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經濟/勞動供需失衡 反映經濟困境

.聯合報社論..分而治之的政府,得不到團結的國家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崩壞的神主牌
.經濟日報社論.勞動供需失衡 反映經濟困境







經濟/勞動供需失衡 反映經濟困境


2017-08-22 02: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有兩則與勞動人力運用相關的新聞,一是備受矚目的基本工資審議,二是國發會針對人才外流危機提出了因應對策。這兩則新聞同時出現,正好可以相互對照,不幸的是,相互對照的結果更顯示出我國經濟發展與勞動市場面臨的深層困境。
基本工資審議的結果調高了4.72%,基本月薪將達22,000元、時薪則達140元,雖說每次調高基本工資總難以讓勞資雙方同時滿意,但此次資方看來較以往更為忿忿不平,直指此次是「政治性裁定」。
資方訴求中有一項是「中小企業資方正承受比勞工更大的壓力」,希望「共體時艱」,不要調高太大幅度的基本工資。這些訴求都說明了大多企業對於勞動投入的需求仍大,以至於仍希望透過低工資來維持「人口紅利」。此外,由現階段的外勞使用人數仍持續快速增加,甚至遠高於經濟成長率來看,台灣經濟對廉價勞動的依賴日深,充分反映出追逐低成本的經濟性格。這是台灣勞動需求面的現況。
另一方面,國發會憂心人才外流,直指人才外流的原因有三:一是低薪、二是鄰國挖角、三是投資動能不足。這是台灣勞動供給面的情況。國發會為此提出了四大對策—促進投資與協助產業升級、改善薪資與留才條件、提升就業力、鼓勵人才海外交流及回流。這則新聞顯然未引起太多重視,一來因為大家更關心會直接影響荷包的基本工資審議結果,二來這四大政策並無新鮮之處,每一項都是歷任政府曾宣示要大力推動的政策。
兩則新聞對照,可知台灣的勞動需求面仍視提高薪資如寇讎,致力維持低薪資成本;勞動供給面則呈現人才因低薪出走日多,已成國家危機。這樣的供需失衡反映了台灣經濟的結構性困境,因此若要解決問題,必須由結構性著手,各種單一政策難有實效,歷史已有明證。經濟部各局處對於「促進投資與協助產業升級」每年投注無數經費,換得的卻是「中小企業資方正承受比勞工更大的壓力」。這種無視效益成本比極低的政策還是少用的好。
台灣向來自詡擁有豐沛技術性勞動,奈何如今卻愈來愈依賴屬於非技術性勞工的外勞。當外勞源源不斷供應,廉價外勞也使得台灣的產業升級轉型受到影響。當全球朝向智慧化生產、減少勞動投入的趨勢大步邁進時,我們卻反其道而行地更大量使用外勞。當業界用「調高基本工資只是便宜了外勞」為由抗拒調高基本工資時,其實正凸顯了本土勞工已被外勞挾制的事實與悲哀。
依據經濟原理,一國的經濟成長係善用其各項資源而來,其中最具優勢、最被利用的資源會有相對較好的報酬。台灣地狹人稠,向來欠缺各種天然資源,最重要的資源是優質人力,因此人力報酬理應相對較高。但勞動市場失衡的現象說明了勞動市場受到外力扭曲,勞動價格難以自動調節供需,並反映在實質薪資的長年停滯之上,一旦有「鄰國挖角」情事,當然就很難留人。
我們觀察美、日、韓等其他國家的狀況,近年來實質薪資都有明顯成長,與台灣實質薪資停滯的情形迥然不同,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國家的經濟都能提供愈來愈多的專業性人才需求,因此不但薪資得以成長,也沒有人才外流危機。
政府是應該協助產業發展,因為產業發展可以帶來更高的所得、更好的勞動條件與更理想的所得分配。然而,若政府協助產業的政策無法達到上述目標,甚至使之惡化,則政府的產業政策就有檢討的必要。或許拿掉許多過度協助與保護的政策,讓廠商開始練習面對合理成本,讓企業主開始思考如何真正發揮企業能力,才是真正有助於產業轉型升級的良方,也才能真正「把餅做大」。

聯合/民進黨崩壞的神主牌


2017-08-22 02:2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政府追求非核家園,一再保證不會缺電。 本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過去口徑一致,從總統、閣揆、到立委都說台灣不會缺電;但最近連續嚴重的供電事故,讓這個說法不攻自破。過去幾年,我國電力備轉容量率都在十%到廿%之間,甚至更高;但今年夏天,卻連四%都無法維持。全台大停電,戳破了這個謊言。
儘管事實擺在眼前,且為此已耗損了經濟部長和中油董座,蔡政府仍無視供電危機,宣稱核電不是選項,堅持早已修復的核一一號機和核二二號機放著不用。接近完工的核四則持續封存,讓它餵蚊子。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反核」是民進黨的神主牌。
蔡政府當初喊出「非核家園」,理由是「沒有核電,也不會缺電」;這和民進黨另一個神主牌「台灣獨立」有異曲同工之妙。上台前蔡英文喊出兩岸「維持現狀」,說民進黨過去的主張無礙於維持兩岸現狀;但如今,兩岸是什麼現狀?
不論兩岸政策或能源問題,民進黨死抱這兩塊神主牌不放,當然是迫於形勢。假如退讓,就等於宣告自己過去的主張都是騙人的。但民進黨的主張,已讓台灣在經濟,兩岸、內政上都難以「維持現狀」,而且向下沉淪,神主牌的全面崩壞,也只是遲早的事。
任何政黨都應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只顧膜拜意識形態。此時此刻,蔡政府解決不了人民需求,卻拚命維護自己的神主牌,說明這是個失格的執政黨。最怕的是,執政黨的失格,卻拿全民福祉來陪葬。

聯合/分而治之的政府,得不到團結的國家


2017-08-22 02:2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政府對藍綠支持者「分而治之」的態度,導致社會裂痕日益擴大。圖為世大運開幕,蔡英文總統(中)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左)一同現身,向觀眾揮手致意。 記者許正宏/攝影



反年改群眾鬧場,打壞台北世大運的開幕風光,讓國人深感遺憾。與此同時,民眾看到了一連串「震怒」:蔡總統震怒,下令嚴懲;林揆震怒,要求閉幕後追究失職責任;葉俊榮撂下重話,再有維安疏失分局長立刻下台;柯文哲則爆粗口,大罵鬧事者「王八蛋」,說「國家不能再這樣軟弱下去」。這麼多的震怒,除說明維安警力日漸控制不了陳抗秩序,也顯示被撕裂的台灣已經失去「團結一心」的可能。
嚴格而論,當天以五千警力對付近千名各路示威人士,綽綽有餘。而且,區區一名示威者闖過封鎖線,警力也應該很快可以將之制伏。誰料,現場卻宛如無指揮狀態,員警不僅遭示威者打傷,更因外面起鬨群眾放煙霧罐、鳴汽笛的攻勢而分散了注意力,導致場面失控。事實上,在小巨蛋館內等待進場的外國選手隊伍並無安全之虞,但這些選手因恐懼或觀望而止步,而大會人員又不知如何引導他們入場;結果,就出現了開幕場地空蕩蕩的景象。可見,大會的現場維安和應變能力皆顯不足。
由此,可以看出幾個問題:一是該抓起來的人沒抓住,二是該控制的場面卻失控,三是臨場指揮及應變的能力低弱。事實上,警方面對的只是一群存心鬧場、卻沒有暴力意圖的示威者,卻處理得這麼糟;萬一碰上居心叵測的暴徒或恐怖份子,結果將如何,讓人難以想像。
再深一層問,這群反年改民眾多半是退休公教警消出身,何以他們竟然不顧惜國家的光榮和顏面,選在台灣主辦國際賽事的場合前來鬧場?比較簡單的說法,可以說這些人「不識大體」,或者他們對於年改「心懷怨恨」。但從社會心理層面看,粗暴的年金改革把這群人打成「既得利益者」,然後又強行加以剝奪,使他們產生了嚴重的相對剝奪感,而覺得必須透過如影隨形的示威來發洩其憤怒。對此,蔡政府從未好好安撫,恐怕只會愈發增加他們的怨怒。
從另一個層面看,蔡政府上台後,屢屢對各種罷工、抗議、乃至學運提供鼓勵及獎賞,甚至到了踐踏法治的地步,這也是反年改團體陳抗行動越來越不顧後果的主因。例如,華航空服員罷工,獲得了最大的紅包獎勵;國道收費員示威,蔡英文甚至要民營企業掏錢共同解決;高中生抗議課綱,因而獲得參與課程審議的權利。包括太陽花運動入侵行政院及占領國會,都先以「行政院撤告」以示嘉勉,繼則由北院以「公民不服從」為由給予寬貸。這種種處置,難道不是在鼓勵民眾上街陳抗?再試問,是妨礙選手進場嚴重,還是妨害國會運作嚴重?
歸根究柢,台灣街頭陳抗層出不窮,到了警方疲於奔命卻又不敢強硬對待的地步,主要原因,不正是蔡政府的標準錯亂所致?凡是抗議「前朝」的,都視為「有功」,可以法外施恩;凡是抗議本朝的,要一律嚴懲,絕不寬貸。如此日積月累,法治界線模糊不清,警察執法要如何強硬起來?民眾要遵守什麼法制?
這次反年改團體鬧場世大運,受到了輿論強烈的譴責,是咎由自取。但是,蔡政府對藍綠支持者「分而治之」的態度,導致社會裂痕日益擴大,國家認同日漸難以凝聚,台灣的光榮感變得難以分享,要負更大的責任。在處理國政上,蔡總統不僅始終將反對黨的意見拋在一旁,在國家建設和預算的分配上明顯重綠輕藍;甚至在人事任命和政治決策上,都抱存「壯大綠營、貶損藍營」的私心。陳水扁執政時,形式上還作出要當「全民總統」的模樣;到了蔡英文,則擺出一副「綠色當家」的姿態,這才是社會分裂擴大的主要因素。
我們要提醒蔡總統:一個「分而治之」的政府,得不到「團結一心」的國家。世大運開幕式上演的,只是序曲而已。

【重磅快評】請出大老掌油電 這是什麼老大心態?

.【即時短評】是誰傷害了林奕含?
.【即時短評】 笨蛋!問題不在健保卡
.【即時短評】林奕含案偵結 檢方給社會上了什麼課?
.【重磅快評】請出大老掌油電 這是什麼老大心態?
.【重磅快評】八大家傳遞封建?扣帽子不應如此廉價
.【重磅快評】猶記光州豪氣接旗 暴怒後更要辦好世大運
.【即時短評】蔡是國家元首 還是鬥贏軍公教的勝利者?







【重磅快評】請出大老掌油電 這是什麼老大心態?


2017-08-22 10:12 聯合報  主筆室

民進黨大老蘇貞昌(右)與游錫堃。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油董事長陳金德因815大停電下台,台電董事長朱文成今年10月要屆齡退休,近日傳出多位民進黨民代推薦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與游錫堃等黨內大老出任油電兩大國營事業的董事長,行政院長林全也說「確實有在思考」。
民進黨去年全面執政後,逐步將政府掌控的國營企業等周邊單位人事換為綠營人馬,中油與台電身為國營事業龍頭,人選安排更是重要。去年中油與台電董事長分別由陳金德與朱文成接任,前者是空降,後者則是從總經理升任。陳金德接掌中油,與高雄市長陳菊的淵源最是關鍵,朱文成掌台電,則是希望借重他的專業,度過今年供電難關。
815大停電引發重大民怨,油電兩大董事長異動已幾成定局,815停電被蔡英文總統認定為國安危機,既是關係國安,油電董事長的人選安排更是重要,若最終真如近日政壇所傳,要由民進黨兩位大老接掌中油與台電,這樣的老大心態,不但無法解決國安問題,反而可能進一步加劇國安問題。
馬英九執政八年時期,中油與台電董事長人選雖有空降安排,但基本上仍尊重專業。這段時間曾出任中油與台電董事長的人選,朱少華、陳貴明與李漢申都是從基層一路做起,熟悉公司業務;黃重球、施顏祥與林聖忠等人雖是空降,但他們均有經濟部部長或次長的歷練,轉任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在業務銜接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蔡總統去年上台後,多個國營事業人選的安排已被外界質疑缺乏專業考量。陳金德因815停電下台,政府沒有記取教訓,反而傳出要安排黨內大老出任油電董事長,其中一個主要的說詞是中油與台電規模龐大,即便改朝換代,新政府仍難以掌控,因此要找一個夠份量的大老,才能夠鎮得住這兩大國營事業。
這樣的思維透露出蔡政府對油電兩大國營事業的不信任,若真的安排黨內大老出任油電董事長,更是凸顯對專業的不信任。815大停電後,民進黨內部反彈聲浪極大,此時蔡政府想找大老來出任油電董事長,是要藉大老的專業來鎮住中油與台電,還是要藉大老的輩份來鎮住黨內派系的雜音,後者或許才是政府想做卻不能說的真正原因。

【即時短評】林奕含案偵結 檢方給社會上了什麼課?


2017-08-22 11:20 聯合報  記者何祥裕╱即時報導

已故作家林奕含。 圖/取自林奕含臉書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今年4月輕生,在出版社轉發她父母關於女兒輕生是因為走不出遭補習班老師性侵的陰影後,全案如野火遼原般在社會延燒,檢方今天公布偵辦結果,偵結內容將林奕含的病情、戀情、家庭因素等,都攤在陽光下,最傷的是林奕含父母,最可憐的是林奕含。
儘管林的父母不願提告,對於檢方要求提供林的日記等資料也拒絕,但案子實在鬧太大了,檢方也不得不從周邊證據來追查是否性侵、羞憤自殺等,從處分書來看,檢方真的查到鉅細靡遺,調查內容對照林奕含父母前後多次貼文,其實是矛盾的,除了不起訴處分,檢方其實也有比較溫暖人性的選擇,以簽結案件方式處理(不用公布調查細節),保護死者與家屬。
只不過,這類社會矚目案件,檢方大都不敢如此,以免招來「吃案」的批評,根據檢方認定,結果就是林奕含與陳國星應有交往,也有性行為,林奕含的心理諮商談到與陳的性行為敘述,相信會讓當初為林抱屈的社會大眾感到不可置信,甚至連著作中提到另有兩人受害,檢方調查後也認為並非事實。
這種結局,恐怕是林奕含父母及社會大眾始料未及,由於全案必須依職權送高檢署再議,萬一發回可能又要再傷林家一次,相信當時林的雙親貼文,原意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補習班狼師,但最後卻反而傷了自己,當初靠狼師事件推波助瀾的人,可能就是幫凶,林奕含案,給了社會大眾好好上了一課。


【即時短評】 笨蛋!問題不在健保卡


2017-08-22 13:5850  記者張家樂╱即時報導

中央健保署送給水里鄉,在地換發健保卡的便利。圖/本報資料照片



南投縣50餘萬縣民,有人碰上心血管疾病,就得緊急外送,因為全縣沒有一家醫院能作心導管手術。若是罹患惡性腫瘤,也只有到都會區的大醫院,來回奔波,一人罹癌、全家人都辛苦。
南投縣是農業縣,農民誤食農藥,都要轉送台中或彰化的大醫院急救;早在三十年前,彰化基督教醫院就成立農藥毒物急救中心,南投縣迄今仍無農藥毒物的急救專責醫院。這些問題,難道不比申辦健保卡來得重要嗎?
二年前的八仙塵爆,造成嚴重傷亡;如果類似的意外,發生在南投縣,那就要自求多福了。因為南投縣,除了埔里基督教醫院,找不到其他的燒燙傷急救中心。嚴重灼傷的病患,還要在送往台中路程上,持續忍受痛苦煎熬。另外像車禍傷患,需要開腦手術,腦外專科醫師也很有限。
台灣實施健保逾20年,南投縣民的健保費一毛錢也沒少繳,但一直都只有「半票的待遇」,這是什麼道理。這些長年老問題,政府不思
解決,健保署長拿著換發健保卡的便利來到山城,把淳樸的村民,當成笨蛋在唬弄,讓人覺得厭惡。畢竟,問題不在健保卡!

【即時短評】是誰傷害了林奕含?


2017-08-22 17:55 聯合報  記者陳金松╱即時報導


女作家林奕含輕生,引爆補教名師陳國星是否涉誘姦性侵疑雲;事件喧擾4個月,陳國星獲不起訴,但已是「千夫所指」,宛如過街老鼠,付出代價。林奕含呢?她選擇結束生命,卻因被迫得接受社會自以為是的人幫她討公道,結果是如「鞭屍」般被揭露她生前隱私,傷害林奕含的,又豈只是陳國星。
回顧整起事件,林奕含今年4月輕生,因出版社轉發林奕含父母聲明,指林輕生是因走不出遭補習班老師性侵陰影,事件就此野火燎原;不只鄉民憤慨,更有許多自以為是的「正義之士」跳出來,瘋狂追殺陳國星。大家義憤填膺,不理性的情緒性動作紛紛出籠,就連案子偵結了,還是有人「王八蛋」、「報應」出口,繼續滿足鄉民和自己的情緒宣洩外,什麼忙也幫不上。
撇開道德層面,林奕含的死幾乎確定和陳國星無直接關聯,檢察官查的鉅細靡遺,不可能違背良心和職責做出起訴處分;至於家屬為何不願提告、不肯提供林奕含日記、電腦紀錄供查,當然是不希望更多林奕含的隱私被攤在陽光下,答案其實早就很清楚了。
林奕含的人生故事,只有她最清楚,沒有人是神,不可能還原她在世時的所有事實原貌,司法給我們的答案,或許不可能滿足所有人,但卻最趨近事實;繼續妄加批判,只是凸顯理盲和無知。
賴清德說的沒錯,陳國星已經付出代價了,他因為多年前的一段不應該有的感情,幾乎身敗名裂、無臉見人;但除了陳國星,林奕含的父母因那紙聲明,付出的代價又何嘗不大,拜託那些自以為正義,大放厥詞的別人別再說三道四,繼續在傷口灑鹽的人,才真的應該有報應!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2017-08-22 06:04 聯合報  蘇蘅


莎士比亞在「李爾王」中說:「為失敗找藉口,最後只會使傷口越撕越深。」前幾天台灣大停電,全民看到三場政府道歉秀。先是十五日經濟部長李世光和中油台電董事長,一字排開道歉。接著是蔡英文和林全在臉書道歉,十六日蔡英文再度為跳電及停電造成民眾不便,向全民道歉。
三次道歉有打動民心的真誠嗎?沒有。因為蔡英文卻發現「這個系統無論在系統的設計或管理的專業上,都明顯地過於脆弱,而且『經過了這麼多年』,也沒有採取強化的積極作為」。說「經過這麼多年」,而不說「我執政一年多」,明顯諉過前朝。
正如去年另場對原住民的道歉,蔡英文這麼說:「歷史的發展是,『後來的這一群人』,剝奪了原先這一群人的一切。讓他們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流離失所,成為異鄉人」;這種「推給前朝」、強調「我已經很努力」的蔡式道歉,已是常見套譜。
日本學者小谷真理子解釋,很多政治道歉只是策略儀式,表面雖然道歉,但自認沒錯。她說日本領袖最常用這招,只為安撫百姓不安情緒,不是在改過變革。結果人民沒有感覺,問題也沒真正解決;可稱「自我感覺良好的道歉」(feel-good apology)。
當然,要政治人物真誠道歉,難上加難。因為會凸顯政治人物能力不足,自貶領導名聲,更對不起支持者。公開道歉更有高風險,因為,政治領袖每次道歉,都要再次承受對領導團隊的負面責難;高高在上的領導者,會因認錯看起來無能,等於被公開羞辱,所以道歉常不乾不脆,只求「減少損害」。
其實領導人及時道歉,不但支持者會原諒,好的道歉更可增加凝聚力,幫政治人物加分。
二○一五年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以色列,公開發表德國領導人自二戰後最重要的演講,要讓等待六十多年的以色列人民聽到道歉。她說,德國人「心裡非常清楚」,「納粹犯下屠殺歐洲猶太人的滔天大罪,大規模殺害六百萬猶太人,為猶太人、歐洲和全世界帶來難以形容的痛苦」,德國人以「納粹大屠殺」為恥。
反觀日本,戰後從未有像梅克爾明確向被侵略國道歉。無論對發動二戰、南京大屠殺到慰安婦問題,都是推拖反覆,造成鄰國的不信任,不斷要求日本深刻反省誠摯道歉,這表示卅多位歷任首相的道歉都做了白工。
但道歉也非無往不利。二○一六年基民黨在地方選舉得票創新低,梅克爾意識到和難民政策有關;首次罕見公開承認「基民盟在難民政策上,不是每件事都做對」,也承認二○一五年夏天歐洲爆發難民潮,政府確實「毫無準備」,過去一年半都犯錯;並表示不再說空洞口號,承諾改變政策。
很多評論稱贊梅克爾不諉過卸責,答應扭轉難民政策的錯誤,態度真誠。但梅克爾「不是每件事都做對」的高調認錯,也受媒體抨擊。
道歉雖是當代世俗的政治贖罪儀式,但誠實面對仍最重要。梅克爾至少承認在難民政策,政府確實「毫無準備」、「失去控制」;但蔡英文和林全的「非核家園」政策,迄今配套準備嚴重不足,卻無一句真誠的自我檢討。
每當政府出錯,民眾很希望看到第一句就說:「我們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只是這種道歉,我們現在還沒看到。
(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