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經濟/經濟外熱內冷 警訊不容輕忽

.聯合報社論..蘇嘉全假藉「一事不二議」大肆濫權
.聯合報黑白集.國語日報變國營事業?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外熱內冷 警訊不容輕忽










經濟/經濟外熱內冷 警訊不容輕忽


2017-09-01 02: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以來,台灣經濟表現出現兩極化的現象,一方面進出口表現突出;但是國內經濟卻出現蕭條的景象,兩個非常不對稱的表現,令人擔憂。政府部門應該針對此一現象做出更好的因應措施,否則,萬一國際景氣反轉,台灣經濟可能就會立即出現嚴重衰退。
近來幾個重要經濟指標,變動方向很不一致,使得國人對於今年下半年的經濟走向,難以捉摸。在好消息方面,我國對外貿易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今年以來每個月的出口成長率幾乎都維持在兩位數以上,今年到7月底,平均的出口成長率達到12.5%;同時,進口成長率也維持在16.5%左右。此外,上周才公布的7月份訂單成長率也維持在10.5%的水準,這表示8、9兩個月的出口應該也會不錯。
在進出口表現不錯的情況下,國內幾個機構對全年經濟成長率的估計也不斷上修。以主計總處為例,年初預估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1.92%,到7月時最新的估計已經上修到2.11%;同時,其他經濟機構估計也都超過2%,其中最高的是中研院預估的2.18%。如果8、9月的出口成長率仍然能夠維持兩位數,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再往上修正。
由於出口占台灣GDP的七成,出口成長當然可以大幅帶動經濟,而導致出口成長的主因在於國際經濟景氣的快速復甦。依IMF估計,今年全球的貿易成長率可以達到4%,比去年的2.3%幾乎多了一倍,當然也因此帶動了台灣的進出口。
從數學上來看,由於出口約占GDP的七成,當出口成長率達到10%時,應該就可以拉動7%的經濟成長率,但是為什麼我們的經濟成長率還在2%的低水準徘徊?主要原因就在於國內經濟部門的表現太差。
從國發會公布的景氣燈號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今年以來,外銷訂單成長率一直很高,這是很重要的領先指標,但是為什麼今年前三個月的領先指標還維持在持平的綠燈,從4月以來,景氣燈號就轉為衰弱的黃藍燈,而且燈號分數也維持在較低的水準,到6月時只有21分。顯然,國內經濟部門表現不佳不但蓋住了進出口的表現,而且還把經濟往下拉,造成景氣動能不足。
從主要的需求面來看,上半年的民間消費成長率只有1.97%,甚至低於去年上半年的2.12%,表示民眾對於未來經濟持較悲觀的看法,使得消費趨於保守。尤其是在政府大力推動年金改革之後,公教人員預期退休所得大幅減少,勢必會減少消費支出;再加上陸客來台人數大幅減少,這些對於台灣未來的消費都產生很大的負面效應。
更嚴重的是國內投資不足的問題。去年以來,企業界多次向政府反應國內投資環境惡化,尤其是「缺水、缺電、缺地、缺工與缺技術」的五缺問題,政府都無法有效回應,使得預計今年全年的投資成長率只有1.7%,遠低於去年的2.9%。更奇怪的是,雖然國內投資嚴重不足,今年6月,政府為了配合川普政策,還帶領超過80家企業,去美國尋找投資機會。難道為美國人創造就業機會會比為台灣人創造投資機會更為重要?
另外,僑外投資也同樣減少,依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今年到7月,僑外投資的件數為1,853件,總金額為44.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了7.3%與27.4%。
其實,去年民進黨政府上任以來,大多數的改革都具有濃濃的政治味,包括不當黨產、年金改革與司法改革,這些改革的幅度都很大,對於國人的心理產生很大衝擊,造成了國人消費不前。此外,一例一休和提高基本工資,都缺乏和企業有效溝通,尤其是「五缺」問題根本沒有任何改善,最終導致投資意願下降。我們建議政府應該儘速與企業界有效溝通,了解企業的真正需求與問題所在,說服他們增加在國內投資,否則一旦國際景氣走緩,台灣的經濟也會立即出現問題,值得政府重視。


聯合/國語日報變國營事業?


2017-09-01 02: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育部有意官派董事到國語日報。記者杜建重/攝影



很多人是「從小看國語日報長大」,如今卻發生該報董事會內訌,扯上政治鬥爭。董事長林昭賢半年前即任期屆滿,遲未召開董事會改選,內部爭議擴大,教育部乘機介入,聲明「國語日報乃政府捐助」。教育部雖說不會接管,卻將指派至少二分之一董事,並報送預算書至立法院審議。難道,國語日報也變成國營企業了嗎?
政治變色力量真不可思議!小英政府一方面聲稱要整頓公股事業,杜絕公務人員退休後的「雙薪肥貓」;另方面以國語日報爭議為例,大剌剌假藉「政府捐助」之名,另闢「收歸國營」之路。其他例子,如黨產會一度決定將國民黨中投公司收歸國有,經國民黨聲請停止執行,並獲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停止處分,全案還在角力中。
民進黨在野時批評國民黨「黨國不分」,但如今掌權,逕自把民間財產「國有化」或「綠化」的例子,也事跡昭彰。國語日報作為多少學童啟蒙教育的讀物,即使在戒嚴時代,也沒有人認為這是一分國營報紙。但民進黨如今葷素不忌,國語日報將由教育部指派半數以上董事,婦聯會被迫捐款並同意「政府代表參與監督」,紅十字會廢專法之後募款難以為繼……。國家力量果真無遠弗屆!
以社會風氣的開放,報紙一旦成了「國營事業」還會引起民眾興趣嗎?黨政軍退出媒體早已變調,如今台灣又多一家教育部管轄的報紙,還真是民主進步的奇聞!


聯合/蘇嘉全假藉「一事不二議」大肆濫權


2017-09-01 02:2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體法修正案三讀通過,院長蘇嘉全(右)敲槌通過。記者許正宏/攝影


為了封殺國民黨團的前瞻預算的上萬修正案,立法院長蘇嘉全祭出「一事不二議」之處理,先表決民進黨團提案,棄審國民黨團提案。此惡例一開,勢將抹殺少數黨參與空間,造成多數獨裁,更使憲法要求立法應「議決」的精神蕩然無存。
蘇嘉全的「一事不二議」創舉,立論有二:一,依照大法官釋字三四二號解釋,「立法權得依立法院自行訂定議事規範行之」,故立法院有國會自主的「決議」之權;二,依內政部議事規範五十三條,關於人選、款項、時間、數字等,依提出的先後順序,依之表決到通過其一為止。預算案就是數字,因此應照先後順序為之,因此民進黨團先提案要先表決,基於「一事不二議」,即不必再處理國民黨團提案。
這套謬論,卻硬扯成「依法有據」,其實正說明蘇嘉全和民進黨的心虛,鴨霸曲解立法院遊戲規則。先論大法官三四二號解釋,當初因審議「國安三法」,民進黨霸占主席台造成議事衝突,把垃圾桶套在王金平頭上,致對三法是否「依法通過」有疑義,柯建銘等人聲請大法官解釋。大法官基於「國會自治原則」,尊重立法權,認為立法院議事由立法院內部自行決定,議事規範可依決議變通;因此,釋憲機關無法宣告國安三法無效。
簡言之,這項解釋顯示司法權的自我約束,以示對國會自主尊重。但蘇嘉全援引這項解釋企圖自圓其說,卻扭曲成「立法院要怎麼玩,別人管不著」,這是「別管我打自己小孩」的惡霸心態。因此,他堅稱司法管不著,也不怕國民黨提告。
當初在野黨杯葛國安三法,一則是反對「多數暴力」,二則認為「國安三法」修正是延續戒嚴精神,讓總統擴權,違反民主常理。當年理想尚存的民進黨,對大法官解釋深不以為然;未料,如今竟拿來當成蘇嘉全獨斷濫權的藉口。昨是今非,實是莫大的諷刺!
即便強調國會自律,議事的通則畢竟在「服從多數,尊重少數」,讓不同意見得以議決,表決則是履踐此一通則的手段。立法院的預算審查,幾十年來有清楚的議事規則和慣例可循,而不是今天才開始學習處理異議或議事拖延。但民進黨苦尋不著解方,居然棄立院議事規則於不顧,去向內政部議事規範求解,不能不說是貽羞國會,民主的大倒退。
根據立院既有的議事規則,同一提案若有不同主張,應由「旨趣最遠」者開始表決,「由遠而近」,以取得共識,這是基本邏輯。但蘇嘉全為求前瞻預算快速過關,竟硬拗「預算就是數字」,數字就是「先後順序」。若此說成立,請問「凍結核四預算」是否「就是數字」?包括立法院對預算處理的諸多要求,包括某些特定預算,部會必須先報告「始得動支」,算不算「單純數字」?民進黨團睜眼說瞎話,只為搶當行政院的橡皮圖章,哪裡還在乎民主?這個惡例一開,今後只要多數黨事事搶先提案,少數黨還有異議及監督的空間嗎?
事實上,前瞻計畫引起各界極大的爭議,中央與地方也有諸多意見。但進了國會,這些異見既不能成案討論,也不見立委制衡,立法院反映民意的職能豈非形同虛設?最可悲的是,民進黨號稱「完全執政」,大批綠委卻如同無脊椎動物,一心只想護航總統旨意。當年對「服貿」大開殺戒的太陽花進步青年,而今又安在?為何不站出來「守護民主」,譴責這些大開倒車的立委?
這次扭曲的議事處理,既看不到超越黨派的立法院長,更找不到腦筋清楚、脊梁挺直的執政黨立委,只看到蘇嘉全不計毀譽的霸道。坐在堂堂國會主席台上,蘇嘉全拿著「一事不二議」為藉口,大剌剌敲下議事槌宣告通過前瞻預算,他不自覺可恥嗎?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2017-09-01 02:24 聯合報  馬凱


當美國電動車巨擘特斯拉一口氣將全電動車的價格大幅下殺,到百萬台幣上下,剛推出的摩登、科技、時髦又高性能的model 3不僅立刻贏得五十萬輛訂單,更徹底扭轉了兩百年的汽車歷史,揮別內燃機時代、全面進入電動車時代,全球經濟版圖也將因而改寫。
別的產品或不值得如此大書特寫;但汽車,尤其是內燃機,則大為不同。因為,工業革命幾乎就是內燃機一路推動;而做為最普及的內燃機產品的汽車,在過去兩個世紀,幾可視為國力強弱的指標。由於電動車的屬性、運轉模式、組件等與內燃機汽車差異極大,更接近我們習見的科技產品;可以想見熟悉的各國汽車霸主不得不拱手讓位;決定新盟主的關鍵條件,反而是科技產業的根基,加上內燃機為核心以外的汽車運轉所需配備。
特斯拉雖設廠於美國,但所需重要組件則多配給於台灣。其原因即在於,台灣汽車工業雖未能在全球市場稱雄,但汽車零件產業則蒸蒸日上;同時台灣的資訊科技早備受全球市場倚重,尤其台灣經營者素以壓低成本達到他人無法競爭的水準見長,當然會躋身平價電動車不可或缺的供應鍊之中。
特斯拉扭轉汽車業歷史的驚天一擊,即在於一舉將過去價格高不可攀的超跑型電動車變成平價汽車,一般家庭都可以企及。挾著綠能、超高性能、美觀實用等條件,全球無敵手。因此專家興奮指點,一旦特斯拉的市占率從五十萬輛快速擴增到年產數百萬輛,台灣這些攀上驥尾的供應鍊業者也將大發利市,成為繼iPhone之後,帶動台灣出口與經濟成長的生力軍。
然而如此志氣也就太小了。環顧日夜辛勞為iPhone生產組件、壓低成本的諸多台灣廠商,儘管他們得附驥尾,身價傲其同業;但一支手機Apple輕而易舉即囊括絕大部分利益,這些供應鍊業者只賺到些許血汗錢,以此支撐台灣經濟動力。我們可曾省思,當絕大部分供應鍊,從半導體到風扇等等都是台灣的心血結晶,我們何以不能多分一杯羹,甚至完全享受一切利益?
iPhone之局已定,這樣的想望或已失之太晚,特斯拉的電動車則是在草創之初。台灣雖小,但人才濟濟,尤其電動車所需要的成功條件我們並不欠缺,資訊科技及汽車零件產業又正好為我強項;還有一個極其類似的成功實例正可證明台灣的實力。
機車為患早為國人所詬病,所造成汙染、廢氣更與當前潮流背道而馳。全球都力推電動機車,大陸用力尤深。但異軍突起且立刻領先群倫的,卻是台灣業者所推的Gogoro,不僅馬力、續航力、扭力、爬坡力等足與重型汽油機車相比,價格也大幅下降到足與匹敵的水準,其成就與特斯拉完全可以比擬。
如果能匯聚台灣的人才、技術、創意與設計力,突破兩輪與四輪的差異,則掌握電動車主要供應鍊的台灣斷無不能自力成為電動車霸主的契機。政府的二千多億軌道建設前瞻計畫,若轉而投入此途,當全球進入電動車時代,台灣憑此一味,即可顧盼自雄了。卅年前,台灣歪打正著開啟PC時代,電動車或許能讓台灣再領風騷。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