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經濟/國際油價陷入50美元拉鋸戰

.聯合報社論..英國會告別它的理性時代嗎?
.聯合報黑白集.林佳龍的斷代史
.經濟日報社論.國際油價陷入50美元拉鋸戰




經濟/國際油價陷入50美元拉鋸戰


2016-06-22 02: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際油價於年初跌破每桶30美元後開始反彈,5月時一度反彈到50美元以上,最近一周又因英國「脫歐」憂慮而回到50以下。面對國際油市多項不確定的供需因素,這場「50美元拉鋸戰」還有得打;但無論50美元的攻、防有多激烈,可以確定的是,上、下檔空間很有限,中期間油價將維持相對穩定的格局。
年初30美元以下的油價,其實是市場恐慌性心理所造成。當時金融市場擔心中國經濟大幅減緩及全球陷入衰退,曾出現股市、商品、新興資產全面重挫;油市更出現「多殺多、空加空」的賣壓,跌勢難以倖免。但如此低的油價已低於多數產油國的生產成本,引發供給減少,尤其美國頁岩石油更大幅減產,因此隨著中國經濟走穩,股市回升,加上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等產油國拋出「凍產」的題材,油價立即回升到40美元;之後「凍產」雖然破局,但基本面的供需因素仍能支撐油價不墜。
油價能於5月突破50美元,原因甚多。供給面包括加拿大森林大火使油砂產量劇減,奈及利亞與利比亞國內衝突升高使生產受阻,油價偏低使美國頁岩石油繼續減產;這些突發性、地緣性及經濟性事件碰巧同時發生,使5月全球供給量平均每天減少約370萬桶,超過伊拉克及伊朗的增產量。另外在需求面,則有美國夏季用油增加,中國及印度石油需求續增等。供給減少、需求增加,油價自然續漲。
目前市場聚焦油價能否在每桶50美元附近走穩?高盛集團的看法是最新一波油價反彈其實相當「脆弱」,因為加拿大油砂已恢復生產,油國組織的產量高於預期,而油價回升已使美國頁岩石油的開工油井數量止降回升。
由於頁岩石油產量的增或減極具彈性,一座油井投資額僅約100萬美元,從鑽井到產油只需幾周,因而成為全球油市的主要平衡力量。花旗集團指出,頁岩石油業的油價「甜蜜區」在每桶50-70美元。油價站上每桶50美元後,已有9座油井恢復生產。伍德麥肯錫顧問公司指出,如果50美元的油價一直維持到今年底,頁岩石油的投資將「持平,或下降」;如果在50-60美元,投資將「持平到增加」;若超過60美元,將「全面增加」。換言之,50美元的油價雖不會使供給迅速增加,但至少不會再大幅減產。
當然沙國的產量對油價仍是舉足輕重。由於沙國仍堅持「增產保市」策略,加上阿美石油公司預訂於明年上市,沙國很可能先增產石油以提高阿美公司的價值,而且50美元的油價遠高於沙國的生產成本,多產便多得利,因此可以確定沙國仍將維持高產量,而伊朗、伊拉克也將盡可能增產。
至於目前最受矚目的英國「脫歐」公投,一旦確定「脫歐」,油價將面臨多重下壓。其一是美元將升值,其二是英國、歐盟乃至全球經濟成長可能減緩,都對油價不利。如果是「留歐」,則油市基本維持現狀,最多只會出現短期、溫和的上漲。
就需求面來說,每年5-6月通常都是美國原油需求及油價的頂峰;7月起煉油廠陸續開始歲修,油價支撐力道將下降。中國原油需求增加,部分是因為小型「茶壺」煉油廠擴大經營,這些以低成本進口原油煉出來的油品,也是油價支撐力量,一旦「茶壺」的進口量減少,對油價續漲也是一項壓力。
展望未來,油價能否守穩每桶50美元,甚至更高?關鍵不在於供給,而在於需求;影響需求的關鍵,又在於全球經濟成長能否回溫。低油價對經濟及需求有利,已帶動油價從谷底回升;但花旗集團警告,油價如超過每桶60美元,原本對經濟的利多將完全消失,油價又將回跌。因此50美元可視為中期油價的參考指標,40-60美元將是合理的波動區間。

聯合/林佳龍的斷代史


2016-06-22 02:4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中市長林佳龍在議會答詢時自稱「民調祖師爺」,引起學界、政壇譁然。 
圖/台中市新聞局


林佳龍的「祖師爺」說,引起外界譁然。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他對此輕描淡寫以「用詞不妥」解釋,意圖把風波就此帶過。黨內同僚游盈隆看似緩頰,要外界「一笑置之可也,不必太當真」;但一句「林佳龍算是後進」,當然也透露出褒貶之意。
其實,學界不容含糊,就連「一時口誤」,也是被徹底研究過的課題。根據心理分析學派「(正牌)祖師爺」佛洛伊德的理論,口誤這回事,反映出個人在深層意識裡壓抑的蛛絲馬跡。口誤也好,說夢話也好,在佛洛伊德看來,都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潛意識裡藏著些什麼秘密,由此無所遁形。
尤其像林佳龍身經百戰,選舉期間表現出身段之柔軟、手段之機靈,怎會是輕易口誤、「用詞不妥」的人?祖師爺之說,反映出他的「斷代史觀」:民調從「我」開始,以前的都不算。再想一下,台灣目前存在的諸多政治爭議,包括課綱之爭,不也都是因為不承認別人的史觀?於是稍嘗權力滋味,即表現出「在我之前的都不算」的姿態。
嬰兒潮世代,曾被稱為「唯我的一代」(me generation),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到了千禧年世代,這種心態更加厲害,前人自嘆弗如,發展出「我我我世代」(me me me generation)的種種觀察和理論。倒是像林佳龍這樣,社科界老前輩稱「我們做民調時,他還沒上大學」,事實俱在,他自己卻大言不慚「祖師爺」;只能說,me me me的強度破表吧!

聯合/英國會告別它的理性時代嗎?


2016-06-22 02:4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英國周四就要進行脫歐公投,全球聚焦。 路透
英國明天將舉行「脫歐公投」,全球市場為之屏息,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陰霾籠罩,連我國央行也準備了七千億元的種籽基金作為銀彈,以因應市場可能的動盪。令人好奇的是,英國人民會向它的理性時代說再見,割袍斷義棄歐而去嗎?
前年蘇格蘭才舉辦過「獨立公投」,希望脫離英國而獨立,經過險惡角力,英國好不容易將它留住。如今,則是英國人對於歐盟感到厭倦,希望脫離這個「歐洲俱樂部」的各種束縛;結果,反而是蘇格蘭持反對意見,揚言如果英國「脫歐」,蘇格蘭也要「脫英」,以獨立成員國身分加入歐盟。接連兩次公投,使英國深陷「分離」陰影,即使明天公投未過,也已元氣大傷。
從蘇格蘭「獨立公投」到英國「脫歐公投」,其實都有同源的脈絡。一方面,是國內民族主義情緒作祟;二方面,是政治人物煽風點火;三方面,是執政者無法解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又無法作出有效的領導號召,只好冒險訴諸公投。其結果,卻是將原本不必攤開在桌面的歧見,變成了國家對立的鴻溝。
以這次脫歐公投為例,主要是首相卡麥隆企圖利用公投來解決保守黨內的歧見,並壓制國內主張退歐的聲浪。三年前,當他開出這張公投支票時,英國內部支持脫歐的民意不到兩成,卡麥隆因此有恃無恐,以為勝券在握。孰料,近幾年移民和難民大量湧入,掀起歐洲的反移民情緒,在這股風潮刺激下,加上對手的強力炒作,英國「脫歐」的民意近兩月來突然暴漲,甚至壓過了「留歐」陣營的聲勢。這不僅讓人為英國捏把冷汗,也讓歐盟和全球繃緊神經。
論利弊得失,英國如果決定「脫歐」,等於選擇了「孤立主義」之路,放棄今後在歐洲的影響力和發言權;此後,無法再與德、法兩國並駕齊驅擔任領頭羊角色。這樣的發展,既不符合政治理性,當然也不符合英國的利益。何況,放著咫尺之近的歐洲鄰國不顧,卻聲稱脫歐之後天下更為寬闊,其誰能信?觀察「脫歐派」的主張,充斥著保護就業、保護農漁業、保護社會安全、反對金援債務國等保守論調,更不斷攻擊歐盟的開放政策大而無當,侵犯了國家的主權。事實上,倫敦之所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正是得利於開放政策之助;如果各國皆斤斤計較地方農漁產業之失,歐盟推動的人員、貨物流通及就業自由如何成為可能?
日前當街狙殺女議員考克斯的兇手,在行凶時連續高喊「英國優先!英國優先!」的口號;可見,這場變調的公投,是如何滋養了社會仇恨,甚至蒙蔽了英國人的理性。試想,如果不是政治人物不斷惡意激化,一場公投何致演成流血事件?其實,所謂「本土優先」,何嘗不是拉扯台灣社會神經的慣聞口號?包括在兩岸服貿爭議中,為了保護單一行業或特定地區而將其他人皆貼上「賣台」的標籤,不也是台灣屢見不鮮的指控?所幸,英國這起謀殺事件倒是喚起英國社會的警醒,民眾對於脫歐的激進主張多了一分省思,連日來民意蹺蹺板因而向「留歐」的一方平衡了些許。
無論英國人最後將作出什麼樣的選擇,情勢演至今日,其實已是個「兩傷」的局面。對英國而言,它企圖棄歐以獨善其身的作法,使自己留下一個深深的烙痕,將被其他歐洲國家視為無法「共患難」的朋友。對歐盟而言,歐洲議會的運作效率在這次英國公投爭辯的過程中備受詆譭,歐洲一體的機制被冠上「違反民主」的罪名,它的和平與人道目標則遭到蔑視。這些傷害,在公投之後,恐怕也需要相當時間才能消釋。
素有理性和冷靜之名的英國,會不會就此告別它的理性時代,讓人好奇。無論如何,卡麥隆和他的對手們任意把國家推到這個懸崖,後果已超乎他們所能收拾。

去梯言/海基會董事長「三戒」

.罷工紛擾 華航還「以客為尊」?
.限電危機 祈禱后羿再現?
.去梯言/海基會董事長「三戒」
.唐獎法治獎/人權勝主權 阿爾布爾的正義精神
.趕街友 不如設庇護中心
.救健保 落實小病在地醫
.給畢業生:要成功人生 先接受挑戰
.教師節勞工放假 孔子,您在哪裡?




去梯言/海基會董事長「三戒」


2016-06-22 02:45 聯合報 公孫策

海基會董事長人事難定:傳說宋楚瑜,本土社團群起反對;傳說王金平,藍營立委以「逼退」相脅;傳說許信良,反應冷淡。坦白說,我不認為宋、王、許三位會被任命為海基會董事長,而且是從「不准馬英九去香港」就如此認為。
不許馬英九去香港,「避免洩密」著實不成其為理由,可是傳達的訊息很清楚:香港都不行,大陸更甭想。
馬英九如果去大陸,怕的是又出現「連爺爺效應」—二○○五年連戰訪問大陸,自此國民黨主導了兩岸關係,蔡英文斷不容許這種情形再發生。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最高原則是「維持現狀」,但是,兩岸關係不是靜止的,是一直在流動的。譬如河中行舟,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蔡英文固不願放任隨波逐流,卻又不能讓兩岸關係倒退,維持現狀不變其實是高難度作業。
海基會董事長這個角色,應該是蔡英文希望成為兩岸工作「唯一」最重要的人,因為她想的是兩岸回歸「白手套」往來,且不要另外有「二軌、三軌」。也就是說,這個位子需要一位能夠體會蔡英文的兩岸思考,又能跟北京打交道的人。
可是,蔡英文身邊還真沒有這樣一個人,卻多得是想要這個位子的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外放永州司馬期間,寫了一篇寓言〈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
「臨江之麋」是一隻被獵戶收養的幼麋,以為獵犬是朋友,結果被街上的獵犬分而噬之。
「黔之驢」就是成語黔驢技窮的典故,不贅。
「永某氏之鼠」是永州某人因為生肖屬鼠而不養貓、不准僮僕打老鼠,結果家中食物、衣物、器皿「體無完膚」。後來,某人遷徙他州,家中老鼠猖獗如故,新屋主找來五、六隻貓,又教僮僕撲殺,幾天下來,「殺鼠如丘」。
柳宗元對麋、驢、鼠的結論,正堪為訓:民進黨人看見馬政府時期,兩岸風平浪靜,若以為兩岸和平是常態,那跟「臨江之麋」豈不一樣?有些民進黨地方首長過去到大陸,回來誇耀「我在XXX面前說了中華民國」,若以為對付老共就那麼簡單,將不免「黔之驢」的下場。民進黨中其實不乏穿梭兩岸口袋賺飽之士,若以為「飽食無禍」是恆常不變的,那跟「永某氏之鼠」也沒啥兩樣了。
簡單說,海基會董事長最終將仍由民進黨自己人出任,而蔡英文記得要提醒他,高懸三戒,別讓麋、驢、鼠入侵。

盛治仁/從瑞士「無條件基本收入」公投說起…

.盛治仁/從瑞士「無條件基本收入」公投說起…
.薛承泰/一樣塞車 兩樣情
.嚴震生/你為何不要當大學教授
.王健壯/蔡英文留下的第一項憲政紀錄
.舒國治/把吃飯弄成吃藥的訣竅
.方祖涵/作弊的受害者
.黃介正/鐵血國防 自立自強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盛治仁/從瑞士「無條件基本收入」公投說起…


2016-06-22 02:45 聯合報 盛治仁(雲品國際董事長)

這個月初,瑞士舉行了「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公投,通過的話,每年將花費約台幣七兆三千億,將近三分之一的GDP,來保障每位成年人每月可以領到超過台幣八萬元的基本收入,未滿十八歲也可以領到約兩萬元。結果有七十六.九%的選民投下反對票,提案胎死腹中。
免費的午餐沒有人不想要,這麼多投反對票的瑞士人大概認為國家財政不可能支撐這樣的福利支出。我很難想像,類似的提案如果在台灣被提出來公投,會有什麼樣的討論過程和投票結果?我有兩個議題聯想,一個是菁英和群眾,一個是務實和務虛。
這個提案,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有點無厘頭,但背後反映的,卻是長期以來左派右派意識形態辯論的延伸。一個社會,要縮短貧富差距,在政策上必須做到什麼程度,才可以保護弱勢,又能夠持續鼓勵社會發展。保障所有人的基本收入,是不是好的做法?這跟共產主義的理想有沒有不同?
試想一個問題,一台蘋果手機的獲利,在賈伯斯的創意和堅持,以及第一線組裝工人的辛苦和血汗中,如何分配才是合理的?這個問題不會有正確答案,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時代背景,和不同社會階層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
沒有賈伯斯的視野和創新力,不會有蘋果手機的生態鏈出現。沒有第一線勞工的辛苦組裝,也不會有實際的產品問世。但是這中間還有許多變項:賈伯斯的創意難以取代,也是帶領社會進步的重要關鍵。另一方面,勞工人數眾多,是社會安定和發展的基礎,如果不能做出相對公平且可被多數接受的分配方式,賈伯斯就算得到了全部的獲利,恐怕也無福消受。
一個社會,需要給菁英不斷努力的動機,帶動社會發展和創新,也需要保障菁英以外的絕大多數人,以維繫社會和諧及公平。這個天平不論過度往哪個方向傾斜,都會造成極大的後遺症。近年來隨著全球貧富差距惡化以及網路興起後話語權去中心化的結果,全球普遍出現反現有體制的思潮,並產生許多新型態的政治領導人。自認弱勢者都把希望寄託在新領導人的身上,後續如何演變,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
瑞士人很務實地做出了他們的公投選擇。反觀台灣,社會上很多的論述和主張,即使已經被大多數人同意,稱為社會共識了,卻還可能是務虛的。拿核電為例,我相信沒有人主觀上是喜歡核能的,所以非核家園成為政治正確的社會共識。但是我實在不相信現階段非核家園、電費不漲、不會缺電和減碳趨勢四件事情是可以並存的,除非社會共識能夠自行發電。
到了攤牌時刻,大家終究要在當中互相衝突的價值觀裡做出選擇。可惜的是,我們的公共論辯往往不願意針對實際的議題深入討論,而習慣用口號和激情來對決。事前的論述可以有很多相互矛盾的說法,也可以不用面對實際問題的檢驗。但是,面對真相的那一刻,終究是會來臨的。此時,一個口號究竟是務實或務虛,是很容易被檢驗的。一個簡單的例子,i-voting如今安在?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