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2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高教平庸化掏空競爭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黑白集/梁文傑想錯了?
◆  聯合報社論/兩岸交流正當時,難道民進黨選擇戰爭?
◆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高教平庸化掏空競爭力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高教平庸化掏空競爭力


2023-02-12 02:47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高教問題叢叢,且日益嚴重,正在快速「折舊」過去教育品質優良的老本,進而侵蝕台灣經濟的競爭力。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新任院長陳建仁以借調方式從中研院轉到行政院服務,被在野黨批為貪戀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高達49萬元的月薪,無法破釜沉舟為民服務。然而,陳建仁在中研院的待遇會受到關注,和中研院的特殊性有關,高等學府的教師待遇,再度引起國人關注。

中研院隸屬於總統府,不歸教育部管轄,一年預算130億元相當清大和交大合計,人員待遇超過國立大學,又幾乎沒有教學負擔,按理說應非常吸引專家前往任職。然而這些年來,中研院人文社會類所卻長年招聘不足,絕大多數被發聘的,都選擇到新加坡或香港等外地任教,主要是因為中研院待遇還是偏低,和台灣發展階段類似的鄰國,待遇都超過台灣不少,更別說近來全球都在以高薪爭取人才。

低薪當然也發生在高等教育界。台灣高教問題叢叢,且日益嚴重,正在快速「折舊」過去教育品質優良的老本,進而侵蝕台灣經濟的競爭力。首先,台灣高教低薪正在弱化高教師資,年輕學者在境外找不到好工作才會回台,師資水準逐漸下滑,未來將無法吸引優秀學生。台灣不少菁英拿到境外高額獎學金到海外念書,學成後大概就在海外發展;最精英的老師和學生都在流失之中,頂尖大學正在「平庸化」。政府每每回應說,我們有「彈性薪資」留才計畫,其實彈性薪資的適用對象很有限,通常不會超過十分之一,而且加薪通常不超過原薪一半,發揮的留才效果很有限。

其次,台灣高校太多,學費和國家補助又固定不漲;頂尖的台大,預算不到對岸清華大學六分之一,學校無力投資研發和發展特色。加上和升等密切相關的「教學評鑑」及「少子化」下,教授不敢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素質快速下降。不只李家同教授經常為文反映問題嚴重,公立大學教授也普遍感受到學生素質顯著下滑。台積電等半導體業,今天能夠在全球呼風喚雨,是因台灣擁有卓越和耐操的研發人才;但當公立大學學生素質也下滑到一個程度之後,能長保技術不被三星或英特爾追過?「護國神山」沒有優良的高教畢業生護持,是不可能屹立不倒的。

全台高校在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有3.96萬名專任教師,民國一○九年(2020年)增加到4.35萬人,但指導畢業的博碩士卻從2.22萬人增加5.80萬人,平均每位教授指導的學生從0.56位驟升到1.33位增加2.4倍待遇卻幾乎沒有提高品質當然受到影響。而這些無法接受到全心指導博碩士畢業生,就是台灣未來發展主力部隊,能夠讓我們樂觀嗎?

國際化和全球化是目前全球高教的重要內涵,優良大學都要引進境外生,也要送學生到境外交換學習。但是在台灣,除了公立大學有少數正式交換生的機會,多數學生都沒國際化的經驗,而私校更多只是透過旅遊業者代辦國外大學旅遊為主,到大學參觀的「異地學習」;家長花了大錢,子女還是沒有國際化。學校經常招進一堆來台打工的「假境外生」妝點門面,還爭取教育部補助。東亞各國中,台灣是唯一沒有外國來設立國際型高校的地方,也沒有任何全外語授課學院教育國際化只有表面功夫

若教育部和科技部因循現況,可預見未來多數私立高校因少子化都會被淘汰;但剩下的公立大學和少數私校,也不會有較高的素質─在教育部繼續禁止調高學費、教授待遇維持低薪、傑出教授逐漸減少卓越學生多到境外求學教授不敢淘汰學生、國際化只是嘴上說說之下,台灣只會留下一堆平庸高校,培養出平庸的畢業生,無論是高科技製造業,或是高增值服務業,都難以獲得最重要的人才。













聯合報黑白集/梁文傑想錯了?


2023-02-12 05:22  聯合報/ 黑白集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日前受訪表示,台灣跟大陸之間存在「方方面面的交流跟經貿的需要」,引來質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任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過去堅決抗中,如今改稱兩岸存在「方方面面的交流跟經貿的需要」;梁文傑解釋說,「就是角色的不同」。不過,從星雲大師辭世,陸委會「循例」封殺大陸官方弔唁團看,梁文傑的角色認知有些錯誤。

梁文傑擔任台北市議員時堅持共機擾台就應停辦雙城論壇,與其妻立委林楚茵大批抖音、小紅書「認知作戰」,堪稱是綠營扛舉抗中大旗的衝鋒夫妻

梁文傑接任陸委會副主委,據稱是蔡英文總統和新閣揆陳建仁討論後,希望強化兩岸政策及論述能力培養下階段兩岸事務人才。而梁文傑換了屁股馬上換腦袋,藏起抗中牌高掛交流旗雙標切換自如。還有人期待,這是蔡英文表示願與北京對話後,釋放兩岸關係即將春暖花開的訊息。

看來是外界想太多了,梁文傑也想錯了。蔡英文要的人,可能不是因應兩岸「方方面面的交流跟經貿的需要」,而是至少要能扮演好阻撓大陸官方弔唁團的角色。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只一句「按慣例與默契處理」,如何擋得往國台辦對蔡政府「罔顧人道主義」的批評?

在美中關係緊張、兩岸和平可能陪葬之際,任何融冰機會都不應磋跎;尤其在兩岸同具影響力的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場合,不也屬於重要的「方方面面的交流」?但蔡政府言行不一,梁文傑會不習慣嗎?











聯合報社論/兩岸交流正當時,難道民進黨選擇戰爭?


2023-02-12 05:21  聯合報/ 社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右)十日在北京會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左)。新華社


蔡英文總統新年談話才說戰爭不是選項,兩岸應對話與合作;二月與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時又重申願和北京對話。但近日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赴大陸訪問,不意外地又遭到民進黨火力全開批評,扣帽抹紅。這到底是民進黨忘了蔡總統不要戰爭要對話的宣示,或者蔡英文的宣示根本只是欺騙人民糊弄中共應付美國話術

夏立言在大陸的行程,除了會見各地台商外,最受矚目的是與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的會面。老實說,除了王滬寧那句「台獨與和平水火不容」會讓民進黨深覺刺耳外,雙方在政治層面的談話僅屬各自表達立場。但在民眾關切議題上,夏立言提到落實既有民生協議、降低交流不便和成本、緩和兩岸緊張情勢;陸方也表達重視台灣同胞要求和平、安寧、過好日子的願望,並對台灣農漁產品銷陸問題有積極正面的回應,甚至向綠營喊話歡迎到大陸談談。

夏立言去年八月曾赴陸訪問,時值中共軍演,遭到不少批評。這次夏立言再登陸,除了民進黨繼續開罵外,民眾反應平和。顯然,風向在變,抗中失靈。

最近美歐在台企業對於兩岸關係與台海地緣政治風險的關切,印證了正在改變的風向。美國商會調查,逾半會員認為台灣政府未來三年的施政優先重點應該是兩岸關係。德國經濟辦事處的調查則顯示,有五成四的在台德商把兩岸關係視為未來潛在的商業挑戰,比去年增加近一成。

目前除俄烏戰爭外,台海仍被西方媒體認為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美國智庫模擬共軍犯台的各種可能情境與結局,美軍現退役將領更多次警告共軍犯台與美中爆發軍事衝突的時間點。但相對於台海危疑論,美中台官方卻陸續釋出情勢和緩與政策善意的訊息。

美國總統拜登曾四度表態捍衛台灣,但去年十一月拜習會後確認中共沒有立即侵台的意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去年十月還警告中共決心加速統一,今年一月卻強調美中緊張關係已有緩和;美國國防部更評估中共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前不會大規模侵台。事實上,如果不是氣球事件,布林肯已赴陸訪問,比夏立言略早。

兩岸關係隨美中大局而移轉。習近平新年賀詞重提兩岸一家親,宋濤新年寄語也表示有事「兩岸同胞商量著辦」;在見過立委陳玉珍和金門縣長陳福海後,就宣布六十三家台企食品恢復輸陸。陸方更主動聯繫促請台灣優先恢復十六個兩岸直航航點。

蔡政府也在遲疑中緩步跟上。去年選舉重挫「抗中保台」,美國在台協會明示國家領導人應尋求避戰,民進黨改喊「和平保台」。新年伊始,蔡總統也表示注意到習近平新年賀詞表達比較和緩,並重申願與北京對話,推動兩岸疫後交流。

但兩岸對話與疫後交流,重點是行動,如果只是喊話,很快會被看破手腳。例如要歡迎百萬陸客,卻未開放陸客來台;小三通常態化也被質疑原地踏步沒誠意。尤其夏立言原把握美中台漸趨緩和的大局登陸,卻碰上氣球事件亂流,而被綠營猛扣紅帽。這些批評不但有違蔡英文宣示,也與美中台大局走向相悖。

美中尋求和平,兩岸互釋善意,國民黨在這樣的背景下赴陸交流,其實名正言順。雖然美中改善關係的努力受到氣球事件嚴重干擾,蔡政府也跟在美國後面甩石頭,但拜登仍說美中關係不受影響,布林肯也將另尋時機訪中。誠如布林肯所言,美中關係趨緩,是因為「有對話和參與,就會有這種效果」;那麼,戰爭與和平,民進黨的選擇到底是什麼?


【專家之眼】《新聞議價法》是夥伴還是敵人?

◆  【專家之眼】夏立言訪問大陸的貓膩
◆  【專家之眼】《新聞議價法》是夥伴還是敵人?

◆  【專家之眼】北溪爆炸羅生門 證據講話見真章
◆  【專家之眼】「陰謀論」對台灣的影響
◆  【專家之眼】誰相信? 陳吉仲說自己沒有干預蛋價
◆  【專家之眼】美國內政攻守忙 中國氣球好藉口
◆  【專家之眼】夏立言再次訪陸 各方要珍惜寶貴時機






【專家之眼】《新聞議價法》是夥伴還是敵人


2023-02-12 07:46  聯合報/ 褚瑞婷/世新大學博士候選人
澳洲2021年訂立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要求Google、臉書等大型平台必須使用新聞內容付費。圖/路透社


講了兩年的《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草案即將要進入立法院闖關了嗎?民進黨立委范雲以民間學者團體的版本作為提案內容,將在下周三15日)召開草案公聽會,而同黨立委林楚茵及國民黨立委李貴敏似乎也將對此進行提案。

這個議題早在民國一一○年(2021年)初就開始陸續發酵。當時,澳洲正打算推動《新聞媒體議價法》,要求 Google、FB 等大型數位平台與新聞媒體進行議價,未來轉載新聞將付費分潤,FB 高度反對,甚至一度強硬的封殺了平台上所有的澳洲新聞連結分享,最後澳洲政府祭出部分條文的讓步,刪除政府介入強制仲裁機制的設計,FB 才將態度放軟,被屏蔽的新聞連結才再度開放。然而,當時台灣的產官學界對於台灣政府及新聞媒體是否能成功斡旋,態度較為保留,畢竟市場規模差距太多,取得勝算的機率並不大。

不過,這個議題在(2022)九月似乎開始正式成形,今年二月初正式開始啟動,因為多位學者共同提出《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草案,也就是下周要進行公聽會的討論內容,其立法目的是希望在各國都陸續有新興法案得以因應之際,台灣也要有相應的立法措施,才能處理目前廣告分潤嚴重落差的現況。只是,澳洲政府在退讓之後才得以成功斡旋,美國目前推動「新聞競爭與保護法案」(JCPA)的過程也並不順利,若台灣要以「強制」手段介入跨國商業機制,可能沒那麼簡單。

的確,新聞議價與媒體分潤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與新聞媒體關注的重點,畢竟廣告市場的分配比重完全改變,Meta 與 Google 做為具有壟斷及主導能力的數位平台,是難以撼動的網路廣告收益最大贏家。就算把廣告市場的餅做大,但廣告收益分配還是維持「大者恆大」的狀態,新聞內容產製業者在「被轉載」的現況下,所能分到的利潤更是相對稀少。

也因此,或許是各國壓力紛紛湧至,Meta 與 Google 這幾年來陸續跟各國的新聞集團簽訂新聞分潤協議,以協助數位轉型並增加有效流量的互助導向為努力目標,試圖增加新聞業者的流量收入。像是去年11月,Google 就廣邀產官學界進行閉門會議,先以凝聚共識為目標,從建立互信的合作夥伴關係開始討論相關議題。

但是,目前的草案內容具有強制議價與仲裁的概念,這也是 Meta 在其他國家就曾提出明確反對的項目之一。除此之外,草案強調「新聞有價」的概念,Google 也暫不表態。如此看來,要從強制立法的方面著手,難度頗高。在雙方未能從「敵人」轉為「戰友」之前,也談不上夥伴之間才有的「分潤」問題。兩造有沒有機會從競爭轉為合作,建立利潤共享的模式,可能才是政府要居中協調之處,或許比強制議價的方法更恰當。














【專家之眼】夏立言訪問大陸的貓膩


2023-02-12 08:07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右)日前會見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圖/新華社


最近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訪問大陸,曾與國台辦主任宋濤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會面。而王滬寧將於3月份兩會之後接掌全國政協,以及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副組長在對台工作上,其位階僅次於習近平。自民國一O八年(2019年)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之後對台工作就以當時的政協主席汪洋來操刀,可見王滬寧重要的地位

綜合夏立言與中方人士會談的內容,主要就是強調兩岸同胞對正常交流往來的強烈意願,盡早恢復兩岸交流正常化。夏立言提到,兩岸人民同為炎黃子孫,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增進互信溝通,加強交流合作,共同造福兩岸民眾,促進台海和平穩定,善意十足。

王滬寧宣稱,中方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共20大精神和「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兩岸和平發展與促進交流合作,反對台獨與外力干涉,共創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

其中特別值得重視的,就是「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這主要有五組關鍵詞,包括1.國家統一、民族復興;2.結束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3.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反對台獨;4.融合發展、共同市場;5.文化傳承、心靈契合。而更重要的是,中方正在研擬的所謂統一後的台灣方案,比如針對台灣軍公教以及農漁民等的做法,其細節將可能在不久後會公布

這看在綠營眼中,自然顯現心虛緊張,但也拿不出因應對策,只是一再批評反對,確實無能。綜觀其論點,又顯得避重就輕,其中的貓膩就是團員之一趙春山教授的角色與功能。

眾所周知,趙教授對大陸情勢瞭如指掌,在台灣數一數二,但目前他是國安局外圍亞太基金會」的高級顧問。由於北京一概拒絕綠營人士個別來訪,因而只能借光國民黨,故不難推論,此行是否是蔡英文總統授意?甚至傳話與探底?

綠營在批評之際,絕口不提趙教授,當然令人起疑!?由此可見,綠營的批評不是障眼法就是自毀前程,得了便宜還賣乖,令人不齒!


名家縱論/中美新冷戰:政府對抗、民間依存\星期透視/兩岸和平護欄刻不容緩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國債倒掛信號再現 美會衰退嗎
◆  出口連5黑 怎溫暖人民
◆  洗行人地獄汙名 靠行人先行權
◆  白沙屯遶境 台灣鄉野美景
◆  名家縱論/中美新冷戰:政府對抗、民間依存
◆  和平安居 民眾心中C位
◆  星期透視/兩岸和平護欄刻不容緩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中美新冷戰:政府對抗、民間依存


2023-02-12 05:27  聯合報/ 楊永明(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雖然已經打撈到中國氣球的大片球體,但重要的偵測儀器可能已沉入海底,美國海軍還在持續打撈。(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近日從氣球事件、拜登總統國情咨文,到美商務部宣布去年中美貿易總額,我們看到一個現象:中美新冷戰政府對抗已然揭幕,但民間經貿依存關係持續深化

拜登下令擊落氣球,看似保護美國領空主權,但也是在中美缺乏互信,領空安全信心被挑戰,及民粹質疑拜登缺乏果斷作為情況下,表現美國確保軍事安全的強勢動作。

隨後,拜登發表國情咨文,脫稿指沒人想跟習近平換位子,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批評習近平面臨許多巨大問題,包括中國經濟運作欠佳,及習自知與西方對抗能力有限等。

二月九日美國眾議院以四一九:○,一致通過譴責中國氣球侵犯美國主權議案,並要求白宮就事件提供更多資料。然後,美國向盟國簡報氣球事件,認定這不是單一事件,而是解放軍大規模偵察計畫。

這次氣球事件,接近重演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年)五月美國  U-2 偵察機被蘇聯擊落事件當時美國太空總署說是氣象飛機,蘇聯隨後展示 U-2 飛機殘骸。一年後,美蘇爆發第三次柏林危機,柏林圍牆也被築起成為冷戰象徵。

畢竟氣球飛越美國畫面,透過媒體被外界清楚看見,顯示氣球事件已成中美新冷戰重要里程碑,拜登政府與共和黨言行表示對抗中國已成美國兩黨政治共識,氣球事件成為美國指控中國威脅、展現對中強硬的陣地。氣球危機燒起反中政治的熊熊烈火,正式揭開美中新冷戰序幕!

然而,就在拜登發表國情咨文同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去年貿易數據。其中,美中貨物貿易額達到六,九○六億美元時隔三年後再次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對中國貨物貿易逆差增長八%三,八二九億美元,僅次於民國一○七年(一八年)創紀錄逆差規模四,一九四億美元。換言之,貿易戰打了一圈,中美民間貿易回到制裁前關係,甚至貿易總額再創新高

其實,去年中國大陸仍有嚴格清零政策,及美國政府刻意施壓分散供應鏈來源至其他亞洲國家,加上美國從中國進口五,三七○億美元商品中,約有三千億美元商品還要平均再加上廿%懲罰性高額關稅,才能進入美國市場,可見中國商品在美國的需求度與競爭力

不過,美國去年從中國進口產品,略低於美國從歐盟進口的五,五三○億美元,使得中國不再是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且受科技戰影響,中國大陸科技產品與電子類加工貿易產品貿易額出現較顯著減少。

今年更有新挑戰,美國去年通過「晶片與科學法」及「通膨削減法」都將在今年開始實施。這種被指是「小院高牆」的科技保護主義法案,顯示美國政府將大幅補貼國內半導體與關鍵產業,同時擴大對中國科技商品施加出口管制和貿易制裁

今年世界經濟普遍放緩,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經濟被賦予期待,張忠謀認為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瀕臨死亡,僅限於半導體設廠與投資,及美國主導的自由經濟秩序面臨美國自身保護主義貿易壁壘措施挑戰;但是,另方面世界經濟格局面臨重組,金磚組織擴大、上合會擴大、甚至南美洲可能出現新貨幣,這些全球南方合作都與中國經濟有密切關係,美國與西方經濟和企業不可能與之脫鉤,中美民間經貿依存關係將持續深化。

因此,氣球雖被擊落下墜,但中美大國關係不能繼續直線下墜,否則如果中美衝突擴大,僅是經濟層面將使全球經濟惡化,美國民生經濟也面臨衝擊;至於戰略安全層面,俄烏戰爭開春後若擴大,美國很難兼顧台海安全變化。

氣球事件中,拜登數次強調美國「將與中國全面競爭,但不尋求與中國衝突」,他也說擊下氣球並不會改變美中關係,並說布林肯會在適當時機尋求重新安排先前延期訪中行程,我們拭目以待。 











星期透視/兩岸和平護欄刻不容緩


2023-02-12 05:27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年四月經濟學人稱,台海已成地表最危險的地方;不旋踵,解放軍軍演爆發危機,美國軍方高級將領紛紛預測台海戰事不遠。然而,開春以來,陸方先同意六十餘家台灣食品業者產品銷陸,接著建議擴大兩岸直航城市;台灣方面,蔡總統新年談話強調戰爭不是選項,要求對話、合作;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也適時訪陸,中方高規格接待。跡象顯示,兩岸關係似乎出現一波小陽春,問題是,前有地緣對抗,後有選舉操作,沒有護欄避險的兩岸,緩和能走多遠?

習近平上台以來,外交上積極作為,在印太地區影響力日增,加上疫情處理和台海升溫,使得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的政策,從經濟交流逐漸轉為對安全與經濟競爭力威脅的關注。日本突破軍費上限規定,新版安保戰略調整二戰以來「專守防禦」條款,給予自衛隊「反擊能力」。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民調十九個發達國家平均近七成民眾,對中國看法負面,擔心中國軍力擴充的比例更高,此一憂患意識,也促使這些國家不時對台海穩定,表達關切。

雖然如此,去年年底G20峇里島峰會後,西方國家卻競相與中國關係正常化。德國總理蕭茲率先訪陸,表示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反對「脫鉤」,希望深化經貿合作,中國順勢批准境內外國公民得接種輝瑞疫苗,使得輝瑞成為首款獲准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新冠疫苗。澳洲總理和習近平在峇里島會面後,雙方部長級官員輪番上陣,預料中國大陸對澳洲農漁礦產即將解禁。美日不落人後,努力營造對中「低盪」!

這個狀況說明,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在軍事安全方面或有疑慮,但這種對陣不但不是全面圍堵,反而要擴大經貿利得,此一對中的政經反差戰略,成為後疫情時期最特殊的地緣現象。

造成這種政經戰略反差的背景,便是這些國家和中國的關係設有護欄,不會因為局部僵持,導致關係崩盤。

川普上任之初,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呼籲,新政府支持兩岸之間建立「新暫行架構」(new modus vivendi),以維持現狀,讓台灣持續發展民主與經濟,此「暫行架構」或可將之稱為兩岸和平護欄。

首先,具有敵對關係的有關當局,應該堅定和解信念,拒絕操作民粹,譬如日前拜登的國情咨文,正逢中國大陸氣球飛越領空,但仍堅持「要競爭、不要衝突」。而支持這種基本互動規範的,便是雙方明確基本政治底線,在敏感的政治議題上,求同存異各取所需。

眾所周知,美國的「一中政策」,和中國大陸的「一中原則」異中求同。最近蔡總統和捷克新任總統通電,對方不忘重申「一中政策」未變,而捷克奉行的歐盟「一中政策」,並不同意中方宣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說法,而是表示理解、尊重、認知,澳洲政策亦然。日本則在中日建交公報中,明確表達台灣已經歸還給中華民國。有了求同存異的底線,其他紛爭都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不難化解。

反觀台灣,夏立言選擇在兩岸關係最困難之際,扮演執政黨本應扮演的魯仲連角色,執政黨卻鋪天蓋地將之批為「朝共」、「掉入統戰」,同樣的指控,何不轉嫁美日?

最近美德商會陸續提出報告,一致認為兩岸關係緊張,已經嚴重影響外商投資台灣的意願,台灣國安單位卻將符合西方主要國家均堅持的「一中各表」原則的「九二共識」,譏為「一中原則、謀求統一、接受一國兩制」,兩岸護欄何其困難! 












國債倒掛信號再現 美會衰退嗎


2023-02-12 06:28  聯合報/ 沈文和/投資銀行業(屏東市)
美國國債總額首度超過31兆,相當於每人平均負債約9萬3878元。(美聯社)


在美國經濟衰退的歷史上,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倒掛是一個重要的先兆指標。近期,這一信號再度顯現,本週四美國國債兩年期收益率和十年期倒掛一度創下了自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以來之最。歷史經驗顯示,在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倒掛之後的平均十五個月左右時間裡,美國將會出現關鍵經濟指標的回撤。最強倒掛信號出現後,對美國經濟接下來是否即將陷入衰退的討論再度引發市場關注。

老實講,美國史上幾次經濟衰退前期,確實有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倒掛影子。觀察這現象背後邏輯,還需要從長短期國債收益率決定因素談起。國債收益率,實際上是對投資者未來不確定性補償。一般說,投資時間愈長,則收益率愈高,因為投資者面對的不確定性更高、機會成本更大,需要更高收益率才能彌補損失的流動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敞口。所以,長期國債的收益率理論上應該高於短期。

造成這種現象主因,恐怕和聯準會升息及美國國債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增長預期,有莫大關係。其一,從驅動因素看,聯準會升息抬升基準利率,市場中流動性收窄,投資者拋售短期債券以確保自己收益率;其二,在較高通膨和貨幣當局持續升息影響,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被不斷蠶食,經濟衰退預警信號隨之增加,受避險情緒影響,市場對投資長期國債的信心不足。

但需強調的是,據此判斷美國經濟會走向衰退的理由可能也尚不充分。因為一旦原因清晰,則解決路徑並不難尋。史上最強國債收益率倒掛背後,大機率是聯準會貨幣政策轉向在即的最明顯信號。經過強有力加息,美國通膨雖未得到根本性好轉,但已出現緩和態勢。去年十二月,美國核心 CPI 當月同比為五.七%,而三個前期值分別都超過六%。

在通膨有所緩和背景下,市場對美國經濟可能步入調整區間擔憂也愈來愈多。一個佐證是,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最新資料顯示美國製造業增長動能明顯不足今年一月,美國製造業 PMI 為四七.四○,與去年十二月四八.四○,及去年十一月四九.○○相比,甚至還有所下降。

對聯準會來說,這顯然令他們陷入兩難。一方面,勞工部最新發布就業資料給了他們升息底氣。但另方面,在沒有其他系統性風險影響下,全球升息大潮今年步入尾聲是大機率事件。在經濟增長現實需求面前,聯準會面臨的決策約束線可能也愈加趨緊。

就因果關係邏輯言,雖然美國國債長短期收益率曲線倒掛原因是清晰的,但迄今,從公開資料中尚不能得出美國貨幣政策徹底轉向結論。這有待於進一步觀察,我們需要的是做好預判和高度重視其貨幣政策轉向後對全球市場的影響。













出口連5黑 怎溫暖人民


2023-02-12 06:28  聯合報/ 黃進盛/退休經貿外交官(台北市)
財政部元月出口315.1億美元,金額是近二年新低,年減21.2%則是近13年半最大減幅。圖╱資料照片


兔年開春,新內閣「溫暖」登場帶給全民希望。然而,聯合報八日財經頭題:出口連五黑,衰退幅度十三年最慘,除再次讓全民期盼經濟變好希望落空,並感受到「寒冷」,也把新內閣臉都打「綠」了。如何振興外銷,照顧產業出口及民眾飯碗、避免被裁員之改革因應措施,乃全民急迫期待及新內閣應盡速處理的事項!

依據財政部七日公布我國一月貿易出口值,較去年同期衰退廿一.二%創下十三年來單月最大減幅。官員並預估二月出口還會再衰減十%,形同「六連黑」。

雖然貿易主政官員會分析說,是春節連假長達十天、國際基本面走弱、加上外銷淡季等等因素,但每個月公布出口數據時,就讓全民再失望一次。分析近月來,我國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接單均年減超過兩成;光學器材、面板、光學鏡頭接單亦均衰退,甚至單項產品接單金額年減四十.九%已連續十一個月負成長

加上國內外科技大廠發布,今年上半年營運看不到轉機,首季將面臨慘虧,亦讓許多台廠企業前景黯淡、陷入長期低迷困境。面對此等產業困境,全民已不期待拓銷主政機關貿易局只是每月發布數據、說明原因,更應重視問題,並速謀具體有效對策。

目前我國面對,國際經貿情勢急劇變化及台中美、俄烏戰爭等區域政治角力劇烈因素,面臨賴以為生的出口產業外銷衰退致經濟成長趨緩困境,及提升對外談判效率、持續「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談判成效之轉捩點。另外,對農漁產品出口大陸受阻、農漁民受害之局勢,亦是新閣必須因應的要務。

因此,呼籲政府能體民所苦,在協助出口商方面,主政首長能更負責規劃出有效拓展貿易、因應貿易情勢、支援貿易活動等措施,具體協助廠商因應貿易情勢,扭轉「出口連黑」執政不佳窘態。

而拓展外銷體制改革,也迫切必要!長久以來,官場本位主義盛行,外館主管良莠不齊,造成統一指揮缺失,打壓外派商務人員及館內同仁,致在國外前線拓展貿易時,未能發揮外館統一指揮整體戰力,並提振經貿外交綜效,實需新閣揆重視,並大力改革外館統一指揮,提升商務人員次等外交人員地位。

籲請重新選用曾駐華府之資深商務人員任貿易主政局處首長,重用具備拓銷實務、經貿研究及外交折衝經驗之資深商務人員,應可為台商外銷及「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開創新局,不負全民及國家之所託。













行人地獄汙名 靠行人先行權


2023-02-12 05:27  聯合報/ 邱文達/美國仁愛醫療集團執行長、首任衛福部長
我國交通亂象被外媒評論為「行人地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 CNN 專文指出台灣交通亂象,形容台灣是「行人地獄」,負評引發各界討論。其實這種事發生多年,行人和汽機車碰撞時,行人永遠居弱勢,因此歐美設立嚴格法律保障的「行人先行權」。

在美國,特別是加州對行人安全非常重視,因為法律規範非常嚴格,如果駕駛人撞到行人將付出極高的代價,不僅重罰,並在訴訟後,常需負擔當次及未來所有醫藥費用,補償對方的薪資損失、專業喪失、生理上疼痛以及精神賠償等。

記得當年在賓州考駕照時,考官指著前面行人警告我,「在行人穿越道有行人先行權,撞到行人的話,罰責很重;如果是蓄意,最高可判處死刑!」隨後我仔細翻閱法規,果然對每項細則都有不輕的罸金與刑責。從那以後,我每次開車看到行人都在四、五公尺外停車讓行人通過。美國大多數人遵守行人安全法規,部分原因是重罰加上後續賠償、訴訟及坐牢等犯錯成本過高,讓大家戰戰兢兢。

台灣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開始執行機車強制戴安全帽,當時警察執法非常嚴格,堪稱為最成功的案例。如果我們持續堅持且取締不法,讓法律保障「行人先行權」,我想台灣必能洗刷「行人地獄」汙名。

最後建議如下:一、汽機車駕駛人都需要明瞭,法律絕對保障「行人先行權」,而不只是「禮讓行人」,並加強宣導及列入考駕照必要項目;二、隨時、隨機且持續執行違規取締,如美國 Stop Sign 常有警察於隱藏處冒出取締,很多人被罰多次而戒慎恐懼;三、必須讓駕駛人知道,撞到行人除重罰外,亦將面臨訴訟、賠償及刑責,能更加小心謹慎;四、將人行道與騎樓留給行人,鋪平人行道與騎樓高低不平處。也需強化行人安全意識及用路道德;五、加強行人專用標誌、號誌及區隔,全面落實人車分道與分流。













白沙屯遶境 台灣鄉野美景


2023-02-12 05:27  聯合報/ 林少英/音樂創作人(台北市)
白沙屯媽今天凌晨出發進香,昨晚拱天宮周邊大批香客集結,熱鬧滾滾。 記者胡蓬生/攝影


不論是開車的、騎車的、搭車的,或徙步的,大家都在白沙屯的路上。八日最後報名那天,我在現場看到參加人數號碼竟超過十一萬,且後來仍不斷,但這些「香燈腳」就沒背心可領,大都祈望能報到就很開心。

十一萬,還未包括自由行的,可以想像白沙屯凌晨子時後,粉紅超跑神轎起駕前這麼多來朝聖的民眾和信徒。

通霄白沙屯有如小村傳奇故事多,白沙屯媽祖的慈悲及靈驗事蹟一傳十、十傳百…,這才是為什麼一年比一年有更多香燈腳,想要參加進香遶境祈福。

難能可貴的白沙屯,村民一直保持純樸民風,不因進香遶境參與者年年增加而改變;新整修完工的火車站,也保留純樸不浮誇風格,村民更不以驕傲眼光看待外來信眾;他們反而關心人多的安全問題,每次都會叮嚀不要推擠注意安全。

有經歷的老香燈腳,前幾年也難免會有微詞,愈來愈多人是否來看熱鬧,會讓原本進香遶境祈福變質…但在無法改變事實下,他們學習放下、接受,反而積極參與進香過程中秩序維護,把鑽腳底機會給新參與者,協助參與新人如何可以找到休息沖洗等私人問題。互相扶持的老香燈腳,轉身為媽祖看顧新參與者,這也是為什麼十萬人還可以井然有序,隨白沙屯、山邊媽九天八夜走在各鄉鎮角落,温馨開心的徒步祈福、沿途都有忠實信徒為大家準備吃的、有人志願收垃圾維持環境…,走不動了也可有車子協助搭一段路再繼續走、人的風景台灣鄉野美景,盡收眼底令人感動,讓大家祈望明年能相見歡。











和平安居 民眾心中C位


2023-02-12 05:27  聯合報/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2023台灣燈會,位在國父紀念館的主燈「玉兔壯彩」,高廿二公尺,由藝術家李明道操刀設計,科技感十足的外觀,搭配聲光秀超吸睛。記者葉信菉/攝影


台灣燈會暌違廿三年後,再度回到台北舉辦,五日蔣萬安市長在蔡總統、陳院長旁一起風光宣布開幕,但當晚媒體捕捉和熱議焦點,卻是被安排在最旁邊的「邊緣人」柯文哲。

蔣團隊澄清現場安排是交通部負責,中央則表示先與市府溝通過,之後蔣團隊也改口說雙方有共識。媒體評論蔣市府嚴重「失分」;九日柯文哲率領前市府團隊參訪燈會時,蔣萬安旋即給足面子親自接待也互贈禮物。

從權謀觀點,失去每天「餵鯊魚」搏版面機會的柯文哲,站在邊緣人位置真會「憔悴」嗎?一向自豪「智商一五七」的柯想必內心盤算竊喜,他必定會成為媒體報導焦點之一。數天後,面對媒體詢問「C位」感受,柯大氣表示不在乎所站位置,並立刻轉到東區商圈振興等市政議題,柯八年任期果然練就不凡的應對媒體功力。

燈會成為政治人物較勁場合,民眾關心的不僅是政治人物的送往迎來。過往經國先生深入台灣民間,與宋楚瑜台灣三○九個鄉鎮走透透對應大陸注重中央至地方調研,都係強調走入民間才能發現問題、站在民眾角度才能體認問題、解決民眾問題才能贏得民心。柯文哲開展時,不在物理上的風光C位,卻能迅速切入民眾內心關心的「國富民安、安居樂業」,這才是政治人物的真正C位,更是了解到民眾內心C位的明智反應。

面對兩岸緊張態勢,執政黨是否仍要持續「抗中保台」,整軍備戰台獨?二月初蔡總統曾向北京當局重申:「我方溝通大門始終敞開」,綠營民代卻大力抨擊國民黨組團訪中,陸委會還提醒:「國人從事兩岸交流活動應秉持對等尊嚴,未經授權不得協商涉公權力事項。」官員糾結民眾希望小三通通航,兩岸溝通C位被國民黨搶占(在野黨又如何協商),執政黨為何不能先著一鞭呢?

李登輝前總統造訪美國康乃爾母校,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發表演講,李執政是否真是如此,留待史家評斷。但民主時代,鐵打營盤流水兵,C位官員更替如流水、C位永遠有人站,但能站在民眾內心 C 位的政治人物,才能贏民心、勝選舉,不是嗎?



王健壯/公民權利必須在疫後回復原狀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公民權利必須在疫後回復原狀
◆  ​​方祖涵/新興世界的奇蹟?
◆  盛治仁/疫後缺工 別讓業者獨自面對
◆  陳冲/三英戰呂布 親美還是疑美?
◆  劉憶如/美國就業強勁帶來的負面訊息
◆  薛承泰/遊民包圍了北車?
◆  辛翠玲/全球化之後─東南亞本幣結算合作趨勢觀察







王健壯/公民權利必須在疫後回復原狀


2023-02-12 06:28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被百年大疫荼毒三年多的這個世界,正逐漸回復正常,但被政府防疫措施侵犯的那些公民權利,何時也能回復原狀?

政府的防疫措施,包括隔離、社交距離、出入境限制、實名制登記、健保卡註記與電子圍籬監控等,都限縮甚至剝奪了人民的公民自由,但防疫至上,公民權利不得不退讓。

有些國家的民眾,對政府防疫措施採取不合作甚至抗爭的態度,有人拒打疫苗、拒戴口罩;有人因進出公眾場所受到限制,集體上街頭抗議;也有人因為基本權利被侵犯,而向政府提告;但台灣民眾三年多來,對政府各項防疫作為卻始終毫無異議,溫良恭讓,舉世罕見。

以隱私權被侵犯為例。政府為防疫而建立的入境檢疫系統、防疫追蹤系統以及電子圍籬系統,都是政府對人民的科技監控。人民的手機被監控,行蹤被定位;健保卡被註記,人民的旅遊史、接觸史與特定族群職業史,政府一覽無遺;人民去超商買東西,被實名制監控;去聽演唱會、去餐廳吃飯,被細胞簡訊追蹤。科技監控無所不在,恢恢天網讓人民無所遁逃。

換句話說,科技監控徹徹底底侵犯了人民的隱私權,人民的個資在承平時期雖受到法律保障,但在防疫期間,卻被政府隨取隨用。但利用科技監控取得的這些人民個資,政府有告訴你如何取得、如何運用、如何儲存以及何時銷毀、怎樣銷毀嗎?統統沒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是政府科技防疫的最高指導原則。

更重要的是,政府沒有告訴人民,他們對這些監控所取得的資訊,會採取什麼樣的保護措施;也沒有告訴人民,除了防疫主管機關外,其他政府機關是否也能串連「分享」這些資訊?舉例說,刑事警察在前年利用實名制簡訊,鎖定一名在逃嫌犯的行蹤,就證明政府所說「實名制只做疫調使用」是個謊言。缺乏保護措施的科技監控,可以讓人民個資外洩給無關防疫的警察,當然也可能外洩給其他任何人,就像最近多家民間企業發生多次個資外洩事件一樣。

再舉例說,疫情指揮中心曾經保證,實名制取得的人民個資,最多存放廿八天,之後必須刪除或銷毀,但誰在監督這些資訊確被銷毀?有任何紀錄文件可為佐證嗎?當然,民眾更要問的是,在疫情已近尾聲,各種防疫措施即將解除,指揮中心也要解編裁撤之時,政府要在何時、如何銷毀過去三年多因科技監控所取得的所有資訊?

專制政府因防疫而侵犯公民權利時,不會告訴人民理由,疫情結束後,也不會告訴人民會如何回復這些公民權利;但民主政府的疫後作為卻必須透明,必須符合人權原則,更必須接受獨立組織的監督,否則,人民難免會懷疑,政府或電信業者是不是會將科技監控取得的資訊移作他用?專制政府在疫情結束後,很可能會將科技監控常態化,民主政府也許不會監控成癮,但也必須向人民提出具體保證,即使只是政治性宣示,但在民主程序中卻不可或缺。

台灣過去三年多的防疫作為,就像監察委員所說,「高度仰賴法律概括性條款」,「大幅弱化法律明確性原則」,以及「寬鬆的比例原則」,指揮官說了就算,行政權明顯擴張;但政府的疫後作為,尤其是銷毀科技監控取得的資訊,卻不能再犯同樣錯誤,透明與接受獨立監督,兩者缺一不可;公民權利必須完全回復原狀,這是人民在飽受瘟疫荼毒三年後的唯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