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強制工商業節電 政府要三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7319/web/

.聯合報社論/「團結」是蔡政府攻擊在野黨的政治手段
.聯合報黑白集/超越藍綠或新宿主?
.經濟日報社論/強制工商業節電 政府要三思








經濟日報社論/強制工商業節電 政府要三思


2018-05-29 00: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還沒進入盛夏,昨天國內用電量已打破5月單日用電量的史上最高紀錄,備轉容量率跌到3.59%,備轉容量剩下129萬瓩,距離低於90萬瓩就會亮起代表限電警戒的「紅燈」,只剩一步之遙,凸顯今年供電情勢之嚴峻。為度過今年夏天的供電危機,政府計劃在下月中起實施工商業強制節電措施,對於全國用電契約容量逾1,000瓩的用電大戶,若預估隔日供電將亮出紅燈,這些用戶就必須配合降低用電量,否則會面臨電價調漲等懲罰。
這項措施還沒上路,工商界的反彈聲浪已起,反彈理由之一是蔡總統上任前與上任後均強調推動能源轉型不會造成缺電,如今卻強制工商界節電。雖然行政院強調,這是「削峰填谷」,並非減少向工商界供電,但實際上就是要降低工商界在供電尖峰的用電量,以度過缺電危機;第二個反彈是第3季為工商界用電高峰,不論是製造業要趕工以應付年底前的訂單旺季,或百貨等流通業在夏季必須利用空調以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強制節電將打亂企業的營運節奏。
蔡政府使出這麼重的手段,看得出政府極力要避免出現供電缺口,希望不要重演去年815大停電事件,令產業界對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失去信心。但如此的猛藥是否真能對症下藥,還是會進一步加劇產業界的疑慮,值得商榷。
政府認為強制工商界節電,只是要將尖峰的用電轉移至離峰,藉此避開尖峰供電不足的困境。但對工商界而言,一旦有重要訂單、甚至急單,24小時不間斷生產都可能趕不及供貨,而政府實施強制節電是前一日才通知業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幾乎難以應變,節電達標的難度必然大增。不少企業更質疑,政府希望產業界拚經濟,但拚經濟的同時若因而未達政府的節電目標即被懲罰,這樣的施政思維豈非矛盾?
對產業界而言,穩定的能源政策與穩定的能源供給一樣重要,前者可以讓企業制訂長期發展目標時有一個明確的依據,後者則提供產業界一個良好的生產與經營環境。如今,蔡總統上任才兩年多,國內供電已從不缺電到瀕臨限電,強制產業界限電的措施從政策醞釀到上路,竟只給工商界不到三個月的應變時間。不論從短期或中長期來看,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都讓產業界難以放心。
由於產業界的反彈,加上政府來不及完備相關配套措施,強制節電措施似有延後上路的跡象,但政府仍希望趕在今年夏天用電高峰前實施。我們呼籲政府應重新考慮在今年實施強制節電措施的必要性,改以短、中、長期的配套,與產業界攜手度過能源轉型完成前的供電吃緊期。
在短期內,政府應加速審查核二廠2號機再運轉案。核二2號機之前因歲修、再運轉不順利,還在停機中;由於該機組裝置容量達98.5萬瓩,不但是目前最大的核電機組,且位於缺電的北部地區,核二2號機的再運轉對今年夏天的供電至關重要。若核二2號機安全無虞,政府就必須加速讓機組歸隊發電;反之,若核二2號機仍有運轉的疑慮,政府現在就應該提出應變方案。
在中長期方案上,政府除了要加速推動電源開發,穩住目前岌岌可危的供電,在需求端上可用胡蘿蔔與棍子雙管齊下作法,鼓勵用電大戶減少用電。政府可使用的政策工具,包括提供產業界購置節電設備相關優惠,對於長期高耗能卻低附加價值的產業,則可考慮提高電價,引導這些產業轉型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方案遇到瓶頸,拿產業界來開刀,實屬不智,除了傷害產業界對政府的信賴,也不利我國對外招商形象。要求產業界節電的棍子不是不能用,但是要給產業調整的時間與環境;如果輕易地就揮出強制節電的大棒,何異不教而殺,施虐企業,蔡政府必須三思。





聯合報黑白集/超越藍綠或新宿主?


2018-05-29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柯綠分手,柯文哲順勢打出「超越藍綠」訴求。 記者許正宏/攝影


民進黨與柯文哲在台北市選舉分道揚鑣,柯文哲順勢打出「超越藍綠」訴求彰化縣長選戰,柯媽媽幫前台聯立委黃文玲助選;在台北市,除了親民黨與柯文哲結盟,說不會與柯合作的時代力量,其議員參選人卻對是否和柯合體含糊其辭。超越藍綠,似乎成真。
柯文哲說,比藍綠更重要的是黑白,比統獨更重要的是思維。似乎與他結盟,才是辨黑白、有思維。但柯文哲從自稱「墨綠」走向「不藍不綠」、「亦藍亦綠」,其實是考量到台北市基本盤藍大於綠;所謂超越藍綠,也是功利選擇。如果台北市基本盤綠大於藍,柯還會隱藏自己的政治傾向嗎?
上次縣長選舉,台聯精神領袖李登輝拒絕為黃文玲輔選,且李的吸票能力亦大不如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更是光環盡失。時力在林昶佐宣布不選台北市長後,也肯定不會有自己的母雞。柯文哲這些盟友,功利的考量,恐遠大於「超越藍綠」的理念追求。
說穿了,這些參選人與柯文哲的共同理念,除了「消滅國民黨」一致,根本無所謂黑白或思維。對柯文哲來說,這些盟友只是他擴大政治影響力的工具;對這些參選人而言,柯文哲只是自己原本宿主消失、萎縮後,所找的「新宿主」。兩者的結合無關理念,只有政治利益
政治當然不是只有藍綠統獨,但比藍綠統獨更糟糕的,是只有功利沒有理念的政治變色龍。柯文哲和他的盟友們是哪一種,很快可以一目了然。






聯合報社論/「團結」是蔡政府攻擊在野黨的政治手段


2018-05-28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布吉納法索宣布與我斷交,總統蔡英文親上火線回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布吉納法索與我斷交,蔡英文總統第一時間強烈抨擊對岸「挑戰台灣社會的底線,我們不會再忍讓」。第二天,蔡總統砲口對內,痛批在野黨「對執政黨批評之嚴苛,及對中國打壓行為之容忍」;她更強調,處理兩岸關係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團結的台灣」。
蔡政府執政兩年,丟了四個邦交國。每次斷交,總統回應的公式都是先痛斥大陸打壓,然後呼籲國人一致對外,「現在是我們要團結的時候」。蔡英文每每都是在這個時候,才會想到團結的重要;只不過話講完了,這個政府仍然持續打擊在野黨,從來沒在行動或政策上有過團結國人的表現。
不同於前三次斷交的是,蔡英文的火氣持續升高,反擊動作更見強化。光是稱呼對岸,就從「中國大陸政府」變成「北京當局」,再變成「中國政府」,這回更直批「中國」。與多明尼加斷交時的談話,還有「北京當局」、「中華民國」,這次則是赤裸裸的「中國」與「台灣」。從初上任時審慎的「維持現狀」,到現在絕不修飾地以「一中一台」架構處理兩岸用語,蔡政府確實是「不再忍讓」。
過去為表達「不挑釁」、「不走對抗老路」,蔡政府即使在實質作為上處處「去中國化」,但口頭絕不承認。這次在「不再忍讓」的政策指導下,陸委會以嚴審大陸官員來訪做為回擊第一槍,這是將既有政策枱面化;換句話說,蔡總統「不再忍讓」,就是「去中對抗」浮現,同時幾乎明言全面向美日傾斜,抗衡中共打壓。
蔡英文說,這些外交打壓是因為「中國不安與缺乏自信」。當要反擊卻打不到對岸時,蔡英文將「不安與缺乏自信」的心理轉向在野黨,她四問在野黨:政府有沒有捍衛台灣的尊嚴?有沒有捍衛台灣人民的安全?有沒有堅持台灣的主權?有沒有堅持不挑釁的原則?她相信自己做到了,所以「這樣的政府不值得在野黨共同支持,共同團結?」
先不說蔡英文提四問有沒有道理,如果將四問裡的「台灣」一詞換成「中華民國」四個字,相信「這個政府」大多數官員都難以回答這四問。當蔡英文以「這個國家」取代「中華民國」後,中華民國如同在「這個政府」裡消失,一切問題的核心就在這裡。當中華民國總統容許他的行政院長在國會宣示「台獨個人理念」,讓「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主導政府工作,連唱不唱國歌都成了新聞焦點;當政府官員連國家定位與走向都說不清楚,誰來捍衛中華民國的尊嚴與主權?美國有「團結在國旗周圍」的說法,這個政府要朝野團結在那一面旗子之下?
外交部長吳釗燮昨天更怒嗆藍委,「為什麼我們說中國打壓就要被你們指責?」其實沒有人不正視中共打壓的事實,但也沒有人能接受政府將外交失利歸咎於在野黨「不團結」的做法。蔡政府不肯面對兩岸政策失誤,誤判對岸會基於兩岸現實和民進黨政府談判,結果現狀無法維持,兩岸越走越僵,台海風雲險惡,隨時可能出現擦槍走火的危機,難道這是蔡政府「捍衛台灣人民安全」的成果?兩岸無解,南向難見成效,外交一再受挫,民進黨政府還強調是「捍衛台灣尊嚴、主權」的成果?口頭說不挑釁、不對抗,卻讓政府與學界瀰漫著「談陸色變」氣氛,對付不喜歡的在野人士,先扣紅帽子再論法理是非,讓台灣社會形塑出前所未見的分裂與對抗氛圍,蔡政府失策失職至此,還要以四問攻擊對手來轉移執政危機,真是豈有此理
民進黨政府不肯面對執政無力事實,反而以外交受挫做為政治動員手段,讓「中國因素」介入說來主導年底地方選舉走勢,這是要用對抗來保民進黨的執政,「團結」只是蔡政府用來攻擊對手的政治手段,這才是台灣難以團結的根本原因

【重磅快評】望水氣興嘆 五月天怎能不火熱?

.【重磅快評】 吳茂昆 被打爆的一人投手
.【即時短評】閃辭的吳茂昆 做到歷任部長做不到的事
.【重磅快評】望水氣興嘆 五月天怎能不火熱?
.【重磅快評】為吳茂昆猛擦粉 徐國勇果然全國最「勇」
.【即時短評】部長都耗損二位 蔡政府該幹點正事了
.【重磅快評】蔡政府為何重用「吳三貴」?

.【重磅快評】台灣奇譚:因為執政就能決定誰有無心肺!
.【重磅快評】蔡總統不如一個足球員
.【即時短評】礦業法藍綠現形 台灣政黨果然沒有左派






【重磅快評】望水氣興嘆 五月天怎能不火熱?


2018-05-29 14:54 聯合報  主筆室
日正當中,五月天豔陽高照,走在台北大街上的路人,清涼裝扮還不夠,手上還拎著一大杯冰涼的飲料。記者杜建重/攝影



前幾年,「極端氣候」初出現在媒體上,民眾有感,但僅及於災後的短期間;近年,極端氣候愈發巖竣,國人琅琅上口這詞,但卻愈發地淡定、無感。光是今年五月,極端氣候逐漸勒緊人們的常態作息,沒有人得以倖免,但卻少見應對。

先看氣溫,27日台北氣象站測到攝氏38.2度高溫,是該站設站121年來最火熱的5月天。5月只有這天高溫嗎?當然不是。截止至25日,台北5月均溫已創下民國36年(1947年)迄今72年來的新高。台灣常態月均溫7月是巔峰,現在5月還沒過完,7月難道要燒人?
氣溫高與久不降雨密切相關,大氣極端乾燥,相對濕度偏低,完全沒有在地的降雨配合條件,氣象單位與軍方雖勉力人造雨,天空太乾燥,當然事倍功半。翻查氣象局的雨量統計,1月到5月下旬,嘉義186毫米,台南154毫米、高雄也只有160毫米;台灣年均雨量2400毫米,就算一半額度留給颱風季,上半年的雨也偏低太多。
常態5月中旬應入梅,現況已5月底還是沒有個影,甚至前瞻下週也無跡象,氣象界悲觀地擔心今年會空梅,這當然不脫極端氣候因素。極強的太平洋高壓像個大鍋蓋緊扣在台灣上空;季節性西南風今年又超強,即便是帶著水氣的低壓鋒面就在台灣北方很近的地方,但西南風強力阻擋鋒面南下,台灣乾渴至極,局面卻不堪得只能望水氣興嘆。
梅雨可能落空另有大區域因素。台灣梅雨水氣部分源於印度洋水氣,4月印度洋水氣湧現,隨西風翻過雲南高黎貢山形成華南雲雨區,之後隨西風出海渡台供應台灣梅雨所需水氣。今年印度洋水氣偏少,華南因而晴日居多,台灣當然跟著望不到梅。
極端氣候其實無處不在,上一週節氣早過了立夏,但大陸北緯35度甘肅以南秦嶺、河西走廊直至青藏高原仍在飄雪,雖非首見的5月雪,但也罕見。再看阿拉伯半島的安曼、葉門,印度洋颶風「梅庫努」侵襲,竟然3年的雨量1次下完,造成慘重死傷。
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的一份氣候報告,警告若沒有積極的應對,世紀末亞洲將增溫攝氏6度,抵減許多的經濟成長成果。這可當成亞銀的危言聳聽,但應注意,極端氣候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壞了就無法回復。






【重磅快評】蔡政府為何重用「吳三貴」?


2018-05-29 09:29 聯合報  主筆室
吳釗燮(左起)、吳茂昆、吳音寧堪稱當今「吳三貴」,儘管屢屢替蔡政府扣分,但官位卻穩若泰山。圖/本報資料照片


繼5月1日的多明尼加後,布吉納法索24日晚間也宣布與我斷交。在這23天之中,外交部長吳釗燮數度公開宣稱,現有邦交國情況都沒問題。當天中午,蔡總統還透過臉書直播,開心拍賣玉荷包荔枝。顯示政府全未體會大事不妙,才會讓總統出來「與民同樂」,結果慘遭現世報。
昨天,吳釗燮到立院外交委員會報告。對於在野黨的抨擊,吳釗燮憤怒回擊,幾乎在台上與立委對罵。然而在氣勢洶洶之外,被問到當天到底何時通知總統邦交可能生變,他的回應是「我忘掉了」。
兩岸國力差距擴大,外交敗績往往是非戰之罪,但若怎麼輸掉都糊裡糊塗,就絕對是失職。進一步說,眼看客觀形勢險惡,卻墨守僵固意識形態,硬要在最不利的戰場上與對方開幹。更甚者是失敗後不知檢討,只會把宣傳句子拿出來反覆唸誦,不管能不能說服別人,只求進一步洗腦自己,這比起民進黨嘲諷老國民黨「漢賊不兩立」,有過之無不及。
如此等級「人才」,卻在兩代綠朝官運亨通,擔任過總統府秘書長、國安會秘書長、民進黨秘書長,外交部長、駐美代表、陸委會主委。整個國安團隊除了國防部之外,可說所有該當的官都當遍了。因此,他在布國斷交當天宣布口頭請辭,翌日立刻表示因為總統慰留,自己願「繼續為台灣努力」,大概也不會有人感到意外。
當然大家都曉得,吳釗燮之所以一路「聖眷」不衰,關鍵當然不是外交建樹,更非唯一意識形態符合民進黨立場的學者,而是他有位身為獨派大老的叔叔吳澧培
這不禁讓人想起近日政壇另一號爭議主角,台北農產公司總經理吳音寧,儘管專業知識之「豐」、表現之「佳」,都令人儍眼,但靠著父親是國策顧問吳晟,即使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北農董座陳景峻近乎公開羞辱,「高年薪實習生」都可好官我自為之,說不走就不走,甚至還要出來開記者會,反批罵自己的人小題大作。
若說在民進黨內要獲得「免死金牌」,都非得靠裙帶關係,倒也不符現實。眼前就有第三位正巧又姓吳的例子,就是教育部長吳茂昆
吳茂昆的出道,沒有爸爸或是叔叔可以倚靠,唯一戴穩烏紗帽的方式,就是能人所不能,打造鋼鐵般的面皮。上面想要「拔管」,就竭力想方設法配合,面對外界質疑還自詡從不犯錯;先前拍胸保證違法就下台,當真被人搜出證據,就開始推拖拉賴,改口說去留由院長決定。
吳釗燮、吳音寧、吳茂昆,堪稱當今的「吳三貴」。儘管任上表現聲名狼藉,儘管每次在媒體露面亮相,都在替蔡政府扣分,「三貴」的官位卻穩若泰山,完全不被外界風雨吹垮。對此唯一的解釋,就是對民進黨而言,宣示「順我者昌」,讓團隊中所有成員無條件配合,其重要性與所帶來的利益,比起流失的選票還要高吧?







【即時短評】部長都耗損二位 蔡政府該幹點正事了


2018-05-29 16:22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吳茂昆說「拔管」是對事不對人。 報系資料照


教育部長吳茂昆請辭下台,這已經是民進黨政府執意「拔管」後耗損的第二位部長。先下台的潘文忠說,盼台大校長爭議停止政治操作,現在吳茂昆又說「拔管」是對事不對人。但從今年一月台大選出管中閔以來,民進黨何嘗不是對人不對事的政治操作?
從兼任獨董爭議、立院卡預算、論文抄襲、赴陸講學到政務官管制登陸,民進黨自管中閔獲選台大校長以來,已經用盡各種理由卡管,還破天荒組成跨部會拔管諮詢專案小組,甚至從司法下手要查管中閔偽造文書、背信,營造寒蟬氣氛,如此用盡洪荒之力,要如何讓人相信只是對事不對人?
只是多數的指控,連欲加的罪名都找不到,最後又繞回到管中閔擔任台哥大獨董,沒有與遴選委員台哥大副董事張蔡明興利益迴避。但對照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曾任心悅生技獨董、審計及薪酬委員會委員召集人,與心悅生技董事、陽明大學校長遴委會召集人張鴻仁也沒有利益迴避,教育部竟能以郭旭崧「已聘任」自圓其說,還不是對人?
拖了四個多月的台大校長聘任案,但包括私校退場轉型、高教競爭力下滑、十二年國教課綱能不能如期上路、公托用非營利幼兒園美化數字、老師與學生西進、人才流失、高教深耕預算僧多粥少、穿小鞋打國際盃,這些國人對教育信心跌落谷底的問題,完全沒有看到教育部想到什麼辦法,卻一味的把心力投注在拔管上,明顯是政治意識形態操作勝過一切
行政院長賴清德曾說,吳茂昆的人事任命他負責,但如果教育部在荒唐四個多月後,賴清德找來的新部長整天還是政治掛帥、全力拔管,為了蔡政府的面子死不回改,毀壞台灣教育整體競爭力的責任,就不是再耗損一位部長或是賴清德一句負責就負得了責。







【重磅快評】為吳茂昆猛擦粉 徐國勇果然全國最「勇」


2018-05-29 12:30 聯合報  主筆室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屢為吳茂昆擦脂抹粉,果然全國最「勇」。本報資料照片



喧擾多時的教育部吳茂昆終於下台了,成為有史以來最短命的部長,蔡政府傾全黨之力想要拔管,但卻拔掉自己兩位教育部長,可見管案後作力之強。
而在這四十天當中,我們看到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使出渾身解數的為吳茂昆擦脂抹粉,善盡他發言人的「職責」,只是徐講得越多,輿論的反彈似乎就越大。
針對吳茂昆違法兼職,他說吳兼任的是慈善基金會,與管中閔不同,慶富的基金會不需要事先向學校報備,可見徐國勇的雙重標準。
另外針對吳茂昆未報備赴大陸一事,他說不管吳茂昆有無違法,管中閔不能用別人的違法來主張自己的正當性,就像一群人闖紅燈,不能說別人闖紅燈沒被抓到,所有被抓到的都不能處罰,可見徐國勇的邏輯不通
針對吳茂昆的上台,徐國勇更透露出不可告人的天機,原來就是之前在教育部所成立跨部會小組會議上立了拔管的大功,徐徬彿是吳的最佳代言人。
然而,我們看到的不是一位政府的發言人,彷彿是法庭上為罪犯辯護的律師,這不只是時空的錯置,也是角色的錯亂。
只是,無論徐國勇講得如何天花亂墜,都無法掩飾吳茂昆違法的事實,也不論徐國勇如何張冠李戴,也都遮掩不了吳茂昆的心虛,只會彰顯出蔡政府以顏色用人的本質。
吳茂昆的出線,不是他有如何過人的教育專才,而是他在「拔管」過程中的政治正確,吳茂昆的被青睞,也不是他對台灣教育有何鴻圖大略,只是用他來執行「拔管」大業。只是,殊沒想到「拔管」尚未成功,吳茂昆早已淹沒在輿論的浪潮下。
如今,吳茂昆宣布下台了,連與他同具有獨派意識的賴清德院長都保不了他了,他不但打擊到賴內閣的威信,也重創行政院發言人的誠信
只是,如今面對吳茂昆的下台,我們倒想聽聽徐國勇發言人的說法,想知道他如何為自己過去的發言自圓其說。我們只能說,徐國勇,真的有夠勇。






【即時短評】閃辭的吳茂昆 做到歷任部長做不到的事


2018-05-29 18:31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即時報導
教育界最近聊到拔管案,常說吳茂昆做到一件歷任部長都做不到的事,就是促成教師、家長、校長等教育團體大團結,不分黨派、顏色一致要他下台。本報資料照


教育界最近聊到拔管案,常開玩笑說,教育部吳茂昆做到一件歷任部長都做不到的事,就是促成教師、家長、校長等教育團體大團結,不分黨派、顏色一致要他下台,不只因為他拔管、有違法爭議及道德瑕疵,也因他不懂教育、且不願投入。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國中會考出闈記者會上,他致詞肯定有15個就學區免試入學採計會考,「是很好的演進」,與教育部漸近推動完全免試入學的政策背道而馳,凸顯積極拔管的吳茂昆,沒有用同樣積極的態度去深入了解國教政策,讓教團更加失望透頂
吳茂昆上任一周內即「拔管」,駁回台大準校長管中閔人事案,藍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同樣嚴格標準檢視吳茂昆侵占東華大學專利、違法赴陸等爭議。
吳茂昆原本「老神在在」,每次都以一句「被查到違法就下台」打發記者。直到立委柯志恩查到吳的「死穴」,引用行政院2005年給國科會的回函,證實吳茂昆國科會主委任內,赴杭州參加浙江大學的論壇,政院並未核准,即他違法赴陸屬實
這不只是壓垮吳茂昆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恐嚴重影響民進黨年底選情,蔡政府只能「斷尾」止血,別無他途。
事實上,曾當過管案跨部會專案小組諮詢委員的吳茂昆,接任教長之初,就被視為「拔管」部長,外界本來就不預期他會久任,只是沒想到他只撐了40天。但這40天,已讓台灣的教育付出沉痛代價,聘他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及整個蔡政府,也元氣大傷,年底大選就會見分曉。
一般民眾談起管案,也常感慨,民進黨可以快速動員教部、立院、監院、法務部、北檢、陸委會等跨部會蒐證、開會,為的就是要拔管。若蔡政府可以用同樣的高效率跨部會提升台灣的經濟、觀光、甚至人才流失的問題,民眾就不致如此反感了。
可惜的是,蔡政府盡管斷尾割掉史上任期最短的教長吳茂昆,卻不見得了解拔管對台灣的教育傷害有多大,在國內優秀高中生紛紛出走港澳大陸、在台大國際排名節節倒退之際,拔管變成國際笑話,不只重傷台大,也恐加速人才出走。
而為了拔管折損兩個教長,讓明年即將上路的12年國教新課綱埋下更多變數,相關的課程及考招改革,也恐跟著延宕。等於台灣從高教到國教都受到波及,影響到多少學生及家庭?人民對管案反不反感,年底選舉就會用選票來印證。






【重磅快評】 吳茂昆 被打爆的一人投手


2018-05-29 20:07 聯合報  主筆室
前教育部長吳茂昆請辭獲准,成為史上任期最短的教長。 報系資料照



在棒球比賽裡,除了先發、後援、中繼投手,還有一種很特殊的存在,叫做「一人型投手」,功能是針對某種類型的打者,只上來投一個人次就下場。比如說對方現在是左打者,又有失分危機,叫個左投上來專門解決這位打者,就叫做「一人型投手」。
既然只是針對一個打者,教練要派他上場執行任務,當然有很充分的把握。教育部在潘文忠解決不了管中閔之後,決定派吳茂昆上場,以吳茂昆和管中閔同樣是院士,又曾在拔管跨部會諮詢會議裡「貢獻」頗多的情況看來,「一人投手」的屬性再明顯不過
一人投手上場,起碼的要求是解決他應該要面對的那位打者。假如表現得異常出色,當然也有從一人投手變成短中繼的可能。吳茂昆一上任,確實忠誠的執行了他的「拔管」任務,決定駁回台大的管中閔聘任案。
不過教育部的決定,能算是「成功解決打者」嗎?看來並不盡然。直到目前為止,台大和管中閔都沒有軟化跡象,訴願和行政訴訟的程序即將啟動。教育部之拔管,充其量只能算是在場上出現了一個爭議球,到底算不算數,還不知道。
而管中閔這個打者還沒真的解決,吳茂昆又惹禍上身,到大陸擔任顧問、竊取專利、違法赴陸、違法兼任民間基金會董事的爭議不斷。他本人又口不擇言,常常站在第一線放言高論,幾乎成了整個內閣最大的爐主。這差不多就等同「一人投手」被打爆了。
無論是主動請辭或「被請辭」,行政院決定此時換下吳茂昆,顯然不是因為什麼道德標準,而是吳茂昆的爭議已經讓蔡政府乃至整個民進黨無法止血,年底就要選舉,影響不言可喻。此時換下他,目的只是希望劃下停損點,讓爭議到此為止。
不過,此時換下吳茂昆,真的能解決問題嗎?拔管的爭議還在,就像是投手的爭議球仍待裁處,最後結果如何,以及裁處過程,都會一再被拿來作文章。假如這球是作弊,就算投手下場,球隊還是會受傷。最重要的是,在這段主投的四十天裡,吳茂昆被打爆的分數,民進黨還追得回來嗎?
還是說換上新的投手,會被打爆得更慘?

李清志/一座山的博物館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李清志/一座山的博物館
.葉銀華/這十幾年來,人民把錢投資在那?

.黃介正/當前台灣戰略形勢評估
.范疇/「兩極化」是低級社會的象徵
.嚴震生/龐培歐對伊朗的片面外交思維
.朱宗慶/愛與鼓勵
.趙春山/突破「九二共識」的語意困局
.馬凱/杯水車薪不足以救少子化
.林祖嘉/美中貿易大戰,台灣進退失據

.王健壯/如果高院法官當總統
.羅智成/人工智慧與人工情感
.李清志/紙上明治村
.薛承泰/當獅子座遇見了處女座
.盛治仁/新官上任 一定要點三把火?
.方祖涵/選秀狀元與優步司機
.蘇蘅/我想讀傳播 因為想當YouTuber

.王正方/台灣見不到「深圳速度」
.嚴震生/只看見刺、卻看不見梁木的台灣
.葉銀華/公司如何還財於股民?
.洪蘭/當學生不會唱國歌…
.馬凱/血腥屠夫如何變成一代天驕?
.周行一/給台大機會成為偉大的大學

.王建壯/「拔管」這件事讓人感到恐怖
.劉維公/吳茂昆下台
.陳立恆/台灣,需要一場「新」五四運動
.盛治仁/懂得分析數據 更要善用數據
.薛承泰/顏色專業,真管用,整管用

.方祖涵/假釋犯難敲響的自由鐘






李清志/一座山的博物館


2018-05-29 00:02
 聯合報  李清志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台灣教育基本上也不鼓勵國民去登山冒險,使得人民不懂的珍惜國土的山林。圖為三峽區山坡地濫墾,山頭光禿禿。 圖/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今年文博會主場館展出「一座高山博物館 Body Knowing」,由當今明星策展人格子(王耀邦)設計,展覽拋開傳統單純科普或地形學的表現形式,試圖以身體感知作為探索我們生活環境的基本,帶領參觀民眾了解台灣最重要的,卻經常被遺忘忽略的地理領域。
高山的確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地理特色,許多外國人慕名來台灣,不是要看中正紀念堂或是一○一摩天大樓,而是想來台灣登山探索自然秘境;不過國人對於台灣的高山卻十分陌生,甚至大部分的人從未去攀爬過台灣的高山,原因源自於過去黨國政權對於人民的嚴加控制,不希望人民靠近海邊或進入山區,在海邊及山區設置許多檢查哨站,所有人想出海或進入山區,都必須提出申請,甚至有配額限制,使得登山這件事成為十分困難或不容易的事。
我們的教育基本上也不鼓勵國民去登山冒險,因為害怕山難或溺水;國民教育過程中,不知不覺灌輸青年學子,只要「乖乖待在教室讀書就是好學生」的犬儒書生觀念,導致我們年輕人普遍缺乏冒險犯難的精神,造就了一批批只會躲在教室讀死書的飼料雞
對於山的不認識,對於海的不熟悉,使得人民不懂得珍惜國土的山林,也沒有尊重山海的觀念,最近甚至出現「霸占山、霸占海」的房地產廣告標語,讓人十分傻眼。
在與策展人格子討論中,我們都不約而同提到日本東京高尾山的599博物館高尾山是距離東京都最近的一座山,說是高山,其實標高只有599公尺,但是這座山從一千多年前,就被視為聖山而加以保護,江戶時代德川家族也特別保護這座山林,甚至有規定濫墾濫伐、破壞高尾山的人,要被處以極刑。
599博物館位於東京近郊高尾山登山口處,簡潔明亮的博物館,由設計師大黑大悟所設計,用簡單清楚的平面設計方式,去介紹高尾山的動植物、歷史,以及高尾山的登山路徑等等,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登山客在登山之前,可以先了解這座山,並且知道如何愛惜保護這座山林。
這座博物館的展示設計規畫非常出色,所有去過599博物館的人都對這座博物館的設計印象深刻,因為即使沒有去攀登高尾山,只要到這座博物館參觀,就幾乎可以對這座山有概括的了解。博物館中還有Play Mountain區,設置模擬高尾山山巒起伏的模型,讓有些無法跟父母去爬山的小小孩,可以在此攀爬玩耍體驗。博物館也有599咖啡館,以及以599高尾山為主題的紀念品商店,其中販賣的599 Book是一本設計周全的博物館書,可說是整座博物館的濃縮版本,非常值得收藏。文博會「一座高山博物館」的展覽結束後,大家都很感慨,其實台灣高山眾多,許多山都比高尾山不知道豐富多少倍,可是我們居然連一座像樣的「高山博物館」都沒有!
登山者愛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曾說:「我們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自己。」讓我們的國民更親近高山、更認識高山,他們會更謙卑,更懂得尊重高山,懂得愛惜我們的山林與土地

名家觀點/金金分離排除公股 應有配套

名家觀點/金金分離排除公股 應有配套


2018-05-29 01:08 經濟日報  李沃牆(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金管會 報系資料照

日前,金管會宣布推動「金金分離」,預計民國108年(2019年)7月上路。民國106年(2017年)底,樺福遠航集團董事長張綱維以4%,不到5%門檻的股權,透過七家轉投資公司,徵求委託書的方式拿下三信銀行五席董事席次,此外,寶佳集團插旗台新金、永豐金等多家金融機構,甚至持股9%以上二者明顯規避銀行持股5%要申報、10%要審查的規定
然而,金管會認為同一家股東擁有多家銀行一定比例的股權或董事席次,易產生「競業禁止」與「營業祕密外洩」疑慮;因而祭出「金金分離」政策,包括「限縮委託書徵求」及「增加自然人董事」等重大改革;除了限制一家企業至多僅能插旗一家金融機構;也限制一人不能同時兼任多家金融機構董事,但排除財政部派任的公股代表
固然在「金金分離」的原則下,禁止多家金融機構董事席次同時被一人持有,以防內部稽核控管失效,甚至因機密資訊流通而被財團惡意套利;應可降低同業競爭、利益衝突等問題,有利公司治理績效提升;但其公平性卻遭質疑,有值得深入討論必要。
首先,就「限縮委託書徵求」而言,依現行公司法規定,持股達一定比率的股東可徵求委託書,本意在保障股東權利,並可藉此撤換經營不善的經營者;但過去也有大股東為取得經營權,大打股權爭奪戰而以高價收購委託書;結果在取得經營權後,竟掏空公司。在樺福遠航集團及寶佳入股銀行業後,金管會擬修法,將銀行法中有關委託書徵求「同一人3%」的規定,自民國108年(2019年)元旦起縮限,無限徵求門檻提高為「同一人及同一關係人」持股10%以上。但是否就此提高銀行經營績效,避免被掏空?有待後續觀察。
再者,金管會也擬規定,銀行專業董事席次中應增加「自然人董事比例」,並納入公司法修正條文中,要求一定席次由自然人董事擔任。理由在於,自然人身份出任,不會隨時被大股東改派而影響公司治理,對於維持銀行的穩健經營較有助益,似乎也不無道理。
但依公司法27條規定,自然人董事除非自行辭職,否則不能更換。但問題又來了,自然人董事或獨董,需大股東或法人支持才能當選,三年內不能隨時改派。然而,大股東是否真心落實公司治理,又是否能避免發生利益衝突?倘淪為酬庸,成為大股東橡皮圖章,自無益於公司治理及經營績效提升。
筆者以為,金管會透過修法強化公司治理責無旁貸,也值得肯定。鑑於目前國內泛公股銀行資產逾新台幣22兆元,占銀行總資產規模的48%又近年來泛公股銀行弊案頻傳,若金管會「金金分離」新法的「限縮委託書徵求」及「增加自然人董事」,均排除財政部100%持股的台銀、土銀及輸出入銀行;恐難以消除公股由來以久的弊端及可能引發的經營風險。
例如,台銀及土銀因持有多家公股的股權,交叉持股尤有嚴重,可謂「公股一家親」;但不論是公股主管或學界代表擔任董事仍需配合政策,均難以超然獨立,又如何避免「競業衝突」?避免不再發生類似「慶富弊案」;反之,若改以自然人擔任董事,又怕難以管理;在此兩難下,金管會宜有完整的配套措施才是。

李沃牆

現職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專長為風險管理、財務工程、財務計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