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稅改不應明察秋毫卻不見輿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156/web/ 

◆  聯合報社論/介選牌吃到飽,反中成綠貪腐遮醜膏
◆  聯合報黑白集/搶錢歸還卻當做功德
◆  經濟日報社論/稅改不應明察秋毫卻不見輿薪






經濟日報社論/稅改不應明察秋毫卻不見輿薪


2024-01-09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囤房稅2.0上路後,房屋稅將改採全國歸戶,非自住持有者稅率從原先最高3.6%調整至最高4.8%。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在本屆任期最後一天,審查通過房屋稅條例與所得稅法第17條有關扣除額之修正案。前者即所謂囤房稅2.0版,後者則包括租金支出與幼兒學前等二項扣除額調整。這是選前蔡政府釋出利多政策的最後機會,卯足全力護航此二法及時通過。然而,也因為朝野皆想搶搭此末班車,在共同倉促修法之下,導致這次稅改或能明察秋毫,但卻有不見輿薪之失。

囤房稅 2.0 內容主要包括1、非自住房屋的多屋差別稅率從 1.5%-3.6%提高至 2%-4.8%。2、規定地方政府對非自住房屋「一定」(應)要採差別課稅而非「權衡」(得)決定。3、房屋數的認定由各地方管轄改為全國總歸戶,以及4、中央制定稅率統一參考基準等。這個修正版,很明顯地,係針對囤房稅1.0的實施成效不彰所做改進

至於所得稅法第17條修正則包括1、提高租金支出扣除額(從12萬至18萬),並將其從「列舉扣除」改列為「特別扣除」,但設有排富條款,同時並排除有殼(房)族的適用,領有租金補貼部分亦須減除。此乃是一項被蔡政府視為討好年輕租屋族群利多政策。2、提高幼兒學前扣除額(12萬至15萬),並將適用年齡擴大至6歲以下,另還取消排富條款,並對第二名以上子女加碼扣除金額至22.5萬。這項修法主要係為減輕民眾育兒成本,並以差別扣除金額,鼓勵年輕人多生育小孩。

坦白而言,不論是囤房稅2.0或所得稅法扣除額的修正,大致都還算符合一般民眾的需求與期待。但財政部在反映民意迎合改革潮流的時候,不能只顧小節未見大處。尤其是稅制建構涉及課稅原則與稅收變化,並與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息息相連,任何調整皆會對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不可不慎。

囤房稅 2.0 固然強化房屋稅對非自住多屋族課稅效果,但由於房屋稅屬於地方稅,中央統一規定愈嚴格,即表示地方課稅權力被剝奪的愈多。近年以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逐漸從「集權」轉向「分權」,但中央在強調地方財政責任與自主的同時,必須要先釋出更多的課稅權力給地方才符合財政權責平衡的原則。但中央政府迄今仍將集權時代所掌控地方稅地價稅房屋稅等)捏在手裡,稱其為「法定地方稅」,而僅賦予地方政府少許在「地方稅法通則」規範下可由地方自行制定的地方稅(特別稅臨時稅等)。

改革固然無法一蹴可幾,但隨著時代演變,中央本應逐漸退出淡化其控制地方稅角色。未料囤房稅2.0版竟然走回集權的老路,將房屋稅更「中央化」。這種做法中央或可暫遂其政策目的,但卻傷害了地方稅的本質,尤有甚者,更嚴重悖離財政權責平衡原則,實乃得不償失。既然中央認為抑制囤房乃全國一致性事宜,就應另立國稅來課徵

至於所得稅扣除額,每屆立院都會出現大量各式各樣的修正案,要求提高金額或增列新項。財政部態度總是先以拖待變而後再視法案社會壓力大小來決定個案修法命運。這次租金與幼兒學前扣除的修正,仍是依循此一慣例。

其實,財政部真正該做的是二件事其一重新檢討免稅額一般/列舉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定義與目的明確釐清其間性質差異避免因圖謀不同扣除額間稅差利益而任意變更項目歸屬其二,合理訂定單項扣除額上限與排富的評估基準,有效運用此二限制條件的搭配,進而建立扣除總額上限制度發揮綜所稅量能課稅基本功能

政策措施常為一時之利,而制度建構乃係百年大計。這次相關修法,財政部雖展現靈活政策因應能力,但卻未能從制度根本大處著手,殊甚可惜。











聯合報黑白集/搶錢歸還卻當做功德


2024-01-09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決定,今年軍公教退休金將調升三%。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決定,今年軍公教退休金將調升三%。儘管人事總處說此舉「並無選舉考量」,但三周前行政院才說不會調整,因為「物價上漲幅度未達法定標準」;如今人事總處卻稱物價上漲幅度達法定標準」,這種說法根本是打臉行政院。

蔡政府一上台,即以公平正義和國家財政為由,悍然大砍公教退休金甚至溯及既往。除汙名化軍公教造成社會對立,也破壞政府「信賴保護原則」。對比之下,財務更嚴峻的勞保國保皆文風未動農保甚至還加碼所謂公平和財政問題,只是藉口

政府對自己「員工」的承諾,都能說變就變、說砍就砍,還有什麼不能變、不能砍?從此,公教人員的專業和穩定遭到破壞。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有三十多萬人報考公務員,到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只剩廿一萬餘人,足足「蒸發三成

事實上,所謂「軍公教退休金調升」,只是把退休軍公教原本應得卻被剝奪的部分,返還一部分罷了。其目的,只是在收買人心,希望這批人能在選舉中支持綠營。把搶來的錢歸還一部分,還當成「做功德」,試問,有人會感謝這種「土匪」嗎?

先前兩次軍公教退休金調升,分別在民國一七年及一一一年(二○一八及二○二二年),都「恰好」是選舉年。那兩次,民進黨都以大敗收場。此次故技重施,是否會有不同結果?大家等著瞧!













聯合報社論/介選牌吃到飽,反中成綠貪腐遮醜膏


2024-01-09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針對賴清德日前被問到廢死議題掉頭就走,還稱是中國介選,趙少康怒批「既不修法,又不執法,這是什麼政府,自以為是進步」。記者宋原彰/攝影
季青漫畫


今年總統選舉是「三腳督」,但漫天煙硝中,卻隱隱然出現了「第四方」。民進黨最近每天喊「中共介選」,政府甚至大抓村里長及候選人,把共產黨打成了總統選舉的第四腳,如同台灣民主的鬼魅中共「介選」當然有虛有實,但像民進黨這樣,每當找不到藉口就推給中共介選當煙幕,也未免太方便了。從某個角度看,中共介選竟成了民進黨的萬用止痛丹

以最近的事件為例,割頸案國中生父母透過校方發表公開信,沉痛表示「反對廢死」,認為政府必須採取嚴刑,才能阻止悲劇一再發生。未料,賴清德當即回應說,「這當然中共介選」,其目的是想造成台灣社會分裂,藉此取得政治利益。面對剛歷經喪子之痛的國中生父母,賴清德不僅全然沒有同情和理解,也未反省教育制度及社會安全網的破漏,第一時間就對當事人貼上政治標籤,指對方是受到對岸操弄的棋子。有這麼冷酷的心腸,如果賴清德當選總統,他對民間的疾苦會有任何同理心嗎

再如,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羅致政最近連續受到來源不明影音資訊攻擊,一則是其不雅私密影像外流,二則是他和蔡總統間的對話錄音,話題遍及如何消災解厄、外交人事異動、行政院施政不當等,時間約在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前後。羅致政第一時間的反應,也說那是經「深偽」變造的影像,都是「中共介選」、「境外介選」的操作,並向調查局報案。當時,調查局宣稱「只要一天」就能識別影像的真偽;但事隔五日,外界仍未看到調查局公布任何鑑識結果。這難道要大家在「介選」的迷霧各自猜測

來路不明訊息說成中共介選,對民進黨而言,是再方便不過的「順手推戰術。但對民眾而言,這絲毫無助於解惑及釐清真相,疑點日積月累,不信任感只會更深。尤其,民間「反廢死」的情緒已經蓄積多年,賴清德卻還粗暴抹紅受害者家屬,真是殘酷不仁

此外,蔡政府還有一種「中共介選牌」,反映的則是政府本身的無能,同樣令人厭膩。例如,中共去年底宣布中止對丙烯等十二項石化產品的優惠關稅,經濟部長王美花說,這明顯是中共選前介選動作,政府會協助廠商分散風險,並願在WTO機制下處理爭議。這種說法,其實就是無能者喃喃自語

中共放話威脅可能中止ECFA已經多時,蔡政府表面上不理不睬,實際上是無處著力。如果 ECFA 對台灣的出口真具重要性,執政者即應作出積極回應,並透過各種管道尋求協商。但蔡政府的態度卻讓經建部門貶低 ECFA 的重要性又讓陸委會譴責中共介選會自食其果云云;如此,豈非在鼓勵對岸繼續下重手?對「芒果乾上癮的蔡政府,過去只要揚起反中大旗,就能坐收民眾「反中情緒漁利;這麼方便好用的萬靈丹,既能自己施政貪腐無能之醜又可誇耀綠營民主、尊嚴、愛鄉土之功,它當然會把介選牌吃到飽」。問題是,蔡政府的貪腐濫權罄竹難書,人們早就看穿了這塊遮羞布後面的真相!

這次選舉,賴清德之所以選得這麼辛苦,立委候選人更備受牽累,主要原因就是民眾的憤怒已難以遏抑過去八年,民進黨非僅執政無能,蔡政府官員的紀律、道德和專業更降至史上新低。而這次選舉,執政黨卻以「介選」為名對赴陸旅遊基層村里長展開大搜捕,更將「新住民」列為嫌疑首位。如此視基層公職人員如草芥,視陸配為寇讎和「在地協力者民進黨連基本人性都放棄了,還能以德服人嗎?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31:高高舉起 輕輕放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35:沉浸在詩歌中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34:不要懼怕 我與你同在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33:全家來到上帝面前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32:耶穌是我最好的朋友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31:高高舉起 輕輕放下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31:高高舉起 輕輕放下


2024-01-11 14:58  聯合新聞網/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聖經》經文主要強調,要嚴格管教孩子,不一定要用棍子責打孩子。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圖片來源/ingimage


希伯來書 第十二章6-7 節「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談到這節經文,可以鞭打兒女,有人可能會很緊張,《聖經》怎麼主張體罰?箴言第二 十三章13 節「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讀到這裡,你可能就更緊張,用杖打孩童,這不是體罰是什麼?

嚴師出高徒
《聖經》上有很多話都有其時代背景,不能單從字面上望文生義。這幾處經文主要在強調,要嚴格管教孩子。無論孩子資質再好,不加以管教仍是不易成才的。國人常説「嚴師出高徒」,嚴格管教的效益不言可喻。又常説「嚴父慈母」,也有希望父親扮演黑臉之意。但是嚴師或嚴父,並不一定要用棍子責打孩子。

猶太人很注意家教,也很會管教孩子。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用手打孩子屁股,孩子哭了,父母會將他抱起來,輕聲安撫。猶太人相互擁抱,是愛的表現。將受罰的孩子抱起來,是要讓孩子知道,你做錯事,媽媽才打你屁股,但媽媽還是愛你的。而用手打, 才知道輕重,不會用力過大,造成傷害。

我國古代有句話説:「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充分説明父母親責打孩子的心情及方法。這就如同成人社會也有刑罰, 犯了法,最重可判死刑、無期徒刑,但是我們希望這是備而不用,有嚇阻作用就可以了。—旦有人被判死刑,大家的心情是沉痛的。

要有人扮黑臉
我的外甥,小時候偶會犯錯,我把他帶到—個房間,用手打屁股,小外甥很緊張,哭哭啼啼的説「下次不敢了」。其實我只是輕輕打了幾下,好像在拍掉他褲子上的灰塵一樣。後來,凡是小外甥不乖,他的父母就會警告他,再不乖就告訴大舅舅。有次他媽媽故作要打電話向舅舅告狀的樣子,小外甥會立刻按下話筒説「不敢了,不敢了」。

我認為管教孩子,尤其是幼年的孩子,家中一定要有人扮黑臉。當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的時候,你的家庭教育大概毫無成效。

有人可能會質疑,孩童時期,一定要讓孩子有某種恐懼感,才能將孩子管好嗎?當然不是這個意思,愛是一切力量的源頭,管孩子當 然要強調愛,只是愛的方法有所講求而已!

終身受益無窮
有個父親將家事分配給孩子,例如有人負責洗碗,有人負責倒垃圾。有天大兒子忘記倒垃圾,就去上學了。父親特地趕到學校,把孩子找回來,將垃圾倒掉,再讓他回去上學。這樣做,我們可能覺得太沒有彈性,耽誤孩子上學,晚上回來再做,不是也可以嗎?

但是父親堅持要孩子倍守承諾,負起自己的責任。這位父親難道不懂得體諒孩子嗎?當然不是,這位父親其實是認真教育孩子的有心人。

上面這個小故事,是這個孩子長大寫書的時候,寫出自身的經歷,他十分感謝父親在他小時候,對他嚴格管教,使他終身受益無窮。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32:耶穌是我最好的朋友


2024-01-12 12:13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耶穌是我最好的朋友。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圖片來源/ingimage


好朋友是在你人生最困難、最潦倒,甚至眾叛親離的時候,會及時出現在你面前,安慰你、鼓勵你、幫助你,使你能重新站起來的入。這種朋友到哪裡找?因為我們自己恐怕也達不到這樣的標準。但有一個朋友,只要你願意,他會終身不棄,隨時在你身邊看顧你、指引你丶安慰你。這個朋友就是耶穌基督

只有祂沒有放棄我
有位在福音戒毒村戒毒的朋友説,他戒毒38次,第一次在監獄,母親天天來看他。第二次進監獄,母親每個月來看他一次。第三次入獄,母親再也不來了。戎毒村有首詩歌-歲月中的寒冬:「曾經孤獨的走過那淒冷的冬天,曾經蕭瑟的度過那黑瞳的昨天,在茫茫的人海中,只有祂耶穌沒有放棄我,在朦朧的人世中,誰能像祂這般地愛我,耶穌是我真正的朋友。」

福音戒毒村裡有另一首詩歌-朋友:「我有一個好朋友,他的名字叫耶穌,他是一個真摯不變的朋友,不管黎明到黃昏,還是黑夜到白晝,他是我終身常伴的好朋友。每當別的朋友都離去,只有他願意留在我身旁,給我安慰,給我温馨,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耶穌!耶穌!耶穌!」

切莫灰心,切莫喪膽
耶穌恩友」是首著名的詩歌:「耶穌是我親愛的朋友,擔當我罪與憂愁,何等權利能將萬事,帶到主恩座前求,或遇試煉或過引誘,或有煩惱壓心頭,切莫灰心,切莫喪膽,來到主恩座前求,是否軟弱勞苦多愁,掛慮重擔壓肩頭,主仍是我避難處所,來到主恩座前求。在主懐中必蒙護佑,與主同在水無憂。」

有位太太結婚十多年,先生是個小企業老闆,跟女秘書勾搭上,並且有了孩子。這位太太簡直氣瘋了,十幾年來辛苦持家,與先生共同打拚,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成績,竟然發生這種事。她打算和先生同歸於盡

後來,她突然想起《聖經》上保羅講的話:「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她知道這是神對她説的話,同歸於盡不能解決問題,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才是正道。她的心緒慢慢平靜下來,雖然和先生離了婚,但自己仍然能快樂的過日子。她説,神在她最困難時,伸手拉了她—把。

求祢為我伸冤
有位高官被監察院彈劾,甚覺無辜,氣憤難平。這時,他讀到詩篇第二十六篇1節:「耶和華阿,求祢為我伸冤,因為我向來行事純全,我又倚靠耶和華並不動搖。」心中平安甚多,他行事純全,上帝自會為他伸冤。後來他的案子在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判定不予懲處。

詩篇第一百四十五篇4節:「凡跌倒的,耶和華將他們扶持,凡被壓下的,將他們扶起。」所以當我們遇到莫大困難痛苦時,只要向主耶穌訴求,就能得到力量,平安無憂。這位救主,時時與我們同在,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耶穌能否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祂是十分願意的,問題在於我們自己願不願交這樣的朋友。如果你連耶穌是不是存在都有疑慮,當然不可能邀請祂成為你的知心朋友。所以要交耶穌這位恩友,必須先從信耶穌開始,將自己的心門打開,讓耶穌進來,否則耶穌不可能成為你最好朋友的。

做父母的,要關心孩子的信仰。若能將孩子帶到主耶穌面前,讓主耶穌成為孩子的密友,終身受益無窮。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33:全家來到上帝面前


2024-01-17 09:43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禱告時間可長可短。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圖片來源/ingimage


台灣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只有四分之一,天然資源貧瘠,但經濟發展傲視全球,被稱為「經濟奇蹟」。因此外國友人來台訪問,都會安排拜會經濟部,當年我在經濟部擔任次長時,每天要接見好幾批外賓。全程用英語交談,久之,很明顯的感覺到,自己蹩腳的英語進步不少。因為環境逼得你硬著頭皮也要開口,英文進步環境使然

走在正道的真義
我擔任財政部財税人員訓練所所長時,加強與國外大學合作,在所裡辦有「國際租税班」,上課全用英語,班上有十幾位其他國家派來受訓的人,大家都必須以英語溝通,上課、考試全用英語,如果有心向學,主動找機會練英文,進步當然更快。

同樣,若將孩子帶到主耶穌面前來,讓他一生跟著上帝的光亮走,不致跌倒,萬一跌倒,也能很決爬起來。一定要讓孩子的靈命增高,才能確保孩子一生都走在正道上,成為非常虔誠的基督徒。靈命增高也要靠環境,父母除了鼓勵孩子參加教會活動外,家庭靈修亦是提高孩子靈命的途徑。

所謂家庭靈修,基督教家庭每天找一固定的時間,聚在一起禱告,讀《聖經》或屬靈書籍、唱詩歌或聽詩歌,分享見證,看信仰故事影片等,時間可長可短。可在一大早進行,也可在入睡前,或其他適合的時段。十分鐘也可以,半小時或一小時更好。最重要的是不能間斷,再忙也要靈修即使是三分鐘也行。家人都不在,—個人也可以靈修

久之,你的信仰就會像待在美國人家裡學英語—樣,快速的進步。一個人的信仰愈強,軟弱時愈能獲得力量,悲傷時愈能得享安慰。最重要的是,他能戰勝死亡,知道死後要去更美好的地方,人一旦連死亡都不怕,其他就沒有難辦的事。為了孩子,基督徒父母的—定要注意孩子的家庭靈修

靈修的方式
現在讀經的工具很多,家庭靈修絕對不會枯燥乏味。但是靈修的主角還是《聖經》。每天全家可讀一章的經文內容,以輪流或啟應的方式讀。《聖經》最好選有注釋的版本,例如坊間出版的啟導本、靈修本、尋道本、研讀本,新譯國際版研讀本,都非常好。讀經發生疑問,可立刻看注釋得到解答。

每天讀經除非特別有感動,否則不必讀太多,原則上讀一章即可。餘下的時間可以選其他屬靈書籍,像《 365 靈命日糧精選》這樣的書籍,按著日子每天一篇,每篇約五百字,內容精彩,多有感人的小故事。讀了立刻會讓你沉思、反省,靈命大有進步

每日一篇的靈命日糧書籍還很多,絕大多數都有可讀性。例如,其中一篇文章提到「有位士官大聲指揮士兵努力搬運東面,這些士兵已經疲憊不堪,但士官還斥責他們,要他們動作再快一點。這時來了一位先生,問士官是什麼軍階,士官說是下士。這人聽完,立刻捲起抽子,幫忙士兵一起搬運物品。搬完了,這人對指揮的士官說:『下次人手不夠時,請來找總司令。』原來這人是總司令。」

這故事告訴大家,做領袖不是憑著發號施令的權力,而是要靠以身投入、同甘共苦的愛心。我想這篇靈修,對孩子在學校當班長或其他領導工作時,可能都會有影響。孩子倘真如此行,將來必會成為一位傑出的領袖。所以靈修不僅使自己與上帝的關係更密切,也會使自己做人處事更為成功。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34:不要懼怕 我與你同在


2024-01-17 09:4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聖經》上多處告訴我們「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們同在。」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圖片來源/ingimage


多年前,到美國洛衫磯教會講道,住在一個朋友家裡。有天朋友夫妻要出去參加一場宴會,將一個兩歲多的小男孩託給我照顧。小男孩要上大號,要我在廁所外面陪他。廁所門剛關上,小男孩就問「叔叔,你還在外面嗎?」我説:「在。」並敲敲廁所門,證明我在外頭。

叔叔在,小男孩就不害怕。類似的事,我們不都經驗過嗎?遇到恐懼,有爸爸媽媽在,就不怕。遇到困難,有爸爸媽媽在,就能解決。人在無助時,父母是我們的避難所,他們會及時出現,成為我們的依靠。

無助時的倚靠
上小學時,大概要走兩個公車站牌距離的路,才能到學校。夏天下午三、四點放學時,常有雷陣雨,天空一下子烏雲密布,雷聲隆隆,傾刻間就大雨傾盆。正當不知如何是好時,媽媽來了,手裡拿了雨傘,快步跑到我們身邊。我們的心馬上安定下來了。

有首歌是這樣唱的:「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媽媽的懐抱,幸福享不了, 幸福享不了!」我們的主耶穌也是這樣,有耶穌基督信仰的人,也是天父的寶貝,終身享有平安喜樂。主耶穌隨時與我們同在,處處與我們同在。

以賽亞書第十章10 節「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用公義的右手扶持你。」創世記第二十七章 24 節:「不要懼怕,我與你同在。」《聖經》上多處告訴我們「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們同在。」

同在的平安喜樂
有位媽媽帶了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在公園散步,突然來了一條大狼狗,小女孩嚇得哭出來,媽媽説:「不要怕,媽媽在!媽媽在!」一把將孩子抱在懷裡 ,孩子感到安全了。

孩子有爸爸媽媽同在,就有平安喜樂。但是爸爸媽媽不能永遠陪伴孩子,即使陪在孩子身邊,父母也會有擔心害怕、無法解決的事,怎麼辦呢?將孩子交給上帝吧!讓孩子生活在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日子裡,孩子的一切行事準則,言必合《聖經》的教導。《聖經》的真理,能對孩子發生指導、鼓勵及安慰的作用

將孩子交給上帝,愈早愈好。有人説孩子還小,應該等孩子長大了,用自己的意思決定是否終身追隨耶穌基督,父母不能替孩子決定信仰。這句話乍聽之下,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做父母的有沒有想過,有多少的事,是沒有等到孩子長大成人,你就替孩子做了決定的?

你替孩子所做的決定,一定是認為對孩子有益的,有時候,甚至孩子都表示不願意了,為了孩子好,你還是會百般勸導孩子接受。

為上帝打球的林書豪
我國首位台裔 NBA 球員林書豪,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民國九十九年(2010 年)7月應邀返台參加慈善表演賽,蒙馬英九總統接見,成為媒體寵兒。在記者會上,他提到最多次的就是「上帝」,他説:「我不是為了自己或別人打球,而是為了上帝。」報紙標題:「書豪三句不離上帝」這種時時以上帝為中心的年輕人,一生都會勇往直前,因為他有上帝的同在

人的一生,勞苦重擔,憂慮一籮筐,任誰也沒有辦去盡消這些勞苦愁煩經驗告訴我們,只有過有上帝保護的日子,人才能有平安喜樂,父母教育孩子,此事必須放在首位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35:沉浸在詩歌中


2024-01-18 09:0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沉浸在詩歌中。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圖片來源/ingimage


古今中外,許多名留千古的曲作,都是讚美上帝的詩歌。曲調美、歌詞佳。讓孩子喜歡唱詩歌,享受詩歌,神的話藉著美妙的旋律,很自然的進入孩子的心裡,成為孩子路上的光。

詩歌淨化人心
現在詩歌的 CD 非常多我更喜歡詩歌的 DVD。有國內外美麗的風景或文物作背景,像看電影一樣的悅目。螢幕上有歌詞,容易吸收。我家裡很少看電視,因為太無聊又污染耳目。但經常放詩歌 DVD,一片DVD可以聽數十遍,不會唱的歌也能跟著哼唱幾句,歌詞也能記得一些。

台灣基督是主宣教協會」出版的一套詩歌 DVD,以卡拉OK方式呈現,背景是國內外及中國大陸的風景,自己欣賞、家庭靈修、家庭禮拜或團契都能適用。這套DVD 有華語及台語兩個版本,配合使用,效果甚佳。例如有首台語詩歌是以著名詩歌「奇異恩典」的曲調唱出,優美好聽且易唱。歌詞是:「懇求上帝施恩賜褔,保佑全家安樂,是大是小信主基督,大家相愛和睦。」

是我們每個人的至愛,家人相愛和睦又有上帝保佑,真是好得無比。有位朋友説,唱這首詩歌時,他就會想到一定要努力使自己的家變得相愛和睦。這就是詩歌潛移默化力量

唱首奇異恩典
詩歌可以陶冶孩子的身心,我很喜歡唱「奇異恩典」,在許多場合都會不自覺的哼唱這首詩歌。唱久了,有時會想到作者約翰.牛頓,作惡多端又販賣黑奴,後來悔改,當了牧師,真是名符其實奇異恩典。有時也會想到自己的一生,何德何能,能有今天的光景,都是神的奇異恩典。

有次我在美國聖地牙哥一處佈道會,擔任講員。白天沒事就到鄰近小超市逛逛,早上顧客很少,我邊挑東西邊哼唱奇異恩典,有位美國老太太笑著説:「我一直跟在你後面,聽你唱奇異恩典,因為我也喜歡這首詩歌。」

另一次在韓國搭渡輪到一個島上觀光,我又哼唱「奇異恩典」,一位韓國婦人很欣喜的對我説:「你是基督徒!」各地的基督徒都會唱奇異恩典,所以唱詩歌,很容易交到朋友,因為詩歌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空中英語教室彭蒙惠老師於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創辦的「天韻詩班 」出版了大量詩歌 CD及DVD,藉著詩歌在台灣及世界各地傳福音,效果極佳,因為沒有人會排斥詩歌。另外「讚美之泉」也出版了一系列聖詩的CD及DVD,也是廣受歡迎的詩集。

詩歌的傳播
國外製作的詩歌CD及DVD很多,但在台灣能買到的多數是CD。DVD詩歌則較少,有片DVD中文譯名是「伊甸園」,背景以以色列名勝古蹟為主,包括耶路撒冷、哭牆、死海等,所選歌曲多為以色列廣為傳唱的歌曲。另外一片中文譯名為「奇異恩典」的DVD,用世界各地風景為背景,以英語老詩歌為主。這兩片DVD畫質很好,視覺、聽覺都是超高享受,在台北以琳書房可以買到。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總統大選的吉巴德效應


◆  領導德不配位 台灣繼續沉淪
◆  新加坡能,為何台灣不能?
◆  青年選票集中 齊拚未來
◆  致台灣青年 為國家投出一條生路
◆  教育道德廉恥 正義之聲崛起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總統大選的吉巴德效應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總統大選的吉巴德效應


2024-01-09 00:20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傑克遜。林一平/繪


非對稱博弈論,有一個吉巴德定理Gibbard's theorem),常常被引申於選舉現象。其說法是,所有單一當選者的選舉制度都會鼓勵「策略投票」(strategyproof),尤其是操作「棄保效應」的投票方式。台灣的總統大選數度應驗吉巴德定理

美國建國初期,一個有名的棄保案例發生在一八二四年總統大選。這次大選的候選人有四位,全都屬民主共和黨美國建國早期的一個政黨),包括克勞福德(William Crawford)、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克萊(Henry Clay)以及傑克遜(Andrew Jackson;1767-1845)。傑克遜原本被當成一個陪榜的「幌子候選人」(stalking horse candidate),用來防止田納西州的選舉票投給克勞福德。未料傑克遜在田納西州以外贏得了普遍支持,成為一位真正的候選人。原因是民眾認為他是一位受歡迎戰爭英雄果斷和獨立具備改革美國能力

在總統選舉過程,傑克遜、克勞福德和亞當斯贏得前三名的選舉人票,第四名的克萊則確定落選。然而克萊認為傑克遜若當選總統,將會是國家的一場災難,因此左思右想決定支持亞當斯。這個棄保效應亞當斯獲勝成為總統,之後亞當斯任命克萊為國務卿,傑克遜的支持者譁然,指控克萊和亞當斯進行了「腐敗交易」。

腐敗交易」的指控導致亞當斯在一八二九年想要再度連任總統時失敗,傑克遜如願以償地當上第七任美國總統。在傑克遜任內,克萊提出美國系統構想,希望能讓經濟高速發展,並通過國家銀行的建立,統一貨幣流通,使得聯邦更有效率。但傑克遜黨同伐異,記恨當年被棄保,不予採納。克萊的構想其實很有遠見,後來深獲林肯總統讚賞,認為克萊是保護國家利益先驅

一八三二年克萊挑戰傑克遜的總統連任,結果失敗。傑克遜連任成功,兩人結怨更深。傑克遜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物,他擁有強烈忠誠感,會將對他朋友的威脅視為對自己的威脅。但他也很容易情緒化將事情視為個人恩怨要求對方回饋絕對忠誠,如果有人得罪他,他往往會想盡辦法粉碎對方。例如,在他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天,宣稱只有兩個遺憾,其中一個是沒有絞死克萊。克萊競選總統五次都沒成功,有人為他開藥方,勸他堅持理想時也要能變通,打打折扣,不要太強硬。克萊回答了一句:「比起當總統,我寧可選擇真理」,這句話成為常被引用政治名言

在台灣,正式登記的總統候選人在競選過程不能主動放棄資格,但仍有可能技術性操作棄保,將自己的票灌給另一位候選人,如同克萊和亞當斯。這次台灣總統大選是否會再度驗證吉巴德定理?若是,誰會是「克萊」,誰會是「亞當斯」?我們拭目以待













領導德不配位 台灣繼續沉淪


2024-01-09 00:04  聯合報/ 杜忠誥/文化工作者(台北市)
中華文化不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追求台灣文化的主體性,不能去中國化,而是要去政治化。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筆者向來關注國內的文化教育,執政黨長年以「反中」的意識形態,「去中國」連帶「去中華文化」,不僅在政治上擴大對立與仇恨,也鄙夷中華文化的倫理道德,甚至私德敗壞,而最令我痛心的是,人民對此似也無所謂,形同縱容。

這已是一個病態的「民主」國家。

所謂「中華文化」,不管是先秦以前的諸子百家,還是隋唐以後以儒、釋、道三家為主,包括中醫、琴棋書畫等等,早已是世界文明場域不可或缺的一環,都是幫助我們如何讓身、心、靈融合為一,從「內修」到人與人之間的「處群」,能夠活得更像一個「人」的一套知識文化系統、美學素養而已。

社會放棄了「中華文化」,不僅是放棄了自家的祖產,當我們未來的主人翁面對人生艱難時,他們還能在心中自然湧起一句古人智慧,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此自我勉勵嗎?他們在人生低谷時,能以中國獨特的美學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不要去自殺或殺人嗎?當他們在世界舞台面對歐美人的同業時,他們在工作專業之外,能有高度、深度與對方做豐富的文化對話、交到真正的朋友嗎?

在鄉愿文化教育生態下,這個政治人物說「人家不想聽,你就不要說嘛」,那個政治人物說「道德是封建威權時代的產物」;「這都是什麼時代了,還在談道德?」集體的昏昏無明領導,怎能期待會有昭昭清明的治理?結果以盲導盲,上下其手,無慚無愧,就多活在自欺欺人的矯偽虛假日子裡。

就在這鄉愿的政治文化生態熏染下,學校孩子不喜歡約束,教育當局就設法把「生活倫理」拿掉;學子不喜歡壓力,主政者就把壓力拿掉,不斷地鬆綁、不斷地解放,以姑息為愛,一味地討好無知的學子和對教育一知半解的家長。

所謂道德,只是「個人內在心甘情願的自我節制」,有道德始成世界,它正是人類與禽獸動物拉開距離的一點幾微分別而已。

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其實涵蓋了責任與義務,其中有自律、他律,而「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但是我們目前的政治人物,有幾個人堪作人民典範?

論文抄襲不到最後關頭就是不承認、卡住台大遴選出來的新校長管中閔,硬拖一年多就是不讓他上任、還有許多官員生活淫亂不堪等,不像昔日內閣只要私德有一點問題就立刻辭職下台,現在卻是恬不知恥,官官相護,請問這是什麼社會教育?而我們這些孩子看在眼裡學到的是什麼?

中國儒家人格教育「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的中道靈智,看似抽象,其實這與每個人的家庭關係、職場倫理、工作精神,甚至行路正義,無不在在相關,民主、自由正需要這些做我們的靈魂主軸,才能真正挺立,而不是人欲橫流、暴力四竄。

「人心失去就,中人可橫行」。標榜「選賢舉能」的台灣民主,多年來充滿「德不配位,能不稱職」的末世亂象,台灣到底是繼續被沉淪,以至萬劫不復,抑或被自己救贖?成也台灣人,敗也台灣人。

這次的大選,也許就是台灣人自我救贖的最後一次機會了。












新加坡能,為何台灣不能?


2024-01-09 00:27  聯合報/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新加坡魚尾獅地標。美聯社


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過去了,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在動盪中來臨。展望今年,俄烏戰爭依然持續,以哈衝突方興未艾,胡塞紅海事件事態嚴重,國際間又有四十餘國將舉行總統選舉,包括台灣、印度、俄羅斯、墨西哥及美國等都會選出新的領導人,為世界的局勢增加不少變數。

去年底,任職新加坡總理長達廿餘年的李顯龍公開表示將於今年大選前交棒。從李光耀到李顯龍,新加坡在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年)被迫從馬來西亞獨立後,不但沒有成為世界的棄兒,反而發展成為世界最富強的國家,人均生產總值遠勝東南亞同區域國家,也超過原來宗主國馬來西亞數倍。不論是在高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基礎工業甚至觀光教育都是區域內指標新加坡大學被評選為亞洲最好大學,各方各面都不遜於西方先進國家。

很多人把台灣和新加坡相提並論,因為二者都是面積不太大島嶼國家也曾在六十至九十年代因為飛躍經濟而被稱之為亞洲四小龍。甚至有段時間,台灣人對於新加坡還有種莫名的優越感,嗤之為「鼻屎大的國家」。然而這二、三十年下來,新加坡的經濟成長已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並被知名財經網站 Insider Monkey 列為「全世界最富裕廿國之首。為什麼新加坡能,台灣不能?

首先,新加坡政府的清廉舉世聞名,他們從小學教育開始,就灌輸貪腐是一種嚴重犯罪觀念學生被教育要明辨是非要培養社會正義感貪汙被視為極其可恥行為,受到大家唾棄。民眾也勇於舉發貪汙受賄者,使其受到嚴厲的懲罰。正因如此,新加坡被國際透明組織列為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全球清廉排行第五名也是亞洲唯一列入前十名國家新加坡以其清廉的政府贏得國民的信任、世人的尊敬,也讓更多的外資願意赴星投資及移民。然而在台灣,社會大眾對於貪汙沒有那麼嚴格要求,但貪汙絕對會阻礙國家發展與進步,我們應該要深刻檢討,並以此為戒。

再者,新加坡和台灣都是移民社會,境內有多種民族共居,但他們非常強調要團結一致,從建國之初就強調多元文化與種族融合,也透過教育倡導對於其他族群要理解與尊重不可以任意挑弄種族宗教之間糾葛。相對而言台灣其實很單純,除了原住民之外,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大陸各省人民,但是族群這個議題卻是不時被挑起、擺弄、操控,成為取得政治權力武器,也讓台灣被撕裂徒增內耗

新加坡對外也力求平和,身處在馬來西亞及印尼兩個伊斯蘭教國家之間,它的外交政策一直是與大家當好朋友」。它與中國大陸有邦交,但與台灣也保持密切經濟與軍事合作。近年來中美關係日漸緊繃,總理李顯龍就多次公開表示,新加坡與兩國都有深厚情誼,不希望因為美中衝突被迫選邊,做出不合意願的抉擇。當然台、中、美三方的歷史及糾葛和新加坡不同,我們無法完全複製新加坡經驗,但新加坡的「小國外交智慧值得學習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對台灣而言是關鍵性的一年,尤其即將面臨大選,希望選民們要謹慎選出適合的人選。未來不管是那個政黨上台,也都希望能以台灣的前途做理性而完整思考。台灣曾與新加坡並駕齊驅,甚至被美譽為四小龍之首,證明我們有足夠的潛力,所謂有為者亦若是,盼朝野互勉,也盼國人齊心,共同為我們所摯愛的家園努力。










青年選票集中 齊拚未來


2024-01-09 00:24  聯合報/ 張淑中/台灣首府大學前校長、中選會前委員(新北市)


台灣人民善良純樸,我們不要做事無能的政府,也不要毫無誠信、譁眾取寵、只會抹紅抹黑的政客,我們要的是能真正關心人民生活,可以好好做事的國家領導人。

選戰最後關頭,在三黨競爭之下,期待政黨輪替的民眾,選票必須集中,支持最有勝選機會的候選人;否則將讓施政無能、弊案不斷、官箴不彰、貪腐時聞的民進黨繼續執政四年。如此基層人民不只生活痛苦,青年恐怕也看不到希望和未來。

政治學對投票行為的研究有三種理論模型
第一為「政黨認同取向」,是指選民認為他屬於某個政黨,因此投票時只注意候選人的「黨籍」,僅投票給自己所歸屬或認同的政黨,此類人數比例最多

第二為「政見取向」又稱「政策取向」,意指選民會投票給政見最符合自己願望的候選人,而不論其黨籍為何,此類選民大都為中間選民或理性投票者人數占最少,但在選戰激烈時會有關鍵性的影響。

第三為「候選人取向」,指選民在投票時,往往只注意候選人的個人或外在特徵,如儀表、談吐,至於候選人是屬於大黨、小黨或獨立人士都不重要,此種選民大多懷有「英雄崇拜心理尤以年輕人和首投族為最多

參考台灣過去八次民選總統實際經驗,以及觀察世界民主國家如美、法、韓國、印尼、菲律賓、南非等國的總統直選結果,都是由傳統的兩大政黨人士贏得總統職務,從沒有第三政黨或無黨籍人士的勝選紀錄。

因此,不論是從「政黨認同取向」或「候選人取向角度深入分析,各國皆由朝野兩大政黨競選並獲得總統大位,已是不容易改變的國際民主趨勢。

當前世界科技與經濟發展迅速,台灣卻因民進黨的執政無能而停滯不前,尤其薪資成長已停滯十多年,造成許多青年族群低薪不敢婚育、更買不起房子,也無法創見前瞻性的未來。政府應增加多元管道讓青年參與國家發展,使青年在社會能盡展所長,要讓年輕人看到願景與未來。

大選已進入最後衝刺,期待政黨輪替的所有民眾,選票絕不能分散,尤其青年選票更是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只有選票集中,才能還給人民一個有效率且清廉的政府,而年輕朋友也才能為自己創造一線生機和未來;否則投錯票、選錯人,台灣前途恐會萬劫難返,且至少四年甚或十多年,看不到任何希望。











致台灣青年 為國家投出一條生路


2024-01-09 00:23  聯合報/ 陳志明/教育工作者(台北市)


在台灣,年齡的分期大致如下:零歲到五歲是嬰兒,六歲到十二歲是兒童,十三歲到十九歲是青少年,二十歲到三十九歲是青年,四十歲到六十四歲是中年,六十五歲以上是老年。大學生的平均年齡,則為二十出頭。

我在台灣出生成長,有幸成為教師,二十歲到三十九歲的青年中,有我掛念的學生,以及親愛的家人,令我一日不得放鬆。與老人談往事,對青年論前途,今天全拋一片心,說心中二三語,希望有助於諸位的未來。

從孔子到國父,都重視正名。毛澤東說:「台灣在蔣介石手上,我比較放心」。蔣先生襄助國父革命,建立中華民國,後來堅持「一中憲法」,不改國號,台灣才有今天。侯友宜先生指出,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台灣是我們的厝,這是確保台灣的陳述。諸位今後的安身之道,也正是「中華民國加台灣」,而非「台灣減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憲法的起草者張君勱先生,非但不是國民黨員,而且反對蔣先生。後者以大公無私的態度,接納這部憲法,不久帶到台灣來,我們方能選總統,而為大陸人民所羨。憲法的第一受惠者,當然是總統,假若此人痛恨憲法,恣意詆毀,就不只是忘恩負義,且將造成國家級的災難,全民同受其害了。

民進黨籍的王世堅先生說:「民進黨愈來愈共產黨化了。」兩岸歷史證實,王先生所言不虛。清算鬥爭,毀人名節,貪汙腐敗,不及備載。我在中共黨史上讀到的內容,如今在台灣親見,能不痛心疾首青年經濟均貧共慘,要延續四年嗎?諸位的食衣住行育樂,誰來改善?

政黨之上,還有國家;政黨之外,還有人民。蔣經國先生為中華民國盡忠,為台灣人民盡瘁,死而後已,贏得多數國人的懷念。我在侯友宜先生的政見裡,看到昔日國家建設的延續,更在一水之隔的新北市,目睹他苦幹實幹的政績。三位總統候選人,現在都推崇經國先生,彰顯了人世的公道,其中心口始終如一的是侯先生,事實上磨鍊最深的也是侯先生。「知識界良心」管中閔先生,如今挺身相助了。

顧炎武先生在日知錄》中,指出亡國與亡天下之別。亡國是改朝換代,亡天下則如孟子所說,仁義之途堵塞,致使天下無父無君。若依管子之言,就是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亡天下則為亡文化,國父強調的八德,就包括了仁義。在民進黨的口中,四維八德都是封建文化,管子和國父都是封建人物了,這是真的嗎?

今後四年,中華民國可能名存實亡,這是一位候選人的心願;中國文化也可能更受摧殘,這是民進黨的共業。我心繫的台灣青年啊,諸位都是中華民國的主人,請為自己、也為我們偉大而不幸的國家,投出一條生路!













教育道德廉恥 正義之聲崛起


2024-01-09 00:00  聯合報/ 丁予嘉/經濟學家
台灣2023年選出的代表字是「缺」,完全反映庶民的心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每年到了十二月三十一日,我也不免俗的,總會回覆一些氾濫於社群媒體上的祝詞、圖片、動畫,因為我沒有罐頭動畫,也沒有罐頭圖片,每封選擇要回覆的,都是連名帶姓,親手打字出來的,難免有些煩瑣、無趣。讓我覺得更無趣的,就是跨年倒數。不知從何年開始?全世界各地,蜂擁擠爆的人群,熱烈、瘋狂地倒數,慶祝新的一年的來臨。其實,每一年的最後一秒鐘,跟你平常過的每一秒,都是一樣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或是一月一日,跟你平常過的每一天,也都是一樣的。不過,有曆法,就有特殊的日子,人類幾千年來,就是這樣。只不過,我選擇遠離被極度商業化特殊日子靜在家中,狂想些事,寫點東西。

」是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代表字,這個字選得真好!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台灣缺蛋、缺電、缺工,一兩年前的缺口罩、缺疫苗、缺快篩、缺藥等等,這些都是實際生活上的,讓生活不便,甚至危及生命。我卻覺得台灣最缺的是道德、廉恥與正義,尤其是在上位的人這是心靈上與良心上,這會讓是非不分,公理不張,久而久之,上行下效,人類所賴以持續的綱常,敗壞殆盡。

再過幾天,就是台灣總統大選的投票日。早在去年十月,選舉活動就已經如火如荼。我親睹在造勢大會、政見發表、電視辯論會上,候選人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臉不紅、氣不喘地說謊話,騙人於有形,為什麼?是因為沒有人站出來揭穿他/她。

整個社會避談道德與廉恥,甚至中學的校訓也被質疑;軍公教退休金,神聖的契約精神,不是不能改,但也不能背信忘義,罔顧法律正義,竟溯及既往;民主講究透明、廉潔、制衡,我們的政府只要遇到要隱瞞的真相或是貪腐的弊案,一紙行政命令,立馬封存三十年,制衡的立法院,無力回天,下令之人嘴上還高喊著捍衛民主,著實令人不齒;當台灣在缺口罩、缺疫苗、缺快篩、缺蛋、缺電的時候,發國難財的,橫行霸道之外,若有人批評,則迅速濫用公權力,不是查稅,就是查水表。這些都是比獨裁還獨裁行為。我們缺什麼缺道德、缺廉恥、缺正義

經濟學理論對說謊以圖利的,也有著墨。制裁道德危機Moral Hazard)的精髓在於,說謊的,會受懲罰,不但不能獲利,更會產生虧損。這是一種設計出來的機制,制度讓你說出真話,理論上可行,現實上,行不通。就跟我們現有的民主體制一樣,弊端叢生毫無招架之力。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世界各大民主國家,人類賴以維持生存的道德,面臨極大的危機。睜著眼說瞎話的,很難繩之以法。如何讓正義之聲崛起?唯從小教育道德與廉恥而已。

我們已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十四年,文明與科技早已無遠弗屆,人類早就該脫離以往的原始與無知。想想古今中外,引發戰爭或導致民不聊生的歷史,深入探究之後,都是在上位的人,為著自身的短期(相較於千秋萬代人類歷史)利益,背信忘義、寡廉鮮恥所引起的。當經濟學碰上政治,實在是以卵擊石,螳臂當車,不堪一擊。

只是做為一個高級的知識分子,政府如此過分的違背體制,卻沒有人反正,扼腕之餘,狂想之後,有感為文。




洪蘭/品德重典範 識時務不能失節操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品德重典範 識時務不能失節操
◆  王文華/鯨魚的眼淚






洪蘭/品德典範 識時務不能失節操


2024-01-09 00:08  聯合報/ 洪蘭(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期末聚餐是我很期盼的事,因為退休的老教授們會來。他們年紀大後,沒有什麼顧忌,常在席間講一些正史沒有的奇聞逸事,讓我們知道歷史會因某人一句話或某個意外事件而改變,跟我小時候讀「傳記文學」那種發現前因後果勁爆感覺很像,所以我很喜歡參加。但是這次很不同,換成我們講他們聽。原來有位同事說她七歲的孫子回家時,臉上多了幾道血痕,因為校車上有個同學把頭伸出窗外去吹風,因老師說頭不可伸出車外,他便去阻攔,同學因此抓傷他的臉。

同事的先生聽了就罵:「誰叫你多管閒事?活該!」孫子一聽放聲大哭,他自認沒有錯,是老師說不可以的,他只是替天行道,怎麼反而被罵?

同事則不認同她先生的觀念,頭伸出車外是危險的事,本該阻止。「自掃門前雪」是錯誤品德教育示範,孩子以後會變成自私自利。二人因此而爭執,嚇得孫子連聲說以後不敢再聽老師的話了。

同事問:你們會怎麼做?

大家一聽,立刻也分成兩派,一派主張識時務者為俊傑,多管閒事是害自己公親變事主;另一派覺得品德教育應該只論是非,不應因後果的嚴竣而改變前面的原則。如果人人都敢站出來伸張正義俊傑根本不需要去識時務,只有當社會形成「千夫所指無疾而死」的輿論力量時,品德教育才會成功。

話音未落,立刻有人說,這是高調,自古忠良無下場,你要你的孩子做馮道還是左光斗?此言一出,全席譁然,這對比太鮮明了,馮道是五代,除後梁外,其他四朝六君的宰相,官至極品,卻無人看得起他,歐陽修說他「寡廉鮮恥」是五代為亂世的原因,而左光斗堅毅不屈是每個人讀〈梅花嶺記〉必哭的原因,沒有他,不會有史可法

此時有人說:顏之推還不是北齊亡後出仕北周,還替隋文帝做過官,為什麼我們還要學生讀他的《顏氏家訓》?一位力薦學生讀《顏氏家訓》的老師立刻漲紅了臉,眼見要翻桌了,一位老教授說話了:中國人講究正義是非和對錯防患於未然見義勇為是對的,我們看重有義氣的人,所以雖然俠以武亂禁,司馬遷還是為他們作傳。但是人要看自己能耐和事情的大小,為國家民族大義,那是死無反顧,但為小義惹禍上身,那是飛蛾撲火禮義廉恥固不可廢,但苟全性命於亂世也是人的本性,不可苛求。主要是看當事人有沒有廉恥心,馮道為六帝相,沾沾自喜,自稱「長樂老」是無恥顏之推被囚被俘,不曾簞食壺漿迎新朝,他是不得已而仕於亂世,兩者不同。顏真卿和顏杲卿是他的玄孫,如果他是無恥之徒,怎會教出「為顏常山舌」的顏杲卿來?

品德教育最重典範,識時務者為俊傑沒有錯,但不能失去自己的立場和節操。如果大人能夠公正無私,孩子自然不必苟且妥協,當每個人都能守法正直公平,我們就不需要教孩子識時務了。品德教育上行下效,你們都明白吧?

一席話說得大家低頭沉思,周六的這張選票要審慎又審慎的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