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2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高教平庸化掏空競爭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黑白集/梁文傑想錯了?
◆  聯合報社論/兩岸交流正當時,難道民進黨選擇戰爭?
◆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高教平庸化掏空競爭力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高教平庸化掏空競爭力


2023-02-12 02:47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高教問題叢叢,且日益嚴重,正在快速「折舊」過去教育品質優良的老本,進而侵蝕台灣經濟的競爭力。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新任院長陳建仁以借調方式從中研院轉到行政院服務,被在野黨批為貪戀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高達49萬元的月薪,無法破釜沉舟為民服務。然而,陳建仁在中研院的待遇會受到關注,和中研院的特殊性有關,高等學府的教師待遇,再度引起國人關注。

中研院隸屬於總統府,不歸教育部管轄,一年預算130億元相當清大和交大合計,人員待遇超過國立大學,又幾乎沒有教學負擔,按理說應非常吸引專家前往任職。然而這些年來,中研院人文社會類所卻長年招聘不足,絕大多數被發聘的,都選擇到新加坡或香港等外地任教,主要是因為中研院待遇還是偏低,和台灣發展階段類似的鄰國,待遇都超過台灣不少,更別說近來全球都在以高薪爭取人才。

低薪當然也發生在高等教育界。台灣高教問題叢叢,且日益嚴重,正在快速「折舊」過去教育品質優良的老本,進而侵蝕台灣經濟的競爭力。首先,台灣高教低薪正在弱化高教師資,年輕學者在境外找不到好工作才會回台,師資水準逐漸下滑,未來將無法吸引優秀學生。台灣不少菁英拿到境外高額獎學金到海外念書,學成後大概就在海外發展;最精英的老師和學生都在流失之中,頂尖大學正在「平庸化」。政府每每回應說,我們有「彈性薪資」留才計畫,其實彈性薪資的適用對象很有限,通常不會超過十分之一,而且加薪通常不超過原薪一半,發揮的留才效果很有限。

其次,台灣高校太多,學費和國家補助又固定不漲;頂尖的台大,預算不到對岸清華大學六分之一,學校無力投資研發和發展特色。加上和升等密切相關的「教學評鑑」及「少子化」下,教授不敢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素質快速下降。不只李家同教授經常為文反映問題嚴重,公立大學教授也普遍感受到學生素質顯著下滑。台積電等半導體業,今天能夠在全球呼風喚雨,是因台灣擁有卓越和耐操的研發人才;但當公立大學學生素質也下滑到一個程度之後,能長保技術不被三星或英特爾追過?「護國神山」沒有優良的高教畢業生護持,是不可能屹立不倒的。

全台高校在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有3.96萬名專任教師,民國一○九年(2020年)增加到4.35萬人,但指導畢業的博碩士卻從2.22萬人增加5.80萬人,平均每位教授指導的學生從0.56位驟升到1.33位增加2.4倍待遇卻幾乎沒有提高品質當然受到影響。而這些無法接受到全心指導博碩士畢業生,就是台灣未來發展主力部隊,能夠讓我們樂觀嗎?

國際化和全球化是目前全球高教的重要內涵,優良大學都要引進境外生,也要送學生到境外交換學習。但是在台灣,除了公立大學有少數正式交換生的機會,多數學生都沒國際化的經驗,而私校更多只是透過旅遊業者代辦國外大學旅遊為主,到大學參觀的「異地學習」;家長花了大錢,子女還是沒有國際化。學校經常招進一堆來台打工的「假境外生」妝點門面,還爭取教育部補助。東亞各國中,台灣是唯一沒有外國來設立國際型高校的地方,也沒有任何全外語授課學院教育國際化只有表面功夫

若教育部和科技部因循現況,可預見未來多數私立高校因少子化都會被淘汰;但剩下的公立大學和少數私校,也不會有較高的素質─在教育部繼續禁止調高學費、教授待遇維持低薪、傑出教授逐漸減少卓越學生多到境外求學教授不敢淘汰學生、國際化只是嘴上說說之下,台灣只會留下一堆平庸高校,培養出平庸的畢業生,無論是高科技製造業,或是高增值服務業,都難以獲得最重要的人才。













聯合報黑白集/梁文傑想錯了?


2023-02-12 05:22  聯合報/ 黑白集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日前受訪表示,台灣跟大陸之間存在「方方面面的交流跟經貿的需要」,引來質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任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過去堅決抗中,如今改稱兩岸存在「方方面面的交流跟經貿的需要」;梁文傑解釋說,「就是角色的不同」。不過,從星雲大師辭世,陸委會「循例」封殺大陸官方弔唁團看,梁文傑的角色認知有些錯誤。

梁文傑擔任台北市議員時堅持共機擾台就應停辦雙城論壇,與其妻立委林楚茵大批抖音、小紅書「認知作戰」,堪稱是綠營扛舉抗中大旗的衝鋒夫妻

梁文傑接任陸委會副主委,據稱是蔡英文總統和新閣揆陳建仁討論後,希望強化兩岸政策及論述能力培養下階段兩岸事務人才。而梁文傑換了屁股馬上換腦袋,藏起抗中牌高掛交流旗雙標切換自如。還有人期待,這是蔡英文表示願與北京對話後,釋放兩岸關係即將春暖花開的訊息。

看來是外界想太多了,梁文傑也想錯了。蔡英文要的人,可能不是因應兩岸「方方面面的交流跟經貿的需要」,而是至少要能扮演好阻撓大陸官方弔唁團的角色。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只一句「按慣例與默契處理」,如何擋得往國台辦對蔡政府「罔顧人道主義」的批評?

在美中關係緊張、兩岸和平可能陪葬之際,任何融冰機會都不應磋跎;尤其在兩岸同具影響力的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場合,不也屬於重要的「方方面面的交流」?但蔡政府言行不一,梁文傑會不習慣嗎?











聯合報社論/兩岸交流正當時,難道民進黨選擇戰爭?


2023-02-12 05:21  聯合報/ 社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右)十日在北京會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左)。新華社


蔡英文總統新年談話才說戰爭不是選項,兩岸應對話與合作;二月與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時又重申願和北京對話。但近日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赴大陸訪問,不意外地又遭到民進黨火力全開批評,扣帽抹紅。這到底是民進黨忘了蔡總統不要戰爭要對話的宣示,或者蔡英文的宣示根本只是欺騙人民糊弄中共應付美國話術

夏立言在大陸的行程,除了會見各地台商外,最受矚目的是與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的會面。老實說,除了王滬寧那句「台獨與和平水火不容」會讓民進黨深覺刺耳外,雙方在政治層面的談話僅屬各自表達立場。但在民眾關切議題上,夏立言提到落實既有民生協議、降低交流不便和成本、緩和兩岸緊張情勢;陸方也表達重視台灣同胞要求和平、安寧、過好日子的願望,並對台灣農漁產品銷陸問題有積極正面的回應,甚至向綠營喊話歡迎到大陸談談。

夏立言去年八月曾赴陸訪問,時值中共軍演,遭到不少批評。這次夏立言再登陸,除了民進黨繼續開罵外,民眾反應平和。顯然,風向在變,抗中失靈。

最近美歐在台企業對於兩岸關係與台海地緣政治風險的關切,印證了正在改變的風向。美國商會調查,逾半會員認為台灣政府未來三年的施政優先重點應該是兩岸關係。德國經濟辦事處的調查則顯示,有五成四的在台德商把兩岸關係視為未來潛在的商業挑戰,比去年增加近一成。

目前除俄烏戰爭外,台海仍被西方媒體認為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美國智庫模擬共軍犯台的各種可能情境與結局,美軍現退役將領更多次警告共軍犯台與美中爆發軍事衝突的時間點。但相對於台海危疑論,美中台官方卻陸續釋出情勢和緩與政策善意的訊息。

美國總統拜登曾四度表態捍衛台灣,但去年十一月拜習會後確認中共沒有立即侵台的意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去年十月還警告中共決心加速統一,今年一月卻強調美中緊張關係已有緩和;美國國防部更評估中共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前不會大規模侵台。事實上,如果不是氣球事件,布林肯已赴陸訪問,比夏立言略早。

兩岸關係隨美中大局而移轉。習近平新年賀詞重提兩岸一家親,宋濤新年寄語也表示有事「兩岸同胞商量著辦」;在見過立委陳玉珍和金門縣長陳福海後,就宣布六十三家台企食品恢復輸陸。陸方更主動聯繫促請台灣優先恢復十六個兩岸直航航點。

蔡政府也在遲疑中緩步跟上。去年選舉重挫「抗中保台」,美國在台協會明示國家領導人應尋求避戰,民進黨改喊「和平保台」。新年伊始,蔡總統也表示注意到習近平新年賀詞表達比較和緩,並重申願與北京對話,推動兩岸疫後交流。

但兩岸對話與疫後交流,重點是行動,如果只是喊話,很快會被看破手腳。例如要歡迎百萬陸客,卻未開放陸客來台;小三通常態化也被質疑原地踏步沒誠意。尤其夏立言原把握美中台漸趨緩和的大局登陸,卻碰上氣球事件亂流,而被綠營猛扣紅帽。這些批評不但有違蔡英文宣示,也與美中台大局走向相悖。

美中尋求和平,兩岸互釋善意,國民黨在這樣的背景下赴陸交流,其實名正言順。雖然美中改善關係的努力受到氣球事件嚴重干擾,蔡政府也跟在美國後面甩石頭,但拜登仍說美中關係不受影響,布林肯也將另尋時機訪中。誠如布林肯所言,美中關係趨緩,是因為「有對話和參與,就會有這種效果」;那麼,戰爭與和平,民進黨的選擇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