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酷經濟/再啟南向 因應東協經濟共同體

.鄧振中:貨貿協議重要性 不容被扭曲
.中韓並轡一帶一路 總統候選人知問題嚴重性嗎?
.缺進度管理 故宮南院當然漏水
.大學合併結盟…拚國際競爭力
.全面免試入學…老師聽了憂心
.多數黨組閣 應該要修憲
.長照不完善 中壯年世代累
.陸股熔斷機制 全球股市「你熔我熔」
.酷經濟/再啟南向 因應東協經濟共同體




酷經濟/再啟南向 因應東協經濟共同體


2016-01-08 02:49 聯合報 林建甫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東盟(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終於在去年年底正式成立。覆蓋六.二二億人口,目前經濟總規模接近二.六兆美元,排在全球第七位,充滿無限想像之機會。
東協十國發展程度差異很大,有高度發展的新加坡及中度發展的馬、泰,及相當原始的的緬甸、寮國。但強調經過歷史的磨合洗禮,透過耐心的共識建立,已經進入「矛盾中的和諧」狀態。在世人眼中,這種非正式的理解或寬鬆的盟議,具有包容的精神,更被冠上「東協途徑」(ASEAN Way)的美譽。
未來東協經濟共同體不計畫推出像歐元一樣的共同貨幣,也與歐盟免護照的申根區不同,仍會限制跨境旅行。但跨境服務,如金融和運輸等面臨的壁壘正在逐步消除中。根據《東協:願景2025》,東協經濟共同體二○一八年前取消區域內所有關稅,讓勞動力、服務業和資金在整個區域內自由移動。東協還同意提升交通基礎設施、通訊網絡和電子交易等領域的互聯互通,也將承認彼此的專業資格認證,並通過簡化通關手續、推動勞動力自由流通,提高東協作為生產基地及消費市場的吸引力。
在過去的十年當中,東協國家彼此間的貿易只占東協國家全球貿易的廿四%,比歐洲聯盟的六十%要低得多。但隨經濟的發展,這個比率就會逐年提高。以最近三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而言,十國中就有七國超過五%(緬甸八.一%、寮國七.八%、柬埔寨七.三%、菲律賓六.六%、印尼五.五%、越南五.五%、馬來西亞五.四%),有相當亮眼的表現,這也是未來成長的保證。預計到二○三○年經濟總值會擴大將近一倍。人均生產由目前四一三○美元,提高到六六一八美元。
對美中博弈而言,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是美國的重要貿易政策,東協經濟一體化也被視為美國政府「重返亞洲」、「制衡中國」的核心政策。中國大陸「一帶一路」也加快腳步,將透過支援基礎建設拉攏東南亞國家,看準東協作為製造業基地與帶來的龐大市場商機。東協因此炙手可熱。
升級、轉型是台商的夢想,但有人認為保有熟悉的生產模式,轉移可能是更好的路,東南亞就是現在轉移的沃土。一九九○年代台灣的南向政策,去得有點早,也有不少廠商鎩羽在蘇比克灣。今天再啟南向政策,以國家之力,輔助台商,深耕東協經濟共同體,此其時矣。

鄧振中:貨貿協議重要性 不容被扭曲


2016-01-08 02:49 聯合報 鄧振中/經濟部長(台北市)


貨貿協議歷經四年多談判諮商,產業界都有強烈的期待,談判團隊也積極爭取更有利的條件;台大經濟系鄭秀玲教授日前投書媒體,質疑台灣已有ITA(資訊科技協定),不需要洽簽貨貿協議,並指貨貿協議的快速通關影響食品安全等,為避免貨貿被錯誤質疑,藉此機會說明。
鄭教授指,全球電子業已簽ITA,我國電子產品出口至全球是免稅,此部分占出口值六、七成。針對這點要特別提醒,如果以我國出口到中國大陸的產品項目計算,零關稅項目僅占十五.九五%,換句話說,目前仍有超過八成產品項目,在中國大陸面臨高關稅,而且這些產品中,約八十三%產值集中在中南部產業。
發展台灣經濟,不能僅依賴單一產業,除電子產品外,我們希望藉由貨貿協議協商,幫所有產品爭取出口機會,使自由貿易協議的果實,讓所有企業共享。
為使社會瞭解貨貿協議對我國經濟影響,經濟部去年新公布模擬結果,顯示簽貨貿協議對經濟成長及就業均有助益;政府將視協商結果動態調整,未來也持續對社會說明。
在配套輔導措施方面,政府多年來持續協助國內產業因應貨貿衝擊。另立法院去年十二月十五日通過「因應貿易自由化調整支援條例」,進一步協助受影響企業,讓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步伐可以踏得更穩。
至於擔心食安問題,經濟部也一再重申,兩岸貨貿快速通關,不可和我邊境主管機關把關食品安全查驗措施混為一談,食品進口仍然需要經過嚴格檢驗,政府絕不會為便利貿易而犧牲食安。
我們深刻瞭解,兩岸各項協商是社會高度關注議題,即使立法院尚未審議監督條例,仍堅持以最公開透明的方式,對外說明協商重大進度,並依行政院版監督條例的精神,與社會進行各種溝通。
最後,我再次強調,兩岸貨貿協議是台灣重要的一步,未來還要加入TPP、RCEP,台灣的經濟前途不能等!

中韓並轡一帶一路 總統候選人知問題嚴重性嗎?


2016-01-08 02:49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中韓FTA自去年十二月廿日生效啟動,給亞洲經濟社會發出的最重要訊息;淺層的是,中韓深化了互免關稅、產業合作、內需市場共構的兩強經濟融合;深層看,是對中日韓三方FTA整合所將形成的東北亞經濟圈,以及亞太經濟大整合的RCEP談判程序的莫大加速器,即將影響整個亞洲社會。
對台灣而言,當中韓FTA正式開步走,加上去年十月中韓簽署有關「一帶一路」及「歐亞倡議」展開合作系列文件,可說是結合習近平「中國夢」與朴槿惠「漢江夢」,共同推動一帶一路計畫向北向西挺進歐亞大陸板塊經濟,將從根本打破台灣加入亞投行參與一帶一路計畫的全盤願景夢想。中國有了超台趕日的南韓輔翼前行時,還需要台灣協力插手麼?
中韓FTA啟動後,朴槿惠已奮起追趕著要爭搶基礎設施和海外建設方面,今年起積極展開與中國進行合作,推動設立「東北亞銀行」,一方面紓解南北韓關係,振興東北經濟和開發北韓經濟;另一方面,則配合推進習近平海陸「絲綢之路」沿線的投資貿易發展。
原本習近平的「一帶一路」願景,就包含南韓在內,當中韓FTA啟動及《備忘錄》完簽後,兩國自然可以正式依從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共用」原則,落實於挖掘「一帶一路」計畫的兩國發展潛力共同契合點。
在路絲與海絲兩線,同步推進政策溝通、基礎設施聯通、投資貿易暢通、資金相互融通、人員加強交流等領域之合作,將中國西進政策與朴槿惠新北方政策涵蓋範圍所及的廣大地區國家,都列入協力開發,深化共同建設,及促進經濟市場合作架構,以遠東經濟力量促進歐亞大板塊地區的升級繁榮,中韓可以共享這一龐大的外需市場機會。
對於習近平「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及亞投行所可能帶動的新機遇與新經濟救贖,台灣多數社會及主政當局,並非沒有願景與宏偉企圖,但卻長期受困於對少數激烈仇中反中抗爭的忍讓或懼怕,不但阻斷了「進場門票」的兩岸服貿貨貿協議,以及所有兩岸民間產企業層次的經濟合作策略與方案作法,也根本拖延更耽誤了可以優先及早參與分享一帶一路計畫及亞投行、絲路基金機制的所有「讓利」機會。
很顯然的,十年前,因為李扁「鎖國自閉政策」,使南韓產業經濟發展輕易凌駕於台灣;十年後,卻因為極化了仇中反中情緒與政策抉擇作為,而全面推遲了台灣可以好好「打出去」,可以好好爭取及早「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大趨勢之一切可能機會。今天,台灣不但要苦嘗插不上手參加一帶一路計畫及亞投行機會的落寞,更可能要苦嘗被整個區域經濟及全球市場「根本邊緣化」惡果。
最令人悲哀的莫過於,即將競爭大位的三位候選人,竟無一人有此眼界與格局,看得到問題的嚴肅性,提得出像樣的總統級政見,來面對與引領出路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