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風雨下的應對之道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熱室效應」拉起「溫室效應」的緊急警報
◆  聯合報黑白集/天然辣與文青辣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風雨下的應對之道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風雨下的應對之道


2019-08-10 23:2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無預警宣布對中國大陸3,000億美元商品課徵關稅後,已有紐西蘭、印度、泰國與秘魯等國家宣布降息,華爾街對美國聯準會Fed在下月降息的預期也快速升高。我央行日前公布的第2季理監事聯席會議紀錄顯示,全體理事均贊成維持利率不變,但考量國際經貿的不確定性,建議先保留貨幣政策的空間,等未來有需要時再調整利率。
這一波全球降息的風潮,主要關鍵是貿易戰的升溫。美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戰僵持未解,讓多個國家預期明年經濟可能走低,因而提前降息因應。南韓今年稍早降息,也是因為與日本的貿易戰糾紛,降息是為了抵銷貿易戰對產業的負面影響目前全球經濟並無立即性的風險,各國降息多屬預防性,希望提前應對明年可能出現的經濟下行風險,我央行目前採取暫不升息的觀望態度,實屬合理。
在這一波降息風潮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美國的動向。美國是目前全球經濟表現的領頭羊,在中國大陸近年經濟發展進入高原期後,美國經濟的表現對全球經濟的起落至關重要。由於美國明年要舉行總統大選,川普要競選連任,加上川普長期以來對Fed施壓,都讓市場預期下月Fed會再度降息。現在市場最關注的是美國經濟是否真的已有下滑警訊,而必須靠降息來提振信心。
台灣在這一波貿易戰中,目前看來所受的影響低於南韓等競爭對手,台灣甚至可能因貿易戰嘗到了一些甜頭。即便外銷訂單和出口表現不佳,但受惠於大陸台商回流潮,今年台商回台投資的金額已突破5,000億元,隨著美中貿易戰打得激烈,這股回流潮也會更強,各家智庫看好今年台灣下半年的經濟表現會比上半年來得更好。
政府自詡第2季的經濟表現居四小龍之冠,但政府似乎忽視了下半年到明年的黑天鵝已滿天飛。由於美中貿易戰的戰線擴大、英國脫歐與伊朗局勢緊張,各國對下半年至明年經濟表現都很憂心。我國6月出口由黑翻紅,但僅是曇花一現,7月又再度翻黑,外銷訂單的表現也難樂觀,如果美國明年的經濟表現不如預期,台灣的外銷表現恐怕會受到進一步打擊。
另一方面,今年我國經濟成長主要依賴內需帶動,呈現外冷內溫的態勢,但隨著明年總統大選日近,近期大陸緊縮兩岸觀光與民間交流,下半年開始陸客來台的人數將驟降,台灣內需還能不能繼續維持上半年的熱度,是政府的另一挑戰。
美中貿易戰在短期仍難獲得全面解決,中國大陸今年10月要迎接建政70周年,對北京而言是一個政治意義極大的日子,在此刻接受美國開出貿易戰和解條件的機會極低。美國明年也要進入大選年,對陸貿易採取鷹派措施的聲音仍大,美中很可能就此進入耐力賽。在歐洲跟亞洲,也可見經貿風險上升的隱憂,英國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仍在,日韓的科技戰,也因為兩國的互不相讓,目前還未落幕。
全球對下半年與明年經濟表現的預期轉趨悲觀,已採取降息等方式提前應對,台灣目前物價平穩,加上美國尚未降息,我國目前還沒有到動用貨幣政策的時機點。但就如同央行理事所言,貨幣政策並非挽救經濟的萬靈丹,有其侷限性,我政府拚經濟要能見效,貨幣政策必須與財政政策及結構性調整搭配運用,才會見效
目前來看這一股降息風潮才剛開始,接下來會有更多國家降息,台灣明年也可能在這股風潮中跟進。政府當前的重要工作是擬定應對全球貿易戰的對策,並把握住近期這股台商回流投資熱潮,加速推動台灣產業升級,蓄積未來對抗全球經貿風暴的本錢。







聯合報黑白集/天然辣與文青辣


2019-08-10 23: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準備到台南選立委,挑戰民進黨鐵票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還有幾個人記得她的辣?蔡英文可能一直記得,畢竟兩人曾經一度對壘,洪秀柱被封「小辣椒」,嗆辣行止風靡四方,蔡英文恐怕念念不忘,今年竟也自命「辣台妹」,沾點辛辣風光。
蔡英文自封了台妹,「辣」不過是個形容詞,裝一裝模樣,別人誤以為辣就行了;洪秀柱卻是整顆的辣椒,辣可是天生的,比天然獨還天然。可不是嗎?現在她到最綠、最艱困的台南選立委,對上的是持盈保泰、日正當中的王定宇這已不只是辣,已經又麻又衝,到了壯烈的地步
這是蔡英文學不來的,蔡式辣法是唸稿辣、文青辣,不唸那些添加了民主、主權等調料的稿就開始支吾,沒了辣味她唯一算辣的,是壓制政敵、箝制言論,可真的心狠手辣、面不改色但那是捏著權力對付別人,氣味無疑是腐朽的洪秀柱卻是自我犧牲,是一種醇厚的烈性,透出的反倒是馨香
蔡英文藉複雜的運算調製政治辣味,但沒人信以為真;洪秀柱卻用真辣,設下了一道難以突破的刻度,不只是蔡英文的照妖鏡,更成了黨內的試金石,郭台銘柯文哲撩得心癢不已,王金平藉口初選不公侈言選到底,洪秀柱示範了什麼叫做境界
到最艱厄困頓的選區去接受試煉,而不是在毫無懸念的賽道上爭先恐後,是最讓選民動容的品質,去年捲起千層浪的韓流不就這個況味?小辣椒曾讓人一瞥什麼叫「竟無一個是男兒」,不想如今竟又讓人見識男兒的心眼與窩囊。









聯合報社論/「熱室效應」拉起「溫室效應」的緊急警報


2019-08-10 23: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利奇馬颱風擦身而過後,北部地區又開始飆高溫。記者林伯東/攝影

利奇馬颱風擦身而過後,除中南部仍有降雨外,北部地區又開始飆高溫。比起利奇馬路徑偏離而「多放」的颱風假,「熱室效應拉起的警報,更值得關注
世界氣象組織上周表示,今年七月的高溫,無論在地方、國家或全球層面,都打破了歷史紀錄;如果繼續升溫,將帶來極端氣候和糧食短缺等風險事實上,當人類終於正視溫室效應是生存威脅時,碳排放的危機已從「溫室效應」惡化為熱室效應」。歐美多個權威氣候研究機構聯合發表的最新報告揭示地球的熱室效應除頻繁的自然災害,更將讓地球變得不適人居
六、七月兩波源自撒哈拉沙漠的熱浪越過地中海狂襲歐洲,西班牙馬德里高溫進逼攝氏四十五度,巴黎飆出攝氏四十二度,柏林也突破四十度;熱浪區正往高緯地區擴散,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創下較歷史均溫高出二十度的空前高溫。歐洲上一波熱浪發生在民國92年(二○○三年),僅法國即有一萬五千人熱死,電力、高鐵系統不耐高溫停擺西伯利亞、加拿大近北極地區也創高溫紀錄
高溫已夠讓人驚詫,氣象衛星偵測到北極圈內僅西伯利亞即有超過一百處野火熊熊燃燒,產生的煙塵、霧霾讓高緯地區全遭波及。北極圈野火的可怕,因為極地是泥炭地質,貯存在地下的甲烷大量排出,造成地球增溫失控的威脅遠超過溫室氣體排放
北極圈內,地球最大島格陵蘭今年融冰提前一個多月,融冰量超過過去同期均值至少三倍,「海平面上升不是形容,已可精確測量南極的冰層崩解加速,《自然》科學期刊剛發表的研究推估,南極冰層融解每年至少讓地球增加二千億噸海水,引發地球水氣循環劇烈變化
印度洋水氣增加是今年明顯的變化印度洋水氣以西南季風形態影響中南半島,之後進入大陸形成華南、華中、台灣一路到日本的梅雨鋒面。這道鋒面沿線災情慘重,豪雨洪水成災,農損更難估計。豪雨停後隨之而來的高溫,人民苦不堪言;日本今年梅雨拉長到七月下旬,東京低溫創下最冷的夏天,梅雨季結束後,大阪、京都氣溫隨即飆高到近四十度,直接衝擊民眾健康。
極端氣候當然沒有放過台灣,甚至台灣反映極端氣候一向比全球來得快。其實不看全球與長期變化,在地的一些數據就很嚇人;比對氣象局連續三年的八月氣溫數據,台北測站升高二點五度來到三十一點一度,台中升高一點四度來到二十九點四度;短短三年就有如此大的增溫,如果國人沒有積極的氣候調適作為,很難想像二十年後台灣熱得還適人居嗎?
氣候異常直接衝擊農業生產今年前四個月高溫少雨,幾個農業縣雨量甚至不到一百毫米,影響農作物開花授粉;例如溫帶水果高接梨要在常溫多雨環境才能有較高開花率,今春正好相反,不開花蜜蜂難以授粉,也採不到花蜜,整個產業都受到衝擊。此外,枇杷、青梅、桃子、玉荷包荔枝…全都受到衝擊。接著六、七月雷雨胞突襲一樣帶來災情,洋香瓜、西瓜紛傳吸水太多爆果
極端氣候農產品受損嚴重,政府可有對策似乎除了災害救助,拿不出別的辦法。災害救助反正編預算納稅人付錢,但農政單位對減災無感、束手無策,實在說不過去。有效的因應極端氣候必須要有科學支撐,但似乎台灣缺的就是這一塊
因應極端氣候國際上定調的兩套對策:「減緩」與「調適」。前者要減少碳排放,後者指不同面向的減災與避災措施農業的調適當然不全是農政單位業務,氣象局、科技部、學術單位都編了預算,遺憾的是要錢時有長篇大論,真正發生極端氣候災害時,反而少講話,謹記言多必失。因而,極端氣候災害加劇,除了撒錢,始終沒有因應對策。

【即時短評】面對兩岸局勢 最不需要就是「軍盲專家」

◆  【即時短評】面對兩岸局勢 最不需要就是「軍盲專家」

◆  【即時短評】新課綱成功關鍵:不只求有老師 還要會教
◆  【即時短評】柱姐南征 「韓流」與「洪流」合流?
◆  【重磅快評】7旬洪秀柱接戲挺韓 國民黨還能做什麼?
◆  【重磅快評】對沒要嫁人的娘 精誠所至金石依舊為開
◆  【即時短評】韓國瑜扮母雞 急需洪秀柱這樣的小雞們
◆  【重磅快評】昨天連三地震真的是小事情?
◆  【重磅快評】長照3.0拚選舉 蔡英文還要「撿到菸」?
◆  【重磅快評】廢印花稅 大開地方財政自主倒車
◆  【重磅快評】看過柯P創黨秀 理解郭董說了「胡說八道」
◆  【重磅快評】柯黨征戰天下,兩岸立場如何搪塞民眾?
◆  【重磅快評】三颱共舞,只想放颱風假?
◆  【即時短評】柯文哲以柔克剛 打如意算盤?
◆  【重磅快評】柯P創黨不是原子彈 還靠兩位蔡女士撐場面
◆  【即時短評】如虎似狐郭台銘 必能看穿柯文哲這司馬昭
◆  【重磅快評】救觀光剩兩招 蔡政府撒完幣後換撒免簽?
◆  【即時短評】當藝文碰上政治 紙風車事件能就此落幕嗎
◆  【即時短評】馮世寛回鍋行政團隊 綠軍系信任圈好小
◆  【重磅快評】柯文哲「第三勢力」要翻越的三座大山








【即時短評】面對兩岸局勢 最不需要就是「軍盲專家」


2019-08-11 23:47 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即時報導
近年中共軍力擴張,與我方機艦「不期而遇」愈來愈常發生。圖/國防部提供

中共軍艦巡弋海峽中線西側消息曝光,想來又會激起一波慷慨激昂、痛斥「侵門踏戶」的聲音,不管是電視或網路上的「軍事專家」,或是搶當網紅的政治人物,都會強調我方軍力堅強,可以讓「中國紙老虎」鎩羽而歸;在光譜另一端,也會有人表示,共軍規模遠超我方,台灣根本沒有對抗的空間。
不管是認為「何必對抗」或「打仗沒啥大不了」,都是過度簡化事實,說「軍盲」也不為過。但遺憾的是,在當今的政治與媒體市場生態下,類似的譁眾取寵發言,卻最能博得版面與聲量。
台灣海峽扣掉兩側領海,中間一半以上是公海,理論上各國的軍機軍艦,都可以照飛不誤。然而在政治現實下,兩岸都在海峽裡畫出一道楚河漢界。中線之所以維持,當然是雙方較勁的結果。早年國軍海空兵力遠勝中共,界線就在大陸海岸線外。如今共軍崛起,不僅藉著艦艇巡弋中線向各國「插旗」,強調台海(至少西半)是自己禁臠;有時逮到機會,還要挑戰跨越中線,試探我方反應。
因此對國軍而言,航行在台海中線的中共軍艦,雖然靠岸上觀通系統就足以監控,但仍必派出船艦伴隨。其原因並非要開戰,同樣是一種表態,告知對方到此為止,再往前就是破壞規矩,就得負責任。
這讓人想起,出身F-104戰機飛官的前參謀總長陳燊齡,當年曾被民代詢問,國軍幾十年沒打仗,老百姓花這麼多錢繳稅養兵,經常還因意外造成人員傷亡,到底價值何在?此時室內有隻蒼蠅飛舞,對方揮手驅趕,陳燊齡立刻接話表示,國軍的存在就像是趕蒼蠅,雖然未必將其打死,但若能保護食物不被蒼蠅叮到,就是發揮了效果。
軍隊的存在價值,絕對不僅只在戰爭爆發的那一刻才開始,即使平時戰火不興,各國軍方的備戰動作都沒有停止,都還是在公開或私下持續較勁。每一位官兵、每一件武器,最後都能順利度過服役期、安然「下莊」,才是建軍真正的理想境界。

名家縱論/北京如何評估台灣大選?\星期透視/八八風災十周年:氣候變遷與性別正義

◆  大屋頂下/從郭台銘看柯文哲
◆  星期透視/八八風災十周年:氣候變遷與性別正義
◆  名家縱論/北京如何評估台灣大選?
◆  百家爭鳴?加了政治味的民調
◆  不擇手段求勝 政客傷了民主
◆  難教的,是孩子還是大人?
◆  抵制金馬 威權欠缺民主
◆  舔共?酸民不要兩套標準
◆  畫中有話/政治水果茶
◆  漫畫/別再射了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北京如何評估台灣大選?


2019-08-11 00:27 聯合報  蘇起(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
八月起大陸宣布陸客自由行全面暫停,一夕切斷兩岸最重要的交流項目。圖為北京民眾趕在最後一天到公安局辦理赴台證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明年一月總統大選是台灣的第七次。它與過去六次有個重大本質差異:它不是選「政府」,而是選「這個國家」還是「那個國家」。它是蔡英文博士廿年前推出「兩國論」受挫後,依據既定路線圖,由小步而大步,由暗而明,最終實現台獨理想的總收成。如她連任成功,台灣就將變成一個以新的一黨專政為基礎的新國家」。正因如此,角逐各方有輸不起的強大壓力,而觀戰的華府與北京也難掩內心的焦慮。
在兩強中,北京的思考對台灣最切身相關、最值得關注。北京現在內部定於一尊,對台可運用工具多,又有足夠準備時間。倘若我們仍用舊思維看待大選,彷彿一切仍將「馬照跑、舞照跳」,屆時恐將措手不及。
北京可能如何評估大選?第一,美國是否及如何干預是關鍵。過去例子非常多。最近香港出版「最後的秘密」一書,集結六四天安門事件當時內部高層文件,揭露中共決定採硬手段處理的背後思維。關鍵正是「內外敵對勢力的勾結」。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中共文攻武嚇我大選,也是不滿美台連結。蔡總統就任半年內,北京並未關上溝通大門。直到「川蔡通話」,兩岸關係才轉成僵局。去年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後,「僵局」又再惡化成包括機艦繞台的「對抗」。每一個轉折都是美國因素撞出來的
所以如蔡勝選,北京首先要做的研判是,到底主因是單純台灣內部因素(如國民黨分裂),還是美國因素。如是後者,而北京仍吞下後果,那就輸了台灣,還輸了美中關係。
第二,北京會評估新情勢是否不可逆。由於蔡政府這三年對內推動「漸進台獨」與「一黨專政」,外部貫徹「親美反中」,如果蔡連任並續掌立法院,可能把大選詮釋為「統獨公投」,並結合國際社會要求中共接受新常態」。此時原本對台灣「政府」已不抱希望的北京,可能因為台灣「人民」也選擇背離而感到絕望。若然,兩岸關係將急轉直下。
第三,蔡如勝選對大陸內部政局的衝擊。台灣在美國只是政策菁英議題,但在大陸卻是全民話題。這幾年許多大陸民眾覺得對台真心卻換來絕情深感受傷,如再在傷口撒上「絕望」海鹽,澎湃壓力必將湧向黨政高層。而曾在閩浙滬工作廿二年的習近平必首當其衝,連帶衝擊他未來政治布局。如到這步田地,維持台海現狀重要,還是自保重要?
第四是實力考量。大陸面對台灣幾十年,顧忌的從來不是所謂「小個子」,而是背後站的「大個子」。現在美中力量對比已全面改觀。美國在東亞影響力消退態勢日益明顯。最近美國無心也無力斡旋日韓盟邦糾紛;中俄戰機公然挑戰日韓傳統空域;北韓多次試射飛彈,川普完全視若無睹。更糟的是,美國軍力正處尷尬轉型期。航母長期執行「反恐」任務,疏於演練如何應付像中共這樣「同級對手」。尤其因鞭長莫及,政軍界已普遍擔心航母還沒趕到台灣海域,新的「既成事實」已出現,難以翻轉。對此瞭然於胸的北京,決策時的顧忌比以往少很多。
第五是成本。它直接與決策文化及政策工具選擇有關。過去處理中俄、中美、中越矛盾時,北京多次展現它對成本的輕視。或許大陸以前「一窮二白」,現在家大業大,成本考量變得較重。但一則台灣價值太高,二則習近平等人都經文革大風大浪洗禮,所以成本考量極可能仍遠低於美國,尤其低於一輩子吃香喝辣、以擅長交易而自傲的川普。預計將來北京的成本考量不是「做不做」,而是用什麼工具「做什麼」,好把對台、自身、與國際成本降到最低。
目前看來,如果蔡勝選,上述五點都會成立。台灣屆時只有承受北京選擇的政策工具,或者像當年香港殖民地那樣接受美中交易後果。除非—蔡勝選前提根本不存在。





星期透視/八八風災十周年:氣候變遷與性別正義


2019-08-11 00:32 聯合報  王如玄/華夏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前勞委會主委
八八風災十周年,總統蔡英文前往屏東縣吾拉魯茲部落,訪視部落居民現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是八八風災十周年,再度提醒我們,要有一顆體諒關懷的心,從中學習看見、解決問題,和面對未來不可測風險,才是真正功課
十年過去,但和災民同踩在泥濘裡一步一腳印重建家園,至今難忘。回想當年,最難忘婦女與兒童的驚恐臉龐。天災讓許多人失去生命、家人和希望,但也在絕望中看到人性溫暖,我想,這始終是台灣人善良敦厚的地方。
八八風災讓我們省思,不僅是敬畏大自然反撲;漫長重建期間,如何讓受災婦孺,有安身立命之處,是物質重建外的另一道難題。
根據聯合國國內流離失所問題指導原則:國家對於因天災人禍的流離失所者,應依情況予以保護和援助,並考慮到特殊需要。《巴黎協議》亦提到,在制定和行動處理氣候變遷問題時,應當尊重、促進和考慮各自對人權的義務、健康權、兒童權利、處境脆弱者權利,及性別平等、婦女賦權和代間公平。
婦孺為何在災難事變中,需要被特別保護和救助?女性的經濟賦權和社會、政治賦權能力始終不足,從女性勞參率、薪資比男性低,及參與社會基層組織決策不足三分之一的統計可得知,加以女性被賦予家庭照顧責任,以致遭遇災變、經濟頓失所依時生存能力不足,面對生命風險自然增加。
透過培力就業計畫,幫助災區婦女經濟自立,是災區首要工作,也成了往後災難的就業應變方式
第一時間推出八八臨工專案」,暫時安住受災者的心思及生活,因應災民需求開辦不同的職業訓練專班,從原鄉布包編織、到登上國際舞台原民工藝品的「嫄」,都是政府民間協力完成的,地方資源獲得整合,生計與工藝得以延續。
當時有位原住民女青是受災者,參與原鄉就服員招考,成為助人者。也有曾接受政府協助的創業鳳凰,前往災區陪伴失依失親孩子們,讓大人們安心重建家園。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傳承。
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糧食、貧窮、醫療、教育及創傷,對於弱勢婦孺承受衝擊的脆弱程度影響更深,例如遭受暴力威脅、健康風險增加及更沉重家庭負擔等。改善婦孺在災難中脆弱處境,應回到社會治理及對話的觀點:
一、提高社區組織納入女性參與災害治理及復原決策比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提到應提高婦女、地方社區氣候變遷規劃與管理的能力。目前社區災害防救多流於參與宣導活動表面人次,但女性參與治理決策少被重視,應納為政府因應氣候變遷政策,從中央到地方都應考量性別觀點。
二、避難處所人身安全處置計畫:包含婦女保健及醫療衛生需要、參與遷徙住所安全計畫,避免遭受性騷擾或性侵害。
三、創新女性在地就業模式,強化女性經濟能力:目前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施行多年,已到了應該檢討策進的時候,重新整合在地就業資源,真正養成就業能力,並結合社區災害性別治理。
四、消除兒童貧窮及災區青少年職業培力:在參與風災重建期間,看見弱勢家庭因災難更加弱勢。如何消除兒童貧窮,強化失學失依青少年的職業培力,更是延伸的長遠議題。
風災會過去,但對婦孺的保護,並透過有效政策工具協助他們更有能力面對衝擊,是一條必須繼續走下去的道路。





大屋頂下/從郭台銘看柯文哲


2019-08-11 00:29 聯合報  黃年
2020大選,台北市長柯文哲會不會與郭合作,資深媒體人黃光芹表示,郭尚未做參選的最終決定,但郭柯合的大方向確定,幕僚已先期展開民調作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周《大屋頂下》的〈柯文哲郭台銘的分合〉一文,是從柯文哲看郭台銘本文則試從郭台銘看柯文哲
柯文哲不斷放消息,一下說「郭選柯不選」,一下說「至少郭的行政能力可以信任」。記者問:「誰最接近總統的標準?」他答:「郭台銘啊!」
柯顯然在拱郭選總統,為什麼?這是從郭台銘看柯文哲要解答的主要問題。
柯說,郭選柯不選。又說,四腳督的情況很難出現。所以,柯是期待郭出來選的。說「四腳督很難出現」,一方面是告訴郭若參選別顧慮柯會參選、出來搶票,一方面也是為柯自己不參選總統預告一個理由。
所以,柯設的局是:拱郭出來選,柯自己不選。為什麼?
柯文哲知道,自己選總統,可能選不上。否則,倘有一線當選的可能性,他應當會自己參選。
但是,柯文哲亦知,郭台銘選總統,也可能一樣選不上。那麼,為什麼拱郭參選?郭台銘要從這個角度思考,才知道如何看柯文哲。
柯文哲放任「柯郭合作」的話題喧騰。態度曖昧,語帶玄機,引人遐想。但是,如上周《大屋頂下》說,郭如果代表民眾黨參選總統,將使柯郭二人與民眾黨的形象及論述急遽渾濁變形,可能會被各自的有些支持者視為背叛初衷,這是高難度與高風險的操作工程,因此郭柯二人在民眾黨的體制名義下合作參選總統的可能性應可排除。也就是說,柯文哲以外界對柯郭(在民眾黨下)合作的想像為煙幕,其實是在拱郭台銘獨立參選總統。這又是為什麼?
照理說,如果柯自己選,他才有理由希望郭出來選。因為,郭可撕裂藍軍,且柯形象訴求有強過郭之處,柯可藉對比作用吸引淺藍選票。但是,如今柯文哲顯然傾向不選,為什麼仍要拱郭台銘參選?因為:
一、如前述,郭選,柯就有了「四腳督」不選理由,雖然這個理由說不通。因為,照理說,郭出來選,反而是柯參選的較佳時機。
二、說穿了,更重要的是,郭參選,其大機率是「成郭台銘之事不足,敗韓國瑜之事有餘」。
這就是「眉角」:倘若民國109年(二○二○)蔡當選,她在民國113年(二○二四)就要退場;但是,若民國109年(二○二○)韓當選,屆時柯若有心角逐總統,就將面對有連任優勢的韓國瑜。
所以,柯拱郭參選,不能不令人想到是要在民國109年(二○二○)大選用郭台銘先了結韓國瑜,為柯的民國113年(二○二四)大選清理戰場。
其實,如果柯今次不選總統,而只是想爭取較多政黨票,為民眾黨增添幾席立委而已,那麼,他就不宜對藍營採取高敵意、高傷害戰略。但是,柯拱郭參選,卻將升高柯與藍營仇怨,恐對經營民眾黨的政黨票不利,這是自相矛盾。所以,就決策理性言,柯拱郭參選,雖然也寄望郭能當選,但他想用可能落選的郭台銘「預殺」韓國瑜於民國109年(二○二○),則是更有可能實現的目標。
亦即,柯文哲認為,民國109年(二○二○)蔡英文當選,比韓國瑜當選,對柯的政治前景有利。所以,他知道郭大概選不上,仍要拱郭參選選不上是郭,殺韓的利益在柯
也就是說,郭的政治負荷與風險遠大於柯,但無論郭當選或落選,最大受益者都是柯。這也許就是迄今柯文哲看起來比郭台銘還熱的原因。
無論這是否柯的心機,都是事理進行的必然。柯當然也寄望郭當選,但若郭選不上(這是大機率),柯期望的民國109年(二○二○)大選結果,是民進黨蔡英文勝出。但是,這樣的期望卻與他的選戰論述主調背道而馳他說,「民進黨是沒有價值的政黨」,甚至指閣揆蘇貞昌有夠不要臉」。柯的道德主張與他的政治操作,呈現南轅北轍
其實,這個局的底蘊很淺。柯想用郭把韓結束在民國109年(二○二○),郭台銘沒有可能看不出來。郭要不要作柯火中取栗的貓腳爪?
所以,問題不在郭台銘如何看柯文哲,而在郭台銘如何看自己?
郭要問自己的第一個題目應是:選不選得贏?
柯郭實力,要待架勢真正拉開後才能論定。但從板塊結構看,郭拿不到綠的票,柯郭合作會加票,但因合作而渾濁的形象會減票,所以勝敗關鍵還是與韓對殺。但藍營對韓的支持相當堅定,郭的能量可能教韓選不上,卻未必能讓自己選上。也就是,韓會死,郭未必活
再談道德爭議。我同意李艷秋所說,郭台銘錯過參選的「五個時機」。郭若硬要選,且在未必有勝算下非選不可,必須面對道德正當性爭議。不論郭台銘此時社會評價如何(初選全民調,韓四十四.八%,郭廿七.七%),郭若脫黨參選,他與韓的對比恐怕有降無升。亦因此,韓會死,郭未必活
或者,郭及支持者認為仍能當選。但即使當選,郭必面對大選大撕裂,光是療傷止痛、黨同伐異、招降納叛、收拾亂局,就左支右絀,再加上立即面對在大選失敗亟思反撲的綠軍,政局混亂將不堪想像,屆時郭總統必陷四面楚歌,國將不國。選這樣的總統,不啻刀口舔血。
郭可自問:這是救國,還是禍國?
總統大位,對郭台銘而言,猶如眼前一朵艷麗野菌,看似俯拾可得。但也許是一株毒菌,等到入口才知後果。郭當選,恐怕比落選還難過。
郭可自問:這是求榮,還是招禍?
因此,問題關鍵不在郭台銘如何看柯文哲,柯的棋一目瞭然,並非高深;而在郭台銘如何看自己,禍福榮辱一念間,勿將一生台灣成吉思汗角色,變成過街老鼠
李艷秋說,郭台銘錯過五次參選時機我認為,郭也錯過了最佳退場時機。直到今天,他仍然自陷於怨恨沖天、進退失據、左顧右盼,形同「擄國勒索」,這不是郭台銘應當留給世人的印象。退場靠智慧,郭如果能透過這次風浪,更認識自己、更體悟人生、更珍愛中華民國,也就能為他的人生更添一抹輝煌,不虛經歷這場總統初選盛會了。
郭董若興致不減,韓政府的首席資政、經濟特使加APEC領袖代表當已虛位以待,也是多數國人所樂見
至於柯文哲,小心撿到炸膛槍,槍毀人傷。







畫中有話/政治水果茶


2019-08-11 00:32 聯合報  葉信菉林澔一
一家台灣跨國茶飲店微博「堅決維護一國兩制」言論,觸動台灣民眾政治神經,延燒進台灣。 圖/葉信菉、林澔一

一家台灣跨國茶飲店微博「堅決維護一國兩制」言論,觸動台灣民眾政治神經,延燒進台灣。
蔡總統過境洛杉磯曾訪85度C門市,店員拿吉祥物抱枕給總統簽名,被貼「台獨咖啡」,遭陸網友抵制;另外,上海展店的吳寶春,也被評「台獨麵包師」,差點開不了店;吳稱是「中國台灣麵包師」,又遭台網友批「背骨」。
水果茶天然的最好,加政治味就不好了」,蔡總統一句話,說明企業想在兩岸發展,只要扯上政治,都有說不盡的無奈。
台企開疆闢土,除要因應美中貿易戰,還要面對兩岸的敏感政治神經,如何取得平衡,是道解不開的難題。







百家爭鳴?加了政治味的民調


2019-08-11 00:45 聯合報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資深媒體人黃暐瀚對某家民調公司的數字,提出很多質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身為政治學者常被邀請分析民調結果,因此得以搶先接觸各家民調。多年體驗觀察,讓我忍不住要以「千奇百怪」來形容台灣的民調發布。光就過去一周不同單位所發布的總統大選民調,便不禁讓人疑惑何者才是真正的「民意」?
美麗島電子報委託畢肯市調公司,針對新北市居民總統參選人支持度調查,發現在蔡韓對決下,蔡以四十一.五%的支持度勝過韓的卅六.二%;若加入柯文哲,則三人幾乎平分秋色。此結果與綠黨同時間的民調類似,但蔡領先韓的幅度擴大為七個百分點;三腳督則蔡穩定領先韓五個百分點。
去年底新成立的台灣制憲基金會委託趨勢民調,七日公布的調查顯示,若蔡韓對決,蔡將以五十一%支持度大勝韓的卅一.二%;加入柯文哲後,蔡仍遙遙領先。
蘋果新聞網委託典通公司,約莫同一時間發布的民調則顯示,蔡韓對決的差距並不大。若郭台銘與柯文哲合作加入戰局,則郭將領先蔡韓。有趣的是,若採純市話民調,郭領先韓的幅度還要擴大為六個百分點。但當初郭不就曾質疑純市話民調對他不公?
同時間,台灣競爭力論壇也委託全國公信力民調進行同樣的民調。但結果顯示,無論三人參選或四方競爭,韓均穩定領先,只是在蔡韓郭局面下,領先幅度最小。
同周內,不同民調公司對三腳督的總統選情,分別作出:平手、蔡勝、郭勝、韓勝等迥異的判斷,幾乎用盡各種排列可能性。由於上述委託單位,均各有明顯立場,合理懷疑這些調查除了呈現民意外,結果是否可能有其他政治目的公信力」與「科學方法是執行調查單位賴以生存基本原則,有必要配合賠上信譽嗎尤其,選舉的支持度調查,最後必會受到投票結果的檢驗,開票日「一翻兩瞪眼」時,民調公司難道不怕受到民眾質疑?或者說選民是健忘的?
台灣蕞爾小島,隨便屈指一算應有超過廿家民調公司,各家操作成本不算低,競爭非常激烈,接案報價幾乎沒有漲過,經營辛苦可想而知加上案源有限,獨立民調公司又必須面臨學術機構與媒體民調競爭,為爭搶案源,不難想像民調公司經營者,為了生存是否會降低專業,刻意迎合需求故而,民意只有一個,但每每調查結果卻常各說各話
面對這樣的狀況,台灣選民只能比其他國家選民更用功;每次開完票後,回頭比對過去各家民調預測,再將嚴重失準的民調單位,透過社群網站公告周知,讓市場來淘汰除非民意能起而制衡不當民調,否則民意將永遠只是政客操弄誤導民眾的工具

王健壯/百分百言論自由是個笑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百分百言論自由是個笑話
◆  周行一/中美互換?
◆  楊志良/破窗政治
◆  王文華/人類踏出一大步,我們原地踏步?
◆  葉銀華/純網銀是鯰魚?
◆  劉維公/誰是生態危機的最佳方案?
◆  趙春山/兩岸走向「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不歸路?

◆  盛治仁/讓「脊兒」不再孤單
◆  方祖涵/屬於大家的球場台灣日
◆  謝哲青/生而為人的條件
◆  劉憶如/台灣純網銀起步 期待普惠金融






王健壯/百分百言論自由是個笑話


2019-08-10 23:52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日前一位大學生在PTT上貼文並截圖,請問鄉民陳菊後方男子是不是私菸案嫌犯,就被刑事局移送法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政府矢言要追求百分百的言論自由,但事實卻正好相反;民進黨政府聲稱打擊假新聞絕不會侵犯言論自由,但事實也正好相反;台灣的言論自由正被民進黨政府一點一滴限縮侵犯,這才是事實。
過去一個月,這個政府至少已經「法辦」了八件有關言論自由的案件:
一、一位工程師在臉書轉貼蘇貞昌參加公祭簽名後丟筆影片,遭刑事局移送後,法院裁處一千元罰款。
二、調查局高雄市調處前任副處長在LINE群組轉貼蘇貞昌丟筆影片,被記大過處分,並遭移送法院,最近已申請提前退休。
三、多位民眾在LINE上轉貼「蔡英文送海地七十五億元」訊息,刑事局逮捕四人移送,其中一位七十歲婦人被裁罰三千元。
四、一位大學男生在PTT上貼文並擷圖,誤指圖片中與陳菊合影的男子是國安私菸案嫌犯,遭陳菊辦公室告發,並被刑事局移送法辦。
五、一名退伍軍人在臉書發表「蔡英文花一億兩千萬修官邸」訊息,經總統府政風室報案,刑事局約談當事人後將其移送。
六、台南一名男子在LINE上發表「蔡英文以不公平手段介入民進黨初選」訊息,遭調查局偵辦並移送。
七、一名男子在臉書發表「蔡英文出訪友邦,華航機師直接將飛機往北京降落」訊息,遭調查局以涉嫌煽惑罪函送地檢署偵辦。
八、一名男子在臉書發表圖文,指稱圖片中「這個光頭佬雙手一直在揩油」,被民眾告發影射蘇貞昌,遭刑事局傳喚。
這八個案件有幾個共同點,其一,都是在臉書、LINE或PTT上發表訊息;其二,都與蔡英文、蘇貞昌、陳菊有關;其三,都由警察機關或調查局主動偵辦;其四,多數案件都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理。
有人或許認為,這些案件其中多數都是散布不實訊息,法辦何錯之有?問題是,蔡英文等三人對這些訊息都曾駁斥或澄清,何以仍非法辦不可?而且,網路上有關藍營政治人物的不實訊息也很多,警察機關何以從不主動偵辦?更嚴重的問題是,何以多數案件都是依社維法散布謠言,足以影響公共安寧的罪名偵辦
過去政府限縮言論自由的法律依據,不是刑法就是民法,這幾年社維法卻成了侵犯言論自由的最廉價工具但什麼叫影響公共安寧」?前述八項涉及蔡英文等人的案件,即使都屬不實訊息,但對公共安寧究竟有何影響而且,各級法院過去的多項判例,對影響公共安寧的構成要件都是這樣定義的必須讓人心生恐懼或造成社會恐慌,但這八個案件卻無一案符合這項要件,法辦並裁罰當然有錯,即使祇罰款一元也是有錯
況且,警察機關處理有關涉及言論自由的案件,並且決定如何裁罰以及是否移送,一向備受法界人士質疑有違「功能最適原則」,大法官六八九號解釋也曾有所質疑與提醒。但警察機關這幾年不但未從管制言論的角色退位,反而比過去更變本加厲,「社維法」的「影響公共安寧罪」,也變得像中國大陸的尋釁滋事罪一樣,都成了政府侵犯言論自由可恣意濫用的口袋法口袋罪」。
以後再聽到蔡英文等人夸夸其談百分百言論自由時,請當笑話來聽;但要注意的是,當官的可亂講笑話,人民亂講笑話,例如有人講「把蔡英文出訪飛機降落北京」這樣的笑話,卻可能被移送法辦;當然,更不能把「貸款」說成是「送錢」,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