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兩隻大象打架 趨吉避凶找活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兩岸待開新局,蔡英文卻拋出印太投名狀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的野蠻民主
.經濟日報社論/兩隻大象打架 趨吉避凶找活路






經濟日報社論/兩隻大象打架 趨吉避凶找活路


2018-03-24 00: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針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川普昨天簽署了制裁命令,也敲起了中美貿易大戰的戰鼓。雖然尚未正式開打,但亞洲乃至於全球都已經硝煙瀰漫,人心惶惶。台灣是大家公認難逃牽連且可能受傷最重的路人;既然是路人,其實主動破解的空間有限,但也不是無解。
這次的決定,是以美國貿易法301條為基礎。該條款授權美國總統針對外國的違法(如違反WTO規則)與以不合理、歧視性方式增加美商負擔的行為,可以採取任何合適的手段迫使對方退讓。
美國貿易代表總署(USTR)在本案的調查報告中認定中國有四個「犯行」。第一是其透過合資、股權和其他投資限制,強迫美國公司向中方企業移轉科技。第二是透過對美國企業的投資,取得有利於中方的授權。第三是中國政府指示中資企業對美國進行系統性投資,且併購美方企業及資產,以獲取先進技術及智慧財產權,提供推動「中國製造2025」所需技術,以及第四,透過網路竊取智財權與營業秘密。該報告指出,這些行為對美國的傷害,每年至少有500億美元。
基於這些認定,川普下令除了向WTO提告以及限制中國投資外,制裁重點在以500億美元的貿易額度(就是前述美國受損金額)內,提出具體產品清單,並額外課徵25%關稅,而產品範圍包含航太、資訊通信技術產品及機械類產品。對此,北京也宣布準備對美國農產品、葡萄酒等30億美元的產品課徵報復關稅。果真如此,貿易戰就正式爆發。
USTR要在幾天後才會公布產品清單,接下來還要進入30天的公眾意見評論期。即便5月初能依據意見提出修正清單,一般美國還會提供60到90天不等的產業適應期,命令才會生效,因而實際影響層面,要在接下來幾周才會明朗,而在實際生效前更還有約莫三個月。對經貿談判而言,中美要在三個月內達成共識並非不可能,也意味著還有喜劇收場的可能性。
倘若美國維持初判的制裁程度,則影響將會既廣且深。首先過去幾年,中國對美的貨品出口金額大約是4,500至4,600億美元,因此川普的500億美元課稅計畫等同於涵蓋了對美總出口的11%,被納入課稅範圍的產品數目研判應該少不了。
由於台灣資通訊業「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比重高達九成,而電機產品也有近七成,這些Made in China的產品,都是潛在的高危險群;連帶的也會影響仍在台灣但向大陸出口的零組件的供應商。
至於實際的影響程度,取決於貿易戰時間的長短。畢竟制裁只是工具,況且對美國也有不小的副作用;如何排除中國出口中所包含大量的美商產品,也是難題。若貿易戰激烈但不久,影響就相對有限。
未來貿易戰或許會逐漸退場,然而中美持續在高科技、人工智慧等下世代領域對抗,爭取主導權的格局研判不會改變。更為結構性的挑戰,在於「習思想」所代表的國家資本主義及大國崛起政策,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體系的碰撞,將會益發劇烈。每次碰撞,都會讓全球經貿更加偏離既有的軌道。
短期內,台灣及各國除了靜觀其變,等待變局外,似乎也無太多使力之處。長期而言,台商真的必須加速思考移轉生產基地,搭配提升品質並分散市場,以為因應。政府的政策,也需要沿著這樣的脈絡提出有效的配套;更重要的是過去支持台灣經濟成長的中-美-台三角投資與貿易結構,已有無以為繼的問題;尋找新的全球經濟定位,是台灣的當務之急。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的野蠻民主


2018-03-23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大準校長管中閔表示,一連串卡管爭議是政治恐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吳音寧。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常把台灣民主掛在嘴邊,彷彿這全是他們的功勞;但如果看看蔡政府的執政作為,這個黨踐踏民主也不遺餘力。從管中閔台大校長任命案被卡關兩個月,對照吳音寧北農總經理失職卻被全力呵護,即一目了然。
管中閔是經校務會議、遴選委員會等層層民主程序選出來的,這是台大遴選校長的機制。如今,教育部不僅利用行政力「卡管」,國家機器也全面出動,地檢署和監察院也都要查,還有台大及海外獨派勢力裡應外合,要置管中閔於死地。原因無他,人選不符民進黨期待,民主程序便可全盤推翻。
相對的,吳音寧連財務報表都不會看,對北農營運一問三不知,更因為春節休假不當使得菜價崩盤、菜農欲哭無淚。儘管她顯不勝任,但藉著父蔭綠色血統純正,有農委會力挺,有閣揆賴清德力保,就可以無視外界批評與社會觀感
用血統與政治立場來區別是非黑白,這樣的社會怎麼可能有公平,這樣的國家怎麼有法治?居然有教授說,管中閔應該站出來,把他的爭議說清楚;試問,當一個人遭到莫須有的政治抹黑,必須「自證無罪」嗎?試問,遭民進黨死纏爛打的烏賊戰術瞄準的人,能有澄清真相的機會嗎?
刑事上有所謂的「無罪推定原則」,但民進黨主政下,這條卻不適用。有罪沒罪,全憑綠營政治人物決定:你是管中閔,你就有罪;你是陳水扁或吳音寧,你就免罪。野蠻民主,是不講法的。







聯合報社論/兩岸待開新局,蔡英文卻拋出印太投名狀


2018-03-23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蔡英文(左二)與訪台的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黃之瀚(右一)出席美國商會謝年飯晚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黃之瀚訪台,時間落在《台灣旅行法》剛生效數日的敏感時刻;在其抵台前夕,兩岸的兩岸事務部門主管同時換上新人,陳明通就位陸委會主委,劉結一接下大陸國台辦。這場景是一次限時縮影,這三人的登場,預示著美中台之間一個更新、更糾葛的階段到來。
不可諱言,中國大陸崛起讓美國坐立難安,是參眾兩院催生《台旅法》的主要動力。無獨有偶,美國總統川普所主導的行政部門也直接選擇了衝突與對抗思維,台旅法正是一張川普可以隨時打出的牌。不僅如此,他隨即又宣布對大陸祭出三○一條款,不計代價要掀起中美貿易大戰。
去年底川普公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大陸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其中主要觀點即是:長期以來認為與中國交往並將其納入國際體系,最終將讓中國轉變為具有共同信念夥伴的假想,已證明是「錯誤的」。自尼克森以降,美國多數時刻將中國大陸定位為「合作夥伴」,小布希時期一度列為「競爭對手」,歐巴馬時期似又回到夥伴的定位。如今川普所謂的「競爭對手」,雖非「敵人」,但也相去不遠。
這個對抗潮流的驟然升高,讓蔡政府見獵心喜,旋即掉進一個思維的誤區:美中矛盾擴大,台灣戰略地位水漲船高,台灣日後只要靠美國的羽翼便可高枕無憂。黃之瀚訪台,正是這個思維下踏出的危險一步。
眾所周知,印太戰略是美國為圍堵中國而誕生,主管印太戰略的黃之瀚訪台,即是台灣被納為印太戰略一員的儀式。當兩岸新形勢剛剛有待展開新局,黃之瀚卻在台北高調宣示:「台灣是整個印太地區的民主典範」。這句話的關鍵詞其實不是「民主」,而是「印太」。
台美早已是「盟友」關係,加入印太戰略,不過是再次向美國表現赤忱的投名狀。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紙投名狀卻是對北京的出師表。蔡英文向華盛頓傾斜,選擇充當印太戰略扼制中國的尖兵,這樣的表態像在「維持現狀」嗎?
黃之瀚在謝年飯中重申美國對台的安全承諾。他說,「讓台灣人民有能力捍衛其得來不易的民主制度」,美國的「承諾無比堅定」。此語,似在暗示美國對台軍售的規模與項目將有所突破。
蔡政府這種單邊傾斜的舉措,並不明智,也讓陳明通失去其可以扮演的角色與作為。原本外界寄望陳明通就任能為兩岸打開一些僵局,但蔡英文的轉身押寶,卻可能使陳明通與劉結一對話的機會消失。陳明通要「讓各行各業、士農工商賺大錢」的自許,亦恐變成一句難以實現的諾言。
蔡英文腦中似乎存在一幅時空錯置的全球戰略地圖,以為廿世紀美國主宰的時代尚未逝去,東西對抗的冷戰仍然延續。蔡英文和黃之瀚在謝年飯上的談話,「價值同盟」是兩人的共同語彙,這其實是冷戰時期的「民主陣營」或「自由世界」的餘緒。然而,這是他們自己無法將歷史翻頁,還是他們想把時代帶回過去?當蔡英文高唱「民主自由」是台美共同信念時,彷彿忘了台灣每年高達一千餘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是從對岸賺取。
劉結一稍早曾鋪陳「惠台卅一項措施」,這是向台灣民眾召喚:「賺大錢」並不在陳明通許諾的台灣,而在蒸蒸日上的中國。人們不妨自問,台灣真正的底氣,是在孤立年代奠立的資產,還是被民進黨糟蹋的經濟?是在黃之瀚頌揚的民主,還是利用大陸的發展勢頭,改善台灣的體質?
進一步要問的是,「印太戰略」果真是一個以信念為核心的「價值同盟」,還是一個擾亂貿易秩序、維繫美國利益的統一戰線?印太戰略其實是狂人川普的一個賭注,其內裡找不到多少民主價值,勝算也不高。一旦台灣牌被川普拋棄時,殘局又要如何收拾?

【重磅快評】誰牴觸了民主紅線?

.【重磅快評】誰牴觸了民主紅線?

.【重磅快評】漏開5元發票查得緊 柯P500萬收據查不查?
.【重磅快評】拔管驚奇!且看台大物理教授的法律神邏輯
.【重磅快評】一場美中衝突的完美風暴正在形成
.【重磅快評】看綠官秀卸責大法 你笑得出來嗎?
.【重磅快評】仇恨的撲捕追獵 「卡管」元氣倍增
.【即時短評】卡管案像照妖鏡 國家機器破壞大學自主
.【即時短評】陳致中初選衝第一 「新勇哥」幫大忙
.【重磅快評】諷扁劇司法官道歉? 這齣平反劇該喊CUT了
.【重磅快評】刻意不恭賀習近平 川普不如金正恩?
.【即時短評】破舊立新之後 習近平面臨更多考驗
.【重磅快評】即使愛心亂竄 震災善款也不能隨興花用
.【即時短評】面對中國搶才 台灣何時主動出擊?
.【重磅快評】吃姑婆芋、芭蕉香蕉及木炭燃煤的共同點







【重磅快評】誰牴觸了民主紅線?


2018-03-24 14:41 聯合報  主筆室
因抗議軍人年金改革不幸殞命的退役上校繆德生告別式時,反年改團體在在立法院和凱道發動陳情抗議,在總統府前凱道上,統促黨帶來的五星旗飄揚。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邱德祥/攝影


在反軍人年改身亡退役上校繆德生的追思會上,出現了統派團體手持五星旗的場景,現場因此爆發衝突。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說,這是「挑戰自由民主,挑戰自己國家體制,並敵視與自己意見不同國民黨的做法」,已經「牴觸民主紅線,台灣社會需高度警惕」。這番話出自總統府發言人口中,令人不禁想問,到底誰牴觸了民主紅線?
五星旗在總統府前飄揚的那一幕,相信多數國人看到了都感不快,甚至憤怒。在台灣,認同這樣行為的,無疑是少數。但是否因為對他們的行為不快甚至憤怒,就可以認定他們「牴觸民主的紅線」?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無疑的,台灣擁有高度的言論自由,也引以為傲。近年不少陳情抗議活動,還出現過倒掛國旗或者焚燒國旗的場面,都不曾見到總統府認為這「牴觸民主紅線」;顯見對於五星旗如此反應,不過就是「選擇性的正義」罷了。退一萬步言:總統府曾不只一次指責對岸的人權保障落後,沒有言論自由;事實上,在對岸高舉中華民國國旗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做。難道總統府認為,言論自由的台灣,竟應該和對岸一樣,容不下一面小小的旗子?
黃重諺又說,那場遊行帶領者,鼓吹推翻自己的政府,傷害自己的國家,類似場畫面一再出現,已引起社會不安;這番話,又和昔日的威權統治者有何不同?更何況,民進黨的基本主張,就是台獨建國,難道其目的不就是推翻中華民國?蔡英文總統仍在野時,甚至曾指摘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難道這不是傷害自己的國家?
再強調一次:在府前揮舞五星旗,絕對無法獲得多數國人的支持;作家伏爾泰曾說,「我不贊同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才是言論自由的真諦,才是民主政治要捍衛的價值。當政者若不明白這種道理,也就難怪只能一再的用蛇籠和鐵絲網,把人民的聲音阻隔在府邸之外了。

聯合筆記/別讓黃金胸罩變國恥

.聯合筆記/別讓黃金胸罩變國恥
.拓寬改善十幾年…南迴速限40 我熱情都熄了
.完善訓練條件 實習空服員有何不可
.核二轉不轉 立委比專家懂?
.卡管案今分曉/無校長狀態 顛覆教育體制
.卡管案今分曉/讓台大校長遴選 回歸法理吧
.卡管案今分曉/捍衛大學自主的關鍵時刻
漫畫/駐日代表的「愚」民政策







聯合筆記/別讓黃金胸罩變國恥


2018-03-23 23:33 聯合報  蔡佩芳
日本為遏止走私黃金案件,日前修訂關稅法,大幅提高相關罰則,並自今年4月1日起實施,民眾赴日旅遊應多加注意。美聯社資料照


這周日本新聞中,在網路上引起高點閱與轉貼的新聞之一,是三名台灣女性將加工成胸墊形狀的金塊,夾藏在胸罩內,試圖以黃金胸罩闖關在北海道遭逮。或許是因為黃金胸罩的闖關方式,讓這則走私新聞特別吸引網友眼球。
但事實上,近年國人在日本進行走私、詐騙、運毒,屢屢躍上日本媒體社會新聞版面,且有越來越多的組織犯罪。
二○一六年日本海上保安廳在沖繩查獲六名台灣人利用遊艇走私六百公斤安非他命遭逮,一次相當於日本兩年的平均查獲量。初估這批毒品黑市價高達四百廿億日圓、逾一百廿億新台幣,至今仍是日本緝毒史上最高紀錄
詐欺問題同樣嚴峻,不僅持用偽造銀聯卡在日本消費,甚至租用日本日租公寓當據點,大量製作偽卡,以每張採小額消費方式規避追查。日本報紙曾以社會版頭條方式,製作約三分之一個版專題,標題為「活躍於暗處的台灣詐欺團」,批判台灣詐欺集團的猖狂,常鎖定偽造銀聯卡犯案,中國大陸則成了我國犯罪的主要受害者。對台灣的國家形象傷害不小。
日本是國際間社會治安相對良好國家,即使後背包拉鍊未拉好在外走動一整天,背包內物品往往能一樣不少,或許反而因此成了被「鎖定」的犯案國。代表處人員透露,前往了解遭逮的國人狀況時,許多人毫無悔意,認為日本人就是好誆騙;甚至還遇到律師在場「警告」代表處人員,不要妄圖遊說被捕者供出更多集團資訊
日本是我國免簽對象國之一,持有中華民國護照就能輕鬆在日本停留三個月;加上走私毒品在日本售價遠高於台灣,走私金塊大多都是易科罰金了事的微罪,種種背景都讓日本成為台灣犯罪延伸的溫床。
雖然二○一六年底刑法修正後,已將詐欺罪等適用範圍擴充到境外犯罪,但日本與台灣間尚無司法互助、引渡協定,僅透過刑事局、調查局在日本聯絡官,與日方窗口傳遞互惠資訊,合作面向難以擴張,也增加了定罪難度。
一百多個免簽國待遇是前總統馬英九任內時時掛在嘴邊的重要政績,更是我國在國際形象佳的象徵。但同樣犯行不會只在日本發生,政府還得更積極、更用心補強國內法規、海外緝查之不足,否則編再多預算宣傳國際形象,都難抵一再因社會事件登上他國媒體版面造成的傷害。






核二轉不轉 立委比專家懂?


2018-03-24 00:03 聯合報  蘇献章/原能會前主委(竹縣新埔)
行政院長賴清德(左)與經濟部長沈榮津(右)至立法院備詢,賴清德表示深澳採用最先進設備,排放的標準低於環保署的規定。記者余承翰/攝影



最近因核二廠二號機再轉與深澳燃煤電廠環評,充滿了政治硝煙味;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荒腔走板的能源政策,電力供應在政治干預下,左支右絀充滿矛盾。
自二○○○年政黨輪替以來,原本工程師建構的電力供應系統完全打亂,至今台電負債超過一兆元,若再加上核四廠二,八三八億的建廠費用,台電可能走上破產。
台灣早期以水力發電為主,二戰期間所有發電設備幾遭破壞;大陸來台工程師一步一腳印把電恢復。後來開口向美國貸款建水力電廠,美國人說不借,但為了台灣日後經濟發展,一定要蓋火力電廠,而且還可借台電更多錢,在工程師打拚下,才有台灣經濟奇蹟。我們不得不感念在無政治干預下,孫運璿等前輩工程師為台灣電力的付出
普羅大眾的需求很簡單,只要有電就好,許多人不是反對核二再轉,不懂的是:在非核家園的大旗下,核二既然可以再轉,為何要置全新先進的核四廠於死地?為何在所有條件都沒改變情況下,擱置六百多天的廠說轉就可以轉,原能會與經濟部完全聽命於政治
核能電廠要經過立法院同意才能運轉,有立法權霸凌行政權之虞;世界沒有任何國家核電廠運轉要國會同意,原能會找來專家審查一個月,難道立委會比這些專家懂嗎?試問今天要不是執政黨在立院為多數黨,可能通過再運轉嗎?
至於深澳燃煤電廠,此際嚴重空汙,政府早就欠台灣一個蔚藍天空,我知道政府欲擴建深澳燃煤廠,兩大理由是缺電與南北供電不平衡但政府不太敢講的是,因為大力發展風與太陽再生能源,需要有穩定電廠來當備胎另外國土南北狹長,超高壓輸配線無法由四面八方來,本來就存有較高風險。
現今北部早有六%的供電缺口,核一、二都停轉後會更嚴重,超高壓線若超過負荷,會引致大區域停電。
很多人問何不蓋燃氣電廠,目前兩個儲氣廠,在夏天只能供七天左右,第三廠至今未定,且供氣靠長途海運,有嚴重的國安問題。
去年的八一五大停電不會是單一事件,在政治干預下的電力供應,以後缺電、跳電與漲價是無可避免的。






卡管案今分曉/無校長狀態 顛覆教育體制


2018-03-23 23:55 聯合報  詹明勇/教(台南市)
「拒絕政治恐攻,還我大學自治」。台大學生昨天在校園內部發起「台大傅鐘肥皂箱論壇」。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鄭清元/攝影



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選出新校長之後,爆出資訊未揭露、兼課等議題,教育部面對諸多質疑,要求台大針對遴選程序與其他問題逐一釋疑。
從前任校長論文案爆發開始,台大就進入「無校長狀態」的運作。例行性的教學、研究、服務,未曾因缺校長而有所怠惰或延遲;前瞻性的擘劃構想也會在校務會議充分討論成案持續推動。楊校長卸任後,歷經張、郭兩位代理校長,未曾讓台大名譽有所減損,今年度高教深耕計畫也爭取到全國最多的經費。
台大的老師們回想過去十數年中,校長的影響有多少?校長曾經替你爭取過額外的經費嗎?曾對你研究室格外關愛嗎?台大的同學們也可以想想,畢業證書上校長姓名對你的生涯有加分效用嗎?讓台大人的人生不一樣的,不是台大的校長,是一群卓越老師與聚集全國優秀學生所形成的氛圍
台大名義上沒有校長已快一年了,實質上沒有校長的時間也超過一年。這是個實驗教育的時代,這麼難產的校長制度,如果讓學校變成合議制決策的組織,或許會有更活潑的學校與教育體制出現。
台大之所以為台大,就是前述師生與其創新實驗精神型塑的風格。再一次問問台大的教授,校長能為你做什麼?校長能限制你做什麼?也問問過去幾任的校長,你曾經給學校教授們什麼樣服務?甚至於開創什麼樣的新局嗎?當答案都很不確定,甚至是否定時,台大還需要精神領袖或典範領導嗎
「無為而治」是頂尖大學校長的最高境界,這次選校長給台大很大的啟示,也給「台灣的公立大學」另一個治校方式的激盪思考。






卡管案今分曉/讓台大校長遴選 回歸法理吧


2018-03-23 23:49 聯合報  陳淳文/台大政治系暨公事所教授、中研院研究員(台北市)
台大新校長遴選案爭議不斷,管中閔能否接任台大校長,受到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法治是文明程度判斷基準,也是憲法及司法實務奉行基本價值。法治核心意涵是除人民外,執政者與公權力機關亦為法所拘束。近日台大校長遴選爭議,其法學分析如下:
一、只有法定申報義務,沒有自我揭露義務
事件起點乃獨董經歷未於候選人資料表中填報。然面對國家,人民只有法定申報義務,沒有自我揭露義務。不論是私人,還是像台大這樣的公務機關,其欲蒐集個人資料受個資保護法嚴格限制,必須基於特定目的,並在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事先明確告知目的與類別。台大對個人基本資料內容未明確規範,不僅違反個資法,更無法成為參選人之法定申報義務。
或謂法規僅是下限,參選人應以「高道德標準」自我要求,且不能有違社會觀感。法治國之規範僅有「明確標準」,而無高低之別。欲主張主觀道德標準者,是欲以「人治」取代「法治」;不問法規內容,只問社會觀感者,就是民粹主義擁護者
二、法定關係與具體事實不同
迴避義務的規範方式,是以法定關係為原則,具體事實為例外:凡是有法規範應迴避之特定關係,如血緣、婚姻或師生關係,即有迴避義務。反之,法定關係外,即無迴避義務,除非能舉出不利公正行使職權之「具體事實」。換言之,「獨董與副董」是法所明定不須迴避的同事關係,不是也不能成為構成迴避的具體事實。
在真實世界,只要不屬法定應迴避之範疇,就無迴避義務。
三、重大明顯瑕疵的認定標準
「瑕疵」與「重大明顯瑕疵」的法律效果截然不同:瑕疵可事後補正,但重大明顯瑕疵則導致無效。然何謂重大明顯瑕疵?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99號稱:「所謂明顯,係指事實不待調查即可認定所謂重大,指瑕疵之存在已喪失其程序之正當性。」宣稱遴選結果有重大瑕疵應屬無效,卻又同時主張應設調查小組調查,顯然對於重大明顯瑕疵有誤解。
實務上,曾有公費留考筆試第一考生,面試後竟逆轉敗。該生提司法救濟主張:面試主導委員與逆轉勝之錄取者乃碩士論文指導關係,且面試成績明顯偏頗,應迴避。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指出:因當時法令尚未明確規定指導論文之師生關係須迴避,本案雖有程序瑕疵,但並未導致原決定有難以維持效力之瑕疵。就算應迴避,扣除此委員之成績,仍不改變勝出者。故程序雖不無瑕疵,惟並未影響結果,原處分尚無應予撤銷之違法情事
四、台大及教育部皆無權推翻遴選會決定
有請求教育部不予核定遴選決定,也有主張校務會議有權推翻遴選決定;這些顯然對遴選委員會之法律定位有誤解,問題根源在於不明白校外代表及三席教育部代表的制度意義。
國家監督權不得完全掏空大學自治權,大學自治權也不能完全排除國家監督權。為維持國家監督與大學自治的平衡,才設置遴選委員會。該會既不是教育部下屬,也不是台大校內組織,但其決定卻是教育部與台大共同參與作成的。這就如同教育部訴願會由部內人員與部外人士共組,其決定就是教育部決定,教育部不得推翻之。
公立大學校長遴選會的決定,除自己在特定條件下可改變外,只有法院可以推翻。至於其他選後才爆發的問題,在未經法院確定前,基於無罪推定,都不影響遴選結果。







卡管案今分曉/捍衛大學自主的關鍵時刻


2018-03-23 23:43 聯合報  劉兆玄/台大校友(台北市)
「卡管」案延燒兩個多月,台大校長遴選出爐已兩個多月,後續若重選,台大很可能會再一年半沒校長。圖/管中閔助理提供


我的家族兩代中有十四人畢業於台大,就讀的科系涵蓋了理、工、電資、文、農、法、醫及管理八個學院,可以稱得是「椰林家族」。我們對在台大校園裡的生涯都充滿了感激的心和美好的回憶。
兄弟中有兩人從事高等教育,分別做過大學教授和校長;兆漢曾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十二年,我則擔任過六年的清華大學校長及四年的東吳大學校長。國立大學之間雖有良性競爭,但我們無不由衷地期望母校台大—台灣高等教育的龍頭,能夠在研究、教學、社會服務各方面突飛猛進,早日躋身國際一流大學的行列。
對於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台大校長遴選案,我覺得有必要說幾句話。
國立大學校長的遴選辦法於法有據,各校依法在施行辦法上自訂大同小異的內規,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就該依法規執行,遴選出來的校長人選報教育部聘任,這一程序行之有年,雖不完美,大致體現了大學自治的精神,大家似乎也能接受(其實世上沒有「完美」的遴選辦法,蔡元培、梅貽琦、傅斯年都是官派的)。
但是從來沒有一次發生像這次台大遴選校長的情形:
校務會議通過了遴選辦法、遴選委員會名單、候選人名單,等到選出了校長,呈報教育部核定時,先是立院有委員對當選者質疑,然後教育部根據媒體「爆料」,連發七、八道公文要求台大調查、回覆,台大一一照辦後,教育部仍不核准,也不具體說明為何不能核准,讓一個主管人事的官員不斷在媒體上大言放話,然後是監察委員行文台大調查,然後是檢察官分案調查…政府幾乎動員了五權憲法來阻撓,蔚為天下奇觀。
這件事從一月初鬧到今天,足足兩個半月有餘,就是要拖足時間退回給台大臨時校務會議來決定,似乎這一切紛擾只要開一次臨時會就可解決。懂得大學校務運作的人都知道並非如此,校務會議沒有遴選校長的權責(不然何須有遴選委員會?),但校務會議卻有權對任何不當勢力黑手伸入校園說「不」的權利和尊嚴
在此攸關母校前途的緊要關頭,我們憂心不已,但是對政府的作為無力可施,只能卑微地奉學術獨立、大學自主之名,輕聲懇請母校的校務委員們,善盡您的職責!

蘇蘅/當新世代只在網路偶遇新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蘇蘅/當新世代只在網路偶遇新聞
.朱宗慶/團體動力學
.李清志/後車站的魅力
.陳立恆/我們的過去未過.他們的未來已來
.方祖涵/禁令帶來的美國韓流
.王正方/誰最不贊成統一

.薛承泰/台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了!
.盛治仁/不一樣的米其林光環
.葉銀華/企業為何要盡社會責任?
.黃介正/今年兩岸關係的外部變因
.林中斌/北京對台 軟手為實 硬手為虛
.嚴震生/從非洲實例看習近平任期制爭議
.趙春山/習近平決定走自己的路

.王健壯/總統對仇恨言論不能置若罔聞
.周行一/台灣,妳為什麼這麼焦慮?
.馬凱/膜拜通縮的萬凍之國
.施振榮/從王道談醫療品質
.洪蘭/以色列能,我們怎麼不能?
.盛治仁/把時間放在最重要的事上
.方祖涵/喬治王子的大學夢

.劉維公/誰在秀下限?
.范疇/國民黨黨產處置的公義
.王文華/如果讓你決定衛生紙的價錢
.黃介正/應對意外奇襲 多算不殆







蘇蘅/當新世代只在網路偶遇新聞


2018-03-23 23:29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
資策會二○一六年調查,國人每天花三點四小時在手機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在課堂出了時事測驗,結果讓我很驚訝。
這班學生半數來自傳播學院,半數來自政大其他學院,如商學、社會科學、文學和外語,大多數對新聞及寫作有熱情,也是年輕的精英學子。這次小測驗,讓我見證了「偶遇新聞」(incidental news)世代,和他們眼中的新聞。這現象可能導引年輕人對社會大事的片段零碎理解,令人憂心。
時事題問到,最近中國大陸兩會選出王岐山為中共國家副主席,全班不到一成五選對,五成七還留著李克強擔任副手的認知。
如果說,大學生本來對中國大陸的事不熟悉;那麼回到台灣,四月電價調漲三%呢?知道的只有一成。另一題和大學生有關,「二二八紀念日當天,獨派青年去哪裡潑漆?」一半學生答對「慈湖」,另外一半中,有人選擇「中正紀念堂」,也有選擇二○一一年同樣發生潑漆事件的「嘉義市中正公園」。
這些回答印證美國學者博奇科斯基(Pablo Boczkowski)提出的「偶遇新聞」現象。去年他發表研究指出:年輕人看新聞,現在是「偶然相遇」,是在空閒時和沉浸在社群網絡世界時,隨意完成。看新聞已是一種「偶然」行為,數位時代裡,年輕世代看新聞主要從手機。從電視或報紙搜索新聞的舊習慣,已經被拋在後面。
大多數年輕人是「偶然」透過數位媒體(最主要是手機)消費新聞,我班上九成學生也是如此。也就是,年輕人「不會從數位世界主動搜尋新聞,而是在網路中發現它」。研究說:這種與新聞互動方式令人意想不到,就是「偶遇新聞」的概念。
「偶遇新聞」另一層意義是,年輕人對媒體沒有忠誠度,也沒有單一來源,媒體不再是麥克魯漢描述的「媒體即訊息」;新聞消費的「附帶化」,導致年輕一代不再熟悉新聞的背景和事物全貌。「偶遇新聞」也標誌著卅歲以下年輕人的新聞接觸與解讀,和上一世代差異很大:獲取訊息不再是獨立的活動,而是取決於社群網絡所產生的社交性。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年輕人獲取訊息的次數和數量多很多,但多半發生在很短時間。他們怎麼看新聞,完全取決於何時有空,可以隨時隨地完成。
美國埃默里(Emory)大學英語教授鮑爾連(Mark Bauerlein)也寫了一本挑釁味十足的書「最蠢的一代」(The Dumbest Generation),指出當代年輕人對閱讀或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對掃描新聞頭條,或看名著小說都很冷漠。他的看法不是空穴來風。
二○一七年,美國皮優研究中心做時事測驗,調查十八到卅四歲的人對於時事的了解,發現遠不如上一代。調查也說,年輕人處於臉書、發簡訊和眾多數位裝置的環境中,使他們無法了解誰說的才重要。
數位時代裡,年輕人和父母的關係很不緊密,他們也不在意政府在管什麼。最糟的是,父母和老師都不知道年輕人的媒體環境多麼強烈地影響他們
二○一五年美國一項調查,發現年輕人每天平均檢查手機八十五次。在台灣,資策會二○一六年調查,國人每天花三.四小時在手機上。把滑手機和年輕人日益增加的虛擬世界社交接受度結合來看,造成新聞成為可有可無的附帶品
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因為一旦媒體無法透過專業報導,引導大眾獲得必要的知識,我們的新世代很難擁有促進自我成長、改造的能力,要如何面對未來社會的困境和危機呢?
(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






2月
.嚴震生/受益者不是受害者的轉型正義
.趙春山/面對習近平的強人政治
.薛承泰/杜鵑泣血,椰林落葉… 看台灣高教問題

.王健壯/行政院怎可讓教育部為所欲為?
.李清志/京都咖啡館
.朱宗慶/當創作展演遇上古厝節慶
.陳立恆/我拿什麼奉獻給你,台灣價值?
.蘇蘅/2018假新聞的邪靈仍在滋長

.黃介正/又逢戊戌 再思維新
.方祖涵/賽車女郎的工作權
.王正方/台灣不能只在重複、輪迴
.王文華/機器人還不能幫你擦眼淚

.王健壯/大法官應該選擇釋憲時刻
.葉銀華/博通再次收購高通的啟示
.周行一/666是空頭之兆嗎?
.林中斌/美若仍軍事優先 恐步蘇聯後塵
.葉丙成/以教育科技弭平教育落差
.洪蘭/生死關頭 你會搶救什麼

.嚴震生/農曆年攻勢50年後,美航母重返越南
.盛治仁/為政者的「對的順序」
.方祖涵/分享機密的運動手環
.薛承泰/管他七爺八爺!



元月
.劉維公/從「新零售」看「新高教」
.劉憶如/美國稅改政策評估
.黃介正/「新時代」的兩岸關係

.王健壯/不必謙卑,因為你沒那麼偉大
.葉銀華/大學生你出國進修了?
.范疇/平論管中閔的台大校長風波
.馬凱/以「萬元育兒」救「稅改」原罪
.薛承泰/人口紅利未消失,台灣還有機會嗎?
.施振榮/推動公視釋股 讓華視民營化
.朱宗慶/心念轉,情勢轉

.蘇蘅/公視 真要走向黑暗時刻嗎?
.嚴震生/美國政治的蝴蝶效應
.陳立恆/不識高山青,台灣如何長青?
.盛治仁/那一張阿諾睡覺照片,你也傳了嗎?
.方祖涵/沒有被遺忘的33勝投手
.王正方/燃煤電廠不是空汙的主因?
.黃介正/美台關係正能量的隱喻

.王健壯/台灣民主正在倒退走
.李清志/老屋新生 感受年輕的好
.洪蘭/讓每個人都期待明天的太陽
.薛承泰/人工智慧紀元已到來!
.葉銀華/大陸系統性金融風險會形成?
.周行一/凍漲大學學雜費 台灣恐永遠落後韓國
.林中斌/川普可能連任

.嚴震生/足球先生成為賴比瑞亞總統
.薛琦/創新就是解決問題
.馬凱/救低薪要這樣做!
.劉維公/光榮城市的神話
.方祖涵/一年一度的海陸大戰
.范疇/指紋、聲紋、臉紋、思紋
.盛治仁/2018,活得Y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