壁虎 給教師更多信心
.萬聖節變裝過頭 寶島變瘋島?







聯合筆記/妳怎麼說


2016-10-31 02:59聯合報  謝邦振

前總統馬英九(左圖)因兩岸路線問題槓上洪秀柱(右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踏上國共論壇之途。行前眾人咻之,幾無看好者,馬英九更是以馬辦之名,猛炒「一中各表」,硬是要把洪的「一中同表」、「和平協議」鎮住。洪陣營不服,連日嘵舌不止。
一個嚴肅的議題,轉化成補妝與爬梳的口水,原因無它,國民黨大老宴飲之際,一方要洪秀柱「講九二共識就要講一中各表,寧可重複,不可遺漏」,另一方恐怕早就心有定見。不管實情如何,聽聞馬「一中各表」說教,洪忙著補妝,絕不是愛嬌的悅容,這就像不想理睬對方,低頭猛滑手機一樣。
馬辦也不甘示弱,要相關人等,爬梳九二共識歷史與資料。這也相當損人,就像名嘴鬥開來,一時語塞,情急大吼,「我書就是讀得比你多」!馬喜歡拿書叫人讀,也是有的事。
馬英九為什麼如此在意洪秀柱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面前會怎麼說?因為馬習會世紀之握後,他這樣記下:兩岸領導人同時為九二共識背書,確認九二共識是兩岸共同的、關鍵的政治基礎。我在正式會談中,向習先生清楚回顧說明九二共識的內容,「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其涵義可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這就是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也獲得台灣多數民意的支持。」
馬英九自詡的成果是,「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所以,洪秀柱如提一中各表,這是尊馬,不忘前人鋪路的功勞,更確認馬習會提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馬英九看得很重,形容其為兩岸的跨海大橋。但實際情況卻是,蔡英文不走這座橋,也就是不承認、也不說「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截取了馬英九「憲法架構下維持現狀」的說理,說服了選民,登上中華民國總統大位。
洪秀柱則只說九二共識,但另闢「一中同表」、「和平政綱」。她所謂「深化九二共識」,是否就是兩岸直接跳到「和平協議」?
然而,當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存在,台灣就難掩偏獨的意向。所以,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在洪習會前刻意強調,「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
台灣既「不是一個國家」,則「一中各表」就只剩「一中」了,這種「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何與其談和平協議?
洪秀柱再怎麼不喜歡馬英九,就算不提「一中各表」,但中華民國與立國的中華民國憲法,不能不大聲的說出來;因為,在習面前不提這兩件,則所謂「研擬和平協議」就會變成「一中洪表」,再被惡化為「一中紅表」。
如有洪習會,洪秀柱在習近平面前,一言一語都會被放大檢視,這絕不是跟馬英九鬧意氣可比的,事後以「移步換景」強解補妝情境,行不通。
馬英九給的、不予祝福的「小前菜」,洪秀柱得咀爵咀爵,千萬別逞強,想一鳴驚人。

黃介正/「亞太再平衡」到「亞洲再連接」

.黃介正/「亞太再平衡」到「亞洲再連接」
.舒國治/路跑的時代來了
.劉克襄/醒來的石獅
.嚴震生/台灣給中國最惠國待遇?
.劉維公/被放棄的台北世界設計之都
.李清志/寶可夢的場所精神
.朱宗慶/年輕藝術家的實驗室與舞台







黃介正/「亞太再平衡」到「亞洲再連接」


2016-10-31 02:52聯合報  黃介正

歐巴馬總統的任期即將進入尾聲,美國及亞太各國的分析家們,對其八年重大政治遺產的「亞太再平衡」政策,陸續展開總結性的評斷。「亞太再平衡」將否持續,以及美國未來的亞太戰略前景如何,對於我國安全與發展的戰略判斷,攸關至極。
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十月十一日,在知名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重要演說,既是鋪墊歐巴馬總統下個月最後一次出席APEC峰會,也可視為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總盤點。他的講題很另類:「亞太4.0作業系統」(AP 4.0 OS)。從國際關係理論的角度,羅素將亞洲區域結構比擬為電腦的作業系統,認為二次大戰之後,亞太地區經歷四次系統大更新:原始版是美國作為電腦主機,完全掌控下的區域作業系統;第二代是五十年前東協(ASEAN)的成立,可謂系統擴充;第三代乃是一九八九年APEC成立、東協成員擴大、以至二○一一年「亞太再平衡」的完整出爐。
第四代「亞太4.0」則是面向廿一世紀「網路雲端連結為基礎、跨國界、守規範的包容性作業系統平台」。羅素認為這個發展中的亞太區域結構,包括以東協及傳統盟邦為主的包容性安全體系,以及經濟層面的APEC與TPP兩個重要組件。美國將持續支持在「亞太再平衡」政策下形成的新常態。
然而稍早,大陸中央電視台第四頻道九月廿三日製作「亞太再平衡:奧巴馬的負遺產」節目,從朝鮮半島核危機、南海對抗激化、美菲關係生變、以及TPP遭兩黨總統候選人否定等面向,評斷歐巴馬總統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並未達到預設目標,留給下任總統一個得失兼具的混沌局面。
在眾人檢討回顧「亞太再平衡」的時候,同樣是在CSIS,總裁何慕理及老牌地緣戰略家布里辛斯基,於十月廿五日聯合啟動一項新計畫:「亞洲再連接」(reconnecting Asia)。
何慕理認為四百年前之西伐利亞和約,形成民族國家所建構的國際體系,使效忠對象由帝王轉變成為國家,世界地緣重心的歐洲列強經由海路,以船堅炮利迫使亞洲沿海開放通商。然而此種海洋鏈結,正在被改變。因中國、中亞、俄羅斯串聯,歐亞大陸透過陸路開展內部鏈結;中國的「一帶一路」,很可能顛覆國際秩序,而美國政府對此地緣戰略反轉的趨勢,卻顯侷促懵懂。
美國將在十一月八日選舉下一任總統,儘管歐洲紛擾、中東戰事持續,亞洲仍將是美國在未來四年的嚴峻挑戰。當習近平提及「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當美俄關係陷入長期對峙僵局的同時,東海與南海的緊張局面,相對於新絲綢之路的串聯延伸,何為撼動地緣戰略格局之首?一東一西,一海一路,挑戰美國新任總統,也挑戰我們對戰略形勢的判斷。
中國積極布局「一帶一路」戰略之時,美國在以海權思維主導的「亞太再平衡」之外,老將布里辛斯基再度出手,回防並劍指歐亞陸權,由智庫發起「亞洲再連接」,美中兩強地緣戰略全面對局,即將拉開序幕。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美國CSIS不駐會資深研究員)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經濟/改善投資環境 啟動行政革新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駕馭得了民進黨派系嗎?
.聯合報黑白集.人道的不思議彩度
.經濟日報社論.改善投資環境 啟動行政革新







經濟/改善投資環境 啟動行政革新


2016-10-30 02:1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對於投資環境,台灣這幾年一直有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各種國際評比都名列前茅,但實際吸引投資及人才的表現卻疲弱不振。反觀日、韓、星及東南亞各國,無論經濟發展程度或評比成績的高低,在招商引資的成績都顯著超越我國。這種「分數高、表現差」的高反差問題,凸顯出政府過去各種革新作為沒有完全對症下藥;其中一個關鍵是,過於執著於修法及簡化,卻忽略了行政程序革新的重要性。
未來20年,台灣要在全球及兩岸賽局中維持競爭力,建立可持續的投資及人才友善環境,除了靠創新創意及產業升級,更要仰賴政策法規的品質與競爭力的提升。
政策法規品質有很多衡量指標;移除不必要或過時的法令及簡化行政程序無疑是重要的項目。但法規一再盤點、改革、簡化,稅賦也降到不能再降,卻似乎未見預期效果。舉個例子,世界銀行每年公布包含189國的「全球經商便利度評比」,我國排名從2008年的61名一路進步到今年的11名,相當驚人,也反映出政府按指標項目修法、簡化的成績。不過世界銀行分析各國進步趨勢發現,平均而言每減少與第一名的差距1個百分點,可額外吸引2.5到5億美元的投資。若按此經驗法則,過去八年台灣的外人投資至少應該倍數成長。但實際上外人及本國投資卻「屢創新低」,完全背離國際經驗。
外人投資的增減絕非評斷政策法規品質的唯一標準,卻是最現實的成績單。特別是這幾年各國商會所反映的重大政策問題,除法規本身的問題外,更多在於主管機關制訂政策及行使裁量權過程中的恣意、臨時起意及不可預測。也難怪先前國際競爭力排名中台灣在法規鼓勵外人投資的排名,大舉滑落37名,掉到第87名。
程序改革比政策及法規革新更難。因為其不但涉及決策的程序及步驟,更與機關文化及心態有關。所幸如OECD等國際組織,甚至於像「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高標準經貿協定,已建構出一個所謂「良好監管政策作業準則」的框架。這個框架用以降低政策決定的恣意與臨時起意的工具,可以歸納為意見徵詢及回應、影響評估及定期檢討三項,並以影響評估為核心。
這三個看似簡單的內容,卻正好都是台灣最需要改革的領域;特別是近年來對於意見徵詢及定期檢討機制固然有明顯變革,但政策及管制措施的影響評估機制卻毫無進展。若按OECD及TPP的規定,管制政策影響評估以清楚描述所欲解決的問題為起點,以比較評估不同替代方案的利弊得失為終點,而最終方案的選擇,應參考可得的客觀證據及數據,並按「影響最小原則」為依歸,而非行政機關偏好的「揣測上意/民意」或「作業方便」原則。
以最近引起爭議的電業法修正為例,其過程確實有廣泛意見徵詢,但是因為沒有完整的修法影響評估報告,所以對要解決的問題說不清楚,對不同方案間(例如修與不修、大修與小修)的證據及利弊得失說不清楚,對經濟及社會的衝擊及配套說不清楚,整個過程充滿臨時起意的倉促感,導致最後面對反彈只能以政策急轉彎因應。
再如金管會對「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RF)高度介入的爭議,看來也是沒有清楚界定問題,沒有進行替代措施比較,沒有按照「影響最小原則」決定介入方式。
事實上,政策及監管措施的影響評估,可以是上百頁的報告,也可以是簡單的內部討論過程。其重點不在引經據典,而在於掌握問題、比較權衡及評估影響。因為若連想解決的問題都說不清楚,多半有恣意隨性的成分;若沒有比較權衡及了解影響,則就可能因揣測上意或民意而使結果不可預測。
這種深層的行政革新成效不易立竿見影,但可能才是徹底改善投資環境的根本之道,也應是「英派改革」的努力方向。

聯合/人道的不思議彩度


2016-10-30 02:17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李俊敏(左一)成功協助營救沈瑞章,在機場和沈家人合影。他態度低調,不願多說明,只表示「人平安回家就好」。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林孟潔/翻攝

即使在兩岸僵冷的關係中,被海盜挾持五年的台籍輪機長沈瑞章,由於兩岸低調的合作而得以歷劫歸來,不能不說是一件令人驚喜的事。值得慶幸的是,人道的重要性,並未因政治溫度的轉涼而遭到貶低。
必須一提的是,沈瑞章是民進黨員,色彩偏綠;但耗費兩年時光暗中交涉營救他及一行人質的,卻是藍營的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以及大陸海協會副秘書長王小兵。亦即,紅、藍跨海合作,加上國際組織協助,救回了綠營黨員。可見,人道關懷的能量,足以吸收不同的政治彩度。
更令人驚訝的是,另一位在幕後穿梭的關鍵人物李俊敏,竟是曾遭對岸拘禁長達廿七年的我國前情報員。這位廿四歲即被捕繫獄的「敵後工作者」,曾被判處死刑,後來改為死緩,被拔光指甲,關押在水牢。與此同時,李俊敏被我軍情部門宣告為「執行任務死亡」,並撤銷戶籍;八年前,才獲准恢復身分。而今,他不僅以協助跨國人質事件為職志,還以中間人身分穿梭兩岸聯繫這次「不可能的任務」,親自驗證了兩岸由敵對轉為和平的進展。
比起民間默默出力、出錢的奔走和付出,馬政府和蔡政府公事公辦的冷漠處理,馬上就被比了下去。尤其,政府要求沈瑞章從廣州返台機票須先切結,錙銖必較;比起先前朝野立委一吵,境外詐欺犯馬上免費遣送回台的待遇,除了惹來民眾譏嘲,只折射了政治人物的虛偽和輕薄。

聯合/蔡英文駕馭得了民進黨派系嗎?


2016-10-30 02:17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鋼日前舉行董事會,會中推選總經理翁朝棟(中)為中鋼董事長,
總經理遺缺由業務部門副總經理劉季剛(左)升任,右為執行副總經理王錫欽。
圖/中鋼提供


懸缺四個月的中鋼董事長,終於確定由原總經理翁朝棟內升。在此期間,前董事長宋志育退休,接任人選卻因民進黨派系競相推薦人選爭取無法擺平,而由經濟部政務次長沈榮津暫代,創下罕見紀錄。此一人事之所以久懸,與蔡政府和高雄市長陳菊各有堅持有關。
據報導,蔡政府屬意的人選,是曾任中鋼董事長的江耀宗;而陳菊想要的人選,則是另一名與其配合度較佳、亦曾任中鋼董座的林文淵。由於林文淵個人作風爭議甚大,甚至介入前國民黨黨營事業台苯的經營權之爭,蔡政府因此遲遲不願埋單;但為免觸怒陳菊,也不敢直接任命江耀宗接任。最後,蔡政府只好改派江耀宗接任高鐵,中鋼則由雙方妥協的人選翁朝棟出任。雖曰「妥協」,但翁朝棟仍是經「陳菊認可」而出線。
除了中鋼人事,中油董事長陳金德也是陳菊愛將,曾任高雄市副市長。為求「敦親睦鄰」,政府對於在地國營事業的人事要尊重地方首長意見,本無可厚非;然而,原本屬於中央的國營事業人事權,竟要地方首長點頭才能敲定,實非尋常。陳菊是民進黨「新潮流」的元老,更是當今「菊系」龍頭,此一安排,就更難脫派系角力的影子。
民進黨的派系,與民進黨的發展一直是一種「共生」關係。儘管民進黨幾度宣布「解散派系」,事實上,黨內派系因為政治形勢而迭有重組或換血,卻從來不曾真正消失。這點,從今年三月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遭到新潮流系「除名」,即可見一斑。
民進黨內的派系,和國民黨「由下而上」的地方派系本質不同,是成員基於理念或歷史背景的結合;經過多年演變,如今不少派系則變成是「人脈」的繁衍與分殖,因此才有眾多依姓氏命名的派系。例如,陳菊和賴清德都出身新潮流系,卻因多年經營的政治實力,擁有各自的派系;其餘如謝長廷的「謝系」、蘇貞昌的「蘇系」、游錫堃的「游系」,陳水扁擔任總統時有「主流聯盟」,現在則有「一邊一國連線」。
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些派系多半仍與民進黨的傳統派系相承。唯一的例外,是蔡總統在黨內逐漸定於一尊,但蔡英文並不屬於任何傳統派系。畢竟,在民進黨從在野到第一次執政的過程,蔡英文始終是一個「局外人」。蔡英文在取得政權的過程中,得力於新系的助力甚多;一直到蔡英文當選總統,所謂「英系」才正式以組織化的型態出線。
所謂的英系,其實是基於利益與風格向實力靠攏的結合,缺乏革命感情與意識形態的根深底蘊,也缺乏地緣或人脈的緊密關係;也因此,蔡政府注定只能「與派系共生」。「派系共生」原仰賴三大支柱:一,是領導者與黨內的淵源及革命情感,二是權位的交換,三是領導人的威望。蔡英文缺了其一,只能靠權位和威望來羈縻。例如在國會龍頭之爭,蔡英文強推自己屬意的蘇嘉全為院長,搭配新系的蔡其昌,就是結合威望與權位的範例。
問題是,可以分配的位子再多,也難讓眾多派系人馬完全饜足。甚至可以說,位子越多,因為分配不均而引發的反彈還可能更大。為此,蔡政府只好拚命製造「新位子」,除了先前傳出的中央三級機關首長、監委提名和外交官資格放寬,連二級政務次長、三級機關副首長也欲染指。
政治上的攏絡手段,除了權位分配,還有權力分享。例如,總統召集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納入非名正言順的陳菊和邱義仁,就是在借重派系力量來鞏固政權。問題是,當蔡英文聲望不斷下跌,她勢必更難用威望來駕馭派系,而必須用更多的權位或權力分享來滿足派系的要求。屆時,蔡英文是否仍能充分掌握國政,或者她將變成名義上的共主,或者她將被迫任命自己不想要的閣揆?

名家縱論/以「硬」帶「軟」發展人工智慧/星期透視/復甦慢,促進成長才是首要任務

.深化棒球國力 形塑品牌價值
.美選戰倒數 白人藍領左右戰局
.大張旗鼓南向 你不懂…台商好怕
.洪習會是票房靈丹,還是毒藥?
.名家縱論/以「硬」帶「軟」發展人工智慧
.星期透視/復甦慢,促進成長才是首要任務
.排除機構…長照2.0 台灣亂發明
.因為驗血單期效 我只得跑大醫院
.造福長者,但…陸橋拆了 人車爭道多了
.不食人間煙火 抓菜蟲…沒常識
.畫中有話/台北街頭 阿嬤的身影








名家縱論/以「硬」帶「軟」發展人工智慧


2016-10-30 01:34聯合報  簡立峰

今年以來,人工智慧的話題持續延燒,大家都在關注這項技術如何引爆下一波的科技革命,不管是產業界、投資界、各國政府都在熱烈討論,但從台灣現有投入程度來看,似乎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放眼最近資通訊科技的發展,物聯網、虛擬實境、人工智慧是三大最有潛力的發展方向。台灣在物聯網領域,有聯發科列為世界十大極具影響力的公司;在虛擬實境領域,也有宏達電的Vive在國際舞台上爭鋒。唯獨在人工智慧領域,尚未有代表性的公司出列。
台灣如何在各方高度競爭的人工智慧領域,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呢?觀察人工智慧的發展,最近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是一大關鍵。機器學習需要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如果要快速起飛,能支援機器學習的硬體技術是新一階段必須突破的重點。在可預見的未來,手機與各類智慧終端包括智慧汽車、智慧家電、無人機、機器人都將化身為人工智慧裝置,這些裝置都需要更強大的運算與智慧分析能力,才能提供語音辨識、圖像辨識、電腦視覺、人臉辨識、機器人控制等先進功能。從亞馬遜(Amazon)的Echo、Google的Google Home等智慧數位助理的推出,就可看出端倪,這些人工智慧技術都有硬體化的需求,也將是台灣產業很有優勢的機會。
Google看好下一個十年將是人工智慧優先(AI First)的時代,也注意到硬體技術對人工智慧發展扮演關鍵性角色,因此成立硬體產品部門,與包含許多台灣硬體業者的合作夥伴一起開發各項新產品。同時,從近來半導體大廠的布局,也可以嗅出人工智慧與硬體密切結合的趨勢。全球最大的行動通訊晶片業者高通(Qualcomm)計畫收購恩智浦(NXP)強化智慧型汽車領域的戰力、Softbank與ARM的結合、英特爾買下多家人工智慧公司、NVIDIA不斷強調人工智慧的重要性,都可看出人工智慧是半導體產業競相追逐的主流趨勢。
在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將有新機會之際,國人對硬體產業的未來反而缺乏信心。尤其近年網路產業高速發展,不論政府與年輕世代的新創業者心理上都有重「軟」輕「硬」的傾向。但綜觀台積電市值在半導體產業低迷之際逆勢成長、鴻海與和碩營運維持高檔、聯發科與華碩分別在印度與印尼手機市場都有不錯的市占率,台灣的硬體產業並沒有想像那麼悲觀,而硬體產業也不是沒有機會攜手軟體產業,人工智慧就是一個軟硬整合、千載難逢的切入點。台灣產業可以努力將人工智慧需要的高階軟體整合在晶片內,讓IC設計公司扮演軟硬整合的角色,再結合強大的半導體製造基礎,以「硬」帶「軟」,是有機會發展出具競爭力的人工智慧產業。
台灣人力資源有限,最近校園年輕學子紛紛準備學習軟體,投入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新經濟。這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大家一窩蜂投入未必具備優勢的產業,反而忽略已有領先基礎的半導體與IC設計領域,這就可惜了。這就如同張忠謀董事長最近提醒政府,發展新創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忽略現有產業的優勢。
新創產業能若充分結合既有產業規模與優勢是最好不過。人工智慧領域是有機會以IC設計為核心,一方面開創軟體新方向,另一方面也能結合台灣半導體與電子科技優勢。台灣產業界少有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團隊,但多年來台灣學術界已培養不少人工智慧專才,政府應該加大力度推動產學合作,鼓勵人工智慧與IC設計兩邊的人才進行交流,好好把握這一波人工智慧發展趨勢,開創台灣科技業的新機會。
(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星期透視/復甦慢,促進成長才是首要任務


2016-10-30 01:34聯合報  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國發會前主委


日昨,主計總處公布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二.○六%,預計今年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一.二四%。我們看到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後,可以說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看起來今年保一似乎沒有太大問題;憂的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經濟成長率維持一%,成為很困難的目標?未來政府是不是應該加一把勁,努力提振台灣的經濟景氣和成長呢?
從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可以看出,第三季除了民間消費和政府消費的成長率略為提高外,資本形成也由負成長轉為正成長,對於經濟成長也有一些貢獻。然而,真正最重要貢獻還是來自於進出口部門成長率的提高,分別為三.五七%和五.一四%,因為出口占台灣GDP近七成,因此出口的成長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最大。
然而,在台灣第三季和預計第四季出口表現不錯的最主要原因在於,蘋果公司的iPhone 7賣得不錯,使得台灣電子產品的出口表現很好。在國發會公布的景氣燈號中,電子產業首次出現難得一見的紅燈,顯現電子產業在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們相信,如果沒有電子產業支持,台灣的出口及經濟想要轉型,可能是很困難的。
但是,尷尬的是,在目前新政府施政三大經濟主軸「創新、就業和分配」中,獨獨缺少了對於經濟成長的重視。所以,在幾天前一場行政院與企業的早餐會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才會針對此一主軸批評。其中有三大重點,第一個是,張董事長認為,創新和分配是矛盾的,因為創新固然會帶來利潤,但是這些利潤一定是被少數人所享有,因此「創新是分配的罪魁禍首」,政府應在這兩個政策間尋求平衡。
張董事長強調的第二個重點是,其實創新不一定保證帶來多少成長,如果創新可以用在一個很大的市場,它可以帶來的利益和成長就會比較大;反之,創新的利益就會很小,所以關鍵還是在於經濟成長。一般來說,當經濟成長高,經濟活動較佳,企業有較多賺錢的機會,投資意願比較高,創造就業也會比較多。反之,就業情況也會不佳。
張董事長強調的第三個重點是,因電子業在台灣總體經濟中占很高比例,因此政府的經濟政策中不應忽略電子產業的重要性。這其實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就像前面所提的,從主計總處公布第三季的經濟表現中,就可以清楚看到電子產業對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的貢獻。而張董事長會有如此說法,就是因為新政府推動的五加二創新產業中,完全忽略電子業(及其他的傳統產業)。
其實,不論從經濟產值或是企業創新等,政府推動的五加二創新產業可能都無法與(由台積電帶動的)電子產業相提並論。結果在政府不去強化現在電子產業的競爭力,反而去大力投資五加二新創產業,相信身居台灣產業與企業龍頭的台積電一定不是滋味。
總之,台灣正面臨國際經濟不景氣與兩岸關係惡化等嚴重問題的時候,未來經濟很可能長期不振,因此如何全面提振景氣與經濟成長應該才是政府最先要努力的目標。

舒國治/路跑的時代來了

.舒國治/路跑的時代來了
.劉克襄/醒來的石獅
.嚴震生/台灣給中國最惠國待遇?
.劉維公/被放棄的台北世界設計之都
.李清志/寶可夢的場所精神
.朱宗慶/年輕藝術家的實驗室與舞台






舒國治/路跑的時代來了


2016-10-30 00:45聯合報  舒國治

下個月,美國要大選了。有人被問到,屆時會選誰?那人答道:「假如那天有馬拉松,我就全天去跑步,票乾脆別投了。」可見,時代愈教人失望,愈激發人去從事另外的哪怕單調卻恆常的活動。
路跑,便有這種獨特的力道。有時,它和景氣也會成反比。也就是,景氣愈低迷,路跑愈吸引人參加。
你且去看,坊間各餐館的生意愈來愈差,再去看當許多店面一間接一間退租了;有的逐漸被便利商店、被康是美、被星巴克、被屈臣氏、被佐丹奴等連鎖牌子接手租下,這時候,或許點出人們不怎麼充滿高昂興致去消費了,往往便是路跑活動熱絡受歡迎的時間了。
市鎮中有些新開發高樓區,當空屋率很高時,路跑人潮在樓層下的寬闊平整馬路一波又一波陸續經過,形成很有趣的對比。
跑步雖沒有退流行,但未必是大多數人的常態運動。而馬拉松,卻逐漸較以往更多受到眾人關注與參與。或許它是一種集體的集會式活動。有那麼一絲嘉年華、或那麼一襲廟會、festival的味況。
不少人平日並不特別練跑,然獲知某個馬拉松即將舉行,既沒有非得多快跑完全程,又明言年邁者或體能平平者亦歡迎參加,能跑多遠就跑多遠,於是欣然參加。一來樂於與眾人共聚於馬路跑道,二來也試試自己在社會上體能居於何等程度。基於這二理由,參加有何不可?
甚至太多的路跑有其吸引人的主題,像「為反核而跑」、「為反山林盜伐而跑」、「為反教改而跑」,或「為簡單生活而跑」、「為保護鯨豚而跑」等。
有些名目,只是以該理念做一開端,並不要求參跑者在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認同或什麼意見,只要單純邁開腿就成。
另有一種主題,帶有享樂意味,如「水果豐收節路跑」。搞不好在每隔幾公里會設一攤,攤上置各式切成小丁小塊水果於塑膠杯中,跑者經過,順手一取,可邊跑邊單手傾入口裡,如喝水般。而腳依然跑動著。這種水果,可每攤皆是綜合類,也可以第一攤西瓜、第二攤芒果、第三攤鳳梨、第四攤草莓…這麼排設下去。
台灣近年極多「達人」式咖啡店開了出來,略有一絲「世道不易,何不低頭喝杯咖啡」的出塵之想,倘辦一場「愛咖啡馬拉松」,每一攤皆有一小杯淺烘焙單品手沖咖啡,令跑者經過時淺嚐,有的是薩爾瓦多豆,有的是肯亞豆,有的是牙買加,有的是蒲隆地,有的是阿里山,有的是爪哇……相信必然很富台灣這十年的時代心理特色。
其實這種品嚐佳味的路跑,最有名的是每年九月的法國波爾多紅酒馬拉松。世界各地之人皆可報名,跑著跑著,抵一酒莊,便進入略嘗它的佳釀,吃幾片牛肉。不久抵另一酒莊,再喝酒,嘗兩三個生蠔。接著再往下跑,有的人跑得很慢,卻品酒意興風發。亦有人一路上與人論酒,見解不凡,腳底下倒並不加快。
江蘇省有一小縣,叫靖江,外地人不甚知道它。它地處揚州的東面、南通的西面。南面貼著長江,跨過長江,便是江陰。這靖江地勢平曠,百姓的飲食生活極優美,其中一項,是為蟹黃湯包,堪稱全大陸首屈一指。倘有人辦「湯包馬拉松」,將縣裡幾十位精擅店家分設在途中幾處攤上,讓跑者停下淺嚐,口中吮得鮮美至極湯汁,那股迷醉,身心俱酥,而腳猶不宜停緩,邊跑邊還不斷回味,而下一站在好幾公里之後,這種企盼,或許是馬拉松最奇罕的效果。
(作者為作家)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經濟/擺脫中等生魔咒唯有靠知識經濟

.聯合報社論..蔡總統勿把國會變成殺戮戰場
.聯合報黑白集.中共六中的兩個凡是
.經濟日報社論.擺脫中等生魔咒唯有靠知識經濟






經濟/擺脫中等生魔咒唯有靠知識經濟


2016-10-29 01:4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國內新藥開發公司智擎宣布胰臟癌用藥安能得獲得歐盟藥證,近8億元授權金到手,若連同先前取得的美、台藥證,智擎是目前國內新藥開發公司回報率最高的企業。計算智擎從買入技術授權到臨床總計投入約新台幣11億元,如今已取得的授權金及後續銷售權利金,加總可達230億元,總投資報酬率高達12倍。
智擎的故事,就是新型態知識經濟產業能夠取得高額回報的最佳案例。除了新藥以外,高階醫材、電子上游精密設備、尖端材料、關鍵零組件,再到各種網路科技的軟體與應用,都屬於知識經濟的範疇。在舉國陷入該如何轉型升級的辯論中,如何讓各產業領域培育更多的「智擎」,正是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道。
不過,台灣面對知識經濟時代,有許多觀念與思維似乎都還未準備好,即使大家都認同知識經濟的價值,也相信台灣需要藉此完成轉骨,但大部分人的想法與作法,都還停留在過去,缺少對知識經濟本質的了解,一旦遇到挫折或挑戰,就立刻大力抨擊甚至走回頭路。因此,有關知識經濟的特性,以及將帶來那些衝擊,值得再多做解釋。
事實上,知識經濟的型態與特色,與台灣習以為常的產業發展模式不太相同。過去,台灣電子業承包代工生意時,是「以100元賺3元」,其後透過高技術與資本密集投入,推進至「以100元賺30元」,但知識經濟的特色,則是將知識與創意價值發揮到更極致,甚至可以翻轉為「以3元賺100元」。
當然,要創造如此高的回報,一定要有更高昂的付出與投入,需要的努力也絕對是以倍數計算,因為知識經濟需要極高的創意、極深的技術、跨領域人才的合作交流,以及複雜耗時的開發驗證過程。因此,企業想要挑戰知識經濟,企業主絕對要有追求卓越的決心,並有忍耐長期燒錢或沒有收入的心理準備。
過去,台灣熟悉的模式是me too主義,只要跟著大廠的規格與功能走,做出更快速、更便宜的東西,就能安全取得金字塔中低端的三成市場,切入B+或A-的市場,這種成功方程式,讓台灣快速走向中等國家的捷徑,但如今這塊中低端市場面臨後進國猛烈的搶攻,不僅中國大陸步步進逼,印度更積極以數量龐大的優質人才切入各項創新領域,台灣若無法升級到A+市場,就永遠難以擺脫中等生的魔咒。
知識經濟的另一項特色是,成功帶來高報酬,更免不了導致高失敗率。頂尖企業只是少數,大部分公司若無法擠進前幾名,就會淪為平庸甚至被淘汰。
因此,當低成功率不是必然,只有把失敗視為常態,整個社會也要準備好接受失敗、包容失敗,最忌諱的就是遇到失敗就百般批評、交相指責,只有容許犯錯的空間,才更有實力走向知識經濟的成功之路。
如何提高成功率,聚焦自己的優勢,集中資源並全心投入,是每家企業最艱難的挑戰,沒有企業可以一次就成功,當然更不用把失敗當成恥辱或藉口,甚至因此停止嘗試創新,這才是社會最大的失敗。
知識經濟也並非大型企業的專利,缺乏資源的中小型創業家,反而更有機會聚焦一塊沒人重視的市場,綜觀全世界眾多創新企業,都是從小創業起家,真正顛覆市場的大創新,絕少來自包袱沈重的大公司,而這個特色,最適合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台灣,也是台灣可以藉此以小搏大並促成轉型升級之道。
更何況,如今全世界科技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許多新機會源源不絕,台灣不愁沒有創新的機會,只怕自己限制了創新的可能。此外,台灣擁有勤奮的人才、優勢的工藝技術,還有豐富的民間資金,如今最缺乏的,反而是追求卓越的企業家精神,跨領域人才整合的嘗試,以及更多在全球知識經濟體系中成功的經驗,這才是今天台灣努力邁向知識經濟的過程中,最應著力之處。

聯合/中共六中的兩個凡是


2016-10-29 01:47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昨閉幕,正式提出習近平為核心的概念。 新華網


中共十八大六中確立「習核心」,但觀察的焦點則在明年十九大習近平如何作出換屆交班的安排。
習近平與李克強在十七大成為政治局常委,十八大接班,預期在廿大交班。接習者則預期在十九大入常,廿大接班,廿二大卸任。這個「前一屆大會立儲候任」的體制是否仍會在十九大出現,目前已成懸念。
北京黨政高層的入退場體制,有兩個天花板。一、一任五年,任滿兩任十年即退場;二、至國家正副領導人層級,第一任至六十七歲可留第二任,六十八歲即退場,此謂七上八下。
此制可謂是舉世一黨專政的最重大發明,既可保障政權安全,又可節制權力膨脹,對維持政治生態的新陳代謝,即使民主政治也做不到。
如今,習近平是否會在廿大退場的懸念卻甚囂塵上,有三種說法:一、將國家主席改為實質治理角色(大陸民間戲稱為總統制),使習不是在現制作第三任,而是作新制的第一任。二、習在國家主席職位上卸任,但不是裸退,仍留任黨總書記及軍委會主席。三、以上二說皆出臆測,習將按現制卸任,不會冒大不韙改變兩任十年退場的權力遊戲規則。
六中全會出現了兩個「凡是」:一、將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等,一概列為中共主體論述。二、針對性地將政治局常委等中共高層,一概列為政治生活的關鍵及重點的規範對象。這些動作的效應,將如何呈現在明年的十九大上?

聯合/蔡總統勿把國會變成殺戮戰場


2016-10-29 01:47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由於民進黨整夜占領會議室順利召開,
會議主席吳玉琴宣布確認週休二日初審議事錄,引發朝野立法委員肢體衝突。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蘇震清(中)掐住國民黨籍立委陳宜民(右)脖子站上桌子大打出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曾吉松/攝影


為了「一例一休」修法,朝野立委在國會大打出手;有立委掛彩,但真正受到傷害的,是立法院最高立法機構的職能。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幾乎淚崩,質問蔡總統:「這就是妳許諾的正常國會嗎?」他的賣力演出,反襯出立法院從「半分忠」到「一分瑩」,兩年來沒有多少進化。
兩年前,黃國昌領導太陽花學運進行「反服貿」抗爭,占領立法院三周,堅持要求「程序正義」,藉此大大拉抬了民進黨的聲勢。兩年後,黃國昌踏著太陽花的天梯登上立委寶座,在國會扮演關鍵第三黨角色;這次在「一例一休」議題遇上「一分瑩」事件,他如果不作勢抗爭,對自己以及曾經相信那場運動的年輕人,將如何交代?他曾聲嘶力竭呼喊的「程序正義」,若因民進黨執政就輕易放棄,時力將如何繼續號召年輕族群的支持?
不管是純表演還是出於理念,黃國昌這次的演出,卻充分暴露民進黨政府的虛偽與霸道。虛偽的是,蔡政府自稱是「最會溝通的政府」,卻不讓這個議案在立法院有任何討論的機會,就想直接闖關三讀。蔡政府也自稱是「勞工最好的朋友」,卻吝於舉辦公聽會或座談會,和勞工團體對話或說明。霸道的是,以民進黨在國會的多數優勢,這項法案過關斬將易如反掌;民進黨卻因擔心在野黨議事杯葛,就直接偷渡法案。事實上,路人皆知,國會議事杯葛的祖師爺正是民進黨自己;而國民黨才開始學做在野黨,能有多大拖延能耐?
民進黨號稱「完全執政」,立法院卻淪為殺戮戰場,是一件弔詭的事。原因是,在任何民主國家,國會不僅是一個政治櫥窗,也是最重要的民意機關。如果國會議員不能就國家政務提出辯論,卻仍和二、三十年前一樣,用武打、占領、抗爭的手段來推動法案;這樣的演出,有何民主內涵可言?早年台灣尚未民主化,民進黨以在野少數身分採取暴力抗爭策略,也就罷了;如今既已執政,又是國會多數,民進黨卻還要在國會打人,用粗暴手段偷渡法案,台灣民主將如何進步?
撇開政治文化底蘊的問題不談,這次的「一例一休」之爭,主要問題出在蔡政府的處理方式。「一例一休」是蔡英文在「決策協調會議」拍板,並定調為「周休二日」;因此,民進黨立院黨團傾全力護航,只求快速過關,便不惜犧牲程序正義,連一分鐘的討論都不給。「決策協調會議」是否涉及違憲,從這次勞基法修法之爭,答案已經十分明顯;因為民進黨團已自甘降級為「立法局」,為行政決策護航,完全顧不得立法院的尊嚴。
更可悲的是,民進黨立委似乎還未意識到立法權之「自甘矮化」,幹事長吳秉叡在強行表決得逞後還大剌剌地說:「不支持這個政策的人,可以不用支持民進黨。」這種把選民「用過即棄」的政客,毫不在乎政黨理念與立場的一致,真以為支持者可以免費吃到飽嗎?也難怪,不少網民回應:「我們二○一八走著瞧!」
蔡英文總統為了挽救內閣民調,並堅持貫徹自己的意志,而召開行政、立法的黨政協調會議,並親自拍板重大決策。此舉,從提升行政決策效率的角度看,自有其作用;但從憲制分工與權力制衡的角度看,政府卻陷入了「一言堂」的泥淖,各項決策不僅失去討論與再思的空間,更讓「分權」變成了「集權」。先前這項會議召開時,人們擔心的是閣揆淪為總統的「執行長」;誰料,從實際的演出看,立法院也同時淪為總統的「立法局」。日前,蔡英文拍板讓陸生納保,原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但由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宣布總統「指示立院黨團」如何如何,這不嫌撈過界太遠?
蔡總統應保持果斷,但她也應保持對憲政分權的尊重。把立法院變成殺戮戰場,對台灣民主實無助益。

聯合筆記/請多聚焦金融革新

.政府開完會 不妨逛逛市場
.產業5+2 創新仍不足
.聯合筆記/請多聚焦金融革新
.新南向怎麼走 最該問台商
.不計代價救船員…不含機票錢
.國會多數暴力…那面權力照妖鏡
.老師們 帶孩子去博物館與森林公園吧
.好行程,陸客自然來
.政府翻臉砍假 請道歉








聯合筆記/請多聚焦金融革新


2016-10-29 01:27聯合報  李莉珩

金管會主委李瑞倉上任當天就赴立法院備詢,因為缺乏金融、保險、證券背景,講不出什麼有前瞻性的金融監理改革理念、產業發展的正面方向,委員會裡整個質詢重點最「吸睛」的,竟只有「調降證交稅是可研究方向」,聽了不禁令人搖頭。
今年以來,金融證券市場接連爆出大案,例如第一銀行的ATM被國際駭客侵入盜領、華南銀行遭詐騙多起假房貸案、衍生性金融商品人民幣TRF糾紛、樂陞案、兆豐案…,弄得市場交易和監理秩序雞飛狗跳,陳年積弊一一曝現,亟需大刀闊斧改革。而國內金融產業管制有餘、開放不足,金融創新創業被綁手綁腳,整體產業與市場暮氣沉沉。
五二○甫就職的金管會前任主委丁克華,任期僅短短四個月,儘管在證券圈有多年經歷,應付金融弊案已顯捉襟見肘;而在非常時期,接任者履新之言竟也毫無新氣象,首次在立法院的答詢,沒有抓住時機宣揚政府對金融監理的理念與方向,答詢更幾乎沒有什麼火花,缺乏振奮信心或耳目一新的願景或方向;連質詢的立法委員也只能在「老藍男」、「老綠男」的政治口水裡打轉,連金融「救火隊」的能力都令人擔憂,更遑論帶領整體產業的發展。
對於金融監理,李瑞倉開出了八字訣的「且戰且走、與時俱進」對策;但用白話解讀,意思應該就是「目前還沒有什麼具體的想法」。對於活絡股市,面對立委詢問「支不支持調降證交稅」,他的回答是「這是可以研究的方向」。也許說者無心,但畢竟這仍將創造股市的話題與想像空間。
然而,在此時此刻,金融的各項市場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例如金融監理與內控機制改革、鼓勵市場創新、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金融科技日新月異,「金融監理沙盒」機制(允許業者在可控風險的環境下,盡量研發測試創新產品與服務),也值得金管會多付心力研究與試辦,重燃產業的活力與信心。總之,金融市場亟待振衰起弊,領頭者更需強大的智慧與專業。
證交稅既非金管會職掌,當前金融監理又陷入黑暗時期,金融市場最需要的「與時俱進」良方,絕對不是調降證交稅這個假議題與老話題。拜託,就饒了證交稅,多聚焦在真正對市場有利的革新吧!

劉克襄/醒來的石獅

.劉克襄/醒來的石獅
.嚴震生/台灣給中國最惠國待遇?
.劉維公/被放棄的台北世界設計之都
.李清志/寶可夢的場所精神
.朱宗慶/年輕藝術家的實驗室與舞台
.葉銀華/政府應保護納稅者權益
.王健壯/違憲擴權不是憲政慣例







劉克襄/醒來的石獅


2016-10-29 00:38聯合報  劉克襄

如何在偏遠困頓之地經營餐飲,最近看到了最喜歡的一樁。
一位經年浪蕩的友人,千禧年初回到高樹大路關,在村裡接下了親人的麵攤。全台奔走多年,見過世面,他因而深知,小本生意之道,在於如何以鄉土美學裝潢,進而料理精彩的在地麵食。
但在此山腳鄉村開店,幾不見遊客。初始六年,每天營業額一千元不到,如是勉強支撐,營營七年後才略見利潤。麵店的名氣好不容易打開,吸引了遠方的旅人陸續前來。但房東見機不可失,決定收回房子,自己執業。
他乾脆在街角的祖厝另起爐灶,繼續以就地取材的精神,重蓋一間磚造老房,並設一寬敞亭子腳,提供木椅和奉茶,讓路人村民皆可進來納涼休憩。店內再以漂流木和廢棄木頭打造各種餐桌廚具,質樸淳厚之氣遂彌漫於室。
而最大特色,當是以爐灶燒柴,煮出一碗麵食。柴燒的木頭,取自附近廣泛栽種的蜜棗樹。在講求快速量化的社會,各地小吃皆以瓦斯備餐。相對下,竟然有人以慢食為準,勢必得有一番料理的膽識和堅持。
早期客家人的飲食偏油重香,友人傳承家藝,卻改良得清淡。微微透明的粄條展現純米內涵,口感柔滑不生硬。再加上灶火炒煮,菜色自是別具風味。餐桌上還有在地烏醋和辣椒醬,可驚奇地扎實調味。盛食的碗盤則出自陶藝朋友的製作,特別燒印在地老麵店字樣,凸顯一世一食的信念。
經營小麵店,若要擴大商機,精心製作食物,強調傳統生活,都是必備基礎。但若夢想著為整座村子帶來改變,譬如讓年輕人留下工作,或者朝向一個友善生態的家園走去,就不容易了。
偏偏友人滿懷此一理想,因而積極參與地方田野調查,整理煙樓、廟寺等文史風物。本以為這是基礎,村子才能走出永續的可能。不意,小店前的亭子腳,最近讓他體悟更深。因為固定提供一壺燒煮的開水,做為奉茶之處。那兒意外地成為麵店最溫暖的風景。
村裡近九十的老農,每天耕作休息都會過來喝水,再去工作,直到往生。一位尼姑常到附近不遠的廟寺修行,每回經過都會踅進,添加開水,視為佛心之堂。還有一對原住民夫婦,路過時,男的一定買瓶米酒,長坐板凳頭小酌。喝得滿足,便高哼一首古調再啟程,而老婆總在旁默默陪坐。他最懷念這些尋常的、不認識的人,在麵攤前,怡然自得的休憩,像一隻林鳥的尋常飛過。
可這些人又似乎帶來諸多隱喻,好像每個人只要平常心,努力過日子,一碗茶水即能撫慰,整個村子都會朝好的方向轉變。總之,麵店可大可小,奉茶絕不能少。
村子過往以石獅聞名。此地每逢稻穀收割季節,就有來自山谷的強風作祟,造成農作莫大損失,村人乃籌建大石獅鎮壓強風。友人特別在旁立牌解說。
每回到老麵店用餐,我都會帶朋友順道去旁邊,參拜那福泰的石獅。兩年前造訪,初遇友人,他還在摸索著如何繼續深耕地方文化。如今再探看,聽他敘述亭子腳的心得,總覺得他的表情和心思,愈來愈有那石獅的形容了。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