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台北市都更八箭要更精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868/web/ 

◆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踉蹌上路,卓榮泰左支右絀
◆  聯合報黑白集/生命與機密,誰重?
◆  經濟日報社論/台北市都更八箭要更精準






經濟日報社論/台北市都更八箭要更精準


2024-06-06 02:39  經濟日報/ 社論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台北市從去年起陸續推動都更八箭,以解決屋齡超過40年的住宅占比過半問題。然而,這八箭對老屋汰舊換新的影響效果溫和,因而未來仍需增加更強效的處方。

近十年來,台北市老屋拆除速率緩慢,導致老屋愈積愈多。截至今年3月底止,台北市屋齡40年以上的住宅,其占比由十年前的17.9%增加至50.7%,而戶數則由十年前的15.7萬戶增加至46.1萬戶。若以屋齡60年為住宅的堪用期限,則在未來20年內,台北市平均每年需拆除2.3萬戶。即使僅拆除自用住宅(占比72%),則平均每年也需要拆除1.66萬戶,為去年台北市拆除戶數2,003戶的8.3倍

目前老屋重建可透過「危老重建」及「都市更新」兩種途徑。雖然都市更新規劃較符合城市的多元需求,但因曠日廢時,故僅將一、二棟舊屋拆除,而在原地危老重建的占比愈來愈多。

就都市更新方式而言,可採下列三種方式:(1)以一般民眾為實施者的「自辦都更」;(2)由政府出面統籌主導的「公辦都更」;以及(3)以建商為實施者的「民辦都更」。在實務上,由於多數民眾無營建相關知識,故自辦都更大多難以達成協議。因此,從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迄今,台北市此類案件占比未達5%。政府常基於公共利益及公共安全的目的,才進行公辦都更。去年台北市四十個重建型都更核定案件中,只有四個公辦都更

因此,民辦都更案件數應該是主流,但民辦都更從申請至核定的審議時間平均6.03年,遠高於公辦都更的平均1.65年。

民辦都更可視為建商及老屋所有人參與的談判賽局。其中,建商付出營建成本,而老屋所有人付出老屋房地產的價值,以換取都市更新之後的新屋房地產價值。

在此賽局中,建商及老屋所有人談判下列兩項議題:(1)新屋總產權分配在建商及所有住戶的比例;及(2)所有住戶配置到的新屋產權,分配到各住戶的比例。

政府制定的多數決同意門檻、容積獎勵及其他補助,以及審查時間會影響新屋的總產權價值。門檻愈低、容積獎勵愈高、其他補助愈多,以及審查流程愈快,會縮短談判耗費的時間,因而同時增加新屋總產權價值以及達成協議的可能性。

台北市目前實施的都更八箭都符合上述有利達成協議的條件。其中,首箭是降低公辦都更受理門檻至75%。第二箭「民辦法放寬」、第三箭「審查速通關」及第四箭「危老排障礙」均可縮短審查時間。第五箭「電梯加碼辦」,是將六層樓以下無設置電梯的集合住宅、公寓,增設電梯的補助金提高至300萬元。至於第六、七箭則分別提供「防災型都更」及「整宅都更」優惠的容積獎勵。最後,第八箭是針對海砂屋降低同意戶數的門檻。

不過,上述都更各箭因為僅給予民眾小惠或適用範圍狹隘,故無法大幅加速都更步伐。因此,台北市政府可考慮提供民眾下列更優惠及便利的措施。

首先,若欲在未來20年完成所有老屋重建,台北市每年必須拆除約2萬戶住宅。由於從拆除老屋至新屋獲得使用執照約需三年半,因而平均每年約有7萬戶居民需要「中繼住宅」。因此,台北市有必要在各區利用閒置土地,例如,已停止招生的各級學校用地,建立一些中繼住宅

其次,有鑑於民辦都更曠日廢時,台北市政府可透過變更都市計畫或其他方式,使民眾參與公辦都更時,能較民辦都更獲得更多容積獎勵。而台北市政府可利用這些增加的容積獎勵,做為和較難達成協議的一樓住戶的談判籌碼。同時,市政府在這些公辦都更,可以僅扮演零出資的整合角色,而由委託興建的建商和住戶分配到新屋的產權。

蔣萬安市長決心重建市容,都更是重要途徑,但民辦都更是件不易溝通達成的任務,應再檢視實施辦法,讓民眾有誘因,全民達標。













聯合報黑白集/生命與機密,誰重?


2024-06-06 03:02  聯合報/ 黑白集
新竹市28層「晴空匯」高樓火警,造成2名英勇救難的消防員李詠真及周立鑫不幸殉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名消防員在新竹晴空匯大樓火災中殉職。近日相關錄音檔流出,兩人曾八度呼救,四度指明自己受困樓梯間;但消防局聽不清楚,因而延誤救援。令人扼腕的是,消防局長李世恭無法說明無線電訊號不良的原因,卻第一時間喊告,要法辦流出錄音檔的「洩密者」。官僚威風,好不嚇人

大家關心的是人命的無謂損失,希望不再重蹈覆轍;李世恭關心的,卻是誰把錄音檔外洩,唯恐自己的職位因此動搖。在生命與機密之間,竟把錄音檔看得更重要;這樣的局長,會對消防員之死感到不忍嗎?

再說,錄音檔內容記錄的只是當時雙方通話實況,有何機密可言?有人刻意流出錄音檔,目的是在檢討救災指揮體制的缺口,避免打火弟兄再無謂犧牲。這樣掛念體制正義的「吹哨者」,如果都不允許存在,這個國家還會有反省改進的能力嗎?

近年政府機構濫用「機密罪」的情況,已到了信手拈來的地步。上月藍委徐巧芯揭露我國透過捷克援烏文件,雖已遮去關鍵文字,仍遭外交部按鈴控告「洩密」;這當然是在恐嚇監督者。尤其,在蔡英文的升等論文設下「保密卅年」的高標後,政府的疫苗採購、雞蛋採購等統統變得密不透風,機密儼已成為不良官吏的護身符。

在兩條人命和一個錄音檔之間,我們真的無法選擇真相嗎?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踉蹌上路,卓榮泰左支右絀


2024-06-06 03:05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520總統就職演說,一句「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成為熱議焦點,並被解讀為是「新兩國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總統發表「兩國互不隸屬」的就職演說後,北京先重批「徹頭徹尾的台獨自白」,更發動「聯合利劍」圍台軍演,繼又中止 ECFA 百餘項產品關稅減讓,制裁動作不斷。在國內,民進黨在立法院屢戰屢敗,卓榮泰領軍的內閣,則迄今拿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為。賴政府踉蹌上路,內外情勢均不利,令人擔心。

賴清德的「新兩國論」演說,除逼出美國務院對大陸軍演的關切,也逼出拜登「在需要時使用武力保護我們的國家、盟友和核心利益」的宣示。台灣雖非美國法定意義上的「盟友」,賴清德仍迫不及待表示感謝;但訪台的美眾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則提醒他:兩岸「有些紅線不能跨越」,否則極可能導致戰爭。

令人困擾的是,曾參與賴總統就職演說作業的綠營人士,對其最後演說內容的出入也感到意外。據稱,賴清德的最終版本,其個人意志遠大於幕僚參議,其獨斷風格遂引發議論。更糟的是,新政府上任不久,即多次出現府院論調不一致、府院與國會步調也不一致的情況。賴政府似未擺脫「試車」調校的階段,府院、院際及黨政之間均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因而狀況連連。

最鮮明的例子,是綠營對國會衝突的態度。民進黨一再否認「青鳥行動」是它策動,但賴清德曾多次在臉書力挺,卓榮泰卻在表決前夕高喊「不要集結」,完全違背戰略集氣的目的。府院的不同調,也讓綠營莫衷一是。

綠營一方面把朝野立院之爭升高為「兩岸民主對決」,讓青鳥把「藍白」和「中共」畫上等號;另一方面對於藝人「我是中國人」的表態,賴清德卻要民眾「體諒藝人壓力」。其首鼠兩端,讓台派學者直批賴清德愚蠢,自損原則,不知用意何在。

賴清德就職演說捲起千層浪,他卻未對連串危機置一詞,甚至在首次勞軍時只輕輕說「辛苦了」,未有一詞一語鼓舞士氣或安定民心。中共軍演時,他也未像前總統蔡英文上演進入衡山指揮所或召開國安會議等戲碼。可見,賴清德兩岸政策不僅有「拆蔡英文台」之嫌,作為三軍統帥,他也「蔡規賴隨」。

賴清德既擺出「兩岸互不隸屬」的決絕姿態,卻又在出席旅展時強調其職責在穩定台海和平,對等尊嚴「推動兩岸觀光」,恢復疫情前觀光盛況。對此,觀光業者只能瞠目結舌。原因是,賴政府才因國安部門堅持,宣布不解禁陸客團來台。府院政策口徑不一,觀光如此,核電政策亦如此,完全看不出新政府有什麼新作為。賴政府空有口號,卻拿不出具體行動,「賴卓體制」的混亂無章令人失望。

賴清德當過四年副總統及一年多的黨主席,其「總統準備期」不可謂不長;誰料,他的表現仍像個生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他,「只見賴主席,不見賴總統」,並未言過其實。事實上,無論中共施壓或是國會新形勢,都是早可預見的事,而「賴卓體制」卻表現得如此青澀及手足無措;賴神光芒不再,民進黨人也感到焦慮。很多綠營高層人士都還在摸索「聖意」,偏偏賴清德權力欲極高,管事極細,小至台北市警局長人事都不放手,更讓下屬難為,不敢放手施為。

寫過《美國總統的七門課》一書的美國政論家大衛葛根指出,總統的成功之道,要目標清楚、說服力強、堅強顧問幕僚團隊、傳承願景和在體制內運作。上述條件,賴清德幾乎都不具備,以致政府混亂而國政失控。賴總統再不進入狀況,脫序問題只會越發嚴重,政府忙著拆彈都來不及。




善待醫護 醫療才能長久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868/web/ 

◆  善待醫護 醫療才能長久
◆  出兵保台 美選舉話術?
◆  過度醫療有增無減 病床更難求
◆  我們的祖國是中華民國
◆  AI產業永續 需要活躍的生態系
◆  瘋AI 別忘人文人才培育
◆  總統為什麼不見他們?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善待醫護 醫療才能長久


2024-06-06 02:13  聯合報/ 鍾兆寅/退休教師(屏東市)


內人生病住院,掛肝膽內科門診,序號七十七。八點半早上診,輪到時已下午兩點了。看診醫師和陪診護理師都還沒吃午餐。

住進病房後,主治醫師和專科護理師定時查房解病情,交代醫囑。護理師細心照顧,噓寒問暖。我感受最深的是護理師總忙得不可開交,超時工作,下午四點就該下班了,有時六點了人還沒走。五間四人病房共廿床,兩人房以下十八床,始終是滿床。白天班護理師五人、小夜班三人、大夜班三人。除了打針、送藥、打點滴、傷口護理,病房的鈴聲響起,就要放下手邊的工作,一邊喊著「來了!來了!」趕緊衝過去處理。

做為陪病家屬的觀察,真不知護理師何時可以好好吃一餐飯。請政府先善待醫護,尤其是護理師,友善優質醫療才能長長久久。












出兵保台 美選舉話術?


2024-06-06 02:13  聯合報/ 李志堯/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前副院長(桃園市)


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表示,美國不尋求台灣獨立,如果中共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美國不排除要動用軍事力量到台灣。這是拜登自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就任總統以來,第五度接受提問時表示會以軍事行動捍衛遭受北京侵略的台灣,至於究竟是要派遣陸、海、空軍之何種兵力赴台,拜登並未對外明確的表態。唯觀察近年來美軍海外用兵行動,泰半仍以航母戰鬥群投射兵、火力為主

換言之,美軍海外作戰靠的是航空母艦戰鬥群,航母上的 F-18艦載機作戰半徑是一千至一千二百公里,而共軍的東風 21D 反艦彈道導彈射程二千公里、東風 26 反艦彈道導彈射程四千公里、東風 27 反艦彈道導彈射程五千公里以上,美軍的航母不易突破這三層的打擊火網接近台灣,如何派遣兵力馳援台灣?就算美軍想動用核潛艦發射巡弋導彈攻擊大陸本土,其射程也不過一千公里,共軍早在離岸一千至二千公里海域部署驅逐艦巡弋美軍核潛艦可能藏匿之處,故戰時美軍核潛艦也作用不大。若改用轟炸機攻擊中共軍事設施,亦未必能穿透沿岸由 S300、S400、紅旗9、紅旗19、紅旗26導彈等構成二百至四百公里層層的防空攔截網因此,拜登第五度欲以軍力保衛台灣的說法,不排除是總統大選前欲拉抬聲勢的政治話語

其實,近年在中、美戰略競爭過程間,台灣選擇「親美抗中」路線後,共軍即趁勢東擴,步步進逼,海空兵力繞島巡弋和圍台演習,基本上已完成對台島周邊海空領域的戰略包圍與立體監控。易言之,中共刻正依循其「警告、試探、布局、攻擊、和談」的用兵模式,靜默地為一場台海局部戰爭預做準備。中共對台軍事施壓是在向美國想重返台灣意圖提出警告;機艦頻頻繞台是試探台灣軍方的反應;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八月及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五月的兩次圍台軍演是在為實戰布局;如果台灣不能積極尋求兩岸對話和解,是否會誘發共軍有限攻擊的動機,殊值吾人密切關注。

不可諱言,美國對台灣的生存發展固然重要,但彼此之間並無軍事同盟關係,國家利益自然不可能完全契合。綜觀拜登政府前後的各項友台舉措,其實只是美國為自身利益而採制中戰略的一環,而且多為政策表態性質,距離台灣的實質受惠甚遠。一旦美國發現必須一百八十度改變政策才能維護自己最大利益時,犧牲盟友也會變成一個常態,昔日越南阮文紹政府如此,今日中東阿富汗政府亦是如此。職是之故,台灣不可過度依賴美國的保護,必須謹記國防安全靠自己的鐵律,進而為台海和平創造空間及環境,讓台灣人民能遠離戰火的威脅。














過度醫療有增無減 病床更難求


2024-06-06 02:13  聯合報/ 吳育政/醫師(彰化市)


近來在急診等床的情況日愈嚴重,原因大都是護理人力不足,醫院評鑑必須縮床,所以民眾要共體時艱。醫界始終不肯說的是,過度醫療長期占用病床,也是原因

八十九歲的阿公心跳停止,家人叫救護車送到醫院,氣管插管及心臟按壓急救是基本的。還可以加裝葉克膜人工心肺機,反正救到底,有心跳的送加護病房,沒心跳的宣布死亡。不管醫療有無意義,健保都會給付。

八十二歲的阿嬤因腦出血被送入醫院,先是插管和呼吸器,接著開刀放置顱內壓監測器。一周後開始反覆感染,無法脫離呼吸器,最後只能再做氣切,下轉呼吸照護病房長期住院。阿嬤持續昏迷不醒,每天依賴呼吸器、飲食管灌、抽痰,才得維持心臟跳動。

七十七歲的阿伯因肺癌晚期接受化療。醫師鼓勵他要積極接受治療。化療會導致白血球下降、免疫力變差,阿伯常要進出醫院。

以上所舉的例子,在全國各地醫院並不少見。所以台灣葉克膜使用率世界第一,呼吸器使用率世界第一,植物人比率世界第一,每年平均住院次數世界第一

能夠擁有這麼多的世界第一,占用病床是必然的,過度醫療是顯然的,反正健保不限量吃到飽,加上自費,醫院收入賺到飽。隨著經驗的累積,一句人命關天,過度醫療愈做愈多。最近「再生醫療法」三讀通過,可望為過度醫療火上加油。

絕大多數的過度醫療無法治癒病人,只是延長死亡過程,造成病人受苦、家屬折磨及床位被占用。要如何解決?利用健保資料庫的大數據,統計分析這五年來每個死亡病人的維生設備及費用支出,分為最後一年、一月、一周、一天,但要排除突然意外致死者。依醫院別及醫師別比較,去查出哪些醫院或醫師濫用健保做過度醫療

最後說個我收治病人發生的故事。家屬不忍病人意識喪失、毫無尊嚴、飽受折磨,希望撤除維生醫療,求得自然善終。但是,外院醫師以病人不是末期病人為由,維持現狀。

依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末期病人的定義:指罹患嚴重傷病,經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

英國認為末期病人是不給維生醫療,病人將在一年內死亡,美國則是以六個月內死亡。但台灣卻認定是給予維生醫療、六個月內死亡才是末期病人,從而繼續過度醫療。

病人轉入院後,頭部電腦斷層顯示多處中風,合併萎縮,目前醫學認定不可治癒。完成法定程序,撤除維生醫療,病人二天後安詳往生,結束過度醫療,不再占用床位。













我們的祖國是中華民國


2024-06-06 02:13  聯合報/ 周玉山/考試委員(台北市)


今年五月二十日,台灣當局推出「兩國論」,大陸當局立刻還以「祖國統一論」,並且附上五星旗。對此,我有不能已於言者。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九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五星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其中一顆大星象徵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象徵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請問:後二者如今安在?

「小星」一詞出自《詩經》,千百年來成為「妾」的代稱,毛澤東豈會不知?胡適先生認為,「嘒彼小星」是寫妓女生活最古的記載。此說引起爭議,可以不論。張大千先生曾問其夫人:「銀河可許小星藏?」再度說明,「小星」就是男人的側室。

「妾」是「立女」,沒有座位,也沒有地位。中共在建立政權前,就以五星旗昭告世人,唯己獨尊,勝過無產階級,也就是工人階級,又勝過工農聯盟中的農民階級。偏偏,「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此可知,一顆大星勝過前兩顆小星,違反了自己的憲法,也很難號召兩岸的人民。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毛澤東在政協會議表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其實,早在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國人民就在蔣介石委員長領導下,站起來了。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七日,南京國民政府正式公布,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整個抗戰八年,中國軍民高舉這面光榮的旗幟,抵死奮鬥,終於獲勝,這面旗幟是不可磨滅的。

民國六年(一九○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孫中山先生在同盟會本部指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中,青天代表自由,白日代表平等,紅地代表博愛。同盟會在南方發動的八次起義,皆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這是孫先生的國旗,代表全體人民,沒有階級之分,當然是我們永遠的旗幟。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澤東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表面上,這個國號是政協會議的決議,其實,它出自史達林的訓令。二次大戰結束後,史達林在全球製造了十四個「人民共和國」,成為蘇聯附庸國共同標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即為其一。毛澤東早就表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或略輸文采,或稍遜風騷,他要推翻追求統一的中華民國,才可能超越古今,因此樂當新皇帝,其實本是兒皇帝,結果使得中國分裂至今。

蘇聯、史達林、毛澤東俱往矣,今後中國如何統一?大陸當局首重和平,值得肯定。從孔子到孫先生,都主張正名。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孫先生在《民權初步》的自序中指出:「今民國之名已定矣。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而革命之功亦以之而畢矣。」孫先生既為兩岸最大的公約數,中共又自稱,是他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就請言行合一,排除萬難,以他創立的中華民國為祖國,以他至愛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恢復孫先生的事業,則中國的和平統一可期













AI 產業永續 需要活躍的生態系


2024-06-06 02:11  聯合報/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台北市)


近年來輝達的飆升令人驚歎,從十年前主要為知名的圖形卡和遊戲 GPU 的公司,它已經蛻變成當今最具影響力和價值的科技公司之一。這股增長的核心動力來自人工智慧(AI)革命,輝達的晶片和計算平台成為推動尖端 AI 應用的骨幹。

輝達在 AI 領域的成功可歸因於幾個關鍵因素,首先它在通用 GPU 計算上的早期投資和重點,使其能夠在並行處理架構方面奠定堅實基礎,而這種架構非常適合於訓練大型神經網路和 AI 的工作負載。其次,輝達多年來培育的 CUDA 軟體生態系統,使開發人員和研究人員更容易利用其硬體進行 AI 開發。最後,輝達積極推出專門的 AI 硬體,使其能夠為 AI 工作負載提供產業領先的性能和效率。

輝達的成功及其在 AI 生態系統中的關鍵作用,讓人們擔憂其是否已「大到不能倒」?一方面,輝達在 AI 硬體領域領先的專業知識和市場地位,使其成為關鍵的國家資產,尤其是對於美國與中國的技術競爭。

美國政府通過「晶片法案」等計畫投資數十億美元用於半導體製造,點出強大的 AI 晶片產業的戰略重要性。從這個角度來看,像輝達這樣的公司倒閉可能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和安全影響,可能會促使政府介入以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還有,輝達已深深嵌入各個產業和應用領域,不僅僅局限於 AI,這包括科學計算和類比計算、圖形處理和遊戲等。數百萬個開發人員、研究人員和專業人士在世界各地使用其技術,使其成為推動多個領域創新的關鍵驅動力,輝達一旦出現問題可能造成的廣泛科研中斷,進一步加強了「大到不能倒」的論點。

儘管輝達目前在 AI 晶片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是不可否認的,但技術在快速變化,來自 Intel、超微、高通等以及新創公司的競爭可能會侵蝕輝達的市場。AI 晶片市場相對來說還很年輕,歷史證明,即使在快節奏的半導體世界中,技術主導地位也是無常的。

此外輝達的商業模式並非沒有風險,該公司過於依賴少數幾個客戶(主要雲端供應商和科技大廠)來獲取大部分收入,如果這些關係生變,可能會帶來風險。另外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計算能力需求而需要的高昂資本支出,可能會在 AI 熱潮放緩或競爭對手趕上來時,給輝達的資源帶來壓力。

歸根結柢,輝達的長期成功將取決於其持續創新、適應和保持領先競爭對手的能力。對於政策制定和產業利益來說,培育一個競爭激烈且充滿活力AI 晶片生態系統可能更為明智,這涉及投資研發、支援新創企業、促進開放標準和互通性以防止供應商鎖定等。此外確保擁有經過良好訓練的勞動力,以及關鍵零件的可靠供應鏈,也有助於確保 AI 產業的長期彈性。












瘋AI 別忘人文人才培育


2024-06-06 02:11  聯合報/ 卓瓊鈺/成大物理治療系兼任副教授(台南市)


最近 AI 教父、教母相繼回台,掀起一陣陣的旋風。許多媒體也追逐他們的足跡跑,不論逛夜市,吃熱炒,都是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

當全民都在瘋 AI 追逐 AI 的時候,報紙上出現了另一個斗大標題「護理師荒,醫院掀關病床潮」。這兩個話題看似不相關,卻引領我們思考青年學子學習就業一窩蜂的問題。當大家都熱中高科技、資訊產業,誰來研究基礎科學以及人文藝術等學問?

學理工的先生邀我一起聽黃仁勳的線上演講,我不是學理工的,就當作是練英文聽力。聽完之後,他問我有什感想。我說,專業名詞我是沒有非常懂,但至少可以聽懂八九成吧!此外,Earth2 對於氣候變遷對環境影響預測,希望能夠帶給人們一些警惕。

我反問他的感想。他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其實我們不必太過吹捧高科技產業,因為我們有太多人才聚集在這一塊。此外,它是一個耗水耗電的產業,對台灣環境的永續並不是那麼好。

其實教育跟財富一樣,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我們讀書的年代,大家都瘋讀醫學系,但這些年一方面因為醫師的收入在健保制度之下有所限制,再加上勞逸不均,大家轉而選擇較輕鬆的科,造成內、外、婦、兒四大皆空這種分配不均的現象,這並非民眾之福,因為以後可能找不到人幫你開刀、生小孩。

而醫事人員(包括護理師)因為工作壓力大、薪資不高、醫病關係不對等,再加上少數病患與家屬有言語或肢體暴力,也會造成護理師出走。解決的方法,我覺得除了提高薪資與減少壓力之外,醫師與病患家屬也必須尊重各個醫療專業的建議;專業獲得認同,擁有友善的職場環境,工作也會比較長久。我之前在美國的醫院上班,大家都知道物理治療師是什麼專業,做些什麼。我用治療運動幫助病患學會站立平衡,學會走路、生活自理等等,民眾的感激也是我持續工作的動力。

台灣教育改革常常一窩蜂,以至於廣設大學,少子化後又廣廢大學。其實我們的社會需要各種人才,但一般家長的觀念卻會督促小孩去念熱門的科系。記得我以前美國的指導教授,他提到兒子時很得意地告訴我他是念歷史系的。這在台灣可能會被長輩說沒用或是找不到工作,這實在是需要修正。

雖然 AI 是目前發展的趨勢,但是沒有基礎的各種學問,人類要怎麼教 AI 學習呢?教育是百年大計,當大家在瘋 AI 時,基礎科學、人文藝術人才培育也要同樣重視。希望昨天教育部長鄭英耀說的任內人文領域不會被漏接,以及教育部政次葉丙成鼓勵的跨領域學習、兼顧人文和科技專長,都能落實。

此外,經濟發展也需要平衡,我們有次去橋頭糖廠附近騎車,先生說這片綠色的樹林要改成科技園區,真是令人感嘆。當國家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政府的長期發展政策應該也要兼顧環境永續













總統為什麼不見他們?


2024-06-06 02:11  聯合報/ 楊正/退休媒體人(台北市)


本屆台北電腦展開展中,台灣在 IT 零組件、供應鏈的重要性舉足輕重,全球都重視。

今年的電腦展,重心在影響未來產業及民眾生活的 AI(人工智慧)。台灣電腦產業參與其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尖端的技術更會影響未來的發展。國際級的電腦大咖,包括黃仁勳、蘇姿丰、梁見後,還有英特爾、高通、Arm…等等老闆都雲集台灣。且不說,這些公司的市值在全球都動見觀瞻;而就電腦技術前沿以及未來對民眾生活的影響,都攸關你我。

來了這麼多重要級的貴賓,沒看到總統一一見這些老闆?請教他們 AI 的未來發展,同時請他們擴大對台灣的投資。

難道,賴清德總統只關心國會改革法案通過後,要如何加大力度消滅民眾黨、國民黨?





洪蘭/彈性應變 有心比有技術更有效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彈性應變 有心比有技術更有效
◆  李清志/台北誕生新美術館
◆  陳立恆/首善台北與世界宜居的幾步之遙
◆  施振榮/發放「全民AI學習券」消除AI落差








洪蘭/彈性應變 有心比有技術更有效


2024-06-06 02:13  聯合報/ 洪蘭(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在公車上,碰到兒時的鄰居,她告訴我:小鈺走了。我聽了很惋惜,一個前途似錦的孩子,因為執著,耽誤了自己一生。

她是我北一女的學妹,那時北一女還有初中部,我們住同一條街,她媽媽叫我帶她一起去上學,所以我每天早上去她家門口叫她,直到我念大學為止。

在六十年前沒有健保的時候,窮人真的看不起病,她奶奶得了子宮頸癌,沒錢就醫,只能等死。她晚上常被她奶奶叫痛的聲音驚醒,發誓將來一定要作醫生,救助窮苦的病人。

因為她的功課很好,初中直升高中部,所以大家都以為她一定可以達成願望。可是不知為何,她大學聯考失利,差了幾分沒有考上醫學系,落在了物治系,她就沒有去讀,第二年重考。可是很奇怪,她連考三年都沒有考上醫學系,都是落到跟醫學相關的其他科系。她沒有錢去念補習班,就留在家中自己讀。她母親來找我,要我勸她不要固執,先去念,因為家裡需要她念完書,出來做事賺錢幫忙家計。可是她不肯,堅持非念醫學系不可。

我那時正好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適合她,因為救人方式有很多種,不是只有作醫生一種。在沒有影印機的時代,我用手抄了這篇文章給她:

「一條小河從高山流下來,經過沙漠要去大海,但是他的水被沙漠的熱蒸發掉,它便哭泣地說:『我永遠到不了大海了。』

沙漠說:『你若願意放棄原來的樣子,你還是可以到大海的。你現在是水蒸氣,水蒸氣會浮游在空氣中,微風會把你吹到海上,一遇冷,變成了雨,下下來,你就回到海洋了。』

小河說:『可是變成水蒸氣,我就不再是河流了呀!』

沙漠說:『你的本質其實沒有變,你還是水。但是假如你堅持是河流的話,你就失去回到大海的機會。只要不變,又何必在乎形呢?』」

不幸這篇文章沒有說服她,還是堅持重考。

她再次落榜時,我已經出國去留學了,聽我母親說,她跟家裡大吵了一架,離家出走,賭氣隨便找了個人嫁,離開了台北,後來就沒有她的消息了。現在知道她所嫁非人,過得不好,很是惋惜。

其實人只要不失去他的本質,外表是什麼樣都沒有關係,因為你還是你,人生的重點在本質,不在外相

世界是動的,是不停在運轉的,所有東西,不管有沒有生命,每一分鐘都在變,抽刀斷水,水雖然還是水,但是上一分鐘的水跟下一分鐘的水已經不同了。所以我們不是「不變」,而是要有彈性的「應變」。

納蘭性德說:「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禮記》也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話甚至刻在商湯王的青銅器上,也就是說變才是常態,不變是異態。

如果連變色龍和烏賊這種低等動物都必須隨著環境改變才能生存,人怎麼可以不變呢?只要肯變,就有解決的方法。猶太法典說:成功沒有捷徑,但有很多條路可以走。小鈺但凡可以變通一點,她今天造福的人應不在少數,因為有心比有技術更為有效。





徐遵慈/APEC再推自貿區,我應積極參與

◆  徐遵慈/APEC再推自貿區,我應積極參與








徐遵慈/APEC再推自貿區,我應積極參與


2024-06-06 02:14  聯合報/ 徐遵慈(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主辦國祕魯將重啟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並研議納入如經濟碎片化、氣候變遷等貿易議題,預計在十一月召開領袖會議時通過一份 FTAAP 宣言。我國過去曾是 APEC 成員中促成 FTAAP 倡議的重要推手之一,今年 APEC 重啟 FTAAP 討論,以達成亞太經濟整合目標,將是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立即面對的最重要經濟課題之一,新政府應積極參與。

今年 APEC 主辦國祕魯訂定會議主題為「賦權、包容、成長」,將推動疫情後 APEC 區域發展更均衡、永續及具包容性,並將以 APEC 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通過的「亞太自由貿易區利馬宣言」為基礎,重新審視及討論 FTAAP 內容、涵蓋議題及完成區域整合的途徑等。APEC 各會員對於重啟FTAAP 均表達支持,尤其疫情後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國際間貿易保護主義高張,FTAAP 如能成立,將有助 APEC 區域內貿易、投資交流與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FTAAP 最初構想源自民國八十九年(二○○○年)初 APEC 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之討論,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被正式列入 APEC 議程,當時我國曾是重要推手之一。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中國大陸主辦 APEC 期間,力推 FTAAP ,當時雖遭到美、日反對,希望先完成 TPP 談判,但最終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祕魯擔任主辦國下,通過利馬宣言。今年 APEC 將在利馬宣言的基礎上,擴大FTAAP 範圍,在關稅、非關稅措施、服務業、投資等傳統 FTA 議題之外,另外再納入近年新興的貿易議題,包括經濟碎片化、保護主義興起、新興次區域貿易協定、政治關切,以及氣候變遷議題等。

不過,更值得我國注意的是,有關 FTAAP 會員問題雖然在過去曾經有所討論,且一般認為 FTAAP 應開放 APEC 所有會員體參加,不過實質上 APEC 至今均未進入會員資格之討論。中國主導通過的利馬宣言中的文字並未保障所有 APEC 會員一致、公平的參與權利。對此,今年及未來中國大陸是否會持續或甚至擴大打壓我國參與資格,面對兩岸情勢更趨險峻,我國今年參與 APEC 更應未雨綢繆,全力以赴。

APEC 是我國參與之最重要經貿組織之一,我國一向是 APEC 中支持貿易自由化、發展中小企業及婦女創業等最積極、活躍的會員。然近年 APEC 因美中對抗以致會議氣氛不佳,我國政府亦將關注焦點轉向參與 CPTPP 及台美雙邊事務。由於 APEC 的影響力仍然巨大,每年年底的領袖會議更是美、中、日、韓等領袖較勁或合作的重要場域,新政府上任後至今尚未提出我國將如何積極參與 WTO、APEC 的立場,值此應將關注焦點重新轉向這些組織,應爭取各種機會表達我國參與經濟整合與貢獻經濟復甦的意願,並妥善預防來自中國大陸或其他國家的可能打壓或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