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兩大外送業合併 有違公平競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司改一路走偏,司法反成綠營御用工具
◆  聯合報黑白集/飛撲擒抱,反守為攻
◆  經濟日報社論/兩大外送業合併 有違公平競爭







經濟日報社論/兩大外送業合併 有違公平競爭


2024-05-18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外送平台Uber Eats宣布將以約307億元,收購第一大業者Foodpanda。 聯合報系資料庫


外送平台 Uber Eats 宣布將以約307億元,收購第一大業者Foodpanda,這兩家目前在台灣外送平台產業中是最大兩家,而且合併之後的市占率將超過台灣整體外送市場的五成(也有人說超過八成這決定於如何定義外送市場),如果合併之後,必然會利用其龐大獨占力量對上下游業者操控,而勢必對外送平台產業產生嚴重衝擊。而且合併後,不論其市占率超過五成或八成,都已經超過公平交易委員會定義單一獨占廠商標準,所以未來公平交易委員會審議是否許可合併案時,一定要仔細考量,一切以維持市場秩序與公平競爭為首要考量;同時,也要抵抗外來企業龐大壓力,盡力維護國內相關業者和消費者的權益。

首先,兩大龍頭業者合併後的市占率超過五成,明顯超過公平法對於獨占者的規定,其合併後的市場力量會非常可怕,對於其相關同業產生不公平競爭以外,對於其上下游業者可能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競爭。以國內 KTV 兩大龍頭錢櫃和好樂迪為例,這兩家業者合計市占率達到七成,結果他們申請合併多次,都遭到公平會否決理由顯而易見,因為他們合併後的市場力量太大可能會減少對上游唱片發行業支付版權費用,同時也可能提高下游 KTV 消費者唱歌費用

其次,這兩大國際外送平台龍頭挾帶其技術與科技的優勢,本來就有很大的市場力量,來決定上下游的相關費率,一旦合併其決定費率的權力更是無法估計。比方說,對於商家,現在每單要抽取商品售價的30%到33%,這已經是非常高的比率,如果合併,可能會把抽成拉得更高,這對於許多原本就苦心經營的餐廳或小吃業者而言,將更是苦不堪言。但是餐廳的規模太小,除了接受不公平的條件之外,還能如何與這兩大龍頭抗衡?當然,未來商家很可能就會拉高商品價格,把墊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最終消費者跟著吃虧。

第三,更辛苦的可能是流汗賣肝外送人員,因為兩大龍頭業者合併之後,將成為數以萬計的外送人員的勞動獨買者。也就是說,未來如果想要當外送員,就只能找這一家獨占者就職,因此它就可以調降每一單送餐費用,因此如果外送員想要賺到跟現在一樣的收入,就必須跑得更多更快更久。這對於已經非常辛苦外送人員來說公平嗎?

過去這些年,由於科技和網路進步,讓許多全球性的銷售平台在世界各國攻城略地,藉著先進科技和規模,在許多國家都占有非常大的市場。有時候他們會遇到一些競爭,例如優步Uber)在大陸被滴滴打車併購,在台灣則有台灣大車隊勉強與之競爭但是,Uber Eats在台灣除了 Foodpanda 之外,根本沒有競爭對手。照理來說,這些平台業者應該利用更先進的技術,提供更便利更廉價的服務,來擴大市場,這才是公平的競爭方式。沒想到,現在規模最大、市占率最高的兩家龍頭業者竟然還想要以併購的方式,來進一步擴大市占率和市場力量,以追求更高的利益,而不去顧及市場的公平競爭和最終消費者的權益。

最後,我們要提醒政府相關部門,這些國際大廠通常都會利用其龐大規模和市場力量,來遊說政府部門,許多國家的政府都無法與他們抗衡。這兩大龍頭想必也會挾著龐大的市場力量與政府周旋,政府一定要站穩立場,因為兩大龍頭合併將占有超過一半的市場,這不但違反公平交易法,對於上游業者和下游外送員,以及最終的消費者都絕對不利。公平會一定要拿出道德勇氣,嚴厲地拒絕這一個合併案。












聯合報黑白集/飛撲擒抱,反守為攻


2024-05-18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記者許正宏/攝影
波波漫畫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預告「史上最嚴重衝突」的立法院會,昨天如期開打。戰況雖非最慘烈,但從輪值守夜枕戈待旦,到議場內外推擠扭打衝突大亂鬥,甚至出現襲警扯帽、噁男飛撲等黑技,已經正式宣告,賴清德面對的立法院,不再是蔡英文的立法局了。

柯建銘的問題是,他總是沉湎於過去的美好歲月,不能自拔。民進黨完全執政後,橫行國會,即使表決不會輸,也要扭曲議事規則,沒收言論和提案,肆行輾壓式立法老柯躍馬揚鞭摧折民意何等痛快但當立法院自甘淪為立法局,即使閣揆辱罵立委、踐踏國會尊嚴,立法院也只能唾面自乾

民進黨終因權力的傲慢,丟掉國會大半江山。賴清德先吹哨壯新閣員的膽,指施政符合民心,國會不過半不是問題。接著夜宴綠委精神喊話,強調立院表決可能會輸,但論述絕對不能輸,爭取民意支持也不能輸;重點在團結和紀律,更要在五二○後反守為攻

賴清德整軍作戰,首役就把國會恢復為羅馬競技場。但人們只看到格鬥混戰,論述在哪裡?其實只有福國利民法案才有論述底氣,也才能讓國民黨和民眾黨不敢擋;例如調整天怒人怨非核家園,論述和民意都不會輸,可做為五二○後反守為攻的第一役。只靠飛撲擒抱女立委噁男技法,爭取民意一定輸。











聯合報社論/司改一路走偏,司法反成綠營御用工具(《蔡英文八年總體檢》系列六)


2024-05-18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許多決議迄今仍「議而不行」。 圖/取自總統府 Flickr


八年前,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上說「司法已經失去人民的信任」,並誓言推動全民參與司法改革。豈料,人們當初的殷切期待,如今卻恍如南柯一夢,完全破滅。蔡英文是學法出身,主政後竟以全面掌控手法司法淪為執政者工具,而非實現公平正義。她任內諸多擅權作為,埋下不少未爆彈,將使賴政府窮於拆解

蔡總統上任即召開司法國是會議大放天燈。但即連獲得共識妨害司法公正罪、吹哨者保護法、司法科學、專業鑑定等,修法都交了白卷。她任內三大決策影響司法公信最深:一是一味提名意識形態相近的大法官,二是廢除專辦重大貪官的特偵組,三是對檢警調人事全面介入。這皆使司法機關淪為執政黨打手,司法原本模糊的獨立性格,越發不堪。

仗著國會優勢,蔡政府想通過的法案都能輾壓過關;包括基層法官質疑違憲的《不當黨產條例》等毀憲亂政的立法,大法官總是屈從權勢,為執政者開脫。再如,蔡政府想廢除死刑,卻因民意反對無法通過立法;便另闢蹊徑,透過最高法院不判死、法務部不執行死刑,達成「變相廢死」。最近,又想假大法官之手完成。

正因執法機關淪為執政黨附庸,警政署配合成立「查緝假訊息專責小組」,調查局配合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將批評政策或異議人士當成打擊對象,連尋常民眾都不放過。綠營官員更拿認知作戰當護身符掩飾其無能與不法

再如,在台灣殺人的陳同佳案,被炒作成對岸幕後操作,連凶手想來台投案贖罪都不可得。法務部長甚至配合陸委會口徑,聲稱應由香港優先處理,把「司法主權」拋在腦後,也視人命如草芥再如藉「王立強」的烏龍指控偵辦向心夫婦,檢調明知對方無罪卻甘效犬馬,限制對方出境四年,侵害人權而面不改色

蔡政府一手以「轉型正義」之名平反威權年代冤案,另一手則假國安之名對付百姓和異己。基層里長赴陸即遭大舉查辦,但黨內同志如趙天麟等與對岸人員不倫往來,卻視若無睹。這種作法,與威權年代有何差別?

特偵組廢除後,蔡政府官員的風紀案件層出不窮。從前瞻建設、疫苗採購、軍購,乃至進口雞蛋,政府一再以不合理的費用換得低劣品質;弊端深重,卻難以深究。包括綠能開發衍生的官商勾結,新竹棒球場、桃園羽球館等公共建設弊端,一案接一案爆發,卻從未見綠營高官遭到法辦。檢調「辦藍不辦綠」的雙標,絲毫不畏人言

八年來,民進黨各派系皆力圖掌控檢警調人事,政治之手大剌剌介入司法案件。曾任法務部長的邱太三,曾涉入壢新醫院的關說案;而閣揆蘇貞昌和內政部長徐國勇則為警官人事權互槓,連有黑道背景的派系大老都可插手升官圖。久而久之,執法者發現經營人脈比辦案更有助升官,配合上意查水表比追查貪汙詐欺、查緝槍毒更易獲得高層關愛。也難怪,綠營人物與司法警調屢屢被爆進出經濟罪犯私人會館,與詐團主謀同桌共飲。當執法人員忙於結交政治權貴,上下交相賊而形成「金權共同體」,民進黨能不與「黑金政治」畫上等號嗎

蔡英文近年已絕口不提司改,但台灣已淪為「詐騙之島」,政府更被譏為「詐騙國家隊」。不只民眾,連基層司法人員對司法的信任都近乎崩盤。即將接手的賴政府,會把司法更工具化,還是讓司法回歸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實踐司法為民,各界拭目以待。





【專家之眼】對新任總統就職演說期待、失落與絕望

◆  【專家之眼】對新任總統就職演說期待、失落與絕望
 
◆  【專家之眼】網壇搞笑天王
◆  【專家之眼】景氣預期好轉逐一破滅,談台灣經濟總戰略
◆  【專家之眼】應強制揭露你買的拿鐵是否使用「偽鮮乳」
◆  【專家之眼】福利超好 芬蘭德國是白痴?皆有所養
◆  【專家之眼】緊張緊張!520總統就職演說會有驚爆?
◆  【專家之眼】習近平訪歐 — 塞匈篇
◆  【專家之眼】有哪個笨蛋總統會修財劃法?







【專家之眼】對新任總統就職演說期待、失落與絕望


2024-05-18 08:55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台灣準總統賴清德(左)呈贈台灣香樟木鋼筆及照片集錦,給將卸任的蔡英文總統。圖/總統府提供


520新任總統副總統即將就職,近日以來各方社會賢達、意見領袖與知識菁英,不斷透過諸多管道,表達其對總統就職後能夠開創政治新局,特別是穩定與改善兩岸關係有所期待。但亦有觀點落差甚大聲浪,浮現在基本立場旗幟鮮明獨派媒體,充分顯現出當前台灣社會在期待政治發展前景上,所存在嚴重極化現實狀況。

不過人生向來都是當家方知柴米貴,政治人物向來都是輕諾寡信,在真正掌握權力之前,不論政策承諾多麼異想天開,政治信念如何荒誕無稽,選舉支票總是滿天飛。而台灣鄉親總是受到選戰激情左右,不斷吞服政治搖頭丸,隨著政客胡言亂語起舞,從來就不會去追查政治人物當選後,是否真正言而有信實現承諾。

台灣社會面對政治權力移轉重要節點,總是會浮現出極度不現實政策期待,希望繼任者能夠在人事上撥亂反正,在政策上改弦易轍,為政治運作開創新局。但提出此等期待者,從來就沒有仔細思考過,能夠順利透過選戰取得政權者,其實都是滿身政治包袱,其政治論述軌跡變化清楚可循,怎有可能在接任後,來個政策髮夾彎,端出顛覆各項預判結果,讓人驚訝跌破眼鏡大政方針呢?

此種希望猛獸飲食改吃素,飛禽從此不張翅,蛟龍再也不下海,顯然只是將內心渴望與焦慮,胡亂投射到立場絕無可能突然翻轉變化對象身上,但卻顯然忘記台灣本身所面對國際社會與戰略環境相當艱困,在強權較勁相互擠壓下,本來就沒有多少彈性空間可供取捨。不論關起門來將話講到多麼爽,在國際舞台還是難以找到揮灑空間;就算把抗爭戲碼搬到國際組織會場門前,其實只是滿足國內政治消費,但卻完全無法改變國際事務運行軌道。

吾人必須理智地承認,台灣政治運作本來就是多方妥協後所得結果;北京多次在就職演說前強勢喊話,基本上就是無法認識到,不論是由誰當家,絕對不可能講出讓中南海完全順心如意論述。與其提出「未答完的考卷」作為解嘲詮釋,毋寧深切反省本身對於解讀台灣政情完全走眼,以此種逼供式手法,要求針對特定立場有所回應,對於當事者是政治票房毒藥,怎有可能獲得任何具體回應呢?

同樣對於獨派來說,希望在就職演說中,希望就職者完全迴避政治現實,提出讓其滿意暢快論述,恐怕也會變成白日夢。從主張獨立者依據中華民國章法制度,透過選舉取得政權,鐵桿獨派就該理解到政治幻夢破滅,否則就是當事者政治道德淪喪,被原本口口聲聲打算要推翻之政治體制收編與馴化。不過話要說回來,許多政治議題就如同宗教信仰,關鍵不是事實上真正存在或是不存在,而是在於信徒們是否深信或是不信其存在。

這就是為何期待在政權交替前獲得特赦者,在真相大白前能夠委屈低調,儘管在理智上確實可以察覺到,若要獲得特赦,確實存在諸多法條窒礙與政治死結。但人性總是仰賴信念與期待支撐,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就算是無情政治戲碼再度上演,完全不讓人意外!

對於新任總統就職演說若是還存有期待,絕對是不切實際期待,恐怕事前必須先當頭淋下冰水。不論是由誰當家,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試圖運用論述工程修辭術,講出一篇讓政治支持者聽到爽快,敵對者無法挑剔,幕後強權能夠接受,堆疊大量華麗辭藻與口號,但卻與實際言行舉止完全矛盾之表面文章。

所以對於事前提出諸多感性期待,但卻未曾經過理性思考評估者來說,沒有聽到如其所願之就職演說內容時,其實亦不必為此感到失落。只要認真想想,就目前公布人事名單來看,雖然是新賭客上桌,但顯然是撿起原先就在桌上那幾張牌,稍微洗牌就準備下注,請問以此種賭技手法,有多少機會能夠翻轉賭局

更不必感到絕望,只要回想歷任總統就職演說,對比後續世事發展軌跡,其實就可看出主掌台灣政局大權者,雖然具有其主觀意願,但總是難以匹敵客觀條件。誠然許多台灣鄉親感嘆內部政情混濁難以清明,兩岸關係處理失當搞到情勢緊張;但平心而論,在整體國際戰略發展格局下,台灣處在強權較勁核心,面對各項暗潮洶湧外力介入,其實亦沒有多少自主空間。

家家都有頭痛事,村村皆存難行處;大國強權其實亦不能為所欲為,就算橫行霸道獨斷專行,到最後都要付出代價。且將新任總統就職演說當成另場政治肥皂劇,得失心不必太重,不論當時話講得再漂亮,最後還是要聽其言觀其行。最重要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會因此變成琴棋書畫詩酒花,日子總還是要過下去,何必在這篇就職演說字辭中翻轉,無端擾亂心緒呢?





賴清德應當務實南海工作者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賴清德應當務實南海工作者
◆  賴清德要跳脫擂台、誘餌陷阱
◆  穩定交流 陸應讓台灣人民安心
◆  了解歷史 讓台灣、沖繩共免戰爭
◆  綠營脫序杯葛議事 使立院蒙羞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賴清德應當務實南海工作者


2024-05-18 02:13  聯合報/ 胡瑞舟/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退役少將(新北市)
2016年7月,國際仲裁法院將太平島裁定為「礁」,時任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召委的江啟臣(圖)等8名藍綠立委曾為護衛主權登上太平島。圖/江啟臣辦公室提供


蔡英文卸任前應做什麼?登太平島和特赦陳水扁,各界議論最多。當特赦機率降低,卻仍有可能以蔡總統給台灣的「最後神祕禮物」出現時,她不登島已無懸念。更何況,綠委還以「抱中國大腿、搶當麻煩製造者」戲謔即將登島的立委,蔡英文不可能臨時「配合中國演出」

蔡英文主政不到兩個月,就遇上國際仲裁庭公布南海裁決,太平島被視為礁。島、礁一字之差,台灣頓失二百海里專屬經濟海域權益,概約是十二個台灣面積的範圍。台灣不是菲律賓提訴對象,卻成最大輸家。雖然國際仲裁很政治,美國背後操作很玄妙;然而,馬、蔡政府的作為深值檢討

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七月仲裁出爐當天,蔡總統昭告天下:台灣絕不接受仲裁結果。這或許是她八年來最貼近中國情懷的時刻。此後,她鮮少談論南海或太平島。外交部視南海為陸委會業務,陸委會也沒把南海當回事。南海主權時有爭執,我國權益常被踩踏,蔡政府卻歲月靜好,認為事不關己。長此以往,被邊緣化形同宿命。隨著台灣戰略主軸轉向親美抗中,爭取友盟聲援以嚇阻中共武力犯台,太平島及南海就逐漸成為會壞「好事」的禁忌了。

南海是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要域。在這三百五十萬平方公里海域,蘊藏有一一○億桶石油、一九○兆立方英尺天然氣。每年航經此地商品總值三兆美元,全球五分之二液態天然氣、每天一千五百萬桶原油通過南海運送。

南海主權六方聲索,中美大國角力,域外國家以不同目的插足;各方勢力多年激盪,南海已成火藥庫,更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賴清德應掌握台灣的南海三個當務之急。

第一,重視海洋及南海主權。全球七成面積為海洋覆蓋,日本前防衛大臣森本敏認為,日本面積全球排名六十二,加上專屬經濟海域則為世界第三大國。日本苦心經營沖之鳥礁,展現了這種遠見的付諸實際行動。台灣應領悟日本對海洋及島礁的經營,重視南海主權、太平島與東沙群島。

第二,以現代國際海洋思維,經管太平島和東沙群島。南海仲裁結果指太平島為礁,無法享有專屬經濟海域。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島必須「能夠維持人類居住與經濟生活」。太平島長期被視為軍事要塞堡壘,民眾未經核准不得登島,難符島的定義。反觀,菲律賓在中業島設學校、越南在敦謙沙洲建漁產加工廠、馬來西亞在彈丸礁設旅館、中共成立三沙市,都按島的定義規畫我國應以國際法對島的定義經營太平島,同時及早建設東沙群島

第三,太平島及東沙群島兼有國土防衛(國防部權責)及國土安全(海委會權責)任務,兩地遠離台灣、孤懸南海,兩種任務的兵火力宜有適當調配。英國曾因福克蘭群島戰爭耗費約十二億美元,戰後數年花費十六億美元購置軍備,另撥強化該群島防務專款十億美元。這對台灣是重要啟示,預防戰爭宜有前推部署

賴清德應以具體政策,展現自己是務實的南海工作者!
















賴清德要跳脫擂台、誘餌陷阱


2024-05-18 02:54  聯合報/ 潘兆民/東海大學教授、財團法人兩岸關係研究院執行長(台中市)


近期卸任的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分析,面對中美雙方立場和利益的根本矛盾,幸運的是新加坡和中美兩國關係良好。是親美也親中路線,不僅與中國大陸簽署「升級版中新自貿協定」,同時與美國合作,維持區域的安全與繁榮。讓新加坡左右逢源,不會因為大國環伺,而甘當棋子,反而成為大國間的樞紐,地區穩定的軸心。

反觀即將卸任的蔡總統,檢視其執政下的台灣是何等處境,英國《經濟學人》以「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競逐擂台」(arena)、「目標台灣」(target Taiwan),或是美國離任官員的「誘餌陷阱」(booby trap)用來戳中國大陸的眼睛(Poking China in the eye)、西班牙媒體眼中的「沉睡的炸彈」,甚至 BBC 以「台灣有被愛到死的危險?」來形容當下台灣危險境遇。兩相對照,台灣的「誘餌化」、「工具化」,不言而喻。

在地緣政治衝突中,不僅是台灣被充當「誘餌」,更甚者在產業發展上,亦是倍受衝擊,以環球晶收購德國世創(Siltronic)為例,原本是讓台灣矽晶產業成為全球第二的好事,卻遇到八個審查國家,皆以「台灣是不是一個危險國家?」「為何要把我們這家公司的控制權,放在全世界最危險的國家?」「是不是一個局勢不穩定的國家?」致使勢在必得的併購案,卻因台灣「不安全」的外在處境因而受挫

然而,賴準總統卻一再聲稱,要在延續蔡總統兩岸政策的「四個堅持」基礎下,繼續推動「四大支柱」。換言之,賴準總統要持續讓台灣成為外媒眼中「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競逐擂台」、「誘餌陷阱」等用來戳中國大陸的工具?還是中美競逐下的「擂台」或「誘餌」?這是相當令人不安的政策宣示,且無助改善兩岸關係,更難以讓台灣突破危險誘餌的困境。

宣稱維繫蔡政府的這個現狀容易,但事實上是危險與不切實際的。誠如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所言,台灣必須在美國的支持下,方能持續與中國大陸保持分離狀態,問題是美國能維持此現狀多久?這當然取決於中美相對實力的對比,以及台灣人民在中美競合的棋局上,是否甘願充當棋子的意願。看來這個「危險現狀」對賴準總統具有吸引力,但早已過氣,更不可持續,因為中美間的實力對比正不斷向中國大陸傾斜,整個地緣政治,也正在朝向中國大陸有利的面向調整。

現今執政黨最欠缺的,正是只會「親美反中」,操弄反中選票紅利,不顧台灣人民兩岸和平的祈求,自願陷入中美衝突的「陷阱」,充當「馬前卒」,漠視中國大陸政經實力發展,更對其影響地緣政治經濟大環境的無感。除非賴準總統願意改採「中道路線」,下架「親美反中」的舊路線,方能使台灣跳脫持續陷入「擂台、誘餌」的陷阱。改善兩岸關係,為台灣人民創造希望的未來,賴政府責無旁貸。














穩定交流 陸應讓台灣人民安心


2024-05-18 02:54  聯合報/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日前點名將懲戒台灣五位電視名嘴,鄰近五二○,任何兩岸間的風吹草動都很敏感,中共此次動作當然也是對賴清德的示警。但理由好不好?對象為何?頗堪玩味。

相信中共早就沙盤推演過需面對支持言論自由的主張,因此舉出懲戒理由是「蓄意編造有關大陸的虛假、負面資訊」、「蒙蔽部分島內民眾,挑動兩岸敵意對立」。言論自由起源西方宗教改革的歷史可知,宗教無涉事實,而與信仰有關,該項自由權利保護的是基於良心意見表達,對於明顯不實的資訊恐不在保護範圍內。中共出手的理由是斟酌過的。

但也因此,外界應該好奇五人的哪些言論是虛假資訊?有無僅是負面意見?又怎麼評估蒙蔽部分島內民眾,挑動兩岸敵意對立」?對後者來說,五名嘴雖有些許影響力,但從平常網路風向與相關新聞留言可知,不少台灣觀眾若非早存偏見,無待影響,就是把相關評論當娛樂來看,這方面連對岸網友也有點出。中共大張旗鼓懲戒五人,似乎還抬高了他們的分量。

這或許就牽涉到此次動作的真正目標為何。除了「挑動兩岸敵意對立」,暗指中共對大陸內部日益升高的對台不滿民意要有交代外,立場更鮮明、更能扯,也具影響力的綠媒名嘴所在多有,為何中共此次不先列出更重要的人士?從五人背景分析,有從藍轉綠,還有看似收錢辦事者換言之,多非死硬獨派立場。此次中共不採統戰手法選擇懲戒,似不在施壓綠營,而把焦點轉對藍綠間遊走者發出警告。這是因為中共對五人之評判通篇沒提到「」,顯然中共也知道有些人至少沒有公開主張台獨。

但如此擴大施壓面,對兩岸關係恐怕會有影響。除了讓部分台人有疑慮外,也包括媒體。總統府發的聲明就說,政府將全力保護被中共點名的當事人及家屬安全,也請媒體與人民站在一起,共同對抗這樣的無理侵擾看來很明瞭五人背後部分媒體的目的是為了賺錢

此外,中共對何謂「虛假、負面資訊」有無衡量標準?若沒說清楚,再加上之前對入境大陸的台學界人士留置消息,恐怕更對兩岸學術交流雪上加霜。

因此,為了兩岸關係的穩定交流,中共應該要有配套措施。例如讓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又能追求真實的台灣學界人士可以不用擔心在大陸進行研究交流,有待中共做出更多行動。














解歷史 讓台灣、沖繩共免戰爭


2024-05-18 02:55  聯合報/ 林滿紅/中研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員(台北市)
美軍在沖繩的軍事基地。 路透


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五日美日於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七日簽訂的沖繩大東協定換文生效,美國將依舊金山和約第三條取得的沖繩行政管理權轉移日本。雖在條約上並無「歸還」或「返還」文字,很多敘述會使用此等字眼。實質上在軍政方面,美國依此協定仍維持在沖繩的軍事基地。

因最近台海情勢緊張,沖繩人民唯恐台灣有事,沖繩直接有事,在五月十五日前夕紛紛有沖繩去軍事化的呼籲。台媒在報導此事時,會引述舊金山和約第三條,但對「託管」沒有仔細解,以為美國二戰後在沖繩的統治狀態屬「託管」,美國有扶持沖繩獨立的責任,但美國未如此進行。這種說法很可能來自學界,因學界著作常見此說。由於舊金山和約第三條「託管」的正確解攸關當前亞太安全,在此依歷史與國際法加以說明。

舊金山和約擬定過程中,美國軍方與國務院針對沖繩安排有不同看法。國務院認為沖繩離美國太遠,文化差異又大,收入領土,統治的財政負擔大,希望遵守大西洋憲章、開羅宣言關於不謀求領土擴張的原則和承諾。但麥克阿瑟和軍方反對,因琉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要確立美國的排他性戰略統治權。盟國有些主張主權歸美國;有些主張應完全歸還日本。面對分歧,美國認為最好辦法就是保留日本殘餘主權,同時使其在聯合國託管制度下,由美國為管理當局。

舊金山和約第三條規範的在由美國託管前美國享有行政管理權與國際法上的軍事占領有關。軍事占領地是戰爭期間,由交戰國實際控制的敵國領土。該領土主權不隨占領而變更。所以美國並沒有做出與大西洋憲章「盟國不在戰後藉戰爭擴張領土的原則」不一致的安排,也因為宣言沒有完全的法律約束力,也不能說是違約。至於日本對沖繩的「殘餘主權」一詞首次出現在民國四十六年(一九五七年)六月岸信介訪美時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但日美兩國或美國內部對該詞具體內容並未達成共識。

聯合國未如舊金山和約第三條在聯合國託管制度下,由美國為管理當局」進行相關討論。除了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因蘇聯因素美國對此議案能否通過沒把握外,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沖繩移轉日本前夕,也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如此安排,因為如果美國對沖繩的影響減少,將方便其與蘇聯赤化日本,乃至台灣。

聯合國託管制度是依聯合國憲章第十一條建置,託管者有扶持被託管者獨立的責任。因以上背景,至少在民國六十六年(一九七七年)以前,聯合國託管的領土不包括舊金山和約第三條所涉及之領土。所以美國有關舊金山和約第三條行政管理權之行使皆不能說之為「託管」。

以上發展來自在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四月到六月發生的沖繩戰役。在該戰役前美國原本有反攻台灣的計畫,後因台灣防衛森嚴而改攻沖繩。沖繩戰役延續了八十天,那霸幾乎盡成焦土,這場戰役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大的一場戰爭,俘虜的日軍也相對較多,沖繩約四十五萬人口中有七點五萬人死傷

盟軍的太平洋戰役進行到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一日,也就是開羅宣言公布前的一個月,整個西太平洋地區及中國的半壁江山都還在日本控制之下。是因蔣中正主席爭取開羅會議的召開,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擁有今天的領土及聯合國安理會席次解這些歷史與法理,將可使沖繩與台灣人民共免戰爭威脅。














綠營脫序杯葛議事 使立院蒙羞


2024-05-18 02:53  聯合報/ 陳敬其/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季青漫畫


立法院針對國會改革法案、國情報告、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等草案,昨天進行討論與表決處理,惟綠營竟然以脫序叫罵與肢體暴力杯葛議事規畫以冗長發言、海量動議提案拖延程序,再度寫下國會議事惡例。

過往,綠營在國會少數時期就是杯葛議事慣犯破壞議事秩序最早可回溯到民國七十七年(一九八八年)四月,前民進黨立委朱高正為抗議院會議程,朝立院副院長劉闊才揮出「國會第一拳」,還跳上主席台拔麥克風,寫下惡鬥首例。

其後文攻採冗長發言、案海戰術,武鬥則以霸占主席台、桌椅、大打出手、翻桌或潑水,鎖大門、占領議場等方式不一而足,其乖張作為雖然在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國會頻道開始上線後有所收斂,但心態多是蓄意為反對而反對。

新會期開議至今,針鋒相對復議案屢見不鮮;在院會進行表決時,只要討論議案有違黨意,綠營多依立法院議事規則第卅九條要求重付表決,縱使表決結果無力回天,仍要拖延時間,延宕議事程序;又為拖延議案,黨團協商時,民進黨柯總召頻頻打斷發言,於院長或其他委員發言時插話,麾下立委挑釁叫囂

柯總召曾多次宣稱藍營法案皆屬「毀憲亂政,違憲擴權」不說,民進黨四月十五日曾於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以技術性「提四十次散會動議杯葛議事四月十八日於同委員會因國民黨提散會動議,主席鍾佳濱委員選擇神隱,拖延會議進行。

昨天,立委在議場門口推擠發生衝突,王美惠委員混亂時扯帽辱警,開會時民進黨委員攀爬主席台、鍾佳濱委員對女立委陳菁徽不當肢體接觸,多人阻擋院長開會,郭國文委員甚至搶走七十二歲秘書長周萬來的文件,並於朝野黨團協商或院會以冗長發言戰術、頻頻發動法案動議阻撓程序進行,謀畫表決時採逐條逐案表決、提點名表決動議,拉長討論時間,可謂徒留國會惡例杯葛議事為甚!

民進黨老謀深算機關算盡惡意操弄議事行為,已把民意最高殿堂搞得烏煙瘴氣,而究其原因,綠營打著憲法法統的主張,其實僅是為協助執政黨錯誤政策開脫壓抑國會改革種苗

種種亂象暴露執政黨的欲蓋彌彰,也凸顯民進黨始終無法扭轉八年老大心態,未來如持續採延滯策略阻礙議事進行或對表決通過的議案不予執行,並針對經表決三讀通過的法案,申請釋憲或請行政院提覆議案,極有可能敲響民意反噬喪鐘

升高朝野對立絕非民眾福祉,如此只會癱瘓政務推動,使立院議事蒙羞淪為國際笑柄。僅盼未來各黨相互尊重妥協莫繼續虛耗空轉,才合乎民眾期待。




魏國彥/太平島是臍帶,不是盲腸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魏國彥/太平島是臍帶,不是盲腸
◆  葉匡時/人民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
◆  周行一/日圓大幅升值的機會小
◆  楊志良/中華民國敗亡中
◆  辛翠玲/立陶宛-領頭羊式的歐盟外交先鋒
◆  葉金川/人口結構與護理人力








魏國彥/太平島是臍帶,不是盲腸


2024-05-18 02:07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行政院前環保署署長)
藍白立委18日清晨5時40分在松指部集合,飛機6時準時起飛至空軍屏東基地,再轉赴太平島。圖/漁業署提供


年初以來即盛傳,蔡英文總統有意到太平島巡視,但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隨著中國海警與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在黃岩島海域衝突升溫,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台灣應展現製造和平而非爭端的國際形象,坦言目前總統登島「時機不恰當」。另方面,國民黨與民眾黨立法委員欲組團往太平島考察並宣慰官兵,被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指責為「為中國助威,為自己政府添亂」的「小丑團」、「觀光團」,這是邏輯錯亂?還是另有別情?值得嚴肅辯證

兩岸關係如同走鋼索,對於太平島的思慮,云為正是當下現實中的最新考驗。如果說,台灣是西太平洋一艘不能移動的航空母艦,那太平島就是遠在一千六百公里外,南海東南一條不能放棄的「中華民國護衛艦」;因為太平島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與撤退到台灣前的「中華民國母國」(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法理連結臍帶,也就成了台灣獨立與否的象徵與要害之地。

二次大戰勝利後,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國府派出太平艦中業艦開赴南海,接收二戰期間曾遭日軍短暫控制的南沙諸群島;連同一八九五年來被占據的台灣、澎湖,是國府對於上述各大小島收回主權復行視事一次性打包作業。國府對於南海諸島握有主權的根據,是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十二月由內政部公布、畫有 U 型十一段線的「南海諸島位置圖」;換句話說,台、澎、金、馬、太平島、東沙與整個中國大陸,在民國卅四年九月至卅八年十二月之間都同屬中華民國。這一法理立場歷經兩蔣、李、扁、馬諸位總統皆未變更或放棄,看來蔡英文總統也會繼續堅守,即便她在卸任前並不打算往赴太平島視察。

美國從歐巴馬政府時期為了遂行「亞太再平衡」戰略,希望「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放棄南海十一段 U 型線立場,因為中共當年繼承了國府立場,發布所謂「九段線」,形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在南海聯手與周邊國家為敵讓美國投鼠忌器左右為難

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菲律賓政府向海牙國際法庭申訴,認為太平島非島嶼,只是「礁石」,因此台灣不能成為南海相關專屬經濟區的聲索國。馬英九總統第二任期間,不理美國明示暗示,對於東沙與南沙經營甚深,一方面在國際倡議和平使用南海,另方面在太平島延伸機場跑道開鑿地下水井,並以「法庭之友」的方式告知海牙國際法庭,「太平島有水、土壤、農作物,還養有豬與雞鴨」,太平島夠格成為島(island)而非礁石(rock)。馬總統更於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一月廿八日親自登上太平島,這是繼陳水扁總統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二月二日登島之後,第二位登島宣示主權中華民國總統

除非賴清德總統就是要繼續成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否則應該停止黨內立委「切割太平島」的言行,因為太平島是連繫中華民國法統的臍帶,不是可有可無的盲腸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飛蓬」,國之興亡,一念之間




黃耀輝/財政不容樂觀 賴總統應從長規畫

◆  黃耀輝/財政不容樂觀 賴總統應從長規畫
◆  劉大年/推動國貿 新政府應三箭齊發
◆  黃齊元/台灣未來藍圖,賴總統新作業








黃耀輝/財政不容樂觀 賴總統應從長規畫


2024-05-18 02:58  聯合報/ 黃耀輝(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賴政府大課題」系列
蔡英文總統五二○下台,留給國人和賴清德新政府的大禮,就是沉重債務五月十日國債鐘顯示,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六點四兆,每位國人債務負擔創下史上最高廿七點四萬元

加上進度落後或尚未執行特別預算將舉債四千多億,以及進行中的本年度預算將舉債近三千億,中央債務今年底將超過七兆。若把勞保、退撫、國保、農保等社會保險潛藏債務十七兆計入,則中央的實際債務超過廿四兆,占 GDP 比例已突破一百%的警戒線。

賴政府不敢將債臺高築的責任「內賴」給蔡政府,多為老面孔的新內閣也無法享有「蜜月期」,只能在五二○高興一天之後,馬上要面對財政艱鉅挑戰,更要調適因應國會生態變遷

因為過去八年,掌握過半席次綠委,不但沒有善盡監督行政部門責任淪為行政院橡皮圖章,以致連年超徵一點八兆稅收隨心所欲地花在二點五兆特別預算上,造成上述債臺高築。如今代表新民意的立法院,由藍白立委掌握過半席次,必然積極強化監督行政院力道,賴政府不可能延續「因為有本錢,所以花很多錢」的任性了。

因此,賴政府在財政作為上,首先應控制債務的成長。尤其,「潛藏負債」是預估未來數十年政府「或有的給付責任,雖然蔡政府聲稱,透過預算撥補或調整費率改革挹注,未來不一定會發生。問題是,蔡政府過去八年怯懦於改革勞保,以致勞保潛藏債務以每年五六千億速度堆積證明勞保問題愈嚴重,政府就愈不敢改革潛藏債務有增無減必然會惡化為「確定發生的給付責任。何況政府不可能天天過年,稅收遲早會短徵或負成長,用預算撥補勞保鉅額虧損終有盡時,則潛藏債務不但加速暴增,且成為迫在眉睫逃避不了給付責任,使得勞保加速破產

其次,八十八年廢省並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後,中央政府收入占全部政府收入的比重從六成增加到七成五中央更加集錢又集權,以致財政的垂直失衡嚴重,造成地方政府財政惡化。因此,賴總統要兌現修改財劃法的支票,應把中央超拿十五%的收入還給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應當從財政幻覺驚醒當前急務就是節制自己支出規模及成長

此外,隨著少子化和超高齡社會加速到來繳納租稅和社會保險保費年輕世代愈來愈少,將使長期的財政收入負成長;社會保險的養老、退休、醫療、長照等給付或救助支出,卻愈來愈多,長期的預算將呈現連年赤字而繼續債臺高築;社會保險虧損連連,後任的政府更怯於改革,又造成潛藏債務暴增,社會保險將會出現破產連環爆,未來的財政展望不容樂觀

因此,賴政府應將人口因素納入財政的中長程規畫,定期公布「財政的代際衝擊報告」,為後代子孫未雨綢繆。遇有超徵稅收或歲計剩餘,就應當儲蓄起來,以因應超高齡社會的支出需求。唯有改掉蔡政府超收就超花惡習,嚴肅地作前瞻性的長期規畫,財政才可能永續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