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政府搶救政權 不惜「霸凌」法制
◆ 勿再縱容有毒職場文化
◆ 小官成土皇帝 個個靠勢
◆ 中央歹戲拖棚 學學警界「無情」吧
◆ 當勞動部變外包部 怎麼翻轉厭世代
◆ 改善職場霸凌 5件事要先做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賴政府搶救政權 不惜「霸凌」法制
2024-11-22 01:09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勞動部危機處理不當,讓公務員之死釀成巨大政治風暴;雖然賴清德(左)總統與行政院長卓榮泰(右)親上火線道歉滅火,但據了解,就連綠營內部都認為「效果有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被控職場霸凌致其部屬自縊身亡的謝宜容,經勞動部考績委員會決議給予一次記二大過免職的懲處。但在考績委員會尚未開會前,部長何佩珊在廿日午後於立法院應詢時,已因立委接續砲轟及輿情烈火蔓延,在幾經改口後表示將對謝記二大過免職。到了廿日下午四點半,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召開記者會,宣布謝及相關人員的懲處結果。這些情形即使「目的良善」,卻「霸凌」了公務人員法制。
依據《考績委員會組織規程》第三條第一款規定,專案考績懲處之「初核或核議」乃各機關所設考績委員會的職權,這也是何佩珊在立法院曾說她「無權」決定停職或免職處分的原因。但後來何、卓二人如同對考績委員會公開下令,只能對謝宜容做出記二大過免職的決議,此為傷害政權的危機控管,優於依法行政。
然而,卓榮泰稱「謝宜容記二大過並送懲戒,懲戒的最嚴厲處分是免職,而且未來不得再任公務人員」,這就大有玄機;因為機關已依《公務人員考績法》做出一次記二大過免職的「行政懲處」後,通常不會再移送懲戒。何況,謝宜容為簡任第十一職等,依法應先將涉案證據送監察院審理,若監察院決議彈劾成立,才由監察院移送懲戒法院,判決給予何種「司法懲戒」。
然而,監察院成立彈劾的理由,將決定懲戒法院判決輕重,依《公務員懲戒法》第廿二條第三項規定「同一行為經主管機關或其他權責機關為行政懲處處分後,復移送懲戒,經懲戒法院為懲戒處分、不受懲戒或免議之判決確定者,原行政懲處處分失其效力」。因此,記二大過免職後仍送懲戒,其實是給謝宜容的免職預留「翻盤」機會。
例如,最重的懲戒是「免除職務」,即「免其現職,並不得再任用為公務員」。但除此之外,次重的「撤職」為「撤其現職,並於一定期間停止任用;其期間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再次重則為「六個月以上、三年以下」的「休職」。只要懲戒法院不是判決「免除職務」,謝宜容就有了「復職」的權利。
事實上,機關對公務人員作出一次記兩大過免職時,至少在程序上也要「裝」得很嚴謹和完備。「考績法」第十四條第三項明定「考績委員會對於擬予考績列丁等及一次記二大過人員,處分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及申辯之機會」,而勞動部考績委員會在謝宜容休假時召開,未知是否完備了通知其到會陳述及申辯的程序?
再說,依《公務人員考績法》所定得以一次記二大過的情形中,謝宜容的案情只可能牽強地構成「嚴重傷害政府信譽」或「言行不檢,致嚴重損害政府或公務人員聲譽」。而考績免職尚需送銓敘部審定,當事人不服可向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聲請復審,再不服該會決定,還可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院長為三、四級機關人員的專案考績舉行記者會,這已是破天荒的事情,何況又是「預告」考績委員會的決議結果。行政院長公然「霸凌」考績制度,不知未來的考試院長將如何看待?
勿再縱容有毒職場文化
2024-11-22 01:12 聯合報/ 陳利銘/中山大學教育所教授(高雄市)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傳出公務員遭長官霸凌而發生憾事,勞動部調查報告,稱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長謝宜容管理方式「目的良善」,有人到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獻花反諷。記者胡經周/攝影
在教育階段,常存有嚴師出高徒的觀念。正所謂:「教不嚴,師之惰。」然而,嚴管不等於羞辱與威脅。若教師以羞辱、威脅、體罰、恐嚇、違法處罰來管教學生,我們不會稱這是嚴格,而會說這可能是教師霸凌。嚴管嚴教的觀念及方法由教育階段延伸到職場中,若形成兇狠嚴苛的職業文化,那麼就可能形成職場霸凌。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區分嚴格管理與職場霸凌的不同。
但此處不適合談論定義問題,要談的是,嚴格管理者會嚴厲、也會懷柔,會身兼嚴父慈母(或嚴母慈父)的角色,會形塑遠景、訂定目標、追蹤執行進度與品質、檢討反省改進,也會關懷下屬及同仁,維繫良好關係氛圍。若有職場角色採用的是羞辱、威脅、體罰、恐嚇,例如「你是怎麼考上公務員的?作弊嗎?」「這種報告的品質,小學生都做得比你好!」「你是那個學校畢業的?難怪那麼爛?」這就是將羞辱誤認為是激勵,將言語暴力誤認為嚴格,將言語霸凌誤認為這只是嚴格的個人管理風格。若此種有毒的職場文化不改,那麼難保不會有下一個自殺的公務員。
就校園霸凌來說,霸凌調查委員要經過教育部人才庫的受訓,經由三至五天的集中住宿訓練,包括霸凌知識及法律知識,撰寫數份調查報告及案例分析,才有機會結業並成為人才庫成員。而這些委員經由受訓後,應該都是具備專業的調查人員,寫出來的報告應該相當可信才對。然而,筆者依自身受訓的經驗來談,要在三至五天內成為瞭解霸凌、也熟悉法律調查及認定的專家,很難!
我研究霸凌十幾年,但我法律基礎為零;部分律師對法律程序相當熟悉,但對霸凌知識卻不見得深入,更何況是一些不具霸凌背景、不具法律背景的人士,要在三至五天內成為「調查專家」,這更不可能。
以我們同梯受訓的學員來說,有人就把明顯的體罰視為合理管教,還相當堅持自身看法。若這些專業不足的「人才庫專家」接了調查委員,作出來的調查報告與結論,品質自有疑義。而部內長官受限於調查報告,也只能接受報告結論並為之辯護,結果就可能是目前的狀況:分署長免職、署長一大過調職、部長宣布請辭,立委及民意群起攻之,全盤皆輸的情況。
最後要談的是誤判的情況。在調查動機時,不會只聽加害者說法,這就像俄烏戰爭,不會只接受俄羅斯的動機與說法。若調查報告僅聽取疑似加害者一方的說法,自會得出動機良善的結論。但別忘了,為求工作效率及品質,對同仁及部屬做出持續故意的傷害行為,這就是霸凌。霸凌行為的本質,不因合理化藉口的粉飾而成為合理行為。
最後提出幾點建議:一、要嚴格也要懷柔,勿將苛刻霸凌常態化而視為正常。二、人才庫委員要有受訓門檻,要有篩選及淘汰機制。三、霸凌調查報告仍可能有誤判狀況,要建立誤判後處理機制。
小官成土皇帝 個個靠勢
2024-11-22 01:03 聯合報/ 汪志雄/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一名公務員,疑遭分署長謝宜容職場霸凌輕生。事發後第一時間,勞動部僅將謝調離主管職,並在調查報告中稱,相關事證無法證實當事人有遭受長官職場霸凌,認為謝雖情緒管控不佳,會有大聲咆哮、怒罵或貶低同仁的行為,但「目的良善」。結果調查報告一出爐,立刻引起輿論譁然,賴政府扛不住排山倒海的壓力,總統賴清德和行政院長卓榮泰分別道歉,勞動部也於二十日晚間宣布將謝宜容記兩大過免職。
此事的荒謬之處在於,一個十一職等的小小分署長,為何能在民進黨政府裡把自己當成土皇帝長達數年之久?從後續媒體爆出來的資料顯示,謝的誇張行徑包括,要員工加班但不准報加班費,二十四小時待命、隨時以 LINE 交辦任務,並要求十分鐘內需回覆,否則隔天就叫到辦公室大聲咆哮、怒罵、羞辱員工。更扯的是謝還要下屬主動幫她提便當飲料,如果員工沒有主動迅速上去拿取,也會讓她抓狂發飆。此外,謝還疑似濫用公帑宴請友人,更為了讓她心愛的植物能得到二十四小時照料,還利用公費於辦公室內安裝軌道燈,導致北分署電費飆增。種種行徑,令人嘆為觀止!
據悉,在謝宜容任內,該單位兩年內的離職、退休人員高達八十一人,其中十七位是主管,一堆人求助身心科。曾經也有人向上申訴,前次長王安邦也為此約談謝宜容,但結果卻是次長離職。熟悉內幕的人指出,謝宜容的夫家與綠營大老關係密切,謝又是現任勞動部勞發署長蔡孟良以及前勞動部長許銘春的愛將,而許銘春又是前高雄副市長,系出陳菊一派,如此背景當然讓她有恃無恐;要不是因為鬧出人命,底下的公務員還要隱忍多久呢?
台灣有句俚語叫「靠勢」,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有靠山,什麼事都敢做,而且連偽裝遮掩都不用,就是擺明了要囂張跋扈,看你能奈我如何?因為唯有這樣才能符合「靠勢」的精髓。說白了,現在的民進黨政府就像是土匪治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廟堂之上一堆鷹犬,個個都很靠勢,謝宜容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例如,數位部很「靠勢」,所以可以花一年上億公帑租用臨時辦公大樓,拿上百億預算讓部長在臉書玩線上點麵線系統;NCC 很「靠勢」,所以可以擺明就是要雙重標準,對於不配合民進黨的媒體可以罰到死;黨產會很「靠勢」,所以它可以自詡為東廠,只要是敵對的政營,都可以認定是不當黨產充公查封;監察院很「靠勢」,所以它可以不諱言地「辦藍不辦綠」,只要法官判的不合它意,就可以進行調查約談。正是流寇治國,禽獸食祿,犬儒當政,佞人鄙夫當道,惡吏欺民,粗痞凌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身為勞動部,本該為勞工發聲,捍衛勞工權益;如今勞動部的分署長卻帶頭霸凌員工,導致員工輕生,正印證了蔡英文所說「勞工是她心中最軟的一塊」,因為最好欺負!民進黨當初靠著廣大勞工支持才能取得政權,而今卻背棄勞工,不禁長嘆:「曾為共舵如今散,忘卻恩情如忘春。當初熱血相扶持,今朝何處見容顏?」
中央歹戲拖棚 學學警界「無情」吧
2024-11-22 01:16 聯合報/ 蘇天從/退警(桃園市)
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吳姓員工因遭霸凌在辦公室輕生,最諷刺的是,勞動部不是號稱保護勞工權益的部會嗎?案發後相關人員欲蓋彌彰,更激起內部不滿,延宕兩個禮拜,幾經投書、吹哨、議員發難、媒體報導,顯然紙已包不住火,勞動部長何佩珊稱會記北分署長謝宜容兩大過停職,她也提出辭呈,就連閣揆與總統都公開道歉,但謝宜容仍聲明只認情緒失控,其他指控一概否認。
這種歹戲拖棚戲碼發生在中央部會,連日來府院都似乎有不敢處置謝宜容的壓力,讓人覺得賴政府上任以來的施政以及危機處理的方式竟是如此「低落」,我們還敢相信一旦台海危機發生,政府是不是也會這樣掩耳盜鈴,能混就混、能賴就賴?
警政先賢顏世錫曾講述戒嚴時期,警務處(警政署前身)新來的軍人處長周中豐,主持會議處理一件歷經多位處長仍懸而未決的重大經濟犯罪,專案中多人提到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周處長馬上指示:先不要講誰跟誰的關係,只講這些人違反了什麼法,一下子就把陳年老案清楚的法辦了。
學學警察吧!為什麼警察的滿意度很不錯?最起碼處理風紀案件就明快得多,一旦發生大事,長官一定「無情」的不會幫你扛,也不會考究你家的族譜、是誰的嫡系,標準做法是馬上召開考績會,依公務人員服務法、警察人員管理條例,規定該如何處置就如何處置。有時候的確讓人覺得未審先判,相對的也讓員警有所忌憚。但如果長官優柔寡斷,其結果就只能向上繼續延燒。
圖/季青漫畫
當勞動部變外包部 怎麼翻轉厭世代
2024-11-22 01:13 聯合報/ 李建緯/學生(竹縣竹北)
勞動部長何佩珊(右)、次長許傳盛(左)19日公布霸凌事件調查結果並致歉。本報資料照片
勞動部近期發生公務員長期遭受霸凌而輕生的事件,「職場霸凌」議題備受矚目。
勞動部身為全國勞工事務的最高主掌機關,非但未以身作則,反逼迫員工超時工作,罔顧員工身心健康,著實該受到撻伐;然而,其背後還長期隱藏的另一個問題是「機關職務外包」。
台灣近二十年來跟隨日本的腳步,勞動市場非典型工作愈來愈多,職務屬性為低薪、短期、福利差,與公務員待遇大相逕庭。勞動部於各縣市成立某某就業中心、某某服務中心,人力幾乎都是外包,一方面可以節省薪資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規避績效責任、推給外包中心與外包人力承擔。
這些外包人員大多為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其專業職能並非能應付職務所需,因為勞動薪資福利不佳,亦難以吸引擁有專業及豐富資歷的人才投入。試問,求職者到各地就業中心諮詢,能夠得到多少專業服務?服務中心是否真的能夠達成績效目標?
勞動部本應守護全國勞工的工作權益與穩定就業,不僅沒有一肩扛起應有的擔當與責任,反而卸責、劣跡斑斑,如果不能大刀闊斧改革,又怎麼能奢望年輕人不再「躺平」,翻轉厭世代?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改善職場霸凌 五件事要先做
2024-11-22 01:05 聯合報/ 朱楠賢/退休公務人員(台北市)
勞動部公務員之死,之所以引爆民眾怒火,源自於職場霸凌並不少見,不只是壓抑的公部門體系深有所感,民間企業勞工也憤恨難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動部北分署職員疑似受分署長霸凌輕生案,輿論譁然,部長何佩珊道歉,行政院長卓榮泰道歉,甚至連總統賴清德也在臉書表示歉意,意味著職場霸凌這件事的嚴重性,必須嚴肅以對,全面檢討處理。
職場霸凌不是現在才發生,但已成為日受重視的新興議題,而這也絕對不是個案,相信中央、地方政府乃至民間企業,從過往到現在一定還有很多類似案例,只是藏在暗黑角落未浮出檯面而已。看看國外的情形,依據非營利職場霸凌研究所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九月的調查,美國有卅二%民眾被直接霸凌,另有十四%見證過霸凌事件;日本方面依據識學管理公司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調查發現,有近卅五%的民眾有在職場遭霸凌經驗。
至於台灣,人力銀行曾在去年發布調查,超過八成三的受訪上班族表示曾在職場上遇過霸凌,最常遇到的狀況包括言語嘲諷貶低,以及背後中傷或散播謠言等。另外,諸如遭刻意排擠、工作處處刁難也都很常見。可見霸凌對民眾的影響太大,遺禍也太深了。
當務之急,筆者認為有五件事可以先做:
「職場霸凌」必須入法:檢視我國的法律發現並無出現「職場霸凌」一詞,換言之,沒有法律上的約束,這顯然是個漏洞,相關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規範必需入法以求周全完備。性別平等工作法、公務人員保障法乃至相關人事法制(如升遷法、考績法等)均應比照性騷擾防制的法制規範,增訂專章或專條條文。
建立諮商管道:政府應設諮商熱線供遭受霸凌者應用,同時要廣為宣傳。目前有的諮商專線有 1925 安心專線、「張老師」服務,但知道的人不多。
各機關(公司)即刻成立霸凌防制小組,並邀外界學者專家加入,定期檢討機關(公司)霸凌事件的處理。
升任主管前相關人員應先受職場霸凌防制的相關訓練,包括開設如何與部屬,如何養成傾聽習慣又如何涉身處地,培養同理心等課程合格後才能升任主管。
最後,職場霸凌未入法前,各機關(公司)目前適用的行政命令應檢視檢討有無不足或缺乏明確獎懲規定。公務員遭霸凌以致輕生一事,實在令人痛心,如何防止憾事再度發生,不能只用呼籲的方式道德喊話,應在法制面、程序面及管理面上多加把勁。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