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知識經濟 突破轉型困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搞壞台灣民主,民進黨最該被轉型正義
◆  聯合報黑白集/當乖乖牌沒用
◆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知識經濟 突破轉型困局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知識經濟 突破轉型困局


2019-07-06 01: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隨著總統大選漸趨白熱化,拚經濟的議題也浮現檯面,有志者開始提出相關政見。只可惜到目前為止,喊口號、開支票,或個案式的「措施」不少,對於經濟體質、結構與國家長期經濟目標的思辯卻頗為缺乏,不免令人擔憂。
就客觀的情勢來看,隨著美中貿易戰的戲劇性起伏,使得向來在其中扮演重要供應鏈角色的台灣也始終忐忑不安。產業界從一開始擔心所依附的中國供應鏈斷鏈而受到傷害,到獲得轉單效應得以鬆口氣,再到積極布局移轉新生產基地,甚至開始嚴肅思考並面對全球產業鏈可能打破重組的局勢,尋找新的契機回台投資以扭轉危機。這些都是在美中貿易戰下還算令人感到樂觀的情勢發展。
儘管台灣尚沒有受到貿易戰的嚴重衝擊,甚至還有一些好的情勢發展,但我們實不能因此自滿而懈怠了改革前進的動力。即使我們的產業界夠聰明而靈活,懂得、也有能力在未來新的全球供應鏈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我們還是必須想想這是不是我們長期想要的理想經濟成長模式,是不是真的能帶來更好的經濟成長表現,是不是真的能有效提高所得與改善分配。
這些答案可能是否定的。過去經驗告訴我們,即使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不可或缺,但畢竟還是依附在最終品牌廠之下,缺乏價值分配的權力,也缺乏足夠的自主性,很難真正掙脫全球景氣波動與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威脅。面對全球競爭加劇與產業升級緩慢的問題,負責任的政府當然必須提出積極的因應方案。對於台灣而言,舊有的經濟成長模式或能守成,卻也很難開拓新的局面。如何積極接軌國際新知、打造創新群聚的環境,以知識經濟因應全球的需求變化,應該是未來的重要方向。
以客觀條件與台灣最為近似的荷蘭來看,荷蘭也面對德、英、法等經濟強國環繞,卻能突破小國資源限制,經貿表現明顯優於歐元區內其他國家。其人均國民所得遠高於德英法等國,出口高居全球第五,擁有許多重要的跨國企業。
荷蘭突圍成功的祕訣有二,一為優質的企業家精神與創新能力,二為政府全力打造成為領先全球的知識經濟體。在面臨全球及國內經濟社會問題的挑戰下,荷蘭政府不斷找尋創新及創業的新動力,藉此持續推動經濟成長。所謂創新及創業的新動力,來自於全球人口快速成長、高齡化、能源稀缺、氣候變遷、糧食安全、生物多樣性消失等社會問題所帶來的需求商機。
過去幾年,歐洲各國皆面對全球金融風暴及主權債務危機的嚴重衝擊,荷蘭政府在傳統的產業改革與補貼措施外,更積極推動新的企業政策,為好的企業家精神及創新能力添加柴火,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政府提出具體目標,以強化領先產業領域的競爭力。
台灣的客觀條件,如企業家精神或創新能力,或許不如荷蘭,但荷蘭也非一日而有如此成就。重要的是國家與政府應有長期的經濟願景與方向,並能透過有效的政策加以落實。荷蘭政府對於產業的支持非常多元,非僅補貼或租稅優惠,但有其篩選領先產業的門檻,即必須是知識密集型的產業或企業,並且要能為解決社會問題做出貢獻。若非如此,則無以打造成為領先全球的知識經濟體。
既然台灣也正面對國際競爭加劇及產業升級轉型、新興產業推動速度遲緩等問題,突圍之道唯有透過打造創新群聚的環境,發展知識經濟。而且,既要突圍,就不能鄉愿地用一視同仁的舊政策。
有了具體經濟目標,就須提出可達成目標的有效政策,更重要的是,檢視、下架那些與目標明顯背道而馳的既有政策,台灣經濟才有脫胎換骨的可能。









聯合報黑白集/當乖乖牌沒用


2019-07-05 23:5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左二)視察台中市旱溪整治,大談核定補助事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中市盧秀燕覺得中央補助口惠而實不至,當乖乖牌沒用,刻意不出席行政院會;蘇貞昌院長則「恰好」視察台中旱溪整治,宣示善意;一場地方中央的角力,讓人看得目不暇給。
這場好戲以台中市議員黃健豪的建議開場,指二月蘇貞昌及交通部長林佳龍到台中視察,蘇分享小故事說過去擔任台北縣長時,前任縣長林豐正剛好當交通部長,於是他提著水果籃去向林爭取預算,果然成功爭取到經費。
盧秀燕學起來,上周就提著在地水果到蘇貞昌辦公室表達誠意,卻換來失望;蘇貞昌雖稱讚她院會出席率最高,但托育準公共化及主辦台灣燈會的補助還是落空,所以盧秀燕不想再當乖乖牌。
時光倒轉十九年,蘇貞昌提水果籃去見林豐正,林豐正當場同意補助近五十一億元,是台北縣停車場全部經費的三分之二,賓主盡歡。
蘇縣長運氣比盧市長好,蘇提水果籃就爭取到經費;台中市也算朝中有人,前市長林佳龍位居要津,蘇貞昌還開示盧秀燕提水果來見,但水果都送到了,蘇的待客之道卻不如林豐正。
韓國瑜未出席院會被罵,一出席就掉陷阱;盧秀燕出席院會最勤被誇,但乖乖牌更哀嘆。蘇貞昌自知有虧,馬上南下台中視察,大談核定旱溪整治經費;只是資本門經常門本就不同,何況這項整治歷經胡志強、林佳龍及藍綠立委爭取,更是林佳龍引以為傲的政績,蘇貞昌拿這個來搪塞盧秀燕,恐連最後一點善意也沒了。









聯合報社論/搞壞台灣民主,民進黨最該被轉型正義


2019-07-05 23: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強調,民進黨是民主的政黨,執政價值不變;但「轉型正義」系列立法卻引發外界不同解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在台東跑行程時說,民進黨是民主的政黨,執政價值不變,台灣民主品質會愈來愈好。賴清德對此應有不同感受;他才在總統初選中,見證了蔡英文如何「修改民主」、傷害民進黨的核心價值。
民進黨雖以民主為號召,卻在黨內外都與民主越走越遠。如果只把韓國瑜所說民進黨把台灣民主搞壞了、郭台銘所言蔡政府朝獨裁之路靠近,或朱立倫所指民進黨口口聲聲捍衛民主,實際上做的都是反民主,都視為黨派之見,那麼至少賴清德的椎心之痛,不會是無病呻吟。
事實上,蔡政府假藉轉型正義」和「國安疑慮之名,三年來的反民主作為,已到罄竹難書的地步
民主國家的政黨,彼此間具競爭關係,但蔡政府卻透過各種修法,對政黨採取高密度管理。黨產條例就是顯例,蔡政府可據以任意處置國民黨的財產,將其組織、財產都納入管控,甚至只要過去與該黨有瓜葛,如今仍被認為偏藍的民間團體或公司亦不放過,可說把政黨的管制推到極致。「轉型正義」系列立法,亦莫不具有針對性。
而政黨法的立法,賦予政黨一定時間內提名候選人、繳交財務報告的義務,違反者撤銷登記。政黨是憲法層次的人民結社權,其解散與否應由大法官會議決定,政黨法卻賦予內政部「太上大法官」的權力,以「撤銷登記」達到「實質解散」的效果。
蔡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對政黨的管控,更是無所不用其極。蔡英文昨天宣告,繼「國安五法」完成最後拼圖,接著還要完成「中共代理人」修法,嚴格規範人民、法人、團體或機構為中共代理人。但試問,何謂代理人?標準為何?
這種拿「國家安全」作幌子,違反民主原則的修法,更已擴及人民的言論自由等基本人權範疇。前述修法,把為大陸政治宣傳、發表聲明、參加會議都納入管控;這如同國安法修法大幅增加為港澳或敵對勢力發展組織的違法認定範圍,只要參與和對岸有關的活動,就可能觸法。而這一切濫權舉措的正當性,都建立在抽象的「國安疑慮」上。
民進黨對國安疑慮琅琅上口,可是蔡英文被問及國安疑慮是什麼時,竟也答不出所以然來。人民卻很容易聯想到,這和過去的刑法一百條、動員戡亂懲治叛亂條例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把「叛亂」、「匪諜」換成「國家安全」罷了。
還有些違背民主的修法,是連國安、正義這種抽象理由都沒有的,例如公投法修惡,把公投與大選脫勾,並改成兩年一次,等於判決公投死刑。理由竟只因選務繁雜」,就走民主回頭路,民進黨如何自圓其說,都說不過去。
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上月修正上路,大幅限縮媒體採訪自由,卻同時把「國家安全」偷偷納入可以公布案情、不需遵守司法不公開原則的類別中。這也意味除了立法和行政手段,選擇性公布司法案件,將成為政治操作的工具。而甫通過的政治檔案條例,也被質疑可能打著「轉型正義」旗幟,選擇性公布政治檔案,進行政治操作。畢竟這樣的例子,過去在「三中案」或其他政治性案件上屢見不鮮。
這些民主的倒退,還是透過立法為之,遑論藉由行政裁量人事手段的擴權、毀憲、反民主至於所謂捍衛民主、國家安全,都充滿抽象,不僅民進黨執政時可拿來迫害異己,更給了未來統治者重回威權統治的法源
民進黨的轉型正義」,以德國為師。但德國早在二十世紀初就已經民主化,歷經納粹和東德統治,產生了民主逆流,所以用「防衛式民主」和「轉型正義」導正、鞏固民主。如今台灣同樣面臨民主鞏固,蔡政府卻以「國家安全」、「轉型正義」為由,為延續政權而製造民主逆流民進黨已讓自己成為唯一該被轉型正義的政黨

【即時短評】民調決勝負 就怕不認輸

◆  【即時短評】民調決勝負 就怕不認輸

◆  【即時短評】柯文哲也是「中共代理人」?
◆  【即時短評】監院糾正中選會 反證「公投法修惡」
◆  【重磅快評】王金平的質疑與直播成就了誰?
◆  【即時短評】藍軍交鋒喚醒的感覺 令蔡政府很難無憂
◆  【重磅快評】今年暑假新活動:屏東抓綠鬣蜥給賞
◆  【即時短評】脫黨參選若拉不下蔡英文 誰扛責?
◆  【重磅快評】殺死員警的不只刀 還有被閹割的用槍時機
◆  【重磅快評】蔡英文撿到槍 政治檔案條例開始徵集子彈
◆  【重磅快評】多元自由主義過時?普亭讓我們反思3件事
◆  【即時短評】郭朱相爭韓得利? 核四重回主戰場
◆  【重磅快評】公懲會何以變身公審會 中研院變成恐中院
◆  【即時短評】上級專案接著來 部長再上緊查賄發條
◆  【即時短評】開芭樂票或債台高築? 逐大位者不能含混
◆  【重磅快評】韓國瑜兩串蕉換小費 總比盧秀燕好多了
◆  【重磅快評】「罷免韓國瑜」是假議題嗎?
◆  【重磅快評】一槍斃命?韓國瑜說重話來自這兩件事
◆  【重磅快評】鈔票才是濕地的主管機關









【即時短評】民調決勝負 就怕不認輸


2019-07-06 23:32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國民黨總統初選將於8日展開民調,15日上午公布結果。圖為日前第3場國政願景發表會,5位參選人攜手畫面。聯合報資料照

國民黨總統初選將於8日展開民調,15日上午公布結果由於民調決勝負」,黨中央今天特別公開40萬份民調樣本母體的抽樣過程,以昭公信。但對於民調方式,參選人曾表達不同意見,日前還有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公開質疑,因此,即使黨中央對公平性「掛保證」,只怕最後仍有參選人「不認輸」。
民進黨與國民黨的總統初選,都因民調方式引發爭議。民進黨最後採取市話及手機各半,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郭台銘也主張納入手機,但因黨內無法達成共識,決定維持市話民調,當時郭台銘一度拒簽初選公約,後來退出初選的王金平更質疑民調取樣與公平性。
國民黨中央雖緊急滅火,先由民調執行小組召集人黃德福出面說明,黨主席吳敦義也在中常會提議邀請王金平擔任總統初選民調總督導」,甚至親開記者會強調「要做典範」,但未必能一掃外界疑慮。
例如,民調從8日展開,為期長達7天,這段期間還會出現什麼狀況,難以逆料;雖然依初選公約,執行民調期間不應同時進行電話拜票、電話民調,但也缺乏絕對約束力,一旦有人「偷跑」或「打擦邊球」,如何認定?會不會影響民調計算?都是問題。
這還不包括國民黨民調期間,其他單位若還公布自做民調,會不會產生干擾效果?以及,近來傳出有綠營支持者將全力支持特定參選人,「讓蔡英文在大選比較好打」的策略運用。
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結果公布後,雖有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的支持者不滿過程有「作弊」之嫌,但賴在第一時間宣布支持蔡英文,未讓風波擴大。國民黨能否也順利產生人選?民調過程及結果都讓各方屏息以待。

聯合筆記/已非修不修例的問題

◆  藍三雄鼎立 都會是好總統
◆  加強監督 別再落入漁業黃牌警告
◆  聯合筆記/已非修不修例的問題
◆  學會緊急救護 出遊更安心
◆  員警殉職/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別繼續裝傻!
◆  員警殉職/要人就給人?但警校今年大減招...
◆  員警殉職/淪為裝飾品的警槍
◆  員警殉職/先檢討稽查逃票制度吧
◆  員警殉職/警母的淚... 別讓血的教訓重演
◆  漫畫/最後一塊「拼圖」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已非修不修例的問題


2019-07-05 23:51 聯合報  羅印冲
香港七一反送中抗議開出港版太陽花,包圍立法會的抗議民眾在晚間進入立會,噴漆留言表達訴求同時,不忘貼字條相互提醒不要破壞文物書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大陸廿二周年的七月一日,反送中示威者攻破立法會,在牆上噴上「太陽花HK」字樣,震撼全球。顯然,港府僅僅是「暫緩」修例已無法滿足示威者訴求,未來警民衝突隱憂仍在。
在香港近期掀起反送中聲浪下,香港前警界一哥」、前警務處長鄧竟成接受陸媒專訪時坦言,「現在情況已經不是修例不修例的問題了,反修例已成反對派的一個藉口。」
鄧竟成說對了一半,反送中演變至今,確實已非修例不修例的問題,但反送中激發出香港社會廣泛民怨,恐非只是示威者的一個藉口而已
六月上旬以來,香港已至少爆發三度大規模遊行抗議,期間港警曾以布袋彈、橡膠彈及手擲催淚彈等武力壓制群眾,香港社會無疑陷入主權移交以來最強烈的社會震盪和不安,遠在千里外的北京也必然能感受到這座島嶼的騷動。
反送中浪潮背後隱含的時代意義,首先應理解為香港人對失去「一國兩制」的焦慮感,主權移交不過廿二年,卻已有相當的港人感受到,「一國」的強制性,逐漸在香港各層面覆蓋過「兩制」的獨特性。
其次是香港政府整體的行政體系官僚氣息太濃厚,對政治敏感度太低,處理又慢又鈍。逃犯條例早在四月就進行一讀,港府顯然無法預先掌握社會輿情反應,只能等問題爆發成抗爭,才來補破網。
第三是反送中抗爭出現新的社運模式,不像幾年前的占中運動有主要的社運領袖,這次反送中基本上沒有明顯的領導人,卻依然催化出大量示威者,令港府和北京措手不及
反送中後續有兩個觀察點一是港府如何回應示威者訴求,雖然港警驅離了攻占立法會的示威者,但港府若無進一步回應訴求,抗爭必將再起。
二是香港和台灣兩地連動關係強,香港民眾這次行動被視為港版太陽花,而台灣社會也不時出現反中嗆中活動,北京面對港台社會和政治氛圍的變化,未來如何在治港和對台政策上作出調整因應,值得留意。








藍三雄鼎立 都會是好總統


2019-07-05 23:53 聯合報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政見會上,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左三)為黨內初選參選人韓國瑜(右起)、張亞中、朱立倫、郭台銘與周錫瑋打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正在進行史上首次多人競爭的總統初選。甫落幕的政見發表會,雖然不是以辯論的形式,但也擦出不少火花,對這個百年老店來說,是非常好的轉變。
三場發表會,可看出韓國瑜是以「不失分」為原則,要固守自己的基本盤。筆者曾投書「韓國瑜鎮高雄,郭台銘選總統」,這不是因為兩人在能力上有什麼差別,而是考量到韓國瑜畢竟才剛上任高雄市長,參選總統,必然會被貼上許多負面標籤。但如果韓國瑜還可以贏得初選,就表示選民對他的愛好,是遠遠超出其他參選人。
現在有許多人批評韓國瑜「草包」,顯露出的是自己的傲慢。過去台灣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會念書的人,成長的過程中被否定,被忽略,這長年累積的壓抑,讓很多人堅定支持一位放牛班畢業(韓國瑜自謙)的政治人物。
書念得好,那是要更謙卑,而不是眼睛長在頭頂上,嘲諷韓國瑜的政治人物,應該要先反省。
而郭台銘,是另一種型態的政治素人。第一場政見會,郭台銘主打「我不一樣」,可能是認為選民已經聽膩了太多的口號,不如主打「郭台銘」這個品牌。
也就是在這個品牌之下,郭台銘才大膽在第二場政見會,承諾「零到六歲國家幫你養」,並分別以富人稅、提高基金投資效益規畫財源,並以自己的財產,做出擔保。
這個政策,別人講一定會被認為是「騙票」,但白手起家並且熱心公益的台灣首富拋出來,說服力就有所不同。
老實說,一年一千二百億的育兒補貼,政府一定擠得出預算。有人質疑這會排擠其他支出,但如果大家都認為「少子化」是國安危機,那又有什麼比照顧下一代,創造台灣的未來更重要的呢?
至少筆者支持,鼓勵生育比軍購重要,比昂貴的前瞻軌道建設重要,比黨產會的人事預算,更是重要百倍
朱立倫與郭台銘,就育兒政策的政見攻防,非常精彩,也讓觀眾享受到交鋒的火花。朱立倫有二十年的行政經驗,訴諸中道、務實、穩健、理性,這也是筆者認同的價值。
整體而言,國民黨三位領先集團的候選人,都具備當總統的格局,不論初選的結果是誰出線,只要選後全黨團結,就是每個人的勝利。
筆者猜測,為生計奔波、辛苦的人,會喜愛韓國瑜;經濟選民、希望台灣大開大闔的,會支持郭台銘;而追求穩健踏實的人,則會傾向朱立倫。
這都是很正確,而且也不互相衝突的選擇。國民黨中央,必須保證初選程序的公正、透明,選後不管誰出線,都應該要全黨團結,讓政黨再次輪替,則台灣居民甚幸,中華民國國泰民安。







加強監督 別再落入漁業黃牌警告


2019-07-05 23:55 聯合報  謝立功/海洋大學海洋法政系教授(基隆市)
台灣在2015年遭歐盟列入非法漁業黃牌警告名單,時間長達3年9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回顧民國104年(二○一五年)十月,台灣被歐盟列入打擊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簡稱IUU)」漁業的黃牌警告,若進一步落入紅牌名單中,台灣遠洋漁業的漁獲將難以銷往歐盟國家。台灣遠洋漁業在國際牽制的風險下,發展受到限制。於是行政院成立「打擊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漁業專案小組」,由農委會、外交部、海巡署等相關部會次長擔任委員,負責包括整合協調及諮詢共同打擊IUU漁業、防杜IUU漁業行為發生及阻絕IUU魚獲於市場流通之整體策略;督促打擊I漁業計UU畫等,以整合相關單位共同因應。
為了符合歐盟標準,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三月行政院通過農委會擬具的「遠洋漁業條例」草案、「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管理條例」及「漁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通稱漁業三法),民國106年(二○一七年)一月施行以來,總開罰金額達一億元以上;因此部分漁民對政府積極修法改革,認為政府罔顧漁業現場作業、罰鍰過高與執法過當,讓他們難以生存,但我國仍列為黃牌,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十一月逾兩千名漁民北上農委會及立法院抗議。所以從另一角度分析,漁民也是付出相當代價。因此現在行政院長蘇貞昌感謝漁民為符合國際規範繳納罰款,卻沒有抗爭,恐是未經歷去年底的抗議過程。
海洋大學前校長李國添曾做過相關研究,發現台灣遠洋漁獲每公噸的管理成本約新台幣四三四元,遠低於澳洲的七千元、美國八千元、日本一點五萬元。在經費有限下,要有效管理上千艘船隻,實非易事,更別提第一線的執法和稽查時常得仰賴海巡署的人力。海巡署在查緝外,也經常向漁民進行宣導,例如漁船違反「鯊鰭不離身」相關規定,將裁罰三至十五萬元或收回漁業執照等。海巡署這些努力,必然發揮了嚇阻與預防之效,應該也是蘇院長要感謝的對象。
此外還有一項值得重視的議題,泰國曾因海上奴工遭到歐盟黃牌警告,由於台灣雇用數萬民外籍漁工中,不乏有剝削、不人道對待的案例。在今年三月美國公布之《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度各國人權報告》有關台灣部分指出,外籍漁工仍普遍遭遇不當對待與惡劣的工作條件境外聘雇的外籍漁工無權享有與境內聘雇的漁工相同的勞動權利、工資、保險及退休金。另六月公布之美國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也建議,台灣應加強監督我國籍漁船,訪談、鑑別及保護漁船上可能受剝削漁工。
因此對於外籍漁工基本權益之維護,政府須提出具體改善方案,邀集相關部會重新制定一套符合國際規範的外籍漁工仲介、雇用、管理、薪資及申訴等制度,否則誰敢保證不會再落入警告名單?









學會緊急救護 出遊更安心


2019-07-05 23:49 聯合報  卓瓊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系副教授(台南市)
盛世公主遊輪一名男乘客在旅程中,疑用餐時噎到死亡。遊輪日前駛返基隆港,海巡隊人員登船調查,並報請檢察官相驗。 記者邱瑞杰/翻攝

最近一則新聞讓剛坐完遊輪回來的我嚇了一跳。標題是搭遊輪出遊男乘客不幸用餐噎死,這事讓與他同遊的家人不勝唏噓,也讓剛帶長輩出遊回家的我心生警惕。
前些天剛回台時,我和一位搭過好幾次遊輪的同事聊天,談到遊輪之旅真是滿適合帶長輩出門的旅程,因為爸媽都喜歡這種放鬆感覺,身為職業婦女的我,不需辦公、不用做家務,是多麼愜意的事。在陽台聊天看著海面一片風平浪靜,還讓父親憶起當年他當兵時搭的軍船是多麼搖晃。在船上,看到有些人拿著拐杖、有些人乘坐輪椅,由於船上環境大多是無障礙,因此可以自由自在到處逛。
但是聊到後來,同事提到一個重點,就是帶老人家搭遊輪還是要準備周全,包括常備藥物或是緊急藥物的準備等等,因為船上醫療人員與設備有限,一旦發生緊急事故無法快速趕到有大型醫院城市,可能會耽誤事件處理。
為了不要因噎廢食,壞了大家暑假出遊興致,我們該如何做好準備,讓家人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呢?對於長輩,除了備用藥物提醒外,我覺得學會緊急救護是很重要的。譬如說這次新聞事件,如果家人懂得哈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從後方環抱患者後,用拳頭頂住患者腹部急壓三下看是否能吐出食物,或許能保住患者一命,因為噎到是很緊急事件,如果等到船醫來或許就太慢了。孩子小時候我就有用過這個方法,幫助他把卡在喉嚨的食物吐出來,是一項簡單易學技術。
此外,出門旅遊瀏覽風光行走多時,難免不小心跌倒或扭傷,外傷護理或扭傷緊急處理,也是簡單易學的。出門前帶一些OK繃,肌貼(扭傷用)也是相當重要的。像前陣子去瑞士開會,因為開會後會去登山,學生們就貼心地準備預防高山症的藥,沒想到高山症藥沒用到,倒是有學生開會前在市區扭傷腳踝。幸好當下判斷沒有大礙,身為物理治療師的我們,馬上先冰敷,到會場立馬買肌貼,把受傷腳踝保護起來,學生又可與大家走完後來的七天行程。
總之,每個人都希望快樂出門,平安回家,端賴是否能夠多一些準備,以減少旅行風險發生。







員警殉職/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別繼續裝傻!


2019-07-05 23:34 聯合報  張惠堂/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鐵路警察李承翰被鄭男刺傷身亡,蔡英文下令「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針對台鐵列車殺警事件,總統與行政院長指示「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政府高官們,究竟是要繼續裝傻,還是繼續把人民當傻瓜?問題不只是鐵路警察局!
是的,鐵路警察局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但是台灣基層警力不足、配備欠佳,難道只有鐵路警察嗎?只要稍了解警界現況的都知道,在警界絕大多數專業單位大致還是大家口中的爽缺」,是基層員警分發首選。諷刺的是,如今李承翰犧牲了,換得的或許是鐵路警察基層人力與配備不足的問題受到「極短」時間關注。痛心之餘,呼籲政府高官不要循著過去「今天公祭,明天忘記!」「今天哀悼,明天忘掉!」的SOP,不要等到下一個犧牲者出現,才又大聲疾呼!
其實,除了基層警力不足、配備欠佳的問題,長期以來,從不敢說不的警界高官才是人力不足的罪魁禍首他們到處承諾業務,讓警察背離維護社會治安的本業,過多的「不務正業」,早已讓基層員警疲於奔命,業務永遠只增不減。
誠如警界「負能量巡官」臉書所言:「每天都有很多不必要的勤、業務和他X的狗屎『行政協助』, 一堆學校、廟宇、私人企業、公家機關的活動都找警察, 校慶、園遊會、廟會、遶境、路跑、大大小小的活動都跟警察有關,打著『安全維護』、『交通疏導』、『為民服務』的名義請求協助, 實際上就是免錢的保全最好用!」
更有甚者,在新的「偵察不公開」要求下,警察治安新聞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各警分局為求新聞能見度,要求各地派出所提報的好人好事案例,其內容已經到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了!這種「好人好事普遍化」的趨勢,勢必再大幅擴大警察的「服務範圍」,警察局似乎也可以更名為「好人好事局」了!至於人力不足的基層警力當然更吃不消!政府高層不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警界人力不足的問題不會獲得解決的
李承翰的犧牲只是再次暴露警界存在已久的問題,政府高官們,繼續裝傻吧!









員警殉職/要人就給人?但警校今年大減招...


2019-07-05 23:37 聯合報  周威廷/退休警察(新北市)
內政部長徐國勇與警政署長陳家欽宣布將採購250把電擊槍作為鐵警配備,並於10月將增加260員警力到鐵警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李承翰,一個廿五歲不到的年輕警察,以自己的生命擋下了利刃,兇嫌說「我是有計畫性的」,否則呢?會有更多人死傷嗎?
總統蔡英文為表重視,下令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行政院長蘇貞昌也馬上回應鐵路警察十月將從六百人再增二六○名,內政部長徐國勇亦表示會立刻採購電擊槍作為鐵路警察執勤裝備
剎那間似乎撥雲見日,人錢都有了,然而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拆東牆補西牆,只是治標不治本!
從人力資源管理而言,各單位員警預算員額早已編定,豈能說增加便增加突然增加之人事費用,錢從何來?此外,鐵路警察員額增加,是否代表要減少其他警察單位員額?則萬一該遭減少單位因警力不足,發生狀況,責任又該誰負?
尤其重重打臉蔡總統此一命令的是,今年警察專科學校預計招生七百八十人,較去年大幅減少一,五四四人,類此「補牆」作為爾後將因無人可補,更加窘態畢露。
根本之計在重新估算全國各警察單位編制員額,增加警校招生人數及容訓量,滿足各單位警力需求,使員警勤務回歸正常化,減少危勞服勤,以保障員警執勤安全與健康。至於電擊槍(棒)等警勤裝備,既認確有必要宜列為全國警察應勤裝備,豈能任由各縣市政府限於預算,對裝備有錢多買無錢少買,甚至不買!
台灣面積狹小,跨域犯罪流動快速,警政早該實施一元化,不論員額、經費、裝備等,統由中央負責編定、律定,庶幾方能真正落實蔡總統「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指示,以免遭譏為口號!







員警殉職/淪為裝飾品的警槍


2019-07-05 23:46 聯合報  周曉/警察(台中市)
台鐵嘉義站傳出一名男子持刀攻擊鐵路警察事件,造成李姓員警不治。圖為台北車站執勤的鐵路警察專注戒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每次員警殉職,都讓人無比沉痛。此次在火車車廂中單警遇上持刀歹徒,無可避免只能有兩個選擇,第一開槍射擊,但若是不幸將持刀歹徒重傷或是擊斃,第二天媒體頭條可能就是警槍無情,弱勢家庭頓失支柱,讓人情何以堪,之後就是社會的譴責,再之後員警官司纏訟、巨額賠償,讓員警生不如死。
若選擇第二奪刀,運氣好是勇警空手將歹徒制服,運氣不好就是從優撫卹。警械使用條例不修改,法官檢察官不支持警察用槍,警察今天公祭明日忘記,只能不斷重演,警槍只能淪為腰間的裝飾品









員警殉職/先檢討稽查逃票制度吧


2019-07-05 23:40 聯合報  鄭國成/大學助理教授(花縣壽豐)
蔡英文總統要求警政署增加公共運輸警力。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衡諸台鐵歷史,不乏乘客不滿途中驗票起爭執事件,此次更發生警員前往處理時被刺殉職,事後相關長官紛紛獻策。但筆者認為,制度不改,一切枉然
筆者因住居與職場異地遙隔,經常搭乘台鐵火車。途中即使睡夢中,也會被稽查員「拍」醒(筆者聽障),足見對方非達「公式化查票蓋章」目的不可!尤有甚者,單程旅行還被「拍」醒兩次。
諸君試想:設若購票入場欣賞藝術表演或運動比賽,正在昂揚欣賞或無趣假寐之際,倏忽有人為查緝「逃票與否」強制在座配合亮票,中斷原有安寧步調,心情可好?此景此情,不禁讓我憶起國小時代,某績優同學向老師告狀物品失竊,老師竟對全班同學逐查書包、抽屜,讓同學們心裡不是滋味!
現已邁入電腦時代,對號座列車早已採用「乘客以身分證於網路購票」模式,取票時亦已顯示車廂座位號次,難道台鐵公司不能讓稽查員以目視存檔資料巡查嗎?有必要為查緝區區少數逃票而質疑滿客皆賊嗎?
強烈建議台鐵公司「稽查逃票」制度可以休矣!應該向大陸火車、高鐵站學習「入站前嚴格驗票、檢查行李」制度,既可遏止無票者偷渡,亦可避免騷擾乘客,更可防患恐怖分子滋事。









員警殉職/警母的淚... 別讓血的教訓重演


2019-07-05 23:44 聯合報  林靜瑜/行政(屏縣鹽埔)
鄭姓男子搭乘自強號列車,因不願意補票與列車長發生拉扯,鐵路員警上車排解糾紛,遭鄭男持刀刺腹部殉職。 記者姜宜菁/攝影

又有警察殉職了,震驚、難過之餘,也趕緊叮囑兒子善自珍重,幾乎就要脫口而出的是,要他面臨危險時,保命為先
此次殉職的警員與小兒有許多相似之處,同年、警專同期、都是獨子、班上第一名畢業。想想他的父母也和我們一樣,辛苦把孩子養大,期盼他有大好前程;他不幸遇難,換作是誰也無法承受。
當聽到他的母親強忍哀痛跟總統說「兒子向來優秀,但是社會環境惡劣,希望愛子是最後一個犧牲的警察,也希望政府能改善警察執勤環境。」更是讓我忍不住落淚,看一回、哭一回。
自從孩子投身警界,我總是忐忑難安,高中畢業、警專受訓二年,廿出頭的年輕人,就足以應對理智盡失、喪心病狂,甚至擁槍自重的嫌犯嗎?除「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加派人力、補充裝備,冰山一角下,究竟還潛藏什麼缺口,值得相關單位檢討,千萬別讓血的教訓一再重演,傷透天下人的心。

馬凱/50年 從輝煌到迷航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50年 從輝煌到迷航
◆  林中斌/在野群英 華倫竄起 志剋川普
◆  林祖嘉/G20之後的美中經貿關係
◆  方祖涵/雙主場的家庭噩夢
◆  劉維公/國家地理雜誌vs.冰與火之歌
◆  趙春山/川習會 一場競合到零和的遊戲








馬凱/50年 從輝煌到迷航


2019-07-05 23:31 聯合報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因為明年總統大選,台灣是否要設置自經區(港),成為藍綠參選人間熱烈討論議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親身經歷台灣跌宕起伏的五十年,不禁感慨萬千。前面一半,台灣猛然異軍突起,從飽受戰火摧殘的落後國家,一飛沖天。將近卅年之間,平均成長率直逼九%,迥出群倫。而在經濟猛進之際,所得分配更趨平均,名列各國前茅,打破了經濟學界的定論,因而被目為經濟奇蹟。
在那一段奇蹟的日子裏,人人眼裏閃耀著光芒,面頰透出興奮與期待,整個國家瀰漫著積極樂觀的氣氛。
但在後面的廿五年,年輕人眼中的光芒熄滅了,個個面容嚴肅、若有所失,對未來,只有惶惑與憂慮。在這一段黯淡的歲月裏,經濟成長率直線下滑,一年不如一年;貧富日益懸殊,平均薪資不進反退,如今已倒退回十六年前。而我們周邊的落後國家,則一個個摩拳擦掌、力爭上游;過去遠遠瞠乎其後的大陸,早飛躍而上,不再把台灣放在眼裏。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造成同一國家,同一群人如此天壤之別的差異?一言以蔽之,就是開放,以及其反義詞,鎖國
五十年前,當全球人口近九成的落後國家個個奉行鎖國政策,亟圖自力更生以迎頭趕上先進國家;唯有台灣,勇敢地反其道而行。力排眾議,打開國門,迎來先進國家的夕陽產業利用大量優質的剩餘勞動,進口先進國家的原材料及半製品,簡單加工之後,再回銷先進國家。小小的台灣,竟一躍成為全球的世界工廠,遂帶動經濟高速成長,所得分配顯著改善,技術與管理銷售能力持續進步,創造經濟奇蹟。
廿五年後,成功的台灣經驗,終於啟發全球落後國家揚棄鎖國思維,向台灣看齊,大步走向開放。而志得意滿的台灣,則一面喪失了賴以成功的世界工廠而迷失方向,一面反而重陷各國覆轍強力鎖國,就在雙重迷失中,經濟失去動能,國步日益艱難,薪資倒退,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失去了期待與希望。
今日回頭看這一頁從興奮到辛酸的滄桑史,我們能汲取什麼教訓?
有識者一眼即可看出,關鍵即在開放與鎖國。當台灣開風氣之先,眾人鎖國我獨開放,我們充分發揮了一窮二白的台灣當時最大優勢:一大群因貧窮而低廉的優質勞動力,以簡單的加工品,與一口手提箱,昂然進入無比廣闊且無人爭鋒的全球市場。
但廿五年前,從李登輝總統開始,戒急用忍、阻止西進,讓我們錯失以先進者之姿橫掃廣袤大陸市場的良機。另一方面,除了加工出口業的開放,從教育到外資企業,從商品到人員進出,處處嚴密設防,重重管制台灣除加工出口業及政府青睞的資訊電子業之外,嗅不到一點自由的空氣。因而迷航廿多年,台灣始終找不到發揮經濟優勢的方向與出路。
新的方向,完全寄託在開放上。只有打開桎梏、睜開雙眼,才看得到希望。然而全面開放,是極其冒險的事;久困暗室中的人們已不知如何面對廣闊無邊的大世界。
因而唯有選定一個封閉區域,試點性地在其中全面開放;打開所有人的眼界與思維,迎來全球眼光獨到、身手矯健的高手及形形色色具有高度競爭力的行業,台灣所擁有的優勢與潛力,方可獲得全面開發、大展身手的機會,才能再迎來一個輝煌的廿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