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魏國彥/颱風過後 該檢討石棉瓦政策了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魏國彥/颱風過後 該檢討石棉瓦政策了
◆  陳力俊/川普正在扼殺美國的創新
◆  嚴震生/比亞老矣,尚能選總統?
◆  闕志克/台積電應幫台灣平息核安爭議
◆  廖元豪/總統放下身段 政治僵局才能解套







魏國彥/颱風過後 該檢討石棉瓦政策


2025-08-01 00:00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行政院前環保署署長)


嘉義縣海岸地帶是七月初丹娜絲颱風的重災區,清淤未完,百廢待興,近日又遭逢大雨轟擊,臉書上看到當地豬舍被淹沒的影音,水面高漲,豬隻被卡在豬舍的石棉瓦屋頂之下,載沉載浮,難以施救,有些罹難豬隻已經流淌出來,肥胖的白色身軀逐漸漂走。

丹娜絲颱風也重創養雞戶。報載:嘉義縣義竹鄉一處養雞場廿座雞舍倒了十二座,石棉瓦初估重達數十公噸,業者粗算光清除費用就要兩百萬元。

家父當年在省政府任職,主辦「海埔新生地開發」業務,擘畫「農漁牧綜合經營」,嘉義的鰲鼓是主要示範區。我看到嘉義受災畫面,彷彿父親半生心血付諸東流,除了為逝去的動物生命難過,也疼惜養豬、養雞戶的巨大損失,更對未來的重建之路憂心忡忡,因為那些豬舍雞圈屋頂大多是石棉瓦而石棉是一級致癌物質在不當拆除或破損時,會釋放出細若微塵的石棉纖維,一旦被吸入人體,會在肺部累積,長期暴露可能導致肺癌間皮瘤嚴重疾病環保署在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已經公告,全面禁止石綿的製造、輸入與使用勞動部主管的《職業安全衛生法》及其子法也規定自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一月一日起,禁止使用含石綿建材於新建或修繕工程

如果嚴格執行《職業安全衛生法》,照理來說,我們的豬舍、雞舍屋頂不可能有那麼多的石棉瓦、石棉浪板。但是,因為這些建材造價便宜,施工容易,耐熱隔熱的效果又好,就一直是建造動物居所的最好建材,有時也用在簡易農舍上。顯然,台灣存在法規灰色地帶執行監管落差。農舍、畜舍、簡易建築等常被視為「臨時性建築」或「非正式建物」,不須經建築師設計或報建工程材料被嚴格稽查缺乏強制驗材完工查核疏於監管二手市場非法進口石棉產品地下廠商仍然存在,行銷於農村

禁用石棉與清除石棉執行的最嚴密的是美國。主要主管機關是美國環保署,法源有《清淨空氣法》、《有毒物質控制法》、《職業安全與健康法》、《資源保育與回收法》等。如果依據這些法規,這次颱風過後,嘉義等地動物圈舍石棉瓦的拆除、清運、改建都要報請縣市環保局核准與監管,廢棄的石棉瓦板的處理特別要避免石棉瓦塵排放飄送,需要由專業人員進行濕處理,並密封清運。工作現場還需進行空氣品質監測,工作人員要經過教育訓練與後續醫療監控。而石棉廢棄物須視為「特殊廢棄物」,須使用專用標示包裝做後續的運送與掩埋。

颱風過後,雨災當下,萬事莫若救災急。若要效法美國嚴格管制,顯然要修訂既有法律,律定執行機關,加強監管措施,曠日廢時,皆非一蹴可幾。但在實務上,目前救災重建工作應同時開始以這些美國法規的精神與實質試行這需要行政院中央層級的統合與部署,環境部、農委會、勞動部都有權責。縣市地方的整合與協力也需要行政院中部南部辦公室出面,特別是補助汰換禽舍豬舍石棉瓦石棉浪板

經查,在補助拆除石棉瓦與清運方面,許多地方政府已早著先鞭,例如桃園市、台中市、苗栗縣等從去年起就編列運算,具體執行,各縣市環保局也介入輔導與監管,縣市的現地實務經驗,足供中央參考。





詹文男/AI時代的人生策展

◆  詹文男/AI時代的人生策展
◆  黃齊元/美中合作雙贏 美台零和遊戲










詹文男/AI 時代的人生策展


2025-08-01 00:05  聯合報/ 詹文男(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在大學教書的好友老張前些日子去剪頭髮,理髮師小陳對老張說:「張老師,我最近有點迷惘,若現在轉行去學算命,會不會太晚?」老張回:「你不是才三十嗎?剪得也不錯,怎麼突然想算命?」小陳說:「我想開一家命理系咖啡館,客人進來先看八字,再決定要喝哪一杯命中帶水就拿鐵、帶火就美式若是犯小人,就請他喝一杯黑咖啡加鹽。」

老張笑說:「這是創業?還是宮廟轉型啊?」小陳很認真:「我不想一輩子剪頭髮,我想要策展自己人生哇,真是電到我了!「命理系咖啡館」到底有沒有潛力?這可能需要問創投;但能想到「策展自己的人生」,真是令人佩服。

觀察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幾乎都是被安排。從小爸媽幫忙排志願、補習班排課表、公司規定 KPI我們的人生就像一場別人辦的展覽,展品是文憑、名片與交接備忘錄。但你真心想展出這些嗎?你想成為社會展覽館標準人生展區的一部分還是心裡早有一個風格小展間,等待著某天開張

過去我們的人生,多半有標準流程標準答案就像考卷,出題的是別人,我們只管作答老師出題、父母出題、主管出題、社會出題,輪不到我們提問,只有乖乖「選 A 或選 B」。

AI 時代來了,會答題的人快速增加,而且 AI 比你更快、算得更準,這時變得重要的反而是誰會命題你不能只當個展品,要變成那個決定主題、設計動線、安排節奏的人,也就是小陳所謂的「人生策展」

人生策展」指的是,你這輩子想展出什麼主題、要用什麼方式呈現什麼是你希望觀眾,例如家人、朋友、下一代,在你人生展覽中看到的主軸

第一展館」,也就是求學及初入社會階段,大多照劇本走但到了中年,就要開始學習自己寫劇本了很多人在中年時開始有種不確定感,或許稱之為中年危機。我還能再轉一次彎嗎?這工作是不是要一直做到老?這時候,我們正站在人生的「第二展館」門口

你可能轉職、創業、進修、移居他鄉,這些不是失控,而是布展再設計你需要決定人生聚焦在哪個展項?而不是什麼都展出來。

而到了法定退休的六十五歲,是不是就該關燈、謝幕其實恰恰相反,「第三展館」才是人生策展的高潮站經歷了社會百態、人生高低,有了不靠頭銜也能影響人的力量,可以選擇回饋、分享、陪伴、引導。你可以是社區的導師、年輕人的共學主持人,甚至是公益新創的發起者。

總而言之,我們若不為自己的人生策展,總會有人為你安排可能是制度、公司、社會,甚至是 AI 的推薦引擎你可以選擇當被動展品,也可以主動放燈光、擺角度、選配樂,告訴世界這就是我要說的人生故事策展」不只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自我揮灑實踐

今天,就從替自己設計「下一張展覽邀請卡」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