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高朗/歐巴馬的圍堵策略

.高朗/歐巴馬的圍堵策略
.劉維公/打破高教政策的規模迷思
.嚴震生/新進教師英語授課的省思
.王健壯/講三個故事給翁啟惠聽
.舒國治/太極拳淺探
.陳立恆/不思人文 何來台灣新常態
.葉銀華/兩岸關係的三個必須論




高朗/歐巴馬的圍堵策略


2016-03-30 02:01 聯合報 高朗

歐巴馬總統訪問古巴後,緊接著訪問阿根廷,他盼望這趟行程能促進與該國各領域的合作,但布魯塞爾的恐怖攻擊事件,卻纏著他,以致無法凸顯阿國行程的重要意義。
依據民調,美國民眾此刻最憂慮的是恐怖主義,遠超過對經濟、槍枝問題的擔心。
九一一事件後,相當一段時間美國民眾高度害怕恐怖攻擊,近年已經緩和,然去年開始,從巴黎到加州恐怖攻擊,接連爆發,美國民眾的憂慮急速攀高。
所有的這些攻擊,都直接或間接聯繫到伊斯蘭國(ISIS)。這個快速崛起的政權,不只四處擴張,並以殘忍手段對付異己,甚至在歐洲、美國攻擊無辜平民。
歐巴馬總統對付伊斯蘭國的辦法,不是派部隊將之剷除,而是採圍堵策略,透過空襲、扶持當地國部隊及聯合盟國切斷伊斯蘭國的金脈、油脈,逐步將它弱化。
歐巴馬的圍堵策略,受到不少批評,認為美國不派地面部隊,單倚賴空襲,根本無法擊垮伊斯蘭國。
可是,歐巴馬的困難在於派地面部隊,固可獲得迅速勝利,可是也會陷入泥沼。按照歐巴馬說法,若派地面部隊,估計美軍每月死亡一百人,受傷人員約五百人,每月可能花費一百億美元。代價如此之高,是否值得?更何況上次出兵伊拉克,美國吃盡苦頭,民眾並不支持再派地面部隊參戰,甚至盟國也不支持。
換言之,圍堵伊斯蘭國是歐巴馬手中唯一的牌,這張牌的效果需要時間顯現。
不幸的,時間未站在歐巴馬這邊。從去年伊斯蘭國加大對外恐怖攻擊,最近又於布魯塞爾造成卅餘人喪命。每次攻擊都削弱了歐巴馬圍堵策略的說服力,讓他的政策看起來沒有發揮作用,更讓很多人抱怨他做得不夠。
儘管壓力升高,歐巴馬不想改弦更張,仍努力為圍堵策略辯護,舉出諸多數據,說明伊斯蘭國疆土已在縮減。其中盲點是,他未能抓住民眾的感受。民眾認知恐怖攻擊的次數在增加,歐巴馬卻告訴他們伊斯蘭國在衰弱,雙方落差很大。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如何對付恐怖主義?是總統選戰的焦點。歐巴馬總統的圍堵策略,正面臨嚴苛檢驗。川普最懂得運用民眾的恐懼,高調主張對恐怖分子應實施酷刑、追殺恐怖分子家人、取消免簽證、不讓穆斯林入美國,這些在民主開放社會看來荒誕不經的言論,獲得許多人支持。顯示細火慢燉的圍堵策略,遇到頻傳的恐怖攻擊,選民感到不耐。
希拉蕊明顯感受這股壓力,電視辯論時表示,圍堵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擊敗伊斯蘭國。
大選年,民眾對恐怖攻擊的空前憂慮,讓歐巴馬對付伊斯蘭國的策略,陷入窘境。國人期待劍及履及的成效,等於要歐巴馬不斷繳反恐成績單,這是圍堵不易做到的。若想靠分裂的敘利亞、伊拉克各股勢力,擊垮伊斯蘭國,選前達標幾乎不可能。但除了加強圍堵,歐巴馬總統還有選擇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