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經濟/鴻夏聯姻必須突破三大挑戰

.聯合報社論..從浩鼎案重新思考產業政策的規劃
.聯合報黑白集.翁啟惠可以辭,不能不回來
.經濟日報社論.鴻夏聯姻必須突破三大挑戰




經濟/鴻夏聯姻必須突破三大挑戰


2016-03-31 02: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鴻海與夏普策略結盟案雙方可望在31日簽約、4月2日在大阪舉行記者會。
圖為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右)。 圖/資料照片 經濟日報提供


鴻海和夏普董事會昨天同時通過鴻海入股夏普案,這件總額高達3,888億日圓的策略結盟案,開啟台日企業合作的先河。鴻海和夏普的戀情,一談四年,一方是世界資訊電子代工龍頭,一方是日本百年品牌企業,企業文化、產品結構、財務根基完全不同,雙方聯姻的談判過程,一波三折,但是在郭台銘董事長的堅忍不拔、夏普的實際需要下,終於有了完美結果,也為台日產業攜手抗韓創造新模式。
鴻海看好結盟夏普能夠在未來產生相當的綜效,強化集團整體的市場競爭力,因此花了相當的心血卯足全力收購夏普;不過當收購完成,更艱鉅的挑戰也將隨之而來,如果能順利克服,不僅有助於鴻海的創新發展及再啟新一波成長動能,對台日產業合作的前景,也有帶頭示範的長遠影響。這些挑戰如下:
首要是企業文化的融合:台灣資訊業過去不乏在國際上購併的案例,但結果都不太理想。例如宏碁在1990年收購美國Altos電腦,但因宏碁與該公司文化差距太大,雙方整合失敗,隔年宏碁出現海外事業重大虧損;2005年明基集團購併德國西門子手機事業部門,整合過程除了產品開發不順之外,西門子手機部門巨額虧損遠超過明基最初的評估,加上東西文化不同管理不易,雙方研發團隊更出現衝突無法合作,最終購併案破局,整體損失金額高達350億元。
回到鴻夏的合作,一家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商,企業成功靠的是速度與彈性,信仰的是能力主義與績效至上,決策果斷迅速,紀律嚴明;夏普則是一個百年老店,經營自有品牌,講究的是年功序列及集體決策,市場反應速度緩慢,在研發創新上雖有獨到之處,但連年虧損,卻仍自傲於過去的許多研發成就。這樣不同本質的兩個企業文化如何融合,深刻考驗著郭台銘董事長的管理智慧。
其次是技術競爭力是否能有效提升。探究鴻海所以如此積極的想要迎娶夏普,主要原因是希望得到夏普先進的液晶顯示技術,以服務其現在及未來可能的客戶;尤其台灣面板廠技術發展碰到瓶頸,在新技術的發展規劃上趕不上韓國競爭對手,現有產能則比不上中國大陸。因此鴻海希望藉由投資夏普獲得下一代顯示器的關鍵技術,延續其在面板產業的發展優勢。
另一方面,市場傳出蘋果明年將推出搭載OLED螢幕曲面iPhone的消息,鴻海收購夏普後,是否真的能從夏普處取得足以挑戰三星集團的OLED技術,並成功開發且將量產的時間點提前,關係著鴻海是否有機會切入蘋果下一代iPhone產品面板的供應鏈。
最後是財務負擔的問題。夏普財務的狀況並不理想,加上可能的或有負債,收購夏普後對鴻海現金部位不僅造成很大的壓力,也影響到鴻海的未來投資計畫,尤其新面板技術的研發需要鉅額資金投入,是否有充裕的預算可以支應所需,並兼顧短期及中長期的財務績效平衡,也影響著所有股東及市場對鴻夏聯姻的信心。
從宏觀的角度觀察,鴻海購併夏普不單僅是兩個企業合作的個案,其後續發展更牽動著台日電子產業合作的空間與想像。鴻夏合作若能明顯發揮綜效,不僅可以消除日本產業及社會對台灣企業領導日本企業的疑慮,也有機會為台日合作建立新典範,強化各界對台日合作的信心,觸發更多台日企業尋求互補合作的機會,而這也符合台灣資訊電子產業未來轉型的策略方向。
總之,鴻夏戀既已修成正果,未來雙方合作是否能夠成功,端視前述幾個關鍵挑戰能否一一克服,因此除了雙方需要真誠的合作突圍之外,我們也建議政府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可以在未來的技術研發及財務上給予更多支援,讓這件跨國合作案能夠順利開花結果,並促成更多成功的「鴻夏戀」。

聯合/翁啟惠可以辭,不能不回來


2016-03-31 02:3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原訂今天赴立法院說明浩鼎疑雲的翁啟惠,昨天傳出請辭中研院長,且因身體欠佳無法返台,並未說明歸期。如此突然的轉折,恐徒增外界對此案的猜測。
在返台前夕變生肘腋,可能因素有三:其一,翁的身體確實出了狀況;但上周他在以色列參加愛因斯坦講座時接受訪問,並無病痛之兆,不似有緊急住院之必要。其二,其女兒持有浩鼎股票之事,或許覺得難以交代,只好託病迴避面對,或藉此爭取處理時間。其三,台灣政治生態太過惡劣,面對惡意抹黑及要求下台的聲浪,他覺得無論如何都難以自清,不如一走了之。
上述三種狀況,我們希望翁啟惠確實只是身體違和,而無其他難言之隱。如果單純是身體因素,要延遲返台,其實請假即可,無需以辭職為代價。進一步說,如果他和家人在浩鼎案中有什麼不當情事,恐怕也不是隔海辭職就可以了事,而必須就事情始末原委給大家一個交代。退一步說,如果他和家人沒有任何違失之處,他就更沒有辭職的必要,只要將事情交代清楚即可。
正因為翁啟惠身為中研院院長,他更沒有「隔洋請辭」的自由。當然,翁啟惠的顧慮可以理解:台灣政治殺戮一向刀刀見骨,沸騰的輿情如推土機般所向披靡;以其一介科學家,如何面對殘酷攻伐而有全身而退的可能?為此,我們呼籲輿論暫時收起刀槍,給他說明的機會和空間,不要未審先判。

聯合/從浩鼎案重新思考產業政策的規劃


2016-03-31 02:3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在競選期間提出她心目中的五大關鍵產業,分別是生技、綠能、物聯網、國防與機械等五項;當選後,她也在幕僚安排下展開「產業之旅」,造訪各相關產業的代表廠商並與業者座談。但是,除了宣示產業類別、造訪特定對象之外,對於為什麼挑中這些產業、為什麼擇定這些聚落、為什麼訪視這些廠商,蔡英文均未深刻說明。在這種欠缺明確理論支撐的情況下,訪視個案就形同「加持」欽點廠商;除了加油打氣、表示支持之外,實質意義相對有限。
之所以說新政府的產業挑選理論基礎尚待加強,並非無的放矢。例如,前述五大產業之中的綠能,七年前就被當時的閣揆劉兆玄指定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甚至編列每年六十億元的經費,推動「能源國家型計畫」,希望能收整合推動之效。在執行面,行政院也由政務委員追蹤管考,每兩個月都開會檢討其進度。然而七年下來,台灣的綠能推動慢如牛步,潮汐、地熱、太陽能、離岸風力、智慧節能、甲烷冰等各個面向,皆看不到多少可觀的進展。
亦即,新政府既然要推動一個前人努力卻力有未逮的政策,理應對前人的努力「何以未逮」提出深刻的觀察與分析,然後再提出新的政策切入方向,解釋何以這些新方向即能遂行舊事。但是,如果這些分析均告闕如,只是提出諸如「整合」、「聚落」等抽象名詞,那麼外界的期待當然也就有所保留。
不僅如此,缺乏理論基礎的產業之旅,最令人擔心的,其實是政商關係的牽扯與利益輸送的聯想。以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浩鼎解盲事件為例,與蔡英文加持的生技產業相互對照,就不免令人對其整體的產業政策感到困惑。要發展生技產業,背後除要有深奧科技知識支撐,由於產品研發耗時冗長,需要有龐大的資金可供燃燒,需要支援的面向極廣。也因此,一般民眾對生技產業知之甚淺,各種印象不外乎是由蔡英文、翁啟惠、何大一、尹衍樑、蘇懷仁、宇昌、基亞、浩鼎、中裕等名詞拼湊而成。然而,在過去數年之間,上述名詞也曾涉及一些爭議事件;即使國人未因相關爭議或瑕疵而減少對蔡英文的選票支持,但不可諱言,不少人心裡陰影尚在,一旦出現其他疑點喚醒既存的疑慮,那就可能信心動搖。
從這個角度檢視浩鼎解盲後的風風雨雨,就會有另外一層的擔憂。翁啟惠的女兒持股多少、何時購入、資金來源如何,是一回事;但是,外界對翁院長利益糾葛的質疑,恐怕難以豁免。既然貴為中央研究院院長都無法全然擺脫利益糾葛,那麼蔡英文家族、其政策規劃團隊、規劃產業之旅的幕僚等,要如何在利益中立的面向取信於國人?既然連捐贈「唐獎」數十億元的大企業家都還奢望院士之虛名,那麼其他廠商覬覦準總統的加持,當然也是人情之常。這裡,就凸顯出沒有立論基礎的產業政策背後的大問題:萬一政商之間的個案利益糾葛被揭露,那麼產業政策的公信力就可能會動搖。
半年前,基亞臨床試驗失敗,雖然公司股票連續十幾天跌停,所幸對於整體生技產業卻影響有限。但是此次浩鼎案解盲失敗,即使公司股票下跌不如基亞,卻重挫國人對生技產業的信心。為什麼「一家公司的一顆藥」會產生這麼大的傷害?就是因為台灣生技界的大咖都牽扯在浩鼎事件中。人民對產業代表人物產生質疑,卻又沒有其他基本面的產業優勢能烘托維持環境、填補個案失敗的空虛。正因為「基本面」不充實,以致「消息面」的風吹草動,就容易反客為主。不只生技業如此,其他如綠能、國防等亦復如此。
如果浩鼎案能點醒新政府產業政策的盲點,進而重新思考、亡羊補牢,那恐怕是此案唯一的正面意義了。

聯合筆記/520與123\陳長文:廢死未成熟 也勿妖魔化廢死

.內湖殺童案/媒體神經質 社會怎正常?
.陳長文:廢死未成熟 也勿妖魔化廢死
.翁啟惠困境…技術移轉利益衝突
.九二共識 面子與裡子的問題
.年金改革 勿把公教誣衊成肥貓
.願景回響/政府補年金虧損 讓新世代有新想像
.聯合筆記/520與123




聯合筆記/520與123


2016-03-31 02:38 聯合報 張立

五二○是新政府上台的日子,一二三指的是從蔡英文選上總統到正式上任,剛好一二三天,這四個多月說成是「自由日」也不為過。
馬英九在國民黨大選挫敗後,提出「多數黨組閣」的想法,但不被民進黨接受,於是在毛治國堅辭行政院長,馬回頭找了原來的副院長張善政接任閣揆。
張揆接任後似乎得到不錯的風評,但重大政策卻也只能按兵不動。五年千億的高教藍圖,當教育部提出時,蔡準總統的回應是:「不恰當,對未來政府不尊重」。看守內閣本來就不應做重大決策,只是每一項政策都要等五二○,這四個多月也太過浪費。
最近因為勞工七天假期問題,立委槓上勞動部長陳雄文,洪慈庸就說,「任期還剩五十三天,若什麼都不做,真是擺爛政府」。洪慈庸沒算清楚的是,她口中的「擺爛政府」,足足要擺一百廿三天,即使原本不爛也擺到爛了。
電價也是個例子,依據原先時程,四月一日將調降電價,平均電價一口氣下跌百分之九點五六,是史上最大降幅。新的電價將比馬英九政府在民國一○一年油電雙漲時的價錢還低。當時引發的民怨,今天終於有機會還給小老百姓一兩個便當錢。
內定政務委員張景森日前找上經濟部長鄧振中,以不利新政府能源政策為由要求暫緩降價,被國民黨痛批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張景森前幾天又在臉書上發文談電價,而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強調,國會若沒有提案另外修訂通過變更電價公式,「四月一日電價是降定了」。
電價會不會降,還是沒有交集,現行政府的「依法行事」,與新政府要求的「配合新政」,都有各自道理,如果早一點由多數黨組閣,也不致造成大家認知錯亂。
環保署長魏國彥昨天也因為油汙案遭立委痛批而提辭呈,混亂的制度讓尷尬場景持續上演,即使只剩五十天而已。
法國政府運作情況,或可給台灣一些借鏡,總統任命國會多數黨領袖組閣,是一種憲政慣例,而法國本身也出現過多次總統與國會多數分屬不同政黨的「左右共治」,政府運作未見重大危機。
法國左右可以共治,但台灣藍綠就是不行,反正大家就耗吧!民選總統廿年來都這樣過了,多浪費一百多天也還好。

陳長文:廢死未成熟 也勿妖魔化廢死


2016-03-31 02:37 聯合報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中)曾表示,死刑沒有嚇阻犯罪的效果。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四歲的劉小妹枉死刀下,讓人痛心不忍。而這樣的痛心不忍,燃成巨大的燎原怒火,一方面燒向犯案的王姓男子,另一方面燒向了長期主張廢除死刑的廢死聯盟。
社會大眾將心比心,把同情投射在劉小妹及其家人的遭遇上,是社會正義感的展現,應可正向看待。
但是,把憤怒之火燒向廢死聯盟,則不需要。因為,嚴格來說,「死刑存廢」在本質上涉及了對「生命尊嚴」與「社會正義」的定義問題;在實踐上,則涉及對於重大惡行的嚇阻力評估以及司法判決的準確性問題。前者的定義面,嚴格說來,並沒有絕對的是與絕對的非;而後者的實踐面,也是各有主張。
在社會主流還無法接受廢死的此時,社會大眾的安全感,受害家屬的情緒,都難以忽視不論,也許還不到廢死的時候,但,這不代表「廢死」的理念是絕對的錯、絕對的惡。對於主張廢死理念的人,大家仍應抱持該有的民主包容。
另一個讓筆者憂心的是,社會出現「殺童者唯一死刑」的呼聲,要求立刻對王姓嫌犯「處以極刑」。
不談唯一死刑可能隱含的違憲性,不對犯罪情狀做個別考量,一律處死,也將有許多矛盾與風險。一則,將伴隨著死刑濫用可能導致的冤獄風險,別忘了惡名昭彰的冤獄案江國慶案,江當時即被依陸海空軍刑法中的唯一死刑奪去生命。
二則,犯案者若是精障者仍科以極刑,並不符合刑法課罰的意義,因為罰來自於罪,而罪來自於「選擇」,嚴重的精障者實際上已失去了決定自己行為的能力。也因此,刑罰的輕重,其實對嚴重精障者,根本不具有嚇阻力。這也是為什麼聯合國的相關委員會多次明白決議,對精障者不得課予或執行死刑。
正因為我們對劉小妹的遭遇感到痛心不忍,不管支不支持廢死,更應該要秉著公共論辯的精神,在包容意見的基礎上,對死刑的存廢進行討論。顯然,台灣現在還不到廢死的時候,但即便如此,也不宜把主張廢死的人妖魔化。

薛承泰/圓一個泡芙夢

.薛承泰/圓一個泡芙夢
.高朗/歐巴馬的圍堵策略
.劉維公/打破高教政策的規模迷思
.嚴震生/新進教師英語授課的省思
.王健壯/講三個故事給翁啟惠聽
.舒國治/太極拳淺探
.陳立恆/不思人文 何來台灣新常態




薛承泰/圓一個泡芙夢


2016-03-31 02:38 聯合報 薛承泰(台灣大學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約在小學五年級,第一次嘗到泡芙的滋味,甚為震驚,居然人間有此美味!當時並不知道那個「人間美味」叫做「泡芙」,況且從母親手中拿到我那份時,樣子只能用「血肉模糊」來形容!兄弟姊妹每個人雖然都只嘗了一口,都非常的驚訝,而母親只能偷偷地用手指把刀上的殘留奶油放入了嘴裡。
花了近兩年的尋覓才知道「人間美味」叫做「泡芙」,正名之後,我終於有了第一個夢想,那就是「總有一天,我要單獨吃一個泡芙」!
雖然那是人生第一個夢想,我卻一直隱藏在心中。三年初中過了,為了買參考書,捨不得花三塊錢圓夢,高中三年在台北念書,看到各式各樣的泡芙,好幾次衝動都被壓抑下來,因為泡芙再也不是三元而是五元八元的漲上來,眼看著離夢想越來越遠,真想在作文課「我的夢想」中告白!
可是,一想到老師會把我的作文念給同學聽,吃一個泡芙居然會是一個年輕人的夢想,沒志氣,不把全班笑翻才怪!六年來幾次作文課,都在掙扎中放棄,最後總是寫下社會的期待;初中時效法「民族英雄」,全班不知有幾位要成為岳飛、史可法、鄭成功,高中時就換上林肯與甘地之流。不管我夢想成為誰,文章結束最後一個句點,總是用毛筆把它畫成像顆泡芙!希望老師能察覺,我的夢想藏在句點中。
為了泡芙,我努力考上了台大,也立即接了家教,拿到第一份薪水時,直奔西點麵包店買下了我的「人間美味」!約在十年前為了提供小朋友畫本題材,講出隱藏內心多年的泡芙夢。台下小朋友等不及了,「然後呢?」
當我付了八塊錢,從麵包店走出來,手捧著那顆泡芙,簡直像是捧著自己的心臟,感覺熱熱的而且還在跳動。走到了車站準備搭公路局車回家,我猶豫了!我應該一個人把它幹掉嗎?
「吃掉!吃掉!」台下大聲喊者。一想起我若帶回家,這顆泡芙交給媽媽後,這次恐怕不只是切成六份。是的!我鼓起勇氣,就趁著等車時把人間美味吃掉了!頓時小朋友給我熱烈的掌聲…
十年前社會局同仁說要給我一個驚喜,在午休時間,大夥突然出現在局長室,唱起生日快樂歌,原來大家來幫我慶祝五十歲生日,可是並沒有看到生日蛋糕,桌上放著插著一個問號蠟燭的泡芙!
泡芙的故事從此成為我鼓勵年輕人的教材,可是近年來,似乎願意聽的人愈來愈少,因為世界變了,過去那些情境已是那麼遙遠,不符實際了!
當我要吹熄泡芙上的問號,同仁要聽聽我人生第二個夢想,我答之以:「無書房語錄」總有一天要改為「吾書房語錄」!雖然已經擔任教授多年,當時家中只有一張我專屬的電腦桌,在客廳中緊鄰著電視,多麼嚮往有間自己的書房啊!
如今步入耳順之年,終於從「無書房」變成「吾書房」,因為兒子去當兵了,終於空下一個房間!
每個人的出生不同,際遇也不同,和我一樣的年紀與資歷,我還在盼間書房時,人家年薪數千萬,但也有人壯志未酬身先死。我曾寫過一篇「生命時鐘」文章,以倒數餘命來提醒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把握人生每一個階段,不要將人生掛在網(惘)上。
「夢想不在於有多偉大,而在於有無實踐的決心」—摘自「吾書房語錄」。
(作者為台灣大學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經濟/找出經濟癥結 化解520後施政隱憂

.聯合報社論..電價和工時,民進黨執政後自己調
.聯合報黑白集.哀矜勿怨
.經濟日報社論.找出經濟癥結 化解520後施政隱憂



經濟/找出經濟癥結 化解520後施政隱憂


2016-03-30 01: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準總統蔡英文宣布由前財政部長林全組閣後,各方評價頗為正面,因為當前台灣經濟問題重重,蔡英文捨政治任命思維,從專業角度由林全籌組「財經內閣」,反映新政府重視民生經濟問題,也讓社會及企業界有所期待。但是,近來國內外各種情勢變化,對520後新政府經濟施政增添很多變數及隱憂,必須及早籌謀因應之道。
首先,當前台灣經濟下滑情勢未有好轉跡象,出口連13黑,景氣燈號連續第九個藍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創編製以來新低,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大幅下修至1.47%,雖然近月來台股因外資不斷加碼而大漲,在財富效果下,國內景氣尚能維持一定溫度,但外資多屬短線操作,在股市和基本面日益脫節下,一旦外資撤離,股市降溫對景氣的殺傷力將立刻浮現,屆時新政府將承受更大壓力,如果只是高談闊論經濟改革,不能有力扭轉經濟下滑情勢,必將重蹈馬政府覆轍,讓人民失去耐心,對新政府的各種責難恐將隨之而起。是以,在籌組內閣之際,就需考慮提振經濟的正確處方及財經閣員的戰鬥力,才不致和人民期待產生落差。
其次,新政府最明確具體的經濟施政方向,就是涵蓋綠能、物聯網、生技、智慧機械和國防產業等「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並提出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及「類主權基金」等構想,由國家資源引導產業創新。新政府團隊積極投入新興產業發展,固顯示推動產業轉型再造的決心,但挑選「贏家」的產業政策思維,也須面對很多不確定性,過去扁政府高唱「兩兆雙星」的目標,結果卻淪為「兩兆傷心」的慘痛教訓,國人記憶猶新。
尤其,最近生物科技上市公司浩鼎解盲失敗,不僅讓崇高的中央研究院捲入政治波濤,也反映出生技產業發展的高風險和追逐金錢遊戲的不良風氣。在上述五大創新產業中,生技產業是台灣最具條件、也最有基礎發展的未來產業,新政府寄予厚望,但浩鼎解盲失敗可能引發的後續效應,勢必導致未來推動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及「類主權基金」的強大政治阻力。如果沒有強力政策工具,五大創新產業發展恐淪紙上畫餅,如何突破此一困境,無疑是新政府最頭痛的問題。
更多企業期待的是,新政府產業政策應有更宏觀的思維,可以擴及更廣泛的產業,尤其是和擴大內需、提升產業競爭力及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策略性服務業,而不應局限在多數人感受不深刻的五大產業。更急迫的是,應全面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並有效解決產業界一直呼籲的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的「五缺」困境,尤其是企業轉型升級所需關鍵人才不足的問題,以徹底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加速產業的轉骨。
再者,兩岸經貿發展問題亦受產業界高度關注,一則北京對「十三五」規劃等涉及兩岸經濟合作事務,定調須建立在「九二共識」等政治基礎上,二則台灣推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其政治障礙排除,仍須以兩岸服貿及貨貿協議先行為前提;三則蔡英文宣示將組國家隊抗衡紅色供應鏈,亦讓很多有意和大陸合作的業者左右為難;這些問題都需要新政府展現政治智慧,妥善處理兩岸政治問題,加速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及後續服貿及貨貿協議的處理,並穩健、靈活因應兩岸產業的競爭及合作,才能祛除國內企業疑慮,穩定投資信心。
總之,未來新政府須針對社會及企業界關心和擔憂的問題,找出癥結,凝聚解決問題的共識,並配合組成一個有執行力的內閣,有效推動施政,才能化解經濟隱憂,穩定國家大局。

聯合/哀矜勿怨


2016-03-30 01: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四歲女童在大街慘遭殺害,台灣社會同感震驚與哀戚。心理醫師當即提出警告:要提防模仿效應;果然,昨日中午北捷發生襲警事件,半小時後新北又發生消毒人員遭男子持鋸砍傷的事故。
面對劉姓女童的不幸,整個社會沸沸揚揚。在這些情緒中,保持哀矜其實具有讓人沉澱的作用,氣憤難遏則反而激起更多莫名的怨懟。例如當天許多人包圍警局,企圖毆打凶嫌,場面仿如暴動。當場有人一拳命中男子,即在臉書上自誇「這拳哥哥幫你討回來」,臉友也封他「正拳哥」。這種群眾報復行為,難道是台灣公民社會樂見的現象?
轄下發生這樣的慘案,連平日多言的柯文哲都沉默了一天,可見此事著實讓人無言。相對的,副市長陳景峻卻直指凶嫌的家庭必須負責,譴責王家父母放縱一個啃老族揮霍,且未曾為兒子的行為說一句抱歉;這種遷怒式的責備,其實無補於事。
八年前,日本一名凶手犯下東京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家人受到外界瘋狂追蹤,其弟更產生「加害人的家屬不配享有幸福」的絕望,在隱居六年後自殺身亡。這說明,路人的怨恨,不用刀子也能殺死人。
這兩天,許多民眾前往事發地點為女童獻花,從他們的哀矜中,我們看到了同情與理解的力量。相對於那些在警局追打嫌犯的群眾,追思悼念恐怕才是融化社會邊緣人更重要的能量。台灣社會已經做到了「哀矜勿喜」,下一步,我們應試試「哀矜勿怨」。

聯合/電價和工時,民進黨執政後自己調


2016-03-30 01:3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重要政策幕僚張景森最近發難要求經濟部緩降電價,但此議連民進黨立委都不支持,降價決定如期實施。與此同時,勞動部調降法定工時案同時刪除七天國定假日,因勞團發動抗爭,立法院不予備查而暫擱。這兩項爭議,與其倉促拉扯,不如等蔡英文五二○上任後自己面對處理。
「等民進黨執政後自己處理」,並不是一句風涼話。一則,這樣更符合「責任政治」的精神,自己要的政策自己說清楚,後果自己負;二則,也可以避免兩套標準,民進黨在野時談的是一套標準,執政後若要改變方向,必須自己向選民說清楚。
張景森要求經濟部暫緩調降電價,雖遭黨內外異口同聲反對,並不表示他的想法絕不可取。事實上,以台電財務狀況和電價結構之扭曲,這數百億元若用來解決長期性的問題,乃至保留作為改善空汙或發展新能源之用,都會比降價花掉更具綜合實效。問題是,張景森的提法,從角色、時機和正當性各方面看,都顯不恰當。
就角色論,新舊政府正處於「交接」狀態,雙方互有對口人員,而張景森自恃「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和可能的「新閣員」身分,逕自找現任經濟部長鄧振中商談此事,對內有僭越之嫌,對外則侵犯現任部長職權。何況,電價調降是根據立院決議和電價公式而來,張景森並未和黨團研商此事即逕自行動,顯示他有個人英雄式作風,卻缺乏體制觀念。
就時機而言,台電宣布四月一日調降電價已一段時日,民眾對此大表歡迎;而張景森卻在降價實施前數日提出異議,完全未留給朝野討論及社會反應的空間,這是對民意的突襲,委實過嫌粗暴。就正當性而言,民進黨屢屢痛責台電經營不力,且不顧台電虧損累累而僅依簡單的發電成本算式要求降價;如今張景森卻公開力阻電價下調,造成民進黨立場反覆的印象。再者,張景森提出緩降的大道理其實也不無私心,主要是蔡英文承諾過「十年內電價不大漲」,他意在為她爭取實踐承諾的空間,卻忽略民眾感受和政府決策的正當程序。
目前,電價固定每半年檢討一次,民進黨執政後,若覺得應以高電價督促民眾節能,可以在十月重新思考調漲。屆時,不妨將蔡英文的新能源政策精神灌注到公式中,作更宏觀的規畫調整。當然,也別忘了先徵詢民進黨立委意見,並作好說服民眾的準備。
至於勞工所爭的國定假日要如何定奪,現在球也又回到了民進黨手裡。國定假日減少七天,主要是伴隨勞動時數由「雙周八十四小時」減為「每周四十小時」,所做的同步調整。相同的議題,其實在十六年前民進黨首次執政時即有過一番叫價,才得到「雙周八十四小時」的變形工時;如今問題捲土重來,為使勞工皆得以週休二日,國民黨必須刪減國定假日,民進黨會不會有高明的解決辦法?
事實上,細觀民進黨最近所提的《紀念日與節日實施條例》草案,不偏不倚,也悉數刪除了勞動部認定「只紀念不放假」的教師節、光復節、蔣公誕辰等七個國定假日,彷彿雙方已有默契。再說,蔡英文曾脫口說出「勞工假太多」,她又頻頻拜會工商企業,顯露旺盛的拚經濟企圖。如果一心拚經濟,又要大手筆多給勞工七天假,她有可能達成目標嗎?此外,勞團的態度也值得觀察,如果國民黨刪七天國定假日就是剝削,那麼換成民進黨做,是不是會抗拒到底呢?
正當新舊政府交接,電價下降和節日削減的爭議在此時爆發,格外值得玩味。在野者可以大唱理想主義的高調,執政者則必須講求目標與手段的平衡、理想與現實的折衝。民進黨即將登上執政的寶座,它也要收拾自己在野時誇下的海口,電價和工時議題可謂提供了兩塊試金石。

去梯言/你選沙悟淨還是殺無盡?

.內湖殺童案/小燈泡熄滅…精神衛生法補破網
.內湖殺童案/等到太平盛世 廢死才會成主流
.內湖殺童案/不單法律、教育、家庭…要醫療解決
.內湖殺童案/別放任情緒 模糊問題本質
.內湖殺童案/一個擁抱 點亮心中的愛
.內湖殺童案/家庭失能 父母攤手「管不了」
.去梯言/你選沙悟淨還是殺無盡?
.願景回響/健全租屋市場 空屋就有路可去
.提升工業水準 不下指導棋
.來函更正/國台辦官員未觀禮








去梯言/你選沙悟淨還是殺無盡?


2016-03-30 02:02 聯合報 公孫策


廢死聯盟又成了眾矢之的。我個人不贊成廢除死刑,可是對每次發生一起駭人凶案,群情悲憤,卻只有對廢死聯盟嗆聲,則不認為有助於改善問題。
有一個杜撰的故事,蘇東坡編造的,用在他考進士時的文章中:
帝堯時,皋陶掌司法,主張將一名罪犯處以死刑。皋陶三次說「死刑」,帝堯三次說「免死」。
蘇東坡編這個故事,卻不在討論「該不該有死刑」,而在「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也就是討論「刑賞與教化」如何相濟運用。
今天法官判一個殺人犯「不死」,常用的理由是「尚可教化」。我可以接受「尚可教化之人,可以再給他一個機會」。然而,我們的法律(乃至教育、道德)思想體系,對於「教化」並沒有定義,遑論一套完整且有效的可行之法。如此狀況之下,讓一個兇徒回到社會,正是「放兕豹於公路」了!
漢高祖劉邦與關中人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與盜抵罪」,得到關中人民熱烈擁護。為什麼?因為之前秦國的刑法太密、太苛。但是換個角度想,秦法為什麼比周法苛刻?還不是因為社會愈來愈多元化,人愈來愈複雜,以致「無法以教化導正」嗎?
當教化無法導正,而刑法無法規範兇徒, 一旦人民發現,殺人可以免死,就會出現兩極現象:兇徒不憚於殺人,而人民不再期待公權力。
這次殺童案的新聞畫面,又看到我最厭惡的現象:群眾圍毆兇徒。那可是當著警察的面喔!雖然群眾是基於義憤,可是那是一種目無公權力的「私刑」行為。我真的懷疑,如果兇徒手上還拿刀,且警察還沒來,那些群眾有幾個敢上前。相對於第一時間衝出去制伏兇徒的兩位「義士」,那些偷襲被銬兇徒的…。
另外也有人提出,對殺童兇徒施以鞭刑,每天都鞭打。
《西遊記》裡,捲簾大將失手打碎了玻璃盞,挨了八百棍,貶下凡塵,「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穿他胸脅百餘下」,那是何等酷刑!我曾戲稱,「飛劍穿胸」是一種「殺無盡」的酷刑,所以後來捲簾大將皈依佛門後,法號「沙悟淨」。總之,絕對不能用如此「生不如死」的酷刑,來替代死刑。
廢死聯盟有自己的人道思考,但若不能提出有效、讓罪犯能夠「悟淨」做法,空喊廢死,非但不會成功,萬一成真,結果會更不人道!

高朗/歐巴馬的圍堵策略

.高朗/歐巴馬的圍堵策略
.劉維公/打破高教政策的規模迷思
.嚴震生/新進教師英語授課的省思
.王健壯/講三個故事給翁啟惠聽
.舒國治/太極拳淺探
.陳立恆/不思人文 何來台灣新常態
.葉銀華/兩岸關係的三個必須論




高朗/歐巴馬的圍堵策略


2016-03-30 02:01 聯合報 高朗

歐巴馬總統訪問古巴後,緊接著訪問阿根廷,他盼望這趟行程能促進與該國各領域的合作,但布魯塞爾的恐怖攻擊事件,卻纏著他,以致無法凸顯阿國行程的重要意義。
依據民調,美國民眾此刻最憂慮的是恐怖主義,遠超過對經濟、槍枝問題的擔心。
九一一事件後,相當一段時間美國民眾高度害怕恐怖攻擊,近年已經緩和,然去年開始,從巴黎到加州恐怖攻擊,接連爆發,美國民眾的憂慮急速攀高。
所有的這些攻擊,都直接或間接聯繫到伊斯蘭國(ISIS)。這個快速崛起的政權,不只四處擴張,並以殘忍手段對付異己,甚至在歐洲、美國攻擊無辜平民。
歐巴馬總統對付伊斯蘭國的辦法,不是派部隊將之剷除,而是採圍堵策略,透過空襲、扶持當地國部隊及聯合盟國切斷伊斯蘭國的金脈、油脈,逐步將它弱化。
歐巴馬的圍堵策略,受到不少批評,認為美國不派地面部隊,單倚賴空襲,根本無法擊垮伊斯蘭國。
可是,歐巴馬的困難在於派地面部隊,固可獲得迅速勝利,可是也會陷入泥沼。按照歐巴馬說法,若派地面部隊,估計美軍每月死亡一百人,受傷人員約五百人,每月可能花費一百億美元。代價如此之高,是否值得?更何況上次出兵伊拉克,美國吃盡苦頭,民眾並不支持再派地面部隊參戰,甚至盟國也不支持。
換言之,圍堵伊斯蘭國是歐巴馬手中唯一的牌,這張牌的效果需要時間顯現。
不幸的,時間未站在歐巴馬這邊。從去年伊斯蘭國加大對外恐怖攻擊,最近又於布魯塞爾造成卅餘人喪命。每次攻擊都削弱了歐巴馬圍堵策略的說服力,讓他的政策看起來沒有發揮作用,更讓很多人抱怨他做得不夠。
儘管壓力升高,歐巴馬不想改弦更張,仍努力為圍堵策略辯護,舉出諸多數據,說明伊斯蘭國疆土已在縮減。其中盲點是,他未能抓住民眾的感受。民眾認知恐怖攻擊的次數在增加,歐巴馬卻告訴他們伊斯蘭國在衰弱,雙方落差很大。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如何對付恐怖主義?是總統選戰的焦點。歐巴馬總統的圍堵策略,正面臨嚴苛檢驗。川普最懂得運用民眾的恐懼,高調主張對恐怖分子應實施酷刑、追殺恐怖分子家人、取消免簽證、不讓穆斯林入美國,這些在民主開放社會看來荒誕不經的言論,獲得許多人支持。顯示細火慢燉的圍堵策略,遇到頻傳的恐怖攻擊,選民感到不耐。
希拉蕊明顯感受這股壓力,電視辯論時表示,圍堵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擊敗伊斯蘭國。
大選年,民眾對恐怖攻擊的空前憂慮,讓歐巴馬對付伊斯蘭國的策略,陷入窘境。國人期待劍及履及的成效,等於要歐巴馬不斷繳反恐成績單,這是圍堵不易做到的。若想靠分裂的敘利亞、伊拉克各股勢力,擊垮伊斯蘭國,選前達標幾乎不可能。但除了加強圍堵,歐巴馬總統還有選擇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從電價爭議看節能減碳之落實

.聯合報社論..北海岸船難不斷豈無技可施?
.聯合報黑白集.國台辦官員在台下觀禮
.經濟日報社論.從電價爭議看節能減碳之落實



經濟/從電價爭議看節能減碳之落實


2016-03-29 02: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通過4月如期調降電價的臨時提案,使得電價降價是否延緩的爭議暫告落幕。不過,民進黨籍立委管碧玲表示,未來只要立法院院會通過不一樣的提案內容,在電費單未寄出前還是可以翻案,「一切都來得及」,而經濟部長鄧振中也表示,技術上是可以辦到,經濟部會遵照院會的決議執行。所以說,電價降價案還有討論的空間。
此次電價降價爭議,起於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日前拜會經濟部長鄧振中,表示4月1日大降電價將影響政府能源與環境政策,表達520後由新政府修正電價公式再作調整,結果引發藍綠互槓。張景森緊咬著,這次電價調整方案未納入節能減碳因素考量,與立法院2015年1月的決議:「為符合綠能發展、推動能源轉型,建議電價應納入發展再生能源及節能減碳之政策目標」不符,應該要退回相關單位重新研議。
但經濟部則回應,立委與一般民眾都清楚電價調整機制,今年3月審議的結果已經對外公告,目前也正進行相關作業準備。
經濟部依據立法院院會決議來執行電價調整機制,如不依決議執行,無法對立法院及社會大眾交代。而國民黨立委甚至認為此為民進黨政治操作。
從程序上來說,張景森執行長要求經濟部暫緩執行,的確太過唐突,尤其經濟部是依立法院決議執行,雖然張景森認為此降價方案與先前立法院決議政策目標不符,但這也應由立法院來認定才對,也就是說,張景森若覺此案不妥,應從立法院尋求翻案,而非直接要求經濟部暫緩。另外,就民眾的角度來看,民眾還未見所謂更合理的電價方案為何?而無法比較,有什麼理由在新公式未定出前,暫不施行原來的電價公式?
不過,張景森的訴求,在程序及周延性上或有瑕疵,但在實質內容上,是不是還有可討論的空間?事實上,早在外界知道台電去年有約5、6百億盈餘時,許多環保團體便到處遊說這些盈餘不應用來降價,主要是認為台灣的低電價普遍建立在易產生汙染的火力發電上,以致國內空氣品質愈來愈差,因此,台電盈餘應直接轉作為綠能發展的研究經費或相關防汙投資上,但立法院始終囿於電價回饋民眾的原則,作出降價決議。
我們認為針對此次電價降價爭議,該不該降,本就有不同聲音,即便決定降,但該怎麼降?也有非常大的討論空間,以目前規劃民生用電平均每戶每月少80元,工業用戶少40萬,怎麼看的確都與所謂節能減碳政策方向不相符。就算依立法院決議台電盈餘中的340億元用於電價回饋,但也可以設計一套呼應節能減碳或穩定電力政策的方向,例如,夏季來臨之際,備載電力降低,而大多工業用電戶均已裝置智慧電表,電價回饋便可用於時間電價差異,鼓勵企業增加離峰時段儲電,用於尖峰時段。
而民眾部分,也可鼓勵其安裝智慧電表等,總之,有盈餘當然可以降電價,但降價的對象、幅度,應與節能目標相連結。
總而言之,張景森的訴求,雖顯唐突,卻也反映出電價機制還有討論及精進的空間,也多爭取到一個月時間,就如同管碧玲委員所言,這是「啟動整個社會對話過程的開始」,即便此次降價方案不變,但從未來油價的變動頻率及幅度來看,未來我們面臨類似的問題,只會多不會少,因此,政府啟動與產、學、研、民間團體、民眾就此問題對話,應即刻開始,並儘快規劃出符合節能減碳以及穩定電力政策的電價機制。

聯合/國台辦官員在台下觀禮


2016-03-29 02:1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上周在台北市,當馬英九總統在台上參與中華青年交流協會二十周年會慶儀式時,大陸國台辦交流局長黃文濤,及江蘇、青海、甘肅幾省的台辦官員皆在台下觀禮。
這可謂是兩岸「官方」交流的新模式。過去,在類此場合,必是大陸官員迴避,暫不入場,待馬總統致詞完畢離場後,大陸官員才進場。如今,黃文濤等成了第一批坐在台下看馬總統主持典儀的大陸官員。
這應是兩岸交流在規格上及儀節上的突破。二○○八年,海協會長陳雲林在台北賓館會馬總統,司儀在門外宣「馬總統到」,而陳雲林稱馬總統「您」。爾今,在會慶典禮上,黃文濤等即使在政治上仍視馬英九為「台灣領導人」,卻是首次在公開儀式中接受了「馬英九總統」的官銜與地位。
最具意義的是,黃文濤等人全程聽完馬總統的致詞。馬總統當日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等中華民國憲法理念與兩岸政策思維,通透表述。黃文濤一行,成了首批親聆馬總統憲政演說的大陸官員。
此一場景,若對照馬習會,其層級及意義或不及;但黃文濤等能在台下觀禮,應是馬習會政策思維的延伸,當無疑義。這意味著兩岸交流的規格及儀節皆有再趨寬裕、開明及包容的餘地。
特別是在兩岸風雲詭譎危疑的當下,「馬總統致詞/黃局長觀禮」的場景,令人油然而生「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感慨。

來函更正/國台辦官員未觀禮


2016-03-30 02:02 聯合報 中華青年交流協會

本會二十周年會慶於三月二十日上午舉行,當日大陸國台辦交流局黃文濤局長等一行是在馬總統已致詞完畢離開後始進場。有關大陸官員同場觀禮的說法,係為誤傳。

聯合/北海岸船難不斷豈無技可施?


2016-03-29 02: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貨櫃船「德翔台北」擱淺超過半月,重油洩漏汙染近2公里海岸。記者曾健祐/攝影

擱淺在石門海域的「德翔台北」號貨櫃輪,原只是輕微的漏油事故;但因天候不佳,救援單位應對緩慢,造成船隻斷裂、甚至重油外洩汙染,釀成不成比例的災難。此一海域船隻意外事故頻仍,要如何防止船隻繼續在此遇險而帶來不必要的人員及財產損失,乃至海洋生態的破壞,是政府當務之急。
近八年,在基隆港外海一帶,即發生了三次貨輪擱淺事件;可見,此一海域的險峻地形和莫測海象,使往來船隻容易陷於險境。撇開先前出事的外籍貨輪不談,「德翔台北」其實是本國籍船隻,經常往來基隆港和台中港之間,這次竟然也在此失去動力擱淺。不少專家認為基隆港航道有必要重新檢視與劃定,以維護船隻的航行安全,同時也保護北海岸的生態環境,不致因船難頻仍汙染而屢受其殃。
在德翔台北的救援過程,第二天就因風浪過大損失兩名救難人員;也因此,外界不忍苛責政府行動不夠積極。然而,海難的救援及海洋生態的維護是環環相扣的問題,人民要看的是最後的救援成效,而不只是人力投入多少,或開過幾次會議。因此,德翔台北最後斷裂而釀成海域汙染,從結果論,仍令人遺憾。畢竟,當地海域魚類、鳥類受到的衝擊,是活生生的事實。
海難搜救其實是操作相當成熟的領域。牽涉到跨國性質的部分,或牽涉國內本身部分,都有鉅細靡遺的規定。各種制度俱在,但若沒拿對鑰匙照解方操作,再成熟的機制也於事無補。
災害防救最關鍵的目標,是盡力避免災損擴大。德翔台北的損害擴大,是應避免、可避免但未能避免。環保署歸責於天候不佳,官員槓上海洋專家,行政院也認為救災夠努力了;然而,這些其實都無補於事。行政院長張善政第一時間赴現場勘災,顯示他勇於負責;但是,如何有效啟動災害防救機制更重要。行政院固設置了應變專案小組,但最初數日,僅由環保署督促船東派人抽油,新北市環保局派員協助除汙,這就防止災損擴大的鐵律而言,難謂積極。
海難漏油汙染事件的應對,國際上早有豐富經驗。一九八九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的瓦迪茲號發生一一○○萬加侖油汙外洩,造成四千平方公里汙染,其後,國際海事救援即有過一番徹底的檢討,第一時間集合各領域專家確認災害屬性及危害威脅為首務。抓對問題環節,確認危害擴散程度,才可能對症下藥。二○一○年,英國石油公司鑽油平台在美國墨西哥灣爆炸起火事件,更確立危機處理慣例。美國聯邦政府第一時間召集包括生態、石化、燃燒……等領域專家籌謀對策,最後討論出妥適的海事救援方案。
更值得重視的是,此一航線上的危險海域,應如何重新劃設及預警。石門海域近些年事故不斷,二○○八年巴拿馬籍貨輪「晨曦號」擱淺,船底破損漏油;二○一一年巴拿馬籍砂石船「瑞興輪」三百噸油汙外洩,汙染海域達三公里。此一海域因季風變化加上洋流因素,很容易肇發意外,交通部有必要就進出航線再作規劃,利用新的科技盡力做好防災事宜。
回看德翔台北的救援,儘管張揆對環保署力抗惡劣天候給予肯定,但從結果看,此說不夠有力。船難發生十之八九不離天候因素,救災也有天候條件的門檻,但最後成敗端在能否突破限制,達成任務。救災人員搏命以赴減少災損的努力,大家都看得見;但一味怪罪天候和海象,並無濟於事。
同樣需要檢討的,是現行海難救援的判讀與防救災體制。如果現行海難防救災標準作業程序有疏漏,不必在意面子,鞭辟入裡的檢討是必要的。事實是,同一海域一再發生船難,必須設法降低行船風險,這才是負責政府的態度。

聯合筆記/我是哪裡人?

.內湖殺童案/簡單立法 能解決隨機殺人?
.內湖殺童案/多數民意 何時才能被接受
.願景回響/租稅改革 學會數據說服民眾
.年金改革 先改善對立與誤解環境
.聯合筆記/我是哪裡人?
.新黨化 對手為洪秀柱套的緊箍咒
.防疫作戰 培育全球公衛年輕人才
.勞長槓勞團 到底誰才是民粹?




聯合筆記/我是哪裡人?


2016-03-29 02:23 聯合報 沈珮君


「我是哪裡人?」星雲大師在聯副發表了一篇長文,老人家雲水各地,布施四處,「此心安處是吾家」,九十歲了,忽有此問。原來他不論到哪裡,「感覺那裡的人都不認為我是當地人」。
我是哪裡人?不僅大師在問,許多在台灣安身立命幾十年的人,都在問。媒體民調每隔一段時間也要問問。
「沒有包容,台灣還剩下什麼?沒有多元,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馬華作家李永平剛獲國家文藝獎,他致詞時感慨萬千,他來自馬來西亞婆羅洲森林,在台灣讀書寫作四十年,得到中華民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證明承認我是台灣作家」。
頒獎給李永平的,是上一屆國家文藝獎得主黃春明。認識黃春明的人,很難不為他傾倒,他連寫童書都動人,譬如,「小駝背」描述一個因身障備受霸凌的男孩,飽含淚水,為人父母者只要帶著孩子讀一讀,即能讓孩子終其一生都能體會弱勢生命的孤單和苦痛;「我是貓也」則是尋找自我認同的哲學童話,妙趣橫生。黃春明的魅力除了泥土氣味之外,更是來自人性深處的幽光。
黃春明曾生動描述台灣人的認同困惑,日本天皇宣布戰敗時,他們家祖孫三代反應截然不同,他阿媽大喜過望,「真是萬幸」;作過日本軍伕的他父親卻難過得哭了,鄰居拍他父親肩膀,「你是空A(笨)?阮贏了」。
七十年過去了,認同困惑變成政治幽靈,每到選舉就撕咬一次,偏偏台灣選舉特多,住在這裡、生在這裡幾十年卻仍覺得被當「非我族類」者,不知凡幾。
這幾年政治上講「轉型正義」,很快要第三次政黨輪替,當年連講台語都要被罰的時代,真正、完全過去了,可是,還有一大群深愛斯土斯民的人,為何仍充滿漂流感?
「我是哪裡人?」若連扎根台灣的星雲大師都要如此自問,我們是怎麼了?
我是哪裡人?有一群人說自己是台北人、高雄人,他們說的是出生地,他們不敢說自己父親是山東人、江蘇人,他們主動或被動的被斷根了,孰令致之?這是他們的「轉型正義」?
「巨流河」作者齊邦媛,他們家來台已五代,她父親致力追求政黨政治,她一生獻身台灣教育並向世界推廣台灣文學,她希望台灣的人不論省籍相互包容,「台灣雖然小,但夠我們住,天也夠寬」。
「寬容比愛強悍」,陳芳明曾以此形容黃春明這個人和他的文學,並說「和他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呼吸同樣的空氣,他帶給我的不只喜悅,還有幸福。」
幸福,啊,幸福,這可不可以是我們轉型正義的終極目標?

劉維公/打破高教政策的規模迷思

.劉維公/打破高教政策的規模迷思
.嚴震生/新進教師英語授課的省思
.王健壯/講三個故事給翁啟惠聽
.舒國治/太極拳淺探
.陳立恆/不思人文 何來台灣新常態
.葉銀華/兩岸關係的三個必須論
.盛治仁/川普現象能走多遠?
.朱宗慶/考季過後的反思




劉維公/打破高教政策的規模迷思


2016-03-29 02:31 聯合報 劉維公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柯志恩質詢,質疑大學整併會讓教育大學、藝術大學的特色不見了。
記者王彩鸝/攝影


為了解決財政困境、招生不足等危機,教育部近年來不斷在推動國立大學的整併。然而,這項政策的推行並不順遂。雖然有完成的案例(例如台北市立體育學院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合併為台北市立大學),但多數的計畫都遭遇到不少的阻礙,甚至日前立法院教育委員會作出決議,下令教育部擱置所有正在執行的整併計畫。
原本進行中且備受矚目的計畫,是政治大學與台灣科技大學、交通大學與陽明大學,以及成功大學與台南藝術大學。明顯地,這些合併計畫都有一個共同的模式,那就是讓功能互補的兩所大學整合起來,打造成一所規模更大的新大學。此一模式認為,以人文社會為特色的政大,如果能夠與以科技創新為特色的台科大合併,將是雙贏的理想局面;同理可證,具備資訊電子發展優勢的交大結合生物醫學優勢的陽明大,而以理工為強項的成大結合以藝術為強項的南藝大,將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讓台灣的大學大步朝世界頂尖大學邁進。
現今大學合併政策背後有一個需要被清楚檢視的假設,那就是學校規模越大,資源將會越豐沛,學校的國際競爭力一定會跟著更強大。例如陽明大學原本的學生人數大約為四千多人,一旦與擁有超過一萬四千名學生的交大整併,規模的成長將會對學校帶來立即的發展動能。
然而,現今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嚴肅挑戰,真的是規模大小的問題嗎?如果台灣高等教育決策者注意到近幾年來全球教育創新的趨勢與案例,將會清楚了解到,「創造新規格」才是比「追求規模」更為重要的發展議題。
許多被人們視為當代教育創新的範例,例如設立於美國NASA的奇點學校(Singularity University)以及美國史丹福大學所創設的設計學校(d-school),都不是以規模著稱,而是因為它們創造新的高等教育學習規格,為學生打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跟一般產品一樣,學校也有產製的規格,例如學生畢業學分數、每堂課周數、論文寫作格式等。當教育部還在要求大學應讓學生上滿十八周的課程、鼓勵學生參加研討會、獎勵學生撰寫學術文章等上一個世紀的學習規格時,上述兩所學校倡導的是短期學習限定課程(pop-up classes)、實作坊(workshops)、解決方案等創新手法,以廿一世紀的新思維與作為教育學生。
學校經營者與政策決策者常常認為,要徹底解決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需要花好幾百億的經費。然而,規格的創新包括課程周數彈性化、改變畢業學分計算方式、將實作坊列為各學系正規授課方式、認可創業計畫為畢業論文等措施,其實都不需要花太多經費,卻可以馬上改變學校體質,強化學生競爭力。
新政府時代即將來臨。不少人呼籲新政府的首要工作就是提出大計畫大建設。我深切認為,回歸基本功才是新政府的真正使命。台灣不能再忽視基本功的重要性。大學學習規格的創新,即是高等教育政策迫切需要落實的基本功。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經濟/浩鼎事件對資本市場的啟示

.聯合報社論..長照與年金:蔡英文的頭兩道難題
.聯合報黑白集.翁啟惠的誠信危機
.經濟日報社論.浩鼎事件對資本市場的啟示



經濟/浩鼎事件對資本市場的啟示


2016-03-28 01: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浩鼎解盲失敗後,一連串事件引發重大爭議,對於生技新藥業的發展投下震撼彈。目前牽涉在其中的,大都是力促2010年6月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相關人士。政府為該條例提供相當優渥的租稅優惠與便利,也為台灣創造一項新興產業,但是新藥業掛牌後,卻發生股價大幅波動、相關人士由家人持股、資訊揭露不明、股權隱藏、內部人在高價出脫持股等爭議,更有涉及內線交易、炒作等疑似違反證交法之情事。
以目前的發展,浩鼎事件對於生技新藥業的影響絕對高於之前的基亞事件,因此有必要從浩鼎事件探討主管機關的管理制度、相關措施,使更加完善,對投資人保護更周全。至於上述爭議事件則由檢調單位、監察院處理,以恢復生技新藥業的發展空間。
浩鼎事件對於資本市場制度的啟示,首先是交易面。浩鼎並非信用交易股票,所以不能融券放空,但因其是富櫃五十ETF成分股,所以是借券標的;一般投資人習慣向證券商融券,而外資與機構投資人則傾向借券賣出,對浩鼎投資人的交易形成不公平。
浩鼎在2月解盲失敗前,其借券賣出數量最高達7,000餘張,相對浩鼎每日平均交易量是相當高的。為了公平起見,又不限制交易與ETF發展,我們建議主管機關對於指數ETF成分股,應自動開放為信用交易之標的,讓各類交易者有公平的交易環境。既然能選為指數成分股,已足以代表其市值與產業地位,因此只要證券商做好風險控管,該股票即可成為信用交易標的。
其次,一些高股價的生技新藥股在掛牌前,股本皆有相當膨脹,而在增資過程中,實質內部人與控制者,為了避免掛牌後之集中保管規範、交易的限制(包括持股轉讓、內線交易與炒作),以及避免相關資訊揭露與課稅的要求,有可能會將股權做更多帳戶的配置,同時,很多帳戶是掛在外資或外國銀行信託名下,讓主管機關很難知道其最終受益人;但生技新藥業往往可以將專利轉變成巨額獲利,因此建議主管機關對於內部人與前20大股東,不管其組織形式或資金來源,務必掌握最終受益人,而將相同控制來源或持股,一起納入規範,並充分掌握掛牌前資本形成的發行對象。
再者,為了避免內部人在公司掛牌後,趁高價大賣持股,因而有集中保管的規範。對於需要集中保管股份的內部人,在一般公司是指董事、監察人、持股10%以上股東,而科技事業則包括董事、監察人、持股5%以上股東,及以專利權或專門技術出資而在公司任有職務並持有公司申請上櫃時已發行股份總數達0.5%或10萬股以上之股東。生技新藥業屬於科技事業,因此不必受成立年限、獲利能力限制,使得很多沒有營收的公司可以掛牌。
為了要執行上述集中保管的規定,主管機關一定要掌握內部人與有控制力者,所掌握的全部持股帳戶,一起納入規範;並且建議對科技事業內部人與大股東之集中保管的股數、保管期間應該更為嚴謹,畢竟這些公司的掛牌並非看財務條件,而是做一個未來的夢,但成長的夢往往波動甚大,因此有需要對內部人與大股東有更嚴格要求。股票市場不能允許投機分子印股票來換鈔票。
最後,也是最根本的是生技新藥業資訊揭露與一般投資人的風險意識。生技新藥業有關新藥市場規模的估計、各開發階段的成就要件,要讓投資人充分認知,最重要的不是只傳輸遠景的夢,而是下方風險的告知,主管機關務必有更詳細的規範。此外,主管機關要以浩鼎、基亞事件為例,對於一般投資人進行宣傳,讓大眾瞭解生技新藥業的特性。

聯合/翁啟惠的誠信危機


2016-03-28 01:0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翁啟惠捲入浩鼎風波,他雖從海外發出聲明,但語焉不詳,非僅無助釐清疑點,反而平添外界質疑。對此,翁啟惠若要安然脫身,恐怕唯有誠實以告,別無他途。
作為新藥技術的提供者,翁啟惠在浩鼎事件中受到的批評,主要是其說詞前後不一所引起的誠信爭議;這和其他浩鼎大股東可能涉及的炒股疑雲,略有差異。因此,翁啟惠必須就自己的角色以及女兒入股之來龍去脈提出翔實說明,不可隱遁,才可能取信社會大眾。
翁啟惠必須釐清的疑點有三:第一,翁郁琇當初購股的資金既然是來自父母贈與,這和翁啟惠夫妻持有股票有何差別?第二,當初這項專利技術移轉給浩鼎,是由中研院依規定辦理授權金及權利金,翁院長也宣稱未收取任何報酬;最後,為何卻以女兒名義大量持股?第三,浩鼎大金主尹衍樑列名今年院士候選名單,究竟是透過什麼程序提出?有無酬庸之嫌?
翁啟惠平日行事低調謹慎,上任九年半來,甚少成為新聞焦點。正因如此,他在浩鼎解盲前後的大膽談話,才會讓外界感到意外,其財富之雄厚更讓人驚訝。對此,翁啟惠強調「如果重來,會更謹慎」;問題是,當風波已經掀起,即不可能有「重來」的機會。目前他收拾殘局的最佳策略,只有「誠實,誠實,再誠實」;因為他的身分不只是科學家,更是中研院院長,絕不能把最高學術機構的名聲拖下水。

聯合/長照與年金:蔡英文的頭兩道難題


2016-03-28 01:0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前往考試院拜會院長伍錦霖,針對年金改革一事雙方人馬閉門座談,
會後台大教授林萬億(圖)轉述,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已指示,
將設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由陳建仁擔任委員會主任委員。
記者鄭超文╱攝影

五月即將成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的蔡英文,心裡應該十分清楚:她即將接手治理的,是又老又窮的台灣。
兩年後,台灣就要步入高齡社會,十四%以上的人口是老人,失能長者的照護將是沉重負荷。長期照顧制度患寡又患不均,而國庫卻是山窮水盡,各式年金的潛藏負債即高達十七兆,台灣主要的退休基金將在蔡英文總統任期內出現虧損黑洞,軍職退撫甚至會破產。
長照與年金,是台灣人民最大的焦慮。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今天刊出的「廿年民主路台灣向前行─實現社會正義」專題中,最新民調分析,五十歲以上熟齡世代最期待政府優先處理的社會議題就是長照制度;廿到四十九歲的青壯世代,最關切的議題是年金破產危機。
這正是「老不起的台灣」的真實寫照。中老世代擔心老無所養、老無所終;青壯年則擔心經濟安全,愈來愈多退休人口支領年金,等到他們也老了,要拿什麼養老?又老又窮的台灣,等著蔡英文拆解長照與年金危機的引信,但改革沙漏裡的剩餘時間已經不多。
新執政團隊必然也感受到這個迫切的危機,就任前已針對長照及年金改革頻頻出招。蔡英文拍板,決定長照財源採稅收制;年金改革則由陳建仁領軍,在總統府設立「年金改革委員會」,一年內將改革方案送入立法院。
新執政者積極任事固值得欣慰,但宣示能否做到,仍令人擔心。首先,政府必須把改革步驟講清楚,勿再用模糊話術打迷糊仗。以長照為例,蔡英文推翻馬政府的「保險制」規劃,將改採「稅收制」;但準閣揆林全又說「經濟不好不加稅」,這豈不矛盾?不加稅,又不辦保險,難道長照不花錢就能開辦?對此,蔡英文說就是「加遺贈稅及營業稅」;林全則稱,指定用途稅不能視為「加稅」,因為不是拿來改善政府收支。這是什麼神邏輯?如此含糊,就能安工商業者的心,又讓反加稅者噤聲嗎?
根據本報系民調,長照財源支持「保險制」的民眾其實多於「稅收制」,交叉分析,即使綠營支持者傾向保險制的也更多。可見,民眾投票給小英,其實對她的政策並不十分了然。在這種情況下,當新執政者要實現「政策牛肉」時,民眾的支持度強度恐怕就會下降,這勢必迅速消耗掉其人氣。也因此,許多學者建議,新政府要推動社會改革,第一要務就是要「溝通、溝通、再溝通」;這實是中肯之言。
以蔡英文視為「重中之重」的年金改革為例,外界不免質疑:「陳水扁、馬英九做不到的,蔡英文行嗎?」蔡團隊目前的作法包括:提高改革委員會層級至總統府,高於馬當年的「年金改革小組」設在行政院;軍公教退撫與勞保全盤翻修,不針對特定族群開刀;所有資料及會議上網直播,公開透明以贏得信任。這些,都是可喜的改變;但令人憂慮的是,「一年內完成」的承諾,風險極高。
陳建仁日前拜會考試院時,考試院對馬政府年金改革失敗的原因作出總結:雖開了一百場說明會,卻限時四個月就要端出方案,「缺乏溝通、無法化解誤會」,整套年金改革計畫也就前功盡棄。如今,蔡團隊以一年溝通,是否強過馬政府的四個月,尚難斷言。單以蔡團隊師法的瑞典而言,該國單一年金制度不如台灣軍公教勞農國分立的複雜,卻都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凝聚共識;而以台灣年金沉痾之深,真能在一年內速戰速決嗎?
台灣民主廿年,多少次轟轟烈烈宣示的社會改革,最後都功敗垂成,只能淪為下次大選重炒的舊菜。但無論如何,既衰老又窘迫的台灣,已禁不起一再的蹉跎;長照建置與年金改革,已到「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緊要關頭。解救又老又窮的台灣,蔡英文面對歷史任務果真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