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新挑戰 迎接後彭淮南時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1901/web/

.聯合報社論/總統民調下滑不是因為改革,而是執拗失衡
.聯合報黑白集/限塑不是「怪現象」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新挑戰 迎接後彭淮南時代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新挑戰 迎接後彭淮南時代


2018-01-03 00:5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央行總裁彭淮南。 記者胡經周/攝影



任期長達20年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即將在今年2月退休,這位唯一國際評比14A的超級總裁,經歷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四位總統與15位行政院長,沒有藍綠色彩,秉持專業穩健、但又強勢的任事風格,主導20年來影響台灣總體經濟發展的匯率及貨幣政策,並帶領台灣安然度過多次金融風暴,也為他博得持續不墜的民間聲望。放眼數十年來官場,彭總裁的影響力及對台灣經濟的奉獻,無人能匹,也為中央銀行寫下「彭淮南時代」的歷史篇章,在他確定卸任後,將進入到沒有彭淮南的中央銀行時代,這是繼任者的挑戰,也攸關未來台灣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彭淮南的最重要貢獻,就是致力維持台灣經濟的穩定。他了解台灣淺碟式經濟特質,因而特別重視「穩定中求成長」的理念,在雙率政策上,央行在兼顧物價及金融穩定下,長期以照顧出口、促進投資來維繫經濟成長動能,「低匯率、低利率」的雙低政策,幾乎是過去十多年來央行的標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維繫台灣經濟成長的穩定力量。
另一方面,彭總裁也不時展現魄力,上一世紀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彭總裁力抗國際金融大鱷,維繫新台幣穩定;而為避免台灣成為炒匯中心,他堅持不開放已關閉的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馬政府時代國內房地價飆漲,彭總裁更成為「打炒房」急先鋒,該出手就出手,該堅持就堅持,是彭淮南受推崇的原因,也讓他成為國內金融及物價穩定的最大支柱。
但不可諱言,在金融海嘯之後,各國中央銀行角色不斷膨脹,央行獨立性也備受考驗。因而國內有不少人質疑央行政策的過於保守,但來自產、官、學界各種明槍暗箭,始終無法動搖彭總裁的強勢風格和民間聲望;不過,央行面對的挑戰也日益升高。
有些人認為,央行阻升不阻貶的匯率政策,是國內低成長、低薪資問題的根源,也導致台灣貿易條件惡化,因而指責彭淮南要為近年台灣經濟困境負最大責任。但也有些人,尤其是企業界抨擊央行雙率政策過於保守,應該放手讓新台幣貶值,並實施台灣版量化寬鬆政策,來提振出口及經濟成長。面對兩極的聲音,彭總裁經常不假辭色強力反擊,為政策辯護。當然,彭總裁為台灣經濟困境感到焦慮,因而不時提醒央行政策工具有限,並非無所不能;而要提振台灣經濟,還要靠其他政府部門的努力,如大力推動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環境,以及推動教育改革、縮短產學落差等。
如果要從近年台灣經濟變化來評論彭淮南的功過,是過於誇大中央銀行的角色和功能,尤其是匯率政策,央行始終受限於兩大結構性問題,一是台灣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二是美國、中國大陸、歐盟、日本等經濟大國的貨幣、匯率及貿易政策。前者限縮央行雙率政策的彈性空間,後者更讓央行處於被動因應的困難處境。例如,自去年4月起台灣遭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因為央行不斷努力溝通及減少匯市干預,終讓台灣在去年10月美國最新外匯政策報告中除名,也是彭總裁退休前繳出的重要成績單。然而,去年新台幣全年累計升值達8.14%,創下1989年匯率自由化以來最大升幅,對出口業者造成與日俱增壓力,顯見央行匯率政策的難為。
展望未來,全球量化寬鬆政策已到了全面反轉階段,金融市場資金行情的消退勢必大幅升高金融風險,而美國川普政府稅改及強勢貿易政策,更對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投下巨大變數。在這最關鍵的時候,央行總裁繼任人選必須是熟稔台灣經濟發展、有中心思想且意志堅定的經濟金融專家;希望蔡政府慎覓人選,才能穩住並開啟一個沒有彭淮南的中央銀行時代。


聯合報黑白集/限塑不是「怪現象」


2018-01-03 00:4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擴大限塑政策與台北市環保兩用袋上路,台北市環保局前往店家稽查。 記者鄭超文/攝影



新年開始,政府擴大限用塑膠袋政策,說起來已宣傳好一陣子,但有些民眾仍不習慣。網路上出現各式各樣的抱怨,例如,有人罵麵包店「裸賣」蛋糕,責問為何逼買塑膠袋,政策是否圖利店家等等。看起來,這些歸類為「限塑怪現象」的討論還會持續一些日子。
為了環保,民眾多少需要改變生活習慣,這是救地球之必然,不該以「怪現象」視之。這就像是如果主張非核家園,就應從自己做起節省能源,像美國前副總統高爾那樣搭乘私人飛機宣傳環保,又顯得偽善。
政府限用塑膠袋和免洗餐具政策,早在郝龍斌任環保署長時就已開始。但「人去政息」後,方向修正,放寬了攤販、小吃店等使用塑膠袋的限制,以致紅白塑膠袋到處氾濫使用,繼續蔚為奇觀。以世界排名來看,台灣之排碳量和塑膠袋使用赫赫有名,早該行動了。
如今擴大限塑範圍,只能說是引導消費者改變習慣的循序漸進而已。過渡時期,需要大家忍耐配合。事實上,社會整體的環保觀念日增,很多人隨身攜帶環保袋已養成習慣,可說十幾年前局部限塑政策多少累積出點滴成果。如今再接再厲,希望不要太快又向「抱怨大聲」的民粹意見妥協。
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北極熊失去棲身之地,天災讓人流離失所等,這些是「怪現象」。至於麵包店裸賣蛋糕,讓消費者小有不便,還有待民眾配合改進,別再歸咎「怪現象」。



聯合報社論/總統民調下滑不是因為改革,而是執拗失衡


2018-01-03 00:3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總統(左三)元旦在臉書上表示:「喜怒哀樂,一起走過。好的壞的,都是台灣。2017,紛擾與困難中我們仍然堅持往前;2018,願台灣所有人幸福共好。」 記者胡經周/攝影



蔡英文總統的民意支持度繼續下滑。對此,蔡英文和媒體茶敘時說,她知道這是改革必須付出的代價,自己早有心理準備,但她要做「過去總統不敢做的事」。蔡總統的談話,一如她一向的風格,充滿自信與華麗的詞藻。然而,她顯然沒有面對自己民調下滑的真正原因,也無意反省五百多天來為何自己逐漸遭到民意拋棄。
首先,蔡總統把自己民調下滑的原因全部歸諸「改革」,便顯示她對自己身為國家領導人角色認知的失衡。一個穩健的元首,對國家肩負的責任應該包括:追求發展、擘劃大政、依法行政、激勵人民、調解五院、化解危機等,透過多面向的作為,使國家政經社會在軌道上運作。但是,蔡英文卻將總統的職能簡單解讀為「改革」,一味想要矯正她不苟同的制度,這不僅太過窄化,也太過偏激。也因此,導致其執政失去重心與平衡。
其次,所謂「改革」,並不是一個標籤,也不是一張聖旨,更不只是一個願景圖像的描繪。政治或社會體制的改革,涉及了路徑的選擇、目標的設定、手段的輕重、利弊的權衡,乃至於誰得利、誰受害等複雜的選擇與計算。然而,蔡總統卻將目的、手段和選擇統統混為一談,以為只要揚起改革的大旗,就得四方臣民拍手叫好,全力擁戴。從蔡總統就任後的決策看,她個人的意志太強,她團隊的專業能力卻太弱,對於人民的不同意見更置若罔聞,缺乏溝通與回應。這當然導致民怨的上升。
第三,蔡總統宣稱自己對改革導致民調下滑「早有心理準備」,這是一種華麗的遁詞,想要表現自己仍然信心滿滿,其實卻難掩心虛。她又說,自己要做「過去總統不敢做的事」,則是一種偏執的態度,等於向人民宣戰:「我不在乎你們的看法!」蔡英文上任後,一直在這樣的自信過人與強作鎮定之間往復擺盪:遇到民怨沖天,她就選擇神隱;等到火勢稍退,她又出來說些無濟於事的大話,卻不願意回應社會的呼聲,也不稍變自己的姿態。這樣的對策,其實早被選民看破,她卻視若無睹。
回顧一下蔡總統的改革,人民對年金的改革,確實是深有期待。然而,蔡政府大刀闊斧砍了公教年金,對更迫切的軍人年金卻畏首畏尾,對影響更廣大的勞工年金更顯得諱莫如深。原因是,蔡政府挑了最容易的下手,卻無法兼顧「社會平衡」,所以年金改革只做了半套,當然讓人民失望。再看司法改革,社會原本期待的是司法的公正、效率及現代化;但司改會議的結論,卻偏向「國民法官」制度的引入等枝節,與此同時,現實上司法濫權及雙重標準的事件卻層出不窮。試問,這樣的司改如何教人民信服?
一個以為執政就只有「改革」的總統,是偏執的;而一個不在乎人民反應的總統,則是危險的。蔡英文民調快速下滑,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她大手筆推動改革,而是因為她的剛愎自用。一如上述分析,對於領導國家,她缺乏平衡的多元思維;她的改革是植基於一廂情願的想像,而非立足於現實;她具有強烈的目標,卻缺乏適當的手段;她美化自己的理想,卻漠視國家的整體利益;她嚴厲以對一群民眾,以求討好另一群民眾。直到現在,她仍迷惑於自己的追求,卻忽視整體人民的感受。
蔡英文就職時向人民作出的承諾,是「解決問題」;然而,她的執政卻更像在「製造問題」。去年九月,賴清德接替林全出任閣揆時,蔡英文原本有機會重振形象,重返執政的正軌;遺憾的是,她仍缺乏反省,沒有正視問題,更企圖證明自己一直是對的。亦即,蔡英文最大的罩門,正是她自己的執拗性格。她當初「謙卑、謙卑、再謙卑」的呼籲,聽起來,就像留給今日蔡英文的執政備忘錄。

【重磅快評】限塑裸麵包都捧了 柔珠為何不立禁?

.【重磅快評】新春起訴馬英九 北檢和特定媒體合署辦公?
.【重磅快評】限塑裸麵包都捧了 柔珠為何不立禁?
.【重磅快評】感恩又讚嘆!北檢查出「老共已山窮水盡」

.【即時短評】裸賣蛋糕錯了嗎? 歐美正風行
.【重磅快評】金正恩兩張面具下的不正常溫情攻勢
.【重磅快評】李應元非孔明 草船借箭也射不了空汙
.【重磅快評】共機繞台拖累小英? 民調如霧霾讓人「茫」






【重磅快評】限塑裸麵包都捧了 柔珠為何不立禁?


2018-01-03 10:29 聯合報  主筆室

環保團體去年偕同立委林淑芬(右二)、陳曼麗(左)在立院召開記者會,表示市面上許多含塑膠微粒的清潔用品,嚴重影響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在食物鏈的循環下將危害人類,要求環保署禁止業者販售含塑膠柔珠的清潔用品。圖本報系資料照片/記者許正宏攝影

環保署預定七月起全面管制含有塑膠微粒產品。 圖/本報資料照片


元旦台灣食品店出現新產品「裸麵包」,初看不知道說啥,原來是禁塑上路實施,麵包店不再提供塑膠袋,消費者必須雙手裸捧麵包回家。禁塑正確,至多是生活上要花時間適應不便;但更該先禁的是含塑膠極細微粒「柔珠」製造的產品,牙膏、洗面乳、磨砂膏…太多了;柔珠產品進入水體、海洋,再由食物鏈回到人體,會要人的命。

柔珠的危害是近年最大的海洋汙染課題,因為塑化科技研磨出小到不能再小的顆粒,汙水設備無法過濾、處理,造成環境破壞證據極為明確,因此許多國家已立法管制、禁用;美國、南韓去年7月1日起管制,加拿大、法國也已跟進上路,台灣預告的禁止販售時間落後到今年7月1日。
霧霾讓民眾認識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極微小,因不是蛋白質白血球沒有阻擋動作,於是穿出肺泡進入血液全身流竄,釀發各種病變;柔珠形同水體裡的pm2.5,極微細,進入魚體無法被分解,沈積於魚肉、內臟,只要攝食水生生物,一定會吃到柔珠。
禁塑代表人類對追求生活巨大便利的反省,願意為環境永續調整。2013年美國許多科學家、工程師、科學史家共同選出20世紀十大發明,塑膠名列前矛,被廣泛運用在生活周遭,工程、建築、娛樂、生活用品,幾乎無所不在;回收品碾磨後生產的慈濟毯子,最短時間送進災區供民眾保暖。可是,柔珠粒徑太細小,0.01mm,無法過濾、回收、處理,成為環境中永存不朽的有機汙染物,四處流竄危害。
當柔珠危害環境的證據一一呈現,台灣環境團體即不斷呼籲政府跟上進度,立即宣布管制製造、輸入並禁售,但直到今天,含柔珠洗面乳、洗髮精的廣告還不時在電視出現。塑膠是上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人類以其智慧無止境的擴大利用;知道危害、看見危害後也得負責任收拾,給下一代沒有潛存危險的環境。
禁塑是犧牲生活部分利便,禁柔珠則是守護下一代的健康


【重磅快評】新春起訴馬英九 北檢和特定媒體合署辦公?


2018-01-03 16:23 聯合報  主筆室

前總統馬英九質疑台北地檢署洩密,上月13日向最高檢察署、高檢署遞狀聲請移轉管轄。圖/本報資料照片



繼報導馬英九「回饋」中時集團之後,周刊今天再報導北檢偵辦三中案,將在新春起訴前總統馬英九,報導內容言之鑿鑿,周刊彷彿成了北檢的發言人,北檢發言人被媒體問到這個問題時反而自動退位,不能在第一時間發表嚴正聲明,僅說將向檢察長報告,再決定對外回應,真的讓人看得糊塗。
半月前,周刊報導馬英九「回饋」中時集團,引起馬英九極大反彈,質疑台北地檢署故意洩漏「不實偵查秘密」給特定媒體,除了前往北檢告發北檢檢察長邢泰釗、主任檢察官王鑫健洩密,創下卸任元首控告檢方洩密的首例外,並赴高檢署及最高檢察署聲請全案移轉管轄。
但這拳頭有如打在棉花上,北檢當晚召開記者會,指北檢一向嚴守刑事訴訟法「偵查不公開」規定,媒體報導所載「檢方發現、檢方認為、檢方掌握、檢方質疑」都與北檢無關;事過半月,北檢才慢條斯理說已分他字案給一名主任檢察官偵辦,令馬英九也無可奈何。
儘管洩密風波鬧這麼大,但要求北檢嚴守偵查不公開竟是如此困難,事隔半月,周刊又如法炮製,這次不寫錄音光碟,乾脆就來個「現場採訪報導」,彷彿記者人就在十年前的事件現場,聽著馬英九和余建新兩人一來一往的對話,連當時馬英九的表情都能生動刻劃,能夠如此細膩敘述事件經過,如果這不是洩密,什麼才是洩密? 
更甚者,除了讓人驚訝的「寫實」報導外,周刊竟能清楚洞悉北檢檢察官的心證,該查的人證、物證都幫檢方理清楚,連被告犯罪的動機也幫檢方搞定,裁切完成檢方偵查犯罪的最後一塊拼圖,甚至代為公布偵結起訴的時日,令人不得不懷疑,檢方是不是已和特定媒體「合署辦公」了?                        
北檢位居中樞,動見觀瞻,三中案偵查對象又是前任元首,辦案人員在偵查過程中豈可不慎重?先前已被外界質疑違反偵查不公開的鐵律,甚至被要求移轉管轄,卻仍不知警醒,不珍惜羽毛,反而任由特定媒體予取予求,連及時澄清、更正的動作都懶得做了,日後的偵查結果,又能取信多少國人?


【重磅快評】感恩又讚嘆!北檢查出「老共已山窮水盡」


2018-01-03 09:42 聯合報  主筆室

台北地檢署認定,陸生周泓旭涉犯國安法,另案起訴移送高院併辦。 圖/報系資料庫



台北地檢署19日拂曉突襲,搜索新黨發言人王炳忠住所,將他與另外幾位青年軍帶回偵訊,最後無保請回。兩星期後北檢宣布,認定先前因共諜案被判刑的陸生周泓旭,透過王炳忠等人在台發展組織,因此移請高院併案審理。
儘管外界質疑不少,不過我們在此要幫辛苦的北檢說幾句公道話。
從地檢署新聞稿中,可以發現諸多令人振奮的趨勢。如今台灣天空一片霧霾籠罩,社會也瀰漫負面情緒,甚至年度代表字都選了一個「茫」的情況下,檢座宵旰勤勞,周納羅織的成果,正足以激揚清濁,一正人心,值得吾輩感激與肯定。
首先,檢方調查告訴我們,原來「就在你身邊」的共諜,素質完全令人不敢恭維。根據周泓旭對媒體透露,在政大遇到一位自稱研究生、在外交部上班的A先生,對前途感到惶恐,他便向其提議為大陸工作,並誇稱自己在俞正聲政協主席)面前有管道。
周泓旭說,A先生果然積極與他聯絡,不但多次請吃飯,甚至主動獻出「機密文件」,嚇得他根本不敢拿(最後被起訴的罪名是未遂犯,代表檢方也認定沒拿)。至於這位A先生的姓名為何?到底是否外交部官員?小周一直到被逮判刑,都沒有搞清楚。
各位鄉親您們瞧瞧,檢方調查結果不正告訴我們,老共已經山窮水盡,連派到敵營刺探情報,都只剩下這種貨色?
昨天北檢公布的更驚人內情是,幫小周發展組織的媒介,居然是王炳忠等人。話說小王可是隨同新黨訪問團,在北京公開見過習近平,如此名動八表、聲聞兩岸的人士,原來還是周泓旭的「下線」,可見周在情報網中地位之高。身為天字第一號,表現卻完全是不入流的麻瓜,這怎不叫人感恩讚嘆:果然是賊星該敗,建國必成啊!
還有,北京對台的策略,當然同時包含宣傳與滲透。前者要在台灣社會找出支持統一的範例,後者要在台灣政軍體系內偷埋進細胞。兩條路線一明一暗,絕對不應混成一氣,如今卻完全違反情報守則,居然要聚光燈下的宣傳樣板,兼管建立間諜網的任務。可見聰明勇敢的台灣人,果然都未遭到中國蠱惑,「支那」找不到附隨人士可利用,只好把表演戲法的貴賓狗,也套上韁繩權充雪橇犬,山窮水盡,可見一斑。
檢方更發現,王炳忠在臉書建立「燎原新聞網」,粉絲至今不到4,000人,每年就可領取1,500萬元酬勞;現役軍人如加入其臉書友人,便有5,000元獎賞。未來中共如果還想利誘台灣人擔任間諜,開出價格卻不及「炳忠價目表」,必然會引起對方不滿,認為狗眼看人低,居然把自己貶為「低端特務」,因此拒絕合作。破獲一起共諜案,就阻止未來千千萬萬起共諜案,真是太好了!
也因如此,大家不必太相信所謂美國專家,每天嚷嚷共軍崛起,台海失衡。很明顯他們不是搞不清狀況,就是想賺賣武器錢,或是二者兼有。政府更不必苦惱募兵支票無法兌現,如果還有不識相的質疑,直接把員額砍低一點就好。只要在颱風天派得出免費打掃工,只要幫忙壓低一點失業數字,也就足夠了。
進一步說,執政黨強力推動轉型正義立法,引起不少爭議。這次執法機關的表現,尤其是換了扛霸子後的北檢,讓社會上了一堂活生生歷史課。過去傳說白色恐怖時代,政府隨便找理由就能入人於罪,後人總覺太荒謬太誇張,如今終於曉得,原來真的會展現在你我眼前。當局者一旦公權力在握,行使起來就肆無忌憚,也讓習慣於馬英九自縛手腳風格的普羅大眾,能夠親身體會到,小說『動物農莊』的真正身分是紀實報導
不過在一整片美好裡,還是有點小瑕疵:就是促轉條例限定的範圍,只到1992年為止,如今觀之,恐怕嚴重與事實不符。拜託立法院下個會期趕快通過修正,讓促轉條例跨越時空,無所不至,千秋萬載,漪歟盛哉!
道歉啟事:這篇用了太多成語,不符合「去文言文」施政方向,要向親愛的國人同胞說聲對不起。

聯合筆記/新年的環境想望

.流感凶猛秒變 別捨疫苗
.揪出藥價黑洞 解救健保荷包
.聯合筆記/新年的環境想望
.國土濫墾不斷 政府失靈
.共諜案變肥皂劇 北檢怎這麼入戲?
.不動易得慢性病 多動又犯氣喘病 PM2.5讓我陷兩難
.被掩「霾」的福爾摩沙
.高鐵南延屏東 值不值應這樣算







聯合筆記/新年的環境想望


2018-01-03 00:02 聯合報  鄭朝陽

彩虹勇士號發起「由你減塑,海洋沒塑」活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時光匆匆,人們在絢爛的煙火中道別二○一七年,五光十色的火光中伴隨眾人的歡呼,瀰漫著對二○一八年的期待。過去一年,台灣的環境仍陷愁雲慘霧之中,新的一年憂喜參半,唯有行動才能扭轉。
一開年,民眾就嘗到沒有免費塑膠袋可用的不便,擴大限塑措施上路,大家都要逐漸調適面對「減塑」的生活日常,習慣用雙手當購物袋,或出門前備妥提袋。無論如何,這是好的開始!
綠色和平組織的「彩虹勇士號」日前到澎湖和在地民眾淨灘,隨東北季風而來的海漂垃圾長期累積在北岸,最後清出一萬多支寶特瓶,大夥兒把它們排成一隻展鰭的海龜,期盼每隻海龜不再受到海洋塑膠垃圾的迫害。
實現美好的期盼,淨灘、回收還不夠,要做的事還很多。即使環保署的統計顯示,台灣一年回收近四十五億支寶特瓶,回收率高達九成五,但僅僅百分之五的漏網之魚,換算下來也有約二億三千多萬支進入河海山林中。生活中很難完全杜絕寶特瓶,但減量是可以努力的。
已故紀錄片導演齊柏林用紀錄片「看見台灣」,帶台灣人看見土地的美好與脆弱,也看見汙染橫遍南北的事實,影響了水汙法、礦業法的修法,但更多徒法不足以自行的環境傷痛需要被救贖。
就像桃園海岸盡是綠牡蠣,政府放任上游工廠長期汙染,綠牡蠣不能吃,居民也不想靠近海岸,完全忘了小小的綠牡蠣是桃園、也是台灣環保之恥。無怪乎當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要占領千年藻礁,政府即無視藻礁的珍貴。
捍衛環境,新政府不再是品質保證,需要民間更多發聲、鞭策,才是全民自求多福的選擇。好比秋冬的空汙「霾怨」日漸加深,如果NGO、媒體、學者專家不吶喊,就叫不醒政策失靈的空汙治理者,也就難以拆穿在前往「非核家園」願景路上,經濟部設定能源結構的荒謬。
為了加速補足再生能源缺口,台灣要犧牲多少鹽灘地、埤塘、農田和難以計數的生態價值?為了種豪宅、種工廠,還要忍受多少良田被割裂、汙染影響食安的不正義與不公平?新的一年,一起為環境的美好勇於發聲、行動吧!




流感凶猛秒變 別捨疫苗
王任賢 ∕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秘書長 / 聯合報
身為資深臨床醫師的我,近幾年對於流感有了新的認識。流感不再是溫馴小綿羊,這傢伙凶得很,凶得如美國人描述的流感,是個重症,絕對不是我們心目中的小感冒。
近幾年流感怪在哪?怪在不按季節出現,不按臨床常規緩解。這是什麼意思?流感一般認為是冬天的病毒,夏天即使有,也不嚴重。但是看看去年,最猛的季節不在冬天而在初夏。本來流感的燒應該在三天左右緩解,這幾年燒到一星期的病人多的是,醫師都不曉得該如何與病人對話了。不退燒的後果就是出現流感重症多了,只要翻開疾管署的通報資料一看就知道,近年來的重症比往年多得多了。

這兩個異常現象都反映了同樣一個問題,流感病毒在變,而且在加速的變。流感病毒先天就是多變的,原因在於人類對於流感病毒的免疫反應是既強又持久的,病毒為了生存,變異是唯一突破免疫封鎖的生存辦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年年施打流感疫苗的原因。但這僅能說明流感的變,卻不能完全說明近年來流感疫情的巨變,因為變異幅度之大無法以常規的群體免疫誘變來完全解釋,極有可能參雜了其他誘發突變的因子,最有希望的應該是跨物種變異。

面對多變的流感,唯一的策略就是接種疫苗。一針疫苗可以保固一年,一勞永逸,相當實惠,待第二年病毒變異才失效。藥物是治療用的,效用只有幾個小時,想要用來預防四個月的流行期,是不建議的。疫苗雖是好東西,但潛藏了一項隱憂,如何猜對每年都在變的流感病毒株?這也是全世界公共衛生界的困擾。為了解決這項困擾,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各家流感疫苗廠當季的疫苗株,必須由世界衛生組織提供,也就是世衛組織概括承受了疫苗猜對與猜錯的的責任。

責任由世衛組織承擔是因只有世衛組織才看得到全局,才能在春天成功預測出冬天流行的病毒株。但是世衛組織預測準確度僅百分之五十上下,跟小學生不看書答是非題的平均分數一樣。原因在於以前世衛組織老存在從歐美看天下的概念,由歐美病毒來預測世界病毒。其實流感病毒多起於亞洲,再散到歐美的,世衛組織在幾年前加入北京的監測點後,現在準得多了,大概可以及格。但是猜錯仍時有所聞。

如果疫苗沒猜準,還要打嗎?打了有用嗎?那要看處在何種流感之下了。如果是新型流感或是禽流感,死亡率很高,人沒有既有抗體,猜錯肯定沒好下場。但這是假想狀況,現實不會出現,因為新流感或禽流感來時都只有一個病毒株,不會變的,世衛組織也不會給錯的。

另種狀況是季節性流感,病毒每年在變,但是都是突變、小變與漸變。人們既有抗體也有一定水平,即使打了世衛組織猜錯的疫苗影響也不大。因此時疫苗的效果在增強免疫力,增加保護力,而非創造免疫力,效果仍值得推廣的。畢竟我們對付流感,手中的籌碼實在不多,別輕易捨棄了我們僅有的武器。


 
揪出藥價黑洞 解救健保荷包
謝武吉 ∕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 / 聯合報
立法院在去年最後一個上班日通過許多重要醫療法案,其中包括藥品專利連結制度的藥事法修訂。
在健保總額內,藥品費用經年來占率為廿五%左右,目前相當約一千七百多億,因此健保抑制資源不當耗用改善方案中,也相當重視藥費管理。

特別健保署透過雲端查詢系統的運用,減少重複用藥與檢驗檢查,在醫療照護的診斷及治療,確實有一定之功效,但過則無益,且更可能造成損害。

就體制面而言,藥品於現行健保藥品給付標準與結構下,隨著藥事法專利連結制度三讀通過,將來國外原開發藥廠可能會更厲害地阻止台廠學名藥的上市。事實上,原開發藥廠的利潤是被財團、上市公司緊緊把持,其藥品可區分為專利期內與過專利期,當中專利期內藥品又分為兩種銷售方式:

一、由原開發廠商籌組專門「議價」團隊,主要販售給醫學中心、區域級等大型醫院,單價隨著採購量多寡決定高低,彈性十足。這種「玩法」之下,筆者認為台南某醫學中心院長勇氣十足,因為他直接裁定,藥廠提供的藥品價格必須先折扣卅%給醫院後,才可進入該醫學中心,無法配合規定者則不採用。由此也可見藥價差是確實存在的。

二、販售給地區醫院、基層診所、藥局,又是另種「玩法」。目前委由占全台原廠藥銷售量最大宗,且具財團、上市公司背景的三家物流中心處理,其派任業務員至地區醫院、診所,規定給予的最低折扣價為十%,超過就拉倒不賣,相較與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差距至少廿%的價格,小醫院根本沒彈性,也完全無法像外界所說的「以藥養醫」,當中利潤落入誰的口袋?這才是真正龐大的藥價黑洞。

但是健保署的藥價調查只對醫療院所執行,根本查不到這些背後勾當;若要真正明朗,應該要求檢調單位介入調查實際合理藥價與藥價黑洞。在藥品專利制度改變之際,唯有先深入了解這些黑幕,才能終止這種私下龐大利益的輸出,也是解救全體老百姓荷包,不需再年年調漲保費,為落實全民健保財務永續的理想,讓我們一同努力,揭開藥價黑洞的真相,也希望檢調立即執行、破解成功!




國土濫墾不斷 政府失靈
楊永年 ∕ 成大政治系教授(台南市) / 聯合報
高雄仁武觀音湖遭到濫墾約一四七個籃球場大的面積,看了令人痛心,而且引發國人的關切。其實類似的問題不是第一次(這和之前林地濫墾作為露營區如出一轍,雲林也有類似個案),究其原因,政府失靈是重要因素。不論中央或地方政府,應有人出來解決這個問題,也有責任讓類似問題不再發生。至於具體作法如下:

一、釐清濫墾問題: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嚴重的濫墾個案?釐清問題主要在避免濫墾問題重覆發生,遏阻執法漏洞。政府應好好調查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離譜的現象?究竟業者是違法、合法掩護非法、鑽法律漏洞、法律規定存在模糊空間、政府執法不力,或是有其他因素,導致濫墾問題的發生。唯有將業者「犯案」流程調查清楚,才能發展對策。特別是本案照片已公告數日,卻仍不見政府部門釐清與說明濫墾問題,不無遺憾。

二、提出對策:問題釐清之後,政府就應針對問題思考解決的政策或策略。探討是否加強政策管制責任、加重刑罰、修改法規、強化公眾參與,與非營利組織或環保團體合作,或是如何就現有的法規與資源進行整理,分短、中、長程作多元政策規畫。而設計過程不能忽略監督機制的設計,也就是確保該對策能夠確實執行。

至於有人提議加重刑責,若然,我們希望會是現在進行式,因為若要透過立法過程,可能經過冗長的協商、溝通、聽證…等;就算不會不了了之,也可能被修得不像樣。或者加重處罰是一個方法,卻不是唯一的方法。

三、公開資訊:公開資訊最大的功能是「全民監督」。要讓民眾知道,究竟業者是用什麼方法,可以如此大膽將原有的林給剷平?也讓潛在違法的業者,不敢輕舉妄動,否則會被嚴格取締。而最好的方法是,能在中央及地方政府設獨立網頁,公布前述相關資訊,除了宣示政府的決心,也讓民眾知道政府處理的進度。

其實,只要有權且有整合能力的官員出面整合,問題就會有解。或至少這議題和空汙或能源議題相較,相對容易很多。政府必須在這時候展現負責任的決心。

過去不乏處理類似問題的成功案例。例如,十多年前台南「環境結盟」,就是在台南地檢署與環保團體共同合作,同時成功整合環保署、環保局、警政署、警察局等單位,在短時間讓台南主要河川鹽水溪與二仁溪汙染大幅改善。所以,這是政府要不要做,而不是能不能做的問題。


 
共諜案變肥皂劇 北檢怎這麼入戲?
胡文琦 ∕ 文史工作者(新北市) / 聯合報
都什麼年代了,現在連詐騙集團也知道該「與時俱進」地跟上科技發展、潮流趨勢的「做功課」;筆者真的不知道北檢最近「沉默是金」地「停機」且「淡定」了一段時間,是在「強化、證明證據」,還是在想辦法「拼揍、羅織罪名」?

針對近日引起極大爭議的「新黨青年軍」案,昨日北檢召開記者會說明案情。坦白說,一開始聽到所謂「星火T計劃、星火秘密小組」,還以為是看到第四台正在重播的「MIB星際戰警系列節目」勒,還真佩服北檢能這麼「入戲」?

檢視檢察官指控的罪名與證據,首先,果真這事件是重大國安案件的話,那為何還是只列「他字案被告」偵辦?其次,檢視「為『匪』宣傳價目表」,加個粉友可得三千元、互動交流一下有五千元、相識見面是一萬元,而如果可以「私約談心」的話,就有五萬元,這是在「好康大放送」嗎?

果真如此,那對近日通過廿二K最低工資一案的廣大勞工朋友們,就算不是中共所設定的「重點交往對象」好了,再不濟也可加個粉友、出來見見面,「這種錢」真的不賺白不賺嘛。

至於為了合理化並「建構案情」的所謂「思想滲透」理由,你嘛幫幫忙,這又是在說「幹話」嗎?曾幾何時,以自由、法治為榮的台灣民主制度,竟會怕成天被民進黨給妖魔化的專制、保守、威權的共產社會主義中國大陸?究竟是蔡政府不爭氣?還是習近平「太給力」?面對經濟不利、政府失能、兩岸失和、人民失落的「茫與囧」狀況,蔡政府難道不該心虛自慚檢討嗎?

經過那麼長的時間,北檢拿出來的證據及說法,還真的是讓人無法相信。如果「新黨『四人幫』」真有做出對不起中華民國的事情,當然應要將其「繩之以法、殺雞儆猴」,但如果又是為了「入戲」,或是只能硬著頭皮的「將錯就錯」,繼續將一場世紀大爛戲,諸如將周泓旭「那種等級」的匪諜案,辦成「這種肥皂劇」的話,那北檢就不能怪為何一再被質疑你們的專業與客觀了。


 
不動易得慢性病 多動又犯氣喘病 PM2.5讓我陷兩難
李政達 ∕ 科大體育講師(台南市) / 聯合報
衛福部國健署日前公布,國人的罹癌時鐘,已經調快到每五分鐘就有一人罹癌。運動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但剛出爐的統計結果又直指,台灣民眾有六成未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近幾年來愈加發現學子的體能每況愈下。測驗體適能是每學期例行工作,即便學期初就要求同學練習。但一鳴笛就「太空漫步」的人越來越多,走兩圈就抽筋的亦大有人在。而一千六百公尺「走」到廿分鐘以上的,以往或許面露慚色,現在卻嘻笑自若。想讓坐在球場旁吃早餐、滑手機的低頭族動一動,都得三催四請。而如今反駁口徑一致:「PM2.5那麼毒,我們會被毒死!」。

不動,是造成慢性病、心肺疾病主因。運動中吸入汙染空氣,又是罹患肺、肝癌的元凶,這讓筆者陷於兩難。於是空汙爆表時,只得帶學生往室內移動,運動成本提高,而室內空間也有限。

曾幾何時天空變得如此灰矇矇,在室外活動口罩成基本配備。每當學生說:「老師,上周測驗完體適能,我的氣喘又患了!」我都無言以對。


 
被掩「霾」的福爾摩沙
洪長源 ∕ 文史工作者(彰縣二林) / 聯合報
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初見台灣便說出:formosa。可以想像當時一定是萬里晴空,從台灣海峽可以眺望中央山脈。

以前確是如此,筆者家距八卦山脈直線約有廿公里,距中央山脈約卅公里,但天天都可開門見山,時時都可唱:綿綿的青山百里長呀…

山曾是兒時記憶深處的美麗風景,而今卻無處找尋。遠處的中央山脈不見了,近處的八卦山脈也不見了,日出是從霧霾縫中看到的。

如果讓葡萄牙人再航行台灣海峽,必然會大失所望,何處找尋五百年前祖先眼中的「福爾摩沙」?


 
高鐵南延屏東 值不值應這樣算
邱英浩 ∕ 台北市立大學市政管理學院 / 聯合報
媒體報導高鐵南延屏東將花費五百億元經費,行車時間縮短約十分鐘,這樣工程直觀的結論,實有再補充之處。為拉高國家及區域發展視野,建議高鐵建設應從場站開發效益、周邊土開效益、稅收增額收入及新增就業機會等方面評估:

首先,根據國內外案例,場站開發透過適當產品組合可有效提升高鐵等大眾運輸的開發效益,如南港車站的聯合開發及日本鐵道公司經營策略,皆把場站開發效益作為主要收入。而交通部「台灣西部走廊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及增設苗栗、彰化及雲林站評估要項中,亦有納入「場站開發效益」項目。

其次,屏東高鐵南延可打通交通動脈,對活絡內需市場有極大幫助。高鐵帶來大量人潮,人潮引入也漸形成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發展模式,激發城市發展動能,如桃園、新竹及台中高鐵站發展導向。交部運研所「交通建設計畫經濟效益評估手冊」,已將周邊土地開發效益列入評估要項。

再者,高鐵建設可帶動各項稅額收入,帶動國家經濟。日前賴清德院長提出財劃法修正,促成稅制調整來均衡地方發展;而屏東位處邊陲地區,高鐵場站開發勢必能帶動中央稅與地方稅,提升「財稅收入」,呼應政院透過多元財政工具平衡地區發展目標,屏東應是當仁不讓。

第四,高鐵建設可帶動屏東發展的就業機會。屏東人口外流日趨嚴重,藉由高鐵建設可提升經商環境及帶動周邊產業園區再發展,並可仿照其他縣市設立產創園區,引入高值化產業及吸引人才回流。

交通部高鐵局去年初辦理「高鐵延伸屏東新闢路線可行性評估」,於上月廿六日召開期末審查會議,但僅本於票箱收入、時間成本評估高鐵建設效益實屬可惜。高鐵延伸應就國家發展戰略及國民生活福祉等更高層次進行通盤考量,納入區域經濟發展、稅收收益及就業機會等效益評估,核實估算高鐵南延屏東價值。

方祖涵/一年一度的海陸大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方祖涵/一年一度的海陸大戰
.范疇/指紋、聲紋、臉紋、思紋
.盛治仁/2018,活得YOLO!







方祖涵/一年一度的海陸大戰


2018-01-03 00:30 聯合報  方祖涵

2017年12月9日,美國第118屆「海陸大戰」登場,西點軍校連續二年擊敗海軍官校。圖為海軍官校美式足球場。 圖/方祖涵提供



一九四五年五月最後一天,美國對台灣進行大規模空襲,一百一十七架解放者式轟炸機針對台北州內重要據點持續攻擊,在總督府、陸軍指揮所、一女中、龍山寺等地造成嚴重損害。二戰結束前三個月,這場傷亡慘重的轟炸,是盟軍重要的火力展示。
隔周的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是西點陸軍官校學生羅勃.伍茲。仍在念書的他,其實還並沒有機會上戰場。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刻,刊物作出如此選擇,尤其耐人尋味。
伍茲成為封面人物,主要因為他是陸軍官校美式足球隊長,也是史上唯一曾經在海軍與陸軍都擔任先發的球員。對美國人來說,美式足球有跨世代的意義。就像職業棒球,在風雲詭譎的歲月,更能顯出凝聚人心、安定社會的力量。
或許有些難以想像,美國陸軍與海軍兩所官校的「海陸大戰」是每年最重要的比賽之一。此項從一八九○年開始的傳統,雖然曾經由於觀戰的海軍少將跟陸軍准將差點拔槍對決而中斷五年,後來又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停辦過,迄今已經舉行一百一十八次。
說到二戰時期,一九四四與四五兩年的比賽,事實上更有特殊歷史意義:兩間校隊當時在大學聯盟分列前兩名,羅斯福總統不但力排眾議讓賽事如期舉行,還要到場的七萬名觀眾購買戰爭公債。當陸軍以十六分之差擊敗海軍,總教練收到太平洋戰區的電報,「這是史上最偉大的校隊,我們暫時停戰,慶祝華麗的勝利」──電報來自西點校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
既然比賽如此重要,當西點軍校決定接收離開海軍官校的伍茲,在超過註冊年齡最後幾分鐘前,由警車開道趕到人事部長家裡宣誓入學的畫面就很合理了。幾個月前伍茲以九十六歲高壽過世,這段軼事仍舊讓人津津樂道。
就跟麥克阿瑟一樣,海官與陸官校友都非常重視這場年度大賽。「擊敗陸軍」與「擊敗海軍」不僅是比賽加油口號,長久以來,更是海軍與陸軍內部信件的非正式結語。雖然如此,每年讓人血脈賁張的比賽過後,雙方球員會在場邊並肩,先面對輸球一方觀眾唱敗隊校歌,再一起面向贏球觀眾唱勝隊校歌,象徵競爭之餘的堅強合作。
因為官校學生畢業後需要服役,絕大多數球員沒有投效職業聯盟的機會,海陸大戰被認為是對美式足球熱愛純度最高的比賽。除了二戰期間,兩所學校通常沒有頂尖陣容,在大學聯盟只徘徊於五成勝率,可是比賽收視率依舊是年度前十名。去年海陸大戰轉播權利金是一億五千萬台幣,以近幾年平均七百萬收視人口來算,電視台獲利十分可觀,校隊總教練的薪水也比各軍種司令高出數倍。
幾個星期前,兩軍又在費城近郊激戰。那天林肯金融球場不僅鋪了滿地白雪,天空還不斷飄下大片雪花,看台上軍裝筆挺的觀眾不畏寒冷替自己軍種加油,身著白色制服的陸軍幾乎完全迷彩在天氣裡。在這幅感人畫面當中,運動比賽帶來的團結與榮譽,是最長遠而真實的勝利。
(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