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強制工商業節電 政府要三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7319/web/

.聯合報社論/「團結」是蔡政府攻擊在野黨的政治手段
.聯合報黑白集/超越藍綠或新宿主?
.經濟日報社論/強制工商業節電 政府要三思








經濟日報社論/強制工商業節電 政府要三思


2018-05-29 00: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還沒進入盛夏,昨天國內用電量已打破5月單日用電量的史上最高紀錄,備轉容量率跌到3.59%,備轉容量剩下129萬瓩,距離低於90萬瓩就會亮起代表限電警戒的「紅燈」,只剩一步之遙,凸顯今年供電情勢之嚴峻。為度過今年夏天的供電危機,政府計劃在下月中起實施工商業強制節電措施,對於全國用電契約容量逾1,000瓩的用電大戶,若預估隔日供電將亮出紅燈,這些用戶就必須配合降低用電量,否則會面臨電價調漲等懲罰。
這項措施還沒上路,工商界的反彈聲浪已起,反彈理由之一是蔡總統上任前與上任後均強調推動能源轉型不會造成缺電,如今卻強制工商界節電。雖然行政院強調,這是「削峰填谷」,並非減少向工商界供電,但實際上就是要降低工商界在供電尖峰的用電量,以度過缺電危機;第二個反彈是第3季為工商界用電高峰,不論是製造業要趕工以應付年底前的訂單旺季,或百貨等流通業在夏季必須利用空調以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強制節電將打亂企業的營運節奏。
蔡政府使出這麼重的手段,看得出政府極力要避免出現供電缺口,希望不要重演去年815大停電事件,令產業界對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失去信心。但如此的猛藥是否真能對症下藥,還是會進一步加劇產業界的疑慮,值得商榷。
政府認為強制工商界節電,只是要將尖峰的用電轉移至離峰,藉此避開尖峰供電不足的困境。但對工商界而言,一旦有重要訂單、甚至急單,24小時不間斷生產都可能趕不及供貨,而政府實施強制節電是前一日才通知業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幾乎難以應變,節電達標的難度必然大增。不少企業更質疑,政府希望產業界拚經濟,但拚經濟的同時若因而未達政府的節電目標即被懲罰,這樣的施政思維豈非矛盾?
對產業界而言,穩定的能源政策與穩定的能源供給一樣重要,前者可以讓企業制訂長期發展目標時有一個明確的依據,後者則提供產業界一個良好的生產與經營環境。如今,蔡總統上任才兩年多,國內供電已從不缺電到瀕臨限電,強制產業界限電的措施從政策醞釀到上路,竟只給工商界不到三個月的應變時間。不論從短期或中長期來看,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都讓產業界難以放心。
由於產業界的反彈,加上政府來不及完備相關配套措施,強制節電措施似有延後上路的跡象,但政府仍希望趕在今年夏天用電高峰前實施。我們呼籲政府應重新考慮在今年實施強制節電措施的必要性,改以短、中、長期的配套,與產業界攜手度過能源轉型完成前的供電吃緊期。
在短期內,政府應加速審查核二廠2號機再運轉案。核二2號機之前因歲修、再運轉不順利,還在停機中;由於該機組裝置容量達98.5萬瓩,不但是目前最大的核電機組,且位於缺電的北部地區,核二2號機的再運轉對今年夏天的供電至關重要。若核二2號機安全無虞,政府就必須加速讓機組歸隊發電;反之,若核二2號機仍有運轉的疑慮,政府現在就應該提出應變方案。
在中長期方案上,政府除了要加速推動電源開發,穩住目前岌岌可危的供電,在需求端上可用胡蘿蔔與棍子雙管齊下作法,鼓勵用電大戶減少用電。政府可使用的政策工具,包括提供產業界購置節電設備相關優惠,對於長期高耗能卻低附加價值的產業,則可考慮提高電價,引導這些產業轉型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方案遇到瓶頸,拿產業界來開刀,實屬不智,除了傷害產業界對政府的信賴,也不利我國對外招商形象。要求產業界節電的棍子不是不能用,但是要給產業調整的時間與環境;如果輕易地就揮出強制節電的大棒,何異不教而殺,施虐企業,蔡政府必須三思。





聯合報黑白集/超越藍綠或新宿主?


2018-05-29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柯綠分手,柯文哲順勢打出「超越藍綠」訴求。 記者許正宏/攝影


民進黨與柯文哲在台北市選舉分道揚鑣,柯文哲順勢打出「超越藍綠」訴求彰化縣長選戰,柯媽媽幫前台聯立委黃文玲助選;在台北市,除了親民黨與柯文哲結盟,說不會與柯合作的時代力量,其議員參選人卻對是否和柯合體含糊其辭。超越藍綠,似乎成真。
柯文哲說,比藍綠更重要的是黑白,比統獨更重要的是思維。似乎與他結盟,才是辨黑白、有思維。但柯文哲從自稱「墨綠」走向「不藍不綠」、「亦藍亦綠」,其實是考量到台北市基本盤藍大於綠;所謂超越藍綠,也是功利選擇。如果台北市基本盤綠大於藍,柯還會隱藏自己的政治傾向嗎?
上次縣長選舉,台聯精神領袖李登輝拒絕為黃文玲輔選,且李的吸票能力亦大不如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更是光環盡失。時力在林昶佐宣布不選台北市長後,也肯定不會有自己的母雞。柯文哲這些盟友,功利的考量,恐遠大於「超越藍綠」的理念追求。
說穿了,這些參選人與柯文哲的共同理念,除了「消滅國民黨」一致,根本無所謂黑白或思維。對柯文哲來說,這些盟友只是他擴大政治影響力的工具;對這些參選人而言,柯文哲只是自己原本宿主消失、萎縮後,所找的「新宿主」。兩者的結合無關理念,只有政治利益
政治當然不是只有藍綠統獨,但比藍綠統獨更糟糕的,是只有功利沒有理念的政治變色龍。柯文哲和他的盟友們是哪一種,很快可以一目了然。






聯合報社論/「團結」是蔡政府攻擊在野黨的政治手段


2018-05-28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布吉納法索宣布與我斷交,總統蔡英文親上火線回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布吉納法索與我斷交,蔡英文總統第一時間強烈抨擊對岸「挑戰台灣社會的底線,我們不會再忍讓」。第二天,蔡總統砲口對內,痛批在野黨「對執政黨批評之嚴苛,及對中國打壓行為之容忍」;她更強調,處理兩岸關係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團結的台灣」。
蔡政府執政兩年,丟了四個邦交國。每次斷交,總統回應的公式都是先痛斥大陸打壓,然後呼籲國人一致對外,「現在是我們要團結的時候」。蔡英文每每都是在這個時候,才會想到團結的重要;只不過話講完了,這個政府仍然持續打擊在野黨,從來沒在行動或政策上有過團結國人的表現。
不同於前三次斷交的是,蔡英文的火氣持續升高,反擊動作更見強化。光是稱呼對岸,就從「中國大陸政府」變成「北京當局」,再變成「中國政府」,這回更直批「中國」。與多明尼加斷交時的談話,還有「北京當局」、「中華民國」,這次則是赤裸裸的「中國」與「台灣」。從初上任時審慎的「維持現狀」,到現在絕不修飾地以「一中一台」架構處理兩岸用語,蔡政府確實是「不再忍讓」。
過去為表達「不挑釁」、「不走對抗老路」,蔡政府即使在實質作為上處處「去中國化」,但口頭絕不承認。這次在「不再忍讓」的政策指導下,陸委會以嚴審大陸官員來訪做為回擊第一槍,這是將既有政策枱面化;換句話說,蔡總統「不再忍讓」,就是「去中對抗」浮現,同時幾乎明言全面向美日傾斜,抗衡中共打壓。
蔡英文說,這些外交打壓是因為「中國不安與缺乏自信」。當要反擊卻打不到對岸時,蔡英文將「不安與缺乏自信」的心理轉向在野黨,她四問在野黨:政府有沒有捍衛台灣的尊嚴?有沒有捍衛台灣人民的安全?有沒有堅持台灣的主權?有沒有堅持不挑釁的原則?她相信自己做到了,所以「這樣的政府不值得在野黨共同支持,共同團結?」
先不說蔡英文提四問有沒有道理,如果將四問裡的「台灣」一詞換成「中華民國」四個字,相信「這個政府」大多數官員都難以回答這四問。當蔡英文以「這個國家」取代「中華民國」後,中華民國如同在「這個政府」裡消失,一切問題的核心就在這裡。當中華民國總統容許他的行政院長在國會宣示「台獨個人理念」,讓「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主導政府工作,連唱不唱國歌都成了新聞焦點;當政府官員連國家定位與走向都說不清楚,誰來捍衛中華民國的尊嚴與主權?美國有「團結在國旗周圍」的說法,這個政府要朝野團結在那一面旗子之下?
外交部長吳釗燮昨天更怒嗆藍委,「為什麼我們說中國打壓就要被你們指責?」其實沒有人不正視中共打壓的事實,但也沒有人能接受政府將外交失利歸咎於在野黨「不團結」的做法。蔡政府不肯面對兩岸政策失誤,誤判對岸會基於兩岸現實和民進黨政府談判,結果現狀無法維持,兩岸越走越僵,台海風雲險惡,隨時可能出現擦槍走火的危機,難道這是蔡政府「捍衛台灣人民安全」的成果?兩岸無解,南向難見成效,外交一再受挫,民進黨政府還強調是「捍衛台灣尊嚴、主權」的成果?口頭說不挑釁、不對抗,卻讓政府與學界瀰漫著「談陸色變」氣氛,對付不喜歡的在野人士,先扣紅帽子再論法理是非,讓台灣社會形塑出前所未見的分裂與對抗氛圍,蔡政府失策失職至此,還要以四問攻擊對手來轉移執政危機,真是豈有此理
民進黨政府不肯面對執政無力事實,反而以外交受挫做為政治動員手段,讓「中國因素」介入說來主導年底地方選舉走勢,這是要用對抗來保民進黨的執政,「團結」只是蔡政府用來攻擊對手的政治手段,這才是台灣難以團結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