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從英特爾看見貿易保護主義的幽靈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停電四小時賠一元,預告你我未來的日常
◆  聯合報黑白集/反萊豬會白投嗎?
◆  經濟日報社論/從英特爾看見貿易保護主義的幽靈







經濟日報社論/從英特爾看見貿易保護主義的幽靈


2021-12-14 02:25  經濟日報 /   社論
Intel執行長基辛格近日一再重申,台灣局勢非常不穩定,美國政府應該將更多資源投注在美國當地的半導體廠商。路透



日前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加州參加會議演講時,呼籲美國政府要扶植半導體業,認為應多投資美商如美光、德州儀器和英特爾等,而非台積電和三星等亞洲對手。他批評競爭對手台積電及三星受惠於政府補貼導致不公平競爭,甚至指「台灣不是個穩定的地方」。

基辛格的言論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發言回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表示,不相信基辛格可在其任期內把英特爾帶回過去的盛況。之後,又傳出基辛格將到訪台積電,一般推論,應與雙方洽談先進製程業務有關。

在雙方的激烈言詞交鋒中,英特爾與台積電存在著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但在商業競爭外,基辛格的發言卻有另一層值得探究的思維邏輯。因為如果這代表了部分美國企業或民眾的想法,顯然美國國內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貿易保護主義。未來這種思潮是否進一步擴大,應密切觀察。

過去在疫情和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下,強化美國境內供應鏈自主能力,已成為美國政府的重要政策。不過,這方面的政策思維與配套措施,並非侷限於鼓勵美國業者在境內設廠投資,也以政策措施鼓勵國際業者進入美國投資。但從基辛格的言論可以看見,美國仍有部分勢力偏好過去川普政府所主張的貿易保護主義思維

通常改變不公平貿易競爭的方式,除了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組織施壓,單方面可以採行的措施則是透過貿易制裁,如課徵高關稅等方式,或建立其他非關稅貿易障礙,打擊採取不公平競爭手段的對象。基辛格一方面指控如台積電、三星等業者受到政府補貼,所以享有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又向美國政府喊話,要美國政府獨惠本土業者藉此提高本土業者競爭力,當中的思維其實互相矛盾

只要稍微瞭解我國半導體產業與政策環境,即知政府透過補貼使台積電等業者的成本低於英特爾的可能性甚低。因為以台積電的研發規模,政府的技術研發補助能量恐怕只是杯水車薪。更何況,政府為了鼓勵國際業者投資台灣,對國際業者在台的研發活動採取友善態度,提供許多優惠與誘因。相較於基辛格呼籲美國政府只補貼美國業者,形成明顯對比。

再者,受惠台積電成本與技術優勢的對象是其客戶如高通、AMD、NVIDIA、Apple 等,都是美國廠商,只是他們大都是英特爾競爭對手。因此,基辛格真正在意的,是台積電的成本與技術優勢提高了英特爾對手的競爭力,使英特爾受到衝擊。當然,這也是英特爾回頭找台積電並委託代工業務原因

英特爾晶片製造成本相對高昂事實,除了人力成本之外,其先進製程技術面臨瓶頸,產品良率難以提升,導致生產成本增加。以基辛格在半導體產業的資歷,理論上不應對此議題有錯誤解讀。因此,其指控除了為英特爾在先進製程技術發展的瓶頸找理由外,如張忠謀所言,更可能是為了爭取美國政府提高對英特爾的補助

雖說在商言商,英特爾有意藉此爭取更多政府補貼,打擊如台積電、三星等國際競爭對手,甚至如 AMD、NVIDIA 等同為美國業者之對手,其言論卻隱含貿易保護主義思維。一旦美國政府採行其建議,恐將傷害產業秩序與市場經濟運作機制。

尤其美國等一旦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獨厚本土業者,以政策措施打擊國外業者,對以國際市場成長動力的我國而言,實為難以忽視的打擊,不可不防。當台美關係友善之際,我國應有多方管道與美方政府持續對話,朝向鼓勵市場開放、增加互信理解與雙向投資的方向發展,避免落入保護主義的窠臼,傷害彼此的產業與市場。













聯合報黑白集/反萊豬會白投嗎?


2021-12-14 02:25  聯合報 /   黑白集
季青漫畫



民進黨雖用盡手段反制,「反萊豬公投」支持率始終居高不下。若公投過關,蔡政府會怎麼因應,執政黨似已胸有成竹。在公投公報中,行政院的說明赫然出現「通過與否,農委會公告均不受其法律效力影響」的文字。似乎暗示,反萊豬就算過關,可能也是白投。

民主或法治原則看,公投過關,政府就應遵守。但不同於法律或自治條例的創制複決都對公投通過後原法失效、並訂定新法設定期限,對於政策的創制複決,僅要求公投過關後,相關部門「實現該公民投票內之必要處置」。很顯然,行政院的說明,就是視此為巧門。

因此,一旦反萊豬公投過關,蔡政府極可能祭出「拖」字訣,用「研商因應政策」為由,繼續沿用農委會開放萊豬之公告。至於何時會端出「實現公投內容」的政策,也許就玩文字遊戲或用其他方法解套,全憑蔡政府高興。

果真如此的話,在野黨可以持續質疑,甚至訴諸釋憲。但蔡政府早就不甩在野黨,也吃定了大法官,釋憲結果未必對蔡政府不利。政院敢大剌剌將文字寫上公報,說穿了就是目空一切,擺明「你怎麼投,都沒用」。

重啟核四案也有類似狀況。蔡政府聲稱,就算公投過關,核四無法重啟。面對鴨霸政府,民眾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公投視為「不信任投票」!











聯合報社論/停電四小時賠一元,預告你我未來的日常


2021-12-14 02:25  聯合報 /   社論
台電萬隆變電所昨日發生變電箱起火,造成雙北超過30萬戶停電。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北市一座變電所爆炸起火,引發雙北卅萬用戶大停電。正當公投在即,這起停電事件猶如一顆紅色信號彈,提醒了人們電力不足及台電士氣潰散的問題。這次停電,除造成人們生活的不便,也造成意想不到的地方連帶停水;但最後台電卻排除九成用戶不予賠償,至於停電超過四小時的用戶則僅賠一元。這種輕如鴻毛的代價,台電還會在乎自己的供電責任嗎?

這起發生在人口密集區的萬隆變電所爆炸,同時引發中和高壓電塔起火,造成許多民眾驚恐。若換成是一般工廠,勢必遭消防及工務部門重罰或勒令停工,但台電老神在在,只簡單道歉,還責怪附近居民「意見太多」,致其無法搬到新變電所。對台電而言,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剛下令要求全員穩定供電,以免對公投造成額外困擾,這恐怕才是它更在意的事。

近兩年,全台各地不斷發生這類跳電事件,絕非偶然。主要癥結在,台電的發電結構調整並不順利,綠能發電的比重遠不如預期,光電一到夜間就「歸零」,故而遲遲無法取代核電作為基載,導致電力調度難度大增。也因此,最近就連不是用電尖峰的夏季或夜間,也會發生供電緊張;一旦調度失靈,就發生大小區域的跳電或停電。

為了掩飾電力不足及調度失靈的問題,台電除一貫推給「饋線跳脫」,近期常用的手法是「降壓三%」供電。這項作法,雖在電業供應標準容許的五%範圍內,但逐漸變成經常性舉措,即暴露電力不足之嚴重。尤其,對管線末梢的用戶而言,因電壓不穩,很容易導致用電器材損壞或無法正常運作。至於這次的變電所爆炸,則是設備老舊或疏於維修到了危險的程度,但台電卻顧左右而言他;而蔡政府則還在全台賣力宣傳反公投,對此不置一詞。由此,即可知台灣電力供應黑幕,有多麼難以見光

這次停電雖有卅・五萬用戶受到影響,但台電以九成多用戶因停電不到一小時,因而不予賠償。但即使是遭停電四小時的家庭用戶,所獲賠償金額也僅一・○八元;小商家因為是營業用電,則為三・二六元。試想,這區區一元或三元,跟沒賠償有何差別?再說,就算台電賠償一百元,又豈彌補得了市民的驚恐與不便,乃至商家的營業損失?

這裡顯示的問題層面有三:第一,台電《營業規章》訂定的賠償辧法,顯然已嚴重脫離現實,必須重新調整擴大幅度;第二,必須賦予台電有感的賠償責任,它才會對自己的供電責任抱持警惕,不再輕忽或心存徼幸;第三,隨著停電、跳電事件日趨頻繁,當任何賠償都已無法彌補用戶的損失,人們必須直視的是供電不足問題,那才是真正的問題源頭。簡言之,台電目前的運作窘境,是因為要承擔政府不理性的能源轉型;而這個目的與手段無法對應的能源政策,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所在。

停電四小時,只獲賠一元,這是讓人笑掉大牙的事。但讓人笑不出來的是,這樣的情節,其實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現在進行式。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幾年,隨著台電發電結構愈發傾斜,能源政策愈發走入險境,停電的情況只會愈來愈頻繁,頻繁到你張皇失措,頻繁到你開始懷念空氣良好、藍天常現、藻礁仍存、又有電可用的日子。

台電核電處長許永輝反唇痛批核四,人們便可看出,台電已是一個失去專業信念專業自豪的公司。萬隆變電所爆炸絕非單一事件,它是台電內部宿疾外部壓力相互推擠的一次小爆發。


【專家之眼】唐鳳被民主消失 蔡政府技術指導?

◆  【專家之眼】反萊豬公投一過 政府就偃桌沒收?
◆  【專家之眼】唐鳳被民主消失 蔡政府技術指導?

◆  【專家之眼】勞後破產:勞保問題豈是13萬人少領一年?
◆  【專家之眼】如民進黨民主倒退,下次民主峰會出局?








【專家之眼】唐鳳被民主消失 蔡政府技術指導?


2021-12-14 08:07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外媒報導,民主峰會上,我國政務委員唐鳳簡報中的一張圖片將台灣與中國標示不一樣顏色,導致發言畫面被卡,只剩聲音。圖/截自美國民主峰會影片



錢復曾說大陸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上位政策」。蔡政府捨此不為,就要記得國際政治談的是實力,半分取巧不得。過去綠營談外交擅搞脫離現實大內宣,最近「昇華」至精神勝利法,誰知唐鳳參加民主峰會畫面遭卡,像極對岸常被嘲笑的「和諧」路數,讓之前自我安慰說法被打臉。至於中華民國外交未來在哪裡?請蔡政府拿出主張。

綠營擅搞脫離現實大內宣。從早期談我退出聯合國問題時,引美國一廂情願策略,罔顧中共採取的零和態度,硬說是領導人放棄以台灣名義留下;到後來批評馬政府活路外交喪失主權,說自己有辦法;執政後面對更無主權的斷交潮,前黨主席、國會領導人轉言: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少之又少時,台灣的邦交國就會出現。

上述說法認為,只要換了名字,我外交處境就會煥然一新。本來以為這就是綠營極限了。但政客亂扯的本事,總不會讓常看戲的人民失望。前日尼加拉瓜與我斷交,蔡英文總統歸因於威權陣營壓力。她破格擢升前外交青年才俊,目前正待更上層樓的地方菁英隨即表示,尼加拉瓜斷交台灣與兩岸因素比較無關,跟尼國自家的民主問題比較有關,直言「快走不送!」

他把問題歸咎於尼國政府體制。認為近年尼國正加快往專政路線前進,其內部體制影響對外關係,最終選擇在他們沒被受邀的民主高峰會當下斷交,這彰顯台灣與尼國價值的疏遠,以及尼國背離普世價值的結果。

在此語法裡,是我國民主導致此次斷交,外交失敗一變為光榮印記。外交青年才俊得到蔡政府重點培養,歷任黨政國安要職,理當有相對專業素養,但此發言卻讓一些台大教授等嫻熟外事者,聯想起扁朝前輩陳唐山面對外交挫敗時,形容某國「像鼻屎一樣小」的驚世名言。這種精神勝利法阿Q態度,以及不是在交朋友,而是在得罪人的回應,讓人擔心這些人日後當權的國家前景。

其觀點問題很多。首先國際政治講的是現實利害,如果此時突然大談斷交原因是理念價值,那西方國家過去與我斷交、目前也仍未復交,難道是彰顯西方過去與中共價值一致,以及現在我們仍未與普世價值合流結果

其次,尼國總統執政多年,我們過去經援協助他們往專政路線前進,斷交後才講些五四三,這有助紂為虐之嫌,更是馬後砲。而有無參與民主峰會也是牽拖:大約三分之一的受邀國被評為「部分自由」與「不自由」陣營。就連西方媒體也對美國邀請的參會標準表達不解。外交青年這麼強調峰會,恐怕只是藉機誇獎蔡政府,卻藐視自己的專業價值。

第三,尼國與我多年邦誼,還有上百位留學生在此。甚至最後一任大使李蜜娜也畢業於銘傳大學。尼國可以再次斷交,日後當然可以三度復交,外交青年這樣批評,話遲早會傳回尼國。他的說法只顧到蔡政府,卻不管國家長遠利益了。

本以為最近外交話題到此為止,不料情勢急轉直下,連外交青年誇稱受邀的民主峰會,也給我們穿小鞋。唐鳳在參會簡報圖片中,把兩岸標示成不同顏色,白宮國安會為此憤怒地(angrily)聯繫國務院,使主持人再請唐鳳發言時,卡掉她的畫面,只留下聲音、寫著職銜的字卡,後面再補上一段免責聲明:在此小組討論上表達的任何意見都屬個人意見,不一定代表美國政府的觀點。

中共打壓中華民國不是新聞,但據說最挺我們的美國,最近才要跟中共全面競爭,卻連一張圖卡也怕成這樣。這種「和諧手段似乎忽略民主國家表意自由。他們事後推給技術問題,但重要會議美國這麼不用心?螢幕分享功能無法使用卻有免責聲明?美國未來能挺台到什麼地步,恐怕引起台人更多疑慮。

蔡政府外交辦成這樣,有接班潛力外交青年卻只會精神勝利法,還讓唐鳳真心換絕情。這種不顧現實、透過自欺、貶低他人來增加聲譽卻遭洗臉的態度並不足取。期待蔡政府有所作為,而栽培接班人,恐怕要更用心了。











【專家之眼】反萊豬公投一過 政府就偃桌沒收?


2021-12-14 08:14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蔡英文總統突然在去年8月28日,逕行宣布開放美國萊豬進口,事先僅知會民進黨內縣市長與立法委員,並要求不得有異議。圖為國民黨宣傳公投反萊豬。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月即將舉辦四大公投,從近期發布的各項民調觀之,反萊豬公投支持度最高。然近期收到的公投公報,行政院已表明即使公投通過也不影響法律效益恣意踐踏直接民意,莫此為甚!

蔡英文總統突然在去年8月28日,逕行宣布開放美國萊豬進口,事先僅知會民進黨內縣市長與立法委員,並要求不得有異議。民進黨長期反對任何含萊克多巴胺肉品,因其有高度食安疑慮,可能威脅國人健康並衝擊國內養豬產業。如此重要的政策,竟然完全黑箱決策,不願意與養豬產業溝通,也未與消費者團體討論,宣布後還迴避立法院監督,人民只能以公投否決獨斷政府

即使政府不斷威脅公投可能影響台美關係,且會阻撓台灣加入 CPTPP 等。但從近期公布的反萊豬公投民調結果看來,多數人仍不為所動。其中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55.9%傾向投同意票,36.5%傾向投不同意票;國家政策基金會民調,反萊豬民調同意比例達54.5%、不同意僅27.5%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顯示,公投同意為55.4%、不同意37.9%。各民調一面倒的反對開放萊豬,差距均在二成上下,足見國人對此政策高度不滿

面對來勢洶洶民意,政府理應開始準備公投後的政策調整,不料行政院在公投公報公然表示: 「該案通過與否,行政院農委會一○九年九月七日之公告,均不受其法律效益影響。」易言之,就算多數人民反對萊豬開放政策,政府極有可能仍將蠻橫堅持為之。

公民投票法第三十條第一項明文:「公民投票案經通過者,各該選舉委員會於投票完畢七日內公告公民投票結果,並依下列方式處理:三、有關重大政策者,應由總統或權責機關為實現該公民投票案內容之必要處置。」縱然該法沒有指明何謂「必要處置」,惟依照本法的立法意旨與第一項其他款的文字推論,當公投否定其重大政策時,總統或權責機關遵循公投結果,不得繼續執行被否定的政策,並盡速修正既有的法令或政策。

公投法係民進黨蔡同榮等人終身致力推動直接民主的產物,該法第一條第一項前段,具體指出《公民投票法立法目的係在「依據憲法主權在民之原則,為確保國民直接民權行使。」公民投票就是使用直接民主制度人民參與的方式,彌補代議制度的缺失,非但可擴大人民參與,還可增進決策正當性。獲取政權後的民進黨卻將公投當成玩弄人民的工具,若公投結果對已不利,就視而不見,剝奪國民直接民權之行使,完全違逆本法的立法目的。

如此踐踏民主價值,月初台灣竟還受邀參加首屆「民主峰會」,政務委員唐鳳出席時,大言不慚的宣稱與世界分享台灣成功的民主發展,將台灣形容為扮演促進全球自由、民主和人權的領導角色,現在聽來真是格外諷刺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維爾紐利河畔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1298/web/ 

◆  雙北停電 可反核 無法反科學
◆  公投在即 發電成本、風險分析在哪
◆  違反保護令刑罰過輕? 家庭暴力的量刑難題
◆  游錫堃的道歉 揭民主假象
◆  晨讀跨科合作 翻轉學習弱勢
◆  書車下鄉 更須教師隨行輔導
◆  國民黨就缺「指鹿為馬」魄力…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維爾紐利河畔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維爾紐利河畔


2021-12-14 02:37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立陶宛維爾紐利河堤岸的美人魚雕像(Užhupis Mermaid)。圖/林一平繪



我曾造訪立陶宛,留下許多美好回憶。在貫穿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的維爾紐利河堤岸靠橋邊的一個特殊位置,我看到漂亮的青銅美人魚Užhupis Mermaid),不遜於丹麥的小美人魚銅像。美人魚皺眉,嘴唇豐厚,頭髮條條分明的呈現。在飄著細雪的清晨,我以凍僵的手笨拙地素描了美人魚,也一直想,她為何如此憂愁。

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十一月對岸共和國Užupio Respublika總統李雷基斯Romas Lileikis)邀請我參觀位於維爾紐斯市烏哲邦區Užupis)的對岸共和國,介紹當地的文創發展。立陶宛文的「烏哲邦」意指「河的對岸」,是被維爾紐利河圍繞的地區,青銅美人魚是其地標。民國 86 年(一九九七年)愚人節這一天,維爾紐斯一群藝術家在這個區域成立「對岸共和國」,立陶宛不承認,也未被任何一國政府承認。

藝術家選擇愚人節為國慶,並非偶然,而是要凸顯幽默,貶抑政治的「正經性」。異想天開的憲法矗立於保皮奧街道Paupio Street)的牆頭,以十八國語言寫成。立陶宛被外族統治時,舊有的語言與文化往往被禁止並抹滅。對岸共和國憲法以多國語言呈現,自然有解禁的含意。由這些條文,吾人可感受立陶宛這個國家以及維爾紐斯這個城市,在歷盡外族的統治與壓迫後,藝術家們特意成立「對岸共和國」,並不令人意外。這種「幽默以對」的心態在其憲法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對大部分人而言,對岸共和國憲法不很正經,似乎在搞笑。但如果你了解立陶宛過去幾世紀遭受外族掠奪顛沛流離苦難歷史,再讀對岸共和國憲法,一定有不同感受,也能了解對岸共和國詮釋的世界,為何會有「沒有人有暴力的權利」的憲法條文,不會膚淺認為這是笑話,而能體會這部憲法是在替卑微弱勢團體發聲

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前,對岸共和國憲法並無中文翻譯。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我和對岸共和國總統約定,出錢將憲法翻譯為中文,希望中華文化也能融入對岸共和國。今日中文版本的憲法已掛在保皮奧街。對岸共和國憲法的中文內容和英文版語意不完全相同,因為中文條款是直接由立陶宛文翻譯為中文,我節錄幾個條文如下。

第一條 每個人都有在維爾紐利河畔生存的權利,而維爾紐利河有流經每個人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每個人都有欣賞自己是不重要的權利。
第三十八條 每個人都有不害怕的權利。
第四十條 不要還手。
第四十一條 不要投降。

由這幾些條文可看出立陶宛的心聲。讀者們旅遊立陶宛時,請記得去看中文對岸共和國憲法













雙北停電 可反核 無法反科學


2021-12-14 02:41  聯合報 /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台北市萬隆變電所昨天上午爆炸起火,多處地區停電,一家美髮業者受到停電影響,民眾頭髮做到一半只能苦等恢復供電。記者胡經周/攝影



雙北又停電了!當台電不斷以降壓節電掩蓋台灣缺電危機,台灣人民要面對無預警大規模停電,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根據電功率公式 P=IV,要維持功率P不變,當電壓V下降時,就必須靠電流I上升來補足功率。而根據焦耳定律 Q = I ^2Rt,電流I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Q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故當電壓下降,電流上升,熱量將以平方指數的倍數增加;換言之,線路、設備、器材溫度都會快速上升,這必然造成停電斷電事故機率的增加。

這是物理定律,你可以反核四,但無法反科學。你要相信台灣不靠核能發電還能夠維持穩定供電,倒不如相信地球是平的,這世界上有一點五個博士學位這種東西。

面對地球暖化極端氣候變遷,蔡英文政府卻選擇增加天然氣與燃煤使用量,製造更多甲烷與二氧化碳,既違背作為世界公民的基本道德,更加速破壞地球生態的自然平衡。不論是做為一個人,還是地球上的一個生物,這樣的存在對這個世界或整個宇宙是不具備任何價值的。

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指出,最有效對抗地球暖化的解方就是核能再生能源。因此,核四公投涵蓋了改善空汙、維護國安、促進民生、地球永續等四個重大議題,這個公投結果將會決定台灣是繼續走在「反智」羊腸小徑,還是可以重拾「理智」走回科學的康莊大道。

執政黨傾國家機器力量,動用一切行政資源,不斷用廣告、造勢、置入性行銷、利用謊言恐嚇台灣人民,把四個公投打成「抗中保台」。沒了中國,這些人要怎麼活下去呢?

四個公投不僅是科學與義和拳的對抗,更是良心與權慾的對抗。同意禁止萊豬進口是攸關人民「健康」,同意重啟核四發電是攸關人民的「荷包」,同意遷離中油三接是攸關土地的「生態」,同意公投綁大選是攸關人民的「時間」,任何一個人只要有一點點良知,一點點對科學的尊重,一點點愛惜自己與下一代的本性,誰會跟自己的健康、荷包、生態、時間過不去呢?

十二月十八日攸關台灣未來的四個公投,希望台灣人民可以用理智做出一個最合乎科學的選擇,不要被執政黨情緒勒索恐嚇綁架












公投在即 發電成本、風險分析在哪


2021-12-14 02:47  聯合報 /   呂光璧/法律顧問(台北市)
核四廠區。本報資料照片



這次公投兩個能源議題,一是核四是否啟動商轉;二是藻礁天然氣接收站建設問題,筆者認為這是未來能源政策重大選擇:往後至少廿年時間內,重要電力來源要用核能或天然氣?

眾所周知,電子業是台灣重要經濟產業,製程耗電頗高,幾大晶圓代工廠明後年都將陸續開工或量產,用電量可預期將邁上另一高峰;卻正好是核三廠機組準備除役時期

綠能躉售電價非常透明,而成本相對很高,但發電量受天候影響大;燃煤通常是低價選擇,但大量碳排放不環保,依循著碳足跡追蹤,將來碳稅也是負擔。

似乎沒有人提出,如果不啟用核四廠,台灣大規模使用天然氣發電後,每度發電成本會是多少?未來民生電價、工業電價大約會增加到什麼程度?如果啟用核四發電又是多少?如果未來電價因能源政策的選擇而大漲,物價指數是否會隨之波動?高電價政策,是否會增加民眾生活負擔?

另外,政府有能力保證,天然氣運輸船定期到港,安全輸送接收,排除各種外在因素干擾嗎?民國 109 年(二○二○年)十月即有此類運輸船被劫持事件,約占全球被劫持船舶中的四%,並不是不可能發生。

核四機組重啟商轉,到底是經濟部長所說的,需要十年以上時間;如此會不會緩不濟急,屆時電力供應可能不足,造成民眾停電或分時供電的困擾?工業生產上是否會因電力不足,阻礙發展或造成損失?還是支持人士主張的,只要三、五年內即可完成重啟工作?而重啟商轉到底需要多少成本?原設計國外團隊意見如何工廠狀況有沒有專家勘驗報告或第三方檢驗評估?如果沒有這些資料,該如何評估核四運轉的可能跟效益?

筆者個人觀感是,公投是公民重要的意見選擇及表達,正反方都應該提供客觀透明數據及資料,讓全體民眾思考判斷,以決定共同的未來。但是看過這時期的廣告宣傳上、公開辯論內容上,大多流於政治立場情緒表達,而能源政策利弊得失,卻難以清楚了解。很難讓民眾心甘情願的投下公投這一票。












違反保護令刑罰過輕? 家庭暴力的量刑難題


2021-12-14 03:17  聯合報 /   王子榮/地院法官(雲縣虎尾)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林秉樞暴力傷害,她隱忍半個月,直到周刊披露才提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來新聞版面不斷提及的是高嘉瑜立委遭到恐怖情人暴力對待的消息,在網路上流傳的照片怵目驚心(偵查不公開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大眾訝異於平常螢幕前總給人光鮮亮麗的立委在螢幕下的感情關係竟遭到這樣的對待,而各個政論節目也都從各種面向討論家庭暴力議題。不過在各種對家庭暴力防治的檢討與倡議中,也有論者提及目前司法實務在家庭暴力防治法違反保護令刑責普遍輕判,似乎在家庭暴力防治上,司法也隱隱在究責的名單之列,成為矛頭指向

如果對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由來有所涉獵,會知道這部法律本身就是一齣家庭悲劇催生法律,就是過往曾經震驚社會的「鄧如雯殺夫案」,一位長期被家庭暴力對待孱弱女子,在過往法不入家門下,只能日復一日的受到丈夫拳腳相向,更不用說婚姻的起頭根本是自己不願意下所產生的關係,最後鄧如雯選擇最悲傷的方式終結了這場命運的悲劇。

在事件揭露後,民氣可用下讓家庭暴力防治法問世,迄今也過了十幾個年頭,家庭暴力的悲劇還是屢屢發生。但並不是說法律無用,而是法律往往是最後一道防線,在家庭暴力防治上更多的是需要家庭關係覺察敏銳性,甚至啟動家族治療心理諮商方式,以及對親密關係可能暗藏暴力陰影下如何讓自己安然脫身的辦法。尤其也給大眾一個啟發,家庭暴力防治法的適用並不限於配偶之間,只要是現在或曾有同居關係都能被保護。

目前司法實務中對家庭暴力防治法違反保護令罪刑罰真的過輕嗎?如果以關鍵字去搜尋,確實會發現大多數的判決將違反保護令的刑罰多處以拘役刑度;所謂拘役是一日以上六十日未滿的刑度,也能夠易科罰金。對照社會大眾常常聽到的重刑(死刑、無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在輕重之間答案一目了然。

不過這必須進一步去看違反保護令罪的各種成因,依照家庭暴力防治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保護令類型有「禁止實施家庭暴力」、「禁止騷擾、接觸、跟蹤、通話、通信或其他非必要之聯絡行為」、「遷出住居所」、「遠離住居所、工作場所、學校或其他特定場所」、「完成加害人處遇計畫」;可以看到違反保護令的內容不一而足,情節輕重就不會一樣。例如大多數會讓法院判拘役刑度的,都是偏向沒有完成加害人處遇計畫,其實就是沒有按時去上諮商課程。反觀如果是情況上有涉及暴力行為,例如再度傷害聲請保護令的被害人,那自然在刑責上不可能輕縱。

量刑有多難、人生就有多難,這句話不是法官在推諉對個案量處適當刑度的責任,而是量刑上本來要考量的絕對不是一味的從重量刑。尤其在家庭暴力防治法違反保護令罪的情形下,除先前所提的各種情況不同要給予不同的法律效果外,更要想每個在法庭的當事人,離開法庭後如何走下去,量刑的天秤在左右之間擺盪並試著抓出平衡點。













游錫堃的道歉 揭民主假象


2021-12-14 03:15  聯合報 /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台中市)
今年度國營事業預算昨天終於通過,立法院長游錫堃說,「過去沒有人道歉 我應該道歉,因為立法院這樣做,實在有負人民的付託。」記者林佳彣/攝影



立法院院會十二月十日三讀通過「中華民國一一○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附屬單位預算營業及非營業部分」,包含台電、中油、各大公股銀行及台鐵、港務公司等國營事業約五兆餘元預算,但距《預算法第五十一條所定應在去年十一月卅日前完成審議的時程,足足晚了一年多。立法院長游錫堃日前為此事表示道歉,雖創下憲政史立法院長向人民道歉首例,但也揭穿當前台灣民主之假象!

近兩年來,游錫堃所領導的立法院一再違反預算法規定,除了未在去年十一月底審畢民國一一○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及國營預事業算案,即使明年元旦將屆,一一一年新會計年度就要施行,但民國一一一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及國營事業預算案,也未能在今年十一月卅日前審畢!如此延宕,游錫堃的官樣道歉,實是無濟於事!

又游錫堃以立法院長,立法院組織法第三條規定,不參加黨務活動,完全站在中立,來為預算未能如期審畢卸責,也是推托之辭!因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立法院長有主持黨團協商會議之權利。游錫堃如真要為「人民頭家加倍打拚」,提升立法院預算審議效能,他其實還可以做的是,召開黨團協商會議,落實預算法第五十三條,即總預算案於立法院院會審議時,限定議題及人數,進行正反辯論政黨辯論之規定!

現時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及國營事業預算案,在立法院院會審議時,均未進行正反辯論或政黨辯論,單單靠立法委員之預算質詢,不只時間不夠,在總預算案歲入、歲出內容之妥適與否,也均缺乏深度與廣度上的論辯

例如,立委江啟臣在十月廿二日質詢時,就指出政府在「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的花費只列了十八點六億元,但實際上編在各部會營業基金行銷費用高達三四九億四,八四六萬五千元非營業基金行銷業務費用高達二○三億九,六一四萬八千元總計五五三億四,四六一萬三千元。這種比司法院預算近三倍多的龐大業務宣導、推銷、行銷、推廣預算之必要及合理性,本應有政策正反辯論或政黨辯論,但立法院從不遂行,卻放任行政院行銷費用含混,而逐項揭露真實情況,以致立法院的預算審議淪為形式,不能為人民頭家看緊荷包

另立法院歷年來均不能在法定期間內完成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之審議,對各中央機關首長,花費人民血汗納稅錢,是否符合預算所定施政計畫之決算審議,恣意延宕,不在一年內完成,然後決算法第二十八條「立法院應於審核報告送達後一年內完成其審議,如未完成,視同審議通過」之規定,來解除各中央機關首長施政之財務責任,這種刻意放水敗壞國家決算法制之作為,也是今日台灣民主重大假象















晨讀跨科合作 翻轉學習弱勢


2021-12-14 02:59  聯合報 /   張藝璉/公務人員(台北市)
台南松林國小每天早上安排晨讀,讓小朋友利用課前時間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記者劉學聖/攝影



拜讀十三日願景工程「翻轉閱讀弱勢」報導有感。對弱勢學生來說,閱讀能力確實是其翻轉家庭社經地位學習成就弱勢關鍵

無論數位科技如何精密,終究是輔助工具,能否學有所成,重要的還是學習者的自主性。無論是同步,還是非同步教學學生是否有獨自靜讀文本能力,在學習上都是很重要的。教師引導、同儕合作,目的都是提升學生自主、自發學習的能力與動機。

筆者曾在校園代課,感受國文科老師閱讀教育上投注的心力與成果。國文課本取材多元,由國文老師帶動學生喜好閱讀,是合理也有幫助的。但閱讀教學不僅是國文科老師的任務,閱讀對數學、自然、社會、藝能各科都有幫助。只要學生愛好閱讀,並對各科抱持興趣,通常都能有不錯表現。對於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動機之培養,實在是跨科議題,需要各科老師們的合作。

建議進行晨讀十分鐘等活動時,可請各學科老師輪流帶領,藉由閱讀淺近而與教材呼應課外文章,建立學生對各科的理解與興趣。當學生有閱讀能力,且持續接觸各科閱讀材料,並在師友陪伴下,對該科知識建立基本興趣,學習弱勢,將可翻轉。













書車下鄉 更須教師隨行輔導


2021-12-14 02:58  聯合報 /   王岫/退休圖書館員(台北市)
願景工程基金會推出「翻轉閱讀弱勢」專題,盼政府搶救弱勢孩子的閱讀不平等。圖為花蓮化仁國中在每間教室設置「閱讀角」。記者曾原信/攝影



聯合報願景工程「翻轉閱讀弱勢」專題,提到偏鄉閱讀沙漠弱勢家庭,竟只有農民曆可讀。筆者認為必須靠各縣市鄉鎮圖書館多以行動書車深入偏鄉,假日並輔以閱讀教師輔導偏鄉學童閱讀來彌補

行動書車早期叫「圖書巡迴車」(Bookmobile),或「旅行的圖書館」(Traveling Library),在十九世紀汽車還沒發達以前,美國公共圖書館就常以馬車載運圖書巡迴各偏遠地區提供圖書閱讀服務。即使到廿世紀,其他各國亦有以不同交通工具,提供多樣化的行動圖書服務;如法國國家鐵路在民國 46 年(一九五七年)曾以火車輸送萬冊圖書沿途服務東南地區鐵路員工及其眷屬挪威卑爾根公共圖書館也曾以船運方式,提供圖書給沿海及離島地區居民;美國新墨西哥州亦以小飛機載送圖書給印第安保留區住民閱讀。其他非洲還有用駱駝、驢子、騾子等運送圖書到沙漠偏區的故事,多有書籍介紹了。

我國近年來縣市級公共圖書館亦多有行動書車配置,在台灣閱讀節於中正紀念堂一字排開,也如閱兵般壯觀。可惜的是,最能接近偏鄉的鄉鎮級圖書館行動書車還不足,而且多以小貨車裝書圖書量不多;人員編制也不夠,只能提供借、還書服務,無法有專業圖書教師隨行輔導偏鄉弱勢學童閱讀

在民國 8 年(一九一九年),美國明尼蘇達州喜賓郡早已用大型的大貨車,裡面除裝載大量圖書外,還有工作人員的桌子及容納十二人的空間。現在的「圖書巡迴車」,除圖書外,連數位化裝備也載上車,有專人教導兒童使用數位工具查詢資料

彌補閱讀沙漠地區兒童閱讀弱勢教育部要多打造行動圖書館多聘雇閱讀教師假日到偏鄉多提供閱讀輔導,不然只是車到借書還書,意義不大。














國民黨就缺「指鹿為馬」魄力…


2021-12-14 02:47  聯合報 /  張健常/環教志工(台南市)
「台灣隊站出來-公投宣講台南場」吸引多人參加,不過,總統蔡英文還沒講完,台下已有動原來的民眾先行離開,搭遊覽車回家。記者鄭惠仁/攝影



日昨執政黨天王盡出,集結台南進行反公投宣傳造勢活動,為保衛政權展開全力大反攻,疫情期間通過了五千七百萬元特別預算支付公投所需媒體、人事費用,不僅中央黨部規畫全國從北到南舉辦十二場公投說明會,各黨籍立委、縣市議員及縣市黨部更包辦至少三百場,至於民眾是否埋單?等票開出來便見分曉。

公務人員若不健忘,銓敘部曾在民國一○九年函令全國各機關含學校單位:關於公務人員在公民投票程序中應恪守之行政中立規範。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十條規定:「公務人員對於公職人員之選舉、罷免或公民投票,不得利用職務上之權力、機會或方法,要求他人不行使投票權或為一定之行使。」

同法施行細則第七條規定,公務人員對公民投票應持相同做法,亦不得「動用行政資源」、「利用職務關係」、「影響公務執行」或「使用職銜名器」支持或反對特定公民投票案。

行政院發言人指中選會係依據公投法第十七條第二項規定說明行政院是「當然反方」顯然站不住腳,政府施政竟然以「反對者」自居,顛覆凡人思考邏輯。

國民黨大概就是缺乏這種指鹿為馬貫徹意志堅強魄力,才會在大選中土崩瓦解。反觀執政黨,上從總統、行政院長,內政部長,乃至中選會主委,都是法律系畢業的高材生或曾執業律師,對法律見解確實高人一等,欲以鋪天蓋地行政資源左右老百姓手中行使直接民權選票,不覺得是用大砲打小鳥,太超過嗎?


周行一/政府應鼓勵企業捐款大學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政府應鼓勵企業捐款大學
◆  葉金川/長照無底洞的解方






周行一/政府應鼓勵企業捐款大學


2021-12-14 04:03  聯合報 /   周行一(作者為政大財管系教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崇越科技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先生最近跟我分享一個很棒的想法,很值得在台灣推廣。他提議政府將企業給大學的捐款,以金額的倍數抵減所得稅,譬如捐贈一百萬,抵稅金額可達兩百萬(捐贈金額的兩倍),企業將因此有強烈捐款誘因幫助財務拮据的大學,而且有效地督促大學運用捐款。

過去十幾年政府對於公立大學的財務挹注方式非常不利於高教發展。對於大學每年的常態性營運預算(經常門與資本門)已多年未調整,多給的經費是以各種琳瑯滿目的獎補助計畫例如頂尖大學計畫及高教深耕計畫等提供,而且不允許大學漲學費。這種資助大學的方式有許多缺點。

最大的缺點是大學無法以長期的視野規畫發展,例如無法訂定長期性的薪資結構吸引優秀教師。向政府爭取的短期性獎補助計畫屬短期性質,不確定性極高;雖然在頂尖大學計畫及高教深耕計畫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大學可以用此經費補助新進教師的待遇,同時獎勵教學與研究優良的在校老師,這種經費未來能否持續,需視政府預算編列狀況以及是否能通過申請案。

這種不確定性在國際的教師招募市場中是很罕見的,一個優秀新進教師不太願意到一個只能保證短期薪水額度的學校,一個已在校的優秀教師也不願待在對他的認可只是短期性,而且以後即使表現好也不見得能夠持續受肯定的學校。事實上,這種獎補助方式已讓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爭取優秀教師方面產生很大的不利效果。

另一個缺點是政府利用獎補助計畫導引大學做政府希望做的事,而且由政府判定大學在這方面的績效。例如高教深耕計畫中有一項大學社會責任項目,沒有人會說大學不應該盡社會責任,可是這個計畫卻可能適得其反,讓大學無法善盡社會責任。

大學最重要的社會責任是教育學生成為國家的棟梁,但大學為了配合政府的大學社會責任方向及指標,花費大量人力撰寫計畫,不但可能未獲通過,好不容易獲得補助,又要花許多精力報支與結帳。而補助的項目是政府要達到的社會責任領域,不見得是最適合大學發展的目標。這種大量以獎補助款導引大學的營運,卻忽略了大學經常發展所需的經費分配方式,造成了每一所大學都必須依政府意志營運,無法以大學自身所需發展特色與實力,長久以來已大幅影響大學的國際競爭力。

如果給企業足夠的誘因捐助大學,企業可與大學一起規畫長期性發展的經費,好處是大學可以避免政府行政不效率的干預,以自己的長期發展所需向企業募款,而企業對經費的使用效率與目標性明確,可以提供穩定的經費,幫助大學聚焦長期發展。

政府為了稅收考量,可以限制企業每年的最高捐贈額度,短期間雖然稅收會減少,但是大學如果能夠良性長期發展,長期間政府的稅收反會因此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