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台商面臨大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1258/web/

.聯合報社論/一場選舉狂撒七千億,民進黨揮霍無上限
.聯合報黑白集/謝長廷的兩個不及格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台商面臨大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 台商面臨大挑戰


2018-09-10 01:1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戰緊張情勢持續升高,美國總統川普7日揚言,可能很快就會對自中國進口價值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另準備好對額外2,67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此舉等同將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可說是川普對中國全面開戰的強烈警告。儘管美國科技業者聯名反對川普擴大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但川普不為所動,還呼籲蘋果公司盡快把生產線遷回美國,以避免因大舉對中國加徵關稅而受苦。
美中貿易戰不僅對中國大陸造成衝擊,而且對眾多在中國設廠的跨國企業,都造成龐大壓力及恐慌心理。據外媒報導,一旦2,000億美元關稅措施付諸實施,很多外商包括飛利浦、蘋果,韓商三星、樂金(LG),日商索尼(Sony)、松下、夏普、東芝等,都將考慮將生產線撤出中國大陸或大幅減少投資
台商可能受到的衝擊更高於美、日、韓商。首先,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出口美國」的三角貿易,尤其是資通訊(ICT)產業,在兩岸建立龐大代工體系;去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逾1,302億美元,占總出口逾四成,其中近七成是中間財及零組件,在大陸加工或組裝成最終產品後,再出口到以美國為主的海外市場;因而美中貿易戰對兩岸台商都構成強大威脅。
其次,從大陸相關出口統計來看,去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百大企業中外資占七成,其中台資企業就占了四成;對美國出口前20大企業中,有15家是台資企業,主要都是生產ICT產品,在美中貿易戰持續擴大下,台商的巨大壓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眾多國內廠商包括龍頭企業台積電、鴻海、大立光等都是美國蘋果供應鏈主要廠商,川普又特別點名蘋果公司,如果貿易戰延燒,蘋果可能首當其衝,台灣勢必成為重災區。
在美中貿易衝突開始的時候,多數台商抱持觀望態度,但隨著川普態度愈來愈強硬,7月6日美國第一波關稅措施正式生效後,多數台商已警覺貿易戰升高恐難避免。更令台商擔憂的,美國不單是針對貿易逆差問題,而且上綱到未來尖端製造領域的龍頭之爭,從而貿易戰走向長期化、常態化是大勢所趨,ICT產業也勢將成為主戰場之一,在這樣情況下,台商在兩岸所建立的龐大分工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苛挑戰;為避免被高關稅及貿易戰所擊垮,台商將輸美產品生產線從中國大陸移轉至其他地方,恐怕是不得不的選擇。
台商移轉生產線的選擇,不外是遷返台灣,或遷到美國及新南向國家等其他地區。
先說遷廠美國,如鴻海集團已經配合川普重返美國製造政策,在美國威斯康新州投資設廠,規模預計達100億美元,6月27日富士康「威斯康辛谷科技園區」破土動工,川普總統還親自出席
然而,這項投資著眼於8K面板廠等高資本密集、具未來性的產品;相對而言,鴻海在大陸組裝的蘋果公司產品,卻屬高勞力密集生產線,遷到美國生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也是台灣多數ICT業者遭遇的共同問題。
台商要遷廠新南向國家,因當地多數國家客觀條件不足,尤其ICT產業發展更需賴產業聚落,所以,短期間要大舉遷廠新南向國家,更是知易行難。
至於要將在大陸規模龐大的生產線遷返台灣,先不說土地、水、電等限制,要到那裡去找那麼多勞工,就是無法克服的最大難題。
面對遷廠的重重困難,台商若不坐以待斃,就必須調整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並在生產模式上作出根本改變;而政府也該好好思考,如何調整台灣經濟發展模式?如何有效協助台商的遷廠及轉型升級?坦白講,藉美中貿易戰吸引台商回流台灣,是很表面的想法,如果沒有長期、完整的規劃,對因應台灣面對的巨大挑戰,幫助是很有限的。








聯合報黑白集/謝長廷的兩個不及格


018-09-09 23:5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日本先後發生水災、地震,我駐日代表處因應消極被罵翻。圖為駐日代表謝長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發生關西水災及北海道強震,我駐日代表處因應消極,被民眾罵到臭頭。國人赴日旅遊人數眾多,駐日代表謝長廷卻在那裡噴口水、找藉口;相形之下,對岸使館主動出動大巴無分港澳台民眾一律接送,謝長廷當然就被比下去了。
駐外機構主要功能有二:一是外交事務的交涉,二是服務本國民眾。就這兩點而言,我駐日代表處的表現皆不合格,謝長廷難辭其咎。在慰安婦議題上,謝長廷砲口向內;在漁權談判上,他貶抑台灣漁民;在國人受困關西機場時,他不見蹤影;在民眾求助時,大阪館員冷漠以對。對外交涉失卻立場,這是不及格;協助滯日民眾不力,也是不及格。
由於這兩項失格,謝長廷被網民譏為「助日代表」,確實點出了他的盲點。謝長廷留日亦知日,原是理想的駐日人選。問題在他政治性格太強,一心一意站在日本的角度思考,又錯誤地把自己定位為「綠營」代表,動不動對在野黨開砲,卻忘了自己代表中華民國
更嚴重的,是謝長廷的「大老」心態。他自恃口才過人,每每貪圖口舌之快,完全忘了駐外機構最基本的「服務」功能。正因為缺乏這樣的訓練,駐日官員接到民眾求助電話,才會冷漠說出「住哪裡是你們自己的事」。如果事後洽租五間民宿供免費住宿的事能早一步設想,豈不是可以贏得掌聲?
我國職業外交官大量被政治任命者所取代與稀釋,其結果就是如此








聯合報社論/一場選舉狂撒七千億,民進黨揮霍無上限


2018-09-09 23:5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立院黨團指控,賴揆兩個多月開出七千多億政策支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距離選舉僅剩兩個多月,執政黨加速政策買票的腳步。蔡總統和賴揆的輔選列車每開至一地,便提出龐大的建設計畫來利誘地方。國民黨立院黨團指控,賴揆兩個多月即開出七千多億的政策支票,且皆集中在民進黨執政的高雄、台南、彰化、桃園等縣市。蔡政府利用選舉煙硝來掩護其政策買票,掏的是人民的口袋,大家能不憤怒嗎
對於國民黨的指控,行政院回應稱,這些大型建設不分藍綠,連國民黨地方民代也都支持與肯定,不會有債留子孫的問題。這種說法,是強詞奪理的話術。試問,如果建設真的「不分藍綠」,為何那麼多大型基建都集中在綠營執政縣市?何況,撒大錢卻未經專業評估的建設,其實是一種迷幻藥;以台灣預算大權掌控在中央手中的現實,就算在野地方民代也只能接受裹脅,誰敢說不?但輿論和在野黨在國會反對的聲音那麼大,執政黨卻置之不理,這不是選擇性裝聾嗎?
根據國民黨羅列的賴揆政策支票清單,從七月底到九月初,總計洋洋灑灑高達七,四三一億元。其中金額最大的五項,包括高雄市第三條捷運系統一千四百億元,彰化汙水下水道、交通及文化古都計畫一千億元,桃園綠線捷運一千億元、鐵路地下化九百億元,以及台南藍、綠、紅三條捷運七五○億元,全都在綠營執政縣市如此充滿赤裸裸私心的建設分配,竟能自稱「不分藍綠」,何其厚顏
蔡總統就任以來,藉著「完全執政」的優勢,對各項預算和法案予取予求,毫不靦腆。對於外界的批評或諍言,執政者更從無愧色,十足展現了「我的政府,我的國庫,愛拿就拿」的霸氣。然而,目前中央政府舉債已高達五.五兆,全台還有五百多座蚊子建設不知如何收拾,政府竟還可以如此濫開建設支票,動輒一揮千億而面不改色。為了一次地方選舉,短短兩個月開出七千多億元的政策支票,如此瘋狂揮霍的政府,真的是認真在擘劃台灣長期的未來嗎?
真正有益於地方的建設,應該是點點滴滴的積累,必須摻入扎實專業的用心,才能醞釀為地方行政與民間社會交融的成果。但蔡政府的建設,卻是急功近利溢於言表;其倉促和粗糙,更是超乎人們想像。僅以前瞻建設計畫的編列為例,蔡英文只有四年的執政任期,卻要耗用國家八年的經費,去執行它幾周之間拼湊出來的建設項目。試想,當蔡政府提前花光了未來政府所能支配的預算,一旦國家有不同的建設需要照顧,或者未來的執政者有新的需求與規劃,要到哪裡去借錢來用?
蔡政府以「政策買票」方式推動的建設,最大的特徵是金額極其驚人,卻僅具局部的地區性效益,缺乏外溢的產業帶動效果更糟糕的是,這類動輒千億的大型建設,就像塗抹了大量蜜糖的蛋糕,只會吸引利益集團如蒼蠅般盤旋爭食最後的結果,就是政商利益分贓,肥了某些有門路的商人,民眾卻未必能受益於建設
事實上,一切都能「花錢解決」,已成了民進黨政府應付所有問題的萬能公式。例如,南台灣淹水,每戶發給兩萬五千元的補助金;鼓勵生育,每人發放托育補助;選舉在即,政府全面發出綜所稅減稅紅包,綠營參選人更提出老人「裝假牙補助」的口號。政黨輪替的真正意義,是「有權斯有錢」;反正政府幫你把錢花掉,債則留給子孫後人去擔。正因為如此,民進黨對「八二三泡戰」災情毫不在意,秘書長洪耀福更自信滿滿地說「淹完水,災區民調都上升」。箇中三昧,他了然於胸。
諷刺的是,蔡政府得意洋洋的軍公教年改,不過是「年省四百億」;但為了年底選舉,賴內閣兩個月即揮霍七千多億。蔡政府不會在乎這筆帳,因為它掏的是你的口袋

【重磅快評】日人侵門踏戶 謝長廷續當「助日代表」?

.【即時短評】處理白色恐怖和慰安婦 民進黨兩套標準
.【重磅快評】日人侵門踏戶 謝長廷續當「助日代表」?
.【即時短評】地不夠 想拚2025太陽光電到20GW恐難達標

.【即時短評】吊車陷天坑何必救 當施工品質悼念碑吧!
.【重磅快評】謝長廷被罵翻的關鍵「大老外交+伸黑手」
.【重磅快評】謝長廷毫不隱諱地自證是「助日代表」
.【重磅快評】阿扁勸誡小英 小英無力問天
.【重磅快評】大人們在監督川普這個任性的「小孩總統」
.【重磅快評】粗口政治太算計 「我操」不是柯P口頭禪
.【重磅快評】柯P飆不完整粗口 只因有人質疑他的英明
.【即時短評】行善?還是賄選 「搭便車」不構成賄選
.【即時短評】陳水扁總統強勢回歸 法務部那槍白打了
.【即時短評】冬奧正名闖關與否 考驗民進黨膽量
.【即時短評】從失聯移工之死看警察執法
.【重磅快評】謝長廷是無知?還是媚日
.【重磅快評】我們的阿兵哥救災只會清垃圾、搬死豬?
.【即時短評】法部長為能源政策下台 民進黨還自欺欺人?
.【重磅快評】823雨災揭露南台灣的「天坑」獨步全球
.【重磅快評】如何冷靜救溺,是必須學習的一課






【重磅快評】日人侵門踏戶 謝長廷續當「助日代表」?


2018-09-10 10:41 聯合報  主筆室
日人藤井實彥腳踢台南慰安婦銅像的畫面引起強烈抗議。記者修瑞瑩/翻攝圖擷取自謝龍介臉書



日本「慰安婦之真相國民運動組織」等團體代表藤井實彥腳踢台南慰安婦銅像,面對如此囂張的「侵門踏戶」事件,如果駐日代表謝長廷選擇的是悶不吭聲或為日人緩頰,坦白講,不僅有愧台灣,更無法面對過去的自己,助日代表」罵名必將伴其一生
對謝長廷來說,「侵門踏戶」應該是他再熟悉不過的成語了。民國97年(2008年)總統大選前夕,四名國民黨立委擅闖代表民進黨的謝長廷總統候選人競選總部試圖揣門,被控「侵門踏戶」。事發後謝營以「侵門踏戶、欺人太甚」為題在平面媒體刊登廣告痛批,一度造成一路領先的馬英九選情緊繃,更逼使當時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帶著4名闖禍立委鞠躬8次道歉。
曾經,個人競選總部遭「侵門踏戶」是謝長廷何其念茲在茲之事;如今貴為駐日代表,若面對更高層次的國土遭外人「侵門踏戶」而不聞不問,誠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如此扭曲的價值觀?
台南市慰安婦人權平等促進會在國民黨台南市黨部旁樹立慰安慰銅像,當然有其政治動機但尊重立場不同者的言行,不正是號稱民主的台灣所應該堅守的底線
也因此,就算立慰安婦銅像引起日本「慰安婦之真相國民運動組織」等團體不滿,台灣方面相關人士自無必要小氣到拒絕與他們討論慰安婦相關資料問題;但藤平竟然在現場腳踢銅像,無論如何都已逾越了紅線,就像人民可以接受國民黨立委質疑謝長廷競選總部承租問題,卻無法接受立委強闖謝地盤耀武揚威一樣
進一步言,日本戰時強徵、誘騙台灣婦女充當慰安婦是鐵一般的事實,藤平一腳所辱者何止是慰安婦、立銅像的慰安婦人權平等促進會或是銅像所在的國民黨,更是對台灣這塊土地、歷史與人民的羞辱,又豈能以立場不同輕鬆帶過
駐日代表謝長廷上任以來,種種傾向日方言行已然引來側目日本關西機場停擺接運台灣旅客爭議發言,更讓謝長廷遭諷為「助日代表」。如今面對台灣遭人「侵門踏戶」受辱大事,全國人民且拭目以待,謝長廷究竟是對得起發給他數百萬元年薪的中華民國當個稱職的駐日代表,抑或續當其「助日代表」






【即時短評】地不夠 想拚2025太陽光電到20GW恐難達標


2018-09-10 06:10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蔡政府能源政策目標,在2025年將可再生能源比率提高到20%。其中太陽光電設置目標要達到20GW,離岸風電則是5.5GW。本報資料照片


蔡政府能源政策目標,是在民國114年(2025年)將可再生能源比率提高到20%。其中,太陽光電設置目標要達到20GW,離岸風電則是5.5GW。但到今年年中為止,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達標率,各只有11.2%、0.1%。外界不禁要問,民國114年(2025年)的非核家園目標,能達到嗎?
在非核家園目標中,太陽光電累計裝置容量總目標為20GW,包括「地面型」17GW、「屋頂型」3GW太陽光電預定供電目標,其實遠比離岸風電大很多但外界關注焦點都在離岸風電的競標價格上。再生能源專業媒體、PV雜誌近期有篇報導,請專家分析,民國114年(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能否達標。
TrendForce(集邦科技)分析師Rhea Tsao表示,台灣政府針對太陽光電,推出許多新政策,並釋出多筆土地。在政策帶動下,台灣太陽光電併聯發電容量在民國107年(2018年)上半年已增加470MW,創下歷史新高,累計產能則達到2.24GW。但分析師也表示,如果在民國114年(2025年)要實現太陽光電20GW設置目標,代表自今年到民國114年(2025年)、這7年間,太陽光電發電容量還要再增加18GW。
其中,增設「地面型」太陽光電發電廠,會是提高太陽光電產能的關鍵。但台灣目前適用地面發電廠的土地資源,多是沒有電網併聯或輸電線路的偏遠地區。為改善這種情況,政府在民國114年(2025年)和去年釋出約2,385公頃退耕地,用來開發太陽光電,同時提供電網和輸電線路給台電。但在多項資源和政策挹注下,考量目前可用的土地資源,分析師預估,到民國119年(2020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也只能達到6.2GW。
也就是說,蔡政府雖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並祭出多項政策加持,但到目前為止,政府能釋出的土地「並不足以實現」在民國114年(2025年),太陽光電累計設置達到20GW的總目標。且「土地短缺」只是眼前問題,但「地面型」太陽光電發電使用大規模土地,對台灣環境帶來的影響,會否汙染水源破壞生態環境,才是更值得關注議題






【即時短評】處理白色恐怖和慰安婦 民進黨兩套標準


2018-09-10 17:01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即時報導
日人藤井實彥腳踢台南慰安婦銅像的畫面被國民黨台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發現。圖/翻攝圖擷取自謝龍介臉書


民國107年(2018年)8月14日,台灣首座慰安婦銅像在台南市設立,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道出我國慰安婦一生得不到日本道歉及賠償的悲哀。過去太多傷痛的歷史需要轉型正義,白色恐怖需要,慰安婦亦是,但民進黨卻是用兩套標準在處理,選擇性的轉型正義還正義嗎?
立法院早在去年處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時,國民黨立委廖國棟就要求將慰安婦納入,主張政府應主動協助慰安婦或其家屬,向日本政府要求公開道歉及賠償民進黨當然沒有採納,因為對民進黨政府來說,日本是最重要的盟友
長久以來,民進黨希望藉由台日夥伴關係來抗衡中國大陸,但近年來中日關係回暖,今年也是《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的節點,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更計畫在10月份訪問中國大陸,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除了希望加強雙邊關係,更不希望日本在東北亞問題上被邊緣化。
在這樣的局勢之下,台日關係的發展當然就更受到中國的影響,但這絕對不是靠媚日就能扭轉,反而會因為台灣選擇性處理慰安婦的歷史,或是執政者的沉默不面對,讓北京質疑台灣內部有人想藉由皇民化思想達成去中國化的目的,影響兩岸關係。
駐日代表謝長廷在台南設立慰安婦銅像時曾批評,台灣內部的中國政黨卻不斷擴大台日的矛盾對立,在破壞台日關係。但難道民進黨無視慰安婦的人權,就不是在破壞與台灣人民的情感嗎?歷史免不了犯錯,但不能被遺忘,民進黨選擇遺忘歷史裡的錯誤,就註定無法擺脫在歷史中犯錯的罵名


聯合筆記/中美貿易戰的決勝點

.民進黨卸責 卻搶專業外交官職
.我愛國…但我愛得好辛苦
.聯合筆記/中美貿易戰的決勝點
.限齡、掛牌 電動自行車才有法管
.代步車滿街跑 用路人也怕
.謊言年代…小心假新聞在你身邊
.政治口水 別用來治水
.漫畫/逼到我抓狂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中美貿易戰的決勝點


2018-09-10 00:46 聯合報  郭崇倫
美國總統川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中貿易戰已經打了四個月,很多人感覺麻木,川普總統七日表示,要對自大陸進口的二千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北京照例要報復,大家只覺得如網球般你來往我。然而遠點看,賽局正接近決勝點(match point),中方採取拖延戰術,期中選舉前不願再談判,而美方追得緊,正在籌畫發起最後攻勢
北京的考慮是:如果川普期中選舉大敗,夾著尾巴做人,至少挫了強硬派的銳氣,不敢對北京要求這麼多;更進一步說,白宮外有穆勒的調查,國會可能提起彈劾或起訴,內有不滿的高層官員,預備軟性政變,川普能不能撐到任期結束,都還未可知,北京覺得又何必要讓步,所以至少拖到期中選舉後再看看。
美國的考慮是:川普最近雖然嘗到NAFTA談判的贏家滋味,但是要北京屈服才是真正勝利,而川普期中選舉背水一戰,非贏不可,不僅參議院要保持過半,眾議院多數絕對不能讓民主黨拿下,否則動輒發起彈劾,篤定就成了跛腳總統。期中選舉前達成美中貿易協議,尤其有助選情也正因為如此,繼二千億之後,川普威脅要把所有剩下的大陸輸美商品,還剩下的二,六七○億統統加徵關稅,他一定要逼北京投降為止
中方認為川普在政治上撐不下去,但美方卻認為大陸在經濟上撐不下去;過去大陸的GDP年增率必須要在六%以上,才能維持住就業率與債務,現在遭遇貿易戰衝擊,出口減少,增長率恐將跌破六%,這會引發大規模債務危機、信心喪失及最終經濟崩盤。尤其是土耳其與阿根廷的殷鑑在前,美元黑市飆高,人民幣的外匯市場禁不起考驗,為避免此類後果,北京只好被迫投降,向華府讓步。
無論是誰先讓步,要達成協議,還是要等到十二月初;由於十一月六日期中選舉,到十八日APEC峰會也不過兩星期,雙方達成協議的時間不夠,白宮已宣布川普將不參加在亞洲地區的兩場峰會:東協峰會與APEC峰會,由副總統潘斯代表出席,但會參加G20,弦外之音是,只有達成了貿易協議,才會有川習高峰會,象徵關係恢復
在此之前的其他問題,都會受到美中對決的氣場所牽引,北韓金正恩原本極力爭取習近平來平壤參加北韓七十周年國慶閱兵,藉以抗拒美方棄核的壓力,但川普接連兩次發推特,暗批中國在北韓背後撐腰,最後北京退讓,宣布由人大委員長栗戰書代表出席,連在北京的北韓國慶招待會,習近平都沒有出席,委由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致意
台灣地方選舉在廿四日投票,正好在G20前一周,如果川習場邊高峰會真的開得成,要如何談及台灣,是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王健壯/如果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楊國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王健壯/如果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楊國樞
.嚴震生/從馬侃懸缺席次看政治任命
.馬凱/誰來解救AI浩劫?
.洪蘭/防失智為何要學新東西?
.方祖涵/棒球日子的簡單美好
.盛治仁/留給未來世代的政治典範
.蘇起/中共對台動武的可能性

.葉銀華/金融帳連續淨流出的真相
.劉維公/孤獨是可怕的社會病毒







王健壯/如果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楊國樞


2018-09-08 23:54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中研院前副院長、台灣大學心理系退休教授楊國樞七月辭世,享壽八十六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久前過世的楊國樞教授,一生從事過三種公共角色,學者角色讓他開創了學術新局,知識分子與中介人士角色,則讓他有功於台灣民主進程。
從民國39年(一九五○年)代開始,台灣始終有個知識分子與媒體結合的特殊傳統。民國39年(五○年)代的「自由中國」,結合了胡適、殷海光與夏道平等人;民國49年(六○年)代的「文星」,結合了李敖、居浩然等人;民國59年(七○年)代的「大學雜誌」,結合了楊國樞、丘宏達等人。同一年代的幾家報紙,更是當時知識社群在媒體集結的重要平台。
在將近四十年的時間裡,這些媒體薪火相傳,這些知識分子也代代交棒;他們的共同特色是:都是批判者,都是啟蒙者,也都有改革意識他們呼籲的那些主張,包括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國會改革與開放組黨,一代呼應一代,讓台灣從戒嚴年代最後終於走到了民主年代他們挺身對抗統治者,證明他們有道德勇氣他們反覆重申的那些主張,更證明他們是一群有進步意識的知識分子
但這樣的特殊傳統,這幾年卻戛然而止傳統主流媒體上已經聽不到知識分子的聲音,名嘴取代了知識分子,網紅變成了意見領袖,這是一個知識分子沒有位子也棄守角色的年代
更重要的是,在那個特殊傳統中的知識分子,他們一以貫之的以道抗勢,始終如一的拒絕依附權勢;但這幾年的知識社群卻亦步亦趨模仿政治社會,學界與政界同步流行部落政治,像楊國樞那樣的知識分子,舉目難見幾人。
楊國樞的另一公共角色「中介人士」更早已變成絕響。八○年代中後期,台灣政治氣氛一片肅殺,國民黨與黨外劍拔弩張,美麗島事件與黨外組黨,更讓朝野隨時處於決裂邊緣。就在這個時刻,一群憂心國事的人站了出來,他們主動邀集國民黨與黨外領導人面對面協商,當年許多一觸即發的可能衝突,都在這樣的三方會談中獲得紓解。
這些調停朝野衝突的人,被當時媒體稱為中介人士,而中介人士之所以也被稱為社會公正人士,則表示他們的立場是公正的,國民黨、黨外、媒體與多數民眾都信任他們,也因為有這樣的信任,中介人士才有可能化解衝突;在台灣步向民主的最後一哩路過程中,包括楊國樞、胡佛、李鴻禧、陶百川與吳三連在內的這些中介人士,絕對功不可沒。
但這幾年,中介人士也變成了歷史名詞。過去戒嚴年代,朝野領導因中介人士牽線還有可能面對面協商,現在民主年代,朝野領導卻老死不相往來;以至於朝野各走極端,而且愈走愈趨極端,台灣政治目前的兩極化現象,甚至比八○年代猶有過之;過去因為被多數人信任而能調停有成的中介人士,在缺乏互信的極端化政治中,就這樣從此絕跡。
中介人士雖是特殊歷史的特殊產物,今昔也早已大不相同,但對立的朝野之間,沒有中介人士,對立的兩岸之間,也沒有中介人士,一個沒有或者說無法產生中介人士的年代,究竟是進步或退步?在政黨政治與國會民主都失能的當前,中介人士是否有可能或者有必要重現江湖?
如果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楊國樞,學術社群中多幾個像他那樣的知識分子,多一點像他那樣的中介人士,台灣會不會有什麼不同?這是大哉問,但追念一個逝去的典範,本該如此思考,否則,追念他祇是消費他。

名家觀點/封閉了經濟 什麼路都不通

名家觀點/封閉了經濟 什麼路都不通


2018-09-10 01:18 經濟日報  丁予嘉(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以追求「自給自足」的封閉經濟體在貿易熱絡的今日何其稀有,距今較近的一例是泰皇蒲美蓬在民國63年(1974年),以「知足常樂」為訴求所提出的,這在當年十分罕見,而後又過了20幾年,泰國因放棄固定匯率制而點燃亞洲金融風暴時,估計泰皇肯定是感觸良深,果真同年泰皇生日時又提了一次「自給自足」,其子女也按此哲學、務實地套在農業發展的應用上,即以四到五人組成的家庭制、規劃了一套土地使用規則,來分配種米、養地、儲存和居住的空間,初步以求溫飽為先,之後再以社區為單位、擬透過互助而壯大,一切「不假手外人」的思維很具時代精神。


泰國成了亞洲金融風暴的起火點卻是事實。很多經濟學者都事後諸葛地提出診斷,但事前質疑的專家不多,當年還未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克魯曼即是其中珍稀的一位,他在風暴前三年曾撰文指出,亞洲經濟奇蹟乃長期資本投入的結果,如扣除資本和外來勞動力、從「全要素生產率」的角度來看,應當會發現經濟本身的實力少有進步,以至於奇蹟的來去與熱錢的進出同步,且由於動亂來自於外力,單憑國內當局的氣力自是難平,無怪乎國家治理者會動了尋求「自給自足」的念頭;久而久之,「自給自足」一詞似乎成了泰國政界的避風港,在泰國政史上除了民國86年(1997年)外,民國96年(2007年)、民國106年(2017年)還兩度被執政當局提出(如圖),如回頭看民國97年(2008年)的慘烈,民國107年(2018年)發生波動的機率之高似乎也見怪不怪了。
但是,走向自給自足的封閉模式缺乏效率,對多數習慣、或早已享受規模經濟果實的我們按理很難適應。簡單來說,封閉限制了部分資源的供給,因此除非生活其中的人們真的具備泰皇口中「知足常樂」的信念,能夠在物價因資源稀缺性而上揚時,認份地縮衣節食,所謂的封閉模式才有平穩過渡的機會;不然,在全球化盛行的今日,往非規模經濟走去,對企業主、消費者而言,無非都是種對追求效率的懲罰,非常不合邏輯,尤其是對側重消費文化的美國而言,我以為老美就算現在不生氣,估計一段時日後,部分後知後覺的美國人終會發現,川普口中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恐怕正是泡沫,幾個談來的工作機會怎麼杜絕眾人的悠悠之口呢?
平心而論,歷史上倡議封閉的經濟政策很難持久,這或與封閉的本質有關。至於上文談到的泰國算是史上少數推動「自給自足經濟」的民主政體,即便如此,泰國的民主之路依舊艱難,各方力量找不到傳統與現代間的平衡,總使「自給自足」的概念看起來過分理想;相對之下,其他曾推動封閉經濟的執政當局,多數帶著極權色彩,政策的施力點多透過強迫、壓抑意志而為,正說明了在現實世界中,幾乎鮮有自願不與外界互動的經濟模式,更遑論美國如此高收入的發達國家,主事者拿著關稅大刀換了一些工作機會,獻祭的卻是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對自詡發達的美國情何以堪!姑且先看年底大選的動向吧,手握大權的美國選民有否翻轉封閉的機會,就看這一擲了。


丁予嘉

經濟學博士出身,擁有豐富金融實務資歷,難得的是,他能將兩者予以融合,透過理論架構對實務進行分析,輔以國內外的經驗值,提出可能的發展方向與具體建議,頗受政府單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