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長照服務公司化 有助提升品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466/web/ 

◆  聯合報社論/NCC重重把關,圈起執政者的權力樂園
◆  聯合報黑白集/安倍銅像在台灣
◆  經濟日報社論/長照服務公司化 有助提升品質








經濟日報社論/長照服務公司化 有助提升品質


2022-09-30 00: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長照提供服務的對象包括長期臥病及健康、亞健康的老人。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長照機構是否能上市、上櫃?衛福部日前表示,主要問題在金管會,顯然有待各部會協調溝通。長照提供服務的對象包括長期臥病及健康、亞健康的老人。長期臥病的老人主要由療養院及外勞照護,而健康及亞健康的老人則由外勞、衛福部提供的長照2.0,以及安養院與養生村提供服務。目前長照服務仍屬社會福利範疇,而若長照服務公司化,則是以市場機制決定長照服務的供需。

衛福部從2017年開始提供長照2.0服務,設立A級的「長照旗艦店」,提供居家及日間照顧服務。而B級的「長照專賣店」,則是原已提供居家照顧、社區照顧及機構照顧其中一項服務的單位。至於C級的「長照柑仔店」,則是提供失能長者共餐、健康促進及延緩失能等服務。至今年5月底,A級單位及C級據點分別成長8.5倍與8.4倍,而B級單位則因分配到的預算激增而成長34.4倍。

不過,今年政府長照預算為607億元,等於是目前400萬65歲以上的老人,平均每人只分配到1.5萬元。因此,未來長照服務公司化的業務有極大成長空間。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下列三個趨勢會提高民眾對長照服務的需求:首先,預期外勞薪資會隨基本工資逐年提升。在今年7月以前,勞動部讓本勞及外勞薪資脫鉤,以致外勞每月薪資只有1.7萬元。然而,迫於印尼政府的壓力,自今年8月10日起,外勞每月薪資已調高至2萬元,因而此種脫鉤情形將無以為繼。其次,由於勞保基金瀕臨破產,長照2.0的預算很難再成長。目前勞保基金潛藏債務超過10兆元,因而最近四年,政府平均每年挹注290億元只屬杯水車薪。預估勞保基金將於2028年破產,因而未來政府每年必須挹注千億元以上,從而會排擠長照預算。最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增加趨勢顯著。在2018年,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4%,到了2026將會達到20%。

未來長照服務如何公司化?日本經驗值得借鏡。在2000年日本頒布「長照保險制度」之前,長照機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共有37.7萬家。其後經過不斷合併,目前有三家長照企業年營業額超過1,200億日圓。最大一家為發展醫療、教育及保育等多元事業,並擁有3,030間服務據點的「日醫學館」。其次為曾將保險業母公司4,000名員工,調往長照子公司的「損保控股」。第三大為母公司發行巧連智月刊,並專注發展高價位長照中心的「倍樂生照護」。

這三家企業分別代表將醫療、保險以及文化出版事業的版圖,擴張至長照服務業。然而,日本視長照服務為社會保險,因而政府設定長照服務的單價,並負擔七至九成。而長照企業為了增加利潤,傾向服務單價較高的重症老人。

反觀我國已有全民健保,沒有必要再添加長照保險。而將長照服務公司化,既可發揮提供服務愈多,成本愈低的「規模經濟」,也可享有將健康管理、樂活休閒以及生活照護融於一體的「範疇經濟」。這二種特性除可解釋日本長照服務產業的發展軌跡,也可預期未來國內較易勝出的財團,會包括已長期經營養生村的台塑及潤泰集團,以及經營橫跨保險、營建及醫療的大型企業。

長照服務公司化除可提升消費者福祉外,也可增進政府施政效率。首先,長照服務公司化後,可針對不同所得階層,提供不同的套餐服務。其次,勞動部的業務壓力,會因民眾對看護型外勞的需求減少而紓緩。最後,中、高所得老人對長照2.0服務的需求會減少,因而政府可分配更多資源給低所得老人。

不過,長照服務公司化的最大障礙恐怕是衛福部,應由行政院責成金管會協調衛福部等相關單位,修改法令促成美事。










聯合報黑白集/安倍銅像在台灣


2022-09-30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紅毛港保安堂打造安倍晉三紀念銅像,發起人主委張吉雄(右二)盼「台灣永遠的朋友」永留國人心中。記者徐白櫻/攝影



安倍國葬,日本六成民眾反對,場外有抗議、有自焚。台灣高雄紅毛港保安堂則立起安倍銅像,監察院長陳菊與綠委等多位綠營人物出席致敬,「淚光閃閃」日曲悠揚迴盪。

在此同時,日本宣布邊境解禁,國人赴日旅遊立現搶票潮;但高端勇士獨神傷,必須自費PCR。陳時中吹破牛皮,吳釗燮高喊大哥哥,改變不了日本科學防疫決策。就像安倍高揭「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台灣感激日本必定兩肋插刀,但日本不忘緊急撤僑。

日本經濟與文化產業,對台灣有高度影響;過去殖民,建築、飲食、用語等影響猶存,現在也仍是許多國人旅遊首選。李登輝受到許多日本人崇拜;日本東北大地震,馬英九夫婦親自勸募,捐款各國第一,許多日本人至今感念台灣。

但「日本印象」不全是光明面:帝國主義的屠殺、慰安婦等傷害,議題仍然敏感。弔詭的是,軍國主義餘緒,如今僅少數日本極右派敢予肯定,多數日人仍感不安;但這股幽靈卻在台灣遊蕩,近年不時出現對昔日「八紘一宇」、「大東亞共榮圈」的孺慕。

台日關係友好,民間友誼更值珍惜。保安堂供奉日本艦長與戰艦,豎立安倍銅像,以中國式道教崇拜,雖然怪異,或可視為民間多元信仰;但中華民國監察院長陳菊等躬親禮敬,是光榮,或者,恥辱?










聯合報社論/NCC重重把關,圈起執政者的權力樂園


2022-09-30 00:1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波波漫畫



鏡電視取得執照遭爆料是來自「總統的旨意」,申設過程黑幕重重,不只主管的國家通傳會 NCC 內神通外鬼,吹哨者向司法機關多方檢舉盡皆石沉大海。官商清白都有待司法證明。雖然府院否認黑手,NCC 自稱嚴謹,鏡電視股東裴偉也聲明未受特殊禮遇,但外界卻不難看出,NCC 用形式的重重把關,為執政者打造實質的權力樂園。

裴偉喊冤說,若真有通天本領施壓總統府和行政院,何以鏡電視申設耗時廿六個月,是NCC歷來審查最長案件,還附加最嚴格附款?但神祕錄音檔有答案:蔡英文總統就是這樣指示行政院長蘇貞昌的:「這件事情人家已經做了最嚴格的處理…沒有理由去拖人家,你一定要趕快去處理」。雖然蘇貞昌強調總統和他講話不會用這樣口氣,但表面看來,NCC 的確「嚴格」,鏡電視果然「酸楚」。

NCC 十年只發一張電視台執照,看似嚴謹,但現實卻是鬧出「總統級醜聞」。且不說先前中天關台、華視頂替,都按外流密件揭露的總統府劇本演出;鏡電視發照審查時,部分評委提出「不同意見書」,質疑資金難執行營運計畫,豈料鏡電視取照後就傳出資金快燒光,催促通過上架案,足證發照是政治決定,無視專業意見。而鏡電視申換董事長未獲准,竟還能再闖關上架有線電視,難道 NCC 又秉了誰的旨意?

黨政介入媒體不顧吃相的嘴臉,凸顯繁複的審查程序、牛毛般的規定,只是人治的遮羞布;法相莊嚴的審查會,不過是背書黨政染指媒體的橡皮圖章。尤其衛星廣播電視事業相關法規有如流刺網,蔡政府已藉此寫下民主紀錄:關掉一家新聞台。表面上是對家族介入媒體經營、政治立場偏頗等公器私用問題向業界示警;然外界普遍質疑,中天是因政治不正確才被關台。蔡總統與蘇揆都稱沒介入,尊重獨立機關;但府院精挑「聽話的陳耀祥」接掌 NCC,這獨立機關實為獨立於民主之外,奉旨辦事。

兩年來,新聞台已成綠營派系標配,政爭無役不與,新聞台黃金頻段為綠營中常委電視台擴大,家族利益與執政黨結合便不算家族經營。九成以上新聞台是綠友友,他們雖不學中天集中報導一個人的新聞,但卻聯手為執政黨報喜不報憂,同聲撻伐抹紅在野黨,這難道比中天符合多元價值?

NCC 重罰中天時,理由是檢舉者眾,業者屢犯不改。但如今民眾檢舉有增不減,偏頗內容常態化,卻不見陳耀祥有何作為。即便周玉蔻為拉抬陳時中選情,在民視連日抹紅黑黃,NCC 也是等到受害者崩潰民憤滔天後才稱「依法調查」。尤其可議的是,NCC 突然開罰,民眾以為針對中姐被抹黃案,其實是去年台中立委補選時的造謠舊案,這還是十八案只辦其一。NCC 將妨礙選舉的案子冷凍九個月,形同護航綠營候選人,現在撈出舊案消民怨,替蔡政府切割解圍,還是在為綠營選情救火。

NCC 管理有線電視,從申設到評鑑、換照設下三年一小審、六年一大審,配合台灣兩年一次大選,這套管理讓申設者遞出投名狀找政治靠山,既有業者若無站邊則擔心政府查水錶罰款撤照,綠媒們卻可不經查證,甚至與接受政府預算餵養的文字媒體一條龍合演選舉打手。

上千條法律嚴管衛星廣播電視,市場反而愈趨混亂,蔡政府自豪提升新聞自由,卻是新聞可信度、人權最低之時。NCC 建構的媒體秩序裡,只見執政者飼鷹馴犬的權力遊戲,麥克風被交給黨的打手,任其傷害無辜撕裂社會。



【專家之眼】到底是誰炸掉北溪天然氣管道?

◆  【專家之眼】到底是誰炸掉北溪天然氣管道?

◆  【專家之眼】由龐培歐二度訪台看執政黨的政治算計
◆  【專家之眼】當選風墮落成日常 棄保是台式民主救贖
◆  【專家之眼】笑話,台灣的社宅也能叫社宅!
◆  【專家之眼】普亭的核彈恐嚇
◆  【專家之眼】經濟脈動大調整 全球匯率決策的各顯神通
◆  【專家之眼】噓~政府絕對「不宣」的預算眉角
◆  【專家之眼】失去天時地利人和 蔡英文還能打選戰?







【專家之眼】到底是誰炸掉北溪天然氣管道?


2022-09-30 08:01  聯合報/高永光/政大國發所兼任教授
俄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一號及二號管道,日前發生洩漏氣,圖為北溪2號設備示意圖。歐新社



前兩天俄國輸送天然氣的兩條主要管道,經過波羅的海海底的北溪一號及二號管道,發生洩漏氣;與此同時,瑞典、德國的地震研究學者,都偵測到在洩漏地點爆炸,因此歐洲國家的官員都認為這是很明顯的「蓄意破壞」。

但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人能提出具體證據,證明是由誰所為?當然,有些分析及報導認為是俄羅斯自導自演幹的;有些則影射可能和那些剛建成,由挪威及丹麥輸送天然氣管道的國家有關;有些則認為是美國幹的,因為這麽一來,歐洲各國將完全停止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不得不和烏克蘭及美國緊緊綁在一起,繼續對抗制裁俄羅斯

北溪爆炸的內幕,明顯地錯綜複雜,程度可能比間諜戰爭電影片還精彩,但要釐出誰才是破壞者,除非有具體證據出現,例如使用的爆破設備是屬於那個國家專有的,但也有可能故意用某國的爆炸器材嫁禍於人,因此,可能永遠是個謎團。

不過,國際社會是個半原始社會,在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國家利益」仍是所有國際問題的核心。因此,可以從推測北溪爆炸之後,對誰最有利,試著猜想誰才是「蓄意破壞」的「凶手」。

就可能的頭號嫌疑犯俄羅斯而言,北溪2號雖有液化天然氣在輸送,但尚未有真正輸出給歐洲國家;而北溪1號則大約在三、四個月前,已經減少輸出量百分之五十。由於美國希望歐洲國家不要買俄羅斯的天然氣及石油,加上俄羅斯也不斷威脅要完全停止輸送,以遏止歐洲國家援助烏克蘭。不過,事實上在戰爭開始時俄羅斯供氣佔歐洲天然氣供應的40%,但到現在已經只佔9%;為了這個9%,俄羅斯炸掉北溪輸送管,有些不合常理。因為,俄羅斯只要再減量,或者直接停止送氣即可。何必炸掉,白白損失以億美元單位來計價輸氣管道設備

以中國大陸為主的分析及評論,都説是美國人幹的,報導中還説:「你問十個人,會有九個人說美國人幹的。」

認為是美國人幹的,目的是了綁架歐洲各國繼續對抗俄羅斯。不過,這些推測,主要認為炸掉北溪,還有三個重要依據:

第一,是今年2月7日,當時俄羅斯還沒有正式入侵烏克蘭,拜登在一場記者會上公然的説,如果俄羅斯跨過邊境,入侵烏克蘭,那將不會有北溪2號,「我們會結束它」。但記者質疑反問,北溪2號是在德國控制下,美國怎麼做得到。拜登說:「我保證我們做得到」。 

第二,有媒體報導在北溪爆炸前,美國海軍就在爆炸地點附近進行演習

第三,俄羅斯如果完全停止供應歐洲天然氣,美國受益最大。美國能源大亨,德州天然氣業者 Tellurian Inc. 董事長 Charif Souki 表示,歐洲因為俄羅斯停止供應天然氣面臨悲慘的冬天時,美國將會是最大受益者能以大幅的溢價出口天然氣

走筆至此,到底誰是爆炸案的「做手」,似乎呼之欲出。但筆者要指出的是,俄烏戰爭下,所引發的能源、糧食、通膨及金融等危機,證明了「全世界沒有一處是安全的」。

更何況「台灣海峽是地表上最危險的地區」,俄烏戰爭後,執政黨討厭把台灣類比成烏克蘭,但在台海情勢益趨緊張,武統聲浪益趨高漲下,只是買武器、拉長軍事役期,卻對能源危機無感能源政策也不改變,一旦台海戰爭發生,幾乎完全仰賴能源進口的台灣,還有抵抗的能力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導入數據治理 正直誠信必須同行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466/web/ 

◆  川普警告不可輕忽/用選票決定未來 別讓台灣陷戰火
◆  戰爭與和平的抉擇
◆  台灣關係法vs.台灣政策法
◆  選舉亂象多 我們甘願繼續被騙嗎
◆  解嚴35年 民進黨有讓台灣民主進步嗎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導入數據治理 正直誠信必須同行
◆  失控的美元 世界的麻煩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導入數據治理 正直誠信必須同行


2022-09-30 00:46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



數據經濟時代,對數據的掌握極為關鍵。正如《經濟學人》所言:「數據之於本世紀,就如同石油之於上世紀:是驅動成長與改變的力量。數據已創造一個新的架構、新的生意、新的壟斷、新的政治,以及最重要的新經濟」。

對企業、非營利組織甚至政府部門而言,「數據治理」是提升營運效能,精準化決策依據的新趨勢。數據治理的過程必須透過法規、組織與技術來發展管理數據資產,並建立數據品質控管準則,用於管理、使用、改善、維護、監控和保護數據,降低數據不完整所衍生的問題,並發展數據驅動的智慧化營運模式。

不過發展數據治理的重要前提是,企業或組織必須建立「正直誠信的文化」,並培養成員對於數據的識讀能力,才能避免數據造假,確保正確性和完整性,建構良好數據治理。

正直誠信的企業文化,攸關數據的正確性。以二○○一年爆發的安隆公司醜聞案為例,由於公司缺乏正直誠信的企業文化,公司薪酬和績效管理體系只重視績效數據,導致員工只求短期盈利爭取獎金,管理階層則為獲得大量的現金紅利和股票期權,在公司財務數據採取寬鬆不實的認定,以跟上公司股價,形成財務數據的美化造假。最後數據造假曝光後,安隆身為世界最大的電力、天然氣及電訊公司之一,卻在數周內倒閉,造成無數投資人和員工的重大損失。

二○一五年爆發的福斯排放測試弊案,亦緣於福斯汽車未重視數據正直誠信的企業文化,大膽使用「減效裝置」,虛構已達到美國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藉此創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假象,讓公司增加獲利,管理階層得到獎金,員工穩定就業。但當廢氣檢驗數據造假被揭發後,不僅股價重挫卅五%,更面臨高達一八○億美元的罰鍰及刑事調查,對消費者的相關賠償高達六十五億歐元,引起廣大消費者不滿,品牌的信任掉到谷底。

近來隨著永續意識抬頭,E(環境)S(社會)G(治理)的非財務性永續資訊和數據,已成為企業、投資人和消費者關切的重要資訊,然而在相關政策和規定仍處過度期的階段下,若企業缺乏正直誠信的文化,很容易選擇漂綠或數據造假,偏離永續的核心價值。

除了要確保數據的正確性,培養對數據的識讀能力,是避免被數據錯誤引導的當代思辨素養,特別要能警覺統計數據的蒐集與呈現,是可被操作用於誤導的,或是以不同觀點讀來進行簡化操弄。心中永保誠實,學習數據的底層邏輯,了解科學的量化包裝術,強化資訊批判思考力,才不會做出錯誤決策。

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分析情勢,做出更精準的判斷和決定,然而因數據所衍生的問題,如數據造假、解讀不客觀或誤導、數據詐騙,甚至數據監控濫用等層出不窮的爭議,都是數據時代會大量發生的「雙面刃」險境,必須深度處理,謹慎面對,才不至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川普警告不可輕忽/用選票決定未來 別讓台灣陷戰火


2022-09-30 00:00  聯合報/   張漢平/榮民(高雄市)



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接受訪問時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在烏克蘭或台灣爆發,並指俄羅斯總統普亭威脅要動用核武,這將是極其糟糕且危險時刻。川普雖是卸任總統,但他對國際情勢的觀察與分析,應該有起碼的可信度,台灣有可能成為一個「戰場」,台灣人民願意嗎?

不妨回憶一下馬英九和蔡英文主政下的兩岸關係,馬主張「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給兩岸帶來交流、對話、合作的和平雙贏局面;蔡則一意孤行「反中,抗中,仇中」的策略,看到的是共軍持續性機艦繞台、演訓威懾、導彈穿越台灣的軍事進逼與挑釁,難道這就是川普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台灣爆發的前兆嗎?

一個有為、負責任的政府,對國家的治理應該站在人民的立場,去思考如何才能為國家帶來最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如何才能為人民創造最大幸福?絕非一味地憑藉高強度意識形態的治國理念,將國家推向可能成為戰場的萬丈深淵。

俄烏戰火已延燒七個月,烏克蘭境內到處都是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斷垣殘壁的慘景,歷歷在目;就算最終烏國取得戰爭勝利,但已死亡的將士和人民可以復生嗎?已遭摧毀、破壞的家園復原更是遙遙無期,這些戰爭慘況絶對不是台灣人民想要的。

台灣當然不想步入烏克蘭的後塵,我們就必須先探究,發生俄烏戰爭的主因為何?許多國際媒體、專家都直白的說,不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在戰爭發生前給予烏國加入北約可能的訊息,讓烏國果敢付出行動,導致俄國強烈感受到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進而發動戰爭。

俄烏戰況發展到現在,美國從「背後支援」到「主動軍援」,其戰略企圖無非是要藉「代理人」的戰事,達到拖垮俄羅斯的目的。若然!美國早已將中國崛起視為維持霸權的最大挑戰者,台灣又是能夠被輕易掌控,且可拖垮中國的最佳籌碼,甚至是戰爭代理人,依此邏輯推論,豈不是正好呼應川普日前受訪表示,「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在台灣爆發」,不是嗎?

台灣是一個民主法治國家,人民有絕對權利選擇過什麼樣的日子,但是這個「選擇」必須透過每一次選舉來決定。

呼籲所有人/選民一定要睜大眼,看清楚,想明白,選擇一個和平穩定、幸福美好的未來。












戰爭與和平的抉擇


2022-09-30 00:42  聯合報/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左二)的記者會,找來近年積極宣傳「認知戰」的沈伯洋(右二),表示自己推動的強化國防主張,要由沈的「黑熊學院」來負責。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中常會邀請黑熊學院發起人沈伯洋專案報告「全民防衞」。蔡英文聽取簡報後表示:「全民國防」必須透過全體國民參與,「中央和地方一起努力」、「展現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和能力」,「讓每個人都能為家園盡心力」。

這話聽來十分動人。可是,曾擔任國防部長的台大前校長孫震,卻以八十九歲高齡,在台大召開一系列「戰爭與和平」研討會和課程,參與者包括曾任國防部長、國安局長、國安會秘書長的將軍們。針對美國會議員推動的「台灣政策法」,他們認為:這是美國人希望以「國內法」方式,替台灣政府擬定「國防計畫」,包括「本土防衛」。

對於這樣構想,參與的退役將領沒有人表示認同。他們認為:前任參謀總長李喜明出身海軍,不懂陸上作戰。他寫的書看起來言之成理,卻完全沒有可行性,是「寫給美國人看的」。

更清楚的說,所謂全民防衞、本土防衛云云,根本就是美國人想要把台灣人民推上火線,替他打代理人戰爭的「陽謀」,本質就是「詛咒給別人死」「別人的孩子死不完」。蔡英文的心態不難理解,怪異的是曹興誠的轉變。

曹董是我建國中學的前後期同學。扁政府時期,我們還上過電視,呼籲兩岸和平。他移民新加坡後,變得財大氣粗,丟六億元,就想組織並訓練「黑熊部隊」,替美國人打「代理人戰爭」。這個做法固然讓蔡英文「撿到槍」,未免把台灣人民的生命,看得太不值錢。我現在很想發起「和平論壇」運動,大家一起來別別苗頭,看看「戰爭與和平」最後那方勝出?











台灣關係法vs.台灣政策法


2022-09-30 00:45  聯合報/   馮寄台/前駐日代表(台北市)
美眾院接力,共和黨議員28日提出提台灣政策法案,以強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美國國會正在討論「台灣政策法」,號稱是自一九七九年修訂「台灣關係法」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性的調整;引起台灣各界熱烈討論。

這事讓我想起當年的一段往事。

一九七九年美國與我國斷交時,我在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國會組擔任最資淺的三等秘書,主要工作就是與美國國會聯繫。當時卡特總統突然宣布與我斷交,國會充滿對我們的同情,在這種氛圍下,兩院相繼討論訂定台灣關係法。按照美國法律,參眾兩院出爐的法案必須一致,才能送交總統簽字。兩院法案分別通過後,國會組了兩院聯席委員會,由曾任太空人,在政壇地位崇高的約翰葛蘭參議員擔任主席,主導台灣關係法一致化;我經常跑國會,受到葛蘭主席助理幫忙,開會時被安排坐主席正後方。

聯席會一開始,就有議員表示,美國已經與中華民國斷交,所以要在法案中稱呼我們為「台灣」(Taiwan);這個提議當場獲得多位議員支持,但國務院官員持反對意見,認為正式稱呼我們為「台灣」,有影射台灣獨立疑慮,建議以「在台灣的人民」(people on Taiwan)稱呼,這又引起友台議員的反對,當場展開辯論。

就在雙邊激辯之際,葛蘭主席忽然轉過頭來,直接問我:「馮先生,你們會希望哪一種呢?『Taiwan』,還是『people on Taiwan』?」瞬間所有參眾議員、國務院官員都靜下來,全場目光都看向我這個台灣來的小秘書。當下我嚇得冷汗直冒,面對如此重大的決定,只能緊張地回:「請主席待我回去請示後,明天向您報告。」會議結束衝回辦公室,馬上發電報,台北當天晚上就下達指示。

隔天會議一開始,葛蘭主席就當眾問我,「你的政府決定了嗎?」我向他說:「Yes, people on Taiwan」,葛蘭主席向我眨眨眼,笑著說「I thought so(我就知道)」。

一九七九年四月,美國總統簽署並頒布「台灣關係法」;其中第一段就提到「…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eople on Taiwan…」美台兩邊一個用了代表「國家」的「of」,一個用了代表「地名」的「on」;雖然只是一字之別,但意義重大,從此「中華民國」變成「在台灣的人民」。

四十三年前美國為了拉攏中共,背棄了「中華民國」訂定「台灣關係法」;今天美國為了打擊中共,又要為「在台灣的人民」訂定「台灣政策法」;此案表決時,參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四十三年前葛蘭參議員職位)馬基參議員投下反對票,他說:「美國不應將台灣置於日益增加的險境中。」

我們「在台灣的人民」該何去何從?天佑台灣!












選舉亂象多 我們甘願繼續被騙嗎


2022-09-30 00:44  聯合報/   金彥斌/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媒體人周玉蔻。本報系資料照



近日,年底九合一選舉,台北市選情幾乎圍繞在一位名嘴身上。民視新聞台決議取消聯播,引起「蔻粉」不滿,至民視臉書留言力挺,認為周護台灣有功不該如此被對待,甚至稱民視為「中共同路人」。

一名嘴竟能掀起劇烈又荒謬風暴,除懷疑NCC審查能力外,或許該思考整起事件反應的,是台灣社會對於過去歷史既不正視,也無共識,「抗中保台」、「愛台灣」只是空殼,僅以愛之名去塑造過去歷史產生的只有惡,沒有善,偏頗的歷史最終也證實近年的轉型正義成為空話。

但是偏頗歷史,加上八卦、血統議題,卻輕易讓媒體人撩撥,隱含的是台灣某些族群,對於部分歷史的恨、蔣氏家族的恨,甚至對國民黨的恨,根深柢固。再加上部分人士確實經歷那段被不公正對待的歷史,就更容易陷入掌權者、公眾人物煽動的仇恨中。

這次選舉的論文、陳年緋聞亂象,若不是余正煌透過律師發出聲明,並親自面對台大學術倫理委員會審查、不是張淑娟聲淚俱下控告媒體人,恐怕讓人真以為,真相的定義,是各說各話,民主自由下選舉,只剩下討論人設總是粗製濫造的參選人與八卦;對國家有貢獻團體因與當道論點不同,就是「中共自己人」;選舉選賢與能是「笑死」。

此事件首當其衝的,是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雖然提「三不」作為「類切割」,卻隱含「一沒有」,即沒有表態對於名嘴行為評價,僅對張女士遭遇表示遺憾,以「戰略模糊」帶過,但選民更希望能依賴一位,能明確表態必須要遏止這樣行為的政治人物。

雖然,選民大多選擇仇恨值較低者,但參選人、掌權者,以虛假訊息塑造對手的惡質以對照自己正義,不僅是上述的余先生、張女士成為無辜的受害者,甚至讓人憶起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皇家牛肉麵事件,皆一再出現國家機器或手拿麥克風者,試圖脅迫、誤導百姓認知,但正如美國前總統林肯說:「你可以一時之間欺騙所有的人,也可以永遠欺騙同一個,但是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這次選舉亂象,我們還甘願繼續被這些拿著麥克風、任意操作以愛之名、自由民主之名行仇恨、欺騙行為之實的人騙嗎?











解嚴35年 民進黨有讓台灣民主進步嗎


2022-09-30 00:42  聯合報/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
季青漫畫



九二八是民進黨黨慶紀念日。民進黨創立時曾帶給人民無比希望、信心、鼓勵和勇氣;民進黨之於台灣人民,絕對具有其殊勝的歷史意涵和劃時代的使命。遺憾的是,民進黨,正重蹈以往「黨外時代」極力批判的國民黨覆轍,踏上一黨獨大、黨政不分、權力失衡的危機。

卅六年前,在台灣威權體制即將走入歷史前夕,民主進步黨正式誕生。民進黨卅六歲了,總統蔡英文說,卅六歲的民進黨要做最挺年輕人的政黨,引來網路熱議,網友怒嗆:根本是年度笑話,狠酸「現在年輕人最賭爛的就是民進黨」。

媒體觀察,近兩個月來,蔡英文總統網路負面聲量飆高的三事件,包括:下令民進黨黨公職力挺涉及論文抄襲的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美國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共機圍台軍演,及九一八花東大地震重創東台灣,蔡英文毫無情感的讀稿挨批冷血,後續還投入輔選不勘災。引發負評不斷,嚴重衝擊政黨形象及選情。

一個多月前的棒球賽事,打出十二億天價的新竹棒球場場地嚴重缺失;近日一場地震,震垮桃園羽球場天花板,不禁令人質疑,綠色執政的這兩大工程,當初究竟是如何通過主管機關驗收的?其中,是否涉及工程弊端或人謀不臧?亟待檢調單位徹查究辦。

從護萊豬、擋疫苗、開放日本核食進口、保證不缺電跳票,民進黨總是顛倒黑白,幾乎沒有下限,長期迷信政治權力可克服萬難,反正「頭過身就過」。蔡總統博士論文和疫苗採購可以保密封存卅年,至於林智堅的「論文門」,涉及學術倫理,道德良知,考驗人性良善,台灣人民硬是不埋單,終讓民進黨踢到鐵板。

十九世紀英國艾克頓爵士曾經說過:「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二○一六年蔡英文總統在勝選之初曾以「謙卑、謙卑、再謙卑」自我期許,證諸民進黨完全執政以來,卻充分暴露出「傲慢、傲慢、再傲慢」的自大狂妄。

民進黨創黨之初,高舉「清廉、勤政、愛鄉土」大纛,風起雲湧,蔚為風潮。時至今日,從扁朝執政到英派革新,兩度中央執政,民進黨創黨所秉持的初衷,如今安在哉?

台灣解嚴卅五年,民主並沒有進步,而是走回頭路,這無疑是台灣民主最深沉的無奈與悲哀!









失控的美元 世界的麻煩


2022-09-30 00:00  聯合報/   沈石/投資金融業(屏東市)
美元升值趨勢方興未艾,吸引資金流入美國,卻吸乾其他市場的流動性。 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官員多次宣示: 不惜犧牲經濟成長也要壓制通膨決心。堅持激進升息作法,不但讓美國股市全倒,也讓其他國家貨幣軟腳。英鎊兌美元曾經觸及一.○三四九美元,跌破一九八五年創下的歷史低點;歐元也出現廿年來,頭一遭與美元一比一平價水準,也跌到歐元歷史新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更是跌破七.二,創二○一九年來新低。強勢美元,挾帶Fed鷹派立場支援,升值幅度銳不可擋。但如果我們對失控美元升值不加警惕的話,有可能反而遭受到池魚之殃。

首先隨著美元指數飆升,以美元計價大宗商品對於多數海外買家來說更昂貴,更多國家無力負擔,加大其財政壓力(據國際貨幣組織統計,全球大約四成交易都以美元進行)。低收入國家尤其擔憂,因食品和能源價格高企阻礙,這裡增加的生活成本對最脆弱群體來說,帶來的是饑荒威脅。

為了應對持續走強的美元與不斷疲軟的本國貨幣匯率,今年以來新興經濟體每天平均有廿億美元外匯存底被消耗,但依然無法阻擋美元升值腳步,這使一些新興國家蒙上「拉美化」的陰影。外匯存底是各國用於抵禦經濟危機的儲備,但美國通過貨幣戰瘋狂吸血,一面從利息大幅上漲中獲利,一面榨乾各國外匯存底。各國不僅要面對危機,且因外匯存底乾涸或將失去挽救能力,只能任美國宰割;後期不僅優質資產被美元廉價收割,同時國家經濟與金融主權也將讓渡華爾街大行。

而本國貨幣突然貶值,許多國家可能被迫削減醫療、教育等開支,償還債務。為因應美元強勢升值(今年比索對美元匯率下跌近卅%),阿根廷將利率提高到七十五%,就是為了遏制加劇的通膨並保衛比索。

同時期發達國家也不好過。由於俄烏衝突持續,再加上歐洲能源危機愈烈,愈多跡象表明經濟正放緩,通膨壓力日漸上升。另外,在能源和食品等價格持續上漲推動下,歐元區通膨繼續走高。經濟疲弱加通脹高企,加大歐洲經濟陷入滯漲風險,歐元持續走弱。由於美元指數中過半權重為歐元,歐洲經濟疲弱為美元指數進一步走高提供有利條件,促使美元再升值。

此外,最近日圓大跌,令日本在債券與匯率兩大市場面對危機。如果日本央行不能穩定日圓匯率,日圓不僅將徹底失去國際避險貨幣角色,同時還將遭受國際資本圍獵,日本大機率將爆發危機,即使日本央行能夠穩住市場,也要付出慘重代價,日本的外匯存底將快速流失。

Fed利率調整,對全球資本流動產生巨大波動,形成所謂美元「潮汐」現象。每當Fed進入降息周期,以華爾街為代表的全球資本會在局部區域製造經濟騰飛和資產價格繁榮假象。例如,上世紀七○年代拉美國家,八○年代亞洲四小龍均屬此類現象。當美元進入新的加息周期,美元潮汐開始退去,這些曾一度繁榮均遭巨大衝擊,上世紀八○年代初「拉美債務危機」和一九九七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均屬此類現象。挾持著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與世界最大買家國,「美元永遠是美國的貨幣,但卻是世界的麻煩」。


辛翠玲/全球化後 貿易協定的變化與台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辛翠玲/全球化後 貿易協定的變化與台灣
◆  薛承泰/虎年之鑑
◆  嚴震生/學位還是學校?教師節看到老師更重要!
◆  羅智成/文學的現在進行式
◆  蘇益仁/新冠疫情的解封、降級及修法






辛翠玲/全球化後 貿易協定的變化與台灣


2022-09-30 00:54  聯合報/   辛翠玲(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主政者即便因政治因素放棄尋求加入RCEP,也當在CPTPP申請上加把勁,打開我國在國際經貿協定中的困境。 路透



當代全球化世界貿易組織WTO)幾乎被視為同義詞。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成立、以降低貿易障礙為旨世貿為自由貿易推展畫下藍圖

然而卅年不到,情境變化,貿易協定型態多次演變,至今可歸為傳統自貿協定高標準自貿協定韌性貿易協定三大類。每一種型態各有背景、作法與訴求。

傳統自由貿易協定
第一類衍生自世貿方案的傳統自貿協定。世貿雖有其前身關貿總協GATT)四十餘年、共計八回合談判的基礎,但仍有約十五至十八%關稅,非工業品貿易障礙、及競爭與公平等問題待解。世貿將之整理為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跨境投資四大談判支柱按此架構繼續推動自由化

不過會員國間歧異立場,使世貿甫上路即受挫。即便世貿以複邊協定與套案方式稍解僵局,整體進度仍有限;但另一方面卻也因此出現雙邊或區域自貿協定的談判契機。

第一類協定在作法上,大抵採世貿方案四大支柱,雖然細節不一,但共同點是訴求自由化。除大幅降低關稅,也有較友善的非關稅優惠。涵蓋亞太十五國的 RCEP 即屬此類,今年初生效後有九十一%的貿易品項降為零關稅,貿易障礙漸進撤除,仍允許各國保護農業與策略產業

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
第二類即所謂高標準、或稱世貿加強版(WTO+)協定。此類協定特點爲,在自由化訴求外,強調公平競爭與永續發展。除降低關稅與非關稅障礙,對生產與貿易過程的勞權、環境、專利、國營企業角色也有所規範。高標準自貿協定對各國產業經營環境干預較多;但相對的,其撤除貿易障礙也更徹底。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任內積極推動此類協定,也欲藉此界定新的貿易規則,輿論則解讀其真正目的乃貿易圍堵中國

目前歐盟與第三國簽署的自貿協定皆為此類。亞太地區最有名的高標準自貿協定當屬 CPTPP。一旦入會,會員國間即以接近百分百零關稅相互貿易,除工業品外,農林牧市場也在大幅開放之列。

韌性貿易合作協定
第三類為訴求供應鏈穩定的韌性貿易協定。美國主推、九月揭牌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為代表案例,在確保供應鏈韌性主軸下,亦涉及能源與貿易便捷化議題,成員國可自行選擇欲加入項目;至於關稅減讓、市場准入等一般自貿協定項目不在討論之列。此協定不需經美國國會批准,成員國多為戰略盟友明顯乃抗中戰略下產物

值得觀察的是,美國之外,其他主要國家,例如歐盟也開始積極評估韌性貿易。另外,韌性貿易是否以自由貿易為代價也是需要注意的。

台灣與國際貿易協定
由上可知,全球化後,國際貿易規則呈現多型態並進特徵。然而無論是主訴自由化,以關稅與非關稅減讓為主的傳統型;訴求自由化、公平與永續的高標準型;或強調安全的韌性協定,對目前僅有世貿會籍的我國而言,都有如何接軌問題

再就產業別言,現況對於既不在世貿複邊協定內、無任何自由貿易優惠、亦不在韌性貿易關注範疇—三不管地帶的製造業影響尤大。一般製造業占我國總產值過半,就業人口多,主政者務必克盡職責,即便因政治因素放棄尋求加入 RCEP,也當在 CPTPP 申請上加把勁,打開我國在國際經貿協定中的困境


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抵禦產業逆風 掌握轉型契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429/web/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打造的綠媒共生體系,誰在說謊?
◆  聯合報黑白集/法律柯建銘說了算
◆  經濟日報社論/抵禦產業逆風 掌握轉型契機






經濟日報社論/抵禦產業逆風 掌握轉型契機


2022-09-29 00:1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元狂升值正衝擊亞洲的進口業者,也可能加劇通膨情勢。圖為基隆港。路透



在烏俄戰爭持續延長、各國通膨難以抑止的情況下,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表示,全球經濟前景黯淡,除非各國通膨得到控制,否則2023年全球經濟可能更加嚴峻。為了對抗通膨,美國聯準會也在日前決議今年第三次的升息3碼(0.75個百分點),美國基準利率來到3%~3.25%。今年以來,美國啟動升息循環,基準利率增加了12碼、共3個百分點。一般預期,在今年內聯準會還有可能持續升息。

在全球貨幣持續緊縮、俄烏戰爭未見盡頭之下,再加上中國大陸經濟放緩等不利因素,各產業在未來一年,幾乎可以確定將面臨景氣下滑。對於今年上半年還處於缺貨、追料困境的供應鏈來說,轉瞬間已從景氣高峰轉為下滑、甚至谷底階段。

以台灣主力產業資通訊電子業為例,包括半導體產業業者已積極展開訂單與庫存調整作業,以因應快速來臨的景氣逆風。不同供應鏈環節有不同的生產周期,因此預期庫存調整的速度也不盡相同,部分產業的庫存調整恐需延長至2023年上半年。不過因我國業者具長期因應景氣變動的經驗,有優良的訂單與庫存管理機制,估計短期內可有效因應整體景氣的下滑。

不過,外在環境對產業的挑戰,已不僅止於傳統的景氣循環。觀察全球政經環境的變動,美中對抗加劇、地緣政治的衝突、ESG對供應鏈的要求等,都將為產業運作帶來更多外部的不確定性因素。換言之,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之間,業者不但要面臨景氣下滑的風險,還要面對來自總體環境的諸多變數,需同步採行多元的因應對策。

舉例而言,因應美中對抗與地緣政治衝突,業者被迫採取更為分散的區域供應鏈生產與出貨模式,即便此一模式缺乏規模經濟與效率,但在領導國家壓力下,業者必須配合採取分散式的區域生產運作模式。再以ESG風潮為例,因應各國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業者必須採取對環境友善的產品設計與生產方式,從品牌業者到代工業者,再到上游供應鏈的零組件、設備、材料等,都必須考量淨零碳排的要求,進行碳排放的盤點與管理。

先不論其他外部環境變數,僅就分散式區域供應鏈的生產模式,以及淨零碳排的供應鏈生產要求,業者就必須要進行更多的跨國投資設廠,以及推動生產設備與材料的升級與調整,更遑論隨之而來的跨國生產管理、供應鏈碳排盤點與認驗證及資料治理等議題。相關工作與投入都將大幅提高業者的經營管理成本與資本投入。

展望未來,業者不但面臨景氣衰退的風險,也同時出現總體政經環境的變動,不但要增加跨國投資,以因應各國國家安全考量的要求,還要升級現有的生產設備及材料,以因應淨零碳排的要求。顯然許多產業將因此面臨多重的經營壓力。

不過換個角度而言,在面臨經營壓力的同時,應可思考藉勢將壓力轉換為動力。產業界除了預備在傳統營運上勒緊褲帶以度過景氣寒冬之外,更可藉此時機,順勢在新設據點的同時投入新興應用領域的開發,甚至研發新的營運模式。在升級生產設備與材料的同時,導入智慧科技,一方面滿足淨零碳排的要求,同時又順勢提升生產線的彈性與效率。

在可見的未來,全球即將進入景氣低谷,我國業者在因應景氣的變化上,實有豐富經驗,多數應可穩定度過。但業者在將姿態蹲低、預備度小月的同時,如何同步進行轉型,善加利用外部的壓力,順勢開發新的營運模式,轉型預備迎接下一波景氣的復甦,將為產業界與政府領導者的重要課題。










聯合報黑白集/法律柯建銘說了算


2022-09-29 00: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這幾年在立法院強勢推動綠營所要法案,如今更當起判官,指責資策會稱高虹安沒有侵權的說法在法律上站不住腳。柯總召其實是在昭告國人:所謂國法,違不違法,他說了算。

柯建銘向資策會強索高虹安個資,遭質疑違法擴權;柯建銘在臉書長文追打,並對高虹安引用經濟部技術處和資策會證明沒有問題的說法,揚言「技術處正等待資策會回答、了解中,為何如此說謊?」國家機器起動,不配合的還會被追殺。

這不稀奇。柯建銘曾因全民電通案被控背信,一、二審都判有罪,最後因關說而無罪確定,他隨即追殺查他不法的執法人員。前總統馬英九被他指控洩密,無罪確定,柯怒斥法院濫權護航,監察院則配合對判馬無罪的法官展開調查。

柯建銘兒子收到表弟從國外寄來的大麻膏,毛髮也有吸毒反應,檢方最後以柯建銘兒子對運毒不知情而不起訴、吸大麻只要自費戒癮,全身而退的待遇令人稱奇。

柯建銘在立法院呼風喚雨,想為扁家脫罪時,國務機要費案除罪修法依他之意闖關;至於攸關公平正義的吹哨者保護法、妨害司法公正罪等修法,總是進不了柯總召的眼。

現在法院是民進黨開的,法律怎麼訂柯總召說了算,違不違法也由他定義。蔡政府的司法改革,愈來愈像大笑話。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打造的綠媒共生體系,誰在說謊?


2022-09-29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鏡電視執照審查驚爆府院介入疑雲。記者陳正興/攝影
季青漫畫


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大豐、台灣寬頻欲將TVBS從新聞台黃金地段移頻,改由鏡電視上架的爭議未平,立委又公布了疑為鏡電視前董事長裴偉對股東表示自己「直達天聽」的錄音檔案。錄音顯示,裴偉透露,包括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等黨政高層,都曾直接間接為鏡電視取得執照,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施壓。雖然府院一致否認,鏡電視和裴偉也揚言提告,但仍為政壇投下一記震撼彈。

鏡電視成立之初,因與「狗仔隊」始祖的壹週刊關係密切,被專家學者質疑可能成為「狗仔台」;後又遭爆長期與鏡週刊共用人事,以及裴偉辭去董事長後仍坐領高額「顧問費」、公司帳目不清等問題。今年又發生二個月四任董事長的鬧劇,電視台內鬥搬上檯面。最近更有媒體報導,鏡電視至去年底已虧損近十七億元,卻有「海外紙上公司」來源不明的大筆資金挹注,可說爭議不斷。

除了公司治理爭議始終環繞,更令外界質疑的是鏡電視與蔡政府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政商媒關係,而其申設過程中也屢傳政治力介入。雖然這些疑雲都遭黨政高層和NCC否認,但從鏡電視的爭議之大,卻能一路「化險為夷」來看,背後斧鑿痕跡,不言可喻。尤其在「二個月四任董事長」的鬧劇裡,後三任董事長李永豐、楊雅喆和鄭優,無一不被歸為綠營人馬,其中鄭優不但是民進黨官媒酬庸典範,更是民進黨英系愛將。鏡電視被描述成「英系電視台」的說法,早已甚囂塵上。

這次立委公布的錄音檔則進一步揭露,鏡電視執照通過前,裴偉曾請蔡英文、蘇貞昌為其調處,並由民進黨前秘書長洪耀福直接要求NCC主委陳耀祥通過鏡電視的執照審查案。雖然從總統府、行政院相繼否認來看,確實存在裴偉當時的說法,只是為了取信股東、爭取資金挹注而自抬身價的可能,裴偉則聲明錄音內容經刻意剪輯,但都揮不去相關疑雲。

首先,在音檔裡,裴偉表示行政院「安排」通過執照審查案的時間,是去年十二月二十七、二十九日當周。雖然蘇貞昌表示「結果不是這樣」,用來證明音檔不實,但鏡電視執照在今年一月十九日通過,距離裴偉的「保證」,只相差三周。一般民眾恐怕很難相信,那完全只是裴偉「自抬身價的謊言」。

再則,NCC審查鏡電視執照,內部也充滿爭議。會後甚至有二名委員史無前例地提出「不同意見書」,羅列市場飽和、頻道定位和財務規劃有疑義、實質控制人隱晦不明等反對理由,句句直擊要害。顯見執照通過理由,連NCC委員都說服不了。在一般民眾看來,如果沒有政治力介入,如何強渡關山?

最重要的是,蔡政府對於媒體管控「素行不良」。民進黨曾高喊「黨政軍退出媒體」,但掌權後對媒體的控制卻直逼威權統治時期。全面掌控官媒不說,派系人馬入主電視台、成立媒體,電視台大亨更成為派系領袖,所有民進黨曾經強烈批判的政商媒亂象,在蔡政府上台後都成常態。而與鏡電視共生的鏡週刊,近來頻對在野黨縣市長選將爆料,也遭質疑其在「綠媒共生體系」裡的角色。

當然,除非有真正獨立的公權力介入,府院是否曾為鏡電視護航,最後恐怕還是會成無法釐清真相的羅生門。如果錄音檔沒有造假,那麼府院的否認,就等於直斥裴偉說謊。但最不堪的是,裴偉曾被形容為「狗仔頭」,而在「狗仔頭」和蘇貞昌、蔡英文之間,民眾寧願選擇相信那一方?



【專家之眼】當選風墮落成日常 棄保是台式民主救贖

◆  【專家之眼】由龐培歐二度訪台看執政黨的政治算計
◆  【專家之眼】當選風墮落成日常 棄保是台式民主救贖

◆  【專家之眼】笑話,台灣的社宅也能叫社宅!
◆  【專家之眼】普亭的核彈恐嚇
◆  【專家之眼】經濟脈動大調整 全球匯率決策的各顯神通
◆  【專家之眼】噓~政府絕對「不宣」的預算眉角
◆  【專家之眼】失去天時地利人和 蔡英文還能打選戰?







【專家之眼】當選風墮落成日常 棄保是台式民主救贖


2022-09-29 08:26  聯合報/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今年選舉惡劣網軍媒體大行其道,延續政治力持續撕裂社會的風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主自由體制本具多元優點,但台灣實踐結果,卻被簡化成選舉奪權優點也被搞成缺點。從長期觀察,某些政治力談的民主選舉,其實是菁英遊戲;而今年選風,則讓人看到當政者實行公權力態度曖昧使選舉成為分裂社會工具。不過幸運的是,對於挑戰道德底線最討厭候選人浮現產生棄保討論,似乎顯示了人民有自為主人的積極性,值得留意。

民進黨創黨前,就開始操弄民主了。他們雖然一方面高談闊論民主理想,但最早揭櫫台獨神主牌乃至於為勝選分裂族群手段,皆非當時多數台人想法。要等到西元兩千年藍營分裂撿到執政權後,才開始把民意逐漸「」過來。此種作為,好聽說法是引領民意,但絕不是民主,而是菁英作主。另一批口稱民主者,則將外來政權作為論述前提,對地方選舉人民投票結果,過度強調作票與地方派系動員能力,否定這些踴躍投票,是顯示對體制的支持,以及反映人民政黨偏好的自由意志。這種人民受派系操弄的不理性與無意志論述,潛藏對民主的藐視,雖挑戰了所有以選舉結果與民調探索民意研究,但影響力至今猶存

近年以來,或許是嚐到權力滋味中央執政掩護,過去難以想像的選舉奧步在特定時期成為司空見慣風景。比較令人深刻的例子,包括影響總統大選的三一九槍擊案、黃俊英走路工事件…等,這些奇案讓台式民主蒙羞,卻也使籌畫者順利上台這麼好操弄民主選舉,讓我們無可避免地看到更多膽大惡例

今年選舉特別之處,就是公權力態度曖昧放手讓拿錢辦事者衝鋒陷陣。理論上,政府在選舉過程中應維持中立公平性;單一席次選舉勝選策略是凝聚基本盤再往中間擴張;而事關重大資源分配,稍有不慎,就有被告或敗選風險,牽涉者無不謹慎行事。但此次某些選將缺乏向中間擴張能力而反對黨群雄形成三角督局面,使綠營選舉策略一變為鞏固基本盤期望反對黨均分藍軍票源,並讓中間選民不出來投票。為此,政府豢養的網軍與媒體,大舉以誇張去脈絡言論擾動社會,理應善盡職權的中立機關 NCC、檢調、監察院沉默遲緩,而負面消息流竄,則使人民迷惑對政治產生厭惡

這讓社會內部嗜血叢林中廝殺,而用骯髒手段,如果讓特定人物混水摸魚、僥倖當選,不會讓輸者服氣更折損政府長期威信,恐怕是造成未來社會更大分裂的開始。

面對如此敗壞選風,民進黨早期政治人物還有鳳毛麟角出來批判,但當初高調侈言民主自由學界菁英,或許因為自身、子姪輩分享權力,幾乎是全然寂靜無聲。如果說身教重於言教,這些人信用早已破產

還好,我們還能看到一線光明。因為人民有跨越黨派主動進行棄保跡象。由於最討厭或挑戰道德底線的候選人及繼承者出現,其策略只是鞏固基本盤激起人民主動思考:為避免這些人當選,是否將票集中投給不一定最喜歡,但卻是次佳又能當選者?這不僅代表過去吹噓防疫五星政績神話破滅,更彰顯了人民無奈之餘仍想當家作主精神

在近年大環境壓力倍增情況下,台灣需要一個能團結人心的政府。但今年選舉惡劣網軍媒體大行其道延續政治力持續撕裂社會風氣。究竟該利用選舉向上提升,還是讓台式民主害了自己?人民要看清形勢拿定主意,因為好壞後果自負啊。











【專家之眼】由龐培歐二度訪台看執政黨的政治算計


2022-09-29 08:35  聯合報/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龐培歐來台參訪,在「全球台商經貿論壇」中演講呼籲要去中國投資的人都要三思。記者劉學聖/攝影



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繼今年3月來台訪問後,時隔半年再度造訪台灣,出席全球台商經貿論壇」,並發表專題演講。綠營在年底選舉安排反中大將訪台象徵民進黨選戰策略或將調整

上次龐培歐來台活動都在台北,拜會對象主要為中央部會首長;此次則集中於南部,除了專題演講外,還到駁二特區參訪,並與民進黨高雄、台南與屏東三大地方首長、多位立委、企業界人士以及與地方重要人士會面。配合度極高,然來台成本並不便宜

演講費為例,主辦單位雖未公開,但媒體揭露三月行的合約,邀請龐培歐夫婦訪台酬勞高達15萬美金。不過,這些金額若與幫助美國軍火商促成軍購案或為大企業推動龐大的政府採購案(例如:波音、電廠、農產品、肉品、油汽與金融市場等)所獲得的回扣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龐培歐3月訪台,當時就傳出他有意爭取台灣政府退撫基金勞退基金投資其有關的 Anarock 基金公司,而蓬佩奧正是該公司資深顧問、未來的董事會主席。其背後的利益更是可觀,且未公開在檯面上。

從龐培歐來台活動觀察,民進黨與龐培歐可謂是各取所需。首先,龐培歐任職國務卿時聲勢如日中天,不遜於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經常重砲批評中國,深獲不少反中氛圍瀰漫西方國家肯定。卸任國務卿職務後,仍持續關注國際事務,並擔任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中國中心」的諮詢委員會主席。蓬佩奧有意代表共和黨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角逐美國總統大位,故不斷地發表反共言論,藉以維持知名度

無奈卸任後缺乏舞台,不再是媒體寵兒,聲勢直線崩跌。非但與前總統川普相去甚遠,也遠不如最近竄起的佛州州長德桑提斯共和黨內已逐漸被邊緣化。因此,跟隨著美國政界主流思潮,響應蹭台灣運動試圖拉抬聲量還可增加荷包何樂而不為

其次,就民進黨政府而言,近期爆發林智堅論文抄襲案、強推數位中介法、府院介入鏡電視申請案與疫苗採購爭議等重大問題,民調直直落年底地方選舉選情極不樂觀,有可能重演民國一O七(2018年)縣市長大敗的結果。因而提早操作過去全國性選舉才會祭出的「抗中保台路線期待再次燃起芒果乾」,以扭轉落後選情

而龐培歐就是國際知名抗中急先鋒卸任前挺台不遺餘力,批判中共不遺餘力,為大陸最痛恨的政治人物之一,被北京當局列入制裁對象。邀請其來台,具有象徵性的意義,勢將配合蔡政府批中不手軟,極易挑起中共的反彈。而且蓬佩奧多次表示有意爭取共和黨提名選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總統,縱然可能性不大,還是可提早押寶。

此舉若能激起中國大陸的激烈文攻武嚇,痛批獨台並派軍機與軍艦騷擾台灣,甚至宣布新一波軍演,就可激發台灣民眾仇中氛圍達到其政治目的。可以預見,龐培歐南部行只是蔡政府選前的其中一項政治操作,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動作,將台灣帶入兵凶戰危邊緣。至於對於選票是否有幫助,端視台灣選民的智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需要更多的老師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429/web/ 

◆  政戰體系換血/若俄烏有成功的政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需要更多的老師
◆  給我良師 年齡不是問題
◆  花東「淚火車」 回鄉何時能一路暢通
◆  從北溪斷氣 看到台灣造船契機
◆  地熱發電 速訂專法
◆  戰勝關鍵 取決民心 俄國動員令能挽頹勢?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需要更多的老師


2022-09-29 02:44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今年全國普遍代理、代課老師難招聘,台東桃源國中第9次公告招聘理化老師仍無人報名,持續進行第10招,校方表示,學校提供慈濟蓋的新宿舍,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學校提供) 中央社



我國似乎給大家一種老師已經飽和的印象,所以一直有流浪教授和教師。唸博士班的人數減少,因為大家感到大學已經不再會增聘教授了。

有很多偏鄉小學,兩個學校共用一位英文老師,以至於偏鄉孩子的英文遠遠落後於都市的孩子。單單這一點,我們就需要相當多的偏鄉英文教師。

政府絕對知道很多學生非常依賴補習班,否則他們無法應付各種考試。從這個現象可以知道,我國其實需要更多的老師。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相當不同的。以數學為例,比較聰明的學生上課時就聽懂了,下課以後做習題也不會有困難,自己也有能力看參考書。但是相當多的同學是需要老師多多地給他們看例題,反覆練習,如此才跟得上。

英文更是如此,有些學生文法一學就會,但是相當多學生必須經由老師給他看很多例句,他才能搞懂最基本的文法。

在過去,教育是給少數人的,只有書香子弟才能接受教育。如果看古時候的師生比,一個私塾老師只教五六個學生,現在一個老師要教幾十位小孩,恐怕有一半的孩子上課時是聽不懂的。

我們實在應該增加小學、國中和高中的老師數目,不要使得那麼多的孩子需要花錢進補習班。

大學也是如此,國立大學的師生比遠高於私立大學的師生比,這因此造成私立大學教授們沒有時間進修,提高自己的學問。對學生而言,教授多,所開設的選修課也就會多,學生所接受的知識當然也會比較廣。我們可以說,政府有責任補助私立大學,以提高私立大學的師生比。

我國有流浪教授和流浪教師,都是因為政府沒有想到要提升整個國家各級學生的學業程度。我國的教育是普及化的,可是普及絕對不是最終的目標,政府不僅應該做到教育的普及化,也應該做到教育的優質化。我國有這麼多的學生需要額外花錢上補習班,就顯示了學校教育的弱點。好的教育制度不僅能夠使菁英分子在學校裡就得到很好的知識,也要使一些程度普通的學生能在學校裡吸收足夠的知識。

補習班的存在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因為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是不可能上補習班的。補習班的教育是在培養學生應付考試的能力,而不在於學生是否有深厚的學識基礎。

增加各級老師可以解決流浪教授和教師的問題,可以鼓勵更多的學生讀研究所,也可以消滅補習班。最重要的是,增加老師可以提升我國的競爭力。











政戰體系換血/若俄烏有成功的政戰…


2022-09-29 02:45  聯合報/   廖天威/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資深研究員(台北市)
即將卸任退役的國防部政戰局長簡士偉。本報資料照片



報載國防部政戰局長簡士偉中將屆齡退役,遺缺將由陸軍政戰主任楊安接任;政戰局副局長陳育琳少將調升陸軍政戰主任,晉任中將。其餘連帶的政戰高層人事依序調整。

此波人事異動,幅度並不算大,但都係政戰新銳。國軍高層應該多從功能性與未來性來考量,賦予政戰體系(與制度)的新時代意義和角色定位。

國軍政戰(政治工作)制度建立多年。早期係蔣經國總結留俄經驗,師法前蘇聯紅軍的思想、組織政治制度,加上我國在動員戡亂、抗戰、剿匪及播遷來台的實務經驗,首創軍中政治工作;並以北投復興崗,成立政工幹校,作為國軍思想教育、官兵組織、監察保防與各項民事工作的大本營。然而多年以來,隨著國內外政治環境的變遷,以及國軍本身的不斷改革,政戰制度與實務工作,早已經歷不同階段與翻新,不可同日而語。

筆者出身政戰體系,從事政戰中、基層實務與業務工作多年,深知其開創性與限制性。

政戰制度有其功能,是軍事作戰當中的「好幫手」,如戰地政務、官兵組織、文宣作戰、戰俘處理、官兵心理與眷屬服務等。但是,多年以來,也有其限制性;例如,隨著政治環境與軍隊改革,政戰必須不斷地尋找、調適並摸索自身定位和未來,堪稱辛苦。

然而,只要從俄烏戰爭當中,即可尋得經驗。俄軍是政治工作的始祖,可是在烏東與烏南戰線的占領與戰後接管,卻做得其糟無比;以致戰線被突穿,地方政制也必須依靠高政治性的公投來決定。可以說,如果有成功的政戰工作(人員)來從事(輔助)戰場經營與民事工作,結果將會大為不同。

反觀烏克蘭,雖然民心堅強、一意抗敵,卻在整體與軍事動員或組訓上有關的措施、步驟和做法,付之闕如;以致即使有反攻作戰,靠的仍是「船堅砲利」、「砲火軍援」。如果有類似政戰體系的投入,從事軍隊與整體環境的動員、民心士氣的維護和凝聚工作,情況也會大不一樣。

有識者應可看出,傳統戰爭與現代戰爭在戰法、戰具、準則和思維上,雖然有所不同;但有一點卻是不變的,那就是「看不見煙硝的戰爭」、「無形的戰爭和戰力」,仍然可以主宰戰場,克敵制勝。在中外的戰史與軍事史上,都斑斑可考。

所以,建議我國應藉此為重要政戰體系注入新血的機會,要求從事「下一哩路」的改革、創新與成長。這個變革,不見得要擴張、增胖和勞民傷財,卻絕對要以新的思維,總結出現在戰爭(軍事風險)的危機與契機,幫國軍打底(強化、補實),也尋索出政戰在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

要記得,多年來與中共鬥爭的經驗,也都在政戰體系的身上。一個好的、具時代性與前瞻性的政戰工作,不僅是軍事作戰的根本,也是整個國家社會在面對「兵凶戰危」和「危機處理」上的重要支撐,不可等閒視之。










給我良師 年齡不是問題


2022-09-29 02:33  聯合報/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失衡,「老」老師退不下來,年輕老師多為代理職,經常年年換校。圖僅為示意,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廿七日聯合報頭版探討中小學教師高齡化問題,以標題「老」老師報導教師新陳代謝緩慢現象,並呼籲教育部應正視並提出解方。

討論目前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與教學現況,小學、國中與高中的情況殊異,城鄉及各校情況不同,無法相提並論,必須依不同情況對症下藥,提出針砭之道。

不諱言,年金改革確實讓資深老師思考退休時間點,因此退得慢,中小學教師新陳代謝緩慢情況雪上加霜,影響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然而,是不是教師新陳代謝慢,就真正影響精緻的教學品質呢?這可能仁智互見,會因中小學而有不同見解。

筆者認為,教師教學是否能讓學生受益,經驗是重要因素。用心教學,專業又敬業的老師,可以提升教學成效。資深教師在教學和班級經營的歷程,有其深刻體驗和見解,對於年輕教師而言,確實是教學很好的諮詢老師,儘管體能隨歲月而略微下降,但考慮繼續在教育現場傳道授業解惑,一般仍具有教育熱忱。即使面對科技數位教學時代,筆者看到教學經驗豐富的資深老師仍積極學習數位科技,應用於教學,甚至成為數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先鋒,將領略的心得整理成教學的鋩角,提供年輕老師參考。

筆者同意聯合報報導的觀點,整體而言,校園師資結構需要「老中青」互存互學,透過教學共備時段,相互激盪思維,活化教育現場。科技時代的教育,不能忽略人文教育,傳道授業解惑的職志,必須發揮老中青互相傳遞經驗的功能。資深老師能以豐富的教學經驗,引導年輕教師漸進了解教學方法的應用,傳授班級經營的細微;年輕老師可以將學到的科技融入教學,分享創新教學的思路,這是校園師資結構「老中青」的共存共榮最好的教育風景。

筆者是年逾知天命而接近耳順之年的高中物理教師,了解校園老中青共存共榮共學的師資結構,在數位科技與網路無國界的時代,教師年齡其實不是最重要議題,最需要的是教師在學校服務究竟有沒有教學熱情和教育熱忱,這才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效最重要的因素。

筆者更強調,目前的教育環境,我們不缺名師,缺的是良師,良師興國,良師才能發揮教育志業。名師是以學生的成績營造教師的名聲,良師是以自己的專業和敬業造就學生,唯有高度的教育熱忱和教學熱情,才能發揮良師教育的功能,以言教和身教體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真諦。

我們需要良師,年齡不該是問題。










花東「淚火車」 回鄉何時能一路暢通


2022-09-29 02:33  聯合報/   陳劍賢/台東縣體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東市)
台鐵復駛花蓮至鳳林、富里至台東間列車,類火車仍持續開行。記者余承翰/攝影



九一八大地震後,花東鄉親最關心的地方事,莫過於東線鐵路何時通。

由於三座鐵橋嚴重受損,本月十九日至廿二日推動台東—玉里及花蓮—玉里雙向「類火車」,花東鄉親質疑為何不直接鳳林—富里接駁即可,原來受路權影響,監理單位「依法行事」,不知民間疾苦。在民意強烈反應下,鐵路局廿三日後調整為鳳林—富里的「類火車」接駁,並因新萬里溪橋修復,卅日縮短為玉里—富里的「類火車」接駁。

至於全線通車,本月廿七日顧問公司評估報告後,台鐵說時間可能較原先預估的六個月再縮短,但何時能搶通仍要視工程進度。但花東鄉親還是一頭霧水,不知何時全線通車。

東線鐵路全線通車關鍵在新秀姑巒溪鐵橋是否能短期間修復,如依交通部說詞,因該橋受創嚴重,至少需六個月才能整修完竣,亦即東線鐵路即將面臨半年的交通黑暗期。唯花東鄉親質疑,此橋如位在西部縱貫線是否也需要六個月才能完工嗎?政府的應變及營建能力如此脆弱嗎?

這期間適逢十月連假、元旦假期、學生寒假及春節假期,是鐵路運輸的高峰期,如仍以「類火車」接駁,必重創花東觀光等相關產業,業者保守估計損失卅億元。業者自嘲「類火車」對他們而言是「淚火車」,中央漠視花東鄉親行的權利,莫非「花東藍」影響東線鐵路的修復時效?

綜合台東鄉親意見如下:一、治本之計是盡速修復樂樂溪橋及新秀姑巒溪橋,年底前全線通車。二、權宜措施是搭臨時便橋,期望在安全無虞下十月底能正常通行。三、增加南迴線鐵路疏運車次,方便花東旅客經由南迴線往返西部各縣市。四、機動增加疏運班次,客滿後即發車,減少乘客候車時間。

政府重西輕東,西部縣市高鐵、高速及快速公路四通八達,前瞻基礎建設競相爭取蓋捷運或輕軌,相形之下花東鐵路雙軌化、截彎取直及預警系統,仍在施工。建請鐵道局就原老舊橋梁施工項目,加強防震工法,除確保花東鐵路安全,並縮短台東與花蓮旅運時間,俾促進花東區域發展。












從北溪斷氣 看到台灣造船契機


2022-09-29 02:31  聯合報/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系教授(基隆市)
據統計,去年LNG船訂單總計75艘,現代和大宇兩家造船業者就拿到45艘,全球市占率更高達60%。路透



俄烏戰事讓北溪天然氣輸送管路不保,歐洲陷入能源困境。德國總理蕭茲急訪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簽署供氣供應協議,同時宣布籌建第五座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

不只歐洲,全球天然氣需求孔急,運送液化天然氣的LNG船更是奇缺,船東競相提出造船新訂單。光是今年前八個月,全球LNG船新訂單總數即達一一一艘。

在此同時,根據台灣造船公司資料,二○二一年訂單,國艦四十四%、離岸風電廿九%,造船本業僅占廿七%,接下來國艦國造更將占六成以上。換言之,台船國際造船競爭力,正加速流失。其中不可或缺的特殊人力資源,也勢將出現空洞,並擴大到無以彌補。

回想民國六十年代,中國造船公司以十大建設之一的船廠,為英國建造世界第二大超級油輪「柏瑪奮進號」,寫下在國際市場取得一系列造船訂單,賺取外匯,同時奠定相關產業基礎的輝煌歷史。只不過,二○○七年雖正名為「台灣國際造船」,競爭力卻一路淪落至此!

反觀對岸,政府大力支持與投資,並和世界主要船舶設備製造商合作,加上在策略上改變產品結構,朝向更複雜、技術升級、合併船廠,得以快速提升國際造船地位。

因應全球天然氣流通趨勢,目前LNG船多設計成超過十七萬立方米載貨容量,可與岸際或浮動接收站對接,進行裝、卸貨和再氣化。其中關鍵技術在於,能確保安全且高效率輸送天然氣,再液化、局部冷卻及推進系統等相關特殊技術。

由於LNG船在技術需求和建造上極具挑戰,二○二○年之前,全世界僅四家造船業有能力建造大型LNG船,除大陸的滬東中華,另外三家都在南韓。但二○二一年,大陸造船業整體領先全球,今年更在LNG船建造上,陸續和日本三井集團和丹麥等歐商,簽訂大型LNG船的造船合約。

這些船引進了包含可降低燃料消耗和排放的輕量化、高裝載效率、雙燃料、低速驅動等最新技術,適用於不同航線。其所面對的挑戰與機會,更可望將其造船能力推升到世界首屈一指地位。

台灣投入建造LNG船,可從較小(一萬兩千立方米)的加氣駁船開始,用以滿足本身所需。同時可著眼於,改裝LNG現成船成為浮動儲運站,一方面滿足各天然氣發電廠所需,同時從中吸收、建立相關建造技術。

三年前蔡總統宣示「重振台灣造船業榮景」,言猶在耳。當年台灣處境艱困,能闖出造船榮景,靠的是領導者的前瞻與決心和所帶動的整體雄心與拚勁,如今呢?












地熱發電 速訂專法


2022-09-29 02:29  聯合報/   游威耀/應用地質技師(新北市)
台泥在台東開發地熱發電9月鑽井,2024年商轉。圖/台泥提供



很高興聽聞經濟部成立「地熱探勘學研合作平台」,集結中央地質調查所和十二所地質相關科系的大學,投入地熱發電領域。

台灣地熱資源豐沛,地熱發電具有基載發電的特性,加上碳中和所帶來的龐大利益,地熱發電本來就是值得大力發展的再生能源之一。然因為法規、土地取得、地質調查和鑽井技術等問題,導致地熱發電投入的業者屢屢受挫,終於在去年有MW等級的宜蘭清水地熱發電廠開始商轉。能商轉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得利於清水地區多年的地質鑽井探勘研究累積充足的資料。然而其他值得開發的地熱區域,則因探勘研究資料不夠充足,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這會讓業者開發初期投入的資金、人力過於龐大,降低投入意願。現在則可藉由「地熱探勘學研合作平台」,政府進行先期地質探勘,大大增加成功機率。筆者建議:

一、擴大參與夥伴,加入業界資源,讓業者分攤探勘費用,將有限的探勘資源投入在真正想開發的地熱發電案場,才能將探勘資源極大化,產官學充分合作。

二、盡速訂立地熱發電專法。地熱發電從探勘、建廠、發電到輸電都有特殊性,而相關的現行法規多達三、四十種,這讓業者戒慎恐懼,唯恐掛一漏萬,透過專法可簡化時程。

三、善用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的第三方公證角色。地質公會多年來協助各縣市政府進行溫泉開發審查工作,提供專業的諮詢。同理,地熱開發過程中,地質公會可為業界和學官界的溝通橋梁和第三方公證的專業服務,避免地熱發電案在開發過程中被牽著鼻子走,失去成立合作平台原始初衷。

四、獎勵業者研發地熱發電設備或技術,目前已有部分台灣業者能生產地熱發電機組或零組件。擁有在地生產的地熱發電機組,除降低地熱發電成本外,對增加就業機會,健全產業發展極有助益。

期望地熱發電在二○三○年能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基載電力之一。













戰勝關鍵 取決民心 俄國動員令能挽頹勢?


2022-09-29 02:28  聯合報/   姚中原/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前簡任副處長、大學兼任教授(台北市)
新接獲俄國局部動員令的備役人員在舊日蘇聯軍歌聲與親人啜泣聲中向家人告別,接受國家徵召增援俄烏戰事。 路透社



在戰爭場合,武器裝備與性能的提升,將能改變作戰方式和兵力運用,也會影響軍事戰略的調整,進而導致整個戰爭型態的改變,俄烏戰爭便是最好的例子。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九月十三日公開宣布,烏國軍隊已從俄軍收復了東部和南部八千平方公里的國土,正進一步推動攻勢。以上大舉反攻的捷報,顯示在北約與美國提供「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等重型武器下,以及英國亦持續培訓烏國士兵並投入戰場後,烏國武裝部隊作戰實力有愈來愈強的反轉趨勢。

已進入第三階段的俄烏戰爭,前線作戰的俄軍已面臨裝備嚴重不足、兵源缺乏、補給中斷,且無空中火力支援的窘境,只能一路挨打,棄守大片原已攻占的領土。

例如俄軍日前放棄在烏克蘭東北部後勤補給重地的伊久姆,是今年三月圍攻基輔以來最嚴重的挫敗。因此如何補充前線兵力及加強作戰火力,便是莫斯科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

俄羅斯總統普亭九月廿一日下令啟動「局部」軍事動員,宣布將徵召卅萬人投入戰場,升級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這是俄羅斯二戰以來的首次動員。普亭並警告西方國家,當他表示準備動用核武器保衛俄羅斯時,他並不是「虛張聲勢」。其實上述普亭的強硬態度與宣布動員令,間接說明了,俄軍先前的軍事戰略與戰術是有嚴重缺失,除無法滿足戰爭要求外,亦無法達成「特別軍事行動」的戰略目標。

一個國家要追求戰爭的勝利,不能只靠兵力的增加,社會輿論與民心的支持更是重要。因為戰爭是物質與精神因素組成的有機體,兩者缺一不可。尤其世界上歷來許多大場戰爭的勝利,都是取決於心理所反映的精神因素作用。

然而此次普亭下達動員令後,俄國民心大亂。不只大量俄國人民在第一時間趕著預訂單程機票離開俄國,全國各地的抗議活動更是層出不窮。

以上情勢透露出普亭欲升高戰爭的行為,已失去許多民眾的支持,未來更可能導致社會的分裂。

過去七個月來,全面經濟制裁的效果逐漸發揮出來、特別軍事行動也不如預期的短暫和順利,加上俄國軍隊士氣亦極為低落等因素下,皆造成普亭政府的極大壓力;即使俄國打出動員令牌,恐怕也只是延後戰爭失利的到來,無法真正得到全面勝利。

反觀,烏克蘭的軍隊人數雖不如俄國兵力的眾多,但是全國堅強抗敵意志,以及民眾團結奮戰決心,卻能持續迎來國際社會的支持,或許這才是決定戰爭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所在。



薛承泰/虎年之鑑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虎年之鑑
◆  嚴震生/學位還是學校?教師節看到老師更重要!
◆  羅智成/文學的現在進行式
◆  蘇益仁/新冠疫情的解封、降級及修法







薛承泰/虎年之鑑


2022-09-29 02:51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台灣也籠罩在全球性的通膨當中,帶來各方面的衝擊,圖為民眾傍晚在台北永春市場買菜。本報資料照片



十二年前的虎年還籠罩著金融大海嘯餘威,當時的行政院在海嘯來襲的第一時間即推出三挺政策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儘管歐美國家與日本是一片哀鴻,我國沒有一家銀行倒閉,並且在當年創造出十.六%經濟成長率,不僅失業率開始下降,且無薪假人數也明顯減少,台灣整體經濟在虎年開始回穩。

今年也是虎年,面對的情勢和十二年前有幾分相似,因台灣也籠罩在全球性通膨當中,帶來各方面的衝擊,而俄烏戰爭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結束,和當年金融海嘯一樣,對未來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

可是當前政府面對通膨的策略並未奏效,導致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日常民生的漲幅遠超過薪資的調升,對中下階層的影響尤大;同時,美國不斷的升息,也導致台幣的貶值與資金外流,股市跟著大跌,這些都造成人心的不安。

除了經濟的對比之外,另外一個值得去比較的就是人口情勢。上一次虎年在全球景氣低迷傳統黃曆雙重效應下,出生數只有十六.七萬。由於政府預見問題的發生,適時推出鼓勵生育政策,並定調少子化國安危機!當時的馬總統參加企業界尾牙時,也不斷鼓勵企業界來配合,並特別著重在鼓勵年輕人結婚,因為國人的生育九十六%是來自於婚內,若沒有先鼓勵結婚然後經營美滿的婚姻,如何提振生育呢?

果然,虎年(民國九十九年(二○一○))的結婚對數居然超過牛年(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兩萬兩千多對,這是未曾發生過的翻轉;加上隔年(二○一一)是建國百年,內政部與地方政府紛紛推出相關措施,婚姻對數再拉升兩萬七千多對,因此形成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一個普通的龍年,較虎年足足多出六萬三千名嬰兒。相較公元兩千年的金禧龍年,不過是較一九九八年的虎年多出三萬四千名嬰兒;遑論當時學者專家在開會時,都不看好民國一一年(二○一二)會有龍年效應,理由是已進入廿一世紀了,年輕人哪會理會傳統慣俗?

今年到八月底出生總數為九萬人,看來全年應會低於十四萬嬰兒,這當然是創下歷史新低!尤令人擔心的,近三年結婚對數平均約只有十二萬對,即隱含著明後年生育量不可能像過去出現躍升;儘管蔡政府近年來不斷的加碼來鼓勵生育,後年即是龍年,要回到去年十五點四萬的水準都很難!

國發會最新的人口推估在八月份出爐了,每兩年一次的推估生育率不斷下修,去年只有○.九人,並預告民國一五九年(二○七○年)在中推估下只會生八萬嬰兒工作人口屆時也會少掉一半。光是這句話,即便未來沒有經濟與戰爭危機,台灣也難以永續經營。若生育率仍繼續下探,也許不到廿年,每年生育量就會低於十萬人屆時各級學校崩盤人口扶養加重,即使有最新的戰鬥機也找不到飛行員!人口不像經濟可以快速翻轉,政府對國發會推估可有準備?

其實,不論是經濟發展或是人口危機,學者專家或計程車司機都能講出一堆建議,通常兩者總會有七、八成建議相似,至於政府官員和他們有什麼不同呢?筆者認為,決策者需有判斷諸多建議的輕重緩急並分析推出政策最佳時機的能力,而不是看到國外例子就想跟進,或不斷加碼來告訴民眾政府多有誠意來推動政策;特別是領導人對議題掌握與態度,若能少花納稅人的錢而做出成績,那才是真能力!


2022年9月2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在地化浪潮 凸顯台灣優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398/web/ 

◆  聯合報社論/美半導體霸權主義,我不能任人予取予求
◆  聯合報黑白集/鏡裡藏妖知多少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在地化浪潮 凸顯台灣優勢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在地化浪潮 凸顯台灣優勢


2022-09-28 02:36  經濟日報/   社論
全球在地化(Golocalization)與供應鏈韌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最近頻頻躍上媒體版面。本報資料照片



全球在地化Golocalization)與供應鏈韌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最近頻頻躍上媒體版面。前者是80年代學者提出調和全球化與在地化兩個對立行銷策略管理概念,後者則是最近兩年新冠疫情嚴重干擾全球供應架構,企業重新規劃生產布局降低營運中斷風險的目標。在全球多元且詭譎多變的環境,兩者皆是跨國企業經營最佳化合理安排

全國工業總會最近發表白皮書,向政府提出「透過思考全球化、行動在地化創造全新的供應鏈思維」,籌建台灣成為區域運籌中心」,「成為全球進入亞太供應鏈的關鍵樞紐」。工總倡議正是全球在地化與供應鏈韌性的具象化思維。雖然政府未正式公開回應,但這幾年推動產業區域政策看似也與工總建議一致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經濟日報報舉辦的「2022產業戰略高峰論壇」中舉證台灣成功地吸引台商回台及轉進新南向國家投資已達到在地化、區域化多元布局生產,因此強化了供應鏈韌性。基於美中地緣政治對立性升高,台商轉進舉措的確有助於生產風險的管理

橘逾淮為枳」,不同主體使用同樣詞彙卻有可能衍生質變,特別是政經主導強國想藉此改變地緣政治情勢,而台灣就正面臨這樣的困局。美中兩強對抗朝向「修昔底德陷阱演化,全球在地化與供應鏈韌性變成「美國優先」代名詞,而台灣的先進半導體供應鏈則可能是擺布的棋子

政府對國家優勢產業在地化保護強度其實不足。經濟部長王美花曾指出「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國家相互合作」,以確保台灣「半導體關鍵性地位」,但也承認這是「很大的任務」。部長口中合作優先對象顯非美國莫屬。美國是台灣貿易出口第三大夥伴,更是保護台灣安全最重要國家,這樣的發言不令人意外。然而,「以台灣為中心」的半導體供應鏈符合美國長期利益嗎?

觀諸美國最近重建高科技產業不遺餘力:要求鴻海、台積電與環球晶等赴美設廠,立法則通過《晶片法》補貼半導體設廠,並禁止投資中國,而《抗通膨法案》更直接補貼北美電動車,弱化他國同類產品競爭力。至於白宮推動 CHIP 4 政策則是想方設法移轉東亞半導體產能至美國本土

美國吸收高科技產業赴美生產,正是實踐其全球在地化與供應鏈韌性目標;相對地,我方似乎只有配合的角色。我方政府若無法透過談判建立「地理上」的台美供應鏈關係,企業生態圈集體赴美設廠恐將成為趨勢

台灣地處美中兩強相爭邊緣,愈益難以「矽盾」作為安全屏障。政府與企業只有團結合作才可能遏阻在地高科技製程流失。就以半導體產業為例,企業或可考慮依製程精密度進行企業分拆spin-off),透過法律與防火牆設計重構組成控股集團。政府則積極與美方溝通,確保對方接受集團防火牆設計,而使企業能合法規避美中矛盾所造成的供應鏈障礙

近年來政府高科技產業發展政策傾向美國,但大陸才是台灣電子業最大出口市場,更是外銷訂單最重要海外生產基地。據統計,民國一一O年(2021年)台灣資通信產品外銷訂單九成是在大陸生產,而產出電子的產品近五成在當地銷售。台灣與大陸的生產及貿易關係密切,政府全球在地化與供應鏈韌性政策不應忽視大陸地位,而具防火牆性質控股集團生產模式或許可以化解台灣面對美國要求的部分難題。

美中地緣政治對抗日益激烈,台灣身處火線必須避免高科技產業在地生產空洞化的風險。政府與美方交涉應堅持優勢產業核心能力要留在台灣,透過組織創新與防火牆風險控管,充分發揮全球在地化與供應鏈韌性應用在不同國家的長處,我們應仍有機會強化經濟安全與生存的邊際空間。









聯合報黑白集/鏡裡藏妖知多少


2022-09-28 05:00  聯合報/   黑白集
TVBS若被移頻,一般認為跟「直接下架」差不多。圖為TVBS大樓外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系統業者向 NCC 申請移頻 TVBS 新聞台,黃金頻位傳將換上鏡電視。近日吹哨者檢舉鏡電視審查內神通外鬼,但陳耀祥主委不捉內奸,努力為民進黨完成媒體綠化大業。

鏡電視申設爭議不斷,資金人力與鏡週刊流用以及涉掏空資本,最受評委質疑。吹哨者檢舉,前 NCC 官員探知審查「考題」,指導鏡電視欺瞞作答;關鍵錄音更揭露,總統指示閣揆趕快處理蘇貞昌就找陳耀祥施壓總統親信洪耀福更嗆陳耀祥「不要拖,這是總統旨意」!

府院都否認,鏡電視也聲明資料遭變造,散布將提告。詳情待釐清。但陳耀祥接受檢舉半年多,宣稱把內鬼名單丟給廉政署,內部展開行政調查,其實以拖待變,吹哨者日前再向在野黨檢舉,NCC 仍說「還在調查」。而鏡電視董事長一換再換,未獲官方許可,從申設到治理弊端重重,前案未清,還能申請上架有線電視,NCC 內神通外鬼名不虛傳

大選政治彈滿天,綠媒參戰,鏡週刊堪稱翹楚。政界紛傳這是替鏡電視上架作血酬。政商勾結題材,本是狗仔始祖壹週刊強項,豈料,師承壹週刊鏡週刊,竟被爆與鏡電視淪為金權政治產物

香港壹傳媒爭自由下獄台灣鏡傳媒爭市場涉弊新聞鏡本應照妖竟藏妖,中南海該學學蔡政府,對付第四權何必國安大刀










聯合報社論/美半導體霸權主義,我不能任人予取予求


2022-09-28 05:02  聯合報/   社論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廿五日播出的專訪中表示,台海若動盪影響半導體供應,全球經濟恐受到毀滅性影響。圖/取自CBS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台灣製造了大部分的半導體,台灣有事,全球經濟將受到毀滅性影響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財長葉倫,也都直指台灣是先進半導體唯一來源讓美國面臨國安風險。台灣亦體認護國神山群戰略價值,半導體將列為國安法管制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然而,當台灣的戰略利益構成美國國安風險,蔡政府只打算把護國神山當作外交伴手禮嗎?

美國總統拜登八月簽署晶片法案,將為美國半導體生產研發提供五二七億美元補貼,加上其他配套,法案整體規模達二千八百億美元。在美中科技戰開打、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下,全球晶片供應嚴重失衡工業大國亟欲鞏固晶片來源,美日與歐盟都在做類似的事。但美國晶片法案最令產業界憂心的是「毒丸計畫」:一旦領取美方補貼,十年內不能在中國大陸投資半導體先進製程。

美國晶片法案對我國影響重大,原因就在台積電。在美方施壓、蔡政府敲邊鼓下,台積電比預期更早赴美投資。這並不符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當年所提的群聚原則,台積電在台灣的三大產業聚落可在數小時內互相支援;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南台大地震,台積電中、北部工程師就迅速南下支援,凸顯晶圓代工產業群聚的重要性台積電赴美設廠,這項優勢不復存在,勢將提高在美經營成本

張忠謀多次表達對各國推動半導體業本地生產的憂慮,他認為成功機會不高,就算成功,也只是創造一個不完整的產業鏈。如今更大的難題是,一旦拿了美國晶片法案提供的優惠,台積電在中國大陸南京與松江兩座廠未來發展將被美國掐住脖子失去企業自主發展彈性

目前台積電在大陸最先進製程是十二奈米,而大陸企業中芯已開發出較進步的七奈米產品,理論上台積電的大陸產線不應視為先進製程。然而,美中大打貿易戰與科技戰,反共聲浪蓋過理性討論;美方沒有說明什麼是不能在大陸投資的「先進製程」,就是台積電未來推動大陸產線擴充最大不確定因素

除了美國晶片法案的毒丸難吞,台積電另一個難吞的是蔡政府內外補助大小眼經濟部推動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美國企業輝達與美光共取得逾台幣百億元補助,不但超過本國業者,也不像美國對補助對象設下重重限制,更別說什麼毒丸條款,只有對外商的大補丸。國內業者擔心,兩家美商拿了我政府大筆補助,未來會不會拿研發的技術反打我方業者?而國安法是否只嚴管本國業者,卻讓補助更多外商遊走各國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年會召開,以理事長身分婉轉道出業界的憂慮,他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都大力支持本土業者,扶植在地研發與製造全球半導體產業競合與消長已是進行式期待台灣產官學界提出更具建設性措施,以維護台灣最關鍵半導體產業優勢。解讀劉德音的談話:各國都在大力扶持自己半導體產業,蔡政府又做了什麼呢?

台積電與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被蔡政府當作外交伴手禮,到處推銷我業者前往海外設廠。蔡政府官員喜孜孜赴美參加招商會議絲毫未看到美國半導體霸權主義興起以及中國大陸加強推動半導體本土製造能力,對我業者的威脅已近在咫尺。美方邀日本、南韓與台灣組成晶片四方聯盟(Chip 4),南韓為自己開後門,蔡政府則開大門推促我業者加入;若繼續讓美方予取予求,我半導體業的優勢遲早被蔡政府消耗殆盡



【專家之眼】笑話,台灣的社宅也能叫社宅!

◆  【專家之眼】笑話,台灣的社宅也能叫社宅!
◆  【專家之眼】普亭的核彈恐嚇

◆  【專家之眼】經濟脈動大調整 全球匯率決策的各顯神通
◆  【專家之眼】噓~政府絕對「不宣」的預算眉角
◆  【專家之眼】失去天時地利人和 蔡英文還能打選戰?






【專家之眼】笑話,台灣的社宅也能叫社宅!


2022-09-28 08:09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台灣社會住宅存量比率僅為0.25%,比例之小,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圖為新北市府土城員和社會住宅。圖/新北市城鄉局提供



社宅,原本是一個立意良好的制度,但自從在台灣實施以來,與它該有的精神可以說是背道而馳,成了「橘逾淮為枳」的又一案例。台灣雖然「有」社宅,但不能說有社宅;雖然名叫「社宅」,但不應稱社宅。目前台灣政府提供的社宅有哪些根本的問題呢?

首先,杯水車薪,能夠說「有」社宅嗎?根據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所公佈的「台灣社會住宅數量統計表」,至111年8月,全台灣「只租不售」之社宅存量共計22,816戶,以110年第4季全國住宅總量912萬戶計算,台灣社會住宅存量比率僅為0.25%,比例之小,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以中低收入戶作為社宅居住的主體,那麼,臺灣的低收入戶加上中低收入戶共26萬戶(關於台灣政府認定的貧窮門檻過高的討論,可參考「被政府黑魔法掩蓋的貧窮指數」一文),該有的存量至少也要有26萬戶,而目前卻只有2.3萬戶,存量嚴重不足。

何況,目前能住進社宅的,大部分都不是上述中低收入戶,因為他們負擔不起、不知道怎麼申請或者根本不知道有這項社會福利,而中低收入戶又只是政府定義的「優先戶」的其中一種類型。可見,迫切需要社宅的豈只是26萬中低收入戶。

第二,申請資格過於浮濫。根據《內政部興辦社會住宅出租辦法第3條第1項第4款:申請承租社會住宅者,應符合「家庭年所得應低於申請時社會住宅所在地直轄市、縣(市)百分之五十分位點家庭之平均所得,且所得總額按家庭成員人數平均分配,每人每月不超過最低生活費三點五倍」。換言之,有資格申請社宅的人佔了當地人口的將近一半。這樣的法律不是在照顧弱勢,而是在排擠弱勢。因為在這樣一個那麼寬的範圍之內,一個人均月所得不到1 萬的家庭與人均所得6萬元(台北市為例,111年度為每月6萬5,387元)的家庭具有「同等」的機會,這是假平等,也不是在照顧社會弱勢,這樣的制度導致該得的得不到,不該得反而得到了,這就是逆正義

第三,租金太貴:根據《住宅法第25條第二項:「社會住宅承租者之租金計算,中央主管機關應斟酌承租者所得狀況、負擔能力及市場行情,訂定分級收費原則」,換言之,《住宅法只寫分級但沒有明訂全國統一收費標準,雖然內政部營建署網站上的新聞稿寫有補助計算基礎以一般戶8折,優先戶64折」,即使是市價的64折,對於最有迫切需要的中低收入戶來說,仍然住不起。若以台北明倫社宅的一房型來看,最便宜的月租金為8,900元,中低收入戶能否負擔呢?如果負擔不起,即使符合資格,也住不進去,這種口惠實不至社宅,能說是社宅嗎?

第四,抽籤不具有正當性。根據《內政部興辦社會住宅出租辦法第9條第一項第一款:社會住宅之出租「原則上以公開抽籤方式決定序位」。以抽籤決定順位,這樣的法律完全不具有正當性,原因是非常有限的資源應該用在最急需的人身上,也就是說,台灣的社宅招租應該用排隊的方式,而排隊的順序,應該按申請人的「急迫」程度。不依急迫程度,而根據運氣,這種做法錯置國家資源,也就是沒有把錢花在刀口上,是一種逆淘汰做法

台灣的社宅問題一籮筐,先寫以上幾點,剩下的,留待下一篇詳解。











【專家之眼】普亭的核彈恐嚇


2022-09-28 08:05  聯合報/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遭到軍事上挫敗的俄羅斯總統普亭,21日突然發表全國演講,宣布下達動員令,對烏克蘭作戰,且不排除任何手段,被視為核武威脅。美聯社



近日俄羅斯總普亭以使用核彈來作為要脅,增加了另一波俄烏戰事升高的可能性,因而引發各方關注。

在人類所有的競鬥中,情勢的升高(escalation)都是一種自然趨勢,比如先由鬥嘴再進入動手。在軍事對抗時,升高的壓力可能會很大,而且後果可能很嚴重。在冷戰期間,升高的思考集中在控制超級大國之間對抗的戰略上,比如若爆發戰事,雙方將先從傳統武器開始拚博,然後再上升到局部性戰術核武,以至於最終導致全面性戰略核武交互打擊

相比之下,美國最大戰略彈頭的TNT當量有120萬噸,而俄羅斯曾在民國五十年(1961年)測試當量為5,800萬噸的氫彈沙皇炸彈),目前在世界各地武庫中約有1.3萬枚核彈頭,其中美俄各具約6千枚。

十分值得注意的,就是與此相關的所謂「第二次打擊能力」(second-strike capability),也就是當A國向B國進行核攻擊,若A國無法確認可將B國一槍斃命,那必將導致B國進行第二次核打擊,以致於雙方「相互保證毀滅」(MAD)。故在理性判斷後,當事方都會對核戰望而卻步,最終形成恐怖平衡Balance of Terror),並相互都建立一些「信任建立機制」(CBM),互通訊息,以避免意外導致核戰的爆發,這也正是冷戰時期歐洲和平支柱

檢視當前的俄烏戰事,是因為俄軍節節敗退,以至於普亭總統有意以公投、動員再加上核訛詐的組合拳方式,企圖轉敗為勝。但因俄烏兩國接壤,故只能使用小型戰術性核武器,爆炸威力從300噸到10萬噸 TNT 當量不等。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產生了毀滅性影響,它只有1.5萬噸戰略核武器相比戰術核武器是為了對戰場產生影響,而戰略核武乃是以長程飛彈為載具,並以打贏全面戰爭為目的

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當時的美俄簽訂「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New START),雙方約定的核武彈頭以1,550枚為限但條約並未規範戰術武器,其他國際協議也針對戰術武器訂定規範。目前,俄方已部署約1,600枚戰術彈頭,而美國在北約國家也部署了大約100件美軍的戰術核武器,可以對俄軍做出相應的回應。但因烏克蘭並非北約國家,還在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銷毀了原先擁有的核武器並加入核武器不擴散條約」(NPT),以換取外國的支持,因而北約如何回應,還要視當時情況來判斷。

該條約獲得191個締約國批準,依此只有美、俄、中、法、英五國可擁有核武器,因這五國在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1月1日已製造並試爆核子武器,其它4個核國家印度、巴基斯坦與以色列未簽,朝鮮簽約後退出。「核武器不擴散條約旨在防止核武器擴散促進核裁軍並鼓勵和平利用核能條約同時規定每5年對執行進展狀況做一次審查。第十次審查會議本應於民國一O九年(2020年)舉行,因新冠疫情而延期至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

此外,俄羅斯不太可能在前線使用核武器,因為此將會產生核塵埃巨大風險傷及自身。但莫斯科可能會在烏克蘭上空引爆核彈,並以電磁脈沖癱瘓烏國電子設備,或黑海水面上引爆威懾以避免重大傷亡。更進一步,普亭將可能用核武器攻擊烏克蘭的軍事基地或打擊首都基輔造成大規模傷亡包括消滅烏國的政治領導層

今年2月開戰之初,普亭就已下令俄羅斯核子威懾部隊全面戒備。如今,普亭曾言,若俄國的安全與領土受到威脅,將會使用核武,而正在烏東四州進行入俄公投,就將成為試金石,端視烏克蘭與西方國家的態度。此外,若普亭進一步在戰事方面全面挫敗或俄國經濟崩盤,以至於其地位不穩等狀況,也都有可能促使他走上極端,尤其俄國歷來並未同意不首先使用核武,以至於當前的俄烏情勢難料當前歐洲日漸入冬是否對於戰事產生冷卻作用,也還需要觀察。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教師節快樂,Doctor Xs!


◆  環境惡化 教師如何快樂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教師節快樂,Doctor Xs!
◆  身障師權益 教部何時正視
◆  至少今天 給老師肯定祝福
◆  備受霸凌 還得面對二次傷害…
◆  義大利變天 與台關係可期
◆  喧譁的 2758 決議 失語的中華民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教師節快樂,Doctor Xs!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很高興今天是教師節,校方也停課一天,同學更是貼心地在上周就前來「提醒」:今天不用上課。

值此重要的日子,我要特別感謝好幾位前輩,因他們的言行風範,讓我羨慕當老師,也慶幸可以當老師迄今二十載。由於篇幅的關係,今天僅容我分享其中的兩位。基於保護隱私,就容我稱他們為「Doctor X(博士X)」,因為他們都是學養俱佳的博士。我曾考慮「Professor X(教授X)」這個稱號,但這兩位老師都不具科幻能力,和電影中的「教授X」不像,因而作罷。倒是他們和電視劇中的那位「Doctor-X」頗像,都討厭成群結黨不阿諛權勢,不被傳統束縛特質簡直不謀而合

猶記得認識第一位 Doctor X(簡稱 Dr. X1)時,他正處於「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狀態—實驗室不僅老舊,且每逢下雨必漏。依校方標準處理程序,一定得先填報修單,然後等總務單位的勘查,再派員來修。不過因待修的系館實在太多,常緩不濟急。然而神奇的是,短期內再度拜訪 Dr. X1時,我發現天花板漏水的狀況竟已大幅改善—他在實驗檯的高處以塑膠帆布來承接漏水,然後用一根長線將雨水導流至低處的水槽。此一創舉不僅化解了漏水危機,室內還多了一處「空中瀑布」的美景!幾年後 Dr. X1換了實驗室,也少了瀑布,但取而代之的是窗邊的一張優雅小圓桌,許多學生都曾是他的座上賓兼心輔對象。當年我還「年幼無知」,常不請自進,但從未被正忙於備課或寫論文的 Dr. X1 以「正在忙!」敷衍。他的創意和愛心,深深吸引了我。

至於第二位 Doctor X(簡稱 Dr. X2),他打破了我與科學研究之間的藩籬。在遇到他之前,我原本以為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嚴謹細心」被迫要和「嚴肅無趣結合。沒想到 Dr. X2 在解釋他精準操作實驗結果時,好似在向世人推銷他最心愛的美食,說得津津有味,讓我領悟從事研究的熱情不再是科學童書促銷矯情,倒比較像是談了場戀愛所要付出的感情。記得一場會議後的回程,Dr. X2 在火車上察覺我對胚胎發育認知不足,二話不說就撕下筆記紙,「家教」我一番。我很後悔沒保留當年他的手稿,不然那一定是現在課堂上最具說服力的教材之一。他對科學的真情,深深感動了我。

另外,我還要特別感謝這兩位「Doctor Xs」:他們從未把正在承受的績效壓力強加於我,甚至絕口不提!這在績效掛帥教研沉痾體系,是何等不易。他們很像電視劇中的「Doctor-X」,永遠以病患的生命為首位,不甩危及病情名利糾結。最後,容我向所有的「Doctor Xs」致敬:您們情願為學生好,也不願討好學生;那份真心常換來絕情,甚至還附送誤解,但您們仍無怨無悔,實在不簡單!也希望各式的學術巨塔能讓那些具有優異表現的年輕博士們,不被無情埋沒,仍嚮往當個「Doctor X」,用良心教育,拯救下一代。











環境惡化 教師如何快樂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



又是教師節的到來,原是值得慶祝的日子,但對許多老師而言,恐是沮喪多於歡樂,失望也遠過於期待。在教學環境丕變下,教師尊嚴日趨式微,教學士氣大受打擊,甚至不少老師心冷,發起停辦慶祝活動,令人不勝唏噓。

根據筆者長年觀察,當代老師專業能力實為數十年來僅見,然社會整體觀感,負評卻逐漸上升,不惟疑師氛圍瀰漫,甚至出現仇師現象,讓老師壓力倍增。日前台灣師範大學針對二○二所國中三千八百多位老師做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約有一成老師感受到非常多壓力,二成五有一些壓力,資淺老師更達四成感到工作上有壓力;另有三成老師坦言想調其他學校服務;也有十三%的老師後悔進入教學職場,俱高於國際平均值。教育現場環境惡化,老師教學有志難伸主因有三

一是政策層出不窮,教師身心難以負荷:近年新課綱選修課程比重增加,教師必須設計課程,又得進修增能;加以新型考招還需認證歷程檔案,讓老師焦頭爛額。不論本土語列必修,或雙語教學規畫,甚至生生用平板等,更讓教師疲於奔命。當局為求達成率,無視師資人力不足,配套亦未周延,反用熱情勒索教師,要求全力配合政策。口號式的教改,射箭再畫靶的作法,搞得老師身心俱疲,能不耗蝕教學熱情?

二為法令矯枉過正,教師管教動輒得咎:由於學權意識抬頭年輕家長觀念改變,管教尺度必須拿捏,稍有不慎還會惹禍上身;尤其學生人手一機,上課故意激怒老師,錄影上傳網路公審,讓老師難以翻身。追求正向輔導管教雖是進步校園象徵,但矯枉過正,管教動輒得咎,教學現場人人自危,熱忱也被澆熄,最終乾脆不管,豈是台灣教育之福?

三則行政庶務繁雜,教學現場備受干擾:新課綱上路後,行政減量淪為口號,忙碌更勝過往。各處室行政人員除協助課程執行,尋覓跨域師資,還需撰寫各項計畫,爭取教學資源設備,甚至應付課督訪視,填報無止境的表單,疲累程度前所未見;未兼行政職的教師,校內外研習不斷,會議多如牛毛,議題融入包山包海,觀備議課永不停歇,哀號聲此仆彼起。行政庶務過度干擾,耗費老師心力,如何專注教學

教學環境不友善,老師既忙且茫又盲,如何發揮教學熱情,善盡培育學子之責展現魄力,清除教學現場障礙,還給老師單純空間,教育當局責無旁貸










身障師權益 教部何時正視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鄭國成/瘖者、助理教授(花縣壽豐)



新學年度伊始,授課班內再遇自閉症學生,不禁勾起十年前某自閉症學生被霸凌事件:放學搭車時,被學長用口香糖黏揉頭髮。可嘆霸凌者只見其外形可欺,卻不知其內智之質驚人:隨你說出漢語詞彙,他能立即將英文單字、片語翻譯於黑板上,簡直是人體英文辭典。

自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總統公布《特殊教育法》,教育部為推動「融合教育理念,將身障學生安置於普通班級接受一般性教育,提供機會和身健同儕正向互動,而非集中在特教班進行隔離式教育。迄今卅載有餘,然仍有大幅成長空間。

目前台灣身障學生就讀高中職以下,率皆接受融合教育。教育部雖已落實高中職「每安置身障學生一人,減少該班級總人數一至三人」、「視身障學生人數,增減資源班教師員額」等法規,大學與研究所亦不乏身障學生,可曾據此以推?

筆者曾於南部某大學授課通識國文,某些身障生或許「同是天涯身障人」情緒之故,刻意選修我的課。課堂上,我必須邊對聽健生口述課業內容,邊對聽障生緩慢重複式說話,或輔以板書、手語翻譯;課後尚須批改聽障生「語法特殊(與一般學生語序有別)」之作業。面對顏色、圖形觀念薄弱的全盲生,我更須詳加敘述。面對躁動症學生,我必須接招突如其來之脫軌行為,謹慎安撫。面對其他障別學生,我亦須…,耗費不少時間精力。

教育部力推翻轉教育」,改「師說生聽」為「生說師聽」模式,我認同此理。然此方案對於聽障教師存在技術性溝通困擾譬如部分學生音頻尖銳、音量過低),不知教育部何時能正視必須充分提供人力資源,作為授課教師的助理教師或臨時助理,以協助順利完成教學」之法規,協助身障教師完善教學環境

我曾在博士班求學期間,親歷某副教授於課堂上公然奚落:「身障學生提出種種福利要求就是特權,對一般學生也是霸凌。」對此,難道大學教師不也應接受「參加相關的特教知能研習規定

融合式、翻轉式教育已成世界趨勢。除維護身障學生一般性受教權,亦維護身障教師一般性授教權,充分彰顯公平正義。時值教師節,呼籲掌權者感同身受,迅速改革。












至少今天 給老師肯定祝福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鐘重發/退休教師(彰縣北斗)



昨日回到學校,教務主任說近日確診或居隔的老師太多,光找代課老師就耗掉她大部分心力,加上疫情期間追各班實體課程、線上課程和混成課程等方式的教學,現在兼職行政的教師只有一個「苦」字。

在疫情下,幾乎每個教師都不願意兼職行政,因此許多學校用輪流或抽籤來攤提。若老師們到校卻盡做自己不願意、與教學無關的事,怎麼會快樂呢?

能快點退休原本應是同事們最嚮往的,不過年金改革後更多教師放不下每年三四十萬元的收入減少,再加上近年動輒兩三成的通貨膨脹,老師都不敢退了,也讓年輕老師求職無門。這幾年來教育現場就像一灘死水,老師怎麼會快樂呢?

不過,公立學校的老師們再怎麼說壓力大,依舊羨煞許多私校老師、代理和鐘點教師、安親班老師和幼兒園老師與教保們。這些老師們長期受到不平等剝削,他們除了無奈更是無力,怎麼會快樂呢?

或許,老師更在乎的是家長對老師的認同、學生對老師的尊重都不再現了。當學生認為老師影響力比不上網紅,當家長認為老師教授的知識在網路上都找得到,當老師認為學生教不動家長又不配合,當國家要教師負起大責卻又取消福利與保障時,還有多少人會以自己是老師為榮呢?

如今,當老師的要從協助學務運行中找成就,從認真教學增長學生知識中找肯定,從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與自我探索中找快樂。這些認真付出的教師,依舊能獲得特殊優良教師、SUPER教師等的肯定,依舊能以身為教師為樂、為榮。

老師,您辛苦了,教師節快樂。至少在教師節這天,希望所有的民眾與學生至少能肯定與祝福老師們;至少在教師節這天,能讓老師們感受被學生與家長們的尊重與祝福,更讓老師們感受到身為教師是快樂的,而願意繼續「在怨悔中」為付出所有的心與力。











備受霸凌 還得面對二次傷害…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所教授(新北市)



因被節目主持人周玉蔻指為蔣孝嚴廿多年前緋聞案女主角,張淑娟無法容忍毫無根據的指控,進而對周提起加重誹謗罪告訴,且不接受道歉。只是被害人已備受折磨與霸凌,還得面對更艱辛的訴訟挑戰。

雖依刑法第三一○條第三項,被告要能證明其所傳述之事為真,且與公益無關,才足以免除刑事責任,但因被告有不自證己罪權於其所誹謗之事的真假,仍應由檢察官負起舉證責任,故傳喚被害者出庭為證人,就屬必然。由於證人有具結與據實陳述義務,並因此擔負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偽證罪責,更得接受當事人的交互詰問。尤其要證明自己沒做的事,再加以年代久遠,何其困難,如此的詰問過程,就可能使對被告的審判,轉變成對被害人的責難,所謂二次傷害,就肯定無法避免。

根據大法官釋字第五○九號解釋基於對言論自由的最大保障,建立所謂善意傾向原則,即只要根據被告所提證據資料,並有相當理由確信為真,就算無法證明所述內容為真實,亦不能究以誹謗罪責。故就算檢察官已證明被告所言為假,但被告仍可提出已盡查證義務之事證,並以是為閱聽者知的權利而為傳述,來證明自己非惡意,自可因此免除誹謗罪責。

惟所謂查證義務,尤其是新聞工作者,到底要查到何等程度,才能稱為是善意,卻難有客觀標準。如若只是找到幾位所謂目擊者為詢問,既未有客觀事證為比對,亦未能給利害關係人相對等與平衡的陳述與詰問之機會等,因此所得的資訊,自有相當疑問。而如此可能存有重大疏失的查證,能否稱是非惡意,最終恐取決於司法者的內在意志對言論容忍程度

再來,即便認定有罪,但因加重誹謗屬兩年以下徒刑之輕罪,只要被告願意認錯且有表示懺悔之意,法官就可處以緩刑,並要求被告支付損害賠償金給被害人,甚至更重要者,是要其在媒體公開道歉,若不履行,並可撤銷緩刑,以彌補被害人所受之傷。只是根據憲法法庭第二號裁判對民事判決強制被告在媒體道歉一事,以侵害憲法表意自由權為由而宣告違憲,這必然使緩刑附帶公開媒體道歉之履行事項,淪為被告可自由抉擇的道德義務

又即便不認罪,但在誹謗罪不屬重罪下,判以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而得易科罰金的可能性亦高。而在易科罰金一日最高僅為三千元下,就可能與被告因誹謗所獲得的利益不成比例,致難生處罰之效果。

雖現行的刑事訴訟法已增列被害人訴訟參與一篇,但比起對被告的保障,仍有不小的落差。如何進一步在刑事司法強化對被害人的保障,必是立法者的重要課題。












義大利變天 與台關係可期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儘管受到歐盟詆毀、威脅;德國總理表態支持中左派;西方稱梅洛尼是披著新法西斯外衣的鐵娘子,皆無法撼動義大利中右派上台執政。

此前義大利最後一次右派由前總理貝魯斯柯尼領導執政已是民國一百年(二○一一年)。這十多年義大利經歷了技術官僚蒙提、中左派、短暫的民粹:五星運動+聯盟黨(十四個月分手)、中左與五星運動聯手、技術官僚德拉吉等,義大利的政治及經濟不見起色,也造就梅洛尼領導的義大利兄弟黨支持度從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的四%,大幅成長至廿五%,咸認只因該黨未加入德拉吉政府,成了反對現狀人士的宣洩窗口。此外,從梅洛尼開始使用社群軟體後,支持度創新高,短短一個月就能增加四百萬追隨者。

大選結果,義大利兄弟黨一舉成為義大利第一大黨,顯示在高通膨與能源危機所致的民不聊生,人民願意給梅洛尼一個機會。分裂的五星運動再度復活,成了發展落後南義救贖。換句話說,人民見中左陣營執政十年一事無成,下架了他們。另一方面,令歐盟擔憂的右派政府未來執政走向為何?以下就大西洋、歐盟、俄羅斯與台海關係做簡單分析。

美國與北約向來是義大利重要的外交支柱之一。梅洛尼自始至終強調此環不變甚至要加強,其盟友聯盟黨與前進黨也重視與美交好,這說明白宮特別低調,表明不管哪個聯盟上來,義大利都是最穩定重要的盟友。

歐盟則是義大利外交的另一支柱。儘管三黨疑歐,但梅洛尼選前幾個月迅速調整立場。她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初參與在羅馬舉辦的第二屆國族保守主義大會,與美國共和黨站在同一陣線,逐步淡化義大利兄弟黨反歐盟的色彩,充當義大利右派的代言人。接著當選「歐洲保守派與改革者政黨」主席,披上「保守派」的外衣仿效英國的保守黨,遮掩了極右派與法西斯的標籤。有鑑於其上台後首要目標是改善經濟,歐盟掌握了「復甦基金」一千五百億歐元左右,且三黨同聲反對「一帶一路」,簡言之,因基金僅能從歐盟窗口拿到,義大利低頭成分居高。需要擔心的是,義大利登高一呼,團結瑞典、波蘭、匈牙利、捷克等主權主義,特別是在移民議題上。

梅洛尼高調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支持北約輸送武器,稱若烏克蘭淪陷將在西方產生骨牌效應,更會為中國入侵台灣開惡例。然而,其餘兩黨立場相對親俄,會對梅洛尼產生掣肘效應。不過,梅洛尼的高得票與美國、歐盟的制約,也會箝制兩黨。

三黨對揚棄北京的「一帶一路」有志一同,當時同為執政聯盟的聯盟黨即已對五星運動的親北京表達反對。貝魯斯柯尼強調歐盟要完成共同防衛政策將北京視為對手。梅洛尼本身重申:若自由世界不能證明它比專制國家更強大,就會重演俄烏戰爭的類似狀況,面對中國的台灣也將受到威脅。近期更不忘強調與台灣發展密切關係

義大利並非一夕變天,經濟民生飽足才是人民所望,未來義大利能否枯木逢春,值得觀察。可喜的是,與台灣關係的進展可為必然。











喧譁的2758決議 失語的中華民國


2022-09-28 05:04  聯合報/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剛落幕的第七十七屆聯合國大會總辯論,有十一友邦替我發聲。中共外長王毅回以聯大通過的二七五八號決議,已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及國際機構的代表權問題,引起我方回擊。多數角度從國際政治與法律出發,本文則擬從內部正當性角度,為一九一二年建立的中華民國向兩岸人民發聲。

中共無視中華民國,不是新聞;民進黨在中華民國執政,卻忽略部分國史,也是台灣日常。但問題是,堅守憲法的中華民國派,該如何面對這段歷史?後人又如何從中汲取行動綱領?這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民進黨政府的外交部聲明指出,二七五八號決議只處理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決議文未提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是自由民主國家,民主台灣專制中國互不隸屬是國際公認、長期客觀的事實,也是當前的台海現狀

但此說法掐頭去尾,對不明就裡的台人宣傳可以,卻無視聯合國如何鋪排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與我憲法規定。這部分我們歡迎美歐日強權仗義執言,但目前看來卻不是大家期待的方向。中華民國過去雖延續當年退出時的說法:不承認二七五八號決議的效力,但此說偏重對外,除有我方且戰且走無奈外,隨著兩岸實力消長過去論述隱含國際場域中國代表權爭奪向內也無助於對現時建設性

除了否認效力外,中華民國派其實更應強調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在外交戰場上,只能是實力的對決。當年蔣中正一直在思考對內部人民的號召,而中共能取得代表權,不是訴諸公理與正義的結果,是透過援外等方式一票一票買來的。這付出的代價,恐怕不是多數人民所能接受。

中共從建政初始,就開始援外。那時一窮二白,自身都要靠蘇聯貸款支持,還是擠出物資援助社會主義兄弟們,甚至在大躍進期間發生大規模飢荒、還與印度發生邊境戰爭時,援外仍未停止。為此,一九六二年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王稼祥等,提議困難時期中共對外援助應該量力而行。但他為此受到嚴厲批判

相對於此,蔣政府對外的金援保守多了。台灣早期雖窮,美援開始還是用送的,到後來則是贈貸並行,我們利用這些外匯及自身努力,打下經濟奇蹟基礎。至於外交,除極少數例子外,政府是由美國出資大部分,我再出農技團及先鋒案等來聯絡關係

這樣一來一往,我國退出聯合國,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過去有人認為,蔣統治自私為己學界也指出,退出聯合國動搖了國府正當性。但是當時政府沒學中共手段,只是務實保衛建設台灣。當中的輕重取捨該讓人民點滴在心頭

歷史對我們的啟發是該趁此思考參與聯合國問題。蔡政府連年請友邦為我發言,但了解外交事務的人都知道,這些都是要錢的。而與中共競價結果,幫我們講話的越來越少,再面對台灣近年國債軍費社福花費快速增加,我們應該培養何種實力?外交戰場的優先性如何?國人應該要好好比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