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以「硬」帶「軟」發展人工智慧/星期透視/復甦慢,促進成長才是首要任務

.深化棒球國力 形塑品牌價值
.美選戰倒數 白人藍領左右戰局
.大張旗鼓南向 你不懂…台商好怕
.洪習會是票房靈丹,還是毒藥?
.名家縱論/以「硬」帶「軟」發展人工智慧
.星期透視/復甦慢,促進成長才是首要任務
.排除機構…長照2.0 台灣亂發明
.因為驗血單期效 我只得跑大醫院
.造福長者,但…陸橋拆了 人車爭道多了
.不食人間煙火 抓菜蟲…沒常識
.畫中有話/台北街頭 阿嬤的身影








名家縱論/以「硬」帶「軟」發展人工智慧


2016-10-30 01:34聯合報  簡立峰

今年以來,人工智慧的話題持續延燒,大家都在關注這項技術如何引爆下一波的科技革命,不管是產業界、投資界、各國政府都在熱烈討論,但從台灣現有投入程度來看,似乎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放眼最近資通訊科技的發展,物聯網、虛擬實境、人工智慧是三大最有潛力的發展方向。台灣在物聯網領域,有聯發科列為世界十大極具影響力的公司;在虛擬實境領域,也有宏達電的Vive在國際舞台上爭鋒。唯獨在人工智慧領域,尚未有代表性的公司出列。
台灣如何在各方高度競爭的人工智慧領域,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呢?觀察人工智慧的發展,最近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是一大關鍵。機器學習需要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如果要快速起飛,能支援機器學習的硬體技術是新一階段必須突破的重點。在可預見的未來,手機與各類智慧終端包括智慧汽車、智慧家電、無人機、機器人都將化身為人工智慧裝置,這些裝置都需要更強大的運算與智慧分析能力,才能提供語音辨識、圖像辨識、電腦視覺、人臉辨識、機器人控制等先進功能。從亞馬遜(Amazon)的Echo、Google的Google Home等智慧數位助理的推出,就可看出端倪,這些人工智慧技術都有硬體化的需求,也將是台灣產業很有優勢的機會。
Google看好下一個十年將是人工智慧優先(AI First)的時代,也注意到硬體技術對人工智慧發展扮演關鍵性角色,因此成立硬體產品部門,與包含許多台灣硬體業者的合作夥伴一起開發各項新產品。同時,從近來半導體大廠的布局,也可以嗅出人工智慧與硬體密切結合的趨勢。全球最大的行動通訊晶片業者高通(Qualcomm)計畫收購恩智浦(NXP)強化智慧型汽車領域的戰力、Softbank與ARM的結合、英特爾買下多家人工智慧公司、NVIDIA不斷強調人工智慧的重要性,都可看出人工智慧是半導體產業競相追逐的主流趨勢。
在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將有新機會之際,國人對硬體產業的未來反而缺乏信心。尤其近年網路產業高速發展,不論政府與年輕世代的新創業者心理上都有重「軟」輕「硬」的傾向。但綜觀台積電市值在半導體產業低迷之際逆勢成長、鴻海與和碩營運維持高檔、聯發科與華碩分別在印度與印尼手機市場都有不錯的市占率,台灣的硬體產業並沒有想像那麼悲觀,而硬體產業也不是沒有機會攜手軟體產業,人工智慧就是一個軟硬整合、千載難逢的切入點。台灣產業可以努力將人工智慧需要的高階軟體整合在晶片內,讓IC設計公司扮演軟硬整合的角色,再結合強大的半導體製造基礎,以「硬」帶「軟」,是有機會發展出具競爭力的人工智慧產業。
台灣人力資源有限,最近校園年輕學子紛紛準備學習軟體,投入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新經濟。這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大家一窩蜂投入未必具備優勢的產業,反而忽略已有領先基礎的半導體與IC設計領域,這就可惜了。這就如同張忠謀董事長最近提醒政府,發展新創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忽略現有產業的優勢。
新創產業能若充分結合既有產業規模與優勢是最好不過。人工智慧領域是有機會以IC設計為核心,一方面開創軟體新方向,另一方面也能結合台灣半導體與電子科技優勢。台灣產業界少有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團隊,但多年來台灣學術界已培養不少人工智慧專才,政府應該加大力度推動產學合作,鼓勵人工智慧與IC設計兩邊的人才進行交流,好好把握這一波人工智慧發展趨勢,開創台灣科技業的新機會。
(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星期透視/復甦慢,促進成長才是首要任務


2016-10-30 01:34聯合報  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國發會前主委


日昨,主計總處公布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二.○六%,預計今年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一.二四%。我們看到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後,可以說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看起來今年保一似乎沒有太大問題;憂的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經濟成長率維持一%,成為很困難的目標?未來政府是不是應該加一把勁,努力提振台灣的經濟景氣和成長呢?
從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可以看出,第三季除了民間消費和政府消費的成長率略為提高外,資本形成也由負成長轉為正成長,對於經濟成長也有一些貢獻。然而,真正最重要貢獻還是來自於進出口部門成長率的提高,分別為三.五七%和五.一四%,因為出口占台灣GDP近七成,因此出口的成長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最大。
然而,在台灣第三季和預計第四季出口表現不錯的最主要原因在於,蘋果公司的iPhone 7賣得不錯,使得台灣電子產品的出口表現很好。在國發會公布的景氣燈號中,電子產業首次出現難得一見的紅燈,顯現電子產業在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們相信,如果沒有電子產業支持,台灣的出口及經濟想要轉型,可能是很困難的。
但是,尷尬的是,在目前新政府施政三大經濟主軸「創新、就業和分配」中,獨獨缺少了對於經濟成長的重視。所以,在幾天前一場行政院與企業的早餐會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才會針對此一主軸批評。其中有三大重點,第一個是,張董事長認為,創新和分配是矛盾的,因為創新固然會帶來利潤,但是這些利潤一定是被少數人所享有,因此「創新是分配的罪魁禍首」,政府應在這兩個政策間尋求平衡。
張董事長強調的第二個重點是,其實創新不一定保證帶來多少成長,如果創新可以用在一個很大的市場,它可以帶來的利益和成長就會比較大;反之,創新的利益就會很小,所以關鍵還是在於經濟成長。一般來說,當經濟成長高,經濟活動較佳,企業有較多賺錢的機會,投資意願比較高,創造就業也會比較多。反之,就業情況也會不佳。
張董事長強調的第三個重點是,因電子業在台灣總體經濟中占很高比例,因此政府的經濟政策中不應忽略電子產業的重要性。這其實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就像前面所提的,從主計總處公布第三季的經濟表現中,就可以清楚看到電子產業對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的貢獻。而張董事長會有如此說法,就是因為新政府推動的五加二創新產業中,完全忽略電子業(及其他的傳統產業)。
其實,不論從經濟產值或是企業創新等,政府推動的五加二創新產業可能都無法與(由台積電帶動的)電子產業相提並論。結果在政府不去強化現在電子產業的競爭力,反而去大力投資五加二新創產業,相信身居台灣產業與企業龍頭的台積電一定不是滋味。
總之,台灣正面臨國際經濟不景氣與兩岸關係惡化等嚴重問題的時候,未來經濟很可能長期不振,因此如何全面提振景氣與經濟成長應該才是政府最先要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