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接下來,再選十三個月?
◆ 聯合報黑白集/蔡柯會漏答的問題
◆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修正 須兼顧兩穩一降
經濟日報社論/能源政策修正 須兼顧兩穩一降
2018-12-15 01:3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上月舉行的九合一與公投大選,與能源有關的三項公投,包括以核養綠、降低火電與廢除深澳電廠均獲通過,降低空汙也成為各候選人的主要政見。選舉結果顯示國人期盼政府修正能源政策,行政院長賴清德選後表示願尊重民意,民國114年(2025年)不再是非核家園期限,他並表示若以空汙作為標準,核電是最好的能源。近期六大工商團體呼籲賴清德留任,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希望賴揆能完成能源轉型的修正計畫。
蔡政府的能源轉型計畫是要在民國114年(2025年)時廢除核電,屆時我國的發電配比分別是天然氣發電占50%,燃煤發電與再生能源各占30%與20%。蔡政府上任兩年多來,其能源轉型計畫遭外界質疑之處主要有二:只靠火力發電與再生能源,讓發電種類過於集中,不但供電可能不穩,電價更易受國際燃料價格波動影響;其二是再生能源發展的時間過短,一旦核電除役而再生能源發展不如預期,政府將被迫以火力發電救援,不利減碳與空汙防制。
上述兩項質疑在過去兩年已陸續浮現隱憂。去年815大停電雖是肇因於中油維修失誤讓供氣中斷,以致於大潭電廠停機造成無預警停電,但此案已凸顯過度仰賴天然氣發電的風險。民國114年(2025年)我國天然氣發電比重提升到50%,將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高水準。與台灣情況相似的日本,到民國118年(2029年)時的天然氣發電比重不過才27% ,南韓規劃天然氣發電比重也才約30%,這是考慮天然氣必須靠海外進口的限制。台灣夏季用電高峰時,天然氣儲量只能供應七到14天,一旦中東情勢緊張或天氣因素影響船運,台灣供電將立受影響。
天然氣發電比重過高的另一風險是對電價的影響。近年亞洲成為國際天然氣採購的主要區域,日本在311大地震後增加了天然氣採購,大陸則是為降低空汙增加天然氣供暖比重,今年冬天亞洲採購天然氣已占全球總量的75%,較往年明顯增加,大陸今年天然氣報價漲逾四成,即是反映市場供需的變化。台灣今年電價與天然氣價看似平穩,這是因為政府在選前的人為干預,在選舉結束後,終將恢復市場機制。
第二個隱憂是再生能源發展時間過短,面臨成本過高與能否如期完工的兩大挑戰。為了取代核電,政府規劃在民國114年(2025年)要將綠電提升到20%,僅剩下七年的時間,但綠電的主力風力發電招標,目前仍未底定。近期經濟部宣布擬下調明年綠電躉購費率,業者群起反彈並放話不惜撤資,並稱綠電國產化的時間太短,恐怕難以兼顧成本與施工期限。由於綠電簽約長達20年,若綠電收購價格過高將衝擊未來國內電價,若綠電價格過低,業者則可能放棄台灣市場,兩者如何兼顧,已成為經濟部的燙手山芋。
這次的選舉結果是全民對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投下了不信任票,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其實是給政府一個修正能源政策的下台階。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是台灣要選擇適合的能源配比。從日本、南韓等鄰近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天然氣、燃煤、核電與綠能的「四隻腳」,會比蔡政府只靠天然氣、燃煤與綠能的「三隻腳」來得更穩固,政府應儘速召集跨部會研議並與各界商討,在適度使用核電的前提下,調整目前的50%、30%與20%發電配比。
能源轉型最糟的結果是無法兼顧供電、空汙與碳排放,日前歐洲環保團體公布今年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台灣列為「非常糟糕」等級,外界認為關鍵在於台灣的火力發電居高不下。這次大選結果顯示多數國人選擇「以核養綠」而非「以火養綠」,產業界則期盼能源轉型要能確保供電與合理電價。政府修正能源轉型計畫,務必要達成供電穩、電價穩、空汙與碳排放降低的三個目標。
聯合報黑白集/蔡柯會漏答的問題
2018-12-14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柯會在台北市北門登場,蔡英文總統(右)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兩人幾乎沒有互動,面色凝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柯會」如期上演,柯文哲很乖地「照劇本演出」,但僵化的表情與生硬的互動,演出了這場會晤的荒誕性。
蔡英文要站在第一線,但一起腳就越線,逾越憲政職權。「迴廊談話」已越權指揮交通部,現在更越過閣揆帶閣員和地方討論市政,允諾後還要行政院背書;這置閣揆於何地?賴清德已預告走人,現在蔡英文又指定張景森擔任中央與北市府的連結點,這也是在替新閣揆欽點閣員吧?
蔡英文想釋善意化解「柯綠分手」前嫌,但算計太多,讓氣氛詭譎。蔡柯會晤前夕,柯妻陳佩琪和蔡英文文膽姚人多先後發文表態,一個心頭怨恨難消,一個懇請市長息怒;雙方都演很大,也預告「蔡柯會」此路崎嶇。果然,兩人會後當晚就傳出柯營自提陳思宇參加立委補選,民進黨則徵召何志偉,白綠合作再告破局。
蔡柯會暴露了雙方互信薄弱。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說,柯文哲原以為是要去吵架的。選前柯有求於蔡,選後蔡有求於柯。跛鴨總統遇上強勢諸侯,蔡英文幾度陪笑臉,柯文哲全程冷臉回應。蔡英文要的和解沒達成,反更凸顯跛腳的難堪。
柯文哲特別在會前點了一下小英:管案對國家傷害太大,應該「認賠殺出」。但蔡英文對這題聽而不聞,裝作沒事。其實,「認賠殺出」正是蔡英文最缺乏的概念,什麼問題都要弄到燒成焦土方休。她的字典沒有「認」與「賠」,但她最需要的政治解方得從這裡找。
聯合報社論/接下來,再選十三個月?
2018-12-15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九合一敗選,蔡英文總統(中)辭去黨主席以示負責,右為行政院長賴清德、左為總統府秘書長陳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戰激情褪去,但廿天來,蔡英文領導的執政團隊並未在國政上具體回應新民意。面對如麻國事有增無減,以及晦暗不明的國際政經情勢,蔡英文和民進黨心心念念的,只是如何秣馬厲兵馳往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戰場。他們顯然認為,爭取下次勝選,便是最好的回應和反省。無怪已有網民預言,「討厭民進黨」還可穩居「全台最大黨」十三個月。
民進黨求勝心切,已到了毫不講究敗者美學的地步。敗選後,柯建銘要挺同的尤美女「放過民進黨」;蔡英文為求連任立刻說要找回盟友,對社運人士呼來揮去;選前為「台灣價值」和柯文哲分手,選後隨即倡議「綠白合」。這個黨平日大剌剌倡議「進步價值」,其實都只是戰略運用;一旦戰爭失敗,價值也都可以扔了。
更不堪的是,敗選當晚蔡英文宣布辭黨主席以示負責,孰不知隨同下台的黨秘書長已趕著去籌辦總統大選競選辦公室。蔡英文給黨員的一封信說,辭主席後要做個「很不一樣的總統」;用行話說,就是戮力拚連任。她稱,辭去主席只是「整個敗選檢討的起點」;這起點,就是民國109年(二○二○)大選的起跑線。
為了部署連任,現任閣揆可以無限期請辭待命,讓攸關產業發展的能源政策處於破碎及進退失據。中研院等機構預警明年經濟成長動能趨緩,中美貿易戰與國際金融市場等變數加劇,這些重大課題只能等明年新閣上任後再看著辦。明明賴揆敗選檢討說「未能深刻體會人民生活辛苦,政策規劃不夠周延完善,改革做法引發重大爭議和不滿」,卻還繼續放任草包政策出台點燃民怨。動向不明的賴揆重申「時間一到堅定離開」,但那個計時器卻不是由民意啟動,而是躲在總統府裡的下台黨主席點撥。
舉國皆知,新行政團隊之所以無法立刻組成,就是因為黨主席人選還在派系的江湖裡浮沉,蔡英文要先抓緊黨這塊實地,才能在行政院鋪陳出一個拚連任的戰鬥內閣。蔡英文說,新黨主席的選舉過程就是黨員意志的凝聚過程;但實際上,黨員意志是靠派系角力來凝聚,而幾度集結派系共商人選的大戲,則是在總統官邸裡進行。從蘇嘉全、鄭麗君、林佳龍、陳其邁,到最後卓榮泰出線,都是派系在蔡英文指導下進行。換言之,敗選的蔡英文,不過是釋出黨主席之位重組輔選團隊。既然勝選至上,扮演轎夫的新主席豈會針對她的錯誤「轟轟烈烈地檢討,接受社會批判進行改造,與社會基層接軌」。
蔡英文企圖爭取連任,但她已不再擁有兩年前的政治能量;作為一個「跛腳總統」,連柯文哲都給她臉色看。黨內派系之所以尚無人挑戰她,主要如段宜康所言「她選不贏,也沒人選得贏」。民進黨內未必沒有更勝之人,但大戰前夕主將易人,等於承認施政失敗,失去民心的執政黨還有何正當性續掌國政?特別是在這次大敗之後,黨內危機感重重,派系自保都來不及,哪有合縱連橫操作換將的本錢?
儘管蔡英文站在總統府迴廊向黨內喊話收攏軍心,但派系面對低迷的政黨支持度,也很清楚總統大選情勢嚴峻,甚至有人主張要立委總統選舉分開舉行,以免受她波及。然而,這些都無助於回應民意,遑論修復社會信任。民進黨如果要跟著蔡英文堅持的「正確道路」一路走到黑,就得有「一人毀黨」悲劇重演的覺悟。
接下來十三個月,將由總統大選主導施政,日日都是選舉日。至於人民拚經濟改善生活的願望能否實現,民進黨若仍聽任蔡英文一人發號施令,恐怕就難以樂觀。我們要提醒民進黨:千萬別輕忽法國的「黃背心運動」,每個選民心裡都有一件「黃背心」,一旦政府讓人民心寒,逼得大家都得穿上黃背心抗暴,這艘綠色戰艦距離冰山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