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解封救經濟 刻不容緩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3264/web/

◆  聯合報黑白集/只有軍武 沒有軍魂
◆  聯合報社論/蔡總統翻頁容易,兩岸新卷難書
◆  經濟日報社論/解封救經濟 刻不容緩







經濟日報社論/解封救經濟 刻不容緩


2020-05-25 23:5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疫情在台灣早已近乎歸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難得有空閒,趁著南部豪雨不斷,選擇屏東宣導防疫新生活的首站;指揮官陳時中到墾丁逛大街,所到之處幾乎都是人潮洶湧,縣長和民代爭取和政治明星共同亮相的機會,把陳指揮官防疫成功的聲望推上最高峰。

問題是,從防疫角度來看,指揮官其實做了反面的示範。他5月初就說台灣已經很安全,民眾只要勤洗手、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就能恢復正常生活;在墾丁也說「現在就等於是解封了」,卻又呼籲民眾勿因此鬆懈,仍要自己警惕,以免成為防疫破口,前言後語自相矛盾。既然40多天無本土新增案例,也過了檢疫14天的兩個巡迴,代表台灣目前是極度安全狀態,只要嚴格防杜境外移入即無防疫破口,卻還要民眾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根本就是毫無實益

更何況,陳指揮官在撈魚苗、用餐和品茶等場合,自己就沒戴口罩,而且和店家靠得很近並未保持社交距離,顯然陳指揮官已認定台灣幾無感染的風險,尤其現在天氣炎熱,戴口罩極不舒服,近日屢屢發生民眾搭乘大眾運輸拒戴口罩的糾紛,指揮官何不就直接宣布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方面的「解封」,好讓民眾過正常的生活?

再從經濟角度來看,防疫拖得愈久,對經濟的傷害愈大,紓困就愈花錢,振興就更費力。出過好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芝加哥大學,4月底有三位經濟學家發表關於美國的經濟衝擊評估,發現如無任何防疫措施,會感染美國六成的人口,將導致140萬人死亡,經濟損失為6兆美元(約為美國GDP的三成)。但若政府採取防疫措施,透過限制社交距離,關閉不必要的經濟活動,則經濟損失將高達7兆美元;若計算長期成本、人力和物質資本的減少,及公民自由受限等價值,則損失更是巨大。

換言之,防疫措施造成的經濟損失遠超過疫情本身造成的損害。這也是許多歐美國家一見到疫情曲線變得平緩,就巴不得要解封,急著重啟經濟,美、德等國甚至發生民眾上街示威要求「寧可病死,也不要餓死趕快解封日本政府也已全面解除境內緊急事態宣言」,希望盡快恢復經濟活動。

當外國看到台灣防疫成功,竟然還不儘速解封,紓困搞得亂糟糟,振興方案還拖拖拉拉,相信一定對台灣蹉跎重啟經濟的大好時機感到大惑不解。尤其,4月失業率4.03%寫下近七年新高,因工作場所緊縮或歇業導致失業人數月增3.6萬人更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單周工時未達35小時者暴增到40萬人,再刷新最高紀錄製造業接單不順,更是第3季將要面臨的最大挑戰,代表紓困和振興方案早已刻不容緩

然而近日政府的振興方案例如經濟部的振興券,竟然要7月才上路;交通部的振興國旅補助更要拖到8月,聽起來就是急驚風碰到慢郎中,政府難道不知道有多少餐廳、民宿、觀光、表演團體叫苦連天,度日如年?再拖一個月,會造成多麼嚴重且無以回復的傷害?而且各部會最後的結論都是「仍要經過疫情指揮中心指示才能啟動」,不只吊足了民眾的胃口,也有將經濟不振的責任甩鍋給防疫中心之嫌。

我們必須提醒蔡政府和防疫指揮官,政治的聲望爬上巔峰之際,也可能正是台灣經濟深陷谷底時防疫有成若不知及時身退,猶遲遲不肯真正解封,就是讓經濟繼續沉悶低迷。就像墾丁的某些業者,對於清明假期被列為國家級警告熱點,被貼上「只顧賺錢、不顧防疫」的標籤至今仍無法諒解一樣,防疫中心可要好好思考,該做哪些當前急務,才不會將來招致「只顧防疫,不顧經濟」的罵名。














聯合報黑白集/只有軍武 沒有軍魂


2020-05-26 00:2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宣布售台18枚MK-48重型魚雷相關設備與技術;圖為美國海軍吊掛魚雷情況。圖/美國海軍檔案照片


五二○當天,美國務院宣布將售我十八枚新式重型魚雷,被喻為美方送給蔡總統就職的「賀禮」。諷刺的是,此前數日卻傳出我國現存唯一一艘功勳艦中海艦」,國防部廢鐵標售的消息。這艘曾台海戰役裡出生入死的老兵,未沉毀於戰火,卻將在我國防部手中灰飛煙滅

中海艦」的故事不但是一個傳奇,也代表台海戰役的歷史。它除曾參與二次世界大戰,也曾是一江山戰役指揮官王生明的乘艦,並曾在八二三砲戰期間擊沉共艦。這樣一艘軍艦,國防部無法修復保存,原因竟是「耗資不菲」。而所謂耗資」,不過是二億三千萬元修復費罷了

姑不論國防部是否以「現役艦」的修復標準來灌水費用,這個價格,還遠不及一枚「重型魚雷」一千萬美元的售價。政府花了大把鈔票,買了許多軍事武器,喜孜孜地炫耀國軍戰力如何提升,美國對台灣多麼支持;但對於曾立下汗馬功勞、可彰顯國軍軍魂的功勳艦,卻當廢鐵以一千四百萬賣掉,真是無比諷刺

更諷刺的是,目前極力爭取保存「中海艦」者,除民間人士,只有被稱為小綠的時代力量,稱要保存這艘抗中保台神艦作為紀念曾領導台海戰役的國民黨,僅個別的呂玉玲、陳玉珍等立委發聲,黨中央對此竟不置一詞執政的民進黨,則是把軍功艦直接打成廢鐵的推手。「台灣的主流價值究竟是什麼,也就不難想見了













聯合報社論/蔡總統翻頁容易,兩岸新卷難書


2020-05-26 00:2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未提九二共識,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表示,「歷史已經翻過一頁」。(中央社資料照片)


蔡總統就職演說未提九二共識,僅重申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陸委會主委陳明通高調說,「歷史已經翻過一頁」,九二共識不必再討論。國台辦的官式回應,則譴責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兩岸許多學者都強烈質疑,蔡總統的修憲主張,可能是「兩國論」的最高潮。

值得觀察的是,適逢大陸兩會開議,中共領導人對蔡總統的談話相當低調。在政協主席汪洋的開幕報告裡,也不見九二共識,而是要深化和台灣島內黨派各界的交流交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報告中,也首次未見「堅持九二共識」,強調的是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
汪洋雖在兩天後重提九二共識,但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解讀,這是兩岸領導人有默契的互拋橄欖枝」,他並呼籲兩岸要掌握歷史機遇重啟既有的官方與準官方機制

觀察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及新兩岸人事布局,似有為兩岸重啟對話預留空間之準備。因為中華民國憲法仍屬「一個中國」的國家定位;兩岸關係條例則以「國家統一前」的原則來規範兩岸的往來。此二者可謂兩岸關係的「底線」。問題是,當她翻過「九二共識」這一頁時,並未對兩岸關係新局提出積極性的新路徑圖或搭橋策略,至少外界看不出兩岸關係重啟之觸媒拋棄九二共識容易,但要書寫兩岸新頁何其困難;尤其兩岸歷經四年冷戰互鬥,雙方缺乏基本互信卻心存更多芥蒂及懷疑,面對疫後世局的驟變,將有更多變數影響兩岸關係的改善。

變數之一,香港局勢的變化首當其衝。中共為了穩定香港政經情勢,跳過香港《基本法》廿三條立法的等待,驟然提出「港版國安法」。此舉,是北京要自行立法終結香港一年多來「反修例之亂」,顯示中共對香港的國安防獨考量已高於經濟融合。消息一出,港股大跌,不滿紛起,民主派悲鳴「一國兩制」已亡。這項舉措,反映了中共阻斷港獨、台獨的意志,也將更強化台灣民眾的反中情結,成為兩岸復談的阻力。

變數之二,是蔡總統啟動修憲。蔡總統對於憲改的可能方向,雖保持了一定的彈性與模糊,但只要修憲程序一啟動,統獨之爭、理念與現實的角力必然傾巢而出。屆時,修憲自不可能只侷限於十八歲公民權一項,一旦國家定位、憲政架構、兩岸關係再定位的爭議攪成一團,勢必為缺乏共識的台灣社會再添衝突風險。稍有不慎,即可能如「港版國安法」般,成為兩岸擦槍走火的引信。

變數之三,是美國的對中戰略及對台灣的利用。過去兩年,川普政府發動的美中貿易和科技戰接二連三,如今川普面臨連任壓力,勢必擴大利用各種藉口在此議題上煽風點火,以爭取勝選。當川普發動對中共政經全面對決攻勢,台灣便成為川普欽點的火線哨兵,不論是壓迫台積電選邊在美設廠,或是在蔡英文就職後送來魚雷軍售賀禮,都擺明了要挑激中共。蔡總統就職日,美國務卿龐培歐送來對「台灣總統」的賀電,在在說明美國把台灣當成測試大陸壓力鍋爆炸的燃點,也果然引發北京強烈反應。台灣會不會成為中美衝突的犧牲品,蔡總統必須極為自覺,否則就是引火上身。

蔡總統的就職講稿寫得動聽:要以更融通的金流、更活水的人流、更強勁的產業實力、更與世界緊密連結的台灣來開啟嶄新的經濟格局。但是,如果沒有明確兩岸新路徑和國際新戰略的指引,這些動聽的詞句都只是空洞的標語,無一可行。疫後的世局必然紛亂,疫後的人心必然脆弱;因此,要化解兩岸及各自的困局,兩岸領導人得跳出既有的思維框架與定見,拿出大智慧及大擔當,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與分歧,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關係條例的表述,只是設定停損點,而且還必須是國家定位未經更動的憲法。至於要為兩岸展開和平穩定的新局,恐怕還要有更具體的作為。否則,歷史翻過一頁,兩岸卻寫不出任何新的篇章,結果將是空白一片或更糟的塗鴉

【重磅快評】光明正大也可贏 偏偏要作弊的民進黨政府

◆  【重磅快評】當憲兵套綠迷彩 還分得清是片場或戰場?
◆  【重磅快評】懲罰港人、示警北京?厲害了 我的台灣!
◆  【重磅快評】光明正大也可贏 偏偏要作弊的民進黨政府

◆  【重磅快評】耽誤救急的振興券 依然有馬英九影子






【重磅快評】光明正大也可贏 偏偏要作弊的民進黨政府


2020-05-26 11:51 聯合報 /   主筆室


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活動,已經進入最後階段。罷免成敗的關鍵,在於投票率的高低。支持罷韓的一方,自然是千方百計想要炒熱罷韓熱度,提高投票率。只是連政府也攪和進去,各式各樣的為罷韓賣力演出,就令人很難苟同了。

最努力演出的,當屬獨立機關中央選舉委員會。近一個多月來,中選會不放過任何機會,積極說明各種與罷韓相關事務,可說殫精竭慮。光是視察投開票所,就可以發好幾篇新聞稿;商借投開票所期間,更是幾乎每天報告進度,令人瞠目結舌。

與民國106年(2017年)罷免黃國昌相比,中選會在同一時期的新聞稿,罷韓比罷昌足足多了6倍。再對照民國107年(2018年)九合一選舉公投綁大選期間,諸多公投審議的爭議,中選會的「惜字如金」,中選會對罷韓的積極態度,若說這是選務中立,恐怕沒人相信

其次,高鐵也來湊一角,推出購票優惠,而且優惠時間押在5月27日到6月19日之間,罷韓投票日「恰好」就在其中。無獨有偶,台鐵此時也發公文給員工,「提醒」設籍在高雄者可「請假投票」。雖說高鐵和台鐵都各有說法,但可信度如何,卻是一望即知。

而在罷免活動正式起跑當日,可能代表民進黨參與高雄市長補選的行政院長陳其邁忽然南下勘災而且重頭戲就放在高雄雖然陳其邁也去了台南,卻略過災損相對比較嚴重的雲林、屏東,如果這和罷韓無關,什麼才和罷韓有關?
最不應該牽扯,卻也牽扯進去的是法務部。有罷韓團體冒用法務部的標誌作圖提倡罷韓,法務部長蔡清祥被問及此事,對於其是否違法卻是閃爍其詞,甚至說「視情況可以原諒就原諒」。對照民進黨政府過去對這種造假訊息動輒提告、恫嚇、舉發來看,此次法務部簡直是佛心滿點。其原因為何?當然只是「顏色對了」。

韓國瑜是否應該被罷免,當然見仁見智,選民心中各有一把尺。但從罷韓的聲勢來看,其實通過的機率不低。但民進黨政府此時的表現,就宛如一個上考場的學生,明明光明正大作答就可及格過關,卻還是堅持要作弊,用各種政府資源讓罷免活動成為不公平競爭,連選務機關、國營事業和司法行政機關都全力表演。這樣的政府,只能讓人搖頭了。











【重磅快評】懲罰港人、示警北京?厲害了 我的台灣!


2020-05-26 13:43 聯合報 /   主筆室
蔡英文總統在臉書表示,依據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60條,香港情勢一旦發生變化,可停止適用該條例一部或全部;遭質疑「拋棄港人」。圖/總統府提供


中共決定推進香港國家安全立法與執法機制,震撼港台美各界。蔡英文總統在臉書表示,依據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 60 條,香港情勢一旦發生變化,可停止適用該條例一部或全部;原本強調「這一刻,和香港人民站在一起」的蔡英文,立遭質疑「拋棄港人」,令港人失望。

陸委會解釋,停用港澳條例並非是要放棄香港,而是示警北京通過港版國安法後果嚴重,切勿一意孤行;國安高層也強調蔡總統談話是為了正告北京,不要一意孤行。

不過,北京推進港版國安法,原本就是在港府無力治理又無望立法的國安失能狀態下,繞過港府的單邊立法行動;因此說北京決意一意孤行也沒錯。但蔡英文再度撿到槍,威風了得,於是螞蟻踩大象向北京示警順便懲罰香港民眾向北京施壓;厲害了,我的台灣!

但澳門從民國98年(2009年)初制定維護國家安全法,到民國107年(2018年)成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持續推進國安相關的法律、機構與執行機制。除了北京為香港立法和澳門本地立法之別外,港版國安法和澳門國安法內容有何不同,尚不清楚但從沒聽過蔡英文說澳門情勢發生變化,要停用港澳條例。那麼,到底是蔡英文的國安團隊怠職?或是蔡英文預知港、澳國安法天差地別更或者根本是狼來了

蔡英文打算根據港澳條例第 60 條規定,在港澳情況變化時,依憲法增修文第二條第四項規定程序,停止適用港澳條例,其實是等同行使緊急命令權。新冠疫情期間,全國「順時中」。蔡英文雖然堅拒發布緊急命令但行政大幅擴權,預算無限膨漲,限制人民權利,監控人民行蹤與訊息原來沒有緊急命令也可以把權力耍得如此威風,何需緊急命令
如今港版國安法未到,蔡英文反先揚言祭出緊急命令權反制,果然國安猛於疫情。政府權力又將如何膨脹

也許,這就是蔡英文國安人事安排的遠見了;新任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正好發揮所長。從黨產會到金管會,顧立雄不負蔡英文之所望;未來台港澳關係因為國安問題,改由兩岸條例及相關國安法制規範,從摸清金流、掌握物流到監控人流,蔡英文可以繼續大喊,厲害了,我的顧立雄!

蔡政府的反中戰略一向是,面對北京措施一籌莫展時,就先懲罰無辜民眾。例如在大陸居住證問題上,蔡政府對北京莫可奈何,於是懲罰台灣民眾,限縮公民權;對於大陸惠台措施,蔡政府也是以懲罰台灣民眾的方式來嚇阻。如今蔡英文說要停用港澳條例,最失望的也同樣是香港民眾。

為了挺港撐港,所以拋棄港人蔡英文的矛盾辯證法,是連運用辯證法發明一國兩制的鄧小平,都要自嘆弗如的











【重磅快評】當憲兵套綠迷彩 還分得清是片場或戰場?


2020-05-26 15:00 聯合報 /   主筆室
連任成功的蔡英文總統今天視察憲兵快速反應連與緝毒犬小組,快反連的重型機車,在油箱、擋泥板等處套上綠色系的迷彩布。圖/國防部提供


連任成功的蔡英文總統,今天進行就職後第一場軍方行程,視察憲兵快速反應連緝毒犬小組。快反連的重型機車,在油箱、擋泥板等處,首次套上綠色系的迷彩布。急於「找哏」的媒體自然配合宣稱,此舉可以強化城鎮戰能力。

事實上當真如此?更進一步說,所謂的「快速反應連」,真能發揮想像效果?

我國憲兵同時肩負軍中警察衛戍首都的任務。快反連以機車為主力,號稱比汽車有更高的機動能力,可以更快趕到現場,進行反斬首任務。如此立意理論上沒錯,例如雪山隧道等單位的消防隊也配有機車,在事故發生時不受車陣阻塞等因素阻擾,第一時間施救。

問題是,快反連就是原來擔任禮賓任務的憲兵機車連,使用的是 1200cc 的重型機車。這種機車的設計,是在平坦公路上長時間行駛,由於底盤很低、車身極重,對崎嶇與坑洞路面的容忍能力,比一般速克達「綿羊車」都不如;而且車身更寬,「鑽車縫」能力也不如一般機車。換言之,不管是吉普或悍馬等四輪車,乃至一般市售機車(無論是「綿羊」或是打檔車),比起昂貴的重機禮車」,都更適合擔任快反任務

這麼簡單的道理,軍方高層當然不會不懂,為何仍有如此奇特決策?理由說穿就是,在先前精粹案裁軍之下,憲兵機車被縮編為機車憲兵希望單位留存,挖空心思想到搭配反斬首的時髦口號。至於騎著重機是否適合打仗?能否真如媒體宣稱,在行進中瞄準發射「紅隼」反戰車火箭?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軍方在機車上套綠色系迷彩布,更是頭痛醫腳除了重機根本不適合戰術使用,進一步說,憲兵強調以城鎮為主戰場,就該考慮環境特性陸軍的綠色系迷彩,是因應野外的地貌,主要在住民地戰鬥的憲兵,理應採取灰色系的都市迷彩,才便於在建築間掩藏但憲兵從野戰到各式車輛,仍然比照陸軍採用綠色:試想,在街巷間衝出一輛套著綠色花布的重機車,這種「迷彩」是否比原先更顯眼?

若想保留重機車連供軍禮使用,又希望他們真能扮演快速反應角色,其實也非做不到。辦法就是在現有的重機之外,每位官兵再配屬一輛「普通」機車用於作戰。對於快反部隊而言,機車的用途是儘速克服距離與地形阻礙,將人員帶到戰鬥現場,而非騎著它衝殺駁火:那是好萊塢電影情節,不是真正的戰場。

軍以戰為主」,每位將軍都能朗朗上口。但軍方近年的建軍措施,是否當得上這句話?蔡總統剛上任就強調,國軍不要只重視刷油漆、剪草皮之類表面工夫,讓社會大眾為之驚豔。然而事實上,所謂「表面工夫」的惡習,遠不只刷油漆、剪草皮那麼簡單。甚至幾年下來也證實總統當初的發言,也一如將重機套上迷彩布,乍看似乎耳目一新,卻還是換湯不換藥

聯合筆記/後疫情時期還能順時鐘?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3264/web/

◆  漫畫/趁疫通過港版國安法?
◆  會考之思──教育要帶孩子去哪裡
◆  北車空間的善意與平衡
◆  天坑不再 韓市長路平 高雄人有感
◆  仇恨動員罷韓 私刑暴徒心態
◆  後新冠時代大變革與大趨勢/對抗疫情不平等:從精確紓困到創新福利國家
◆  聯合筆記/後疫情時期還能順時鐘?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後疫情時期還能順時鐘?


2020-05-25 22:55    聯合報 /       許俊偉
衛福部長陳時中(中)到屏東墾丁宣導樂活防疫,屏東立委周春米(左)送上滿州工匠製作的木屐,陳時中立即換上,穿著木屐逛墾丁大街。記者劉學聖/攝影


全民歷經多月「順時鐘」防線,昨天喜迎連續四十三天無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隨著國內疫情趨緩,相關原有管制陸續逐步放寬,景點、商圈也開始出現人潮回籠,但近日幾個場景,卻似乎顯見後疫情時期「解封」作為不若防疫時期般「順」暢,甚至出現雙重標準。

先是中央和地方互槓酒店舞廳復業,接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和交通部針對雙鐵賣不賣站票也不同調;這幾天當台北車站大廳在開齋節呼籲人潮避免群聚之時,另一頭國家音樂廳也重新開門迎接聽眾口罩音樂會之餘還得梅花座,指揮官陳時中卻是穿著花襯衫和木屐,「男神般在民眾緊貼簇擁下逛墾丁大街

台灣防疫確實成功,代價是民眾和業者大規模縮減民生和商業活動,包括交通、觀光等「海嘯第一排」產業更是幾乎窒息

交通部率先「超前部署」,提出取消端午連假期間台鐵站票和高鐵自由座禁令的規畫,未料指揮中心先是同意規畫,但陳時中接著卻說「站票要總量管制」,後來又說要「有限度的站票」,最後更直說反對站票,讓交通部和雙鐵暈頭轉向,一時間「抓不到時鐘的走向」,最後只能取消站票規畫。

再看北車大廳爭議,官員忙著推動防疫旅遊、規畫安心旅遊國旅補貼,「海嘯第一排」彷彿吹起振興號角,不少民眾更是等不及振興補助啟動,很多景點早已湧現因防疫悶壞的觀光人潮,全民正要重啟正常生活,北車卻是高舉防疫大旗,試圖阻擋戴口罩移工在開齋節依往例聚集慶祝,就連前來聲援的民間團體,戴著口罩也被「柔性勸導」,讓人摸不清解封步調還「順不順」?

這天晚上,「阿中」部長還以「樂活防疫旅遊」為由,把指揮中心移師墾丁,戴著口罩的防疫團隊還在墾丁大街上接受群眾歡呼、簽名、大啖海鮮,不僅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新聞畫面上甚至看到許多民眾沒戴口罩,但從防疫團隊、地方首長到民代卻是大喊「我台灣、我驕傲」。

不少人一頭霧水,難道這就是要大家順著的防疫新生活」?

防疫緊繃,指揮官一聲令下全民遵守,「防疫陳時中」確實幫我們守住了台灣。如今全民期待回復正常生活,路途卻正走得顛簸,我們能否也有「解封陳時中」帶領大家前行?








後新冠時代大變革與大趨勢/對抗疫情不平等:從精確紓困到創新福利國家


2020-05-25 22:59    聯合報 /       林宗弘(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全球傳染病(COVID-19)的疫情仍未有效緩解之際,流行病對於貧富差距的影響也成為輿論關注的議題之一

科學」(Science)雜誌在五月十四日刊登的一篇特稿指出,流行病對全球或國內貧富差距的影響相當複雜,長期歷史研究發現,規模最大與最嚴重的疫情,特別是當窮人與富人同時大量受害,導致財富累積中斷,例如股市與房市崩盤、有錢的年長世代大量死亡,可以造成「大夷平」(Great Leveling)的效果:疫情越嚴重,越能減少貧富差距

著名的實際案例就是中世紀末歐洲的黑死病與民國 7 年 (一九一八年)大流感

當然,這只是疫情失控的副作用,就算關注貧窮或階級問題,通常沒有人會為了減少貧富差距,故意擴大全球疫情,好讓資本主義崩潰或引發革命。

疫情「社會脆弱性」 短期貧富差距惡化

流行病可能造成第二種情況,則是導致短期貧富差距惡化天災風險研究稱為社會脆弱性」(social vulnerability),公共衛生或醫學研究有類似的概念易感染性」(susceptibility),通常指影響人們受災或感染的社會、經濟或身心條件,如疫情裡的健康不平等。

在個人層次,中下階級或低所得家庭、因族群或膚色受歧視者、照護家庭的女性、身心健康狀況造成行動能力障礙者,受災風險較高;在總體層次研究中,前述弱勢群體透過居住地點、醫療、教育、住房或公共工程品質差,或公共交通不便等中介因素,也會提高受災機率。總之,天災或疫情可能侵害某種弱勢族群,導致貧富差距惡化。

不平等導致防疫漏洞 疫情易侵犯弱勢群體

台灣在疫情爆發之初也呈現了社會脆弱性。在 SARS 與這次疫情中,除醫療人員外,醫院外包清潔工、白牌計程車司機、兩岸工作移民、東南亞家務移工、大樓保全人員、特種行業女性工作者、與磐石艦水兵等,都是職業跨境移動與不平等導致防疫漏洞的例子。

從前述研究可知,「大夷平」通常是在抗生素與疫苗發明前的瘟疫,當時醫學無法確認傳染病源,沒有安全飲水、社交距離、口罩等阻絕人傳人的方法。「科學」雜誌特稿指出,這次疫情似乎更類似後一種情況,也就是侵犯弱勢群體,導致受害者所得減少或破財消災,以致貧富分化。

政府補助真正災民 才能減少貧富差距

在台灣近年來的天災與瘟疫歷史上,極少出現「大夷平」效果,以民國 88年 (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地震、民國92年 (二○○三年)的 SARS 與民國98年 (二○○九年)的莫拉克風災來說,對全國貧富差距幾乎沒有影響,災後貧困出現在少數災民群體,政府補助款針對受災戶而非普遍發放。筆者研究顯示,補助真正的災民才能減少貧富差距。而且,前三次災情的兩到三季之後,都出現過V型的經濟反彈。

全球若走向「大夷平」 紓困政策要隨之加碼

這次我國政府與公民社會合作之下,有效限制疫情,國內經濟情勢相對樂觀,在這種情況下,有錢人與做工的人一起拿補助款,彼此的貧富差距不會消除。針對受害者進行精確紓困」,才是減少貧富差距的有效手段。雖然日前政府紓困有資訊與技術困難,但是政策方向沒錯。

不過,如果全球疫情難解,引發大蕭條或戰爭風險,情況走向「大夷平」,危機就是轉機,我國紓困政策要隨之加碼,甚至考慮長期產業轉型與創新契機。

台灣貧富差距擴大 皆與經濟蕭條有關

過去二十年來,台灣貧富差距兩度明顯擴大,都與經濟蕭條有關。第一次是民國90年 (二○○一年)資訊業泡沫化所致,接下來十餘年台商資本西進中國大陸,非典型工作增加,使年輕世代成為高失業率與低薪的「崩世代」,之後引起民國103年 (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

繼民國90年 (二○○一年)之後,台灣第二次貧富差距惡化,來自民國97年 (二○○八年)全球大蕭條,影響擴及中小企業,兩岸三通與 ECFA 更使得低薪服務業,例如旅遊、餐飲與運輸等依賴陸客。隨著民進黨上台,中共以減少陸客自由行與團客來威脅,相關產業民眾收入減少,加上年金改革衝擊,引起民國107年(二○一八年)的民粹政治韓流」。

恢復全球化是迷夢 藉機創新福利國家

近來美中貿易戰持續,迫使依賴中國大陸廉價勞工的台商回流,加上疫情在武漢與東北反覆爆發,恢復全球化與兩岸開放已是迷夢,民粹政治即將退潮。台灣政府與民間應藉機改善健保,推動公共托育、智慧長照與產業升級,創造就業等,建立下一代兼顧健康與公平的「創新福利國家」。











仇恨動員罷韓 私刑暴徒心態


2020-05-26 00:57    聯合報 /       張鐸/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
面對「三山站出來」罷韓活動,高雄市長韓國瑜仍專心市政,特別前往岡山了解排水現況。圖/高雄市新聞局提供


去年十月底,美國總統川普推文稱民主黨對他的彈劾調查一場私刑」,並煽動共和黨仇恨情緒:「若換成民主黨人擔任總統,而共和黨人贏得眾議院,即便只是微小的優勢,也可以彈劾這名總統,無需正當程序、公平或任何法律權利所有共和黨員都必須牢記此時所看到的一切一場私刑。」

牛津辭典解釋所謂私刑,意指一群人基於仇恨未經法律審判就處決(某人)。私刑是一種「有罪推定」的懲罰形式。在水門事件期間,被調查的尼克森總統也曾擔心參議院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有一種「私刑暴徒心態」。

綠營名嘴在某政論節目中公開承認,「罷韓投票是一種仇恨的動員,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政治事件。韓市長被提名總統候選人時氣勢如日中天,反轉的關鍵是年輕人用創意抓住一些小事去 KUSO、去酸韓市長」。此種仇恨動員,使得韓市長在網民心目形象逆轉,也是一種有罪推定的私刑

引用加拿大哲學家麥克魯漢的巧妙比喻網路媒體散布的內容只是小偷隨身攜帶的鮮美肉塊,用來引開守護我們心智的看門狗。」在台灣,網軍刻意散布的倫理」,讓大眾的心智沒了看門狗,「私刑暴徒心態借勢而起台灣人原有的民主智慧與良知,因網軍帶我們進入膚淺時代,而宣告式微

在台灣,「有罪推定」的病毒已經四處擴散,媒體上的未審先判,網路上的群攻霸凌,都是症狀。廣義上,促轉會、黨產會以及此次的罷韓,都可以被歸類為侵犯「民主」這個有機體的「有罪推定」病毒。台灣已不再依證據論斷,而是放任用投票或網路民意來甩鍋被奉為普世價值的「無罪推定」原則,從此將如罷韓一樣,可以印製各種法律事件的酷碰券,兌換心目中想要的政治利益

罷韓是一時的,但爾後凡是對官員不滿,即可用川普眼中的私刑用詞誘開人們心智的看門狗,誰能保證用「倫理惡」培養出來的「罷免」病毒,不會在各黨派間蔓延?當政黨的互動只剩仇恨,台灣的民主政治將永如菜瓜布的肺,無法正常運作。若不希望「罷免」病毒在台灣擴散,其疫苗又該由誰來研發?

印地安人有句名言:「土地不是我們從祖先那繼承的,而是向子孫們借的。」是否,我們也應沉澱思考,台灣當下這塊引以為傲,講究人權的民主樂土,是否也是我們向子孫們借用的?











天坑不再 韓市長路平 高雄人有感


2020-05-26 00:57    聯合報 /       簡石庚/保全人員(高雄市)
高雄市區日前豪大雨造成積水,市長韓國瑜馬不停蹄四處視察淹水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下了一波梅雨,南部若干地方有大小積淹水災情傳出,而高雄市是否淹水也特別引發國人關注。因為若有淹水情況,罷韓團體及民進黨將如同「撿到槍」借力使力推升罷韓成功率。而韓市長就任以來,對於清淤、地下排水道非常重視且不遺餘力進行清淤工作,從去年乃至於日前這波梅雨,雖有部分地區淹水,但都快速消退,沒有造成嚴重災情。由此可見清淤和疏通地下排水系統這種基本功略見成效

此次下雨也考驗韓市長的路平品質。因為過去的道路柏油都禁不起下雨考驗,只要雨後,道路處處都是坑洞,才會有前年八二三泡戰五千個天坑出現。韓市長就任後對於馬路柏油刨除、鋪設更是不敢馬虎,所以重新鋪設的馬路柏油品質都非常扎實平坦,頗受市民的肯定與稱讚。而經過這場豪大雨的洗禮,可發現這些重新刨除鋪設的柏油路,仍然是非常平坦完整,絲毫沒有看到任何坑洞,品質應該通過了考驗,相信市民應該有所體驗且有感才對。而且像路平工作做得好,與我們息息相關,不管開車或機車族都是多了一層保障,這難道不是民眾之福?

面對下雨積淹水問題,韓市長語重心長說:天上要下多少雨老天爺決定,但清淤防淹是真本事,且退水的速度要由市府團隊來努力,大雨過後檢討並持續努力。這幾句話簡單平實,但卻真的一語中的、鏗鏘有力。










北車空間的善意與平衡


2020-05-26 00:57    聯合報 /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台北車站大廳是移工重要的社交場域之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肺炎疫情,空間流動受到限制,台鐵順勢想處理台北火車站「黑白格廣場」長期被民眾與移工聚集而坐的「慣性」。
這考慮禁坐的想法,引起社會譁然,有人叫好,有人替移工出聲。

台鐵公權力是假疫情剝奪人民公共空間的近用權而火車站裡面的空間,到底是屬於全體大眾還是旅途中的遊人?城市中公共空間領域有哪些侷限與機會?從近來快閃反叛空間被霸占的行動中,挑戰著公共的界定與空間的反思。

台北火車站的室內空間極為寬敞,為購票、托運行李、走路等「坐火車」的旅人增加快意。然而,不成比例缺少候車休息的座椅,正好釋放出極大的公共空間」。

害怕遊民坐臥在座椅,卻拆掉長椅不讓等候旅客久坐初心,讓出更大地面,黑白格上的棋子,轉變為東南亞移工休息時的重要場地。從防雨防曬、空調加持、購票者的忍讓,到空間掌管者台鐵的逐漸默認,台北車站這塊公共空間「場域」,對於移工來說,已經轉化,甚至內化為熱天雨天最好的集會場所

空間氣氛本就是一種社會關係,成員之間的維繫也會逐漸影響空間的符號建構」,這符號包括:權力、族群、經濟、信仰、社會結構、印象記憶,到期待想像等,這樣的台鐵車站符號,都無時無刻讓外來移工相互再生產出他們心目中的集會場所」。

大批的移工因周末聚會、到宗教活動等長期涵化北車內為「社會空間」需要,此思維凌駕到火車站「本體空間」之上這時的火車站,就變成各取所需的符號意義。通車大眾有想要回自己購票旅途的行動空間嗎?還是旅人也覺得很多人坐在站內地上也沒關係?台鐵有沒有再為候車的乘客準備座椅想法?

而移工原本被認為「期待想像」、可以他鄉遇故知的場域被剝奪,這是台鐵北車的公共責任?或是大學生尋跳舞場地、小學生的校外教學,都想要選擇北車這塊集會場所,適當嗎?

可以看出,公共空間複雜性認知,都有不同。今天是因為北車的空間夠大,才能吞吐那麼多人湧入;桃園中壢火車站外來移工也多,但因為連走路通行都難,所以哪能有坐臥的企圖?

在對空間友善釋出善意時,是該對所有使用人釋出善意,取其公共下的平衡;若每種人都想保護、都想得利,結果就是那個虛渺公共空間的衰敗,得不償失。












會考之思──教育要帶孩子去哪裡


2020-05-26 00:58    聯合報 /      薛慧綺/教(台東市)
國中會考中,仍有偏鄉考生對某些考科是直接放棄。(圖為示意圖,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廿四日「會考自然科,出現城鄉差距」的報導,讓我想起擔任會考監試委員時無意間發現的情境,藉此分享一下我的所見。

我監試的考場,有一半是某國中體育學生,坐在講桌正前方的一位,特別引起我的注意。社會科、國文科都非常認真思考、作答,答案也近乎正確,寫作測驗更是寫到第二面的三分之一,且段落明晰。然而,數學科卻是幾乎不看題目的隨意畫卡;自然科剛開始還努力答題,遇到滑輪、電路等與物理相關、可能需要計算的題目時,就是一臉懊喪,胡亂填答;英文科第一大題還勉強,後面遇到閱讀題,也是直接放棄。

從這位學生表現來看,他可以算是有心想讀書的孩子,社會、國文,乃至於自然科中的化學或生物,應該都有認真準備吧?但為什麼其他科目,會選擇無奈地放棄呢?這樣的孩子,我相信不只是這裡,全國各地皆有,為數不少且逐年增加。可以想見,這樣的孩子即使上了高中,也只會加深挫折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數學不要硬背公式、自然科要實驗與探究、英文要重視聽力與口說,都是課綱素養精神要項,也是值得努力的目標設計課綱與決定教材的學者們是否捫心自問:什麼樣情境下,可以不透過前人的理論或知識基礎,就發現一個公式且運用自如?可以自己傾注溶液、組裝零件、摘花採果,就知道自然界的道理?可以隨時如身處國外,自然而然會聽會講?尤其在資源不足的偏鄉,可能連基本學科都顧不上,這樣的教學與考試內容,無疑是不公平的

教育部國教署強調,已補助各地方政府辦理相關提升教學設備計畫,鼓勵各校申請實驗設備的建置,同時亦辦理中小科學教師探究課程設計工作坊,以補足偏鄉教師資源。但這不僅是硬體與師資的問題,而是教育根本步驟錯誤的問題

一○八課綱新增了跨學科彈性課程後,基礎學科時數大減,對科目的基本認識不夠,要懵懂茫然的國中生如何依興趣選擇課程?基本理論都不會,如何走進實驗室自由探究實作?

學問有其順序與邏輯,如今已站在最高學術殿堂的學者們,是否就忘了自己以前求學的過程與面對課題的困境?

朱熹強調格物致知」,萬事萬物皆可有理;王陽明面對竹子數日,僅得到飢腸轆轆與頭暈幻聽的結果,並未「格」出任何「知」來。兩位學者如此大的分歧在於,朱熹認為應從外物去證明事理的存在,是先有理而證之,王陽明若未先得理,則如何得證?套用到現今的教育現場亦然,國民教育應該是培養全體國民達到某一知識水準,且以此為基準,發展各項專長。還沒認識根本,就要往分枝邁進,無疑是教孩子邯鄲學步,最後一事無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