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4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讓青年就業方案發揮最大效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走在美中鋼索上的日韓峰會
◆  聯合報黑白集/一樣母親節,三個傷心媽
◆  經濟日報社論/讓青年就業方案發揮最大效益






經濟日報社論/讓青年就業方案發揮最大效益


2023-05-14 01:1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勞動部5月啟動第二期「投資青年就業方案」,從今年至2026年預計投入160億元,協助80萬名青年就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動部日前推出「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將以160億元預算改善青年低薪,並列入績效指標,預期四年後將專科以上畢業生,畢業一年後的平均薪資,由3.9萬元提升到4.2萬元。由於目前網路民調顯示,大學畢業生月均薪僅3.1萬元,這個方案引發坊間的熱議。我們肯定勞動部為了改善青年就業狀況所做的積極努力;然而,這套方案仍有不少值得探究之處,讓此項龐大預算可以獲得更為耀眼的績效。

首先,將畢業一年後的平均薪資,從3.9萬元提高到4.2萬元,以成長率來接近8%,平均每年只是2%,可能還低於未來四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是個極度保守的目標,達不到目標的機會極低。但為何會引發熱議,關鍵應在於青年們不認為勞動部規劃的方案可以根本上提升青年的競爭力,多半只會降低青年工作媒合的「交易成本」,無助於提高青年的生產力,不會有長期提高薪資的效果,所以反應相對冷淡。

這項方案,除延續一期方案中行之有效的多項措施外,二期增加了六項新措施強化企業預聘協助初次尋職非典型就業轉正職協助取得技術士證獎勵穩定就業強化創業協助。其他精進及後續措施包括:職前訓練工作崗位訓練產業人才投資方案協助弱勢青年就業等42項措施規劃協助80萬名青年離開低薪工作轉入高薪重點行業,或克服跨域就業技術門檻由11個部會合作辦理

表面上看來,這方案的內涵洋洋灑灑,160億元耗用在80萬名青年身上,每人平均2萬元,看來並不算少;接近50種措施平均每種可分配到3億元,也不是太少;若好好使用,應該可以產生顯著效果。然而,相對於工程屬性的方案績效容易評估,勞動部的方案多屬軟性,其績效難以量化評估;這類方案常常是完成了大量「成果」,卻顯現不出「績效」,甚至執行中藏有弊端也未必可知。例如,勞動部提出大量軟體訓練課程,大部分訓練期程都只有一兩個月,大概只能學些皮毛,難以深入堂奧;一個大專非本科畢業生修習這類課程,其專業實力可能不如一個高職生,請問如何「跨業」、轉入「重點」行業?

勞動部可以參考的對象,是「外貿協會培訓中心」提供的人才培訓模式。其「國際企業班」有扎實的兩年培訓,培訓後大企業爭相延攬、提供高薪;年輕人趨之若鶩,故僧多粥少,但因投入資源大,相對較難模仿。其「國際企業特訓班」是以4.5月、每周五天的全日密集培訓,也可以達到相當好的就業效果。但訓練成本還是偏高(一人次超過10萬元),勞動部可以參考提供2-2.5月密集培訓班提供半額費用補貼,其效果也應遠大於目前課程。當然,若為方便已就業者跨業到高薪行業,而無法執行全日密集課程,目前以30-50小時為主培訓課程必須大幅增加才行。

其次,協助技術士」考照固可獲得較好工作條件,但目前技術士證照多屬乙、丙兩級而甲級較少,讓有心精進專業的技術人才難以更上層樓、追求更高薪資;例如烹飪、美容、美髮都只有乙、丙級而無甲級,托育人員也只有單一級別。一些較新行業也缺乏政府提供的分級證照公協會提供證照難有公信力遭業界忽視,例如芳療、按摩、命理等,都影響青年就業敘薪精進專業誘因

投資青年就業方案」多以精進勞動力供給提升媒合就業效率為主,若無法提升對勞動力的需求,青年薪資還是難以提高。這可能難靠勞動部個別努力,但提出若干措施,讓願出相對高薪的企業,容易讓年輕人觸及、爭取,也降低這些優質企業的擇才成本,是個簡單有效的措施,值得勞動部設計採用。










聯合報黑白集/一樣母親節,三個傷心媽


2023-05-14 01:0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14日母親節,旅居外地遊子紛紛返鄉陪媽媽過節,台鐵列車人潮湧現。圖/台鐵提供


在台灣,感恩與溫馨的母親節早已是人民心中另類「國定節目」。但今年母親節前夕連串事故帶來的三個傷心媽,卻讓人鼻酸。

台南一對母女行經路口遭左轉車輛撞擊,母親重傷,三歲女兒不幸離世。丈夫直到妻子順利手術後,才敢告訴她女兒已過世。母親節前夕得此噩耗,妻子崩潰哭喊「我要女兒回到身邊」。

台中發生捷運列車撞上建案掉落吊臂導致一死十傷的重大工安事故,罹難助理教授的母親曾告訴女兒交通複雜,最好搭捷運或公車,自責害死女兒;更哭訴原本說好要回家過母親節的乖巧女兒就這樣走了,「自己也想要跟著女兒走」。

台北再傳照顧殺人。近八十高齡老母親因不堪長期照護重度身障兒五十年,自覺身體出狀況,擔心未來兒子無人照顧,痛心殺子。老媽媽情緒崩潰哭泣不止,輪椅上的老父也頻頻落淚,其他子媳更痛哭:「媽你為什麼這麼想不開?」

從南到北藏在三個傷心媽背後的分別是行人地獄工安沉痾長照悲歌三個老問題;而這卻是台灣的日常,隨時可能讓一些媽媽心碎

中捷事故後,適逢媽祖誕辰依例舉辦雙后護捷運活動,「雙媽搭捷運祈福遶境。但「雙媽」能做的,大概是撫慰人心;真正要讓媽媽們不再有傷痛,從交通、工安到社會安全網,都是政府的責任啊!











聯合報社論/走在美中鋼索上的日韓峰會


2023-05-14 00:5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結束短短兩天一夜的韓國訪問後,在離開前接受日本媒體聯訪時,對於這次的日韓首腦會談表示非常滿意。 歐新社


有人說:日韓兩國的地理位置最近,但心理距離卻是最遙遠。

數十年來,日韓之間便因為慰安婦賠償、徵用工問題及獨島領土爭議,再加上濃烈民族主義的推波助瀾,讓兩國關係一直在谷底擺盪。但南韓總統尹錫悅上台後,在親美和日遠中的路線下,由南韓政府主動出擊,以代償方式化解徵用工爭議,並在五十二天之內完成日韓領導人互訪,雙方決定拋棄過往歷史成見,以解決當前問題為優先。接下來,日韓將在廣島七大工業國高峰會上與美國合體,完成美日韓合作最後一塊拼圖

其實,自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以來,美國便極力促成日韓和解,卻一直無法跨越民族主義鴻溝。這次尹錫悅拋棄過去的平衡路線倒向美日陣營實因內部決策質變外部民意量變

首先是尹錫悅決策體系質變。尹錫悅過去長期在檢察體系任職,是十足的素人總統,對外政策倚賴身邊智囊協助,國家安保室長金聖翰統一部長權寧世就號稱其兩大左右外交護法。金聖翰制定親美和日路線,雖然日前因對拜登總統夫婦邀請韓國女子天團 BLACKPINK 的提議「已讀不回」而下台,但尹錫悅政府親美日方針不變權寧世曾在朴槿惠政府時期擔任駐北京大使,期間適逢中韓薩德導彈爭議,中方強勢祭出限韓令,讓權寧世對大陸沒有好感,主張南韓應加入美日半導體聯盟,以分散經濟風險。

其次是南韓國內民意量變。尹錫悅去年當選總統,主要是九二一世代(指出生於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經濟盛世的年輕人)的支持,他們在南韓高度經濟成長期出生,在北韓天安艦核武威脅下成長在中國大陸禁韓令下進入就業市場因此他們普遍對北韓及中國大陸沒有好感。近日南韓民調顯示卅九歲以下的年輕人,有九十一%對中國大陸沒有好感,超過對北韓沒好感的八十八%。另外,今年以來南韓赴日觀光客名列日本首位,日本動漫「灌籃高手」更勇登南韓電影排名第一,可見南韓年輕世代哈日族早已擺脫過去日韓歷史恩怨情仇

外交轉向民意倒向下,南韓也跟隨著美日開始關注台海議題。尹錫悅在美國行之前喊出台海議題全球性問題,引起中國大陸的不悅,兩國陷入放話交鋒;只是南韓擔心台海爆發戰事北韓會伺機南侵,這與日本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擔心日本西南諸島遭受波及大不相同。此外,中國京東方控告南韓三星七項侵權,在政治齟齬之後,中韓似乎也開始出現了經濟摩擦

只是,日韓和解的表面也許很豐滿,但現實上卻是很骨感。在日韓領導人共同記者會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意外地提出希望今年內能重啟停辦三年的中日韓高峰會。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重啟中日韓峰會有助於中日經濟關係復甦;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原定在南韓召開的中日韓峰會,因為南韓最高法院判決日本企業必須賠償徵用工,日本前首相菅義偉不願赴韓參加峰會而停擺,如今日韓和解,促成中日韓峰會自然成為日本的當務之急。

然而,岸田的提議,對今年中日韓峰會輪值主席國南韓來說,卻成為不可承受之重。中國大陸南韓最大貿易夥伴南韓也是大陸第三大貿易夥伴,中韓經貿依存度密不可分,但在南韓倒向美國,中韓陷入外交低潮後,大陸要如何接球,便成為今年中日韓峰會能否順利召開的關鍵。

日韓也許可以跨越歷史問題的鴻溝,但要如何在安保及經濟分離下,走在美中平衡的鋼索上,考驗著日韓領導人的智慧。


名家縱論/廿一世紀蘇丹的幾場衝突與戰爭\星期透視/總統大選背後的兩個影子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願8050悲歌別再上演
◆  許長照家庭晴朗未來
◆  別再讓傳統習俗 阻礙男女平權
◆  大屋頂下/台灣不是牛棚烏克蘭 台美面對不一樣的中國
◆  星期透視/總統大選背後的兩個影子
◆  名家縱論/廿一世紀蘇丹的幾場衝突與戰爭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廿一世紀蘇丹的幾場衝突與戰爭


2023-05-14 00:22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表示,自蘇丹上月爆發暴力衝突以來,約有20萬人已逃離蘇丹前往鄰國。法新社


蘇丹可以說是殖民時期列強完全不考慮人文、地理、語言、宗教及生活方式,所劃分出來人為邊界後遺症的典型例子,獨立建國後的矛盾、衝突、戰爭從未間斷。一個月前,蘇丹的兩股軍事力量-蘇丹政府軍(SAF)和快速支援部隊(RSF)為了軍隊如何納入文人政府發生衝突,雙方不僅在首都喀土木對抗,也擴及全國各地,造成約六百平民死亡、近五千人受傷。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已多次促成短暫停火,但顯然雙方並沒有誠意達成和平協議。

蘇丹最早的內戰衝突,在獨立前一年就已發生,信奉基督教務農為主南方黑人族群,擔心新政府將為遊牧經商北方穆斯林阿拉伯人所主導,要求較多的自治。這個對政治權力劃分不均,以及種族與宗教信仰上所遭遇的歧視的擔憂,促成內戰爆發,斷斷續續長達十七年,最終在國際組織介入下達成和平協議。民國七十二年(一九八三年)第二次蘇丹內戰爆發,造成一兩百萬平民死亡,為近幾十年來內戰衝突最高。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雙方在鄰國肯亞首都奈洛比簽署全面性和平協議南蘇丹獲得六年的自治權,並可隨後透過公民投票選擇獨立伊斯蘭律法不再適用於南蘇丹。民國一○○年(二○一一年),南蘇丹成為非洲最新獨立國家

脫離了北蘇丹阿拉伯人的控制,南蘇丹的獨立並沒有帶來和平與發展。同樣是基督教信仰為主當地兩大非洲族群丁卡族及努爾族矛盾立刻浮現努爾族前副總統馬察爾挑戰丁卡族基爾,引發南蘇丹內戰,直到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兩人簽署和平協議分享政權為止,但已造成四十萬人死亡四百萬人流離失所,其中兩百五十萬人進入包括蘇丹在內的鄰國避難。這次蘇丹發生內戰,許多又被迫重返南蘇丹,形成人道危機。

另一方面,在南蘇丹尚未獨立之前,本世紀初在蘇丹西邊達佛地區發生了慘絕人寰種族滅絕悲劇。達佛地區的居民大都是務農的非洲裔,與當地遊牧的阿拉伯人為了爭奪水源發生衝突儘管兩者皆信奉伊斯蘭教,但武裝阿拉伯騎兵團Janjaweed)在政府默許下,卻對同樣是穆斯林的非洲裔進行攻擊殺戮,造成至少三十萬達佛居民死亡,最終靠著聯合國及非洲聯盟維和部隊進駐才讓悲劇結束,但衝突仍然持續。這次對政府軍發動攻擊的 RSF 領導人達加洛就曾是 Janjaweed 的領導人

蘇丹長期統治強人巴席爾自民國七十八 年(一九八九年)軍事政變上台後就極具爭議,特別是達佛種族滅絕悲劇讓他遭到國際刑事法庭通緝。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底蘇丹人民走向街頭抗爭,四個月後軍方倒向抗爭民眾,迫使巴席爾下台,同時建立軍人與文人共治的過渡政府。一年半後,SAF領導人柏翰軍事政變中將文人趕出政府,獨攬大權。然而,當他想將 RSF 整併時,卻受到了達加洛抗拒

蘇丹這幾十年來的衝突、矛盾、戰爭證明我們認知中存在許多不切實際的政治想像,以為去殖民化獨立建國推翻威權統治,就會帶來國族建立和平繁榮自由民主,殊不知種族、宗教、部落、地域、語言、文化等差異與分歧,甚至是個人政治野心永遠會是造成社會動盪因素,蘇丹只不過是較為極端的例子,因為獨立六十年來,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文人政府,遑論民主化政黨輪替。 









星期透視/總統大選背後的兩個影子


2023-05-14 00:28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美中台三邊關係,有可能成為決定總統大選的焦點議題。(路透)


隨著總統大選節奏升溫,媒體對泛綠候選人的關注,停留在務實台獨如何維持兩岸和平現狀的問題,至於泛藍陣營的可能參選人,民眾關心是否繼續過去國民黨傳統的兩岸論述。證諸拜登政府對蔡英文過境美國所設定的條條框框,以及馬前總統訪問大陸時堅持表述中華民國政治符號,看來美中台三邊關係,有可能首次成為決定總統大選的焦點議題!

習近平接任後,在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下,國家安全的位階上升,二十大後,以防止外力干預的新安全觀浮現,在美中全面鬥爭背景下,台海問題成為中共認知的首要安全威脅。這幾天大陸政協主席王滬寧和國台辦主任宋濤,相繼將屬於大陸內政的提法,如「兩個維護」、「兩個確立」、「四個意識」等,嫁接於兩岸脈絡,耐人尋味。

另一方面,日前傳出美國國會擬制訂中國競爭法2.0,將台灣問題和科技、安全並列為提升對中競爭力的主要手段,拜登總統也將比照烏克蘭,動用撥款權提供台灣五億美元軍援,台灣在美中地緣對抗中,糾結日深。

川普發動史無前例的美中貿易戰,加上疫情隔絕以及供應鏈脫鉤,冷戰之說甚囂塵上。然而,經過五年摸索,美國和西方主要民主國家對中政策再變,不再延續川普時期的對抗,改採再平衡政策

首先,封存已久的交往政策engagement)重現江湖。五月三日,布林肯稱建構美中關係的基礎和護欄,必須透過交往和負責任的管理。稍早,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演講時,指出中歐脫鉤不可行,雙邊關係必須再平衡(英國譽為審慎平衡)。此一新的再平衡政策,兼含「交流」和「負責任的管理」兩個面向。日前傳出歐盟最新報告,將中國定位為合作夥伴和競爭者。不論是德法西總理/總統年初訪中時,都強調交流的重要,英國外相更是直白,稱英國必須接觸中國,而不是在冷戰中孤立中國

至於負責任管理美中關係,日前王毅和白宮安全顧問蘇利文在維也納長談八小時,兩方新聞稿竟然一致表示會談坦承、深入、具建設性,卻不公開細節,表示在台海議題上,美中可能已經取得某些共識。巧的是,蔡英文過境美國前夕,王蘇通話內容也不公布。

其次,台海地區風高雲急,西方國家開始以除險de-risk取代避險hedge),製造國際壓力增加嚇阻效果,同時明確底線。布林肯在今年二月稱台海危機不是中國內政,而是整個國際都關切的議題。隨後,韓國總統尹錫悅訪美前夕稱,台灣問題不是單純的中國和台灣之間問題,德國外交部稱將會抗議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聲索,法國印太司令稱中國對台海擁有主權不正確,馮德萊恩稱不能接受在台海使用武力,對中不是脫鉤而是除險。

再次,加速對台軍備轉移,這從東亞軍火儲存庫到動用撥款權軍援台灣可為證,媒體三天兩頭報導對美軍購消息。

在新的負責任的管理美中關係理念下,連強烈反中的國會議員如美國眾院議長,和蔡英文在雷根圖書館見面時,不僅重申一中政策,更迴避敏感話題。

西方國家的對中政策,從對抗轉為負責任的管理,強調交往除險,戮力於關係再平衡。而台灣過去為「抗中保台」政策,付出沉重的外交、安全和經濟代價,主權內捲。政府有負責任的管理、除險嗎?

新出爐歐盟報告建議不捲入美中衝突,蔡政府的一面倒政策,卻將台灣推向火線。總統大選背後出現兩個陰影,孰以致之? 













大屋頂下/台灣不是牛棚烏克蘭 台美面對不一樣的中國


2023-05-14 00:32  聯合報/黃年
台灣不宜將自己定位為牛棚待命的烏克蘭,中共更不應將自己定位為挑釁的俄羅斯。美聯社



蔡英文團隊在「台美中三邊關係」上有一重大盲點。

美國是站在「中國崛起論」的思維上,視「中國為美國唯一的系統化(systemic)敵手與競爭者」,其主要意圖在阻滯中國超越美國;而蔡政府如今卻寄望美國抵制中國的行動可以解構中國操作兩岸關係的能量,這則是站在「中國崩潰論」的妄想上。

台灣與美國面對的中國,是不一樣的中國。美國面對的是已經崛起的中國,台灣面對的則是看不出可能「崩潰」的中國。中國或許尚難超過美國,但只要不崩潰,就能應對台灣,比如貫徹貿易壁壘調查等。這正是蔡團隊故意視若無睹的盲點。

「中國崩潰論」早已偃旗息鼓,現在全世界皆在直面「中國崛起」的課題。

世界如何面對中國崛起?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崛起?中國自己如何面對中國崛起?

從一個不夠周全但較易理解的角度來看,中國崛起的原因有二:一、用資本主義驅動民間經濟,十四億中國人為改善自身及家庭生活的辛勤奮鬥,能量驚人,轉為累積中國國力的主要根源。二、實施一黨專政,成為政治體制的優勢。普亭在三月普習會中,對中國的成就即持此類看法。

沒有人能阻擋十四億中國人改善自我人生的追求,且也尚未見到中共有改變一黨專政的跡象。因此,「中國崛起」愈來愈較「中國崩潰」來得真實。

一、世界(尤其美國)如何面對中國崛起?美國若要阻滯中國崛起,最根本的方法可能就是在台海「剪下複貼」俄烏戰爭。①必須借題台灣,②必須打贏一場圍毆中國的大戰。但是,俄烏戰爭後,一年多來各方愈加仔細思量,似皆已愈來愈覺得不能在台海剪下複貼。因此,美國愈來愈明說其實不想和中國打一仗,中國外長秦剛則提醒美國,別再有「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念頭,意謂中國不會掉進陷阱。

美國若不能藉由一場足以重殘中國的戰爭來阻滯中國崛起,則用其他打壓、脫鉤、圍堵的方法或有短效,但勢不可能長期阻擋中國繼續發展壯大。何況,一個未超越美國的中國,仍必定是一個有足夠主動能量的強國。

其實,美國在美中競爭顯得吃力,問題不在中國的發展能量,而在美國自身的治理失敗。如習近平說「吹滅別人的燈,並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

美國對用戰爭阻滯中國崛起應是細思極恐,但又很難阻擋中國的「和平崛起」,這是美國的兩難。台灣更沒有條件來承負美國的兩難。因此,對於台海的戰爭與和平,台灣須有戰略自主。

二、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崛起?美國的目標在阻滯中國超越美國,但台灣的目標卻應當是在面對中共在綜合實力上已不斷巨幅超越台灣的不可逆現實下,如何能夠與中國和平共好。

美國如果在台海挑起一場大戰,台灣就成了烏克蘭。但如果這場仗一直喊打又打不起來,台灣難道要永遠作一隻待命的「美國刺蝟」?或永遠作一個備位的烏克蘭?

台灣變成烏克蘭,固然是台灣的浩劫。但兩岸不開戰而天天等著開戰,台灣變成了牛棚裡的板凳烏克蘭,那必定更是對台灣千刀萬剮的凌遲。

美國對中國可和可戰,但台灣的唯一選擇卻是必須與中國和平共好,不能在「中國崩潰論」的想像中建立兩岸政策。

三、中國自己如何面對中國崛起?上周《大屋頂下》寫〈中國崛起與全球文明倡議〉指出,中共的一黨專政確為中國崛起的因素,但低民主、低人權的一黨專政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能匹配世界及中國人對中國未來的期待,更必禍害全球文明。

中共不能就將一黨專政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破罐子破摔到底,而應當在國家治理及普世價值上懷有更高質量的自期與追求,使中國以「可信/可愛/可敬」的型範立足世界。

如此,正本清源,中國始能破解美國及西方阻滯中國崛起之行動的正當性。如此,崛起的中國始能雍容自信地面對世界,面對自己,面對台灣。

綜上所論,歸納為兩個觀點:

一、台灣與美國面對的是不一樣的中國:美國是出自地緣政治的「修昔底德陷阱」來應對中國。要壓制中國,以台灣為槓桿。這可謂是一種物理的觀點。但台灣畢竟是一個漢族及漢文化為主體的社群,距大陸又僅一衣帶水,台灣所面對的十四億中國人,在地緣、血緣、文化及歷史上都不僅是物理的存在,與美國面對的中國完全不同。

美國可與中國永遠鬥而不破,台灣卻不可能永遠與十四億中國人為敵。台獨說:「誰跟你是中國人?」但十四億人必視你為數典忘祖的中國人。

因此,卜睿哲說:台北所定義的國家利益,並不一定和華府(所定義的「國家利益」)相同。本文想強調,二者不是「不一定相同」,而是「必定不同」。

例如:美國對台積電,只消大肆渲染兩岸有開戰之虞,就能輕易地將台積電「騙劫」赴美,甚至稱在台海開戰時不惜最後炸毀台積電(因此獲頒特種大綬景星勳章?),這是美國的國家利益。但是,站在台灣的利益上,則理應致力增強台積電的本土存在,鞏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上的關鍵地位,形成「矽盾」,這才是國家利益。

又如,美國可以主張全體台灣人拿起 AK四七步槍去打中國人,台灣則須顧慮屆時兩類台灣人可能拿 AK四七步槍對殺。因為,美國與台灣面對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

二、兩岸應當正確定位中國與台灣:中共一再說,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換個角度看,台灣問題也就成了美國及西方節制中共的槓桿中的槓桿。台灣有事,世界有事。中共若在台灣問題上犯錯誤,就可能掉進西方的陷阱。

但是,倘若中國崛起真正能夠升高至「為全球文明建立典範/為兩岸人民創造救贖」的高度,中共就不至於在台灣問題上犯錯誤。武統是國難,更是國恥,尤其是違反全球文明,心靈契合才是正道。兩岸若要心靈契合,中共不能消滅中華民國,台灣不要搞台獨,兩岸皆應「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

台灣切勿「舔美毀台」,傻傻將自己定位為牛棚待命的烏克蘭,中共更勿將自己定位為向「世界有事」挑釁的俄羅斯。

中國崛起當然是一個攸關全球文明的極重大事件。中共不能在全球文明上犯大錯,台灣更沒有在面對中國崛起時犯錯的餘地,絕對不可用美國的眼睛看中國。












願8050悲歌別再上演


2023-05-14 00:40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日本8050問題越來越嚴重,那些足不出戶的孩子平均年齡漸漸升高,照顧他起居的爸媽也跟著老了。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母親節又到了,康乃馨的芬芳是母親的味道,母親的偉大無需多言,那是為人子女終其一生都報答不盡的。

在感恩的季節,卻有一群母親即使老邁仍要照顧家中的老孩子。「橘世代」報導八○五○社會現象,年邁的八十歲父母,要養五十歲的中年子女,人生的黃昏困在長照陰霾裡,看不見夕陽的美麗,沒有苦盡甘來的清福,那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浩劫,也是母親的一齣悲歌。

有位朋友從小罹患小兒麻痺,六十歲的她終身未嫁,中年時又不幸得到糖尿病,現在由八十幾歲的老母親照顧她。年輕時母親告訴她,沒結婚沒關係,健康快樂最重要。不料女兒步入中年後慢性病纏身,母親晚年還得事事照顧她,母親節的到來,對她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日子,不需要任何人的祝福,卑微的願望只想擺脫長照地獄

我常常在周末遇到一對母子,有時在菜市場,有時在前往菜市場的路上。這對母子就住在附近,兒子年輕時娶了外籍新娘,後來老婆跑掉了,只剩母子倆相依為命。兒子平日上班,母親料理三餐。假日,母子上菜市場,母親走在前頭,兒子像個護法小心翼翼跟在後面,兒子有著和母親一樣壯碩的身形,母親走過菜攤、肉攤、魚攤、停駐,兒子兩手便掛滿了塑膠袋,母子的身影成了菜市場假日慣常的風景。

看似相安無事,和諧的畫面,其實兒子始終走不出老婆跑掉陰霾最後罹患重度憂鬱症不得不辭掉工作,也無法陪母親來買菜了。後來母親需拄著拐杖,但依然每個周末來菜市場,遇到熟人總是長吁短嘆,不知兒子何時能好起來,不知她還能照顧兒子到什麼時候,或許哪一天她就先走了。

鄰居五十歲的兒子幾年前因案進了監獄,兄弟姊妹都放棄他,只有老母親每兩周帶著兒子愛吃的食物去探望他。兒子出獄後,和母親同住,找工作不順,成了社會邊緣人,有時做做資源回收,母親只能常拿出老本接濟他。

八○五○現象,是老後沉重枷鎖,那是為人父母者說不盡的辛酸,那是比地獄更深的地方。但願八○五○悲歌不要一再上演,願我們的社會制度更加健全,願為人子女者都能成為父母親老後的依靠,願天下母親不再為孩子流淚。















長照家庭晴朗未來


2023-05-14 00:43  聯合報/ 趙萃文/大學助理教授(台北市)
北巿年近八旬高齡母不堪長照身障子,身心俱疲 涉嫌以膠帶封口鼻殺死兒子。記者李隆揆/翻攝


台北市十二日發生一起兇殺案,初步調查八十歲母親照顧患有重度小兒麻痺的兒子逾四十年,不堪長期照護,在心力交瘁下動手殺人。

我國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近年來民眾因不堪長期照料,又不忍親人受病痛折磨,親手結束重病或老年近親屬生命的案件層出不窮,已形成社會與司法的困境。

現行刑法第二七一條普通殺人罪法定刑為十年以上、無期徒刑或死刑,長照殺人案被告需連續減刑三次才可能宣告緩刑。迄今僅今年二月一陳姓老婦因照顧洗腎丈夫卅餘年不堪壓力將之殺害,二審法官撤銷一審判決,以老婦殺人後自首、情節情堪憫恕、經精神鑑定符合刑法第十九條二項精神耗弱連續減刑三次,改判兩年徒刑、緩刑五年,但仍未定讞。

在有識者如陳長文律師民間團體呼籲下,法務部於今年二月研議修法,包括:修正刑法第七十四條放寬緩刑條件為三年以下徒刑;修正刑事訴訟法第二五三條之一第一項另增訂「被告所犯為前項以外之罪,符合法定減輕其刑事由,而得處以有期徒刑未滿三年者,準用前項(緩起訴)規定」以降低緩起訴門檻;另擬於刑法殺人罪章增訂情節較輕的「長照殺人罪」,法定刑大幅降低為七年以下徒刑。立意至為良善,唯遲遲不見後續修法動態,令識者心焦。

觀諸長照家庭大抵披星載月地忙碌,在無盡瑣碎及長期照護壓力下不斷被摧折。他們所擁抱的不是親情,而是可怖的無奈及悲涼,未來的歲月是定然走向無望頹唐;大多數人可謂生無可戀,只在等待有一天自己也病倒。刑法規制及司法判決對處絕境的這些人,若缺乏人性考量與計議,將永遠難以得到民心。

綜言之,做父母或子女的,能責怪家人罹病,害得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嗎?家貧,尚且可以束緊腰帶過日子;家人長病,親友偶爾關懷與慰問也是愛莫能助。呼籲法務部盡速將刑法修正案陳報行政院審轉立法院審議,同時補漏我們的社會安全網協助長照家庭引出生機通過苦難,許他們一個晴朗的未來。














別再讓傳統習俗 阻礙男女平權


2023-05-14 00:41  聯合報/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五月是個溫馨、感恩母親的季節,讓人讚揚女德的偉大和應受到的尊重。惟近日有位友人的父親剛過世,母親就要她簽下自願放棄書,把財產全部留給弟弟。她是傳統的鄉下婦女,不敢違逆長輩之意;雖順從地簽名蓋章,內心卻頗有怨懟,令我感觸良多。

人類走到廿一世紀,許多華人的觀念仍停留在以前,以男方為中心。例如婚禮檢視新娘斷掌;潑水和放扇等習俗,嫁女兒形同和娘家分散;屬虎不能當花童;年初一不可回娘家,說是會瓜分福氣;請男童安床,希望早生貴子;奉茶、戴戒指,希望將對方「壓落底」,壓根就是性別歧視。

不論是客家或閩南,礙於舊有的習俗,女兒不得繼承遺產,這是典型「重男輕女」思維下的產物。雖然法令規定女兒有繼承權,許多地方仍維持傳統,約定俗成就像枷鎖綑綁,女性很難改變宿命。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去的水」,一出嫁等於是外姓。曾發生一對孝順的姐弟,為了讓離婚的母親入宗祠享祭祀,特地偽造結婚證書;幸賴檢察官善體民情,得不起訴處分,卻反映出時至民主時代,不少人的思維反而變得更復古。

男女平權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對於立基點不公平的待遇,卻顯得無能為力。時代不斷地推進,女性也應自我覺醒;若仍停留在「男尊女卑」的傳統舊思想,想真正落實男女平等,恐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周行一/青年人生理財規畫的盲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青年人生理財規畫的盲點
◆  楊志良/民進黨續執政 將喝更多孟婆湯
◆  馬凱/心目中的中華民國領袖
◆  劉憶如/台灣出口年增率持續負成長的警訊
◆  洪蘭/3C產品 無法代替父母育兒
◆  葉銀華/投資人對股利的正確認知
◆  盛治仁/創造具心理安全感的工作環境





周行一/青年人生理財規畫盲點


2023-05-14 00:37  聯合報/ 周行一(作者為政大財管系名譽教授)
理財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在學校教個人理財,大學生做的人生理財規畫給我兩個頗為意外的觀察。第一、很高比例的同學沒有規畫要生小孩;第二,高比例的同學未認真思考退休規畫

第一個觀察符合社會的現實狀況,與台灣出生率非常低的趨勢一致,現在每一對夫妻平均生○點八九個小孩。我的學生考慮要生小孩的比率大概是兩成,而且要生兩個以上的絕無僅有。台灣的出生率已經為全世界最低之一,以我的學生之理財規畫情形換算,一百個學生只有廿個想生一個小孩;如果這一百個學生性別對稱,同時也都結婚,五十對夫妻的生育率大約是○點二,也就是每對夫妻生○點二個小孩,這是非常令人擔心的現象。雖然我的觀察樣本只有幾百個,但我的直覺是,這批學生的想法是有代表性的。

第二個觀察,學生對退休規畫思考不多,令我更加意外。退休是社會上經常被討論的議題,而且政府預算赤字與日俱增,幾年前才大幅縮減公教人員退休金最近媒體經常報導勞退基金將在幾年內破產,同學們不太可能完全沒有接觸到這些訊息,卻未認真思考退休規畫!

學生在規畫中想到的通常是眼前的事情,例如結婚、買車、買房等等。規畫結婚的人數比要生小孩的高很多,這算是好現象,畢竟結婚可能有助於提高出生率,但是沒有想很遠的事情,反映人性短視,比較關心眼前的問題。退休是四、五十年以後的事,對同學來講,可能也不容易思考不確定性太高的未來。

我常跟學生分享,人要看的長遠,現在覺得小孩是個負擔,剝奪了自己的工作與休閒時間,而且撫養小孩的費用可能很高,但是長期以後,卻可能因為有小孩而比較快樂。

我觀察朋友退休以後,聊的事情多與健康、子女、有沒有做阿公阿嬤有關,而且經常因為有了孫子女輩之後,生活又有了新的興奮與方向。年紀大了有子女跟自己互動,又有孫子女輩可以去關心與照顧,是一種很好的老年心理療癒,讓退休生活更多采多姿,是很好的事情。

退休的規畫尤其重要,科技的進步正造成社會全面性的巨變,我們所熟悉的工作,可能很快被科技取代;經濟景氣的變化,也因科技變異度高而愈來愈難以捉摸。地緣政治風險大為提高,也與科技息息相關,先進國害怕後進國科技進步迅速帶來的威脅

人類適應科技變化能力不佳貧富差距擴大與較少數人能利用科技讓自己更富有而較多人無法趕上相對所得愈來愈低有關。而科技變化的速度遠快於教育內涵的改變,使得各國政府愈來愈仰賴福利政策舒緩貧富差距擴大問題

因此民眾更需要提早規畫退休,為不確定性愈來愈高的退休未來及早準備;不管科技如何進步,愈早準備,能夠投資的時間愈長,就愈有能力準備未來的退休生活。儘管年輕人感覺退休非常遙遠,但是過來人都知道,一眨眼就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