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2017-08-22 06:04 聯合報  蘇蘅


莎士比亞在「李爾王」中說:「為失敗找藉口,最後只會使傷口越撕越深。」前幾天台灣大停電,全民看到三場政府道歉秀。先是十五日經濟部長李世光和中油台電董事長,一字排開道歉。接著是蔡英文和林全在臉書道歉,十六日蔡英文再度為跳電及停電造成民眾不便,向全民道歉。
三次道歉有打動民心的真誠嗎?沒有。因為蔡英文卻發現「這個系統無論在系統的設計或管理的專業上,都明顯地過於脆弱,而且『經過了這麼多年』,也沒有採取強化的積極作為」。說「經過這麼多年」,而不說「我執政一年多」,明顯諉過前朝。
正如去年另場對原住民的道歉,蔡英文這麼說:「歷史的發展是,『後來的這一群人』,剝奪了原先這一群人的一切。讓他們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流離失所,成為異鄉人」;這種「推給前朝」、強調「我已經很努力」的蔡式道歉,已是常見套譜。
日本學者小谷真理子解釋,很多政治道歉只是策略儀式,表面雖然道歉,但自認沒錯。她說日本領袖最常用這招,只為安撫百姓不安情緒,不是在改過變革。結果人民沒有感覺,問題也沒真正解決;可稱「自我感覺良好的道歉」(feel-good apology)。
當然,要政治人物真誠道歉,難上加難。因為會凸顯政治人物能力不足,自貶領導名聲,更對不起支持者。公開道歉更有高風險,因為,政治領袖每次道歉,都要再次承受對領導團隊的負面責難;高高在上的領導者,會因認錯看起來無能,等於被公開羞辱,所以道歉常不乾不脆,只求「減少損害」。
其實領導人及時道歉,不但支持者會原諒,好的道歉更可增加凝聚力,幫政治人物加分。
二○一五年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以色列,公開發表德國領導人自二戰後最重要的演講,要讓等待六十多年的以色列人民聽到道歉。她說,德國人「心裡非常清楚」,「納粹犯下屠殺歐洲猶太人的滔天大罪,大規模殺害六百萬猶太人,為猶太人、歐洲和全世界帶來難以形容的痛苦」,德國人以「納粹大屠殺」為恥。
反觀日本,戰後從未有像梅克爾明確向被侵略國道歉。無論對發動二戰、南京大屠殺到慰安婦問題,都是推拖反覆,造成鄰國的不信任,不斷要求日本深刻反省誠摯道歉,這表示卅多位歷任首相的道歉都做了白工。
但道歉也非無往不利。二○一六年基民黨在地方選舉得票創新低,梅克爾意識到和難民政策有關;首次罕見公開承認「基民盟在難民政策上,不是每件事都做對」,也承認二○一五年夏天歐洲爆發難民潮,政府確實「毫無準備」,過去一年半都犯錯;並表示不再說空洞口號,承諾改變政策。
很多評論稱贊梅克爾不諉過卸責,答應扭轉難民政策的錯誤,態度真誠。但梅克爾「不是每件事都做對」的高調認錯,也受媒體抨擊。
道歉雖是當代世俗的政治贖罪儀式,但誠實面對仍最重要。梅克爾至少承認在難民政策,政府確實「毫無準備」、「失去控制」;但蔡英文和林全的「非核家園」政策,迄今配套準備嚴重不足,卻無一句真誠的自我檢討。
每當政府出錯,民眾很希望看到第一句就說:「我們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只是這種道歉,我們現在還沒看到。
(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