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2059/web/◆ 聯合報社論/朝貢團若上談判桌,別讓川普分拆了台灣
◆ 聯合報黑白集/大罷免抗跌更勝殯葬股王
◆ 經濟日報社論/對美談判 不能只有一套劇本
經濟日報社論/對美談判 不能只有一套劇本
2025-04-09 02:19 經濟日報/ 社論
對美談判,不能只有一套劇本。路透
在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投下關稅震撼彈之後,世界各國紛紛表達強烈不滿,因為此一關稅壁壘有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其帶來的影響有如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七傷拳-傷人七分,損己三分,效益尚未顯現,全球股市先大跌,美股尤其重創。
各國的因應措施與美國的政策產生交互影響,使未來全球的經貿局勢變得更為詭譎多變。觀察目前各國的反應,普遍對美國的作法表達不滿,但並非所有國家都有與美國對抗的能力。部分經濟量體較大的國家如中國、歐盟等,已規劃採取強硬對抗報復的方式,不惜與美國開打貿易戰;部分中小型、開發中國家如越南、柬埔寨等,則採取配合的態度,主動表達將降低關稅以縮減美國的貿易逆差;而其他如日本、韓國等,則採取表達遺憾不滿但積極溝通的態度。
我國政府也在各界的壓力下,由賴總統帶頭聆聽業界的聲音。政府的態度顯然更傾向於對美國示軟、配合,賴總統強調「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更宣示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不會改變。台灣確實沒有報復美國或與美國開打貿易戰的本錢;積極跟美國溝通、談判是當務之急。但在國際經貿的現實環境中,我國的因應對策若僅有如此,卻也凸顯出缺乏談判籌碼、沒有底氣的困境,同時也欠缺靈活彈性、合縱連橫的策略思維。
面對美國這樣的經濟、政治與軍事大國,台灣一旦落入與美國一對一的談判,其實很難占到優勢,我國唯一的談判籌碼恐怕只剩下半導體等優勢產業。當然台積電已經與川普政府共同宣布將增加對美國的投資,但因台積電是受台灣政府相關法令規管的本土企業,因此其赴美的投資計畫仍須經過我國相關部會的審核。政府或許可以此作為與美國政府談判的籌碼。但除此之外,我國幾乎沒有與美國叫板的空間,在談判中恐將居於弱勢的一方,只能讓步妥協,而且還不一定能有效改變美國的關稅措施。
所以面對美國的關稅壁壘,我們不能只有一套談判劇本,也不應該將所有希望都放在美國身上。近期《經濟學人》對川普的批評值得我們深思,文中提到川普的高額關稅雖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中國經濟,但美國這種將自己隔絕於世界的做法,反倒給中國創造了絕佳的機會,使其有機會重新繪製有利於自己的亞洲地緣政治地圖。川普政府的貿易保護政策,反而成了「送給中國的一份大禮」。
《經濟學人》所揭露中國的策略思維,其實更提醒我們世界不是只有美國一個國家和市場,未來不只是中國會積極藉機拓展多邊國際政治與貿易關係,包括日本、韓國、歐盟等先進國家,預期也將同樣地尋求美國以外的市場及產業發展機會。
在美國高舉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下,表面上各國不一定會說,但未來恐將更多尋求美國以外的國家經貿拓展機會。
對台灣的產業與政府而言,在積極與美國談判之外,我們的國際經貿對策應更為多元,不應該只有一套對美談判的劇本,也不應僅單向地以配合美國的要求為因應主軸。我國更應從中長期的角度構思,為避免落入單獨與美國對弈的不利地位,積極尋求與其他如歐盟、日韓、東南亞等友好國家發展夥伴關係,甚至也不應該放棄中國市場。
更積極地來說,我國應積極參與國際經貿組織,與其他願意依循國際貿易規則的國家,共同形成新的全球秩序。至於川普政府,若仍執意要在 MAGA 的大旗下推動貿易保護主義,我們只好靈活應變,參與但不屈服,多元布局。
聯合報黑白集/大罷免抗跌更勝殯葬股王
2025-04-09 04:09 聯合報/ 黑白集
行政院長卓榮泰邀請立院藍、綠、白黨團3長會商國政,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中)會後還在提大罷免,甚至天馬行空的指出川普在搞「全球大罷免」。 記者陳正興/攝影
川普關稅海嘯沖垮台股,周一寫下史上最慘行情,九成以上跌停。真金白銀化作血流成河,竟見殯葬股龍巖從跌停翻升,華麗收盤,獲封「抗跌王」。股民慨嘆:「關稅戰燒不到陰間」。其實,比殯葬股更具生命力的是「大罷免」;全台哀鴻遍野,只有民進黨團還在利用關稅戰宣傳罷免連署。
卓榮泰邀朝野三黨團共商關稅戰對策,卻被自家總召柯建銘鬧場,吵著要和傅崐萁搶 C 位。老柯不關心台灣企業生死,卻稱川普關稅戰是針對中國在打全球大罷免,台灣要和川普共同大罷免消滅共產黨;「大罷免成功,全球最強國家就是美國和台灣」。老柯這話說得爽,就怕連民進黨人都不相信。
關稅大戰衝擊全球經濟,美加墨、歐盟民間發動抗議,叫川普「把手拿開」;全球只有民進黨高喊挺川。綠營立院黨團作為賴總統先鋒部隊,先前為抗中挺尹錫悅獨裁,現為大罷免挺川普高關稅,就算民生凋弊,死不足惜。賴清德帶領的是治國團隊,還是吃人肉的禿鷹?
股災有國安基金撐盤,中小企業員工若被迫放無薪假、失業要誰伸援手?政府無能割讓台積電取悅川普,但回過頭來,卻力挺高關稅幫大罷免助勢,這叫無助的人民情何以堪?
利用關稅海嘯血祭大罷免,民進黨不愧喪事喜辦高手,連殯葬股王都要自嘆弗如。
聯合報社論/朝貢團若上談判桌,別讓川普分拆了台灣
2025-04-09 04:19 聯合報/ 社論
在川普公布關稅政策的3天後,賴清德總統終於在6日透過8分鐘的影片向台灣民眾信心喊話,強調將從台、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 圖/取材自台總統府影片
賴總統宣布要和美國從「零關稅」開始談判,並組成「投資美國國家隊」。全球五十多國正排隊掛號與美談判,白宮證實台灣已聯繫美方交涉;綠委甚至力薦,由前總統蔡英文或副總統蕭美琴代表前往談判。從股災、砍單開始,到關廠倒閉、無薪假、裁員失業,這些問題即將接踵而至。我代表團上了談判桌,真的不會把國家核心利益拱手讓人嗎?
BBC 報導質疑,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三兆台幣,卻換來卅二%高關稅,台灣還有何籌碼和川普談判?嚴格說來,賴總統派出的團隊任務是「納貢」,而非談判。他的五大策略再次出現「談判前奉送籌碼」的荒謬邏輯,明明主張爭取零關稅,卻先承諾擴大對美投資,所有產業都可加碼投資美國。底牌都掀光了,還能用什麼條件爭取零關稅?
川普歡迎各國領袖來談,但強調要「付很多錢」。白宮資深貿易顧問納瓦羅說,「別想降關稅就了事」,直言「非關稅欺騙」才是問題所在。賴政府要求降稅,須先搞清楚,美國認為台灣的「欺騙方式」是什麼。否則,白白犧牲國內產業獻上零關稅,搞垮台灣經濟,仍填不滿川普的無底洞。
國際間諸多分析指出,「對等關稅」創造美國財政空間和就業機會,川普則利用關稅槓桿改變地緣政治秩序,利用關稅談判攫取美國利益。例如,針對東南亞國家,要消除中國洗產地;和日本談,要汽車製造回到底特律。簡言之,「付很多錢」可用各種方式收取,未必是採購。台灣對美鉅額順差主要來自半導體及資通產業的出口,這些無法靠採購武器、農畜產品和天然氣扺帳,也非川普的目的。
台積電承諾赴美投資一千億美元,絲毫未能滿足川普的欲望,反而升高了他搜刮台灣的企圖。川普在關稅記者會繼續數落:「台灣奪走我們所有電腦晶片及半導體」。其後,財長魯特尼克受訪透露,關稅政策尚未納入半導體,川普仍在思考美國如何奪回晶片製造主導地位。魯特尼克說,「美國無法擁有全球的產業鏈,但出於國安考量,必須在某些關鍵領域增加本土生產的比重」。他以蘋果手機為例說,「為何手機非得在台灣或中國製造?為什麼不能用機器人自動化技術,在美國生產?川普說這些東西以後要在美國製造。」
由此可見,川普除看重台灣半導體業,還有自動化的資通產業。事實上,在拜登時代,台灣電子業者為響應美國「民主供應鏈」,已有一些從大陸轉赴美墨及東南亞設廠,這些業者是以整合上下游代工,包辦設計到後勤管理的專業電子製造服務 EMS,如鴻海、廣達等;這也是台灣高科技製造業最重要的價值鏈。川普關稅新政,將加速他們把產線遷往美國。
換言之,川普並不急著和賴政府談判,因為關稅大刀已取得成果。賴總統該擔心的,反而是高關稅對台灣產業結構與經濟成長的傷害。
繼中國大陸、加拿大之後,歐盟也推出第一波對美國關稅的報復行動,英德等國也在醞釀中。關稅大戰烽火引燃,全球經濟情勢迫近懸崖。高科技產業大多是跨國企業,不需政府協助,反而傳統製造業與農業深受關稅海嘯衝擊,對經濟蕭條更無力承壓。可嘆的是,賴總統還沒談判即自掀底牌,不知道關稅戰只是第一波海嘯,後續還有經濟海嘯將襲來,政府卻毫無意識。
川普正藉由關稅戰「分拆」台灣,搬走我們最有價值的部分,惡化產業結構。可怕的是,賴清德卻一心一意想要滿足川普的貪婪,暴露他「台灣價值」思維的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