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大罷免 避兩岸戰爭
◆ 經濟風暴當頭 穩定人心是首務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振興國旅需要地域性之風景計畫
◆ 美治世蒙塵 台不宜押單邊
◆ 台灣怎麼度過川普帶來的危機
◆ 美中大象開打 小草如何自處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振興國旅需要地域性之風景計畫
2025-04-09 05:39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民間自律性之守護美化家鄉,創造町並風景計畫特色。郭瓊瑩/攝
寶島田園風光妥善經營地域風景計畫,當可成為另類國際吸引力。郭瓊瑩/攝
台灣東部的田園風光在震災後亟待有新曙光。郭瓊瑩/攝
重要歷史建築其周邊因未有景觀風貌之控制法令,導致總體環境美質及天際線被破壞。(圖/郭瓊瑩)
四○三大地震甫過周年,各界均在探討花蓮觀光業的紅燈未解,且近十年來入出境人數皆呈現逆差,去年逆差更已突破二倍,觀光署也舉辦了「全國景區發展技術研討會」邀集各界專家共同把脈,側重在永續、綠色、智慧觀光,擬打造「大南方觀光拼圖」。這些施政方針看似華麗,但為何政府補助款也撥了,地域觀光圈與地方創生也建構了,但實質的觀光吸引力卻仍疲軟?
為何日本是台灣人出國旅遊首選?日本政府投資的硬體建設財源並未如台灣高,但就大環境而言,自離島、偏鄉到大都會,其環境品質與美質,相當均質且非同質,依各地域之山水、文化、風貌而各有特色。即使在千年古都、偏鄉小鎮、山區小寺、海岸漁村…自有一定的「風景密碼」潛藏於中,而此地域特色品牌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們有國土計畫、都市計畫也有鄉村計畫,但這些多停留於法令管理上之行政計畫,卻少了如日本在此剛性計畫外的「景觀計畫」、「風緻計畫」等柔性治理機制。簡言之,它就是為區隔各城鄉地域因地理、氣候、生態、人文等,透過由下而上凝聚共識,所形塑出的「風景計畫」,它也可詮釋為另類的「景觀計畫」。
也因是由下而上,其根基可小到社區街廓「町並計畫」的生成。換言之,因為社區居民有了深根情感依附,對實質空間環境之保全即有了一種生活默契,得以自動自發凸顯各小區、小節點、小街廓、小河、小村之特色,讓各景區不會流於行政權限下之亮點或孤島,卻是一種自然而然延展出的住民生活氣質。
知名者如小樽、金澤的景觀;橫濱的港都風景、倉敷的町並保存與產業再生廊帶…,即便是受西方開港影響之長崎、下關、神戶等地,在形成住民共識後,也自發性地實踐了住民公約。這種自律性的鄉土風景保全職責,成為在地住民及商家的一種榮耀感。也因此,即便步行朝聖參拜、登山健行、火車慢遊等,均會不斷出現令人驚嘆的小景;如水岸的櫻花廊帶、垂柳;鄉野中之稻田與小風景林之里山保全。即便是人口稀少之漁村,小餐飲店主人也會在路旁沿線主動種植花卉、樹木加以綠化美化。對旅人而言,無處不是景、無處不想停留,再加上固有文化與人情溫度,其國旅也逐漸吸引了國際觀光客。
今日探索振興國旅,以花蓮而言,太魯閣需休養生息;但峽谷外的崇德、木瓜溪、玉里、光復、林田山等等,都充滿潛在風景發展潛勢,如能運用適切之「風景計畫」細膩地以「針灸」方式串起個別小景點,相信福爾摩沙的國旅,絕不會輸日本或其他東北亞和東南亞國家。
今年十月,日本「全國町並大會」將首次移師到台灣,屆時,希望我們會是個值得驕傲的寶島風景接待主人。
停止大罷免 避兩岸戰爭
2025-04-09 05:40 聯合報/ 張淑中/中選會前委員(台北市)
賴清德總統三月中旬公布國安十七條,將中國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並強力限縮兩岸交流,引起北京政府高度反彈。四月一日中共再度動用陸、海、空、火箭軍等兵力,在台灣周邊展開「多向抵近台島」的大規模軍演;當天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更公開表明,這是針對台獨分裂勢力的嚴重警告。
「賴十七條」出爐後,前總統馬英九公開呼籲,請賴總統收回「境外敵對勢力」與「新兩國論」說法,並建議與大陸地區進行和平對話。然而內政部長劉世芳三月廿九日在民進黨的大罷免造勢場合,公然向民眾高呼要讓賴清德做「台灣國的主人」;上述台獨言論,被媒體輿論及在野黨立委質疑,是在挑戰我國憲法的國家和兩岸關係定位。
中共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國防白皮書強調,台獨分裂勢力威脅其領土主權與安全。我國防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送交立法院的中共軍力報告書,亦公布中共犯台的七個可能時機,包含:台灣宣布獨立、明確朝向獨立、內部動盪不安、獲得核子武器、兩岸和平統一對話延遲、外國勢力介入島內事務、外國兵力進駐。
近來「大罷免」引起社會嚴重對立。適逢川普「對等關稅」風暴當頭,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前天在卓揆找立院朝野黨團共商國是時,竟還演出「搶 C 位」鬧劇;昨天民進黨立院黨團仍繼續占據主席台,好不容易朝野最後仍達成共識,十一日下午卓揆將就對等關稅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詢。執政黨立委與行政院官員在全國各地大罷免宣講,頻頻發表抗中與台獨言論,加上賴政府嚴格限縮兩岸觀光與學術文化交流,明確走向台獨的作為極有可能使兩岸和平無望。
長期主張台灣獨立的人士,從不認為兩岸會開啟戰端;縱使台海真的爆發軍事衝突,他們亦樂觀地相信美國會出兵協防台灣。尤其賴政府寄託於只要對美購買大量武器並持續提高國防預算,美國即會保護台灣,此恐為一廂情願。從川普曾公開喊話要求台灣軍費應占 GDP 的一成,卻欲大砍美國五角大廈未來五年、每年百分之八的國防預算;以及台積電已應允赴美擴大投資,美國卻仍宣布對我國課徵高達卅二%的關稅等做法,川普眼中的美國利益完全重於台灣安全。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柯頓上將日前公開警告,中共明顯計畫在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年)前攻占台灣。今年我國漢光四十一號演習亦首度以「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年)共軍犯台可能行動」為想定基礎;賴政府近來亦擴大召募後備戰士,並加強全民防衛演練工作,顯示兩岸軍事情勢險峻,確有隨時爆發戰爭的可能。
定期改選與政黨輪替是全球民主國家的政治常態。大罷免已被賴政府操作成「抗中保台」運動,實不利於兩岸關係、社會和諧及國人團結,甚至會為台灣帶來戰爭的風險。
面對中共圍台軍演愈來愈頻繁及解放軍「由演轉戰」的態勢,台灣沒有再分裂或內耗的本錢,必須團結一致;除持續加強防衛作戰能力外,首務之急就是立即停止大罷免。只有朝野合作才能避免兩岸戰爭,也才能度過關稅海嘯的當頭國難。
經濟風暴當頭 穩定人心是首務
2025-04-09 05:40 聯合報/ 楊正/退休媒體人(台北市)
川普開徵重量級進口關稅,引發全世界各國的強烈反彈,連帶的也使全球各地股票大跳水。台灣一向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股市巨幅下跌,納斯達克更已跌入熊市;台灣在休完四天連假後開始補跌,第一天就是跌停開盤,開盤就是收盤;昨天跌勢收斂,但是也下跌了七七二點,川普重關稅血洗台股。
美國國內,絕大部分專家學者都不看好這次川普的重關稅開徵;物價立即上漲所帶動的通膨上升,會使美國經濟惡化,甚或有的研究機構已經估算出,今年美國的經濟會呈現負成長;也有悲觀的報告警告,照現狀發展下去,現在的美國會步上一九三○年代的經濟蕭條。
大環境決定小環境,美國影響台灣甚鉅。所以賴政府現在應提出一些措施以安定民心、穩定社會。建議賴總統:
一、大罷免立即停止,動員的社會成本太高,核爆級經濟風暴卻已當頭。
二、降低對美國降關稅的期望。以川普蠻幹的個性,他對全世界一八五個國家和地區課徵關稅,高關稅部分一定會在四月九號開始執行,或許會有小幅調整,但大方向不會變。賴總統期望台美從零關稅開始談,我認為曠日廢時,事實上很難做到;全世界已經有七十多個國家在跟美國進行協商,白宮政府要趕在四月九號定案上線,不會同意台灣的想法。
代表團到美國談,就算川普政府給足台灣面子調降;但可能有附加條件,要台幣兌美元大力升值、半導體供應鏈強制遷移美國、擴大國防預算在 GDP 的占比、加大軍火採購、買新核能電廠設備、購買巨額的美國百年無息國債…種種要求沒有一項是好消化的。川普為了美國第一,行事風格「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
三、總統立即召集朝野,針對當前經濟形勢舉行國是會議。美國加徵卅二%的關稅,對台灣出口廠商相當沉重;對於一些主打電子產品輸美,而毛利只有百分之三至四%的廠家更是不可承受之重。很多工廠從中國大陸遷到東南亞、墨西哥,未來在美國重關稅下何去何從?這是台灣自民國卅八年(一九四九年)以來,經濟上未有之大變局。
而且,依據川普的海湖山莊協議,要「重整世界貿易秩序」有兩件事要做:一是關稅,二是匯率。現在的重關稅,才剛開始。
美國會否重演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經濟大蕭條肇因於當時股市偏離基本面而過度投機炒作、人民忽視經濟放緩的訊號出現、政府和聯準會的動作遲緩所造成。大蕭條造成全美工廠倒閉、產能閒置風潮;進而失業率飆升,最高時全美失業率超過廿五%,也就是每四個勞工就有一個沒工作;房屋被查封、農村困苦、社會動盪不安。
經濟大蕭條大約花了十二年時間,歷經兩位總統胡佛和羅斯福,才因為羅斯福總統推動新政,擴大政府投資、創造就業、強化社會安全制度及銀行改革,才慢慢復甦;直到棉國卅年(一九四一年)二戰爆發,美國開始軍事擴張和大量生產軍火,經濟完全恢復,失業率大降。
如果台北股市碰上經濟大蕭條會怎樣?下跌的天數會否超過民國七十七年(一九八八年)財長郭婉容宣布要開徵證所稅引起的風暴?會連續十九個交易日下跌、指數跌了卅六%?和股市有高度連動的匯市、金融機構,又該怎麼辦?
川普個性剛愎高傲,言行舉止對全球政經產生巨大影響。台灣在動盪的大環境裡要求自保,唯有自己先穩定起來。期望賴總統好好帶領台灣二,三○○萬民眾度過這個難熬的歲月,穩步向前走。
美治世蒙塵 台不宜押單邊
2025-04-09 05:39 聯合報/ 莊明哲/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於四月二日簽署行政命令,公告對各國進口美國產品徵收「對等關稅」。之前所推測的可能漲幅嚴重低估,反映在各國股市可說一片慘綠。我國因為清明連假的緣故,直到本周一才真正有所反應,股市收盤創史上最大跌點,失守兩萬點大關,也創下最大跌幅,達到百分之九點七。
觀察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的潛在衝擊與影響,除了經濟面向,也要從國際關係的角度思考:美國此舉基本上已形同放棄 WTO 所建立的多邊貿易體系,否定過去數十年來由美方主導、推動自由貿易與全球化的國際秩序。可以說,美國在全球秩序中的角色已發生重大變化。川普政府對外挑戰多邊貿易體系、退出國際組織、加徵關稅等作為,標誌著美國不再無條件地扮演自由貿易的守護者,轉而成為保護自身利益為優先的經濟保護主義。
此一轉變恐怕也標誌著廿世紀中葉美國取代英國,建立了以自身為核心的全球秩序,這種相對穩定、由美國軍事與經濟優勢所維持的局勢,打造「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的這塊招牌恐將結束。
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標誌著「英國治世」(Pax Britannica)的結束。民國四十五年(一九五六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的落幕則代表美國取代大英帝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美國治世」的招牌橫世而出。此後的數十年美國提供全球公共財,例如國際安全保障、開放自由市場、美元穩定等作為。
然而,川普上台之後持續高喊「讓美國再次偉大」,主政期間倡導「買美國貨、雇美國人」,他認為自由貿易使得大量工廠外移、藍領階級失業,因此以關稅作為工具,向各國進口美國的產品徵收「對等關稅」,藉此來改善貿易逆差,重振美國製造業與保護就業,同時實現川普競選時的承諾。當然,也以此作為談判籌碼,透過提高關稅施壓對方讓步,在智慧財產權、技術轉移等領域取得更多保護。
令人憂慮的是,川普政府徵收對等關稅表面上雖然是保護國內利益,背後也反映了美國在維持全球秩序上的自信減弱與責任退縮。川普的單邊主義、退出多邊協定,將讓世界從美國主導的「合作穩定秩序」轉向更為破碎、對抗的格局。如同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所說,世界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更加任意、保護主義抬頭,也更加危險。」
在此情形下,實在要提醒民進黨政府更謹慎的評估經濟之外所可能衍生的態勢,預為防範。雖說賴清德總統已在近日密集召開官邸會議,與國安與行政團隊研商對策,也公開強調「台灣不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投資承諾也不會改變,並公布五大因應策略,力求將衝擊降至最低。但如果「美國治世」招牌蒙塵,接著而來的多方角力與個別衝突恐難避免。賴總統提及「加入『加強美國』策略,協助企業調整海外生產,強化台美產業鏈連結。」的政策須謹慎為之,不宜單邊押注,宜有第二或第三方案以為因應。因為美國的保護主義舉措會激起其他國家加速結盟、去美元化、加速科技自主,而使美國影響力相對減弱,實在不得不防。

季青漫畫
台灣怎麼度過川普帶來的危機
2025-04-09 05:39 聯合報/ 黃瑞彬/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闕志克教授四月六日於民意論壇所撰「歐美國家右傾化的病根與療方」一文,令筆者深受啟發,該文針對歐洲極右翼崛起,工人階級捨棄傳統左翼,擁抱民族保守主義與經濟民粹主張等議題進行清晰的描述。這波潮流對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反撲,更反映一種對「空洞理想」的集體失落與幻滅。
台灣一向自詡與國際接軌,但以川普等極右勢力揮動關稅大刀導致世界經濟大崩盤之際,更凸顯台灣面臨左右失衡的困境,此並非單一政黨的問題,而是整個政治文化陷入「意識形態的幼稚病」。
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革命運動不能脫離大眾,不能為了理想而拒絕策略妥協,因為會阻礙革命的發展。他所稱的「幼稚病」,正是今天許多政黨與政治人物的通病:既左傾的與現實脫節,又右傾地鼓吹民族主義,並對國內不同背景人士的增加感到不滿,其實兩者都無法真正改善民生困境。
在台灣,左傾表現在對「價值」的過度執著。近年民進黨政府強調轉型正義、多元平權、去中國化、能源轉型等政策方向,理念或許正當,卻經常缺乏可執行的配套措施。
例如大幅砍核電後再生能源建置進度落後,電價壓力持續上漲;強化國安卻衍生寒蟬效應,致七十五位學者日前提出「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外交上的抗中政策,台灣卻在地緣經濟中進退兩難。理想是人人所追求,但輕視國際現實的做法,正是左傾幼稚病的特徵。
另一方面,台灣社會也浮現某些右傾現象。例如以罷免為手段清算政敵的政治操作,殺得刀刀見骨;社會上對移民、外配、不同族群的不信任情緒,提倡台灣人本位主義等,都逐漸透露出保守的氛圍正在擴張。極端情緒一旦被政客利用,容易轉化為對抗主義與排他主義,又落入了右傾式的民粹幼稚病,與民主精神漸行漸遠。
台灣如今的問題在於,左右兩端的見解都缺乏自我修正與自我反思的機制。部分進步派只想定義「正確」,而不願面對民眾的焦慮與困境,極端的將和解與溝通扣上投降主義大帽;部分保守派則將選舉作為鬥爭工具,把複雜問題訴諸敵我對決。結果是整個社會陷入對立,喪失團結的精神。
列寧對那些拒絕妥協、拒絕參與資產階級議會的激進派所提出的批判,百年後看來依然深刻。過去胡適也曾批評國人易陷入「目的熱」與「方法盲」:沉迷於抽象理想,卻對可行的路徑與社會條件所知不多。兩位思想路線不同,卻不約而同指出同一癥結,令人感到驚訝。
從丹麥社會民主黨的經驗中,他們反思自身政策對工人階級的疏離,調整移民政策、重視本國勞工利益,成功贏回選民支持。這樣實用的路線,不是放棄理想,而是讓理想落實,既避免左傾的空洞,也不落入右傾的狹隘。
不論是左傾幼稚病還是右傾的民粹主義,都將成為台灣的絆腳石。我們不需更多口號與對立,而是更多理性、務實、能落實改革的社會力量,才有機會使台灣安然度過「川普2.0」與「關稅卅二%」的危機。
美中大象開打 小草如何自處
2025-04-09 05:39 聯合報/ 廖明輝/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近來聚焦「對等關稅」議題,直接點名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徵百分之卅四報復性關稅,強調若中國未於四月八日前撤銷,將自隔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百分之五十懲罰性關稅。表面是回應中國長期以來的貿易濫用,包括創紀錄關稅、非關稅壁壘、對企業非法補貼,以及匯率操縱等問題,實則涉及美中之間日益加深的戰略對立。川普多次強調,美國長年遭受不公平對待,如今要藉由「對等關稅」政策作為反擊,誓言扭轉美中之間長年失衡的貿易逆差。
中國對此劍拔弩張的態勢並未示弱,宣布對美加徵報復性關稅的同時,宣稱也將限制稀土出口、制裁美國企業,以堅決姿態展現「以牙還牙」決心,中國商務部也回擊「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奉陪到底」。儘管外界普遍認為北京可能在特定領域保持談判空間,但隨著川普發文揚言全面取消原先雙方準備召開的會談,美中關係在短短數天之內迅速走向對抗邊緣。中國媒體釋出由 AI 技術生成的諷刺影片,諸如「關稅之殤」以及藉名為「TARIFF(關稅)」的人形機器人訴說關稅帶來的種種苦難,凸顯中國認為貿易戰無異是雙輸局面,最終只會傷及無辜民眾與全球供應鏈穩定。此種 AI 生成影片的宣傳手法在網際網路時代格外具有話題性,也讓美國不得不正視中國輿論戰攻勢的強度與速度。
川普在發文中帶著嘲諷語氣表示過去美國被各國「占便宜」的時代結束了,現在要用強力手段讓美國重新走向繁榮,並高調聲稱「中國受到的打擊遠比美國嚴重,根本無法相比。他們以及其他許多國家,長期以來對我們極度不公平,讓美國成了愚蠢又無助的出氣筒,但這樣的時代結束了!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把工作與企業帶回美國。目前已經有超過五兆美元的投資湧入,而且還在迅速成長中!這是一場經濟革命,我們一定會贏!撐住,這條路不會輕鬆,但結果將載入史冊」。但中國顯然並不買帳,從官媒到輿論的態度都相當強硬,看不出任何和解或談判降溫的跡象。
事實上,川普以「對等關稅」為名的行動,背後隱藏的戰略企圖是試圖引蛇出洞,確認中國的底線與實力。同時,他也藉此向其他可能有意與美國重新談判或建立新貿易框架的國家示範,顯示自己在面對任何貿易夥伴時都能保持強硬、寸步不讓。這種作風符合川普一貫的談判風格與交易藝術,也就是在一開始先漫天開價,並透過高壓手段測試對方極限,最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調整。如果對方不讓步,就表示後續衝突升級的正當性由美方掌握。
面對這場關稅衝突,台灣必須以高度警覺心面對可能的劇烈震盪,審慎評估各種風險並做足準備。畢竟,當兩隻大象開打,受傷最重的往往是周遭小草;而台灣若在地緣政治洪流中無法穩住自我,恐將被捲入波濤洶湧的漩渦難以自拔。現在能做的,只能持續觀察事態發展,為自身爭取更多轉圜與談判籌碼,以應對這場可能愈演愈烈的美中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