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7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從哥布林模式看年輕人躺平隱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經濟險象環生,滿朝文武還在打嘴炮
◆  聯合報黑白集/笨蛋,要調整的不是論述
◆  經濟日報社論/從哥布林模式看年輕人躺平隱憂







經濟日報社論/從哥布林模式看年輕人躺平隱憂


2022-12-17 01:3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辦公室示意圖。Pixabay



英國牛津字典日前公布網友票選年度代表字,民國一一一年(2022)選出了「Goblin mode」(哥布林模式)。該詞在社群網路上已流傳十餘年,意思是自我放縱、拒絕社會期待的壓力,用通俗的用語來形容就是「擺爛」、「躺平」。「哥布林模式」獲選年度代表字與長達近三年的新冠疫情有關,雖然疫情已近終點,但許多人卻不願回到疫情前的生活。「哥布林模式」反映在疫後社會的各個面向,對產業而言,一個普遍的現象是缺工

全球經濟正處於邁向疫後的調整期,過程中出現許多矛盾現象。以美國為例,因通膨因素聯準會接連升息,產業界對經濟前景憂心忡忡,但就業情況並未大幅惡化,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優於市場預期,失業率也處低點,薪資還不降反增。美國就業市場與經濟前景的背離原因包括疫情造成移民大減低薪行業勞工向薪資較高工作轉移,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勞工不想出門工作,特別是年輕人。

回過頭看台灣,10月失業率連續兩個月下滑來到3.64%,是近半年新低,今年5月疫情高峰帶動失業率上升的趨勢,從8月起開始回落。失業率還可能繼續走低,但青年失業率仍高,以7月為例,全體失業率為3.78%青年失業率來到今年的高點8.59%。在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同時,從高科技產業觀光旅遊傳統產業卻頻喊缺工,問題出在哪裡?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在天下的專欄中分析台灣青年失業率與企業缺工的矛盾現象,原因出在教育。林之晨說:「我們高等教育真正問題,是科系人數分布結構不符合社會需求。」他預期「五年後我們批判的,將不是青年高失業率,而是企業缺人才,危及經濟成長、國際競爭力的困境。」

除了產學落差造成缺工,另一個缺工的可能原因是年輕人在疫後更想處於「哥布林模式」。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去年參加聯合報70周年許願活動,代表台積電許下了「希望台灣年輕人敢於夢想走進世界超越我們這一代。」這個願望。劉德音許這個願,與台積電近年加速海外布局有關。台積電已分別在美國與日本新設產線,另評估在歐洲設廠,亟需大量人才加入,但即便身為台灣龍頭企業,台積電也苦於人力招募。劉德音月初在三三會演講時說,全球半導體人才缺乏嚴重,台灣面臨的挑戰更大,年輕人不敢出去,才是台灣產業的問題。

從林之晨到劉德音的談話,都觸及了台灣年輕人不願上工」的主要面向,包括教育與產業界的落差,讓畢業生進入職場後,所學與經驗無法順利和產業對接,想找工作的勞工找不到適合的職位,企業的職缺找不到適合的人才,這必須靠教育改革縮小學用落差才能改變。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具備相當工作能力的年輕勞工不願投入職場,寧可處於「哥布林模式」或「躺平」,這對台灣就業市場的威脅更勝前者。台灣年輕人選擇「哥布林模式」的原因和國外的年輕人類似,對薪資待遇、房價與高壓工作環境的不滿,讓他們寧可選擇躺平,也不願進入職場。

政府多年來強調要解決青年低薪問題與高房價問題,目前看來進展有限,必須加速作為,在推動社宅興建等議題上做出成績,才能讓台灣年輕人離開「哥布林模式」成為職場的生力軍。對產業來說,思考疫後的彈性工作模式或許是一個解方,國外已有不少企業試辦遠距工作,發現並不會影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台灣年輕人短期處於「哥布林模式」不是壞事,因為可以轉換身心壓力,但如果長期處於「哥布林模式」,對台灣產業就是弊大於利












聯合報黑白集/笨蛋,要調整的不是論述


2022-12-17 01: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桃園市長鄭文燦作為敗選檢討小組召集人,日前表示民進黨未來兩岸論述要有所調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鄭國樑/攝影



鄭文燦召集民進黨檢討敗選原因,得出卅多項結論。他說,「抗中保台」原是要展現台灣面對壓力仍保持對自由民主的信任,但被操作成恐懼牌、戰爭牌,造成選民不安;未來民進黨會在「兩岸論述」上作一些調整。

鄭文燦明言「抗中保台」牌造成減分,這是誠實以對。但他說抗中保台「被操作」成戰爭牌,卻不符事實。原因是,「操作」抗中保台的是民進黨,在野黨和民眾都只是被動認知及回應。民進黨自己出牌出錯了,不能怪別人,並沒有誰故意操作戰爭牌。

再看,鄭文燦說民進黨「兩岸論述」需要調整,這也歪到天邊去了。民進黨要調整的,不是兩岸「論述」,而是執政的心態和做法。民進黨的論述何其多,初一十五不一樣;這些,民眾都管不著。問題是,你身為執政黨,嘴巴說的是一套,手上做的又是另一套,老百姓都被整死了,誰還要聽你論述?

這點,又牽涉到民進黨更深的癥結只有嘴巴沒有耳朵。蔡英文以為她是總統,老百姓就得聽她的;但她何曾打開耳朵,聽一聽人民的聲音?就像這次選舉下來,民眾用選票發出的不滿分貝還不夠高嗎,但蔡政府什麼也沒改變,顧人怨的蘇貞昌依然在那裡威風呼喝。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修出再動人的兩岸論述,要說給誰聽?

笨蛋!問題不是在論述。













聯合報社論/經濟險象環生,滿朝文武還在打嘴炮


2022-12-17 02: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我國水產品輸入中國大陸註冊遭暫停,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右)、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左)等人舉行記者會,說明因應措施。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許正宏/攝影



九合一選後,台灣經濟出現一連串令人不安的下墜現象。最嚴重的是,十一月出口雙位數衰退年減百分之十三點一,五大類十一大項產品包括電子零組件在內沒有一項正成長,進口則年減百分之八點六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形容,數字之不理想,可謂「黯淡無光」。中央銀行也坦承,經濟放緩速度超乎預期,今明兩年經濟成長將無法「保三」。

這幾天,以生產「捷安特」聞名的巨大機械因面臨「市場需求雪崩」,罕見地發函協力廠要求貨款票期展延四十五天,震撼產業界。過去三年,巨大集團受惠於全球疫情下的自行車爆發潮,營收大幅成長,十月底慶祝公司成立五十周年時,才大呼「機會點來了」。誰料方才隔月,各國紛紛解封,自行車市場卻一夕崩落巨大機械庫存創下五十年最高紀錄,足見消費需求變化劇烈

疫情期間,台灣經濟仍能保持不錯的成長,蔡政府對此洋洋自得。然而,世界政經情勢瞬息萬變,原本外界預期疫情解封會帶來「報復性消費」,結果並未發生,許多產業反而出現了「庫存堆積」的現象。美國科技業的裁員潮,即因此而生;影響所及,台灣科技業的無薪假也重出江湖。此外,俄烏戰爭導致全球能源、糧食供應急缺,更帶來可怕的通膨;而中國經濟成長因過度封城轉為怠速,又加重消費減緩困境。高度倚賴外貿的台灣,當然難逃衰退的冷風。

台灣進出口雙雙翻黑,在九月即已見徵兆。但十月出口減幅縮小,進口甚至轉正,一度讓人以為衰退只是一時假象。事實上,從十一月的數字看,外貿衰退的走勢已經無可遁逃。包括被寄予厚望的電子零組件出口終結四十二連紅,轉為年減百分之四點九,是最驚心的警訊。財政部官員直言,第四季出口負成長已是「鐵板釘釘」的格局,且衰退幅度會比主計總處估計的年減百分之三點九還深,來到年減百分之七的地步。

若依地區看,在我國五大出口地區中,除日本外,中國大陸、東協、美國和歐洲,均同步大幅衰退。其中,占我國出口比重超過四成的大陸和香港,衰退幅度高達百分之廿點九,是八年來最大跌幅。此外,美國市場年減百分之十一點三,歐洲市場年減百分之十九,均顯示全球貿易正在吹逆風,台灣無處遁逃,只能面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條件說要放棄什麼市場,或杯葛什麼市場嗎?

遺憾的是,蘇內閣中卻充斥這類滿口嘴炮的官員。最近,由於不少輸陸農漁產品遭禁,蔡政府利用機會大打反中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便大吹大擂,聲稱農委會已成功調整出口市場,生鮮冷藏水果出口日本目前已占百分之五十,中國大陸降至百分之一點七。事實上,台灣水果在大陸市場占比衰退,主要是品質有疑問被禁,陳吉仲竟能宣傳成自己拓展市場有功,由此可見他的厚顏。食藥署長吳秀梅則利用佳德鳳梨酥登陸註冊不順,將矛頭扭曲成對岸意圖竊取鳳梨酥配方,也大大混淆了社會視聽。

更糟的是,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更乘機煽風點火,要求政府採取「報復性措施」回敬對岸,以台灣的強勢產業發動制裁,例如限制台灣的晶片、資通產品出口到大陸等。這些灌水、吹噓、罵街之語,聽在勤懇耕耘的業者耳裡,又是什麼感受?政府官員沒有能力解決業者的問題已極可恥;現在執政黨民代竟敢要求把關鍵工業產品當成報復武器,簡直比專制國家還可怕!

經濟的險惡挑戰橫在眼前,通膨壓縮著人民生活,官員們能不能多做實事,少些嘴炮。



【專家之眼】強權約制台灣選情之能耐

◆  【專家之眼】強權約制台灣選情之能耐

◆  【專家之眼】東亞防疫政策的參酌比對與來年經濟展望
◆  【專家之眼】孔子看2022世足賽: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  【專家之眼】外國軍機艦不穿越台灣海峽可能嗎?
◆  【專家之眼】世界能源戰爭開打了!
◆  【專家之眼】執政者黨派考量 小三通要通還有懸念
◆  【專家之眼】大陸對我經濟施壓劍指賴清德?
◆  【專家之眼】新制退撫 退休金風險公教個人自負







【專家之眼】強權約制台灣選情之能耐


2022-12-17 07:50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美中強權角力,影響台灣選舉。美聯社



觀察未來世界局勢發展,強權對立狀況愈來愈明顯,而台灣顯然逐漸成為雙方角力焦點。面對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中央公職人員選舉,主宰未來台灣政治發展趨向總統職位,再加上主管立法與預算審理大權之立法委員席次,將更成為北京與華盛頓希望施展身手,期能約制台灣選舉情勢發展方向之重要目標。

吾人要如何來評斷強權約制台灣選情之能耐高低?究竟是要從北京與華盛頓所採取不論是威迫抑或是利誘手段來評斷,抑或是要精算這兩方所付出代價以及所押注籌碼高低?若是要談到約制conditioning)就要分別談到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手法以及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手段。

換言之,就是不但要看有那些「敬酒」,更要看有那些「罰酒」;也就是要看軟硬手法兩個面向,才能完整掌握強權如何交互運用,以便約制台灣選情,並且主導台灣政治局勢發展

不過有時手段與其所產生政治效應未見得存在必然因果關係。講得再明白些,就是有時威脅施壓,不但不能使對象就範,反而遭致負面反彈,將互動關係愈搞愈糟。同樣有時刻意施惠,打算透過親善懷柔爭取好感與善意,但卻可能會搞到是熱臉去貼冷屁股,最後變成是白費功夫自討沒趣

所以既然手段與效應不具有絕對因果關係,或許就必須直接從能夠產生何種政治效應切入,期能確切辨識與掌握北京與華盛頓這兩方,到底能對台灣選情產生何種程度影響力。首先台灣社會普遍注意到,在台灣選戰打算要爭取大位者,幾乎都無法避免必須要對華盛頓以及北京溝通政策立場,甚至還要親自前往華盛頓甚或是北京,透過公關拜會行程以便表達政治姿態。

此種過程究竟是因為華盛頓或是北京具有「成事不足,但卻敗事有餘」實力,所以無論如何必須妥善應付,避免橫生枝節破壞大局;還是北京或是華盛頓能具備「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本事,因此所有候選人都不得不對其買帳,必須對其表態輸誠,甚至到達媒體報導經常所宣稱,候選人必須通過面試地步呢?  

強權對於特定候選人表達好惡,可以強烈到主導台灣民眾投票意向地步嗎?到底是誰具有投票權?而選民自主判斷程度有多高?北京與華盛頓對於台灣選情所能產生之影響效應究竟是下列四種狀況那一類別呢?從「要誰選上,誰就會選上」,抑或是「要誰選不上,誰就選不上」,或者是「要誰選上,誰就會選不上」,還有最慘就是到「要誰選不上,誰就會選上」之反向效應

為何要探討北京與華盛頓對於台灣選情之影響能力,其實就是要回到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綠營是否還是會打出「抗中保台」牌,以便吸引選票鞏固政治票房;儘管「抗中保台」是綠營選舉唯一基本戰略,但只要能夠產生選戰利基,能夠讓綠營贏得選戰,綠營就無法戒除這個政治迷幻藥

綠營每逢選舉都會使出渾身解數去挑釁北京,其實就是因為台灣目前社會民意基本思維,已經被操弄到對北京抱持負面觀,因此不論北京如何表達善意或是刻意示好拉攏,都會被曲解到喪失原意。但若是北京沉不住氣對台施壓報復威脅,選民就會被導引,以感性激情用選票發洩情緒,最後獲得「要誰選不上,誰就會選上」結果

當然北京亦從台灣歷次選戰中獲得許多教訓,其本身亦自知其為台灣選舉票房毒藥,所以若是公開表態,到最後必然是會搞到「要誰選上,誰就會選不上」結果。所以近年來北京在台灣選戰期間,基本上都不會公開評論,並且不論選戰結果如何,都僅會重申立場,絕對不會表達出任何情緒性反應與評論,免得自討沒趣不利於後續應對情勢變化。

反過來看,華盛頓對於台灣選情之影響力,大體上還僅限於「要誰選不上,誰就選不上」程度,因此能夠妥善應付避免華盛頓在後面猛扯後腿,這是藍綠兩黨候選人都必須親自跑趟華盛頓,至少先去買個保險,不要回到台灣在選戰中背後被華盛頓政界透過放話來開黑槍。

至於華盛頓操控台灣選情能否到達「要誰選上,誰就會選上」地步,到目前看來還是難以判斷。此因華盛頓到目前來說,雖然不免還會從中有所運作,但基本上還是順勢而為,並無先例曾朝著情勢發展與台灣民意對幹。

所以當順勢而為時,確實是難以看出是否具備「要誰選上,誰就會選上」能耐;唯有堅持逆勢操作力挺被台灣社會非議,但卻對其百般順從之候選人,最後在美國支持下獲得勝選,才能顯現出華盛頓具備「要誰選上,誰就會選上」本事。

強權透過表態操控扈從小國選情其實是國際社會家常便飯假若選民沒有獨立自主判斷能力就必然會提供強權呼風喚雨主導政局空間。北京與華盛頓兩者如何約制台灣選情,能耐高低究竟能到何種程度,確實是值得各方探討與思考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維京傳說:寒冰交鋒」的民族主義戰火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軍售一再遲交 「美意」如何心領
◆  沒有生活 只剩下生存
◆  役期延長無益 避戰唯一選項
◆  看陸半導體業興衰 眼界決定命運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維京傳說:寒冰交鋒」的民族主義戰火
◆  護台立場 藍缺對美論述
◆  退休有事做 好活才能找到好死
◆  抗疫外 長者更要保暖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維京傳說:寒冰交鋒」的民族主義戰火


2022-12-17 01:39  聯合報/ 潘襎(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圖/GaragePlay 車庫娛樂



人類早期歷史,戰亂時期居多,和平時間少,直到民主政治到來,政權轉移相對平順。但是,即使現在戰火依然隆隆在各地響起。

處於弱勢文明的族群或國家,也常能征服強勢文明,譬如紀元前十一世紀古希臘在特洛伊戰爭後,邁錫尼文明覆蓋愛琴海四周,卻遭遇北方民族入侵,文明衰退數百年之久。西羅馬帝國滅於北方蠻族國家瞬間崩解長達千年戰亂,成為西方歷史學家眼中「黑暗中世紀」。西晉滅於五胡,中國北方陷入數百年紛亂,北宋滅於金南宋滅於蒙古。這些歷史揭示文明後進民族消滅高度文明的明證。

文明高者不一定保證爭鬥中有優勢。誰會屈服誰,力量強弱決定存活與否的重要條件之一。戰爭就是那麼野蠻,那是比拳頭,比膽識、比謀略的決鬥。武勇時常是一個淒涼時代。電影「王者天下」由奧蘭多.布魯飾演鄉下鐵匠,繼承貴族爵位,成為伊貝林貝里昂,協助耶路撒冷王國抵抗薩拉丁攻擊,最終保全城中百姓撤出。攻城戰役驚險萬分,的確是部難得描繪十字軍東征史詩級電影。這部電影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發行,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第二次波斯灣戰爭爆發,伊拉克總統海珊同年十二月被捕。每一部國際性電影發行,總蘊含著人類對當下與未來局勢的期許。這部片意味著文明衝突與和解。

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二月廿七日俄羅斯派兵占領克里米亞半島,隨後烏克蘭爆發頓巴斯戰役。民國一五年(一六年)十二月廿九日俄羅斯上演一部中世紀大戲「維京傳說寒冰交鋒」(Viking),隔年在各國上映。這是俄羅斯耗費第三昂貴電影,場面浩大、悲壯,歌詠一個民族篳路藍縷壯闊歷史。這戲描繪基輔羅斯建造者弗拉基米爾大帝傳奇故事。他身為庶出子遭排擠,幾番征戰打敗兄長,定都基輔,帶領族人與拜占庭帝國抗衡,最後引入宗教信仰。片中充滿殺伐,刀斧、劍弩橫飛,普亭看了大加讚賞。這部影片激發俄羅斯民族情感今年二月廿四日俄羅斯揮兵侵略烏克蘭,隨之陷入泥淖,至今依然無法自拔。

戰爭容易收場難。古希臘各城邦間征戰,最終協議於古代奧運期間,各國必須停火,並將這個停火協議鑄造在青銅器上流傳下來。「二十六年皇帝盡兼併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始皇帝躊躇滿志,鑄文於青銅器、石頭上,數百年春秋戰國的擾攘,在他手上天下大定,始皇帝死後天下再次陷入動盪。太平天國起義,尋找人間天國,現實卻只有戰爭,和平沒有降臨人間,以殺戮終結王朝。清朝領有台灣,大小動亂頻仍,械鬥、水源爭鬥、抗爭起義,孤墳滿布,各地無主遺骸終以「萬姓公」為名祭奠。

當上世紀人類將政權分為我族與異族、集權與民主、共產與民主後,注定陷入二分法權力鬥爭。顯然,普亭在看弗拉基米爾大帝電影時,沒有看到刀斧橫飛殘忍與生命卑微,卻只聽到民族主義吶喊召喚吧!












沒有生活 只剩下生存


2022-12-17 01:09  聯合報/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疫情和通膨,許多行業不景氣,商圈冷清,榮景不再。聯合報資料照片



拜讀十六日日夜算計選舉,街友無人聞問」一文,心有戚戚焉。想起朋友日前在臉書貼出多張台北車站遊民照片,我留言:「台北居大不易,所謂的天龍國只是有錢人的天龍國」。

景氣不佳,願意向遊民伸援手的人減少,周末寒流來襲,這些遊民是不是也像「賣火柴小女孩」,在寒風中瑟縮牆角。

更多底層民眾只有求生存,沒有生活,在萬物齊漲的當下。

巷口那間資源回收廠一家三口經營,他們剛畢業的女兒也在幫忙;有人問老闆娘為何不讓女兒去社會歷練一番?老闆娘說,女兒求職面試幾家公司,薪水都只有兩萬多,還不如回來幫忙。女孩肯定有她的夢,只是不敢想。

今年年度代表字「」,「」第二名,「」第三名,真實反映小民心聲。通膨嚴重,政府卻渾然不知民間疾苦。

疫情和通膨,如寒流來襲,許多行業不景氣,商圈夜市冷清,榮景不再。低溫濕冷的台北街頭,看著滿街外送員,他們利用時間換取金錢,也換取生命的價值。不禁想起五月天那首歌《生存以上生活以下》:沒有夢,昨夜沒有夢,鏡子裡的陌生人已經不再作夢…終於我的生命只剩生存,活著只會呼吸吃飯喝水…

活著只會呼吸吃飯喝水,多少底層民眾苦苦掙扎。這是一個讓人不敢作夢、只剩生存的年代。













役期延長無益 避戰唯一選項


2022-12-17 01:50  聯合報/ 羅際輝/退休人士(新北市)
國防部表示,對於有關義務役役期調整,目前仍持續由相關單位及部會研議中,圖為示意。記者洪哲政/攝影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九合一選後舉行記者會表示,「拜習會讓各界對美中關係的走緩吃下定心丸…避免戰爭是所有政策制定者、利害相關者與外交官員共同責任。」話音剛落,總統府就傳來役期延長消息。

徵兵制改成徵兵募兵併行制,主要是考慮到現代武器都必須由經過長期且嚴格訓練,才能發揮最大效果,服役一年的軍人充其量只能當步槍兵,對增強戰力幫助極為有限,若是用他們來打巷戰嚇唬共軍,只是草菅人命罷了!

美軍方預估,中共將在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年)取得攻台優勢武力;美海軍作戰部長吉爾迪上將則警告,不能忽視戰爭更早發生之可能。從時序上看,台灣一年後才正式延長役期,來不及亦不符需要。

台灣缺工缺人才問題已好多年了,以台積電為例,既要在國內擴廠,又要派資深研發、設備、製程整合等各類工程師支援美國及日本等海外新廠,因需才孔急不得不降低新進人員之錄取標準,一旦役期延長為一年,缺工、缺人才之問題將更嚴重,護國神山如此,何況其餘產業!

我國固然可以從美國獲得武器,但是沒有合格且足夠的軍人,與中共的戰爭註定失敗。台灣募兵、徵兵都不行,則避戰成了維護台海和平的唯一選項!














看陸半導體業興衰 眼界決定命運


2022-12-17 01:46  聯合報/ 闕志克/清華大學合聘教授(台北市)
半導體產業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般認為,江澤民主政期是中共在政治、經濟和言論層面最寬鬆、進步最多的一段期間。然而,較鮮為人知的是,江澤民民國七十一-七十四年(一九八二到八五年)間領導電子工業部」,與今天中國半導體業為何仍受制於人息息相關。

中共於民國五十一年(一九五二年)即自東德引進技術建立北京真空管廠現為北京京東方),是當時亞洲最大真空管廠。在電子人才培養也開始得很早,民國四十五年(一九五六年)國務院制定「科技發展十二年規劃」,之後在北京大學物理系設立半導體專業,於中國科學院成立計算技術研究所半導體研究所等。這些投入也產出一些成績,可以說,到八○年代初期,中國的自有半導體技術落後美國,但領先台灣。

民國七十一年(八二年)五月組建電子工業部,江澤民擔任副部長,並於隔年扶正。在民國七十三-七十九年(八四到九○年)間,中國各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大學,前後從國外引進共卅三條晶圓生產線。例如從日本東芝引進三英寸技術,在江蘇無錫建立五微米製程、月產能一萬片晶圓的江南無線電器材廠,專門生產彩色電視機用的積體電路。民國七十四年(八五年),該廠成功試製出中國第一塊 64 KB DRAM,只比韓國晚一年。

相比之下,台灣政府於民國六十四年(七五年)向 RCA 購買三英寸、七微米的 CMOS 晶圓生產技術,由工研院於民國六十六年(七七年)成功建置七點五微米試產線。民國六十九年(八○年)聯華電子成立四英寸晶圓廠商轉工研院技術。民國七十六年(八七年)台積電的首個晶圓代工廠(六英寸、三微米)開始量產。民國七十八年(八九年)宏碁電腦與美國德州儀器合資成立台灣第一家專注 DRAM 生產的六英寸晶圓廠

中國在民國六十九年(八○年)以前對半導體技術的自主程度,及從民國五十九-七十九年(七○至九○年)間對半導體製造技術的投資額,都遠大於台灣。如今在半導體發展卻遠落後台灣,為什麼?

首先,當時中國投資的卅三條晶圓生產線,多數不具商業價值,原因是電子工業部缺乏規畫產業政策能力及有效執行政策權力,遂將國有電子企業單位管理權,下放給省市地方政府,然而地方幹部素質低落,造成成效不彰的投資亂象。

其次,民國六十九-七十四年(八○至八五年)間中國外匯短缺,為應付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科研與基建投資所需資金,不惜大開印鈔機,造成惡性通膨及廣泛民怨。為扭轉財政虧空局面,官方只好中途叫停大批研發項目,並片面實施「撥改貸」政策:國有企業的資金需求由政府撥款,改為向銀行貸款,還要支付利息。半導體電子業相關的研發單位就成了政策急轉彎最大受害者之一,之前敲定的計畫不是時程延宕,就是乾脆取消。

最後,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在台積電成立前業界早就有人討論,然而民國六十九年(八○年)代中國晶圓製造業者沒能及早擁抱這種相對有利的營運模式,錯過了在民國七十九年(九○年)個人電腦盛行世代乘風而起的大好機會。退一步說,即便這些中國業者真想從事專業晶圓代工,也會因缺乏張忠謀浸淫美國半導體產業卅年所建立的專業經驗、名聲與人脈,而很難取得歐美晶片設計客戶的信任及其代工生意。















護台立場 藍缺對美論述


2022-12-17 01:25  聯合報/ 翁履中/山姆休斯頓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美國德州)
聯邦眾議院軍委會成員貝肯(Don Bacon)。(路透) 路透社



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貝肯(Don Bacon)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演說中表示,美國對台灣應該要給予更多支持,甚至呼籲進一步以對待國家方式來對待台灣。

這對台獨陣營來說,一定會覺得是種鼓舞;而從呼籲兩岸和平角度看,可能認為這只是少數鷹派看法,不值一提。對美國國會意見出現認知差異,對藍綠都不是好事。無法正確掌握美國政治人物對兩岸關係的態度,就難以揣測美國會採取什麼行動,也就更難為守護台灣的利益,做出符合台灣需要的應對。

在野的國民黨近來缺乏對美論述工作導致華府對藍營立場了解有限,而國民黨雖在近期恢復駐美代表處,但也因脫離華府太久,出現人脈和資訊落後情況。以貝肯為例,其在台灣問題上扮演國會關鍵角色。可是近年在國會裡收到來自台灣的訊息,都讓他們疑惑,不了解既然英文媒體和部分學者分析,都說七成台灣民眾願意為台灣而戰,但為何美國要把武器送到台灣、想把台灣打造成「刺蝟」, 卻跟台灣軍方防衛構想有出入,還引發不少懷疑?

貝肯會有疑問,是因為他無從了解,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反對兩岸衝突,並非不想守護台灣,而是希望美國能更務實地思考台海局勢。華府若想落實將台灣變成刺蝟,需要許多條件配合。台灣畢竟是海島,累積武器在台灣或許可以成為刺蝟,可是要累積多少,才能讓這隻刺蝟永保安康?若美國只給台灣如烏克蘭一般的軍備支持,台灣又會需要多少刺,才夠抗衡解放軍?像貝肯一樣關心台海,並在近期拜訪過台灣的參眾議員們,幾乎一面倒的認定,現在的台灣,與美國想像中的備戰情況有高度落差。因此,國會內不分黨派的辦公室,都在想辦法協助台灣,快速強化軍事力量達到足以自衛基本能力。這也是為何貝肯會強調,如果美國連對台軍售都會塞車,如何讓台灣人民相信,軍事裝備不會遲到

美國呼籲支持台灣背後的邏輯,是其在美中競爭之間有不能輸的壓力。由共和黨主導的新國會即將在一月初就任,如果台灣在野陣營還以為貝肯的說法只是少數極端論述,只強化國內支持者的疑美情緒,恐怕會因為小看美國對總統選舉的影響力,而錯失守護和平的機會。若不希望台灣拱手把國家利益平白送出,只為了政治人物可以繼續操作親美抗中保台的選舉策略,希望台海和平的一方,就必須強化對美論述,讓美方了解,呼籲兩岸和平不代表台灣會放棄民主自由。

面對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的總統大選,台美關係很可能會決定台灣的未來,台海要和平不是美國要不要幫忙更多、能不能讓台灣成為刺蝟的問題,而是美國能否不要誤以為台灣只有執政黨才支持民主。找到兩岸關係的和平論述,並且正視對美關係,讓美中雙方理解,台灣爭取和平,不是要選邊站,而是為了讓大家都是贏家。















退休有事做 好活才能找到好死


2022-12-17 01:18  聯合報/ 林法/公(彰化市)



記得多病獨住但有移工照顧的母親,晚年總愛抱怨,從前長者與家人同住,走不動的時候大概就是快走的時候,哪像現在一拖好幾年,折磨自己也拖累親人。轉眼我也六十,看聯合報「一個人老後」專題,身處「孤老死」年代,心裏不禁無限感慨!

專題中「退休五力」,除了一般人必備的「健康與財務」,對我來說,就屬「自在獨立」最重要。畢竟傳統大家庭式微,況且現代人跟自己都不好處,遑論與他人同住,加上面對台灣社會高齡化的「退休養老」,政府又是一貫推拖拉,所以只有自己看開,才能「藉由好活找到好死」。至於如何看開,大家都明白只有靠自己。

不過再憑己力,誰能離群索居?就像二千年電影「浩劫重生」,描寫聯邦快遞員空難後於荒島生活的電影,那顆名叫「威爾森」的排球遭海浪衝走時,因早被男主角視為朝夕相伴的好友而讓他傷痛欲絕,其實正說明很少人能處理完全孤立狀態。所以我早意識惟有透過退休五力的「活躍好學」與「社會連結」,才可能充實生活多元面向從中獲得樂趣,達到「自在獨立」的目標

最後,比起母親口裏「老有所終」的美好過去,我想再過二、三十年,拜現代科技文明所賜,如肉體少受折磨的「安寧醫護」,甚至能讓人忘掉現實痛苦的「虛擬實境」,或許就是所有長者還可同享的另類福分吧!













抗疫外 長者更要保暖


2022-12-17 01:03  聯合報/ 伊佳奇/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
寒流來臨高齡者最難適應,有心血管疾病及多重共病的高齡者要注意保暖。 記者許正宏/攝影



入冬首波寒流到,家中有心血管疾病及多重共病的高齡者,要注意保暖,千萬別防範到疫情,卻忽略到低溫侵襲。低溫對長者是非常大的威脅,不但流感罹患機率大幅提升,還可能引發突發死亡,醫療及長照機構則易發生群聚感染,值得有長者的家庭及醫療長照機構多加注意。

台灣曾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平均餘命下降,主要原因是死亡人數增加,研判可能跟該年一月攝氏四度的霸王級寒流侵襲有關,因老人猝死案例激增,影響到當年平均餘命。

寒流來臨高齡者最難適應,身體抵抗力較弱,容易罹患感冒;咳嗽、氣喘也易復發;溫差劇烈變化,皮膚接觸冷空氣的面積愈大,易造成血管的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對於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三高」族群,是誘發中風心肌梗塞主要因素,導致死亡案件增加,因此家人必須多關心長者,定時量測生命徵象、正常服藥外,更應做好保暖工作。

台灣疫情逐漸平穩,各項防疫措施隨疫情趨緩放寬,社會大眾關注何時將新冠肺炎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列為「僅需通報重症」的「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也有輿論提出指揮中心該解散或降級開設了,但家中有多重共病的高齡者,更要注意寒流所導致的流感與 Omicron 在症狀上的差異。

發燒是新冠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共同出現的重要症狀,所以發燒可能是新冠,也可能是流感,或者少數出現新冠與流感的雙重感染。Omicron 症狀主要是發燒、喉嚨痛、肌肉痛、持續咳嗽、鼻塞或流鼻涕、嗅覺和味覺喪失、腹瀉等情形,感覺上就是一場「重感冒」。

從醫學觀點看,Omicron 感染的發熱症狀,一般持續二到三天,流感也一樣,但已是共病的高齡者,使用快篩試劑或是抗原試紙檢測是陽性,或是家人無法辨識時,還是考慮優先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天寒時,病毒或細菌活性會增加,導致感染危機上升,常出現腺病或呼吸道融合病症等;此外,因會減少外出,門窗保持緊閉,以維持室內暖和,可是一旦有感染源,病菌飄散在室內無法散去,生病機率大幅增加。遠離疾病的最好方式,就是勤洗手、戴口罩、接種預防疫苗、減少長者接觸經常在外活動的人。

未來一周冷空氣將一波波南下,全台都會明顯降溫。面對氣溫驟降,家庭要注意長者精神狀態、保暖與維持身體所需適宜的飲水,按時服藥及量測生命徵象等,讓長者過一個平安的暖冬。



王正方/家祭無忘告乃翁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家祭無忘告乃翁
◆  嚴震生/史上最不對等的囚犯交換
◆  辛翠玲/為什麼他說全球化可能已死?
◆  周行一/解決低生育率的最好方法
◆  葉銀華/股市無基之彈?
◆  洪蘭/疫情轉眼三年,苦得有代價







王正方/家祭無忘告乃翁


2022-12-17 00:13  聯合報/ 王正方(電影導演)
國語日報第一任副社長王壽康。王正方提供



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教育部指國語日報社為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以主管機關之姿下令修改章程,教育部派任多名主要董事。國語日報社不服,提行政訴訟。

法院一審判決:國語日報社成立時政府資助未超過財產總額之百分之五十,非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教育部上訴,二審維持原判,教育部再度上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決:教育部身為主管機關但無權逕以行政處分為之,國語日報社訴請撤銷原處分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撥雲見日全案定讞,但國語日報撐過五年多纏訟,創傷甚深。

先父王壽康於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初,在北平結束國語小報,來台參與創辦國語日報,他是國語日報首任副社長。教育部撥給一萬金元券,這種新幣貶值很快,花完就沒經費了,發行創刊號後不久,經濟無法維持,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出售廠房、遣散員工;國語日報教部棄嬰。他們不放棄,成立國語日報財團法人董事會,繼續辦報。一路艱辛走來成果輝煌,成為多年來全台每位中小學生的主要語文學習刊物;很多人都說:「我們是讀國語日報長大的」。

執政者扭曲事實,硬說此棄嬰本屬教育部,今後必須回歸充當綠色側翼!有人說:國語日報經營成功,令人眼紅;或說國語日報不符合執政者的「課綱」,需要收編改革之。

國語日報擁有的資產,也值得「不當黨產委員會」費神嗎?「轉型正義委員會」大概對該報多年來大力推行國語(北京話)有意見;因為這與獨立、去中國化宗旨大相迥異。

這個國家」號稱亞洲民主櫥窗,執政者意圖將現行國語廢除,可以提公投議案,由全體選民投票決定。若大多數民眾同意,以某種方言作為本地第一官方語文,誰敢罔置一詞?然而明知這種公投案通不過,便仗勢下令:國語日報給我改弦易張,就在麾下乖乖聽令辦事!敗訴後又頻頻花大把納稅人的銀子興訟,卻落得個:「以執政權威掠奪民間財團法人資產未遂」的紀錄!

他們了解什麼是語文教育嗎?正在推行的「英語為第二官方語」:不見具體計畫、無進度日程表、沒有教材、缺乏師資、發公文要求以英語教授文言文等。只為鞏固執政,作個與國際接軌姿態

早年父親和推行語文教育同儕,有齊鐵恨、洪炎秋、何容、梁容若、夏承楹等諸先輩,秉持相同信念:統一語文是邁入現代先進國家必要條件。在艱苦環境中廢寢忘食、不求名不計酬勞,全心全意獻身語文教育,數十年來點滴累積的成績,有目共睹。

父親曾應台灣省教育廳聘請,在全省各中小學辦巡迴講座,不辭勞苦四處奔波,他以生動精采演說,深入淺出旁徵博引講述統一語文的迫切與重要,得到極熱烈迴響!母親說聽眾反應好,他就愈發來勁,總是忘了按時服藥好好照顧身體。那一天,父親在台中接連演講三場又開討論會到深夜,勞累過度中風倒下自此喪失語言能力無法再為語文教育工作

上山掃墓,我輕聲跟爸爸說:國語日報終於打贏這場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