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蘇蘅/當新世代只在網路偶遇新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蘇蘅/當新世代只在網路偶遇新聞
.朱宗慶/團體動力學
.李清志/後車站的魅力
.陳立恆/我們的過去未過.他們的未來已來
.方祖涵/禁令帶來的美國韓流
.王正方/誰最不贊成統一

.薛承泰/台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了!
.盛治仁/不一樣的米其林光環
.葉銀華/企業為何要盡社會責任?
.黃介正/今年兩岸關係的外部變因
.林中斌/北京對台 軟手為實 硬手為虛
.嚴震生/從非洲實例看習近平任期制爭議
.趙春山/習近平決定走自己的路

.王健壯/總統對仇恨言論不能置若罔聞
.周行一/台灣,妳為什麼這麼焦慮?
.馬凱/膜拜通縮的萬凍之國
.施振榮/從王道談醫療品質
.洪蘭/以色列能,我們怎麼不能?
.盛治仁/把時間放在最重要的事上
.方祖涵/喬治王子的大學夢

.劉維公/誰在秀下限?
.范疇/國民黨黨產處置的公義
.王文華/如果讓你決定衛生紙的價錢
.黃介正/應對意外奇襲 多算不殆







蘇蘅/當新世代只在網路偶遇新聞


2018-03-23 23:29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
資策會二○一六年調查,國人每天花三點四小時在手機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在課堂出了時事測驗,結果讓我很驚訝。
這班學生半數來自傳播學院,半數來自政大其他學院,如商學、社會科學、文學和外語,大多數對新聞及寫作有熱情,也是年輕的精英學子。這次小測驗,讓我見證了「偶遇新聞」(incidental news)世代,和他們眼中的新聞。這現象可能導引年輕人對社會大事的片段零碎理解,令人憂心。
時事題問到,最近中國大陸兩會選出王岐山為中共國家副主席,全班不到一成五選對,五成七還留著李克強擔任副手的認知。
如果說,大學生本來對中國大陸的事不熟悉;那麼回到台灣,四月電價調漲三%呢?知道的只有一成。另一題和大學生有關,「二二八紀念日當天,獨派青年去哪裡潑漆?」一半學生答對「慈湖」,另外一半中,有人選擇「中正紀念堂」,也有選擇二○一一年同樣發生潑漆事件的「嘉義市中正公園」。
這些回答印證美國學者博奇科斯基(Pablo Boczkowski)提出的「偶遇新聞」現象。去年他發表研究指出:年輕人看新聞,現在是「偶然相遇」,是在空閒時和沉浸在社群網絡世界時,隨意完成。看新聞已是一種「偶然」行為,數位時代裡,年輕世代看新聞主要從手機。從電視或報紙搜索新聞的舊習慣,已經被拋在後面。
大多數年輕人是「偶然」透過數位媒體(最主要是手機)消費新聞,我班上九成學生也是如此。也就是,年輕人「不會從數位世界主動搜尋新聞,而是在網路中發現它」。研究說:這種與新聞互動方式令人意想不到,就是「偶遇新聞」的概念。
「偶遇新聞」另一層意義是,年輕人對媒體沒有忠誠度,也沒有單一來源,媒體不再是麥克魯漢描述的「媒體即訊息」;新聞消費的「附帶化」,導致年輕一代不再熟悉新聞的背景和事物全貌。「偶遇新聞」也標誌著卅歲以下年輕人的新聞接觸與解讀,和上一世代差異很大:獲取訊息不再是獨立的活動,而是取決於社群網絡所產生的社交性。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年輕人獲取訊息的次數和數量多很多,但多半發生在很短時間。他們怎麼看新聞,完全取決於何時有空,可以隨時隨地完成。
美國埃默里(Emory)大學英語教授鮑爾連(Mark Bauerlein)也寫了一本挑釁味十足的書「最蠢的一代」(The Dumbest Generation),指出當代年輕人對閱讀或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對掃描新聞頭條,或看名著小說都很冷漠。他的看法不是空穴來風。
二○一七年,美國皮優研究中心做時事測驗,調查十八到卅四歲的人對於時事的了解,發現遠不如上一代。調查也說,年輕人處於臉書、發簡訊和眾多數位裝置的環境中,使他們無法了解誰說的才重要。
數位時代裡,年輕人和父母的關係很不緊密,他們也不在意政府在管什麼。最糟的是,父母和老師都不知道年輕人的媒體環境多麼強烈地影響他們
二○一五年美國一項調查,發現年輕人每天平均檢查手機八十五次。在台灣,資策會二○一六年調查,國人每天花三.四小時在手機上。把滑手機和年輕人日益增加的虛擬世界社交接受度結合來看,造成新聞成為可有可無的附帶品
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因為一旦媒體無法透過專業報導,引導大眾獲得必要的知識,我們的新世代很難擁有促進自我成長、改造的能力,要如何面對未來社會的困境和危機呢?
(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






2月
.嚴震生/受益者不是受害者的轉型正義
.趙春山/面對習近平的強人政治
.薛承泰/杜鵑泣血,椰林落葉… 看台灣高教問題

.王健壯/行政院怎可讓教育部為所欲為?
.李清志/京都咖啡館
.朱宗慶/當創作展演遇上古厝節慶
.陳立恆/我拿什麼奉獻給你,台灣價值?
.蘇蘅/2018假新聞的邪靈仍在滋長

.黃介正/又逢戊戌 再思維新
.方祖涵/賽車女郎的工作權
.王正方/台灣不能只在重複、輪迴
.王文華/機器人還不能幫你擦眼淚

.王健壯/大法官應該選擇釋憲時刻
.葉銀華/博通再次收購高通的啟示
.周行一/666是空頭之兆嗎?
.林中斌/美若仍軍事優先 恐步蘇聯後塵
.葉丙成/以教育科技弭平教育落差
.洪蘭/生死關頭 你會搶救什麼

.嚴震生/農曆年攻勢50年後,美航母重返越南
.盛治仁/為政者的「對的順序」
.方祖涵/分享機密的運動手環
.薛承泰/管他七爺八爺!



元月
.劉維公/從「新零售」看「新高教」
.劉憶如/美國稅改政策評估
.黃介正/「新時代」的兩岸關係

.王健壯/不必謙卑,因為你沒那麼偉大
.葉銀華/大學生你出國進修了?
.范疇/平論管中閔的台大校長風波
.馬凱/以「萬元育兒」救「稅改」原罪
.薛承泰/人口紅利未消失,台灣還有機會嗎?
.施振榮/推動公視釋股 讓華視民營化
.朱宗慶/心念轉,情勢轉

.蘇蘅/公視 真要走向黑暗時刻嗎?
.嚴震生/美國政治的蝴蝶效應
.陳立恆/不識高山青,台灣如何長青?
.盛治仁/那一張阿諾睡覺照片,你也傳了嗎?
.方祖涵/沒有被遺忘的33勝投手
.王正方/燃煤電廠不是空汙的主因?
.黃介正/美台關係正能量的隱喻

.王健壯/台灣民主正在倒退走
.李清志/老屋新生 感受年輕的好
.洪蘭/讓每個人都期待明天的太陽
.薛承泰/人工智慧紀元已到來!
.葉銀華/大陸系統性金融風險會形成?
.周行一/凍漲大學學雜費 台灣恐永遠落後韓國
.林中斌/川普可能連任

.嚴震生/足球先生成為賴比瑞亞總統
.薛琦/創新就是解決問題
.馬凱/救低薪要這樣做!
.劉維公/光榮城市的神話
.方祖涵/一年一度的海陸大戰
.范疇/指紋、聲紋、臉紋、思紋
.盛治仁/2018,活得Y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