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經濟/經濟外熱內冷 警訊不容輕忽

.聯合報社論..蘇嘉全假藉「一事不二議」大肆濫權
.聯合報黑白集.國語日報變國營事業?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外熱內冷 警訊不容輕忽










經濟/經濟外熱內冷 警訊不容輕忽


2017-09-01 02: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以來,台灣經濟表現出現兩極化的現象,一方面進出口表現突出;但是國內經濟卻出現蕭條的景象,兩個非常不對稱的表現,令人擔憂。政府部門應該針對此一現象做出更好的因應措施,否則,萬一國際景氣反轉,台灣經濟可能就會立即出現嚴重衰退。
近來幾個重要經濟指標,變動方向很不一致,使得國人對於今年下半年的經濟走向,難以捉摸。在好消息方面,我國對外貿易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今年以來每個月的出口成長率幾乎都維持在兩位數以上,今年到7月底,平均的出口成長率達到12.5%;同時,進口成長率也維持在16.5%左右。此外,上周才公布的7月份訂單成長率也維持在10.5%的水準,這表示8、9兩個月的出口應該也會不錯。
在進出口表現不錯的情況下,國內幾個機構對全年經濟成長率的估計也不斷上修。以主計總處為例,年初預估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1.92%,到7月時最新的估計已經上修到2.11%;同時,其他經濟機構估計也都超過2%,其中最高的是中研院預估的2.18%。如果8、9月的出口成長率仍然能夠維持兩位數,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再往上修正。
由於出口占台灣GDP的七成,出口成長當然可以大幅帶動經濟,而導致出口成長的主因在於國際經濟景氣的快速復甦。依IMF估計,今年全球的貿易成長率可以達到4%,比去年的2.3%幾乎多了一倍,當然也因此帶動了台灣的進出口。
從數學上來看,由於出口約占GDP的七成,當出口成長率達到10%時,應該就可以拉動7%的經濟成長率,但是為什麼我們的經濟成長率還在2%的低水準徘徊?主要原因就在於國內經濟部門的表現太差。
從國發會公布的景氣燈號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今年以來,外銷訂單成長率一直很高,這是很重要的領先指標,但是為什麼今年前三個月的領先指標還維持在持平的綠燈,從4月以來,景氣燈號就轉為衰弱的黃藍燈,而且燈號分數也維持在較低的水準,到6月時只有21分。顯然,國內經濟部門表現不佳不但蓋住了進出口的表現,而且還把經濟往下拉,造成景氣動能不足。
從主要的需求面來看,上半年的民間消費成長率只有1.97%,甚至低於去年上半年的2.12%,表示民眾對於未來經濟持較悲觀的看法,使得消費趨於保守。尤其是在政府大力推動年金改革之後,公教人員預期退休所得大幅減少,勢必會減少消費支出;再加上陸客來台人數大幅減少,這些對於台灣未來的消費都產生很大的負面效應。
更嚴重的是國內投資不足的問題。去年以來,企業界多次向政府反應國內投資環境惡化,尤其是「缺水、缺電、缺地、缺工與缺技術」的五缺問題,政府都無法有效回應,使得預計今年全年的投資成長率只有1.7%,遠低於去年的2.9%。更奇怪的是,雖然國內投資嚴重不足,今年6月,政府為了配合川普政策,還帶領超過80家企業,去美國尋找投資機會。難道為美國人創造就業機會會比為台灣人創造投資機會更為重要?
另外,僑外投資也同樣減少,依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今年到7月,僑外投資的件數為1,853件,總金額為44.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了7.3%與27.4%。
其實,去年民進黨政府上任以來,大多數的改革都具有濃濃的政治味,包括不當黨產、年金改革與司法改革,這些改革的幅度都很大,對於國人的心理產生很大衝擊,造成了國人消費不前。此外,一例一休和提高基本工資,都缺乏和企業有效溝通,尤其是「五缺」問題根本沒有任何改善,最終導致投資意願下降。我們建議政府應該儘速與企業界有效溝通,了解企業的真正需求與問題所在,說服他們增加在國內投資,否則一旦國際景氣走緩,台灣的經濟也會立即出現問題,值得政府重視。


聯合/國語日報變國營事業?


2017-09-01 02: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育部有意官派董事到國語日報。記者杜建重/攝影



很多人是「從小看國語日報長大」,如今卻發生該報董事會內訌,扯上政治鬥爭。董事長林昭賢半年前即任期屆滿,遲未召開董事會改選,內部爭議擴大,教育部乘機介入,聲明「國語日報乃政府捐助」。教育部雖說不會接管,卻將指派至少二分之一董事,並報送預算書至立法院審議。難道,國語日報也變成國營企業了嗎?
政治變色力量真不可思議!小英政府一方面聲稱要整頓公股事業,杜絕公務人員退休後的「雙薪肥貓」;另方面以國語日報爭議為例,大剌剌假藉「政府捐助」之名,另闢「收歸國營」之路。其他例子,如黨產會一度決定將國民黨中投公司收歸國有,經國民黨聲請停止執行,並獲高等行政法院裁定停止處分,全案還在角力中。
民進黨在野時批評國民黨「黨國不分」,但如今掌權,逕自把民間財產「國有化」或「綠化」的例子,也事跡昭彰。國語日報作為多少學童啟蒙教育的讀物,即使在戒嚴時代,也沒有人認為這是一分國營報紙。但民進黨如今葷素不忌,國語日報將由教育部指派半數以上董事,婦聯會被迫捐款並同意「政府代表參與監督」,紅十字會廢專法之後募款難以為繼……。國家力量果真無遠弗屆!
以社會風氣的開放,報紙一旦成了「國營事業」還會引起民眾興趣嗎?黨政軍退出媒體早已變調,如今台灣又多一家教育部管轄的報紙,還真是民主進步的奇聞!


聯合/蘇嘉全假藉「一事不二議」大肆濫權


2017-09-01 02:2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體法修正案三讀通過,院長蘇嘉全(右)敲槌通過。記者許正宏/攝影


為了封殺國民黨團的前瞻預算的上萬修正案,立法院長蘇嘉全祭出「一事不二議」之處理,先表決民進黨團提案,棄審國民黨團提案。此惡例一開,勢將抹殺少數黨參與空間,造成多數獨裁,更使憲法要求立法應「議決」的精神蕩然無存。
蘇嘉全的「一事不二議」創舉,立論有二:一,依照大法官釋字三四二號解釋,「立法權得依立法院自行訂定議事規範行之」,故立法院有國會自主的「決議」之權;二,依內政部議事規範五十三條,關於人選、款項、時間、數字等,依提出的先後順序,依之表決到通過其一為止。預算案就是數字,因此應照先後順序為之,因此民進黨團先提案要先表決,基於「一事不二議」,即不必再處理國民黨團提案。
這套謬論,卻硬扯成「依法有據」,其實正說明蘇嘉全和民進黨的心虛,鴨霸曲解立法院遊戲規則。先論大法官三四二號解釋,當初因審議「國安三法」,民進黨霸占主席台造成議事衝突,把垃圾桶套在王金平頭上,致對三法是否「依法通過」有疑義,柯建銘等人聲請大法官解釋。大法官基於「國會自治原則」,尊重立法權,認為立法院議事由立法院內部自行決定,議事規範可依決議變通;因此,釋憲機關無法宣告國安三法無效。
簡言之,這項解釋顯示司法權的自我約束,以示對國會自主尊重。但蘇嘉全援引這項解釋企圖自圓其說,卻扭曲成「立法院要怎麼玩,別人管不著」,這是「別管我打自己小孩」的惡霸心態。因此,他堅稱司法管不著,也不怕國民黨提告。
當初在野黨杯葛國安三法,一則是反對「多數暴力」,二則認為「國安三法」修正是延續戒嚴精神,讓總統擴權,違反民主常理。當年理想尚存的民進黨,對大法官解釋深不以為然;未料,如今竟拿來當成蘇嘉全獨斷濫權的藉口。昨是今非,實是莫大的諷刺!
即便強調國會自律,議事的通則畢竟在「服從多數,尊重少數」,讓不同意見得以議決,表決則是履踐此一通則的手段。立法院的預算審查,幾十年來有清楚的議事規則和慣例可循,而不是今天才開始學習處理異議或議事拖延。但民進黨苦尋不著解方,居然棄立院議事規則於不顧,去向內政部議事規範求解,不能不說是貽羞國會,民主的大倒退。
根據立院既有的議事規則,同一提案若有不同主張,應由「旨趣最遠」者開始表決,「由遠而近」,以取得共識,這是基本邏輯。但蘇嘉全為求前瞻預算快速過關,竟硬拗「預算就是數字」,數字就是「先後順序」。若此說成立,請問「凍結核四預算」是否「就是數字」?包括立法院對預算處理的諸多要求,包括某些特定預算,部會必須先報告「始得動支」,算不算「單純數字」?民進黨團睜眼說瞎話,只為搶當行政院的橡皮圖章,哪裡還在乎民主?這個惡例一開,今後只要多數黨事事搶先提案,少數黨還有異議及監督的空間嗎?
事實上,前瞻計畫引起各界極大的爭議,中央與地方也有諸多意見。但進了國會,這些異見既不能成案討論,也不見立委制衡,立法院反映民意的職能豈非形同虛設?最可悲的是,民進黨號稱「完全執政」,大批綠委卻如同無脊椎動物,一心只想護航總統旨意。當年對「服貿」大開殺戒的太陽花進步青年,而今又安在?為何不站出來「守護民主」,譴責這些大開倒車的立委?
這次扭曲的議事處理,既看不到超越黨派的立法院長,更找不到腦筋清楚、脊梁挺直的執政黨立委,只看到蘇嘉全不計毀譽的霸道。坐在堂堂國會主席台上,蘇嘉全拿著「一事不二議」為藉口,大剌剌敲下議事槌宣告通過前瞻預算,他不自覺可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