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能讓美中從對抗走向競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786/web/ 

◆  聯合報社論/國會惡鬥,是為爭賴清德或柯建銘的顏面?
◆  聯合報黑白集/到底要「亡國」幾次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能讓美中從對抗走向競爭?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能讓美中從對抗走向競爭?


2024-12-26 01:05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最近頻頻發言,其中似又多與中國有關。路透


川普最近頻頻發言,其中似又多與中國有關,比如一再提到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很好,經常相互溝通,還表示已邀請習近平參加明年1月20日的就職典禮。當然,最大的新聞亮點莫過於他在勝選後首場記者會中的那句話:「美國和中國能夠一起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

對這句話,各方有不同解讀,有人認為以川普的個性,說話隨便,不宜當真;有人認為是在忽悠中國;也有人認為是對中國釋放善意;當然不少人也認為是川普的謀略或設計,須有所提防,那究竟該如何解讀呢?

川普以近80歲高齡,冒著風險(被刺兩次,倖免於難)力爭總統大位,所求者何?無非一為私,一為公。為私,是希望擺脫官司之累甚至是牢獄之災;為公,則是他的競選口號: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

讓美國再次偉大,就語意言,其潛台詞或為「美國現在已不再偉大」,或美國已不如過去最光輝時刻,直白了說,與過去比,美國正在衰退。

川普的 MAGA 夢,至少有兩點值得推敲。第一,這個夢能實現嗎?作為一種口號用來激勵群眾,在政治操作上可以理解,但必須面對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如今的美國,很難再恢復過去曾有過的榮光。理由是,上世紀以來,讓美國所以成霸的幾個關鍵基礎,均在鬆動之中。曾讓美國自豪的軟實力早已大不如前,政、經、社體制問題多多,各資本私益集團爭權奪利;硬實力確也曾經天下第一,卻如今美國力挺的烏克蘭和以色列,在俄烏戰場及中東戰局中均備感吃力;還有美元霸權也開始面對去美元化的挑戰。對於這些曾讓美國偉大的實力都出現了鬆動,川普有本事能改變或恢復嗎?顯然極不容易。

第二MAGA 美國夢要實現,還得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此所以自美國總統歐巴馬以降,經川普1.0再到拜登,從全面遏制到多方打擊,但有效嗎?所以總的來講,MAGA 並不容易。

那麼,面對2.0即將開局的川普又會如何思考這個大問題呢?如果按照拜登任內國務卿布林肯的中國策略,有三種模式:競爭、合作、對抗但現實是對抗才是主旋律,幾乎是全面的競爭為次合作僅是點綴,印象中除了氣候就是芬太尼兩項。然而全面及強烈對抗的結果已如前述,美國並未占到什麼便宜,反而付出了一定代價,甚至在不少領域,對抗還對中國產生了倒逼效應,逼使中國成功地突圍。應該說,這絕非一心想追求 MAGA 的川普所樂見。所以,如何改變及調整一段時期以來的中國政策,已成了川普2.0時代的首要課題與最大挑戰。

布林肯的中國策略模式,理論是對的,但運作結構必須調整,特別是要減少對抗的比重,同時須大幅擴大合作的空間。不僅如此,在競爭、合作、對抗之外,其實還可以有「交換」或「交易」,而這正是川普最擅長與最自豪的。

在這樣的分析下,或許我們才比較容易理解川普那句「美國和中國能夠一起解決世界所有問題」的意思,以及比較容易看懂最近川普一改他在1.0時代對中國的強硬風格,開始頻頻向中方示好的做法了。

過去幾年,面對美方各種不友善的對抗與打擊,中方總是一再呼籲中、美兩國必須相互尊重,彼此應該相向而行,但明顯沒有什麼效果。其實早在習近平12年前剛上任擔任中國國家主席之初,即預見中、美極可能掉入老大老二矛盾的「修昔底德陷阱」,就預防式的提出了「新型大國關係」的概念,強調中、美兩國之間應「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互動主張,遺憾的是美方從來置之不理,以致美中關係果然掉入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漩渦,不僅讓兩國關係持續緊張,也對區域及全球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如今,川普在2.0即將展開的此刻,釋出了主動調整對華政策的訊號,我們認為這其中多少是對中方「新型大國關係」的正面回應,也希望中方能正面積極看待,並有所互動。














聯合報黑白集/到底要「亡國」幾次


2024-12-26 05:04  聯合報/ 黑白集
三法通過後,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在臉書貼出與沈伯洋、黃捷等在魷魚遊戲英熙娃娃前合照。 圖/引用自邱議瑩臉書


立院朝小野大,審查重大法案連遭青鳥圍攻,發起人都是執政黨。國會改革法案審議時,賴清德剛上任,綠營大黨鞭柯建銘呼喊,「習近平長臂管轄國會,國家在生死存亡關頭」。這次綠營攻擊藍白修法,又說「亡國在即」,還破窗夜襲議場。綠黨團一再宣告國家滅亡,賴清德豈非當了七個多月「亡國之君」

財選憲三法修正通過,老柯悲控藍白「亡台四人幫」承北京指令修法。當時,卻未見綠營孤臣憂國,只有「商女不知亡國恨」。夜審三法時,有綠委棄甲直奔吳乃仁酒攤作樂。爬窗女綠委演完「零日攻擊國會版」,隔天便集聚愛河畔,大玩「魷魚遊戲」。

老柯指控韓國瑜、傅崐萁和黃國昌為「賣台三人組」,他卻拉卓榮泰找韓、傅密室協商,喬「亡國三法」通過時程。賴清德不捉「匪諜」,卻以此渲染「亡國」,煽動群眾衝進國會;偏偏老柯正和「賣國賊」交易。民進黨演這齣,是欺負青鳥腦容量小嗎

游盈隆說,民進黨立院黨團是史上最無論述能力,此言不虛辯不過、輸不起,只好走街頭暴力當芒果乾、牛排龍蝦宴都叫不動年輕人上街,便剪貼香港反送中口號和太陽花情節,拼出「修惡法亡國」劇本,催出青鳥

民進黨以台獨建國奪政權,靠哭唱亡國執政。民主如此進步,不知還要「亡國」幾回。















聯合報社論/國會惡鬥,是為爭賴清德或柯建銘的顏面?


2024-12-26 05:15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立委進入議場投票,從民進黨團總召(右)柯建銘的選票中可見,7位大法官中,劉靜怡的欄位被蓋上「不同意」。 記者杜建重/攝影


藍白聯手通過《財劃法》等三大法案,綠營呼喚青鳥上街,痛批在野黨「毀憲亂政」,破壞財政,一副義憤填膺之狀。未料民進黨隨即被爆料,《財劃法》表決時有四人不在現場,否則即可擋下國民黨版法案,顯示綠委對其所謂「惡法」根本不以為意。更令人驚訝的是,綠營總召柯建銘以「黨紀」要脅黨團集體封殺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卻轉頭向賴總統聲稱這是「黨團自主」,凸顯民進黨的民主邏輯錯亂至極。

仔細觀察,柯建銘下達絕殺令封殺劉靜怡,有三個針對性:一是對民眾黨同意權的反制,二是對劉靜怡過去多次批評民進黨的報復,三是不滿賴清德提名的借題發揮。這三個針對性,何者是柯建銘心目中的最優先,我們無從得知。無論如何,三者都可以互相借用為藉口。重點在,正因劉靜怡「藍綠通罵」,民眾黨認為她更具有「公正」特質,可以接受她出任大法官。相反的,柯建銘卻因劉靜怡「罵過綠」而下令封殺;如此一來,豈非意味綠營只容得下「捧綠」或「正港綠友友」?

若依照柯建銘的挑選標準,凡是曾臧否或論斷過綠營人士的人,即沒有資格出任大法官;那麼,賴清德接下來要重提大法官人選,視野恐怕就更侷限了。不難想像,這必然形成一種「兩難」之局:在野黨看得順眼的中立、客觀人士,勢必被執政黨當成眼中釘。如此一來,賴總統再怎麼挖空心思補足提名,最後可能都過不了關,補不了懸缺的七席。

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柯建銘以「黨團自主」為名,向賴總統報告要否決劉靜怡,而賴清德答稱「尊重」。這徹徹底底是一個「黑色謊言」。如果真的是「黨團自主」,即應開放黨籍立委依自主意志對劉靜怡投票;但柯建銘卻揮舞著黨紀大鞭,威脅他們:「誰投同意票,就開除誰!」在鍘刀威脅下,綠委哪有「自主」可言?要阻擋劉靜怡過關並非難事,只要區區幾票否決就能達陣;柯建銘卻要塑造出鋪天蓋地的絕殺氣勢,手段與目標未免太不相稱。也難怪,外界會覺得他不只是要給劉靜怡一個「好看」,而是要給賴清德一個下馬威。有人更形容,這是對賴清德的「背刺」,白話文就是「偷襲」。

面對自己提名的七名大法官悉遭「團滅」,其中唯一原可能過關者甚至命喪自己同志的亂劍之下,賴清德想必十分心痛,他遲遲未露面或表態。而此時此刻,他應該放下自己的心情,冷靜思索如何收拾這團亂局。

從蔡政府過渡到賴政府,民進黨必然會有一段艱難的適應期,從「一黨獨大」八年的予取予求,到如今「朝小野大」的必要妥協;這些,無論是總統府、行政院乃至立院黨團都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前一波的「國會改革法案」之爭,賴清德雖利用大法官釋憲擋下在野黨的攻勢,事實上,只是延緩了自己要面對的陣痛與此同時,卻招致民意更大的反感,認為賴政府罔顧朝小野大的民意。如今面對「三法」之爭,賴清德似乎企圖舊戲重演,但「大法官釋憲」這個法寶已經失靈,他兩手空空。

賴清德必須認清,柯建銘藉封殺劉靜怡打臉總統,不只是民進黨內部權威僭越的問題,更是國家體制傾斜的問題。柯建銘為了自己的顏面,遲遲拒絕接受民進黨國會少數的地位,卻屢屢以「老大哥」姿態挑起國會戰端。這只會使台灣政局日復一日陷在漫天煙硝之中,不會有改革法制、造福人民的機會,賴政府便留不下聲名。賴清德與柯建銘的顏面孰重,請想清楚!








台企追求ESG的6缺失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786/web/ 

◆  台企追求ESG的6缺失
◆  賴清德何不找習 談兩岸書同文
◆  五權合一憲政怪獸的挫敗
◆  大法官補提名 綠別再想整碗捧走
◆  修財劃法 反映人民不滿分配不均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台企追求ESG 的6缺失


2024-12-26 05:38  聯合報/ 王福闓/品牌再造學院院長(台北市)


近期台灣發生的幾起嚴重的企業治理問題,如科技公司員工疑因遭霸凌自殺,以及某大連鎖速食業發生性侵事件導致員工輕生,以及之前發生情緒暴力、性騷擾的保養品牌 型企業等,而發生事件的公司都是在 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表現上,獲得不少獎項甚至當作標竿

我自己因為教授永續及 ESG 相關課程十餘年,也擔任永續相關的國家級獎項評審,除了近期事件外,也有不少本來的正面案例,都在發生問題後從我的課程與演講中移除或修正。也讓我疑惑,到底這些曾受大力推崇,甚至作為示範的案例,發生了多少背後不為人知的問題,還是真的只是作文寫得好?

ESG 作為現代企業永續發展的核心愈來愈受到重視,但這些事件不僅引起社會震驚,更為台灣企業的 ESG 推動敲響警鐘,凸顯出在社會與公司治理層面上的重大缺失。因案件本身進入司法程序,本文就不另著墨,而著重在台灣企業推動 ESG 問題的深層分析。

一、評估過於形式化:追求 ESG 獎項評分時,企業常將重點放在環境層面,忽視社會與治理的核心價值,在 CSR 報告中僅停留於數據呈現,未能真實反映內部治理與社會責任的執行情況。

二、內部治理與監督機制薄弱:缺乏獨立有效的內部稽核與監督機制,在霸凌事件中,公司的 HR 部門未能扮演中立調解者的角色,反而成為維護特定者利益的工具。

三、高層領導責任意識不明確:領導層對員工問題的重視度不明確,部分高層認為人力資源問題是管理層次的瑣事,而非整體發展的核心問題,導致相關政策難以真正落地。

四、員工權益保障不完善:企業對基層員工的權益保障與尊重不足,基層員工的聲音無法被公司高層聽到,形成權力不對等的結構性問題,導致面臨不公平對待甚至職場暴力。

五、職場心理健康管理不足:企業對員工心理健康的關注度偏低,相關資源與輔導機制不足,雖有形式上的反霸凌政策,但缺乏實際更好的監督機制,也較少針對發生問題企業的監督平台。

六、性騷擾預防機制不健全:內部對性騷擾事件的反應速度與處理能力不足,企業未能建立有效的保密通報通道,受害者常因擔心報復而選擇隱忍,進一步加劇問題的嚴重性。

企業在推行 ESG 過程中其實存在一定的深層問題,特別是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層面的不足,這不僅對企業內部員工產生負面影響,也對整體社會造成傷害要解決這些問題,企業需要從政策、文化與治理結構上進行全面改革,並真正將落實 ESG 視為長期發展的核心品牌策略

另外當曾經獲獎的企業,以及未來想要透過 ESG 獲得更多肯定及支持的企業,若是發生重大事件也應該有一定的檢視要求,以免讓獎項的公信力失去認同。此外政府與公眾也需要共同參與,從改變獎項制度設計,與輿論監督層面同步進行,才能真正讓企業往永續發展,並避免類似悲劇重演。












賴清德何不找習 談兩岸書同文


2024-12-26 05:38  聯合報/ 吳思鍾/西陵電子創辦人,曾任電電公會、工商建研會、青創會理事長(台北市)


日前,立委陳玉珍消遣賴清德總統,說他被中國「統戰」了,在馬紹爾群島題字,誤寫簡體字,把攜寫成携,獻寫成献。

其實,她是對賴政府動輒指責大陸惠台或交流措施為「統戰」的反諷,但也說明了兩岸歷史或文化的傳播,是適者生存,不是執政者能輕易禁止的賴清德不經意寫出簡體字,代表有部分簡體字確實適合書寫。我卻認為,多數簡字淺薄而粗俗,不如傳統漢字(俗稱繁體)字的優雅和有內涵。

兩岸文字的差異,不利兩岸的交流與融合,而文字不涉政治,我因此提出「先擱置九二共識,兩岸共同優化中國文字」的主張,就教於兩岸領導人和知識分子,甚盼有利於兩岸和平,分述於後。

公元前二二一年,贏政統一六國,是為「始皇帝」,中國從此「書同文」。豈料,今天海峽兩岸分治,竟已不能書同文,原因是毛澤東在大陸進行漢字簡化,而台灣始終堅持使用傳統漢字,文字的差異,造成兩岸人民文化認同與交流困擾。遺憾的是,大陸的漢字簡化,其過程與結果皆不夠嚴謹。

古來簡字或俗字,大都只用於民間書寫便利,無法形諸於正式的文書,而大陸的漢字簡化,創造了許多粗俗簡字不僅形諸文書,且劣幣逐良幣,廢棄了許多傳統優美的文字。

至於文字讀音,少數也有差異,此令人不解。我懷疑,有些發音,大陸是否把方言當正音了?但無論如何,兩岸讀音差異,在未來都值得探討,讓兩岸讀音統一。

漢字簡化,也傷及無辜,讓仍大量使用漢字的日韓一頭霧水,不明白他們使用千年的漢字,為何一夕變天,在其母國失寵?如果韓國再去聯合國為「韓國漢字」申遺,中國可能會百口莫辯,中國對自己的傳統文字都不知珍惜,如何去辯?

中國漢字簡化後,曾有很多反對的聲音。民國四十六年(一九五七年),中國展開「反右鬥爭」,很多知識分子因反對漢字簡化漢字拼音化方案而受迫害。文革期間,知識分子更惶惶不可終日,自保猶恐不及,更無人敢對「漢字簡化」置一詞。

反之,在台灣,兩蔣父子在台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加強學校中國歷史、文化與國學的教育,和文革暴政,隔海抗衡。

文字是文化組成的重要部分,漢字簡化其實對中國傳統文化傷害至深,簡字粗俗淺薄,難為日韓和使用漢字的海外華人之表率,此絕非小事。

此外,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文水準應相對提升,對待文化不該如此粗暴,用一句現代的語言,不能因古人無法為自己維權,而擅改其作品文字,侵犯其「著作權」。加以現在書寫日少,鍵盤輸入已不影響使用效率,中國應重新審視漢字簡化之不合時宜,盡速調整。

兩岸應共同進行中國文字優化,應繁簡並存,繁而冷澀者棄之,簡而粗俗者去之,讓中國文字去蕪存菁;大陸政府文書,可逐年增加傳統漢字比重;應尊重古人著作權,古文應存其原字,不可擅改,新作則隨作者所好,讓人民有選擇繁簡文字的自由。

賴清德想和習近平對話,何妨先求兩岸「書同文」?再求世界中文之統一,此知識分子所至盼!












五權合一憲政怪獸的挫敗


024-12-26 05:38  聯合報/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


因為賴清德總統循私、不公正的濫用權力,所提大法官人選,全未獲得立法院同意,使現時五權合一的憲政怪獸,受到嚴重挫敗。

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總統有大法官、監察委員、考試委員等三院重要人員的提名權,以及可以恣意任免最高行政機關的行政院長,加上總統有元首權、三軍統帥權、決定國家安全有關大政方針之權,未有過半數人民支持的總統,若不尊重國會多數,恣意妄為,則極易淪為五權合一的憲政怪獸,敗壞五權分立、制衡的憲政制度。

賴清德此次提名附和他所謂國會改革五法違憲,擔任綠營指派國會改革法案憲法法庭言詞辯論庭鑑定人的張文貞,為大法官兼司法院院長,以及沿用戒嚴、威權時期殘留的「研究法學,富有政治經驗,聲譽卓著者」之司法院組織法第四條第一項第六款規定,提名缺乏深厚學養,數十年未有著作升等教授,常任「選舉買辦」、「選舉販子」姚立明為大法官兼司法院副院長,充分顯示賴清德用人唯私,濫用憲政權力的面目,難怪會遭致立法院對大法官被提名人的全面封殺

如今大法官人數,依新修正憲訴法,已不足憲法法庭開庭審議十人,所幸賴清德知錯能改,表示願意依法補提名大法官人選,若其補提名人選不偏黨私,尊重國會多數,符合社會公意,則憲法法庭開議人數將被迅速補足,不致有停擺的場面!民進黨及其側翼所謂總統不公布、行政院長不副署及行政院提覆議憲法訴訟法的抗爭手法,也將失所附麗。

又最近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的財劃法,多是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的主張,在行政院不提供院版的財劃法草案,用以作為溝通討論基礎,則民進黨及其側翼譁眾取寵,背離民主的抗爭行徑,也將不會受到民眾支持。

至於立法院三讀通過「選罷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要求罷免案提議人及連署人應附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亦是比照《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規定,明訂:「連署人連署時,應附本人之國民身分證影本」,以避免造假,維護連署、投票程序的公正、公平之合理要求,在國家沒有完成數位化連署身分校對及幽靈連署的防弊機制前,也是理所當然之事!內政部所謂修法將罷免連署條件加嚴,會限制人民罷免權,恐是無稽之談,徒然貽笑大方。

綜觀賴清德總統執政半年多來,背離多數統治原理,一再執意與國會衝突對撞,且夥同行政院、監察院、立法院民進黨團,提出所謂國會改革五法違憲之聲請案,而大法官所組成之憲法法庭,竟然也違背主權在民、統治權的行使,應經人民同意與監督,以及責任政治的憲政核心理念,刻意忽視五權分立、制衡之憲政架構,早已異化為總統可將行政、司法、監察、考試五權合而為一的獨裁政體,而宣告藐視國會,不提供真實資訊的官員無罪,大幅限縮唯一國會調查權之非法判決,無異宣告憲法法庭公信力之淪亡。

是以,立法院否決被提名大法官人選,只是保護憲政與司法公信力的起步,立法院更應加強防範總統異變為憲政怪獸與侵犯人民的禍害。













大法官補提名 綠別再想整碗捧走


2024-12-26 05:38  聯合報/ 吳威志/雲科大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中華人權協會副理事長


立法院將總統所提七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全數封殺,總統府發言人隨即表示「對此深切遺憾,總統考量國家整體運作,將進行補提名作業,最終希望整個司法院回到如常運作狀態」。這份前所未聞的憲政代價,自八月底提名至今,早已損害了大法官的崇高地位,及對於憲政秩序超然、獨立之公正性。

上次蔡英文總統任內提名大法官人選,也犯了同樣謬誤,雀屏中選偏綠四人,使得外界對司法獨立性產生不良觀感。此次賴總統延續以往強勢作風,導致民進黨立委對其中人選也投下不同意票;原因就是總統府缺少對在野黨意見的尊重,且推薦人選的多元性與獨立性相對不足。

目前恰逢新舊任大法官任期空檔,僅剩八名大法官。在新法上路之後,釋憲判決門檻提高,必須有十位以上大法官參與評議、九位以上大法官才能宣告違憲;若立法院未通過新任大法官,憲法法庭將面臨無法釋憲的窘境。因此,總統須於兩個月內補提名,惟似應以幾個憲政條件優先考量,絕不能重踏覆轍!

其一,便是「釐清總統職權該有範疇與節制」。憲法第卅五條到第五十二條規定總統職權,若從權力拘束性可分為「形式職權」與「實質職權」。前者如「公布法律權」,總統不可拒絕公布或加註意見;而「實質職權」,如院際爭議處理權、外交權。

究竟憲法規定了監察院、考試院、司法院人員之提名及任命,難道都由總統一個人決定嗎?憲法怎麼可能放任總統獨自擁有提名權?總統若過於政治化且相對少數,不僅破壞了憲政機關的獨立性,同時也損及分權制衡之設計。因此,應速健全總統行使職權的正當程序,甚至遴選規則應以法律定之

其二,則是「尊重立法院該有的同意選任權限」。立法院須為民意把關,不能只是總統的橡皮圖章!所以,總統選任過程可以學習英國國會的「選任委員會」;讓總統府組成的遴選審薦小組,加入立法院各黨團代表,避免只讓總統獨攬大權,否則等同太上皇之尊,此非現代民主憲政的體制與秩序。

換言之,未來總統為遴選憲政中之獨立機關成員所成立的小組,應該加入國會各黨派代表,方能組成總統所委任的選任委員會,再由其提出監察院、考試院、司法院等特任候選人員名單,交由總統形式上公布;這樣才能防止總統集權、控制各院權力,藉以貫徹分權制衡的原理。

其三,就是「嚴守獨立機關的產生方式」。亦即應以民意支持為前提,提名人選的產生應依據總統選票來分配各類獨立機關的政黨席次;這是維持獨立的最佳狀態,只有互相監督制衡才能凸顯公平,亦能產生多元價值,保障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

正當 NCC 委員與大法官人選出缺,一時恐難補齊而形同癱瘓之際;正該藉此機會全面檢討司法、監察、考試及行政院各種獨立機關的適當性,才是國家之福!否則一旦執政黨將上述獨立機關視為私家東廠,忽略了六成多數的非賴選票,這種執政黨「整碗捧走」的獨立機關組織結構,就是民主大倒退及威權復辟














修財劃法 反映人民不滿分配不均


2024-12-26 05:38  聯合報/謝宗翰/高雄市會計師公會副理事長、會計師(高雄市)


立法院三讀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將使地方政府增加約三,七五三億財源。雖然府院揚言要抵制,並宣稱新財劃法將嚴重影響中央施政效能,然而財劃法的爭議並非僅是朝野爭鬥,更反映了長期以來中央主導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均問題。

不可諱言,增加地方財源總會讓人聯想到選舉綁樁,統一由中央政府分配似乎較為妥善。然而長期以來這種以「台北看天下」的思維,也造成了嚴重的資源分配不均及貧富差距擴大。以產業政策為例,中央政府官員慣用國家整體角度來看待,最能夠量化這種整體指標的無外乎 GDP 成長率、人均所得、失業率等;要讓這些數字好看,只要照顧好特定產業或特定大型公司,就可以很容易達標。

近年來流行的「國家隊」背後,就是國家傾注資源在特定產業或企業上,短期確實可以讓帳面數字提升,但如果這些產業龍頭沒有外溢效果,長期反而會使產業發展變成大者恆大,壓縮中小企業的發展,造成更嚴重的貧富差距。

中美貿易戰開打後,我國產業政策快速偏向高科技產業,「罷黜百業、獨厚半導體」幾已成基本國策,這樣的政策導向排擠其他非科技產業發展,雖然政府否認,但工業出口減少、製造業衰退的「荷蘭病」早已在地方真實上演

經濟發展總體數字的成長只是一個面向,分配的公平性也相當重要;不同縣市有各自的民情風俗及產業結構,有些縣市的環境條件就是無法發展高科技業,然而在中央主導下,若一切以效益來衡量,恐怕將使這些縣市的資源更難取得。

地方政府由於只須對轄內產業及人民負責,因此會比中央更重視區域內的分配公平,也更能夠解區域內的產業需求,這是中央無法否認的事實。就以五金扣件業為例,不過四、五年以前,經濟部官員才讚揚螺絲業、金屬扣件業是台灣之光,但如今多已變成「重點慘業」代表,卻沒有看到中央有任何積極作為

政府近年來希望企業提高勞工薪資,但科技業的營運情況及獲利情形與傳統產業截然不同;特別是在少子化的時代,傳產業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沒有訂單,而是人力都被高科技業搶走了。

傳產往往不是中央優先照顧對象,即使想要轉型也沒有足夠的資源與能力,更有許多官員認為傳產面臨的困境是一種「必然的產業淘汰過程」,政府的角色是培植有潛力的明星產業,而不是花資源去拯救已無法再成長的產業。然而,經濟要能正常運作,絕不能僅靠單一產業或企業支撐;台積電不管再怎麼成長,都還是需要有人來幫他收垃圾、處理員工伙食,傳產一旦消失,明星產業同樣無法運作。

媒體總是把財劃法修法爭議形塑成「在野黨亂搞」,但其實驅使這次修法的力量,很大一部分來自首都圈外的人民及長期被政府漠視的傳統產業,對於國家經濟資源分配不均的不滿,這是執政當局必須迫切省思的地方






陳亮恭/三十三化身的千眼萬相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亮恭/三十三化身的千眼萬相
◆  廖元豪/大法官一役,民進黨該認清宿命
◆  廖達琪/梅克爾獨沽「自由」一味?
◆  方祖涵/贏球就是國球








陳亮恭/三十三化身千眼萬相


2024-12-26 05:35  聯合報/ 陳亮恭(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三十三年前,背著運動背包造訪京都,翻閱著略顯陳舊的旅遊書,隨興查找未知的目的地。眾多寺廟古剎於書頁跳躍,「三十三間堂」卻像是一泓靜止的湖水,簡單卻耐人尋味的靜謐吸引力,驅使我從京都車站長椅起身,沿著街道走向那個無聲呼喚的地方。

初見三十三間堂,外表樸素平淡,既無金碧輝煌的屋頂,也無枯山水的禪意庭園,是座以木材構築的長方形建築,簡約得令人懷疑那神秘的召喚是否真實。當我順著參拜路徑步入長廊的瞬間,原本的隨興被悄然撼動,隨即沉浸在其平靜而祥和的氛圍之中。立於眼前是數不清的莊嚴觀音像,質樸寂靜地注視著世間,跨越時空傳遞溫潤而深邃的慈悲。

三十三間堂,從名字到細節,都在與數字對話。這座長達一百二十公尺的長廊,由三十四根筆直的木柱分隔為三十三間,象徵著觀音的三十三種化身每一種化身,均是根據眾生的需求,以不同的姿態現身,拯救苦難。長廊中央矗立著一尊檜木雕刻,高達三.五五公尺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坐像,兩側各有二十隻手臂,向四面八方延展,每隻手掌中雕有慈悲的眼睛,彷彿注視著人間的苦難。觀音坐像具有十一個顏面,包括寂靜相、利牙相與忿怒相各三,分別代表清靜、阻障咬碎與降伏後面的笑怒相破除嗔罣驕傲,及頭頂的如來相

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云:「諸菩薩身皆金色,具諸相好如觀自在,亦於頂上具十一面,各於身上具足四十手,每手掌中有一慈眼,諸如是等化菩薩眾圍繞而住。」所謂的「千手」是種象徵,每隻手臂代表著無限的力量,每隻眼睛蘊含著無邊的智慧。千手千眼觀音的雕像或繪畫,形態多為四十手、三十六手、二十四手或十八手,最常見是四十隻手與胸前合十的雙手,共四十二隻手的金色造像每隻手掌中的慈眼,能夠度化二十五種果報,象徵著無盡的慈悲與智慧,匯聚成千手千眼的法相

蓮華王院本堂」是三十三間堂的正名,始建於十二世紀,由平清盛奉後白河上皇敕命興建,並由湛慶領導的工匠雕刻出法相各異的觀音。在這千尊雕像中,有一二四尊完成於平安時期,見證千年時光的流轉。眾觀音像前矗立護法的二十八部眾,以及日本文化中的風神與雷神雕像,祂們與千手千眼觀音一起,數百年來默默守護,聆聽世間苦聲,拯救需要援助的生靈。

在這裡,數字不只是建築結構的標記,或佛教經典的符號,而是承載深遠寓意的語言。三十三、十一、四十、二十五、一千,每個數字都蘊含無邊的智慧。沿著長廊前行,觀音的法相與所持法器雖各不同,目光都散發相同的莊嚴,瞬間將人引入內心深處的平靜,思索生命的時空輪迴。三十三間堂,或不以華麗裝飾或耀眼歷史聞名,也非傳世高僧加持。然而,千手千眼觀音的廊道中,卻讓人感受生命中靜謐而深刻的連結。

三十三年前初入三十三間堂,彷若心有所感而數次重訪。正堂中千手觀音,千目注視,千手輔濟,莊嚴法相令人凝神。庭院垂柳隨風搖曳,似千手觀音的楊柳枝手,以慈悲與智慧灑淨塵垢與苦痛。三十三載如白駒過隙,但千年法相與萬世善念,正如這堂宇與垂柳,亙古常存,與人同在。





黃齊元/川普交易策略,台灣因應之道

◆  黃齊元/川普交易策略,台灣因應之道









黃齊元/川普交易策略,台灣因應之道


2024-12-26 05:37  聯合報/ 黃齊元(作者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副董事長、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創辦人)



川普正進行人事任命,我們從不同層面,可以推測未來川普施政方向。

這次內閣有不少人來自財經界及商界,可說是生意人俱樂部,但重點是執行長只有一個,川普會聽部屬建議,但維持最終決策權。另外這些人來自體制外,可確保其不受傳統思維及勢力影響,足以推翻現有華盛頓權力核心。

如果要用一個名詞形容川普理念,那就是「重組」。這是美國企業執行長上台典型作法,大刀闊斧改革現狀,一定會和過去不同。川普任用馬斯克掌管「政府效率部」,砍掉許多部門及人事,將解構龐大公務員的「行政國家」,徹底改變政府運作方式。川普已完全執政,未來沒有什麼不可能,馬斯克砍掉推特百分之九十員工,可作為借鏡。

至於對外,川普也將重塑國際秩序,不再強調西方民主同盟這種空泛概念,一切以利益導向,重要原則是避免戰爭。前川普國安顧問波頓曾表示,如果有一筆交易能讓川普流芳百世,他就會幹。兩岸和平統一相信屬於此類型;川普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曾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雙邊正常化的「亞伯拉罕協定」,為其外交代表作。

拜登的台海政策主張威懾,未來川普將延續,但會狠敲台灣竹槓。不僅如此,川普還會加上商業威懾,如要求台積電擴大投資美國。川普有一種霸氣,別人不敢不信,他要一百,最後得到五十就贏了,因為底線可能只有三十。

台灣必須解,做交易最高原則是避免破局,因此要能互相退讓。小國不懂這個道理,澤倫斯基即使把烏克蘭打爛也要硬戰到底,但大國會強迫其和解。台灣不要期待美中開戰,未來美國在某些情況下,有可能會勸台灣走上談判桌。台灣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因為我們沒有以色列的軍事實力。

台灣未來是和「美國公司」做生意,執行長就是川普。哈佛大學教授奈伊直接了當告訴台灣:「川普會問你,能為我做什麼?而我又該為你做什麼?」另外,川普也同時會和中國談交易,這是抗中的最終目標。

川普近期被問及若中國侵台是否會保台時,僅說「我不會表態,因為我得要談判」、「我希望他們別這麼做」。川普的意思是,他想跟習近平談許多交易,一旦打起來就很難談下去;川普表示,美國和中國能一起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他當然不會讓台灣壞了局。

台灣應如何掌握自己命運?簡單說就是需避險,不宜全押寶美國。最近川普和俄國重啟對話,在中俄聯盟間攪局,也是一種避險。台灣愈抱緊美國大腿,川普愈吃定台灣;如果我們也同時和大陸交流,川普態度將會不同。

習近平和川普都不想戰爭,除非台灣踩到北京紅線,否則大陸不會主動升級兩岸對峙。未來美國政府會施壓台灣當局備戰,大陸則會加強和台灣民間交流,從經濟、社會、觀光各層面給予優惠政策。最終究竟會走哪條路,不僅是中美間角力結果,也是台灣人民的選擇。

民國九十年(二○○一年),美籍華人章家敦出版著名的「中國即將崩潰」,但其預言並未實現,中國反而日漸強大。最近外媒報導,俄國認為美國在川普任期內,可能導致國家崩潰,普亭總統對此感到很高興。假如這種混亂真的發生,對台灣來說將是災難,因為我們把政治、經濟和科技希望都寄託在美國身上。

全世界都在恐川疑美,台灣如果不能清醒,適度修正戰略,未來只會風險升高、價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