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從COP29看能源政策的故步自封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947/web/ 

◆  聯合報社論/勞動部的顢頇與邪惡,只是政府冰山一角
◆  聯合報黑白集/富貴不能淫,時髦不能移
◆  經濟日報社論/從COP29看能源政策的故步自封






經濟日報社論/從 COP29 看能源政策的故步自封


2024-11-22 01: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聯合國第29屆世界氣候變遷大會(COP29)經過兩周的各方對話,22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閉幕。 路透


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全球夏季平均溫度,刷新歷史新高紀錄,根據氣象專家預測,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無法受到控制,到了民國一四九年(2060年),台灣夏天可能長達七個月,冬天可能消失。氣候變遷同時將造成雲林、基隆、台南等部分地區沉入海底、水稻蔬菜等農產品大幅減產,工業供電不足,登革熱等病毒肆虐,颱風侵襲威脅增加,都會區熱島效應惡化

全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減緩溫室效應惡化速度,於民國一三九年(2050年)共同達成全球淨零碳排目標,已經是台灣朝野不能逃避推諉的責任,因為這不僅涉及對國際社會的承諾,更關係到我們後代子孫的健康與生存空間。

聯合國第29屆世界氣候變遷大會(COP29)經過兩周的各方對話,22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閉幕,這次大會雖然因為美中德英法日等大國領袖並未親自與會而失色,但仍然做出許多舉世矚目的結論與呼籲。

大會期間同時公布由德國新氣候研究所等非營利組織所做的全球64個國家地區「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台灣位居第60名,排名倒數第五,落後於印度、中國、印尼。

COP29 會中,全球各國科學家與專業組織再度強調,氣候變遷對人類的生存威脅,影響著每個地區、經濟體和個人。氣候危機必須超越政治衝突,優先考慮地球和子孫後代健康。今天做出的選擇將塑造後代的未來,迫切需要採取果斷行動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地球自然資源。

國際能源署 IEA 執行董事 Fatih Birol 表示,隨著世界迅速邁入電力時代,為實現能源和氣候目標,全球再生能源容量須提高三倍並加強能源安全,各國需要迅速增加儲能,擴大和升級電網。他敦促全球政府將儲能與韌性電網列為執政優先事項。

除了呼籲各國增加綠電占比、電網穩定性、儲電容量之外,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今年年初發布的研究報告,由於法國核能發電量攀升、日本恢復核電站重新運行、中英等國新電站投入商業運轉,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全球核能發電量將創歷史新高

去年歐盟理事會正式將核電列入清潔能源名單之列。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國際能源署核能與安全能源轉型特別報告中亦指出,核能是全球第二大低碳電源,僅次於水力發電,優於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因應再生能源占比增加趨勢,IEA 認為核能搭配其他不穩定再生能源之互補調度,可提高電網穩定性與系統韌性。

台灣認定去核為大勢所趨,全球因日益嚴重氣候變遷,主張淨零碳排的倡議,卻大力支持各國在民國一三九年(2050年)前增加核能發電,用以搭配再生能源,以核養綠國際能源署 IEA 全球淨零排放情境(NZE)中指出:全球核電裝置容量應由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413百萬千瓦倍增至民國一三九年(2050年)812百萬千瓦,同一時間美國等數個工業大國,亦批准重啟已除役核電廠恢復商業運轉

從以上揭露的國際重要資訊可知,當全球專家呼籲各國能源與減碳政策應脫離政治羈絆與束縛,當美中英法日瑞等工業大國均選擇增加核能發電,當氣候變遷危機成為全人類生命與健康最大威脅,當台灣逐漸落入全球減碳末段班,未來可能受到國際社會譴責與懲罰,我們的政府似乎仍在猶豫不前,假裝什麼也沒有看見,什麼也沒有發生,推定不需要採取積極性作為

在現有內閣當中,環境部長彭啟明是氣象專家,當然清楚溫室氣體增量與氣候變遷間的必然關係經濟部長郭智輝來自企業,理應明瞭歐盟開始課徵碳關稅對台灣貿易出口的衝擊,冀望兩位部長可以發揮政治責任與道德勇氣,站出來主動為賴總統與卓揆籌謀劃策,反思並重新訂定最符合世界潮流的能源、發電與減碳政策,為台灣與全球後代子孫留下一片乾淨土地與自然資源。














聯合報黑白集/富貴不能淫,時髦不能移


2024-11-22 01: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海軍艦長呂禮詩在中共珠海航展「中國強」的言論,引發綠委擬提案修訂「兩岸條例」,將規範處罰對象擴及校級以上且領有終身俸的退伍軍人,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21日對此表示樂觀其成。記者陳宥菘/攝影


常上政論節目的海軍前少校艦長參觀大陸珠海航展,受訪時說對「祖國」強大深表感動。消息傳回台灣,立馬有綠委提案要強化「吳斯懷條款」,校級軍官若「長敵人志氣」,也要比照退將扣終身俸。

事實上,這位前艦長的年資,根本沒終身俸可領。前幾年,退將赴陸言行引發爭議,他也是公開批評者之一。當時不少綠媒誇讚,「大將軍不如小艦長」,如今格外諷刺。

社群網站發達,各類意見領袖勃興,「專家」遂成市場搶手之物。更多人評論時事本是好事,但經過市場機制攪動,不平則鳴的初心不免變質,成為「時髦但圖聳聽,鼓怒浪於平流」。若流於賺取掌聲和通告費,不斷特意迎合觀眾口味,甚至在陣營中「內捲」,確保自己比同儕言論辛辣,更適合媒體網站小編下標;於是,講的人慷慨激昂,聽的人大呼過癮,還要拚命轉傳。乍看是接收新資訊,其實是走馬燈式的洗腦。

因事關名與利,回顧過去二、三十年的名嘴文化,屢見挪移立場來配合「大局」,不惜打臉昔日自己的案例。要比「變色龍」尺度,某艦長不過小巫見大巫,新手而已!

戒嚴時代早已遠去,「威武不能屈」不再是問題;身處乍看百花齊放的世界,對於想成為意見領袖者,「富貴不能淫」甚至「時髦不能移」,才是最艱難的試煉














聯合報社論/勞動部顢頇與邪惡,只是政府冰山一角


2024-11-22 01: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公務員輕生案,勞動部長何佩珊(左)20日在立法院備詢時數度落淚 ,表示自己不適任,會向行政院主動請辭。 記者林俊良/攝影


一名勞動部工程師在辦公室輕生,引爆一場職場霸凌風波;勞動部的調查卻官官相護、黑白不分,從而引發更大的社會議論令人錯愕的是,霸凌者北分署長謝宜容堅不認錯,處理無能的勞動部長何佩珊則數度淚灑國會,自行請辭接著,行政院長卓榮泰哽咽道歉,賴總統也在臉書致歉一件霸凌案處理得如此荒腔走板,政治私心畢露,還要總統和閣揆道歉善後,這個政府還有維護正義的能力嗎?

回顧此一事件的轉折,人們看到,謝宜容之所以敢如此跋扈,是因為她有署長蔡孟良提拔,有次長許傳盛的相罩,更是前部長許銘春人馬這夥人,皆與「菊系」沾親帶故,即可見勞動部被民進黨派系把持得多麼嚴密現任部長何佩珊雖是柯建銘人馬,但同屬「新系」,處理此事瞻前顧後,除了貽誤時機,更嚴重錯失還原真相與追求正義的目標

五月何佩珊出任部長,外界即不看好,認為她格局和歷練不足。經過此事,果然印證此一質疑不差,她的處理毫無章法,完全亂了方寸。其間,她還曾致電民進黨副秘書長何博文,要求關注此案的民進黨新北議員李宇翔放緩力道可見,何佩珊關切的只是如何轉移此案的社會壓力,而不是如何秉公處理

更令人驚訝的是,何佩珊提出調查報告後在立院備詢,竟反指文官體系有著「難以掌控的陋習」,出自「不曾想像的邪惡」。一名新科部長,竟把公務人員當成「邪惡的存在」,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的事。也難怪,勞動部的調查報告,稱謝宜容的咆哮、怒罵、貶低同仁的行為「目的良善」,還說無法證明該公務員輕生與霸凌有關原因就在,何佩珊基本上把文官體系當成敵對對手,質疑基層公務員的邪惡本質她渾然忘了,自己身為政務官,應如何盡到善良領導者的責任。結果,便是本末倒置,自己成了邪惡霸凌者的幫凶而不自知。

過去廿五年,台灣有十七年是民進黨執政。換言之,如果我們的文官體系有什麼「邪惡」的存在,民進黨也貢獻了十七年的教養。但綠營的思維,卻似乎想把這種邪惡推給國民黨長期執政種下的惡因;包括何佩珊在內,都忘了綠營自己走過的路。尤其,像勞動部這樣,長年是新系或菊系當家,上上下下安插著自己的人馬與此同時,還放任沾親帶故的官員苛虐體系內文官。那位輕生的公務員,長期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小時,卻被迫偽刷卡假裝未超時工作。由此看,邪惡的是長官,而不是部屬

任何有點人性的政務官,遇上職場霸凌導致輕生的事件,該做的就是盡快找出真相,讓正義見光。但在勞動部這個案子中,幾名高官卻始終虛與委蛇,目的只在袒護自己派系人馬,然後編出長串民眾難以置信的故事,還宣稱是「專業術語」。何佩珊不只讓勞動部鬧了笑話,更讓卓內閣難堪,也使賴總統臉上無光。原因是,政府用人之草率拙劣,官員處事之顢頇無能,全都攤在陽光下,讓人民看透透

從這件個案看,謝宜容的冷血,來自長官的包庇縱容何佩珊的顢頇,反映了政府用人的錯置勞動部的失能,則暴露了民進黨派系治國的腐蝕。理論上,勞動部應該是最貼近社會基層的政府機構;誰料,其高階長官竟對部內文官充滿歧視與敵意。在這種情況下,它還有心思為勞工爭取權益嗎?

何佩珊的不適任,已不證自明,卓榮泰沒必要再加慰留。但這只是冰山一角,其他部會的病態何時會爆發,才是卓揆要小心的事!







賴政府搶救政權 不惜「霸凌」法制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947/web/ 

◆  賴政府搶救政權 不惜「霸凌」法制
◆  勿再縱容有毒職場文化
◆  小官成土皇帝 個個靠勢
◆  中央歹戲拖棚 學學警界「無情」吧
◆  當勞動部變外包部 怎麼翻轉厭世代
◆  改善職場霸凌 5件事要先做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賴政府搶救政權 不惜「霸凌」法制


2024-11-22 01:09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勞動部危機處理不當,讓公務員之死釀成巨大政治風暴;雖然賴清德(左)總統與行政院長卓榮泰(右)親上火線道歉滅火,但據了解,就連綠營內部都認為「效果有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被控職場霸凌致其部屬自縊身亡的謝宜容,經勞動部考績委員會決議給予一次記二大過免職的懲處。但在考績委員會尚未開會前,部長何佩珊在廿日午後於立法院應詢時,已因立委接續砲轟及輿情烈火蔓延,在幾經改口後表示將對謝記二大過免職。到了廿日下午四點半,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召開記者會,宣布謝及相關人員的懲處結果。這些情形即使「目的良善」,卻「霸凌」了公務人員法制

依據《考績委員會組織規程》第三條第一款規定,專案考績懲處之「初核或核議」乃各機關所設考績委員會的職權,這也是何佩珊在立法院曾說她「無權」決定停職或免職處分的原因。但後來何、卓二人如同對考績委員會公開下令,只能對謝宜容做出記二大過免職的決議,此為傷害政權的危機控管,優於依法行政

然而,卓榮泰稱「謝宜容記二大過並送懲戒,懲戒的最嚴厲處分是免職,而且未來不得再任公務人員」,這就大有玄機;因為機關已依《公務人員考績法》做出一次記二大過免職的「行政懲處」後,通常不會再移送懲戒何況,謝宜容為簡任第十一職等,依法應先將涉案證據送監察院審理,若監察院決議彈劾成立,才由監察院移送懲戒法院,判決給予何種「司法懲戒」

然而,監察院成立彈劾的理由,將決定懲戒法院判決輕重,依《公務員懲戒法》第廿二條第三項規定「同一行為經主管機關或其他權責機關為行政懲處處分後,復移送懲戒,經懲戒法院為懲戒處分、不受懲戒或免議之判決確定者,原行政懲處處分失其效力」。因此,記二大過免職後仍送懲戒,其實是給謝宜容的免職預留「翻盤」機會

例如,最重的懲戒是「免除職務」,即「免其現職,並不得再任用為公務員」。但除此之外,次重的「撤職」為「撤其現職,並於一定期間停止任用;其期間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再次重則為「六個月以上、三年以下」的「休職」。只要懲戒法院不是判決「免除職務」,謝宜容就有了「復職」的權利

事實上,機關對公務人員作出一次記兩大過免職時,至少在程序上也要「裝」得很嚴謹和完備。「考績法」第十四條第三項明定「考績委員會對於擬予考績列丁等及一次記二大過人員,處分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而勞動部考績委員會在謝宜容休假時召開,未知是否完備了通知其到會陳述及申辯的程序

再說,依《公務人員考績法》所定得以一次記二大過的情形中,謝宜容的案情只可能牽強地構成「嚴重傷害政府信譽」或「言行不檢,致嚴重損害政府或公務人員聲譽」。而考績免職尚需送銓敘部審定,當事人不服可向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聲請復審,再不服該會決定,還可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院長為三、四級機關人員的專案考績舉行記者會,這已是破天荒的事情,何況又是「預告」考績委員會的決議結果行政院長公然「霸凌」考績制度,不知未來的考試院長將如何看待











勿再縱容有毒職場文化


2024-11-22 01:12  聯合報/ 陳利銘/中山大學教育所教授(高雄市)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傳出公務員遭長官霸凌而發生憾事,勞動部調查報告,稱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長謝宜容管理方式「目的良善」,有人到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獻花反諷。記者胡經周/攝影


在教育階段,常存有嚴師出高徒的觀念。正所謂:「教不嚴,師之惰。」然而,嚴管不等於羞辱與威脅若教師以羞辱、威脅、體罰、恐嚇、違法處罰來管教學生,我們不會稱這是嚴格,而會說這可能是教師霸凌嚴管嚴教的觀念及方法由教育階段延伸到職場中,若形成兇狠嚴苛的職業文化,那麼就可能形成職場霸凌。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區分嚴格管理與職場霸凌的不同。

但此處不適合談論定義問題,要談的是,嚴格管理者會嚴厲、也會懷柔,會身兼嚴父慈母(或嚴母慈父)的角色,會形塑遠景、訂定目標、追蹤執行進度與品質、檢討反省改進,也會關懷下屬及同仁,維繫良好關係氛圍若有職場角色採用的是羞辱、威脅、體罰、恐嚇,例如「你是怎麼考上公務員的?作弊嗎?」「這種報告的品質,小學生都做得比你好!」「你是那個學校畢業的?難怪那麼爛?」這就是將羞辱誤認為是激勵,將言語暴力誤認為嚴格,將言語霸凌誤認為這只是嚴格的個人管理風格若此種有毒的職場文化不改,那麼難保不會有下一個自殺的公務員

就校園霸凌來說,霸凌調查委員要經過教育部人才庫的受訓,經由三至五天的集中住宿訓練,包括霸凌知識及法律知識,撰寫數份調查報告及案例分析,才有機會結業並成為人才庫成員。而這些委員經由受訓後,應該都是具備專業的調查人員,寫出來的報告應該相當可信才對。然而,筆者依自身受訓的經驗來談,要在三至五天內成為解霸凌、也熟悉法律調查及認定的專家,很難!

我研究霸凌十幾年,但我法律基礎為零部分律師對法律程序相當熟悉,但對霸凌知識卻不見得深入,更何況是一些不具霸凌背景、不具法律背景的人士,要在三至五天內成為「調查專家」,這更不可能。

以我們同梯受訓的學員來說,有人就把明顯的體罰視為合理管教,還相當堅持自身看法若這些專業不足的「人才庫專家」接了調查委員,作出來的調查報告與結論,品質自有疑義而部內長官受限於調查報告,也只能接受報告結論並為之辯護,結果就可能是目前的狀況:分署長免職、署長一大過調職、部長宣布請辭,立委及民意群起攻之,全盤皆輸的情況。

最後要談的是誤判的情況。在調查動機時,不會只聽加害者說法,這就像俄烏戰爭,不會只接受俄羅斯的動機與說法。若調查報告僅聽取疑似加害者一方的說法,自會得出動機良善的結論。但別忘了,為求工作效率及品質,對同仁及部屬做出持續故意的傷害行為,這就是霸凌霸凌行為的本質,不因合理化藉口的粉飾而成為合理行為

最後提出幾點建議:一、要嚴格也要懷柔,勿將苛刻霸凌常態化而視為正常。二、人才庫委員要有受訓門檻,要有篩選及淘汰機制。三、霸凌調查報告仍可能有誤判狀況,要建立誤判後處理機制。











小官成土皇帝 個個靠勢


2024-11-22 01:03  聯合報/ 汪志雄/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一名公務員,疑遭分署長謝宜容職場霸凌輕生。事發後第一時間,勞動部僅將謝調離主管職,並在調查報告中稱,相關事證無法證實當事人有遭受長官職場霸凌,認為謝雖情緒管控不佳,會有大聲咆哮、怒罵或貶低同仁的行為,但「目的良善」。結果調查報告一出爐,立刻引起輿論譁然,賴政府扛不住排山倒海的壓力,總統賴清德和行政院長卓榮泰分別道歉,勞動部也於二十日晚間宣布將謝宜容記兩大過免職。

此事的荒謬之處在於,一個十一職等的小小分署長,為何能在民進黨政府裡把自己當成土皇帝長達數年之久?從後續媒體爆出來的資料顯示,謝的誇張行徑包括,要員工加班但不准報加班費,二十四小時待命、隨時以 LINE 交辦任務,並要求十分鐘內需回覆,否則隔天就叫到辦公室大聲咆哮、怒罵、羞辱員工更扯的是謝還要下屬主動幫她提便當飲料,如果員工沒有主動迅速上去拿取,也會讓她抓狂發飆此外,謝還疑似濫用公帑宴請友人,更為了讓她心愛的植物能得到二十四小時照料,還利用公費於辦公室內安裝軌道燈,導致北分署電費飆增。種種行徑,令人嘆為觀止!

據悉,在謝宜容任內,該單位兩年內的離職、退休人員高達八十一人,其中十七位是主管,一堆人求助身心科曾經也有人向上申訴,前次長王安邦也為此約談謝宜容,但結果卻是次長離職。熟悉內幕的人指出,謝宜容的夫家與綠營大老關係密切,謝又是現任勞動部勞發署長蔡孟良以及前勞動部長許銘春的愛將,而許銘春又是前高雄副市長,系出陳菊一派,如此背景當然讓她有恃無恐;要不是因為鬧出人命,底下的公務員還要隱忍多久呢

台灣有句俚語叫「靠勢」,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有靠山,什麼事都敢做,而且連偽裝遮掩都不用,就是擺明了要囂張跋扈,看你能奈我如何?因為唯有這樣才能符合「靠勢」的精髓。說白了,現在的民進黨政府就像是土匪治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廟堂之上一堆鷹犬,個個都很靠勢,謝宜容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例如,數位部很「靠勢」,所以可以花一年上億公帑租用臨時辦公大樓,拿上百億預算讓部長在臉書玩線上點麵線系統;NCC 很「靠勢」,所以可以擺明就是要雙重標準,對於不配合民進黨的媒體可以罰到死;黨產會很「靠勢」,所以它可以自詡為東廠,只要是敵對的政營,都可以認定是不當黨產充公查封;監察院很「靠勢」,所以它可以不諱言地「辦藍不辦綠」,只要法官判的不合它意,就可以進行調查約談。正是流寇治國,禽獸食祿,犬儒當政,佞人鄙夫當道,惡吏欺民,粗痞凌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身為勞動部,本該為勞工發聲,捍衛勞工權益;如今勞動部的分署長卻帶頭霸凌員工,導致員工輕生,正印證了蔡英文所說「勞工是她心中最軟的一塊」,因為最好欺負!民進黨當初靠著廣大勞工支持才能取得政權,而今卻背棄勞工,不禁長嘆:「曾為共舵如今散,忘卻恩情如忘春。當初熱血相扶持,今朝何處見容顏?」

圖/波波漫畫













中央歹戲拖棚 學學警界「無情」吧


2024-11-22 01:16  聯合報/ 蘇天從/退警(桃園市)


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吳姓員工因遭霸凌在辦公室輕生,最諷刺的是,勞動部不是號稱保護勞工權益的部會嗎?案發後相關人員欲蓋彌彰,更激起內部不滿,延宕兩個禮拜,幾經投書、吹哨、議員發難、媒體報導,顯然紙已包不住火,勞動部長何佩珊稱會記北分署長謝宜容兩大過停職,她也提出辭呈,就連閣揆與總統都公開道歉,但謝宜容仍聲明只認情緒失控,其他指控一概否認。

這種歹戲拖棚戲碼發生在中央部會,連日來府院都似乎有不敢處置謝宜容的壓力,讓人覺得賴政府上任以來的施政以及危機處理的方式竟是如此「低落」,我們還敢相信一旦台海危機發生,政府是不是也會這樣掩耳盜鈴,能混就混、能賴就賴?

警政先賢顏世錫曾講述戒嚴時期,警務處(警政署前身)新來的軍人處長周中豐,主持會議處理一件歷經多位處長仍懸而未決的重大經濟犯罪,專案中多人提到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周處長馬上指示:先不要講誰跟誰的關係,只講這些人違反了什麼法,一下子就把陳年老案清楚的法辦了。

學學警察吧!為什麼警察的滿意度很不錯?最起碼處理風紀案件就明快得多,一旦發生大事,長官一定「無情」的不會幫你扛,也不會考究你家的族譜、是誰的嫡系,標準做法是馬上召開考績會,依公務人員服務法、警察人員管理條例,規定該如何處置就如何處置。有時候的確讓人覺得未審先判,相對的也讓員警有所忌憚。但如果長官優柔寡斷,其結果就只能向上繼續延燒



圖/季青漫畫












當勞動部變外包部 怎麼翻轉厭世代


2024-11-22 01:13  聯合報/ 李建緯/學生(竹縣竹北)
勞動部長何佩珊(右)、次長許傳盛(左)19日公布霸凌事件調查結果並致歉。本報資料照片


勞動部近期發生公務員長期遭受霸凌而輕生的事件,「職場霸凌」議題備受矚目

勞動部身為全國勞工事務的最高主掌機關,非但未以身作則,反逼迫員工超時工作,罔顧員工身心健康,著實該受到撻伐;然而,其背後還長期隱藏的另一個問題是「機關職務外包」

台灣近二十年來跟隨日本的腳步,勞動市場非典型工作愈來愈多,職務屬性為低薪、短期、福利差,與公務員待遇大相逕庭。勞動部於各縣市成立某某就業中心、某某服務中心,人力幾乎都是外包,一方面可以節省薪資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規避績效責任、推給外包中心與外包人力承擔

這些外包人員大多為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其專業職能並非能應付職務所需,因為勞動薪資福利不佳,亦難以吸引擁有專業及豐富資歷的人才投入試問,求職者到各地就業中心諮詢,能夠得到多少專業服務服務中心是否真的能夠達成績效目標

勞動部本應守護全國勞工的工作權益與穩定就業,不僅沒有一肩扛起應有的擔當與責任,反而卸責、劣跡斑斑,如果不能大刀闊斧改革,又怎麼能奢望年輕人不再「躺平」,翻轉厭世代?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改善職場霸凌 五件事要先做


2024-11-22 01:05  聯合報/ 朱楠賢/退休公務人員(台北市)
勞動部公務員之死,之所以引爆民眾怒火,源自於職場霸凌並不少見,不只是壓抑的公部門體系深有所感,民間企業勞工也憤恨難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動部北分署職員疑似受分署長霸凌輕生案,輿論譁然,部長何佩珊道歉,行政院長卓榮泰道歉,甚至連總統賴清德也在臉書表示歉意,意味著職場霸凌這件事的嚴重性,必須嚴肅以對,全面檢討處理

職場霸凌不是現在才發生,但已成為日受重視的新興議題,而這也絕對不是個案,相信中央、地方政府乃至民間企業,從過往到現在一定還有很多類似案例,只是藏在暗黑角落未浮出檯面而已。看看國外的情形,依據非營利職場霸凌研究所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九月的調查,美國有卅二%民眾被直接霸凌,另有十四%見證過霸凌事件;日本方面依據識學管理公司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調查發現,有近卅五%的民眾有在職場遭霸凌經驗。

至於台灣,人力銀行曾在去年發布調查,超過八成三的受訪上班族表示曾在職場上遇過霸凌,最常遇到的狀況包括言語嘲諷貶低,以及背後中傷或散播謠言等另外,諸如遭刻意排擠、工作處處刁難也都很常見可見霸凌對民眾的影響太大,遺禍也太深了。  

當務之急,筆者認為有五件事可以先做:

「職場霸凌」必須入法:檢視我國的法律發現並無出現「職場霸凌」一詞,換言之,沒有法律上的約束,這顯然是個漏洞,相關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規範必需入法以求周全完備。性別平等工作法、公務人員保障法乃至相關人事法制(如升遷法、考績法等)均應比照性騷擾防制的法制規範,增訂專章或專條條文。

建立諮商管道:政府應設諮商熱線供遭受霸凌者應用,同時要廣為宣傳。目前有的諮商專線有 1925 安心專線、「張老師」服務,但知道的人不多。

各機關(公司)即刻成立霸凌防制小組,並邀外界學者專家加入,定期檢討機關(公司)霸凌事件的處理

升任主管前相關人員應先受職場霸凌防制的相關訓練,包括開設如何與部屬,如何養成傾聽習慣又如何涉身處地,培養同理心等課程合格後才能升任主管

最後,職場霸凌未入法前,各機關(公司)目前適用的行政命令應檢視檢討有無不足或缺乏明確獎懲規定。公務員遭霸凌以致輕生一事,實在令人痛心,如何防止憾事再度發生,不能只用呼籲的方式道德喊話,應在法制面、程序面及管理面上多加把勁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陳亮恭/黑白之間半世紀的人性鏡像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亮恭/黑白之間半世紀的人性鏡像
◆  蘇益仁/川普衛生部長對新藥疫苗的影響
◆  廖達琪/美式民主的複雜面向
◆  洪蘭/說服年輕人生孩子的「七寸」在哪
◆  方祖涵/當運動場又再成為政治戰場








陳亮恭/黑白之間半世紀人性鏡像


2024-11-22 00:46  聯合報/ 陳亮恭(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怪醫秦博士》是時代的符號,他行走於灰色地帶,高價醫藥費是他築起的人性高牆,卻成為仁心仁術的實踐。直到「秦博士」變成「黑傑克」,才知道醫師不姓秦也不是博士。「黑傑克」的命名,源於賭局中那豪擲千金決絕。故事中,丈夫承諾以販賣全身器官償還妻子醫藥費,黑傑克以丈夫自然死後器官捐贈作為兌現,兩億的醫藥費,是讓丈夫確認自己對妻子容顏以外的愛。

《怪醫黑傑克》是「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傑作,是日本醫療漫畫先驅,從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年)開始連載手塚治虫在人生低潮時創作《怪醫黑傑克》,當時《原子小金剛》作品已見疲軟,工作室倒閉並積欠高額債務。民國四十九至五十九年(一九六○至一九七○年)的新左翼運動,對日本社會帶來動盪感受,人心浮躁不安,手塚治虫藉此角色的反差表達他對社會的不滿,手塚曾說道「道德觀只不過是掩蓋事實虛榮陰霾」

原本只打算連載五回的《怪醫黑傑克》,預計讓手塚治虫所有漫畫角色同時登場,但始料未及的飆升人氣,反成為手塚治虫一生傑作,開啟日本漫畫新紀元適逢《怪醫黑傑克》連載五十周年,朝日電視台第六度推出《怪醫黑傑克》真人版劇作,由人氣男星高橋一生擔綱演出。本次改編集結數個短篇故事,以年輕住院醫師長谷川的眼光串聯,從憎惡、理解、崇拜到跟隨,近距離解讀黑傑克的溫暖與仁心。

惠美子面目姣好,但罹患罕見的「獅子面症」,臉部輪廓變化成獅子般的模樣。傳統修整面部骨骼的治療不僅困難,也未能解決病因;黑傑克明辨病因在腦下垂體,用簡易的手術設備與工具,避開視神經而取下病灶,最終治癒「獅子面症」,讓尋求安樂死的惠美子重拾笑容但重生的惠美子與丈夫卻在返家途中遭逢重大車禍,彷彿是老天爺與黑傑克搶人但黑傑克立馬拎起手術包、披上黑斗篷,帶著助手皮諾可出發救人,實踐他不放棄任何救治機會的人生意義

「獅子面症」的故事初讀不太真實,但該病症卻真有其事,患者面部骨骼的異常增生導致面容的改變,兩眼旁顴骨與前額骨的突出,使鼻梁不再明顯,側面觀之臉部幾成平面,類似獅子的面貌。但是,造成「獅子面症」的骨骼異常增生可由多種病因造成,從罕見的基因突變、副甲狀腺亢進,到尿毒症相關的腎性骨病變,都可能有類似的表現但即使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副甲狀腺亢進或腎性骨病變患者,也極少變成「獅子面症」,更不是透過腦下垂體手術可以治癒。在廣泛查閱醫學資料後,有一種病或許可以穿鑿附會漫畫劇情。

McCune-Albright 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疾病,也稱為「纖維性骨失養症」,病患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發生基因突變,該突變會造成骨骼增生異常與內分泌異常表現,而突變發生的時間點會影響疾病的徵候;顏面骨骼的異常增生是典型的表徵,但四肢骨骼也常有病變(漫畫中只有臉部骨骼變化)。在增生的顏面骨骼進行手術極為困難,原本增生骨骼已可能壓迫視神經,手術可能傷害視神經或破壞增生血管而大出血(相當符合劇情)。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確實有美國醫師透過切除腦下垂體的腺瘤,改善病患內分泌異常而控制該病,但該病患於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因疾病復發而再次手術。今日若再遇這樣的病患,或許還是需要黑傑克神之一手啊!






黃正忠/部會需要的是永續長或氣候長

◆  黃正忠/部會需要的是永續長或氣候長
◆  陳國樑/不仁不義的財劃「二桃」困境








黃正忠/部會需要的是永續長氣候長


2024-11-22 01:12  聯合報/ 黃正忠(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賴清德總統於十月底召開第二次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定調明年一月台灣將向世界拋出民國一一九至一二四年(二○三○至二○三五)最新減碳目標。為了達到「跳躍式減碳」,行政院端出「減碳旗艦計畫」、「政府永續長」等政策。卓榮泰院長在八月宣布將設立政府永續長,從行政院到各部會與縣市永續長則由副手擔任,同時成立凝聚共識的跨部會「永續長聯盟」,秘書長由環境部長彭啟明擔任。

十年前(民國一○三年(二○一四))時任德國電信永續長暨氣候長Luis Neves,十月底剛好在台訪問,當時「氣候長」這個職位恐是絕無僅有。不過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美國丹佛市長任命首任氣候長後,紐約、佛羅里達州 Gainesville、波士頓及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所在地 Cambridge 等城市,分別在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三月、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二月、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七月與九月陸續任命首任氣候長Chief Climate Officer)。

極端氣候帶來的熱浪,為全球帶來日益嚴重的生存危機,驅使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四月美國邁阿密聘 Jane Gilbert 擔任全球第一位熱浪長CHO, Chief Heat Officer),事實上她早自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即擔任邁阿密的韌性長Chief Resilience Officer)。後來包括洛杉磯(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六月)等許多城市、希臘雅典(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歐洲城市首位熱浪長 Eleni Myrivili)、墨西哥蒙特雷等各地城市也開始設立,專責解決氣候變遷導致的高溫問題。聯合國更在今年元月正式任命第一位全球熱浪長,由雅典首任熱浪長 Eleni Myrivili 轉任。

目前氣候變遷的狀態已惡化至常態性觸及暖化一點五度 的危急,涵蓋減緩(即減碳)與調適必須並重的氣候行動政策推動,反映在歐美城市政府中設立熱浪長氣候長這二個新興職務的趨勢城市氣候長的職掌,包括追蹤市府在氣候承諾上的進展、驅動氣候行動的實踐、催化私部門氣候投資、與氣候預算編列及動撥的監督等

綜觀全球先進國家低碳轉型的發展,過去三十年主要係布建為「低碳除弊」與「低碳興利」的氣候政策框架及生態系。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 COP 28 阿聯酋共識終於啟動石油經濟退場的里程碑,未來三十年應打造的目標則為加速到位的產業氣候行動。系統性的轉型包括材料、能資源、交通運輸、建築、林業、農業、低碳製造與淨零商業模式的變革。

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中淨零已入法,邁向低碳淨零的系統性轉型必須仰賴各目的事業主管部會為「低碳除弊」與「低碳興利」打拚,而且是減緩與調適刻不容緩地真正並重。因此,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應驅策行政院端出各部會設立氣候長,恐比目前提出的永續長更為合宜。

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我協助宏碁公司成立全台第一個企業永續辦公室暨設立第一位永續長,因永續涵蓋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多面向廣泛的議題,氣候僅是其中之一。爾今行政院尚未廣泛且具體在各部會實施各項施政的永續性評估制度,部會永續長若僅是聚焦在氣候政策與行動,倒不如設立氣候長更名副其實,能與國際接軌並有助淨零轉型施政進程的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