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經濟/整合創新應用 打造產業新利基

.聯合報社論..藍綠須認真思考「二月組閣權」問題
.聯合報黑白集.大陸偏見地圖上的台灣
.經濟日報社論.整合創新應用 打造產業新利基
.經濟日報社論.2016中國經濟形勢:短空長多
.聯合報黑白集.兩岸經濟首長互稱官銜
.聯合報社論..戀日情結下的台日不對等關係





經濟/整合創新應用 打造產業新利基


2016-01-08 02: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年來網路創新應用不斷出現,從美國的Uber、Airbnb等租車及住宿共享經濟案例,北歐國家以各種金融科技創新讓民眾出門不必帶現金,到最近大陸積極推動「互聯網+」策略,甚至法官都可以微信進行遠距離通話庭審等,都成為以創新創造價值的案例。
不過,這些應用目前在台灣都尚未啟動或才剛上路,對於近年來創新腳步已大幅落後的台灣來說,不只要關心並研究這些與生活相關的網路創新模式,更應加快速度追趕,推動台灣本地的創新應用,否則將對整體產業的轉型升級相當不利。
事實上,台灣除了在網路創新應用落後外,即使過去最引以為傲的傳統半導體與高科技電子業,在全球的創新排名也不出色。根據路透旗下智權與科學(IP & Science)事業群所做的《開放的未來:2015年全球創新現況》(The Future Is Open: 2015 State of Innovation)報告也示警,以半導體見長的台灣,在眾多產業創新排名中,僅台積電名列2004年至2014年亞洲五大半導體材料與製程創新企業,學術單位則有成功大學近十年在家電領域創新研究數量居全球第三,交通大學同期半導體創新研究數量排名全球第八。
要如何改善台灣在創新上的落後?首先是法令與政策的限制上,必須加速去除障礙,尤其是任何創新的出現,往往衝擊到現有體制與規範,也容易引發現有行業的反對聲浪,但是在政策管制與建立生態系統間,政府應取得平衡點,不宜採取禁止的態度。
以美國為例,早期電子商務對每州的稅收造成衝擊,但為了促成新興產業的出現,就是採取先放手的作法;至於中國在OTT(Over The Top)影視產業及互聯網金融行業,也採取類似作法,等到產業發展成氣候,經濟價值逐漸浮現,再修改法令並制訂明確的發展政策,進行對產業發展的規範與管理。
至於在創新場域的選擇上,台灣市場規模不大,雖然可以做為練兵之處,但勢必要尋找海外市場發展,近來大家把目標放在紅色供應鏈與大陸市場,但隨著東協與印度已成為新興消費大國,這個加起來達20億人口的市場,絕對是台灣不能放棄的大商機。
在發展東協與印度市場時,台灣其實也有絕佳的形勢,但卻沒有好好利用。例如台灣有大量來自東南亞的工作者,以及國內大學如今也有數千名來自東南亞與印度的學生,若好好經營這批消費者,並運用這群來台灣求學的學子,都可以做為企業探索及行銷東協與印度市場的媒介。
此外,過去東南亞市場對於台灣文化及品牌有很高的接受度,如今在網路應用上也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至於印度,基於與中國有潛在競爭關係,正處於積極招商的階段,需要大量外來投資,台灣也可以在此找到新的角色,並且在大陸市場之外,延伸探索到更多市場商機。
最後,在創新的作法上,除了過去經常強調的軟硬整合外,要再加進台灣精緻的服務業實力,例如農業、通路、醫學、美容、養老照護等,都可以著力。以養老照護產業為例,可以結合多年來在安養照護累積的獨特經驗與知識方法,做管理和顧問的軟體輸出,同時,安養照護所需要的器材輔具和一般用具不同,因此也可以加入各種器材、輔具、穿戴式監控生理裝置,以及WiFi(無線網路)等硬體裝置廠商配合,形成「軟帶硬」的團隊模式,才容易擴大商機。
另外,像精緻農業結合LED的應用,如今已有成功模式,在電子收費系統、工廠自動化、物流運輸等行業,也同樣可以結合台灣很強的IC、機械、伺服器及雲端管理等行業,在這些現代化生活設備及服務領域中,創造出許多新商機,讓台灣傳統製造業與電子業在面對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時,能以新型態的整合創新,在利基市場中找到出口。

聯合/大陸偏見地圖上的台灣


2016-01-08 02: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近年出現「世界偏見地圖」,中國大陸也依樣畫葫蘆,有著名網站及網友紛紛玩起各種「中國偏見地圖」,台灣也成了點評的對象。
偏見地圖,是在地圖上對各個國家或地區,用直覺的、人文的、選擇性的詞語,作出刻板印象式的描述。比如說,美國的世界偏見地圖,在日本地圖上只有「豐田」一詞,韓國是「三星」,中國大陸則是包羅萬有的「大超市」。這是產品印象,雖是偏見,卻也傳神。
再如日本的世界偏見地圖,印度是「有核子武器的流浪漢」,沙烏地阿拉伯是「石器時代的億萬富豪」。令人發噱,但也不能說憑空杜撰。
大陸的偏見地圖,不乏調侃式的點評。新疆成了「小偷的故鄉」,香港是「奶粉隊長」。北方大齡女青年對廣東的偏見是,「搞不好就成二奶」;香港大媽的中國地圖,整個「北方」是「出產北姑,引誘本港好男人的壞女人」。
大陸偏見地圖,對台灣的評語有三類:一、批評的:上海人眼中,台灣是「台巴子的故鄉」;江蘇人眼中,「腦殘強力區」;江西人,「混亂的政府,弱智的電視劇」;廣東人,「越來越腦殘的地方,回歸做核電站」。二、區隔的:河南人眼中的台灣,「一水之隔,卻是另一個世界」;黑龍江人,「一個中國,兩個世界」。三、認同的:河北小孩的台灣,「民風不了解,但應當是自由的」;山東人眼下的台灣,「華人民主的燈塔」;北京人對台灣的評語最動人:「埋怨爺爺當年沒有去那裡!」
這些大陸民間對台灣的「偏見」,也許會使台灣人有一種「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領悟。台灣若能留住北京人「埋怨爺爺當年沒有去」的偏見或遐思,我們對兩岸的未來或許就不必太悲觀。

聯合/藍綠須認真思考「二月組閣權」問題


2016-01-08 02: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距離選舉僅剩一周,「多數黨組閣」議題提前浮上檯面。下周選舉結果揭曉後,到五二○新舊總統正式交接前,有長達四個月的空窗期,馬總統是否應在二月提早交出組閣權,恐怕是朝野兩黨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日前有親綠學者公開主張,民進黨一旦在總統及立委選舉雙雙大勝,蔡英文應該在二月就將「組閣權」從馬總統手裡拿過來,由她提前組閣。理由是,一則可避免政府空轉,二則可避免馬政府在兩岸等議題上暴衝,三則避免執政黨在行政或人事上大動手腳。如此高論,聽起來理直氣壯。耐人尋味的是,國民黨高層隨後呼應此議,稱一旦選舉雙輸,馬總統可能考慮提早釋出「組閣權」;詎料,此舉卻遭民進黨指為「選舉操作」,認為此議並不可行,更可能搞得「天下大亂」。
由此可見,「多數黨組閣」雖是一個理想,但一進入現實政治的情境,政治人物還是會根據自己的利害算計作選擇性解讀,從而產生各種推拒的力量。以民進黨為例,它如此急於奪取權力,又不斷譴責馬政府無能;但當執政黨有意釋出組閣權,它反而猶豫不前了。這種態度,豈非「葉公好龍」?
如果民進黨在大選取得總統又拿下國會過半,其後的四個月交接期若不想讓台灣淪為空轉虛耗,在二月新國會成立後,依慣例總辭的行政院要如何組成「看守內閣」,確是一大難題。以目前的形勢觀察,未來的發展有三種可能想像:
第一種情況是,馬總統二月提前交出組閣權,邀請在國會過半的民進黨來組閣,這當然是提前分享權力的善意表示。這種作法前所未見,卻可以創下一個良好的憲政慣例,也可以實現馬英九在二○○七年提出之「國會多數黨組閣」主張,讓政府平順滑進新一輪的交替。這點,朱立倫昨天也公開表態支持,聲明他一向支持多數黨組閣。由民進黨提前組閣,符合綠營「完全執政」的渴欲;但其間的難題是,新閣在這四個月的過渡階段,權責和得失不易釐清,和總統府如何磨合、分工也是個難題。
第二種情況是,馬總統不完全交出組閣權,但由他和新當選的總統共同協商,雙方達成君子協定,尋找一位彼此可以信任的人物出任過渡閣揆;在此過渡期間,民進黨則停止對內閣作無謂的杯葛或威嚇。這樣的方式,朝野在政權輪替間可以維持基本的互信,使行政機器不致流於空轉虛耗,對台灣社會利大於弊。問題在,藍綠能不能找到可以共同信賴的人士,且此人甘冒聲譽受損之風險出任短期閣揆,這點則不易解決。
第三種情況,馬總統不提前交出組閣權,內閣亦不依憲政慣例解散,而由同一批閣員以「看守」形態坐鎮至馬總統任期結束;或者依慣例解散後,仍然任命形象差距不大之同一批人出任。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在國會占多數的民進黨立委極可能用盡手段杯葛人事,並阻撓其施政;若果真如此,那麼未來四個月台灣政治將是一片焦土,除了空轉,還可能耗盡人民對於新政局的期待。
無論如何,我們建議朝野政黨,必須基於台灣發展和民眾福祉為先的思考,共同面對選後的新局,絕對不要以「焦土作戰」來攫取自己的利益,不要當台灣的罪人。在民進黨主政期間,國民黨曾兩度提議「多數黨組閣」,皆未獲綠營接受,因而造成「朝小野大」的困局。如今,民進黨極可能取得「完全執政」,若連這項進步性的提議也不敢面對,勢將自曝其短,證明它光說不練。
追根究柢,台灣之所以會產生漫長的四個月執政空窗期,主要是行政上便宜行事,以「節約經費」為由將立委和總統大選隨意合併舉行所致。因此,解決此問題的另一途徑,是讓總統和立委選舉脫勾,各自回到憲政的正常期程辦理,即不會產生這樣的「垃圾時間」,也不會有「誰是新民意」的尷尬爭執。更重要的是,立法和總統大選分開舉行,可以讓民眾有一段「冷靜期」,在新國會出爐後,更深層思考國家元首的選擇。至少,過去在三月下旬選舉總統,就不會有這種「政治大空窗」的問題出現。
在「二月組閣權」問題正式浮現前,朝野兩黨還有時間認真思索上述三種情境之利弊得失,請做好和解與協商的準備。

酷經濟/再啟南向 因應東協經濟共同體

.鄧振中:貨貿協議重要性 不容被扭曲
.中韓並轡一帶一路 總統候選人知問題嚴重性嗎?
.缺進度管理 故宮南院當然漏水
.大學合併結盟…拚國際競爭力
.全面免試入學…老師聽了憂心
.多數黨組閣 應該要修憲
.長照不完善 中壯年世代累
.陸股熔斷機制 全球股市「你熔我熔」
.酷經濟/再啟南向 因應東協經濟共同體




酷經濟/再啟南向 因應東協經濟共同體


2016-01-08 02:49 聯合報 林建甫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東盟(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終於在去年年底正式成立。覆蓋六.二二億人口,目前經濟總規模接近二.六兆美元,排在全球第七位,充滿無限想像之機會。
東協十國發展程度差異很大,有高度發展的新加坡及中度發展的馬、泰,及相當原始的的緬甸、寮國。但強調經過歷史的磨合洗禮,透過耐心的共識建立,已經進入「矛盾中的和諧」狀態。在世人眼中,這種非正式的理解或寬鬆的盟議,具有包容的精神,更被冠上「東協途徑」(ASEAN Way)的美譽。
未來東協經濟共同體不計畫推出像歐元一樣的共同貨幣,也與歐盟免護照的申根區不同,仍會限制跨境旅行。但跨境服務,如金融和運輸等面臨的壁壘正在逐步消除中。根據《東協:願景2025》,東協經濟共同體二○一八年前取消區域內所有關稅,讓勞動力、服務業和資金在整個區域內自由移動。東協還同意提升交通基礎設施、通訊網絡和電子交易等領域的互聯互通,也將承認彼此的專業資格認證,並通過簡化通關手續、推動勞動力自由流通,提高東協作為生產基地及消費市場的吸引力。
在過去的十年當中,東協國家彼此間的貿易只占東協國家全球貿易的廿四%,比歐洲聯盟的六十%要低得多。但隨經濟的發展,這個比率就會逐年提高。以最近三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而言,十國中就有七國超過五%(緬甸八.一%、寮國七.八%、柬埔寨七.三%、菲律賓六.六%、印尼五.五%、越南五.五%、馬來西亞五.四%),有相當亮眼的表現,這也是未來成長的保證。預計到二○三○年經濟總值會擴大將近一倍。人均生產由目前四一三○美元,提高到六六一八美元。
對美中博弈而言,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是美國的重要貿易政策,東協經濟一體化也被視為美國政府「重返亞洲」、「制衡中國」的核心政策。中國大陸「一帶一路」也加快腳步,將透過支援基礎建設拉攏東南亞國家,看準東協作為製造業基地與帶來的龐大市場商機。東協因此炙手可熱。
升級、轉型是台商的夢想,但有人認為保有熟悉的生產模式,轉移可能是更好的路,東南亞就是現在轉移的沃土。一九九○年代台灣的南向政策,去得有點早,也有不少廠商鎩羽在蘇比克灣。今天再啟南向政策,以國家之力,輔助台商,深耕東協經濟共同體,此其時矣。

鄧振中:貨貿協議重要性 不容被扭曲


2016-01-08 02:49 聯合報 鄧振中/經濟部長(台北市)


貨貿協議歷經四年多談判諮商,產業界都有強烈的期待,談判團隊也積極爭取更有利的條件;台大經濟系鄭秀玲教授日前投書媒體,質疑台灣已有ITA(資訊科技協定),不需要洽簽貨貿協議,並指貨貿協議的快速通關影響食品安全等,為避免貨貿被錯誤質疑,藉此機會說明。
鄭教授指,全球電子業已簽ITA,我國電子產品出口至全球是免稅,此部分占出口值六、七成。針對這點要特別提醒,如果以我國出口到中國大陸的產品項目計算,零關稅項目僅占十五.九五%,換句話說,目前仍有超過八成產品項目,在中國大陸面臨高關稅,而且這些產品中,約八十三%產值集中在中南部產業。
發展台灣經濟,不能僅依賴單一產業,除電子產品外,我們希望藉由貨貿協議協商,幫所有產品爭取出口機會,使自由貿易協議的果實,讓所有企業共享。
為使社會瞭解貨貿協議對我國經濟影響,經濟部去年新公布模擬結果,顯示簽貨貿協議對經濟成長及就業均有助益;政府將視協商結果動態調整,未來也持續對社會說明。
在配套輔導措施方面,政府多年來持續協助國內產業因應貨貿衝擊。另立法院去年十二月十五日通過「因應貿易自由化調整支援條例」,進一步協助受影響企業,讓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步伐可以踏得更穩。
至於擔心食安問題,經濟部也一再重申,兩岸貨貿快速通關,不可和我邊境主管機關把關食品安全查驗措施混為一談,食品進口仍然需要經過嚴格檢驗,政府絕不會為便利貿易而犧牲食安。
我們深刻瞭解,兩岸各項協商是社會高度關注議題,即使立法院尚未審議監督條例,仍堅持以最公開透明的方式,對外說明協商重大進度,並依行政院版監督條例的精神,與社會進行各種溝通。
最後,我再次強調,兩岸貨貿協議是台灣重要的一步,未來還要加入TPP、RCEP,台灣的經濟前途不能等!

中韓並轡一帶一路 總統候選人知問題嚴重性嗎?


2016-01-08 02:49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中韓FTA自去年十二月廿日生效啟動,給亞洲經濟社會發出的最重要訊息;淺層的是,中韓深化了互免關稅、產業合作、內需市場共構的兩強經濟融合;深層看,是對中日韓三方FTA整合所將形成的東北亞經濟圈,以及亞太經濟大整合的RCEP談判程序的莫大加速器,即將影響整個亞洲社會。
對台灣而言,當中韓FTA正式開步走,加上去年十月中韓簽署有關「一帶一路」及「歐亞倡議」展開合作系列文件,可說是結合習近平「中國夢」與朴槿惠「漢江夢」,共同推動一帶一路計畫向北向西挺進歐亞大陸板塊經濟,將從根本打破台灣加入亞投行參與一帶一路計畫的全盤願景夢想。中國有了超台趕日的南韓輔翼前行時,還需要台灣協力插手麼?
中韓FTA啟動後,朴槿惠已奮起追趕著要爭搶基礎設施和海外建設方面,今年起積極展開與中國進行合作,推動設立「東北亞銀行」,一方面紓解南北韓關係,振興東北經濟和開發北韓經濟;另一方面,則配合推進習近平海陸「絲綢之路」沿線的投資貿易發展。
原本習近平的「一帶一路」願景,就包含南韓在內,當中韓FTA啟動及《備忘錄》完簽後,兩國自然可以正式依從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共用」原則,落實於挖掘「一帶一路」計畫的兩國發展潛力共同契合點。
在路絲與海絲兩線,同步推進政策溝通、基礎設施聯通、投資貿易暢通、資金相互融通、人員加強交流等領域之合作,將中國西進政策與朴槿惠新北方政策涵蓋範圍所及的廣大地區國家,都列入協力開發,深化共同建設,及促進經濟市場合作架構,以遠東經濟力量促進歐亞大板塊地區的升級繁榮,中韓可以共享這一龐大的外需市場機會。
對於習近平「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及亞投行所可能帶動的新機遇與新經濟救贖,台灣多數社會及主政當局,並非沒有願景與宏偉企圖,但卻長期受困於對少數激烈仇中反中抗爭的忍讓或懼怕,不但阻斷了「進場門票」的兩岸服貿貨貿協議,以及所有兩岸民間產企業層次的經濟合作策略與方案作法,也根本拖延更耽誤了可以優先及早參與分享一帶一路計畫及亞投行、絲路基金機制的所有「讓利」機會。
很顯然的,十年前,因為李扁「鎖國自閉政策」,使南韓產業經濟發展輕易凌駕於台灣;十年後,卻因為極化了仇中反中情緒與政策抉擇作為,而全面推遲了台灣可以好好「打出去」,可以好好爭取及早「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大趨勢之一切可能機會。今天,台灣不但要苦嘗插不上手參加一帶一路計畫及亞投行機會的落寞,更可能要苦嘗被整個區域經濟及全球市場「根本邊緣化」惡果。
最令人悲哀的莫過於,即將競爭大位的三位候選人,竟無一人有此眼界與格局,看得到問題的嚴肅性,提得出像樣的總統級政見,來面對與引領出路解方。

嚴震生/蔡英文在選前應釐清的兩三件事


.嚴震生/蔡英文在選前應釐清的兩三件事
.盛治仁/拚經濟 別再物美價廉了
.王文華/行動,是最好的履歷表
.施振榮/打造台灣虛擬國家隊
.方祖涵/永遠不算太遲的人生
.王健壯/最後文告不過爾爾
.朱宗慶/三十年,一封信




嚴震生/蔡英文在選前應釐清的兩三件事


2016-01-08 02:49 聯合報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今年的二合一選舉即將登場,基本上可能出現以下七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獲得超過半數的支持,而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單獨過半數,也就是完全執政;第二種情形,是蔡英文獲得五成以上選票,民進黨立委在國會為最大黨,若加上其他屬於綠陣營政黨的立委,仍可形成綠色完全執政;第三種情形,是蔡英文雖贏得總統大選,不過選票未過半,但民進黨立法院享絕對多數席次;第四種情形,是蔡英文以相對多數贏得大選,民進黨是立法院第一大黨,但席次未過半,必需靠時代力量、親民黨或是無黨籍的立委,才能享有立法院的多數。
第五種情形,是國民黨朱立倫後來居上,贏得總統選舉,但民進黨在國會是第一大黨,同時還享有過半的席次,這基本上就是半總統制(semi- presidentialism)中標準的共治(co-habitation),朱立倫可能要考慮任命民進黨人士或是為民進黨所能接受的無黨籍人士擔任行政院長;第六種情形同樣是假設朱立倫在總統選舉中獲勝,國會第一大黨的民進黨未過半,但卻能夠和其他綠陣營的友黨,在立法院形成多數,這仍然屬於共治的情況;第七種情形是朱立倫當選總統,但國會第一大黨是民進黨,不過國民黨加上可結盟對象的新黨及無黨籍席次,超過民進黨,拿到組閣的門票。
目前評估,後三者的可能性非常低,前四種的組合則機會甚濃,而這些組合都會衝擊我國目前的憲政體制。由於這是二合一的選舉,立委選後馬上就任,但新當選的總統要等四個月後才就職,因此若是民進黨或是泛綠陣營政黨在國會是多數,仍然在位的跛鴨總統馬英九是否如他過去承諾地更換行政院長?最新訊息顯示,馬總統傾向改派國會多數可接受的人選出任行政院長,以避免新國會對舊內閣的杯葛。
我們要求蔡英文在選前就對此可能的發展表明立場。如果民進黨在國會過半,政府是否應立刻轉軌為雙首長制?此外,身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是否該自己出任行政院長,先為五二○後執政暖身,但如此一來府院關係又該如何拿捏,難不成馬英九應提前交出政權?中華民國憲法設計不夠嚴謹,為了節省開支而讓立委與總統選舉同時舉行,不僅有可能導致憲政危機,選舉結果也可能形成授權(mandate)無法落實。中選會不應僅考慮選舉的技術層面,而忽視兩項選舉同時舉行可能帶來的政治混亂。
另一件蔡英文應要釐清的事,就是她在選舉期間,常提到民進黨若是勝選,不會「整碗捧去」。但個人以為若民進黨在國會過半,蔡英文當然要「整碗捧去」,而不要再搞什麼「執政大聯盟」,完全執政請完全負責。
最後,蔡英文主席在訪問美國及總統辯論時,將自己的兩岸政策定位為維持現狀。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總統大選前的黨代表大會,固定會制定黨綱,做為候選人未來施政的指導原則。民進黨目前仍有台獨黨綱,蔡英文主席也曾表示台獨是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因此基於政黨政治及負責任的態度,希望蔡主席在贏得選舉後就宣布台灣獨立,而不是將年輕人帶上台獨的列車,將他們留在車上,自己卻改口要維持現狀,為了執政而找藉口下車,這是不道德的行為,也絕不是未來總統應有的風範。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