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金錢派對」結束 台股戒備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2806/web/

◆  聯合報社論/漫長的轉型:追不上時間軸的朝野政黨
◆  聯合報黑白集/安全回家路迢迢
◆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金錢派對」結束 台股戒備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金錢派對」結束 台股戒備


2018-10-22 01:2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股市10月10、11日大跌近1,400點,並引發全球股災,迄今為止仍動盪不止。美股在今年2、3月曾兩度重挫,跌幅甚至超過這次大跌,但一年內三度重挫,是近年未曾有的現象,會否終結美股九年多的牛市?已是市場最關注的問題。而台股從10月初開始受外資撤離影響,從1萬1千多高點急速下挫,美股大跌更讓台股跌破萬點關卡,並陷入震盪整理,投資人對台股能否重回曾持續近一年的萬點行情,更是備極關切。
這次美股重挫,直接原因是作為消費者借貸成本基準的美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亦是所謂「殖利率」)在10月8日急速竄升至3.23%,創下七年來最高水準,引發市場拋售股票情緒而美國總統川普將其歸責於聯準會9月26日的升息決定,並批評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已「失控」。事實上,聯準會這次升息是今年第三次,也是民國104年(2015年)來第八次,早在各方預料之中。而在升息之後,10月3日美股創下26,828的歷史新高點,顯見升息並非導致美股大跌的關鍵因素
追根究柢,美股長期來泡沫化走向,才是近來大跌的真正原因。美股在金融海嘯後道瓊指數從1萬4千多點重挫至民國98年(2009年)3月6,500多點,但因聯準會祭出三輪量化寬鬆(QE)政策,投入近4兆美元,在市場資金泛濫及低利支撐下,美國股市反轉大漲,並歷經九年多的大多頭行情,道瓊指數漲了三倍多謂之「金錢派對」的泡沫化行情並不為過
聯準會為導正資金泛濫的失序現象,循序漸進升息及縮減資產負債表,已是內部一致共識。近來鑑於美國經濟已有過熱之虞,聯準會在9月升息後,預定今年年底前再升息一次,明年再升息三次,是合情合理決策,也獲得前聯準會主席葉倫及IMF總裁拉加德強力背書,出面反駁川普。
近期美國公債殖利率飆升,反映的是投資人對經濟過熱、市場利率將持續上升的強烈預期心理,雖然股市重挫和殖利率上升有關,但更多成分是市場憂慮股市泡沫即將反轉,人心虛浮引發強大賣壓是以,美股牛市終結、進入調整期,是遲早問題即使這次美股大跌短期內仍可回穩,但從今年波動頻率來看,美股進入調整期恐為時不遠,這也是各國投資人須有的心理準備
事實上,聯準會升息及縮減資產負債表,已導致資金回流美國及全球市場資金緊縮壓力,並已造成歐洲及新興市場股市和美股分化的現象。尤其,在10月美股大跌之前,歐股及新興市場股市皆出現下滑走勢,陸股更因美中貿易戰效應,跌幅擴大,但美股反一枝獨秀,迭創新高,這也顯示美政府奉行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思維,不管其他國家承受的壓力及可能爆發的危機。
過去兩年多來,台灣股市在外資加持下,台股不僅衝上1萬1千多點,且維持連續長達345天的萬點以上行情,尤其是支撐台股大盤的科技股,跟隨美國科技股亮麗行情,股價迭創新高,但近來此一情勢已明顯反轉。隨著外資撤離亞洲,台股中的台積電、鴻海、大立光等科技股,幾乎成為外資提款機,10月初以來,外資連續賣超台股,造成股市從高點迅速回檔,美股大跌更造成外資大賣台股,從10月初到上周五,外資賣超台股逾新台幣1,200多億元,和去年全年買超金額1,500多億元,已相去不遠,也為台股走勢投下很大變數。
未來台股有利因素是國內出口及總體經濟尚屬穩健,且明顯有政府基金及公股銀行大力護盤,在股市跌幅已超過一成多情況下,跌深反彈是市場原理但台股和美國科技股連動性高,在科技股成為美股調節主要對象時,台股下滑壓力亦明顯升高,政府及投資人對此情勢都要戒慎恐懼,才能避免無謂的護盤及不必要的損失





聯合報黑白集/安全回家路迢迢


2018-10-22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普悠瑪翻車,從車廂拾獲的旅客行李箱,放置於月台。 記者侯永全/攝影


安全紀錄一向良好的普悠瑪列車,昨天發生嚴重的意外事故,造成上百人傷亡,震驚全國。除了搶救傷患和事故調查檢討外,此一事件更凸顯東部居民在基礎交通建設不足情況下的可悲處境。
長期以來,整個東部地區的主要公路運輸,就依靠極不穩定的蘇花公路。但蘇花公路過去就有「死亡公路」的惡名,僅從民國86到97年(一九九七年到二○○八年)間,就有超過千人在此意外身亡。每逢天災,坍方、封路頻傳。規畫長達廿年的蘇花高速公路,也因各種原因胎死腹中,如今雖有「蘇花改」,但顯然仍無法完全解決問題。
因此相對於公路,鐵路顯然是較為便捷且安全的選擇。只是以這次出事的普悠瑪號為例,往往一票難求,想要買票回家,就必須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訂票。近年雖有「北宜直鐵」的計畫,但也是只聽樓梯響,去年通過的四千二百億前瞻預算,也僅列了北宜直鐵的「環評費用」一千二百萬元而已
在普悠瑪號意外前,民眾必須在「安全但搶票困難」的鐵路,和「不安全但不用搶票」的公路之間二擇一意外發生後,在民眾心理上,鐵路運輸恐怕也已無法完全保證安全。東部人「安全回家的路」,顯然更遙遠了。
當然,即使蓋了北宜直鐵或蘇花改,也未必保證絕對不出意外,但至少是給東部人更多選擇和機會,也不再有「二等公民」感受政治人物常把「安全回家的路」掛在嘴邊,但幾十年過去了,安全的路在哪裡?







聯合報社論/漫長的轉型:追不上時間軸的朝野政黨


2018-10-22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獨派團體「喜樂島聯盟」日前舉辦大型活動,宣傳「全民公投反併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和「喜樂島聯盟」周末一南一北尬場,只凸顯了綠營的故步自封。雙方都打著「反併吞」的口號,只不過後者多了「正名公投」訴求,民進黨卻刻意迴避,而包括蔡總統、賴揆和陳菊都沒有出現在場子上。喊獨卻不敢行動,卻又要爭獨派旗手的地位,這是民進黨的尷尬與困窘它卡在自己的創黨理想與執政現實之間,進退失據
今年的選舉,在「南韓北柯」熱潮中,暴露了台灣「政黨政治」退潮的難堪。兩年多前,國民黨遭到選民拋棄;今年,則輪到民進黨品嘗同一滋味,選民的熱情消失得和蔡政府的真面目一樣快。原因無他,民進黨的「改革」口號喊得再響,政策買票的支票開得再多,都已掩不住它執政無能的事實。在選前倒數一個月,原決定與喜樂島聯盟切割的民進黨,最後卻又被迫要與它同流,用獨派的老曲調來召喚鐵桿選民支持這恰恰證明蔡英文走不出陳水扁那套政治騙術
今年選舉的最大特色,是失去黨產的國民黨,對戰沒有反派角色可以扮演的民進黨,雙方都顯得極不習慣,也不知如何面對自己的失能。過去總是大方撒錢的國民黨,首度面對無米之炊,一向高度倚賴組織及派系動員的管道完全失靈。因此,只能任由候選人憑個人魅力造勢,黨中央幾乎插不上手。至於民進黨,則因「完全執政」而失去了它過去最擅長的「反派戰術」;在沒有反對角色可以扮演時,民進黨幾乎忘掉自己是誰,甚至忘情地擺出威權治理的派頭
國民黨的問題,當然是歷史糾葛太多,轉型進化太慢。它雖歷經兩度分裂,卻自恃家大業大而抱殘守缺,終致趕不上時代的前進腳步,失去了召喚人民的力量。民進黨又何嘗不是如此。民進黨曾藉著強有力政治論述和街頭抗爭,撐開了民主的天空。但兩次取得政權後,它卻遲未能意識到自己的執政責任,享受權力卻仍耽溺於無責任的「反對角色」;除了推託責任,也不斷濫用統獨牌、仇恨牌、省籍牌。如果說百年老店的國民黨是一個轉型失敗的政黨,那麼,成立才卅年的民進黨同樣是轉型失敗的案例。兩個失去活力的政黨,成了拖累台灣進步的主要因素。
「轉型」這個字眼,多年來幾乎被民進黨據為己有。從「轉型正義」,到「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轉型的定義由民進黨隻手決定,轉型的生殺也由它一手執行民進黨看出國民黨轉型遲緩的問題,所以要查封對方黨產,幫國民黨「自我反省」諷刺的是,它卻忘記自己的從政路線也需要轉型調整。它以為只要抱著「反中」明牌,就能證明自己愛台、護台,就足夠自己固盤不愁吃喝;以為只要抱著「反核」明牌,就能證明自己愛鄉、愛土;以為不需要潛心經營建設,台灣就能長久繁榮。在這種蒙昧心態下,促轉會以扮演「東廠」自得,觀塘接收站可以拿來換深澳電廠,環評制度被政府賤賣。事實上,市井小民都看得出民進黨正在向威權倒退,唯有它自己渾然不覺
台灣長期以來有一個很大的迷思,以為政黨輪替的意義就是「換人做做看」。試想,如果台灣只是藍綠兩個政黨輪來輪去,卻不在輪替換手之間提升執政的能力及推動國家進步的決心,那種走馬燈式的輪替只會讓台灣停滯甚至下墜事實上,從兩千年首度政黨輪替以來,這種藍綠兩黨在「比爛」的情形越來越明顯國民黨捨不得拋棄過去的奶嘴,也擺脫不了「大老政治」的舊習,吝於世代交替及內部革新民進黨則更糟,對當年陳水扁的八年貪腐一無反省,不知改善「只會選舉、不會執政」的缺點,而耽溺在「反中」的迷幻中
在全球化競爭中,台灣兩大黨的轉型遲緩而漫長,追趕不上時間與社會的推移,也拖累了台灣。

【重磅快評】大官這樣的災害應對,可以嗎?

◆  【即時短評】18死…部長還認為運安會「海運」優先嗎 ?

◆  【重磅快評】韓禿跟著月亮走 世堅總念跳海情
◆  【重磅快評】困在迷宮的將軍 侯韓是藍營兩隻小小鳥
◆  【即時短評】設定高門檻 把國內博士班拉起來
◆  【即時短評】管你成本漲多少 油電價格選舉說了算
◆  【重磅快評】以核養綠公投的造化與陳英鈐的功過
◆  【重磅快評】哈日學半套 蔡政府朝令夕改折騰誰?
◆  【重磅快評】賴清德無權核定促轉會代理主委
◆  【重磅快評】用愛或用鼻孔 都比不上賴神用選舉發電
◆  【重磅快評】蔡政府「一桃救三市」 續集更駭人
◆  【重磅快評】中國閃邊! 沙烏地才是影響美國政治的國家







【重磅快評】大官這樣的災害應對,可以嗎?


2018-10-23 10:06 聯合報  主筆室
台鐵普悠瑪列車高速行駛撞擊新馬車站月台後出軌造成嚴重傷亡。記者杜建重/攝影


宜蘭普悠瑪列車出軌已滿40小時,政府看似處置明快,但正確、得宜嗎?或許仍繼續以往災後應對的錯誤,真相出不來,教訓淬取不出來,讓災變代價顯得無謂災難政治學當道,大官只想儘早落幕,政客不希望影響選票,全然不在意下次同樣的災難已上路潛行、掩至
台灣錢淹腳目,只要讓災難快點落幕,花多少錢都不是問題不想花精神理出真相,怕事後補救工程太大,也怕挖出採購及施工不堪的政商醜聞,甚至更不堪的涉外利益交換一如之前多起火災至今真相未明,這樣才能「今天公祭,明天忘記
普悠瑪出軌後,中央開設災害應變中心,確實做了些救災人力、物資協調調度的後勤工作,但也有許多無謂的向大官簡報、無助救災的官場陳腐應對,不知道中央應變中心大員以為對宜蘭出軌現場有何助益?
賴神迅速趕赴現場,眼神悽愴地慰問罹難者家屬;隨即,蔡總統也抵達災變現場,與賴神同樣地撫慰罹難家屬;教長葉俊榮趕去,給遭遇不幸的師生打氣;與事故有督導、層屬關係的交長吳宏謀很早就到現場,但不知道他做了什麼。還有立委、地方首長也趕去,其實他們最合適做的是捐血、捐錢、噤聲
重大災害發生後大官總是絡繹趕赴現場,自以為是打氣、慰問,其實干擾搶救工作。普悠瑪事故至今災情未明,大官都沒有受過災害防救相關訓練,更無判讀成災原因的專業素養,巡視現場毫無作用尤其,到災變現場聽簡報的陋習,徒然只是耽誤搶救時間;「視察」救災人力,更是剝削疲累至極救災人力的有限休息時間。
大官外行的放言救災指示更容易誤導災後工作。賴揆要求司法、檢查部門縮短證據保全作業時間,讓台鐵儘速展開復原工作恢復通車,不在意事故真相調查是複雜且耗時的工作;蔡英文以至尊位階下達3天恢復通車指令,又給災後搶救人員多少壓力?
來自民間的同胞愛感動許多人。聽聞血庫存量不足,一早踴躍趕去捐血;深夜開著自家車輛熱心、無償接駁沒有交通工具逃離事故現場的民眾…,當然是台灣最美麗的場景;沒人在意交通部在撤離脫困民眾有何安排?調度急救血源的衛福部又做了什麼?
不客氣的說,災變現場竟然有閒雜人等闖入,甚至爬進車廂裡翻東揀西,難以同意落後國家才能看到的作為。試問,我們官方的救災體系的素養、專業又高明多少?如果只寄望災變趕緊落幕,不能自災變中獲得教訓,再怎麼撫慰受難者家屬,都只是政客戲碼而已

聯合筆記/新冷戰的開始?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2806/web/

◆  普悠瑪出軌翻覆/緊急災害應變 須納空中救援
◆  普悠瑪出軌翻覆/還我安全回家路
◆  普悠瑪出軌翻覆/ Puyuma提醒「團結」解決問題
◆  私校公共化不能再等
◆  川普對拉美敲巨棒 台灣要精算
◆  聯合筆記/新冷戰的開始?
◆  別當噁心的大人 選前選後兩張臉
◆  揪出黑機關肥貓窟 在野黨責任
◆  自動化救缺工 改變的契機
◆  隱藏的超工時 能做不能說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新冷戰的開始?


2018-10-22 00:58 聯合報  郭崇倫
中國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九月底中國大陸駐美大使館的國慶酒會上,崔天凱大使當著中外賓客,仍然老調重彈,稱中美要合作不要競爭,要相向而行,但美國白宮國安會亞太資深主任博明反駁崔天凱說,「我們川普政府最新的對華政策已經把競爭放到最前面」,他並搬出論語教訓中國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從美國人的角度,競爭不是髒字眼,反而是堂堂正正的描述,如果拒絕承認兩國是在競爭,才會誤解目前的中美關係。
然而過去幾周內,美中之間各方面衝突升高,除了貿易戰,南海雙方險些撞船,美軍放消息,將作武力展示,國安顧問波頓更表示,中國繼續挑釁,將不惜讓美艦艦長自行按交戰準則採取行動
美國除了以中共購買俄羅斯防空飛彈S-400,宣布對解放軍裝備發展部部長經濟制裁,FBI更自比利時以間諜罪誘捕中國國安部人員回美國,指控他利誘通用電氣航空部門工程師
當然最引起注意的是,潘斯副總統十月四日的演講,全面批判中國以及過去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這被比成邱吉爾的鐵幕演說,或者是喬治.肯南自莫斯科發回的「長電報」,定義了未來五十年的衝突
美國政策轉向為全面抗中,讓很多中國官員學者訝異,外交本是有來有往的,但現在美國自認贏定了,沒有給北京下台階:不然就完全投降,要不然北京要準備全面對抗,這似乎意味著新冷戰的開始。
新冷戰的定義為何,雖然仍然有爭議,但是北京似乎已經認定:一是中美已是結構性矛盾,中國在貿易戰上的讓步,並不能解決中美矛盾的核心問題;二是矛盾爆發的節點已經來到不以中國意志為轉移,原因也絕對不在川普本人;三是美國當前對中國的不滿和指責,可謂是火山噴發式的釋放,北京要等火山爆發完,讓所有矛盾暴露出來後,再去解決。
少數美中專家,仍然企圖挽回大局,南京大學的朱峰說,在美國態度變得越來越強硬之際,北京應該保持冷靜頭腦,因為新的冷戰並不符合中國的利益;而CSIS的葛來儀也說:沒有什麼問題從根本上是新的,但許多問題長久累積,沒有獲得處理,不管是經貿摩擦還是安全競爭,現在這些問題有溢出感,但她仍然不認為已經處於新冷戰。
但是如果北京從「新冷戰」眼鏡來看,杯弓蛇影,燭影搖紅,所有美方言行都是有意的,可能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中方反應也只會激起美方更大的動作。
博明指責「名正才能言順」,話雖不錯,但至少維持薄薄的面子,不去戳破,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甚至最高領導人,還能夠見面,真的要撕破臉,直接進入新冷戰,大家一起遭殃,考慮及此,論語的「惡訐以為直者」的批評,還是值得深思的

蘇蘅/媒體看選戰 眼裡只有馬戲團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蘅/媒體看選戰 眼裡只有馬戲團

◆  王健壯/羅秉成維權本色的政治考驗
◆  陳亮恭/電玩遊戲防老的產業契機
◆  盛治仁/選舉一時 做人一世
◆  方祖涵/計畫經濟的體育計畫
◆  洪蘭/棉花糖實驗新啟示
◆  林中斌/以色列最大港交中國
◆  黃介正/「辜汪上海會晤」廿年

◆  葉銀華/大陸經濟怎麼了?
◆  薛承泰/兒虐尤烈於恐攻
◆  趙春山/兩岸也有「第三選擇」的空間嗎?
◆  楊志良/選民易冷
◆  周行一/美國到底要什麼?要得到嗎?
◆  嚴震生/實至名歸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蘇起/美國會來救嗎?

◆  王健壯/監委得不到大法官的關愛眼神
◆  施振榮/財團法人法 衝擊財團法人業務推展
◆  馬凱/兩岸賽局 誰能勝出?
◆  盛治仁/別把子女成就 當自己的桂冠
◆  劉維公/一座生病的城市
◆  沈呂巡/從諮議引起「滋議」說起
◆  范疇/台獨與台灣中性化(Neutralization)








蘇蘅/媒體看選戰 眼裡只有馬戲團


2018-10-22 00:58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
柯文哲(左)與韓國瑜,圖為合成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北柯南瑜」無疑是這次選舉最令人矚目的焦點沒錯,台灣選舉已因社群媒體的爆發而改變,不但選舉主軸變成候選人有無表演才能,更使重要政見和公共議題淹沒在馬戲團表演和搞笑花招中社群媒體創造的推噓聲量,主流媒體的淺薄化和娛樂化,讓選民分不清候選人應該有什麼能力?誰真的有能力?
七月墨西哥大選,左翼「國家復興運動」的奧布拉多爾當選總統,美墨媒體都批評,墨西哥這次選舉和美國一樣娛樂化,結果將和全球潮流一樣「自我終結自由民主」。傳播學者認為,是主流媒體和社群媒體把選舉當成「賽馬」,他們只重視軟調趣味、感官刺激,共同製作這場「娛樂化的選舉秀」。
社群媒體究竟對選舉有無影響力?最近紐約時報一篇「誰會贏得社群媒體期中選舉」,深度分析兩黨在不同社群媒體的表現各有高下,但認為社群媒體反映的只是同溫層的「回聲效果」(echo effects),並不代表能夠拓展選民的支持
紐時用互動軟體,蒐集全美卅天臉書和IG選舉資料,並以喬治亞州的共和黨州長候選人坎普和民主黨艾布拉姆斯為例說,候選人粉絲多,不代表互動一定多;粉絲互動多,也不代表選票多。這篇報導也指出,許多政治策略家不同意社群媒體流行的重要性,認為這只是一種即時「選民情緒指數」(voter sentiment index),或最多反映某次競選活動很成功;但也可能出現「轉發不投票」現象
四年前,柯文哲以無黨籍之姿當選台北市長,直言「這是一場網路主導的選戰!」今年更變本加厲,志得意滿。無論打書、一日幕僚、直播實境秀,或推出學姊陪吃飯,組臉書、IG粉絲團,甚至開播「阿北面對面」節目,成天炮製網路秀場,搶攻新聞版面卻對自身弱點:「貧乏的政績」,提不出政見和願景至於韓國瑜,媒體有興趣的也是摩天輪、太平島等吸睛的議題,而不是嚴肅的政見
這未必全然是他們的問題,何以致之?投媒體所好而已
其實,雖然柯文哲之流的諸多活動,頂多只是搬演美歐一些網路競選策略,根本談不上新意;但因台灣媒體的淺碟文化,又無能力對社媒現象做深度分析,使得效法柯P的政治人物前仆後繼
美國政治學者Larry Sabato認為,政治娛樂化始於民國49年(一九六○年)面色蒼白汗濕的尼克森和充滿活力、表達清晰的甘乃迪電視辯論,卻使得攸關政治治理的政策變得更加破碎,候選人個人秀和訊息娛樂化,一步一步變成選舉主軸
當人們重視調味料,勝過牛肉本身時,食物的本質就已經失焦了。這場選舉中,很多縣市長候選人見諸媒體的曝光量,不到柯P和韓國瑜的百分之一。很多候選人和團體,很費心地經營政見和治理理念,面對媒體,只能「明月照溝渠」。這些縣市的可憐選民,根本無從知道誰當選會給城市帶來什麼願景。
然而,對媒體而言,在「眼球戰爭」的時代,政見一點都不重要。不是嗎?說媒體是社會公器,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名家觀點/都是利率惹的禍

名家觀點/都是利率惹的禍


2018-10-22 01:27 經濟日報  丁予嘉(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美股出現2月以來最嚴重的崩跌,引發全球股市大地震,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今年二度突破3%且一路直衝到3.25%,逼近金融海嘯後的七年新高,被視為引爆此波全球股災的罪魁禍首
除了全球股市不平靜外,全球債市也跟隨美債轉空蠢蠢欲動,從成熟市場的歐債到新興市場,跟隨美債吹起漲風,宣示全球已無容易又低廉的資金,尤其是對企業而言,利率攀升將使企業舉債成本攀高,對於那些槓桿比例高又易受景氣循環影響的企業帶來的財務壓力,未來將更為嚴峻。
聯準會升息速度是影響未來美債利率水準的關鍵,而薪資成本是否帶動通貨膨脹加速,則是聯準會密切關注的指標。全球網路零售業龍頭亞馬遜宣布11月起全體員工加薪,提高基本時薪至15美元,成為大型零售業中時薪資最高的企業,暫不探究是否因政治輿論壓力所迫下的決策,卻也突顯當今美國就業市場勞動需求相當的強勁,這類景氣周期敏感的零售業新一波勞動加薪潮下,推動美國整體薪資增幅趨勢是在所難免(如圖)。
川普政府主張要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其中一項政策,就是要讓更多人有工作,他主導的川普經濟學也的確有出現成效,目前美國就業市場有690萬個職務空缺,寫下新高紀錄,部分工作出現需求大於供給情況就業報告更顯示失業率已降至3.9%,近50年的新低,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前的失業率也接近此一水準,若以經濟原因找不到全職而做兼職工作的人的廣義失業率分析,也僅剩1%就接近科技泡沫時期的榮景水準。
然而薪資表現相較於美國在90年代時的經濟榮景差異甚大。在科技泡沫前的90代曾出現長時間的連續薪資上漲,迫使聯準會因勞動市場過熱工資上漲帶動通膨壓力下,採取連續升息抵抗因薪資拉動的通膨壓力。反觀現在,即便是目前就業市場已接近充分就業、企業也出現相當的缺工潮,卻沒有出現如過去年代薪資持續連續性上揚的主因,應與企業全球化外包經濟盛行,及科技創新下的自動化取代傳統人力有極大關係。薪資水平不再齊漲齊跌,抑制了整體薪資漲幅,所以可以看見如華爾街薪資受惠於川普政府的去監管和減稅政策,創下金融海嘯後新高、但相較於醫療保健業薪資漲幅,卻明顯較低的差異情況。
美債相關利率指標一向被視為全球無風險基準利率的標準,也是全球資產定價的參考基準。今年2月美債突破3%關卡時,全球股債市在暴跌後是快速回復多頭型態的,然此次的大震盪後是否仍能如此樂觀看待?重點關鍵在於聯準會未來的升息態度。聯準會角色不再堅守溫和鴿派立場,聯準會升息控制通膨率已為必要手段,年底一次、明年三次、甚至後年再升息一次的機率,已漸漸成為市場共識。
在這緊縮貨幣政策的大環境下,10年期美國國債券殖利率即便來到3.25%,可能仍非真正高點,雖然未來新興市場系統風險,可能影響聯準會升息腳步與速度,但長期升息循環、多頭債市不再已確立,當全球流動性收緊大趨勢形成後,各類資產價格泡沫化,終將不可避免。


丁予嘉

經濟學博士出身,擁有豐富金融實務資歷,難得的是,他能將兩者予以融合,透過理論架構對實務進行分析,輔以國內外的經驗值,提出可能的發展方向與具體建議,頗受政府單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