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修正 須兼顧兩穩一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接下來,再選十三個月?
◆  聯合報黑白集/蔡柯會漏答的問題
◆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修正 須兼顧兩穩一降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修正 須兼顧兩穩一降


2018-12-15 01:3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上月舉行的九合一與公投大選,與能源有關的三項公投,包括以核養綠、降低火電與廢除深澳電廠均獲通過,降低空汙也成為各候選人的主要政見。選舉結果顯示國人期盼政府修正能源政策,行政院長賴清德選後表示願尊重民意,民國114年(2025年)不再是非核家園期限,他並表示若以空汙作為標準,核電是最好的能源。近期六大工商團體呼籲賴清德留任,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希望賴揆能完成能源轉型的修正計畫
蔡政府的能源轉型計畫是要在民國114年(2025年)時廢除核電,屆時我國的發電配比分別是天然氣發電占50%,燃煤發電與再生能源各占30%與20%。蔡政府上任兩年多來,其能源轉型計畫遭外界質疑之處主要有二:只靠火力發電與再生能源,讓發電種類過於集中,不但供電可能不穩,電價更易受國際燃料價格波動影響;其二是再生能源發展的時間過短,一旦核電除役而再生能源發展不如預期,政府將被迫以火力發電救援,不利減碳與空汙防制
上述兩項質疑在過去兩年已陸續浮現隱憂。去年815大停電雖是肇因於中油維修失誤讓供氣中斷,以致於大潭電廠停機造成無預警停電,但此案已凸顯過度仰賴天然氣發電的風險。民國114年(2025年)我國天然氣發電比重提升到50%,將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高水準。與台灣情況相似的日本,到民國118年(2029年)時的天然氣發電比重不過才27% ,南韓規劃天然氣發電比重也才約30%,這是考慮天然氣必須靠海外進口的限制。台灣夏季用電高峰時,天然氣儲量只能供應七到14天,一旦中東情勢緊張或天氣因素影響船運,台灣供電將立受影響。
天然氣發電比重過高的另一風險是對電價的影響近年亞洲成為國際天然氣採購的主要區域,日本在311大地震後增加了天然氣採購,大陸則是為降低空汙增加天然氣供暖比重,今年冬天亞洲採購天然氣已占全球總量的75%,較往年明顯增加,大陸今年天然氣報價漲逾四成,即是反映市場供需的變化。台灣今年電價與天然氣價看似平穩,這是因為政府在選前的人為干預,在選舉結束後,終將恢復市場機制。
第二個隱憂是再生能源發展時間過短,面臨成本過高與能否如期完工的兩大挑戰。為了取代核電,政府規劃在民國114年(2025年)要將綠電提升到20%,僅剩下七年的時間,但綠電的主力風力發電招標,目前仍未底定近期經濟部宣布擬下調明年綠電躉購費率,業者群起反彈並放話不惜撤資,並稱綠電國產化的時間太短,恐怕難以兼顧成本與施工期限。由於綠電簽約長達20年,若綠電收購價格過高將衝擊未來國內電價,若綠電價格過低,業者則可能放棄台灣市場,兩者如何兼顧,已成為經濟部的燙手山芋。
這次的選舉結果是全民對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投下了不信任票,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其實是給政府一個修正能源政策的下台階。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是台灣要選擇適合的能源配比。從日本、南韓等鄰近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天然氣、燃煤、核電與綠能的「四隻腳」,會比蔡政府只靠天然氣、燃煤與綠能的「三隻腳」來得更穩固,政府應儘速召集跨部會研議並與各界商討,在適度使用核電的前提下,調整目前的50%、30%與20%發電配比。
能源轉型最糟的結果是無法兼顧供電、空汙與碳排放,日前歐洲環保團體公布今年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台灣列為「非常糟糕」等級,外界認為關鍵在於台灣的火力發電居高不下。這次大選結果顯示多數國人選擇「以核養綠」而非「以火養綠」,產業界則期盼能源轉型要能確保供電與合理電價。政府修正能源轉型計畫,務必要達成供電穩、電價穩、空汙與碳排放降低的三個目標






聯合報黑白集/蔡柯會漏答的問題


2018-12-14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柯會在台北市北門登場,蔡英文總統(右)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兩人幾乎沒有互動,面色凝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柯會」如期上演,柯文哲很乖地「照劇本演出」,但僵化的表情與生硬的互動,演出了這場會晤的荒誕性。
蔡英文要站在第一線,但一起腳就越線,逾越憲政職權「迴廊談話」已越權指揮交通部,現在更越過閣揆帶閣員和地方討論市政,允諾後還要行政院背書;這置閣揆於何地?賴清德已預告走人,現在蔡英文又指定張景森擔任中央與北市府的連結點,這也是在替新閣揆欽點閣員吧?
蔡英文想釋善意化解「柯綠分手」前嫌,但算計太多,讓氣氛詭譎。蔡柯會晤前夕,柯妻陳佩琪和蔡英文文膽姚人多先後發文表態,一個心頭怨恨難消,一個懇請市長息怒;雙方都演很大,也預告「蔡柯會」此路崎嶇。果然,兩人會後當晚就傳出柯營自提陳思宇參加立委補選,民進黨則徵召何志偉,白綠合作再告破局。
蔡柯會暴露了雙方互信薄弱。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說,柯文哲原以為是要去吵架的。選前柯有求於蔡,選後蔡有求於柯跛鴨總統遇上強勢諸侯,蔡英文幾度陪笑臉,柯文哲全程冷臉回應蔡英文要的和解沒達成,反更凸顯跛腳的難堪
柯文哲特別在會前點了一下小英:管案對國家傷害太大,應該「認賠殺出」但蔡英文對這題聽而不聞,裝作沒事其實,「認賠殺出」正是蔡英文最缺乏的概念,什麼問題都要弄到燒成焦土方休她的字典沒有「認」與「賠」,但她最需要的政治解方得從這裡找







聯合報社論/接下來,再選十三個月?


2018-12-15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九合一敗選,蔡英文總統(中)辭去黨主席以示負責,右為行政院長賴清德、左為總統府秘書長陳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戰激情褪去,但廿天來,蔡英文領導的執政團隊並未在國政上具體回應新民意。面對如麻國事有增無減,以及晦暗不明的國際政經情勢,蔡英文和民進黨心心念念的,只是如何秣馬厲兵馳往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戰場。他們顯然認為,爭取下次勝選,便是最好的回應和反省無怪已有網民預言,「討厭民進黨」還可穩居「全台最大黨」十三個月
民進黨求勝心切,已到了毫不講究敗者美學的地步。敗選後,柯建銘要挺同的尤美女「放過民進黨」;蔡英文為求連任立刻說要找回盟友,對社運人士呼來揮去;選前為「台灣價值」和柯文哲分手,選後隨即倡議「綠白合」。這個黨平日大剌剌倡議「進步價值」,其實都只是戰略運用;一旦戰爭失敗,價值也都可以扔了
更不堪的是,敗選當晚蔡英文宣布辭黨主席以示負責,孰不知隨同下台的黨秘書長已趕著去籌辦總統大選競選辦公室蔡英文給黨員的一封信說,辭主席後要做個「很不一樣的總統」;用行話說,就是戮力拚連任她稱,辭去主席只是「整個敗選檢討的起點」;這起點,就是民國109年(二○二○)大選的起跑線
為了部署連任,現任閣揆可以無限期請辭待命,讓攸關產業發展的能源政策處於破碎及進退失據。中研院等機構預警明年經濟成長動能趨緩,中美貿易戰與國際金融市場等變數加劇,這些重大課題只能等明年新閣上任後再看著辦。明明賴揆敗選檢討說「未能深刻體會人民生活辛苦,政策規劃不夠周延完善,改革做法引發重大爭議和不滿」,卻還繼續放任草包政策出台點燃民怨動向不明的賴揆重申「時間一到堅定離開」,但那個計時器卻不是由民意啟動,而是躲在總統府裡的下台黨主席點撥
舉國皆知,新行政團隊之所以無法立刻組成,就是因為黨主席人選還在派系的江湖裡浮沉,蔡英文要先抓緊黨這塊實地,才能在行政院鋪陳出一個拚連任的戰鬥內閣。蔡英文說,新黨主席的選舉過程就是黨員意志的凝聚過程;但實際上,黨員意志是靠派系角力來凝聚,而幾度集結派系共商人選的大戲,則是在總統官邸裡進行從蘇嘉全、鄭麗君、林佳龍、陳其邁,到最後卓榮泰出線,都是派系在蔡英文指導下進行換言之,敗選的蔡英文,不過是釋出黨主席之位重組輔選團隊。既然勝選至上,扮演轎夫的新主席豈會針對她的錯誤「轟轟烈烈地檢討,接受社會批判進行改造,與社會基層接軌」。
蔡英文企圖爭取連任,但她已不再擁有兩年前的政治能量;作為一個「跛腳總統」,連柯文哲都給她臉色看。黨內派系之所以尚無人挑戰她,主要如段宜康所言「她選不贏,也沒人選得贏」。民進黨內未必沒有更勝之人,但大戰前夕主將易人,等於承認施政失敗,失去民心的執政黨還有何正當性續掌國政?特別是在這次大敗之後,黨內危機感重重,派系自保都來不及,哪有合縱連橫操作換將的本錢?
儘管蔡英文站在總統府迴廊向黨內喊話收攏軍心,但派系面對低迷的政黨支持度,也很清楚總統大選情勢嚴峻,甚至有人主張要立委總統選舉分開舉行,以免受她波及。然而,這些都無助於回應民意,遑論修復社會信任。民進黨如果要跟著蔡英文堅持的「正確道路」一路走到黑,就得有「一人毀黨」悲劇重演的覺悟
接下來十三個月,將由總統大選主導施政,日日都是選舉日。至於人民拚經濟改善生活的願望能否實現,民進黨若仍聽任蔡英文一人發號施令,恐怕就難以樂觀。我們要提醒民進黨:千萬別輕忽法國的「黃背心運動」,每個選民心裡都有一件「黃背心」,一旦政府讓人民心寒,逼得大家都得穿上黃背心抗暴,這艘綠色戰艦距離冰山就不遠了

【重磅快評】國防安全研究院何以「尾巴搖狗」?

◆  【重磅快評】國防安全研究院何以「尾巴搖狗」?
 
◆  【重磅快評】吳乃仁與新潮流就「思檢討」了嗎?
◆  【重磅快評】改革原來只是喬事 領頭羊胖周瑜挨罵了
◆  【即時短評】白綠破局?柯文哲最後一刻才出手
◆  【重磅快評】吃銅吃鐵吃金吃慣了 才會有台灣金聯1日遊
◆  【重磅快評】柯P主場優勢的蔡柯會那裡不正常?
◆  【重磅快評】蔡柯會套招登場 承恩門前誰承恩?
◆  【重磅快評】脫歐卡卡? 梅伊面臨黨內逼宮
◆  【重磅快評】姚人多重大犧牲 能換來柯P的微笑曲線嗎?
◆  【重磅快評】九合一大灌票!蔡政權豈容頭號戰犯遁逃
◆  【即時短評】蔡英文站第一線 閣揆新黨魁晾一邊?
◆  【重磅快評】兩岸網民何以為難麵包師?
◆  【重磅快評】陳佩琪發廢文 小英宮廷劇本怎麼寫下去
◆  【重磅快評】蔡政權不惜複製巴黎「黃背心運動」?
◆  【重磅快評】為了台灣好,請「蘇巧慧們」別再崩潰!







【重磅快評】國防安全研究院何以「尾巴搖狗」?


2018-12-15 10:31 聯合報  主筆室
國軍F-16戰機。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鄭清元/攝影


國防部出資一億兩千萬成立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日前發布「國防科技趨勢」、「中共政軍發展」、「印太區域安全」三項年度研究報告。但從內容看來,這場「開鑼秀」沒有太多專業成績,急於政治表態的用心卻很明顯。
發展國防產業,是現任政府高度強調的政策。大方向雖然正確,國防安全研究院提出的許多建議,卻實在令人難以恭維。例如提議與美國合組聯盟,建造柴電潛艦銷往其他國家;又如F-15、F-16、F-18等戰機的晶片有些已停產,台灣廠商可運用舊式八吋晶圓機台的閒置產能,生產高價軍規晶片,補充全球美製機隊零件替換所需,創造雙贏。
這些計畫聽起來萬分美好,卻根本一廂情願,毫無可行性。如果美國願意和其他國家「雙贏」,願意讓盟邦在軍武產業商機中分一杯羹,會想爭取的絕對不會只有我方。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具備哪些政治上便利性,或在技術面擁有特別優勢,值得華府青眼相看?
此外,報告一律以「中國」稱呼對岸,強調民進黨政府秉持「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立場,仍遭中國政軍威脅。報告還搭配時事,表示中國不僅正以假消息對台灣選舉進行政治干預,未來還可能干預美國民國109年(2020年)總統大選,進一步染指印太區域的民主體制。換言之,反制中國假消息不只保衛台灣,甚至是維護世界和平
這種論述當然極度符合當今執政黨的一貫口徑,但是單位成立後的第一本報告,就如此不避諱把自己抹上政治正確色彩,未來不管民進黨繼續執政,或再度政黨輪替,恐怕都很難重建公信力。
更糟的是,報告強調政府在兩岸關係上維持現狀的努力,自己卻帶頭打破軍方慣例,以獨派口吻的「中國」稱呼對岸
兩岸與國防兩大體系,即使民進黨執政期間,也始終不改「(中國)大陸」稱呼。陳、蔡兩位總統到軍中,發言照樣不會逾越界線。因為如果兩岸與國防體系也改稱「中國」,不僅可能出現法理爭議,看在北京或國際眼中,更無疑是某種改變現狀的徵候。那麼國防部智庫的報告通篇「中國」,到底是真的代表某種政策訊號,或是某些人「尾巴搖狗」,以自身意識形態套在軍方頭上?
事情鬧開之後,國防部宣稱:報告各由不同研究員撰寫,以致表述方式不同,並非軍事單位產製,外界無須過度解讀。問題是,研究院所有經費來自國防部,任務包括擔任國防部的「二軌」對外交流,還要選派優秀軍官前來受訓。與軍方關係如此緊密,國防部若想一推了事,真認為外界不會把帳算到自己頭上,不啻把腦袋鑽到沙堆中的鴕鳥。
其實,研究院雖然由國防部出資成立,每年還要持續編預算,但董事組成包括國安會、國安局、外交部的高官,軍方並無主導地位甚至就其設立的七所一中心,許多研究範疇,也已經超過「國防」的範圍
軍方出資成立的研究院,研究諸多非屬國防部業務的議題。這當然不代表執政當局認為,應該將軍人干政,決定國家發展方向,而是有如近年來每逢天災,各地競相要求官兵擔任免費勞工一樣,又是慷軍方之慨,靠國防預算協助「自己人」就業;又一次要軍方出錢,替其他單位埋單。

聯合筆記/反「核食」公投沒說的事

◆  台中山手線 是政治語言還是錢坑?
◆  蔡柯會變臉秀/真文青不惡心 假政客才惡心
◆  蔡柯會變臉秀/看人上菜的「謙卑,謙卑再謙卑」
◆  聯合筆記/反「核食」公投沒說的事
◆  長照缺人 何止原鄉離島
◆  「比悲傷更悲傷」的國片奇蹟
◆  年終一字 「翻」轉後期待微「笑」
◆  離島人回家過年 為何這麼難?
◆  姚人多文青式道歉/誰站台灣人這邊?
◆  漫畫/季青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反「核食」公投沒說的事


2018-12-15 00:11 聯合報  蔡佩芳
日本外務大臣表示,台灣因為反日本食品解禁問題而無法加入CPTPP,圖為全台展開的反核食公投連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說來慚愧,儘管禁止日本五縣食品公投與我國加入CPTP恐受阻問題吵嚷,我卻直到近日才知曉WTO的SPS條約。
根據國貿局官網,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SPS)承認會員有權為保護人類、動植物生命或健康,採取食品衛生檢驗與動植物檢疫必要措施,但必須符合SPS規定。其基本精神要求各貿易國會員盡量採用現有國際標準、準則或建議,作為檢驗及檢疫措施基礎,若無充分科學證據,不應維持該措施
在有科學根據或基於適當風險評估前提要件下,准許會員採用高於國際標準的措施,但輸出入國間標準一致或相當時,輸入國應接受輸出國的標準及檢驗方法。在同等與相同情況下,不得採取武斷與不公平的歧視性SPS措施。
而CPTPP第七章規定,加強以SPS協議為基礎,確保締約方實施的衛生和動植物檢疫措施不會對貿易造成不合理的障礙;促進締約方制定遵守國際標準、準則和建議,並促進締約方的實施。
上周日本外務大臣河野為台灣因五縣食品公投案而無法加入CPTPP表達遺憾,曾執政的國民黨稱之為赤裸威脅,連行政院都說日本反應可理解,會加強溝通,彷彿台灣能否加入CPTPP繫在日本一念之間。
公投案或許影響日本支持台灣加入CPTPP力道,但看過CPTPP與SPS協議規定就知道,無須日本以此制裁,當其他國家都以日本檢驗標準規範為基礎進行範圍、品項管制,唯台灣以地區管制卻沒有能符合國際標準的說法,五縣食品公投無異昭告天下,台灣選擇不加入CPTPP。而這些,提出公投案的國民黨不會提,連執政的民進黨也不曾提起
如果資訊正確、議論充分,公投結果大家共同承擔也心甘情願;但選舉已結束,每個人平心想想,除了懶人包、人云亦云的網路傳聞,自己究竟為食安問題做了多少功課?
當然,不能為國際貿易、雙邊外交犧牲食安,國人要求安心,但沒有標準的管制,究竟提供什麼保障能讓人安心?即使不論日本國內與國際正常流通的食品,到了台灣為何被冠上「核食」之名、不論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與食品法典委員會為何願為福島食品背書、也都不論他國禁止項目為何我國仍然開放,卻禁止國際幾無爭議的項目…至少至少,翻開日本地圖想想,為什麼禁止千葉食品卻開放福島相鄰的宮城食品進口,這個管制措施是不是真的有些問題?
未來兩年加入CPTPP的機會已經失去了,而這流失的機會源於整個社會的不用功公投的結果,大家只能共同承擔






台中山手線 是政治語言還是錢坑?


2018-12-15 00:07 聯合報  王秋寅/退休副教授(南投市)
台中市長當選人盧秀燕以財務及效益為由,宣布暫緩興建台鐵的大台中山手線,一度引發議論,現又傳出交通部提供給立法院的山手線可行性評估報告也認為,山手線計畫中的各項經濟效益數值多屬高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東京的山手線,簡單說就是環繞東京蛋黃區的交通網台中市七十四號環狀快速路,環繞原台中市市區,稱得上是小山手線。
林佳龍第一次選台中市長時,就提出山手線的構想,只是論述不夠完整。再次與胡志強交手時,胡志強提出了山海線,還被譏是抄襲。
日本的軌道運輸非常方便,令人稱羨,所以軌道運輸在我們的前瞻計畫中占了相當的分量,連台中交通網都要學日本叫「山手線」,有如早期台灣店家向客人強調商品是「日本製」
日前去日本旅行,友人家住成田市旁的富里市,約每小時有一班巴士經過社區,這班巴士連結至高速公路交流道的七榮與成田車站。七榮是個較大的市集,中間有十二站,路線上的社區居民,要去市集或要從京成線(成田-東京)轉JR,都很方便。
日本一年中有半年左右會有風雪,不適合騎機車,上班族穿著要光鮮亮麗,騎車哪行?
高雄市捷運、輕軌經驗的困境,就在於軌道運輸不如騎機車方便。
最近台鐵準備簡化車種,長途搭自強,短途搭區間車,也增加車站,假如好好規劃各車站接駁公車,相信人們會樂於以大眾運輸工具通勤。
盧秀燕當選台中市長後,一度宣布緩建山手線;其後蔡英文總統呼籲,希望她能多多考慮,對此盧借力使力,強調中央如願意核定預算,當然會在台中市同時蓋捷運和山手線,她也樂於「髮夾彎」;高雄市的輕軌,韓國瑜也表示要再聽聽市民的意見。雖然交通部長官提醒準市長們交通建設要慎重,「這些決策在歷史都會記上一筆」。
不想十三日傳出交通部提供給立法院的山手線可行性評估報告,也認為山手線計畫中的各項經濟效益數值多屬高估
東京有三千八百萬人口,每三個日本人就有一個住在東京,東京都還準備花錢鼓勵市民搬離東京;我們卻東施效顰冠上個「山手線」,到底是政治語言還是錢坑?這個話題,將在台中市立委補選,再度被炒熱

陳亮恭/一線之隔的理念與偏執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亮恭/一線之隔的理念與偏執
◆  洪蘭/成功的關鍵:必備熱情與毅力
◆  葉銀華/如何解決企業傳承困擾?
◆  方祖涵/明星游擊手的家暴治療
◆  周行一/好台灣+好文化、好文明、好安全
◆  楊志良/一個問了三十年的問題

◆  盛治仁/勝利站後面 危險站前面
◆  王文華/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  謝哲青/一心多用 反降低工作效率
◆  楊渡/務實的台灣人,才是選舉的贏家
◆  馬凱/當白馬王子親吻睡美人
◆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  劉憶如/「川習會」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

◆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  方祖涵/球場上的戰爭英雄







陳亮恭/一線之隔的理念與偏執


2018-12-15 00:14 聯合報  陳亮恭(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為改善高齡醫療體系,二○○七年我國引進英國「中期照護」,二○一四年健保署首度將此照護模式落實於全國,以腦中風需要積極復健的病患為對象,並輔以推動美國模式的「急性後期照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辭海》將「理念」解釋為「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觀念」,也就是先有想法,再經由思考與論證提升至理性高度而成為理念;「偏執」一詞出自蘇東坡的《乞罷詳定役法劄子》,意指「過分偏重單方的執著」,而此執著常來自於自我援引的優勢或觀念。
高齡病患在大醫院住院後,醫院與家屬對於出院時機常容易出現爭執,醫院認為病患已經痊癒,但家屬認為病患尚未恢復;時常上演「有關係就沒關係」的戲碼,家屬各憑本事為病患尋找持續住院的醫院。這個困境對急性醫療思維的醫院而言實屬挑戰,而對高齡病患與家人而言,也是沉重壓力。
民國96年(二○○七年),一群具改善高齡醫療體系理念的人,引進英國「中期照護」以解決問題,積極在各醫院宣導,也持續倡議政府推動醫療體系轉型,同時收集資料進行學術發表,落實台灣本土模式的學理及數據實證;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健保署首度將此照護模式落實於全國,以腦中風需要積極復健病患為對象,推動美國模式的「急性後期照護」,實施初期醫院出現不同意見,然三年試辦成果卓著,民國106年(二○一七年)擴大試辦其他疾病類型「急性後期照護」,真實改變國家高齡醫療體系,直接促成醫院的跨層級整合。雖然轉銜過程仍具有信任障礙,醫院也有財務經營壓力,但堪稱亞洲最成功的高齡照護體系改革,日本直至近年方因健保財務壓力而推動「中期照護」。
堅持高齡醫療體系改革是一種理念,而持續對民眾及醫界倡議、與政府部門做良性討論、以學術規格進行成效分析,並與健保署針對策略、時機與支付等議題研議,這是一種落實「理念」的作為,講究科學標準的驗證,是將觀念提升至理性層次的過程。過程中,「理念」若堅持英國模式而不願思考美國模式在台灣推動的可行性,這變成了「偏執」;「理念」若堅持英國模式僅由老年醫學醫師執行業務,忽視台灣醫療體系專科化的差異性,這也變成了「偏執」。
公共政策常會出現「理念」與「偏執」的拉鋸,政府政策的規劃高度參考學者與議題領袖,甚或學者或社會運動領袖直接成為政府的一部分,此時,急欲以個人或團體理念加於民眾,以帶領先驅意見前進的論述,推動未經完整討論與驗證之政策,便直接模糊了「理念」與「偏執」的界線。公共政策既為公共,就須顧及全民感受,唯有不斷的倡議、討論、修正才會形成優質政策,而優質政策或許未見得完全符合主事者的「理念」,但尋求最大公約數的改革才是成功的社會工程。議題領袖的思維可能較為前進,然若跳過尋求民眾支持的過程,直接訴諸政府政策導入便會遭遇強大的民意反噬。
「理念」與「偏執」的差異在於過程與接受,許多政策制定脈絡可見制定者理念與堅持,若失去走出同溫層帶領民意的能力時,「理念」瞬間成「偏執」,而政府施政的品質與民眾信任度隨之崩跌。優質的政策制定是門專業的學問,需同理多元意見與強化社會溝通方能成形政策規劃本身是一門科學,需基於「理念」尋求公約數,避免「偏執」而深化差異與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