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英脫談判 牽動全球經濟整合趨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1857/web/

.聯合報社論/恭喜內政部成功扮演討債集團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害怕的時刻
.經濟日報社論/英脫談判 牽動全球經濟整合趨勢






經濟日報社論/英脫談判 牽動全球經濟整合趨勢


2017-12-31 03: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英國首相梅伊(左)跟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爾一同出席記者會,宣布雙方已針對分手費等條件敲定協議。 歐新社


歐盟和英國在完成了「分手費」幾個大原則的共識之後,即將展開第二階段的脫歐談判;但雙方都認為第二階段談判將會相當困難,因為將實質觸及英國在脫歐過渡期和脫歐之後,和歐盟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在全球矚目之下,任何安排都將關係到歐盟未來的穩定性,並對其他地區的經濟整合產生示範效果,因此談判博弈將是步步險棋、困難重重。
去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成功之後,這個議題立刻成為各方議論的焦點。到底未來的英、歐貿易關係,會以何種面貌呈現?媒體認定對英國的最佳選項,是仿效挪威或其所屬的「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和歐盟簽署,並在1994年生效的「歐洲經濟區」(EEA)模式。在這個模式裡,挪威維持和歐盟「單一市場」的深度整合,貨品(但排除農產品)、服務、人員往來自由無礙,但挪威仍須遵循歐盟一般規範、接受歐盟法院裁決,也須承擔諸多費用,費用其實和一般成員差異不大。
比挪威模式稍弱的是瑞士模式。瑞士是EFTA成員,但上述EEA卻被公投否決,只好單獨和歐盟簽署貿易協定,可以用投票自由決定遵守歐盟某些規範,例如不接受歐盟的金融規範,來維持瑞士銀行獨立性的競爭優勢;但還是透過參加申根公約,人員和歐盟往來自由,這剛好是英國最難接受的,因若無法管制人員進出,英國將面臨難民和恐怖主義風險。
當然還有關係更弱的模式選擇,包括土耳其模式、更鬆散的加拿大模式。最壞的狀況當然是彼此僅以世貿組織(WTO)成員對待,課徵關稅並管制人員流動。由於英國仍有近半數人口支持留歐,難以選擇「硬脫歐」,希望和歐盟維持能享有自由貿易,但諸多內政又不受其干預的新型特殊關係,這當然就有賴談判了。
但是,身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英國脫歐對歐盟是極大打擊。而且,若談判結果讓英國可以「快樂脫歐」,享有歐盟便利卻不必承擔歐盟的規範,不啻對其他成員做出示範:不必加入歐盟忍受其繁文縟節,也可以享有歐盟利益。這將對那些面對困境的歐盟成員國內的「脫歐派」造成鼓舞、增添其政治勢力,讓歐盟進一步整合更形困難。而若再有一個大國(如義大利)成功脫歐,歐盟大概就土崩瓦解了。
也許是為了彌補英國脫歐造成的裂痕,歐盟的25國啟動了「防衛合作協定」(除了英國、丹麥和馬爾他),同意共同資助、發展和部署武裝部隊,目的在減少防衛浪費並減少對美國依賴,以對川普批評歐盟防衛支出太少及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做出反應。這其實是個艱難的決定,早在歐洲共同市場成立之前,歐盟核心成員就想成立「防衛共同體」,以歐洲部隊取代各國軍隊,卻因法國國會疑慮而在1954年告終。防衛協定的簽署,可說在脫歐的低迷氣氛下,為歐盟整合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讓歐盟朝「歐洲聯邦」的道路跨進了一步,也是在歐洲「聯邦主義者」和「政府間主義者」的長期爭鬥下,前者的一大成就。
英國自認和歐盟談判的重要籌碼,是英國在軍事和政治上的相對優勢,讓歐盟對其有所依賴。但在歐盟防衛協定簽署後,弱化了英國的這個籌碼,也顯示歐盟會在脫歐談判中堅守立場,不讓英國占到太多便宜,以免降低了歐盟的穩定性。無論如何,脫歐談判必然會讓其他經濟整合對於「退場」做出更嚴謹的規範,以免意志不堅的成員在退出時牽扯不清,衝擊整合組織的穩定和有效運作。
台灣和英國脫歐似乎關係不大,但金融界在倫敦的據點有必要隨著倫敦金融中心受衝擊的程度而滾動評估是否要遷移到歐陸;英鎊匯率也必然會隨談判狀況而有所波動,台灣企業對英國的貿易仍有必要進一步強化避險動作。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害怕的時刻


2017-12-31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蔡英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和媒體年終茶敍。談到兩岸關係,她強調兩岸不會暴走、不會僵住,也不會走回「不相往來」的老路。在野黨批評,依此作法,兩岸根本做不到「維持現狀」,甚至比陳水扁時代還倒退。
執政才廿個月,就被拿來跟阿扁比;這樣的對比,應該是蔡英文害怕的時刻。陳水扁八年留下了貪腐的汙名,但他的胡作非為是在第二任的期中方才露出馬腳,引發洶湧民怨。小英才就任一年半,民意支持度已跌到兩成多,還被拿來跟阿扁相提並論,難道不值得警惕?
撇開內政不談,陳水扁當初也是大玩兩岸關係:就任時先謹慎地提出「四不一沒有」,等執政上手後便恣意拋出「一邊一國」;到了第二任,又只能哀怨地承認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陳水扁是個「混世型」的政客,他說變就變,迎合情勢拋出花招,讓外界目不暇給。憑著這種民粹花腔,阿扁把人民耍得團團轉;但他任內桃園機場有多昏暗蕭條,大家都還記得吧!
那麼,「文青型」的蔡英文,能跟阿扁比嗎?論民粹的調調、論手段的善變、論黨內的人脈,蔡英文都望塵莫及。更糟的是,小英總統對付兩岸關係,始終只有「以不變應萬變」一招,一開始就把姿態擺得死死的;但如果寸步不移,兩岸恐怕只剩僵局。
現在外界比的只是兩岸關係,接下來若比到鎮壓反對黨、侵犯人民權利、口號不能兌現,小英和阿扁的對比,結局恐怕更不堪。


聯合報社論/恭喜內政部成功扮演討債集團


2017-12-31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婦聯會主委雷倩(左)與內政部長葉俊榮(中)、黨產會主委林峯正(右)簽訂行政契約備忘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幾經波瀾起伏,婦聯會終於和內政部及黨產會簽訂「行政契約」備忘錄,承諾捐出三四三億元給國庫,供作長照、榮民醫療及社福等公益用途。當三方代表六手交握象徵「三位一體」留下歷史畫面時,雷倩臉上只見無奈,葉俊榮和林峯正則面露勝利的微笑。葉俊榮想必更喜在心裡:這件「大功」,應可贏得民進黨百分之百的信任了吧!
兵不血刃,光靠著行政威嚇與言詞勸說,就能為國庫賺進三百多億元,葉俊榮這種「創收」的手法,的確讓人嘆服。當初政府解決國道收費員抗爭事件,經蔡總統親自出面勸說,也才讓遠通電收多付出兩億元。對比之下,在葉俊榮威逼下,婦聯會竟一舉多掏出卅八億元,將承諾的捐款由八成提高至九成。這麼傑出的績效,蔡總統除了應明令褒揚,也該要求各部會共同積極「學葉俊榮」;如此一來,要湊足「為青年加薪」的經費,一定也能早日實現。
如果要挑剔的話,那張「三位一體」的牽手合照,則留下了一個引人猜測的謎團。把照片左方戰敗賠款的雷倩裁掉的話,右方的內政部長葉俊榮和黨產會主委林峯正,究竟哪位才是歷史事件主角,誰才是勝利的收割者?
表面上看,讓婦聯會捐款當然是葉俊榮的「主場」,因為包括要求查帳和逼迫董事會改選,都是依照《人民團體法》的規章辦理,內政部是主管機關。但實質上,內政部之所以能夠展現神威,則是利用黨產會認為婦聯會為國民黨「附隨組織」的撒手鐧,借力使力的結果。民眾一定會好奇:婦聯會如果是附隨組織,為什麼不由黨產會主導追討,卻要假手內政部?
何以如此周折,內政部及黨產會均未說明,但外界不難想像其中原由。第一,婦聯會董事的屬性雖然偏藍,但早就不受國民黨中央控制,硬要貼上「附隨組織」的標籤恐嫌勉強。第二,儘管婦聯會近年不太活躍,但早年勞軍、辦學、造村、照顧遺孤等作為有目共睹,很難一筆抹煞。第三,婦聯會當年經費來自勞軍捐,但勞軍捐在廿八年前即因時代演變而停徵,黨產會此刻追討其實師出無名。何況婦聯會早已轉型為人民團體,而非政治組織。
正因為黨產會出手的理由薄弱,若強行出手恐怕影響社會觀感,損及政府形象,只好讓內政部出面處理。但如此一來,儘管蔡政府可以躲過黨產會追殺婦聯會的凶惡形象,反而讓內政部彷彿變成了黨產會的「討債公司」,讓外界留下了不良的印象。這對內政部而言,其實得不償失。原因是,內政部是中央政府的「天下第一部」,而黨產會不過是依行政院頒定之組織章程所設立的任務性機關;第一大部竟然去扮演黨產會的馬前卒,幫忙討債,未免自貶身分。何況,婦聯會並未積欠任何債務,黨產會也不是債主,內政部代為壓榨婦聯會,在蔡政府固是功績一樁;但葉俊榮催逼善良百姓的凶狠模樣,恐也難免自傷。
內政部和黨產會聯手硬逼著婦聯會「加碼捐款」,為國庫一舉賺進三百多億元,葉俊榮和林峯正一搭一唱,雙人都應記上大功一筆。奇怪的是,社會上對於政務官如此努力「為國創收」似乎沒有太多振奮,人們也未聽到太多掌聲或歌頌;這點,多少讓人意外。主要原因,也許與人民對蔡政府不夠信任有關,深怕政府拿到數百億捐款,只會拿去揮霍,或巧立名目讓錢流進自己人馬的口袋。
也因此,當內政部、黨產會和婦聯會簽下三方行政契約之後,下一步,也就是蔡政府轉而接受全民監督之時。婦聯會被迫捐出的資產,是不是「不當取得」,我們無法論斷。但是,政府假藉正義之名拿到的三百多億元捐款,如果沒確實依承諾地用在長照、榮民、社福等公益,每個國民有權利向它聲討。

【即時短評】 寂寞與不甘寂寞 個人KTV的集體焦慮

.【即時短評】 寂寞與不甘寂寞 個人KTV的集體焦慮

.【重磅快評】蔡政府出口轉內銷的國際承諾
.【即時短評】別快跟勞工分手了還以為戀愛ing
.【即時短評】調整選舉戰力 蔡壁如還是柯文哲左右手
.【重磅快評】2018年三大國際新聞猜想
.【重磅快評】南機場難如登天 柯市府難道是騙子?
.【重磅快評】護照出包罪無可赦 斷交倒顯得雲淡風輕?
.【即時短評】環保限產令風暴 台商惡夢重演
.【即時短評】誤認國門事件 外交官推諉卸責醜態畢露
.【即時短評】饒吳政壇恩怨 糾纏2018年台東縣長選舉?
.【重磅快評】黃志芳人走茶涼 小英疊床架屋要安插誰?
.【重磅快評】柯P大禮送不成 只怪鄭文燦太精算
.【重磅快評】紫爆空汙 元旦全台戴口罩來跑馬拉松
.【重磅快評】指鹿為馬5小時 外交部想誆誰?
.【重磅快評】政府斷線了!趕快搶購成人紙尿褲
.【重磅快評】勞工、想想孰軟?小英平安夜對勞工的背叛
.【即時短評】陳菊將卸任 誰來接棒競爭激烈
.【即時短評】反勞基法修法遊行與失蹤的蔡英文
.【即時短評】鴿派獲勝 婦聯會一息尚存?
.【即時短評】擴大限塑政策後 恐還有一段陣痛期
.【重磅快評】小英和北檢都有轉身就走的「謙卑」背影






【即時短評】 寂寞與不甘寂寞 個人KTV的集體焦慮


2017-12-31 10:24 聯合報  記者柯永輝╱即時報導

近來巿面上出現電話亭造型的迷你KTV,吸引民眾臨時解歌癮。記者莊琇閔/攝影



台北街頭最近出現電話亭式的「迷你KTV」,即使唱首歌要價30到50元,遠比到KTV來得貴,但據說生意不錯;從約30年前自日本風行來台的卡拉OK、到進入包廂相互取暖的KTV時代,如今,個人、迷你式KTV的出現,除了「空間」愈來愈小,似乎更突顯出都會裡人際互動愈來愈少,人們愈來愈寂寞,卻只能在歌聲中唱出自己是多麼不甘寂寞的集體焦慮。
卡拉OK在1970年代從日本發源,意指無真實樂團的影音伴奏,這種影音硬體技術的發明,大大降低了人們想拿麥克風一展歌喉的門檻,引進台灣迅速走紅,不過卡拉OK店裡陌生客人輪流點唱,常因搶歌、嫌棄別人唱不好等衍生不少人際衝突,甚至一度被視為是非之地。
隨著軟硬體技術的成熟和台灣流行音樂的崛起,1990年代錢櫃、好樂迪等連鎖KTV出現,搭上台灣經濟的高速成長,適時替寂寞的都會人開啟了一個情緒出口,也促成唱片業和KTV共生共榮的時代。
當時,人們在以李宗盛等唱片製作人、歌手築起的「抒情王國」中,與親朋好友在KTV包廂中以麥克風相濡以沫,「早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我又何必一往情深」,唱出自己在表面熱鬧喧嘩、實則午夜夢迴時孤獨、挫折的「夢醒時分」(陳淑樺),甚至覺得這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王傑)。
感嘆之餘,「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周華健的「朋友」,與在警界流傳一時的「你是我的兄弟」,都是KTV裡的「誓師」之歌,如早年台語歌曲「杯底不可飼金魚」歌詞裡的「好漢剖腹來相見」,都是相互給力的療癒歌曲,只是,酒酣耳熱後,「多情的世界、找無真情愛、引阮心悲哀、有愛也罷、無愛嘛快活、今夜伴阮是孤單」,江惠「傷心酒店」點出「曲終人散」(張宇)後的現實。
「會愛上你也是因為我寂寞,因為受不住冷落,空虛的時候好有個寄託」如今,台灣都會男女面對更嚴峻的生活困境和壓力,不需如唱KTV般要呼朋引伴,只要花些硬幣,闗上門即可高歌相忘於江湖的個人KTV,幾首歌之後再開門返回紅塵,或許,如同李宗盛所唱「原諒我不能承諾什麼,我會愛你,你會愛我,只是因為寂寞」。

名家縱論/林祖嘉:「外熱內冷」的2017年\星期透視/戴遐齡:雪上加霜的台灣高教

.名家縱論/林祖嘉:「外熱內冷」的2017年
.星期透視/戴遐齡:雪上加霜的台灣高教
.回顧與前瞻/解決低薪 總統的5項藥方只是止痛劑
.連連出包 公部門更需風險管理
.人人搶評余光中 美學教育卻失蹤
.署長闖營區…我想起當年在馬祖抗命
.「中共不會武統」 蔡總統解讀兩岸 言行有盲點
.「中共不會武統」 只能仰賴中共鼻息?
.國家級檢驗護食安 捨本逐末
.畫中有話/牆…還要多高?
.別了余光中 別了那個年代







名家縱論/林祖嘉:「外熱內冷」的2017年


2017-12-30 23:27 聯合報  林祖嘉

國內各財經機構紛紛對明年景氣提出預測,GDP成長率最高為中研院預測的二點四三%,最低為中經院的二點一八%,皆低於今年的成長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年關近,是回顧今年經濟表現,給執政黨政府打分數的時候。當然,更重要的是,對於明年台灣經濟走向可能會是如何?以及我們對於政府的經濟政策應該有那些建議?
去年底時,主計總處估計今年經濟成長率一.八七%,主要是因去年全年經濟時表現不佳,因此對今年經濟表現採取較為保守的估計,雖然去年底的出口表現已呈現明顯成長趨勢。結果今年開春以來,出口成長率一直高居不下,原本去年估計今年全年商品出口成長率為四.九五%,結果到十二月初,最新估計商品出口成長率達到十二.一四%,遠遠超過去年底估計。
今年出口表現亮麗有兩個主因,一個是今年全球出口成長率達到三.六%,幾乎是去年一.三%的三倍之多。在國際貿易快速成長帶動下,今年台灣對於世界各國與地區的出口都大幅成長。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占出口最大宗的電子產品受惠於Apple產品大賣,全面帶動台灣相關產品的出口,因此台灣Apple概念股表現可說是一枝獨秀。另一方面,由於出口快速成長,也導致對於原物料的需求同時增加,進口也大幅成長,今年商品進口成長率預估為十二.○六%,也遠高於去年底估的五.七九%
在進出口大幅成長帶動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也不斷調升,十一月底主計總處最新估計經濟成長率為二.五八%,人均GDP將達二萬四千二百六十九美元。國內其他經濟機構目前估計最高的,是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在十二月底公布的二.六二%,因為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出口成長依然旺盛,因此第四季數據出來後,經濟成長率仍有可能再上修。大致上來說,今年我國經濟表現算是開低走高,表現比預期好一些。
不過,仍然有隱憂。首先,經濟成長表現大部分來自進出口部門貢獻。依過去經驗看,當出口成長率超過十%,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至少都應該在四或五%以上,然而今年卻只有二.五八%。
顯然,台灣經濟成長的力道被國內因素所牽制,比方說,今年總體經濟表現最慘的是國內資本形成。依主計總處資料,民間資本形成的成長率只有○.○九%,在政府部門(五.○三%)及公營事業(三.四三%)投資的強力拉抬下,全年資本形成成長率也只有○.九二%。
資本形成一方面可增加總體經濟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資本形成代表企業對於未來的信心及生產能力的增加。因此,投資不足時,就充分表現企業對台灣經濟缺乏信心。而造成投資不足的兩個最大原因,一個是「一例一休」法案;另外一個是供電不足問題。政府部門在這些地方的表現是不及格的!
在此同時,僑外投資的表現也很差,依經濟部投審會的資料顯示,今年到十一月為止,僑外投資件數比去年減少○.九四%,而投資金額更是大幅減少了四十二.二五%,此一數據也代表外國企業同樣對台灣投資環境缺乏信心。
簡單說,今年台灣經濟表現是「外熱內冷」,拉抬經濟的主要動能在進出口大幅成長,而國內需求中的投資成長率只有○.九二%,消費成長率也只有二.一四%,表現並不如理想。
展望明年,主計總處估計經濟成長率為二.二九%,也就是比今年要差一些。其中出口成長率為六.六三%,雖然預估成長率只有今年十二.一四%的一半,但因為今年出口大幅成長,在基期較高情況下,明年出口成長率能達到六.六三%應算是不錯了。因為WTO估計今年全球貿易成長率為三.六%,而明年將會略低為三.二%,因此明年我國的出口恐很難再達到兩位數成長。
明年國內經濟如果想要達到成長目標,如何提振國內部門,包括如何刺激民間投資與擴大民間消費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方向。反之,如果明年國內投資仍然低迷,國內消費力道仍然不足,那麼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就只能在二.三%的低水準徘徊。希望國人與政府共勉之!
(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


星期透視/戴遐齡:雪上加霜的台灣高教


2017-12-30 23:30 聯合報  戴遐齡/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教育部首度公布官方版的大專院校註冊率,106學年度有8校瀕臨退場或轉型的「淹水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日前公布一○六學年新生註冊率低於六成的大專校院名單,共有十七所,其中八校學生數不到三千人。公布名單雖然會對學校造成衝擊,但這是整頓高教體系的必經之路。台灣大學高教體系,早處於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困境!
台灣高教體系,面對少子女化,二○一○年新生兒只有十六萬六千多人的衝擊,本來還有十年左右空檔期,可以緩慢進行調整,現在卻因中國大陸近期公布對台招募大學新生的新政策而受到影響,也就是台灣高中畢業生,只要「學測」總分達到「均標」以上,都可直接申請大陸各地名校,換言之,目前約落在公立大學後段班及私立大學前段班的學生皆可申請!
這是全國各公私立大學校長及教授,事先並未預期到的,大陸對台青年招生政策的大轉彎!再加上稍早北京已宣布的,對台灣大學生廣發獎學金的新政策,以及公開邀請歡迎台灣青年,赴大陸沿海城市參與創業投資新事業,以充分利用台灣年輕人具有的優勢,創造人生就業、創業的全新機遇!或許有些人會傾向批判,這都是中共對台統戰的新手法,但卻也不得不承認,這幾步棋,北京的確是比過去高明許多,也充分掌握了政策方向及作法,對台灣青年人產生相當的吸引力!
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北京新政策、新作法,比起三、四十年前,台灣針對海外僑生,赴台就讀大學的各種作法,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內憂外患」包夾態勢下,台灣各大學主事者,以及教育部的長官們,首先要誠實面對現實非常殘酷的挑戰,從正面思考的方向,加速推動中小型大學合併或退場的政策,並定下客觀的標準,如各校錄取及報到率。凡是達不到標準的大學,都定好時間表,在三至五年中,完成合併或退埸的過程,不容許有例外,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同時在汰弱留強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台灣的大學水準及品質,進而增強國內外的競爭力!
教育部未來不能推卸責任,任由私立大學董事會,覬覦校產或慘遭掏空!對於可能面對關門失業的大學校長、教授及校友,應該及早規劃,全力防範可能出現不安定的因素持續擴大,而造成政策難以推動!這樣的策略及作為,必須得到社會的支持,和具有遠見的教育部核心長官的認同,才有成功的機會!
未來,台灣的大學高教經費補助,一定要得到政府最高領導人的全面支持,才可能集中力量,把握機會,比大陸的大學院校,先爭取台灣高中畢業生。進而在這個基礎上,招募僑生及外籍生!
真正有吸引力的教育投資,以及創造有前景的就業機會,青年朋友才可能用雙腳決定和台灣站在一起!要牢記青年人最需要的是遠景及機會,而不是禁止和打壓!面對很快就可能出現的台灣高中畢業生大舉西進的潮流,政府是無法強力阻止的。
台灣努力了六十年以上才建立起來的民主、自由、法制社會,一定可以經得起考驗。也只有更多的開放,才能真正再次證明,我們有充分的實力,再創台灣大學教育的歷史高峰!





回顧與前瞻/解決低薪 總統的5項藥方只是止痛劑
2017-12-31 00:53 聯合報  王釗洪/中正大學兼任教授
蔡總統在年終記者會上,提出解決年輕人低薪的五個藥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蔡英文在年終記者會提出五個方法,宣示明年要全力以赴終結年輕人低薪問題。有趣的是,她在冗長的國防、兩岸、區域安全、前瞻建設等話題之後,話鋒一轉,借牛津字典「youthquake」一字,用和藹、慈祥的語調溫情喊話,「如果年輕人還願意聽我講幾句話,我想告訴年輕人,我了解各位心中的焦慮。」聽來宛如「我心中最軟的那一塊」一般,令人動容。

年輕人低薪問題不是一朝一夕造成,而是長期累積許多因素的結果。這問題其他國家也發生過,只是他們的經濟體制健全,有內建的修復功能。台灣卻是長久「只拚政治、不拚經濟」的結果,導致經濟病入膏肓,近乎崩解。

對於年輕人低薪,蔡總統的五項藥方,雖然如她所說,都不會立竿見影。但不論是哪一藥方,似乎都只能止痛,更不可能「終結」,何時復發,就難說了。

勞動者的薪資反映的就是生產力。如果生產力不高,卻要求高薪,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理論上,要提高勞動生產力,最直接方法就是持續增加新投資,使產業不斷升級並轉型。然而,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過去一年,僑外投資、陸資都是不增反減,而大型台企卻勇於到先進國家去投資,台灣年輕人的生產力又如何好得起來?再問外商、外企來台投資障礙,除了有形「五缺」外,還有「欠安定、沒信心」的藉口。「五缺」不除,投資夢難。

台灣是自由市場經濟,不論人為的審議方式,或者立法規定最低工資,都是干預市場的下下之策。勢必增加勞資衝突、難以落實,甚至由於最低工資高於均衡工資,可能造成排擠低技術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失業增加,惡化低薪問題。

至於想用道德勸說企業加薪,除了老闆「做功德」意願,也要看在經濟不振下,老闆的能力有多少。依過去經驗看,有少數企業想領頭加薪,其外溢效果似乎都不強。

薪資是一項經濟問題,而健全的經濟必植基於優質的高教。優質的高教才會帶動資本財及管理方式創新,並且培育頂尖人才與優秀人力。台灣近廿年來,經濟一蹶不振,最大原因在高教只是盲目擴充而忽略質的提升,以致科研不符國家需要,大學生程度低落,更導致年輕人生產力及低薪資的結果。

數天前,教育部公布各國廿五至卅四歲人口受高等教育百分比,似乎沾沾自喜認為我國高教人口多達七成二,贏過OECD所有國家,是德國的二.四倍,但仔細一算,才發現我國人均所得僅有德國二分之一。國民所得是勞動及多項資本財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附加價值總和,薪資低,人均所得自然就低。

蔡政府執政後,眾人皆寄予厚望,希望能徹底改革高教,振興經濟。如今一年半多快兩年,才見蔡總統宣告將提供低薪年輕人充分的職涯諮詢和足夠的職業訓練,雖然不算改革,總是聊勝於無。降低學貸利息減低年輕人負擔,雖是杯水車薪,不失為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本年四月間,正當蔡總統為公教年改喊話「犧牲這一代,是為下一代」,筆者曾在民意論壇建議將十八趴優存款用來設置國家「世代正義獎助學金」,以減輕學貸負擔,使其專心向學。如今衷心希望總統的藥方可以亡羊補牢。

二○一八年轉眼就到,這不僅是新的一年,它也顯示AI、自動化全面來襲的時代更近了,壓力也將更強一些。政府如何因應新時代裡,年輕人不僅低薪,還可能嚴重失業的問題,難度將勝於以往。

王健壯/蔡英文該停一停想一想了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王健壯/蔡英文該停一停想一想了
.黃介正/沒有熄燈號的二○一七
.葉銀華/什麼是併購綜效?
.羅智成 /香港最美的風景
.葉丙成╱年輕人,需要的是舞台!
.李清志/城中區咖啡文化的復興
.林中斌/北京仍孤立於東亞?

.朱宗慶/與計程車司機對話而來的提醒
.嚴震生/川普點名,七個小矮人回應
.陳立恆/有了GCP,小島也可以變大國
.薛承泰/廿萬嬰兒的警示
.蘇蘅/仇恨政治和語言不會有贏家
.施振榮/與AI「分身」共創價值
.盛治仁/聽障能打電話…美國怎麼辦到的?

.王健壯/這個政府像一路狂飆的火戰車
.方祖涵/影響無遠弗屆的美國稅改
.嚴震生/短命的美國優先委員會
.羅智成/三代同行
.林祖嘉/脫歐談判對全球化有影響嗎?
.王正方/超級ATM取款機
.黃介正/川普版國家安全戰略來了

.葉銀華/如何建立金融業吹哨者保護制度?
.周行一/科技無法解決科技帶來的問題
.洪蘭/當孩子不識「文以載道」四字
.馬凱/請為台灣與年輕人打開一條生路
.薛承泰/益者三友與三有
.王文華/「剛好」,比「最好」,更好
.盛治仁/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意義和熱情

.王健壯/總統那則獨白式錄影談話
.嚴震生/你也是,我也是
.方祖涵/作弊的痛苦代價







王健壯/蔡英文該停一停想一想了


2017-12-31 00:53 聯合報  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蔡英文總統在年終記者會表示,2018年要改善年輕人的低薪問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在年終記者會談話中,展現了驚人的自信,自信到忘了她的民調在一路下滑,也忘了街頭抗議正無日無之;她嘴裡的這個政府,跟許多人眼裡的這個政府,好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政府。
她說「這個政府在做的事,都是過去政府應該做,但考量政治成本後沒有做的事」,這句話部分屬實,蔡政府兩年不到做的事,比馬政府八年加總做的事,確實要多。但做得多卻不代表做得對,如果做得都對,何以民怨四起,又何以這個政府會經常逼人民(而且是不同領域的人民)走上街頭?難道在街頭吶喊的那些人,都是刁民,都是反改革的復辟派、守舊派或既得利益者?
另外,治國當然要考慮政治成本,馬政府因為太斤斤計較於成本的付出,而讓自己陷入父子騎驢的困境;但蔡政府不計政治成本治國,卻讓自己變成了脫韁野馬。蔡英文所列舉的那些政績,其中有多少是這個政府逾越憲政規範與正當法律程序所換來的成果,難道她一無所知?脫韁換來政績,付出的不是政治成本,而是國家成本,政治成本是一時的負債,國家成本卻是長久的負債。
但蔡英文絕不會認為她是在替國家累積負債。她的強大自信讓她自認絕不會犯錯,凡她所做都是「以前總統不敢做的」,她推動的也都是「以前政府不敢推動的改革」,別人不敢的,她敢,別人做不到的,她做到了,而且,她有堅持下去的決心,既不計民調下滑的代價,也無懼街頭的抗議。但這樣的完美總統形象,竟然出自總統自己之口,蔡英文的自信強大到這種程度,大概也祇能用英文larger than life(非常人也)來形容。
然而,台灣在她兩年不到的完美治理下,真的變成了她所說的「一個不一樣的國家」?她的答案當然可想而知,就像新南向政策祇不過才略見成效,但在她「個案放大」的政治修辭下,新南向的政策成果,卻已讓台灣像盛唐時期隨處可見西域人士的長安一樣,「現在台灣的街上,經常可以看到來自新南向國家的朋友」;新南向都可以被她形容得如此漪歟盛哉,其他政策更可想而知。
比方說,轉型正義一定比新南向更讓蔡英文自認成就非凡。蔡政府追討非法黨產,把國民黨追得奄奄一息,也把婦聯會追得投降認輸,即將運作的促轉會可想見將比黨產會更狠更兇。但轉型正義非如此做不可嗎?即使不談蔡政府的轉型正義經常違背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然而,負責轉型正義的人,難道非讓自己人來做不可嗎?為什麼不能找一些有正義形象的人,來推動攸關國家和解的轉型正義?
曼德拉的轉型正義之所以被全球視為典範,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他並沒有讓非洲國民議會的同志負責轉型正義,而是讓屠圖大主教主持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曼德拉是靠屠圖的正義形象,化解了轉型正義必然會有的仇恨與衝突,最後也帶來了國家和解的成果;顧立雄、林峯正或其他民進黨同志,能做到屠圖所做的嗎?當然不能。
蔡英文說「轉型必須急行軍」,這句話讓人膽戰心驚。她在急行軍治國快兩年後,其實應該停一停也想一想,站高站遠一點去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要再活在自己吹大的氣泡中;氣泡中的總統,下場可想而知。

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10月
.嚴震生/宗教改革五百年的政治意涵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0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0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0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美稅改磁吸資金 台灣要有危機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虛矯新南向:觀光的「千萬」迷思
.聯合報黑白集/《促轉條例》也造假?
.經濟日報社論/美稅改磁吸資金 台灣要有危機感







經濟日報社論/美稅改磁吸資金 台灣要有危機感


2017-12-30 02:3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秀出簽署好的美國稅改法案。 路透


經過數月以來的政治折衝,美國國會在上月底通過了眾所矚目的稅改法案,川普總統更搶在耶誕節前簽署,為美國送上耶誕大禮。基於美國的經濟地位,其國內稅改必然會有國際效應,台灣更是受影響最直接的對象,必須儘早評估,研提因應對策。
本次美國稅改重點,主要在個人與企業所得稅改制,調降稅率並修正各類扣抵規定,其中又以企業所得稅改制最受關注,因為美國不但一舉將企業所得稅率從35%驟降至21%、擴大資本投資費用化之範圍,同時還將課稅基礎由「屬人主義」(全球所得制)改為「屬地主義」,未來僅美國來源的所得才需納稅;企業海外所得原則免稅,海外附屬公司的股利也免稅。又為鼓勵企業匯回過去累積且停留境外的盈餘,本次稅改納入一次性的盈餘匯回稅:海外盈餘為現金者稅率為15.5% 其他資產的稅率為8.0%。
以上的改革對台灣有利有弊。在利多的部分,美國稅改後,各界期待能帶動民眾與企業的消費與投資等需求,同時因擴大資本投資的抵減鼓勵,亦有助於提升生產力等供給面效益,使得未來幾年美國經濟看好。由於台灣(及各國的台商)出口表現一向與美國經濟活動高度連動,因此在稅改能刺激美國經濟的有效期間內,台灣都會是最大的受惠者之一。
然而「台商」受惠不等於「台灣」受惠。首先稅改會吸引美國企業海外資金;按英國金融時報統計,海外現金部位最高的前五名美商,分別是蘋果電腦、微軟、思科、Alphabet (Google母公司)及甲骨文,都跟台灣高科技產業淵源很深。當其重新考慮全球資金布局時,無法避免對台美未來投資及產業合作造成影響。再者,美國稅改也可能會帶動全球及台商資本加速流向美國,包含擴大對美國的投資,以及將第三國盈餘匯入美國。對產業外移嚴重,投資動能不足的台灣而言,其衝擊絕不可輕視。
特別是在主要國家可能用降稅對抗美國稅改的資本磁吸效應之際,我國卻正在推動調高營所稅率至20%。這個稅率看似低於美國,但美國對企業所得已改採屬地主義,我國仍為全球所得制,台商海外所得匯回後要被重複課稅,因此總租稅負擔可能顯著高於美國,進一步惡化資金流向美國的程度。然而若台灣要加入降稅競爭之列,在營所稅佔整體稅收23%的情況下,對稅收乃至於經濟發展又會造成「逐底競爭」(race-to-the-bottom)的問題,不可不慎。
本次稅改另一個重點,是納入所謂「稅基侵蝕反濫用稅」(Base Erosion Anti-abuse Tax, BEAT),意圖改變跨國公司移轉訂價的問題。以專利權為例,過去美商常將專利權登記在當地稅率較低的海外子公司名下,美國母公司需要付費給海外子公司才能使用。這筆費用在美國可以扣抵,而收費的子公司也因當地稅率低而可少繳稅,藉此降低該集團的全球租稅負擔。
本次BEAT則規定未來美國公司收取外國企業智財授權費之收益,所得稅率僅為12.5%,低於正常21%,以誘使美國企業停止移轉訂價行為。由於BEAT有抑制美商將企業活動移轉境外的效果,對未來台美產業合作及台商布局的影響,值得高度關注。不過這個規定有爭議,因為BEAT的優惠稅率只適用於來自境外的授權收入,因此歐盟認為此一機制等同於獎勵出口的補貼,有違反WTO規則之嫌。
在全球資本、技術高度連結的時代,蝴蝶都能引起巨大效應,何況是號稱史上最大的美國稅改。中國大陸對我們的磁吸尚未停止,又來美國稅改這個大磁鐵;東西夾擊,政府豈能沒有危機感!


聯合報黑白集/《促轉條例》也造假?


2017-12-30 00:1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昨天在中科院舉行總統府年終媒體茶敘。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王騰毅/攝影



促轉條例》到底有幾個版本?現在,出現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象。
民進黨強行通過的《促轉條例》,用「斷代法」排除了原住民;民進黨發言人吳思瑤上原民台解釋,原住民的轉型正義「年代久遠」,不在這次促轉中。但蔡英文主持原轉會議時卻說,《促轉條例》沒有排除原住民。這是《促轉條例》存在不同版本,埋伏了一般人看不見的隱藏條款?或是立法院學了國安局「造假」國安情資的手法,送給總統假的《促轉條例》?
蔡英文說,曾受人權侵害的族人,都可以在促轉會成立後依法聲請調查。蔡英文玩的,是「白馬非馬」的語言遊戲。除非蔡英文心中懷有「原住民不是國民」的潛意識,否則任何國人在威權時期受到侵害,本來就有聲請調查的權利。
然而,原住民所要討的轉型正義,卻不是《促轉條例》的狹隘規範所能涵蓋。在去蔣、去中、媚日的思維下,《促轉條例》排除了日據及更早期的適用;原住民被掐頭去尾,不能為祖先討公道。
蔡英文說,原住民族在不同政權統治下,承受過不同的痛苦及差別待遇,都是原轉會致力解決的課題。然而,促轉會有立法依據,原轉會只有一份蔡英文核定的設置要點;原轉會哪有強制調查、搜索、扣押、沒收權力的威風?
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曾高呼「去你的」,痛批《促轉條例》切割原住民的轉型正義。現在,她也許還想再罵一次!


聯合報社論/虛矯新南向:觀光的「千萬」迷思


2017-12-30 00: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來自新加坡的陳姓女子(前排右四)成為今年第1000萬名外籍旅客,獲贈華航機票等禮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前不久迎來了今年第一千萬旅次,觀光局敲鑼打鼓送出大禮大肆宣傳,並歸功「新南向」政策奏效。總統府也說,是政府政策得宜及業者努力的結果;觀光協會會長葉菊蘭更發豪語,要朝來台旅客兩千萬、三千萬人次努力。不過,官方喜不自勝,業界卻相當冷感;上熱下冷的兩極反應,戳破了「千萬觀光大國」的假象。
不妨看看另一組數據。來台旅遊人次從二○○七年的三七一萬一路攀升,到前年首破千萬,達一,○四四萬人次,去年更增至一,○六九萬人次。然而,觀光外匯從前年創了四千六百億元高峰,去年減至四千三百多億,今年數字恐再下修。
另一組更有感的數字是,來台旅客人數上升,但平均每人每日消費卻反向下滑。二○一四年平均數還有二二一美元,前年降至二○七元,去年再降至一九二元,今年恐繼續下滑。停留天數同樣連三年遞減。
觀光旅客人次達標,觀光外匯卻呈現縮減,觀光消費則持續下滑。簡單的數字,說明了業界與民眾無感的原因,也揭露了新南向政策的虛矯。尤其,政府為了拚旅客量,不惜棄守「對等互惠」與「國境安全」原則,敞開國門,免簽大放送,甚至撒錢補貼衝數字。因此,觀光達標的背後,是國境安全疑慮倍增,毒品販運也跟著新南向前進,引發鄰國不滿;甚至「假觀光、真打工」已達集團化作業規模,成為填補台灣茶園、農場缺工不可說的秘密。
我們不妨反思一下:追求「千萬觀光大國」的目的何在?從馬政府以來,「千萬觀光大國」成為施政目標,開放陸客後,不論觀光外匯及來台旅次都飆速上升。但是,在看似光榮的表象下,卻讓台灣觀光環境體質缺少檢視的機會,觀光軟硬體多年不見提升。近幾年觀光宣傳預算不少,卻偏向淺碟化,熱鬧有餘深度不足,大抵是砸大錢請國內外明星宣傳代言,重點常不脫「吃」。然則,台灣的觀光優勢只有夜市小吃及銅板美食嗎?
台灣觀光的利基是在文化與生態,但主政者不是欠缺思維,就是閉門造車。不少歐洲國家將文化觀光財發揮到極致,靠著老祖宗「遺產」,每年吸引無數觀光客前來。台灣也有許多享譽兩岸及國際的名人故居,觀光局若能與文化部合作,將他們的在台足跡串連成旅遊套裝行程,結合歷史與人文風光,透過故事行銷,增加觀光深度,都能讓旅客願意一來再來。可惜,觀光局只知拚人頭業績,文化部只顧搞促轉,除地方政府偶有推動,不見中央有系統地規畫。
至於生態旅遊,交通部長賀陳旦上任時就說觀光不該停留在「衝量」,指示要發展綠色觀光生態旅遊。過去一年,觀光局看似推了不少以生態為名的遊程,卻往往流於瞎子摸象,甚至反其道而行。從官方到業界,對於生態旅遊的內涵──尊重、永續及社區分享,一知半解。許多業者以為,帶旅客潛水、看海底生態就是生態旅遊,卻沿途喝瓶裝水、踩踏潮間帶,也未能結合社區解說員,讓社區得以受惠,達到共榮雙贏,甚至可能因為人數暴增而變成環境災難。
此外,觀光局推動的生態旅遊,仍習慣在現有國家風景區中找景點,連「新瓶裝舊酒」都稱不上。既要推動生態旅遊,就應擴大結合保育相關主管單位如林務局、各國家公園管理處等,找出台灣最有深度與價值的生態景點,而非關門憑空想像,把路愈走愈窄。
近年旅遊業界流傳陸客的一句話,不來台灣,「一輩子後悔」;來了之後,卻是「後悔一輩子」。這雖是戲語,卻道出台灣觀光困境。推動觀光,不應落入數字迷思,而應思考厚植與加值觀光內涵,才能讓綠色觀光財源源不絕。老用「千萬觀光大國」自我沉醉,除供新南向吹噓外,只會讓台灣觀光走入死胡同。

【重磅快評】蔡政府出口轉內銷的國際承諾

.【重磅快評】蔡政府出口轉內銷的國際承諾
.【即時短評】別快跟勞工分手了還以為戀愛ing

.【即時短評】調整選舉戰力 蔡壁如還是柯文哲左右手
.【重磅快評】2018年三大國際新聞猜想
.【重磅快評】南機場難如登天 柯市府難道是騙子?
.【重磅快評】護照出包罪無可赦 斷交倒顯得雲淡風輕?
.【即時短評】環保限產令風暴 台商惡夢重演
.【即時短評】誤認國門事件 外交官推諉卸責醜態畢露
.【即時短評】饒吳政壇恩怨 糾纏2018年台東縣長選舉?
.【重磅快評】黃志芳人走茶涼 小英疊床架屋要安插誰?
.【重磅快評】柯P大禮送不成 只怪鄭文燦太精算
.【重磅快評】紫爆空汙 元旦全台戴口罩來跑馬拉松
.【重磅快評】指鹿為馬5小時 外交部想誆誰?
.【重磅快評】政府斷線了!趕快搶購成人紙尿褲
.【重磅快評】勞工、想想孰軟?小英平安夜對勞工的背叛
.【即時短評】陳菊將卸任 誰來接棒競爭激烈
.【即時短評】反勞基法修法遊行與失蹤的蔡英文
.【即時短評】鴿派獲勝 婦聯會一息尚存?
.【即時短評】擴大限塑政策後 恐還有一段陣痛期


.【重磅快評】小英和北檢都有轉身就走的「謙卑」背影







【重磅快評】蔡政府出口轉內銷的國際承諾


2017-12-30 16:08 聯合報  主筆室

外電報導,南韓海關上個月扣押一艘香港貨船,疑似偷運石油油品到北韓,租用這艘貨船的,是台灣在馬紹爾群島註冊的公司。由於茲事體大,總統府和外交部昨天均有回應。府方說這家公司不是台灣所屬公司,外交部則說「對案情有所掌握」,但不便說明。府的輕描淡寫,以及外交部的避重就輕,令人對整起事件產生更多疑惑。 聯合報系資料照



外電報導,南韓海關上個月扣押一艘香港貨船,疑似偷運石油油品到北韓,租用這艘貨船的,是台灣在馬紹爾群島註冊的公司。由於茲事體大,總統府和外交部昨天均有回應。府方說這家公司不是台灣所屬公司,外交部則說「對案情有所掌握」,但不便說明。府的輕描淡寫,以及外交部的避重就輕,令人對整起事件產生更多疑惑。
府方說這家公司不屬台灣,顯然是想要外界把這起違法偷運事件和台灣脫鉤。那麼問題來了:南韓媒體直接用「台灣公司」稱呼這家公司,請問總統府和外交部要不要澄清、要不要更正?又外交部吞吞吐吐,只說「掌握案情」,但假如真的與台灣有關,又有甚麼不能進一步說明?外交部在顧忌甚麼?
經過媒體抽絲剝繭,這家公司的輪廓已經漸漸分明,應是位於高雄的台灣商人登記在馬紹爾群島的公司。看到「馬紹爾群島」,國人應該就覺得恍然大悟。馬紹爾是我國友邦之一,不少台灣遠洋漁業均登記在此,案情真相如何以經不言可喻。
雖然我國是北韓主要的貿易往來國之一,但自從北韓不斷試爆核武和聯合國通過制裁以來,我國上自蔡英文總統,下自外交部和駐美代表,無不表示譴責北韓並配合國際制裁行動;其間原因,除了「履行國際義務」外,當然還有更深層的國際戰略思考。美國現在最頭痛的,就是北韓問題,台灣在這個議題上向美國「輸誠」,也是合理選擇。但這些承諾,當然不能只是說說而已,說了卻做不到,比不說還糟糕。
結果「全力配合聯合國決議」言猶在耳,就發生走私油品到北韓還被活逮的消息,這證明所謂的「全力配合」,只是官話。「這家公司並不是台灣所屬公司」的說法,則是根本把國際社會當笨蛋。
這個事件凸顯的另一個問題,是我國對所謂的「國際義務」到底有多少履行的誠意。如全球減碳,蔡政府也是信誓旦旦說要遵守,但結果卻是燃煤發電越來越多,人均排碳量名列全球前茅。政府的思考,似乎只是把履行國際義務當做「出口轉內銷」的政治手段,至於是不是要履行,還是得看自己的意識形態。
好在減碳議題美國老大哥川普也不重視,蒙混過關不難;制裁北韓卻是川普念茲在茲的首要之務,蔡政府的國際戰略已經從過去的美中台三方平衡變成對美傾斜,此次爭議若沒有好好處理,外交風暴不是不可能發生。假如還是想把國際承諾當做出口轉內銷的籌碼,類似問題只會不斷發生。

【即時短評】別快跟勞工分手了還以為戀愛ing


2017-12-30 12:11 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即時報導

報系資料照



除非是和平分手,雙方言明好聚好散,幾乎世上每一對情侶要分手的時候,總有一方是處於狀況外,連挽回都不懂得挽回,非得要離開的那一方鐵石心腸的拒絕才明白緣分已盡。
針對勞基法修法、有條件鬆綁7休1,民進黨政府的態度強硬,已幾乎沒有轉圜的餘地。近來就算勞團數度走上街頭也難以讓民進黨回心轉意,傷透了不少過去把民進黨當作戰友的勞工朋友的心。
然而,眼看民進黨就要與勞工分道揚鑣、向右派靠攏,一去不回的時候,總統蔡英文卻在年終談話時表示,外界若單以一次修法來定位民進黨跟勞工關係的翻轉,有一點不公允。顯然兩者的關係正面臨終結,蔡英文還在狀況外。
行政院長賴清德就任後,拚經濟的態度明顯,固然值得肯定,但做法卻像是在追求一名新對象,獻盡殷勤,對於資方的要求不遺餘力,對勞方的照顧卻是極盡推託之能事。
現在民進黨的角色似現代陳世美,得到政權後便貪圖當駙馬爺的榮華富貴,冷落廣大勞工的權益,讓勞工無辜淪為秦香蓮的角色,但民進黨變心的同時好像又希望可以腳踏兩條船,強說自己仍跟勞工站在同一陣線,以為強辯就能讓勞工繼續無怨無悔的支持。
可是政府既然可以對勞工無情,勞工又為什麼不可以對政府無義?既然已瀕臨分手時刻,民進黨若想勞工持續相挺,至少也要懂得挽回,否則一意我行我素,不給修法任何調整的下場,就是明明分手了還以為戀愛ing。

聯合筆記/風起了,台灣不能大意

.回顧與前瞻/民進黨執政20年? 獨大更易分裂
.綠色政績 只見陳抗與茫然
.治國有夢想 說到能否做到
.聯合筆記/風起了,台灣不能大意
.文化高於政治 日韓慰安婦不會終結
.生活都不夠 買股一定賺?
.護照出包究責 何必無限上綱
.無助選校 新生註冊率給誰看







聯合筆記/風起了,台灣不能大意


2017-12-30 00:45 聯合報  蔡佩芳

安倍將以他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與大陸的「一帶一路」,做為日中合作新基石。圖為安倍(左)與習近平去年在杭州廿國集團峰會會面。 路透資料照片



二○一七年到尾聲。回顧過去一年台日間發展,亞東關係協會交流協會雙雙正名、日本首度現任副大臣等級訪台、雙方簽署關務合作協定,可共同打擊犯罪,名、實都有些收穫。但迎向二○一八年,台日關係卻沒有更樂觀的條件。
安倍對中政策的調整,有跡可循。過去,日本面對中國大陸倡議的「一帶一路」帶有更多猜疑與防堵,但現在已轉向正面看待合作空間,開始爭取安倍「印度太平洋戰略」與習近平「一帶一路」的共存共榮。
從國際局勢看,川普對中政策仍不夠明朗,唯可確定他不承繼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再加上北韓帶來的威脅日增,日本對中政策勢必得更柔軟更有彈性;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開始出現疲軟跡象,但若因而全球景氣發展趨緩,對日本拉抬經濟成長也非好消息。
回到中日雙邊關係,二○一八年更是中日友好和平條約簽署四十年。過去條約簽署後的每個十年,中國大陸領導人都曾訪日,日方也正在力促雙方領導人互訪,日本輿論預期習近平來訪,雙方很可能簽署中日第五份文件(前四份分別是一九七二年中日聯合聲明、一九七八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一九九八年中日聯合宣言和二○○八年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若安倍期待在中日關係留下歷史定位,二○一八年將是關鍵年。
加上日本正全力打造二○二○東京奧運,追求其盛大成功,中國的合作不可或缺。正如同當前的南韓,儘管日韓慰安婦協議調查報告出爐,但南韓文政權推遲對協議的處置方針,也是為了避免平昌冬奧前生波。
但中日關係回溫卻不如日方期待。即使中日雙方口頭上頻頻釋出善意,但日本作為主席國力促中日韓領袖會談復談,卻遲遲等不到中方回應,時間從今年底、敲到明年初,再延到明年春。中日韓領袖會談是習近平訪日踏門磚,時程延宕也為習訪日蒙上陰影。
中日關係回暖的春風遲遲未真正吹拂,對台灣並不見得就是好消息。往極端地想,中國大陸期待的春風若是在等日本讓利,中日第五份文件裡會不會有台灣問題?儘管安倍政權對台的友善無庸置疑,但台灣不能將台日關係、台日中關係都仰賴這份善意。風起了,台灣得注意。



回顧與前瞻/民進黨執政20年? 獨大更易分裂
2017-12-30 00:45 聯合報  廖達琪/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高雄近來的「心內話」風波,黨內派系間的裂痕,完全浮上檯面。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林保光/攝影
行政院前院長林全曾接受周刊訪問時表示:民進黨規劃是連續執政廿年。話語透露的訊息相當清楚:民進黨會清理政治戰場,讓唯一有執政經驗,且仍有立院卅五席的第一大反對黨「國民黨」走入歷史灰燼,或至少廿年一蹶不振;其他小黨都無力與民進黨一較長短,民進黨獨大下,黨內各派系或頭角崢嶸之士,可以不用急於一時,來日方長。言下之意,可能也不無暗示聽從蔡總統/黨主席的安排,自有糖吃。

這一席話,也許在二○一六年剛執政時,還有些效力,但二○一七年的情勢似乎起了些變化,尤其說這話的林全,在九月即被換下,換上了新潮流大將、在台南市主政滿意度高居不墜的市長賴清德,蔡英文總統則似馬英九於二○○八年就任初期,很守分地依憲法退居二線;但民進黨內卻為二○一八年的地方選舉,有些派系火拚味道,尤其在南方二都所謂的鐵票區。打算執政廿年的民進黨,明年的地方選舉小考,會考得如何呢?

且不說各家民調顯示蔡總統,甚至就任初期有高支持度的賴清德院長,目前都有些難以止跌的現象,再加上「一例一休」的政策修正案,似乎是順了「資」方之意,卻又逆了「勞」方之情,尤其得罪了不少過去與民進黨一起推倒國民黨政權的民間團體及年輕族群;而「非核家園」政策的推動,也被認為是導致目前各地,特別是中南部,頻頻面臨「紫爆」級空汙威脅的源頭之一。

這些林林總總的現象,看來不利民進黨的明年小考;但民進黨也不是省油的燈,搞選舉起家的政黨,又有長期執政的企圖心,自不會沒有對策及盤算。對策主軸似就是讓國民黨趴在地上,長期站不起來,再配以資源的放送,以「前瞻計畫」各種款項下放各地,有類綁樁;同時再將水利會系統改為官派,近似於先鞏固地方部分的組織票,以確保某些票源等。但紅樓夢有「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之警語,民進黨的盤算有沒有盲點呢?

孟子曾言:「國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雖是提醒當時的「國家」(其實是封建領主),最好要有外在的敵人或對手,才能保持內在的團結及惕勵之精神,但用於現在民主國家內的政黨競爭,邏輯也說得通。如兩黨勢力較均衡時,各自內部較易團結;只剩一大黨時,在選舉競爭以掌握權位資源的遊戲規則下,這一大不僅易腐化,更容易分裂。過去的國民黨,應是最好的前車之鑑;更別提一黨獨大對「民主」的傷害。

民進黨的主軸對策,既是打趴國民黨,並以「黨產條例」及「轉型正義」等有重大爭議的法案,經立院多數暴力強行通過,對國民黨進行趕盡殺絕,幾近抄家滅族的鬥爭;國民黨目前也確實給人奄奄一息,短期難以振作起來之感,但民進黨就此高枕無憂了嗎?

看看民進黨地盤最穩的南方二都,不僅競爭者眾,且為爭取初選互相攻伐,刀刀見骨;高雄近來的「心內話」風波,黨內派系間的裂痕,完全浮上檯面;但彼此均懷念二○○六年的最終團結,因而攻下了市長寶座,才有今日「南霸天」局面;當時如沒有黃俊英勢均力敵的聲勢及可能當選的態勢(最後只輸一一一四票),大家還願團結嗎?

二○一八年民進黨的地方選舉小考,如沒有國民黨好好相伴,強力競爭,對民進黨自身的團結度是嚴酷考驗,分裂的誘因是存在的;而執政廿年的夢想,就留給選民們好好評價吧!





文化高於政治 日韓慰安婦不會終結
2017-12-30 00:45 聯合報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台中市)
南韓總統文在寅明確表示兩國政府間協議無法解決慰安婦問題的發言,可能暗示有重啟談判或廢除協議的可能。 美聯社
二○一五年十二月廿八日,當筆者在日本目擊日韓之間對於慰安婦問題的歷史性和解時,即公開斷言「日韓歷史問題不會終結」。果然,才不過兩年,「最終」和「不可逆」,都成了說文解字。

今年才上台的韓國新總統文在寅廿八日主張,戰前慰安婦問題從來沒有在韓日間獲得「最終且不可逆的」解決。

就某個意義言,當然是在說:事實上「背叛」韓國人的前總統朴槿惠作的外交決定,不能代表韓國人也不能代表國家。這在政治競爭長期被包涉在道德競爭中的朝鮮半島而言,理所當然。用台灣話來轉譯的話,當然就是轉型正義的實踐,毫無疑問,超越慣習國際法。因為這是文化。

兩年前,日韓和解的影武者是美國(歐巴馬),針對的對象是中國(習近平)。同時,和解的是政府(state政治單位),而非國民(nation文化單位)。當時,美、日、韓之間迫切想要解決的,是慰安婦問題帶來的區域安保、經濟統合等「問題」,而非「慰安婦」問題的歷史責任。

今天,日韓和解的正式破局,反映的不過就是傳統的國民國家原理。也就是說,文化確實是政治的上位概念,政治先行的政治決定,永遠會遭受文化力量的反撲。

「恨」是朝鮮文化的基調。但是,朝鮮/韓國人的「恨=han」,跟我們所說的恨(hen)不同。宛如千年冰層,並非外來,而是內生;並非一時,而是累積。因為有「恨」,所以非解不可,而「解恨」就成了朝鮮/韓國民族主義的最強力來源。但是,只要是韓國人都知道,「解恨」沒辦法靠握手,沒辦法靠協議,只能靠「內」與「自」,靜靜地/慢慢地期待冰層的自行融解。

相反地,日本的政治文化強調「場=topo」的力量。所以,場所或附隨於場所的氣流一變,立場就變。兩年前的日韓和解,日本人當然是當成「不得不」的和解。滿心不願意,既得花錢又得認錯,但是,既然「現實上」占了大便宜,那就說服自己接受好了。

強調「自」的朝鮮半島和隨時意識到「他」的日本之間,在哲學上,和解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