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947/web/◆ 聯合報社論/勞動部的顢頇與邪惡,只是政府冰山一角
◆ 聯合報黑白集/富貴不能淫,時髦不能移
◆ 經濟日報社論/從COP29看能源政策的故步自封
經濟日報社論/從 COP29 看能源政策的故步自封
2024-11-22 01: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聯合國第29屆世界氣候變遷大會(COP29)經過兩周的各方對話,22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閉幕。 路透
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全球夏季平均溫度,刷新歷史新高紀錄,根據氣象專家預測,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無法受到控制,到了民國一四九年(2060年),台灣夏天可能長達七個月,冬天可能消失。氣候變遷同時將造成雲林、基隆、台南等部分地區沉入海底、水稻蔬菜等農產品大幅減產,工業供電不足,登革熱等病毒肆虐,颱風侵襲威脅增加,都會區熱島效應惡化。
全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減緩溫室效應惡化速度,於民國一三九年(2050年)共同達成全球淨零碳排目標,已經是台灣朝野不能逃避推諉的責任,因為這不僅涉及對國際社會的承諾,更關係到我們後代子孫的健康與生存空間。
聯合國第29屆世界氣候變遷大會(COP29)經過兩周的各方對話,22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閉幕,這次大會雖然因為美中德英法日等大國領袖並未親自與會而失色,但仍然做出許多舉世矚目的結論與呼籲。
大會期間同時公布由德國新氣候研究所等非營利組織所做的全球64個國家地區「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台灣位居第60名,排名倒數第五,落後於印度、中國、印尼。
COP29 會中,全球各國科學家與專業組織再度強調,氣候變遷對人類的生存威脅,影響著每個地區、經濟體和個人。氣候危機必須超越政治衝突,優先考慮地球和子孫後代健康。今天做出的選擇將塑造後代的未來,迫切需要採取果斷行動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地球自然資源。
國際能源署 IEA 執行董事 Fatih Birol 表示,隨著世界迅速邁入電力時代,為實現能源和氣候目標,全球再生能源容量須提高三倍並加強能源安全,各國需要迅速增加儲能,擴大和升級電網。他敦促全球政府將儲能與韌性電網列為執政優先事項。
除了呼籲各國增加綠電占比、電網穩定性、儲電容量之外,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今年年初發布的研究報告,由於法國核能發電量攀升、日本恢復核電站重新運行、中英等國新電站投入商業運轉,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全球核能發電量將創歷史新高。
去年歐盟理事會正式將核電列入清潔能源名單之列。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國際能源署核能與安全能源轉型特別報告中亦指出,核能是全球第二大低碳電源,僅次於水力發電,優於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因應再生能源占比增加趨勢,IEA 認為核能搭配其他不穩定再生能源之互補調度,可提高電網穩定性與系統韌性。
當台灣認定去核為大勢所趨,全球因日益嚴重氣候變遷,主張淨零碳排的倡議,卻大力支持各國在民國一三九年(2050年)前增加核能發電,用以搭配再生能源,以核養綠。國際能源署 IEA 全球淨零排放情境(NZE)中指出:全球核電裝置容量應由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413百萬千瓦倍增至民國一三九年(2050年)812百萬千瓦,同一時間美國等數個工業大國,亦批准重啟已除役核電廠恢復商業運轉。
從以上揭露的國際重要資訊可知,當全球專家呼籲各國能源與減碳政策應脫離政治羈絆與束縛,當美中英法日瑞等工業大國均選擇增加核能發電,當氣候變遷危機成為全人類生命與健康最大威脅,當台灣逐漸落入全球減碳末段班,未來可能受到國際社會譴責與懲罰,我們的政府似乎仍在猶豫不前,假裝什麼也沒有看見,什麼也沒有發生,推定不需要採取積極性作為。
在現有內閣當中,環境部長彭啟明是氣象專家,當然清楚溫室氣體增量與氣候變遷間的必然關係,經濟部長郭智輝來自企業,理應明瞭歐盟開始課徵碳關稅對台灣貿易出口的衝擊,冀望兩位部長可以發揮政治責任與道德勇氣,站出來主動為賴總統與卓揆籌謀劃策,反思並重新訂定最符合世界潮流的能源、發電與減碳政策,為台灣與全球後代子孫留下一片乾淨土地與自然資源。
聯合報黑白集/富貴不能淫,時髦不能移
2024-11-22 01: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海軍艦長呂禮詩在中共珠海航展「中國強」的言論,引發綠委擬提案修訂「兩岸條例」,將規範處罰對象擴及校級以上且領有終身俸的退伍軍人,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21日對此表示樂觀其成。記者陳宥菘/攝影
常上政論節目的海軍前少校艦長參觀大陸珠海航展,受訪時說對「祖國」強大深表感動。消息傳回台灣,立馬有綠委提案要強化「吳斯懷條款」,校級軍官若「長敵人志氣」,也要比照退將扣終身俸。
事實上,這位前艦長的年資,根本沒終身俸可領。前幾年,退將赴陸言行引發爭議,他也是公開批評者之一。當時不少綠媒誇讚,「大將軍不如小艦長」,如今格外諷刺。
社群網站發達,各類意見領袖勃興,「專家」遂成市場搶手之物。更多人評論時事本是好事,但經過市場機制攪動,不平則鳴的初心不免變質,成為「時髦但圖聳聽,鼓怒浪於平流」。若流於賺取掌聲和通告費,不斷特意迎合觀眾口味,甚至在陣營中「內捲」,確保自己比同儕言論辛辣,更適合媒體網站小編下標;於是,講的人慷慨激昂,聽的人大呼過癮,還要拚命轉傳。乍看是接收新資訊,其實是走馬燈式的洗腦。
因事關名與利,回顧過去二、三十年的名嘴文化,屢見挪移立場來配合「大局」,不惜打臉昔日自己的案例。要比「變色龍」尺度,某艦長不過小巫見大巫,新手而已!
戒嚴時代早已遠去,「威武不能屈」不再是問題;身處乍看百花齊放的世界,對於想成為意見領袖者,「富貴不能淫」甚至「時髦不能移」,才是最艱難的試煉。
聯合報社論/勞動部的顢頇與邪惡,只是政府冰山一角
2024-11-22 01: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公務員輕生案,勞動部長何佩珊(左)20日在立法院備詢時數度落淚 ,表示自己不適任,會向行政院主動請辭。 記者林俊良/攝影
一名勞動部工程師在辦公室輕生,引爆一場職場霸凌風波;勞動部的調查卻官官相護、黑白不分,從而引發更大的社會議論。令人錯愕的是,霸凌者北分署長謝宜容堅不認錯,處理無能的勞動部長何佩珊則數度淚灑國會,自行請辭。接著,行政院長卓榮泰哽咽道歉,賴總統也在臉書致歉。一件霸凌案處理得如此荒腔走板,政治私心畢露,還要總統和閣揆道歉善後,這個政府還有維護正義的能力嗎?
回顧此一事件的轉折,人們看到,謝宜容之所以敢如此跋扈,是因為她有署長蔡孟良的提拔,有次長許傳盛的相罩,更是前部長許銘春的人馬。這夥人,皆與「菊系」沾親帶故,即可見勞動部被民進黨派系把持得多麼嚴密。現任部長何佩珊雖是柯建銘人馬,但同屬「新系」,處理此事瞻前顧後,除了貽誤時機,更嚴重錯失還原真相與追求正義的目標。
五月何佩珊出任部長,外界即不看好,認為她格局和歷練不足。經過此事,果然印證此一質疑不差,她的處理毫無章法,完全亂了方寸。其間,她還曾致電民進黨副秘書長何博文,要求關注此案的民進黨新北議員李宇翔放緩力道。可見,何佩珊關切的只是如何轉移此案的社會壓力,而不是如何秉公處理。
更令人驚訝的是,何佩珊提出調查報告後在立院備詢,竟反指文官體系有著「難以掌控的陋習」,出自「不曾想像的邪惡」。一名新科部長,竟把公務人員當成「邪惡的存在」,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的事。也難怪,勞動部的調查報告,稱謝宜容的咆哮、怒罵、貶低同仁的行為「目的良善」,還說無法證明該公務員輕生與霸凌有關。原因就在,何佩珊基本上把文官體系當成敵對對手,質疑基層公務員的邪惡本質;她渾然忘了,自己身為政務官,應如何盡到善良領導者的責任。結果,便是本末倒置,自己成了邪惡霸凌者的幫凶而不自知。
過去廿五年,台灣有十七年是民進黨執政。換言之,如果我們的文官體系有什麼「邪惡」的存在,民進黨也貢獻了十七年的教養。但綠營的思維,卻似乎想把這種邪惡推給國民黨長期執政種下的惡因;包括何佩珊在內,都忘了綠營自己走過的路。尤其,像勞動部這樣,長年是新系或菊系當家,上上下下安插著自己的人馬;與此同時,還放任沾親帶故的官員苛虐體系內文官。那位輕生的公務員,長期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小時,卻被迫偽刷卡假裝未超時工作。由此看,邪惡的是長官,而不是部屬!
任何有點人性的政務官,遇上職場霸凌導致輕生的事件,該做的就是盡快找出真相,讓正義見光。但在勞動部這個案子中,幾名高官卻始終虛與委蛇,目的只在袒護自己派系人馬,然後編出長串民眾難以置信的故事,還宣稱是「專業術語」。何佩珊不只讓勞動部鬧了笑話,更讓卓內閣難堪,也使賴總統臉上無光。原因是,政府用人之草率拙劣,官員處事之顢頇無能,全都攤在陽光下,讓人民看透透!
從這件個案看,謝宜容的冷血,來自長官的包庇縱容;何佩珊的顢頇,反映了政府用人的錯置;勞動部的失能,則暴露了民進黨派系治國的腐蝕。理論上,勞動部應該是最貼近社會基層的政府機構;誰料,其高階長官竟對部內文官充滿歧視與敵意。在這種情況下,它還有心思為勞工爭取權益嗎?
何佩珊的不適任,已不證自明,卓榮泰沒必要再加慰留。但這只是冰山一角,其他部會的病態何時會爆發,才是卓揆要小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