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星期透視/柯文哲起訴 看見貪鬥騙亂韌
◆ 警察特考 不可濫竽充數
◆ 都計「專業」審議 過時又獨斷
◆ 6招吸引外籍生 高教免退場淹水
◆ 高鐵「改道」南延 徒增錢坑
◆ 名家縱論/2025川普回歸 美中競爭新局勢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2025川普回歸 美中競爭新局勢
2024-12-29 01:22 聯合報/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回顧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國際政治最重大的事件,莫過於川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勢必對未來四年的世界局勢造成重大的衝擊。
「局」指的是國際大格局,格局決定了各國權力與規範運作的方式,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蘇聯瓦解之後,美國短暫獨霸世界,民國九十年(二○○一年)「九一一」事件發生,中國大陸開始與美國進入對等之列,只是雙方由局部合作到現在的激烈競爭。
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一月川普上台後希望盡早結束俄烏戰爭,同時拉攏俄羅斯以抗衡中國大陸,俄羅斯雖然可以藉此暫時休養生息,但是它與中國大陸經濟互賴密切,旦夕之間很難轉變,雙方對美國長期不信任,以及偏好多極以制衡美國的信念仍然穩固,最主要是川普任期只有四年,又有期中選舉的不確定因素,仍難撼動大局,因此美、俄、中戰略三角的格局不可能形成,美中激烈競爭的格局,仍將是本世紀中葉前的主旋律。
「勢」則是在「局」下權力運作模式與全球思潮與規範方向,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在蘇聯瓦解後曾經風靡一時,但隨後恐怖主義、地緣政治衝突又成為國際政治的主軸。反全球化、反對左派覺醒文化的跨越性別以及忽視家庭倫理等等價值觀,也正在成為世界的重要思潮。
川普的當選其實是順勢而生,他主張經濟與安全的保護主義、外交的單邊主義以及重拾家庭價值觀,加上他強人性格,符合美國崇拜英雄的傳統,更讓他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普受人民支持,但是強人性格將擴大行政權、弱化制衡及法治,勢將與美國政治建制發生摩擦而受到制約。
川普的外交單邊主義,並非孤立取向,而是透過美國強大的力量,以雙邊談判方式謀取美國的最大利益。
關稅仍然是他應對貿易逆差的主要手段,但是多數研究顯示,它會提高物價,讓消費者蒙受損失,經濟保護主義不會讓美國再度強大。
川普國安團隊在對中國大陸政策上都是鷹派,而且缺乏與大陸打交道的經驗,唯一管道是馬斯克。但是川普選擇的閣員與幕僚,忠誠與服從第一,美國對大陸政策最終還是川普說了算,只要對美國有利,他仍然可以與大陸交易。
北京已經有與川普打交道的經驗,即使在經濟低迷的壓力下,也做好與川普進行交易與報復並行的策略,川普的「美國優先」削弱了與盟邦的關係,也提供中國大陸拓展外交的機遇。
大陸在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力日增,它還在努力修復與英國和歐洲的關係,同時與日本在雙方領導確認的「戰略互惠關係」架構下,關係日趨改善,與印度關係也趨緩。
實際上國內經濟建設才是中國大陸與美國當前的首要目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經歷百年恥辱後的奮發圖強,還需要更多的自信,「讓美國再次偉大」是霸權衰退過程中的反彈,需要的是更多的謙虛,兩者差異在於是否以只能以主宰國際為手段達成稱霸世界的目標。
星期透視/柯文哲起訴 看見貪鬥騙亂韌
2024-12-29 01:23 聯合報/ 游梓翔(作者為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程教授)
台北地檢署起訴柯文哲收賄、圖利、侵占和背信,求處廿八年半重刑。本案讓人很難不聯想到台灣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選出的前五年度代表字:貪、鬥、騙、亂、韌。
指控柯的人,想要在他的頭上安上貪字;為柯辯護的人,則是從鬥來詮釋,認為這是對柯的政治追殺。柯案早已不是單純的司法偵審,而成為傳播學說的「框架」之戰,是輿論場中貪與鬥的競爭。另外,我們也不能忽略本案中透露出的騙和亂。
柯案頭號關鍵字當然是貪。從柯被羈押開始,說他貪的力量就動作頻頻。貪會成為年度代表字,算起貢獻度,綠色執政的貪沒有九成也有八成,別只會刮別人的鬍子。
正因為查柯打柯動作很大,很多人想一睹柯文哲貪的罪狀。起訴書作為法律傳播文件,重點應放在呈現犯罪事證和適用法律上。雖然為了完整呈現犯罪事實,起訴書篇幅長不一定是問題,但如果又冗長又充斥無關犯罪事證和適用法律的內容,不但無助說明案情,還可能自傷公信力。
要說柯很貪,檢方說柯收一,五○○萬,但沒查到金流;至於檢方說柯還收了二一○萬,但如何證明那是賄款而非政治獻金?證據力單薄得驚人。也因欠缺收賄證據,又用了一堆無關劇情來給柯潑髒水,就更容易讓人看見鬥的框架。當起訴書中充斥對柯做人格謀殺、想讓他人設崩塌的內容,加上綠營許多貪腐案件看不到檢方同樣大動作追查,都很有政治追殺感。
本案迄今對司法公信力造成最大傷害的,就是不斷洩漏案情給特定媒體,讓偵查不公開成了笑話。北檢調查後一句「偵辦團隊絕無洩密」就草草了事,很難不讓人感受到騙的框架。
少了收賄事證,未必能給柯安上貪的帽子,但就目前已知案情,卻讓人看到柯文哲在金錢上的不夠謹慎和「亂」。柯過去主打透明的進步價值,還經常大談自己有財政紀律,但顯然他的財務紀律需要大大加強,這可不是說都是會計師的錯就能過關的。
柯文哲被交保後說「我還是相信我自己,不是那種會圖利、貪汙、違法的人」,並強調即使遭遇這樣的風雨,他沒有仇恨,仍相信「正面的力量」能讓台灣變更好。這些話展現了相當的「韌」性,確實很多支持他的人還是選擇相信他,這是他韌的重要基礎。很多人在討論柯還有沒有政治未來,但首先他除了相信自己,須在法庭全力辯護,讓更多人能相信他。過去的輕率做法也需要檢討改進,真正做到透明清廉,重建支持者的信心。
民眾黨也是柯文哲的後盾。但柯也必須思考,如果繼續擔任民眾黨主席,是否會嚴重傷害民眾黨的韌。民眾黨不可能與柯文哲切割,但民眾黨如果和柯畫上完全的等號,將傷害戰力。台灣需要強大的在野監督力量,民眾黨的韌至關重要。
有些綠營的人認為未來柯文哲在政治上應該沒戲了,也有人在召喚小草回頭,但這話說得早了。美國選前選後很多媒體常問的問題是,為何官司纏身的川普能贏得選民支持?他們的答案包括:選民不相信司法,認為起訴有政治動機;選民有更高價值,認為川普能為他們帶來更好生活;或是選民覺得政客都好不到哪裡去,又覺得民主黨很多事做過頭了,所以想換人做。川普的韌令人刮目相看,柯文哲能不能有這樣的韌?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警察特考 不可濫竽充數
2024-12-29 01:25 聯合報/ 游毓蘭/中華民國警察及眷屬關懷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日前考試院會通過,廢除警察特考考生的身高限制,明年起警察、消防、海巡取消男一六五公分、女一六○公分的要求。雖然能不能當個好警察,或許身高沒有絕對關係,但是能不能勝任目前仍嫌勞力密集的警察、消防、海巡,重點是體能適不適格!
其實考試院早在十幾年前國考開始採行性平政策後就倡議取消所有性別與身高,司法特考曾經放寬所有限制,結果在一○四年時曾經錄取一名身高一四○公分、體重卅五公斤的「紙片男」成為監所管理員,此例也成為許多人擔心的:萬一身高不設限,招進來的警察太矮,比盾牌還矮、攔檢時貨車或大客車的駕駛看不到執法者、消防和海巡在勤務中上下翻越障礙的場合更多,身高怎麼會沒有關係?
當時筆者曾經蒐集各國進用警察的體測項目,建議警政署、消防署向考試院參考採用,因為體測項目必須反映出警察職務需求的核心能力。在台灣,警察特考的體測項目僅限跑走、立定跳遠等「下肢肌力」,並未測試警察工作中最需要的「上肢肌力」,與其他國家如美、英、法、紐澳、瑞典、韓國、加拿大等國的警察考試大相逕庭。
以澳洲為例,他們的警察體測項目多達六種,分別為握力卅五公斤、測量腹肌的肌耐力的「懸停」、垂直跳高、伏地挺身、伊利諾敏捷力測驗、折返障礙反應等六項。每個項目與警察工作中的關連都有詳細說明,例如握力與警察逮捕人犯能力相關、腹肌耐力可以測試未來穿著警察裝備時,減少下背部受傷的可能性;警察在進行搜索、刑案偵查、勘查地形時,經常需要使用垂直跳高;伊利諾敏捷性測試評估的速度和運動靈活性,折返障礙反應在測試考生的心肺功能等。連韓國在警察考選時,本來是測左右手握力,伏地挺身,仰臥起坐,五十公尺短跑及循環折返跑;今年開始則改成包含障礙跑、超越障礙跑、跨欄跑三圈、拉推阻力器材、托行七十二公斤重樁十點七米、扣點三八手槍的扳機等循環體能測試。
目前警察特考在通過筆試後,二試進行體能測試,雖然十幾年前開始我們就不斷進言,希望警察特考的體能測驗能夠參採國際標準,但是考試院總是以施測困難、成本太高,只採取立定跳遠和一,二○○公尺跑步兩項,這樣真能測出體能適格的治安人才嗎?只是為了方便施測的便宜措施罷了。
特考並非高普考,應針對特殊工作之公務人員所辦理之考試,警察特考應以符合警察工作特性招考適用人員,而非招收只會考試而無執勤能力或缺乏警察職能特性之人員,更不應落入數字的迷思,去年四等警察特考消防人員類科,出現報考人數低於錄取名額的窘境。考試院不應該只負責衝人「數」,而非質優符合警察工作需求的新血。
透過考試項目的設計與紮實的培訓,是各國招進適格警力的不二法門,考試院不要為德不卒,要取消身高限制沒有關係,請參考其他國家的警察考選制度,好好研訂一套完整的體能測驗標準,不要讓民眾對國家的公權力失去信心。
都計「專業」審議 過時又獨斷
2024-12-29 01:25 聯合報/ 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都市計畫及土地徵收非常重要,因為它們不僅攸關經濟成長、財富積累、環境永續,同時也與人民的財產權、生存權及基本人權緊密連結,因為土地也就是彼等生活所須的家園。所以,政府都市計畫及土地徵收行政處分須考量的面向應非常複雜多元,這包含權力、利益、科學、價值及不同意識形態等因素,透過綜合衡量之後才能獲得最終成果,而我們使用公共利益一詞來涵蓋最終成果。因此,該如何獲致公共利益就是都市計畫及土地徵收的重大課題,而決策模式及遵行程序也是與社會的民主化程度有著緊密連結。
回顧台灣都市計畫史,從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年)代中葉起,都市計畫就被形塑成是科學及客觀中立的專業事務,強調它獨立於政治領域及主觀價值體系之外,不受相關政治及利益羈絆,這也才合乎所謂的專業理性。由於都市計畫的研究者及工作者擁有科學專業知識,因此他們才有能力決定什麼是公共利益,在此情況下,根本就不需要民主參與。那時崇尚科學,因此都市計畫的知識體系大抵是以預測的抽象量化型式呈現,如交通運輸模式、成本效益分析及總體經濟模型,在威權體制的支持下,它成為台灣都市計畫的基本典範。
然而,這樣刻意以科學專業來包裝的都市計畫在民國三九、四十九年(一九五、六○年)代就遭致非常多的質疑與批判,因為它其實還是充斥著主觀的價值與利益,如都市研究者珍雅各就不客氣的批評它是「偽科學」,也由於當時經常藉由都市更新整體開發將原有社區全面剷除,因此被稱之為「推土機運動」。所幸後來經過了許多公民運動,促使典範變遷。在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移轉至溝通理性規畫,強調公共利益應建構在社會共識的基礎上,必須由社會大眾一起參與、界定、找尋,而不再是委由少數專家組成的委員會獨斷。公共利益應在公平、公開、雙向互動的民主程序中產生,而用來建構它的知識,也應經由無壓迫的溝通、論辯、動態的相互學習來獲得。
惟,縱然已經是廿一世紀,台灣的都市計畫卻還不是如此。若以社子島區段徵收案為例,不論是北市府或內政部都委會、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小組的會議,都可清楚得知台灣的都市計畫及土地徵收依舊留存於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年)代的專家典範。每次會議中,主席及委員根本就無意釐清北市府所提供資訊是否正確,他們也無意協助雙方進行溝通論辯及形成共識,因此,我們看到的是北市府一次次反覆提出相同的錯誤資訊,而自救會這邊則是很辛苦的一次次拿出事實來予以澄清。每次會議大概都是相同戲碼重演。委員們高高在上,不發一語,完全無視自救會的陳述,只是讓相同程序再跑一次,公共利益還是完全由極少數人組成的委員會獨斷。
這樣的委員會會議根本就沒有給弱勢一方公平的機會。很遺憾地,自救會朋友們的土地即將要被徵收,家園也即將要被強拆,但他們卻完全沒有被公平對待與尊重,其公民權及憲法所應獲得保障的權利完全遭漠視。當他們沒有權力來共同定義公共利益時,其財產權、生存權及基本人權也都將被剝奪,這也是台灣土地掠奪及家園迫遷的人權迫害問題會那麼嚴重的原因了。
6招吸引外籍生 高教免退場淹水
2024-12-29 01:25 聯合報/ 黃三吉/教育學博士、退休校長(台北市)
教育部日昨公布一一三學年度各大專院校註冊率,全國仍有九校低於俗稱「淹水線」的六成。少子化再加上大學太多,以致台灣的大學如今招生非常困難,經營著實不易,很多大學面臨退場命運。以現實面來說,台灣的大學能擠進世界百大的只有台大,難與其他國家大學競爭也是事實。所以,當前大學應以提升學術品質或就業能力做為重要的課題。
政府應對大學提供更多的資源、經費,並給予協助。同時大學太多,規模太小,不利於發展和競爭,可能也應該加速整併。
本人在國際中學工作多年,深知國外的大學如何招生及吸引人才,特提出以下心得供參考。
一、台灣的大學應該面向世界各國招生,不要局限於某些地區。台灣有非常優秀的大學和科系產業,包括科技大學、半導體產業、電機、醫美生技產業…等都不錯,是可以向世界各地發展招生的項目。
二、台灣的大學,應該比照法國、德國、日本的某些大學,在大學內設立國際學部、國際學程,或國際班級,這些班級純以英語授課,廣招國際生;如果其中有些學生畢業後願意留下來工作,就要加修中文。
三、國內優質大學,可以考慮設置「大學先修班」,讓國外來台留學學生先行就讀。
四、研究設計,參照國外做法,核定准許在國外的高中校內設置「台灣高中國際文憑」學制。成為「台灣海外學校高中」,收取授權費用,但要嚴格輔導。修完規定的科目課程和學分,畢業之後成績符合者,可憑占一定比例的畢業成績,加上大學入學學測考試成績,直接申請進入台灣的大學科系就讀。
五、外國學生的學費可以不同,也應該可以收高一點,但可以提供獎學金。台灣應該比照某些國外大學,除了允許外國留學生符合規定者可部分時間打工,畢業後符合條件的,可申請留下來工作兩年,兩年之後,符合資格的可以申請移民台灣。同時比照外國教育部(或大學、或州政府),核定准許各國審核通過的留遊學公司(當仲介),在國外協助招攬來台留、遊學的學生。
六、以澳洲的技職學院為例,缺工的木工、汽車修護、廚師,國外學生可優先申請入學。台灣也可依缺工狀況適度開放某些類科某些類科,讓國外學生就讀,畢業後就可直接留下來工作。
這樣做,或可吸引外國學生來台就讀,同時亦有機會延攬這些外國優秀人才留在台灣工作,以解決人力荒。
高鐵「改道」南延 徒增錢坑
2024-12-29 01:23 聯合報/ 鄭博文/大學退休教師(高雄市)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天宣布,「經過多次的討論,最終的決定,未來高鐵將會來到高雄車站」,高雄需要第二座高鐵車站。
事實上,民進黨政府日前連續在高雄舉行四場說明會,要以高鐵經高雄市中心南延到屏東案,取代蔡政府的左營案,從其大張旗鼓的做法,尤其是面對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地方大選,高鐵經高雄市中心南延到屏東不僅勢在必行,更將成為民進黨保衛高屏兩地政權的最大宣傳利器。
日前陳其邁市長提出高鐵南延市中心三原則,更證實高鐵南延高雄市中心到屏東是在確保兩地政權。所謂的三原則,第一項技術可行是廢話,鐵路都能地下化,高鐵當然沒問題,第二項衝擊最小是謊話,個人估算高雄至少會有十年以上黑暗期,第三項對高雄長遠發展有幫助是空話,其實高鐵南延到屏東市是兌現當初潘孟安連任的政見,原左營案困難度高且效益不高,因此有高鐵南延高雄市中心案,但美其名是為環島高鐵預做準備。
個人認為,高鐵南延高雄市中心的最好時機是台鐵地下化,雖然當時主政高雄的吳敦義力爭,但李登輝總統不同意;而環島高鐵對台灣民眾而言,更是一大謊言,未來十年根本蓋不出來。
如果沒有環島高鐵,目前高鐵路線足以應付台灣西部運輸需求,說實在話,高鐵經高雄市中心南延到屏東無法創造出足夠的運量來增加營運收入,高鐵公司卻只會增加營運成本,會惡化其財務結構,因此高鐵南延屏東對高鐵公司來講就是錢坑,浪費公帑。
至於環島高鐵,基於五個因素,個人認為無法在未來十年內執行。第一,沒有運量支持,目前二,三○○萬人口所創造高鐵旅次是勉強打平,有少許盈餘,但仍無法回收原先投資成本,因此環島高鐵若要創造運量,就要借重外國觀光客,假定台灣如香港一樣每年有五千萬人次入境,帶來的高鐵運量增量可能就上看一億人次,加上目前既有上億人次,個人粗估高鐵營運收支就可能打平。
第二,為台灣雖有大型土木工程經驗,但目前從設計到施工人才都缺,從許多公共工程無法按時完工即可證明,可推算環島高鐵施工將會超過十年甚至更久才有機會完工,且高鐵南延高雄市中心再到屏東,會嚴重影響高屏都會圈的日常交通,造成許多民眾生活不便,因此高鐵延伸一動不如一靜。
第三,是缺乏資金,光是高鐵南延高雄市中心到屏東就超過千億,因此環島高鐵個人粗估要近兆,對目前負債累累的政府更是雪上加霜。
第四,為台灣缺乏相關機具設備,過去大型工程如雪隧即因缺乏有效工程機具設備,造成施工進度遲緩。
第五,為環島高鐵增加的路線,偏重東部與南部山區,會涉及隧道、橋樑,加上會通過一些環境敏感地區,路線選擇會更有難度。
個人從五因素說明十年內不會有環島高鐵,此刻強行推高鐵南延高雄市中心到屏東,絕對是浪費公帑,實為民進黨政府的一石二鳥之計,花個上千億預算,以確保高屏政權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