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從英特爾看見貿易保護主義的幽靈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停電四小時賠一元,預告你我未來的日常
◆  聯合報黑白集/反萊豬會白投嗎?
◆  經濟日報社論/從英特爾看見貿易保護主義的幽靈







經濟日報社論/從英特爾看見貿易保護主義的幽靈


2021-12-14 02:25  經濟日報 /   社論
Intel執行長基辛格近日一再重申,台灣局勢非常不穩定,美國政府應該將更多資源投注在美國當地的半導體廠商。路透



日前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加州參加會議演講時,呼籲美國政府要扶植半導體業,認為應多投資美商如美光、德州儀器和英特爾等,而非台積電和三星等亞洲對手。他批評競爭對手台積電及三星受惠於政府補貼導致不公平競爭,甚至指「台灣不是個穩定的地方」。

基辛格的言論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發言回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表示,不相信基辛格可在其任期內把英特爾帶回過去的盛況。之後,又傳出基辛格將到訪台積電,一般推論,應與雙方洽談先進製程業務有關。

在雙方的激烈言詞交鋒中,英特爾與台積電存在著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但在商業競爭外,基辛格的發言卻有另一層值得探究的思維邏輯。因為如果這代表了部分美國企業或民眾的想法,顯然美國國內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貿易保護主義。未來這種思潮是否進一步擴大,應密切觀察。

過去在疫情和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下,強化美國境內供應鏈自主能力,已成為美國政府的重要政策。不過,這方面的政策思維與配套措施,並非侷限於鼓勵美國業者在境內設廠投資,也以政策措施鼓勵國際業者進入美國投資。但從基辛格的言論可以看見,美國仍有部分勢力偏好過去川普政府所主張的貿易保護主義思維

通常改變不公平貿易競爭的方式,除了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組織施壓,單方面可以採行的措施則是透過貿易制裁,如課徵高關稅等方式,或建立其他非關稅貿易障礙,打擊採取不公平競爭手段的對象。基辛格一方面指控如台積電、三星等業者受到政府補貼,所以享有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又向美國政府喊話,要美國政府獨惠本土業者藉此提高本土業者競爭力,當中的思維其實互相矛盾

只要稍微瞭解我國半導體產業與政策環境,即知政府透過補貼使台積電等業者的成本低於英特爾的可能性甚低。因為以台積電的研發規模,政府的技術研發補助能量恐怕只是杯水車薪。更何況,政府為了鼓勵國際業者投資台灣,對國際業者在台的研發活動採取友善態度,提供許多優惠與誘因。相較於基辛格呼籲美國政府只補貼美國業者,形成明顯對比。

再者,受惠台積電成本與技術優勢的對象是其客戶如高通、AMD、NVIDIA、Apple 等,都是美國廠商,只是他們大都是英特爾競爭對手。因此,基辛格真正在意的,是台積電的成本與技術優勢提高了英特爾對手的競爭力,使英特爾受到衝擊。當然,這也是英特爾回頭找台積電並委託代工業務原因

英特爾晶片製造成本相對高昂事實,除了人力成本之外,其先進製程技術面臨瓶頸,產品良率難以提升,導致生產成本增加。以基辛格在半導體產業的資歷,理論上不應對此議題有錯誤解讀。因此,其指控除了為英特爾在先進製程技術發展的瓶頸找理由外,如張忠謀所言,更可能是為了爭取美國政府提高對英特爾的補助

雖說在商言商,英特爾有意藉此爭取更多政府補貼,打擊如台積電、三星等國際競爭對手,甚至如 AMD、NVIDIA 等同為美國業者之對手,其言論卻隱含貿易保護主義思維。一旦美國政府採行其建議,恐將傷害產業秩序與市場經濟運作機制。

尤其美國等一旦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獨厚本土業者,以政策措施打擊國外業者,對以國際市場成長動力的我國而言,實為難以忽視的打擊,不可不防。當台美關係友善之際,我國應有多方管道與美方政府持續對話,朝向鼓勵市場開放、增加互信理解與雙向投資的方向發展,避免落入保護主義的窠臼,傷害彼此的產業與市場。













聯合報黑白集/反萊豬會白投嗎?


2021-12-14 02:25  聯合報 /   黑白集
季青漫畫



民進黨雖用盡手段反制,「反萊豬公投」支持率始終居高不下。若公投過關,蔡政府會怎麼因應,執政黨似已胸有成竹。在公投公報中,行政院的說明赫然出現「通過與否,農委會公告均不受其法律效力影響」的文字。似乎暗示,反萊豬就算過關,可能也是白投。

民主或法治原則看,公投過關,政府就應遵守。但不同於法律或自治條例的創制複決都對公投通過後原法失效、並訂定新法設定期限,對於政策的創制複決,僅要求公投過關後,相關部門「實現該公民投票內之必要處置」。很顯然,行政院的說明,就是視此為巧門。

因此,一旦反萊豬公投過關,蔡政府極可能祭出「拖」字訣,用「研商因應政策」為由,繼續沿用農委會開放萊豬之公告。至於何時會端出「實現公投內容」的政策,也許就玩文字遊戲或用其他方法解套,全憑蔡政府高興。

果真如此的話,在野黨可以持續質疑,甚至訴諸釋憲。但蔡政府早就不甩在野黨,也吃定了大法官,釋憲結果未必對蔡政府不利。政院敢大剌剌將文字寫上公報,說穿了就是目空一切,擺明「你怎麼投,都沒用」。

重啟核四案也有類似狀況。蔡政府聲稱,就算公投過關,核四無法重啟。面對鴨霸政府,民眾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公投視為「不信任投票」!











聯合報社論/停電四小時賠一元,預告你我未來的日常


2021-12-14 02:25  聯合報 /   社論
台電萬隆變電所昨日發生變電箱起火,造成雙北超過30萬戶停電。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北市一座變電所爆炸起火,引發雙北卅萬用戶大停電。正當公投在即,這起停電事件猶如一顆紅色信號彈,提醒了人們電力不足及台電士氣潰散的問題。這次停電,除造成人們生活的不便,也造成意想不到的地方連帶停水;但最後台電卻排除九成用戶不予賠償,至於停電超過四小時的用戶則僅賠一元。這種輕如鴻毛的代價,台電還會在乎自己的供電責任嗎?

這起發生在人口密集區的萬隆變電所爆炸,同時引發中和高壓電塔起火,造成許多民眾驚恐。若換成是一般工廠,勢必遭消防及工務部門重罰或勒令停工,但台電老神在在,只簡單道歉,還責怪附近居民「意見太多」,致其無法搬到新變電所。對台電而言,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剛下令要求全員穩定供電,以免對公投造成額外困擾,這恐怕才是它更在意的事。

近兩年,全台各地不斷發生這類跳電事件,絕非偶然。主要癥結在,台電的發電結構調整並不順利,綠能發電的比重遠不如預期,光電一到夜間就「歸零」,故而遲遲無法取代核電作為基載,導致電力調度難度大增。也因此,最近就連不是用電尖峰的夏季或夜間,也會發生供電緊張;一旦調度失靈,就發生大小區域的跳電或停電。

為了掩飾電力不足及調度失靈的問題,台電除一貫推給「饋線跳脫」,近期常用的手法是「降壓三%」供電。這項作法,雖在電業供應標準容許的五%範圍內,但逐漸變成經常性舉措,即暴露電力不足之嚴重。尤其,對管線末梢的用戶而言,因電壓不穩,很容易導致用電器材損壞或無法正常運作。至於這次的變電所爆炸,則是設備老舊或疏於維修到了危險的程度,但台電卻顧左右而言他;而蔡政府則還在全台賣力宣傳反公投,對此不置一詞。由此,即可知台灣電力供應黑幕,有多麼難以見光

這次停電雖有卅・五萬用戶受到影響,但台電以九成多用戶因停電不到一小時,因而不予賠償。但即使是遭停電四小時的家庭用戶,所獲賠償金額也僅一・○八元;小商家因為是營業用電,則為三・二六元。試想,這區區一元或三元,跟沒賠償有何差別?再說,就算台電賠償一百元,又豈彌補得了市民的驚恐與不便,乃至商家的營業損失?

這裡顯示的問題層面有三:第一,台電《營業規章》訂定的賠償辧法,顯然已嚴重脫離現實,必須重新調整擴大幅度;第二,必須賦予台電有感的賠償責任,它才會對自己的供電責任抱持警惕,不再輕忽或心存徼幸;第三,隨著停電、跳電事件日趨頻繁,當任何賠償都已無法彌補用戶的損失,人們必須直視的是供電不足問題,那才是真正的問題源頭。簡言之,台電目前的運作窘境,是因為要承擔政府不理性的能源轉型;而這個目的與手段無法對應的能源政策,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所在。

停電四小時,只獲賠一元,這是讓人笑掉大牙的事。但讓人笑不出來的是,這樣的情節,其實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現在進行式。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幾年,隨著台電發電結構愈發傾斜,能源政策愈發走入險境,停電的情況只會愈來愈頻繁,頻繁到你張皇失措,頻繁到你開始懷念空氣良好、藍天常現、藻礁仍存、又有電可用的日子。

台電核電處長許永輝反唇痛批核四,人們便可看出,台電已是一個失去專業信念專業自豪的公司。萬隆變電所爆炸絕非單一事件,它是台電內部宿疾外部壓力相互推擠的一次小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