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經濟/解決垃圾危機 全面隨袋收費

.聯合報社論..總統痛苦,也該想想人民的痛苦
.聯合報黑白集.非核家園的核汙食品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垃圾危機 全面隨袋收費







經濟/解決垃圾危機 全面隨袋收費


2016-11-16 00:0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又有地方政府爆發垃圾危機。桃園市唯一的垃圾焚化爐因火災燒毀,造成全市每天1,000多噸的垃圾處理停擺,環保局長說每天求助外縣市代處理,「只差沒下跪」。而台北市議員也踢爆台北市政府罔顧市民健康,從今年初起二度偷偷摸摸地替雲林縣代燒將近2.2萬公噸垃圾,以致柯文哲市長被批評為無能及黑箱作業。
上述案例顯示地方政府的垃圾問題,從前年中南部幾個縣市的垃圾大戰延燒至去年底雖暫時平息,卻一直沒有獲得有效解決。地方每次發生垃圾問題,不是把球踢給中央政府,就是從「垃圾焚化爐 」找答案,竟不知道問題根源在於無法從源頭有效減量。
以雲林縣為例,多年前斥資40億元建好的林內焚化爐,因當地居民反對而一直不營運,於是只好外送其他縣市焚化,一旦其他縣市的焚化廠歲修或損壞,或是外縣市的居民反對,就只好拒收而使民眾將垃圾堆置街頭,臭不可聞。縣民則認為「垃圾費已經隨水費繳納」,無須進行垃圾分類,對於縣政府收了錢竟然無能解決垃圾問題,更是怨聲載道。
平心而論,垃圾處理本是地方自治事項,自己的垃圾問題應該自己解決,而且焚化爐都是中央出資興建,地方管理,全台已有26座可謂充足,顯然焚化爐數量不是問題。何況焚化爐也會產生空氣汙染和戴奧辛等毒物排放,且焚化後的剩餘物質(如底碴)或不適燃廢棄物仍須掩埋處置,又會汙染地下水或土壤,既然焚化爐會衍生諸多的二次汙染,蓋再多根本就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答案。
站在地方政府的立場,如果因為垃圾焚化爐或掩埋場屬於「嫌惡設施」而不肯興建或建好而不營運,怎麼好意思「以鄰為壑」委託其他縣市代燒?更何況,垃圾車長途往返,又要浪費多少能源,製造多少空氣汙染等外部成本,由外縣市的居民來承擔?
反過來看,不斷爆發垃圾問題的地方政府,就是垃圾費隨水徵收毫無減量效果所致。因為垃圾量和用水量之間沒有正相關,用水愈多者(例如洗衣店)垃圾未必較多,但繳的垃圾處理費卻愈多,完全違背汙染者(或使用者)付費原則,則「無感」的民眾難免我行我素,難以落實垃圾減量;「反感」的民眾甚至可能以增加垃圾量來表達抗議。無怪乎,環保署雖然從民國94年起實施強制垃圾分類以來,中南部縣市的垃圾仍然不能有效減量,垃圾大戰也就層出不窮。
中央的環保署和地方首長、環保局處主管,應該知道,更有效的垃圾「源頭減量」政策,其實就是台北市自89年起所實施的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因為符合汙染者(或使用者)付費原則,垃圾量愈多者就需要購買愈大的垃圾袋,民眾就有「經濟誘因」自動進行垃圾分類,既可以回收資源再利用,廚餘也能供作堆肥或養豬之用,達到垃圾數量遽減的效果。事實上,隨袋徵收機制實施多年的結果,台北市的垃圾減量最為顯著,而且還產生了產業效應,讓資源回收業應運而生,也幫助了許多窮苦人家,改善了這些實施地區的環境品質。可惜,此種垃圾費隨袋徵收的制度,至今為止只有新北市和台中市的石岡區跟進,顯然是地方首長太過於政治考量,怕得罪民眾而不敢實施。
因此,我們建議環保署應強制要求地方政府「自己的垃圾問題自己解決」,儘速實施隨袋徵收制度,作為協助地方政府處理垃圾問題的前提條件,否則垃圾危機應由該首長負起政治責任。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地方政府將垃圾從源頭減量,也才能全面解決地方政府層出不窮的垃圾問題。

聯合/非核家園的核汙食品


2016-11-16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急於召開日本食品輸台公聽會,反而點燃遍地烽火。 記者屠惠剛/攝影

「如果說為了當總統,犧牲人民的健康,作為交換的條件,那乾脆不要當也罷了」;這是賴清德說的。「我們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政府,這樣的政府有點像是詐騙集團」;這是綠委管碧玲說的。「民主進步黨面對國人的健康,是不分顏色,沒有黨派的」;這是陳菊說的。
以上發言的背景,是國民黨執政時的美牛瘦肉精爭議。如今換成日本福島核輻射疑慮的食品進口議題,上列說法仍然成立嗎?不妨就教三位民進黨人:是要堅持「捍衛國人健康第一」的立場,或竟已「覺今是而昨非」?
日本核汙地區的食品應否放寬進口,有幾個層面的考量。底線當然是食安標準,絕無退守餘地。但現在專業淪陷,民間學者、政府食藥單位各說各話,沒有誰的數據能讓民眾安心。
其次是行政程序和政治操縱的層次。農委會三天內匆促舉行十場公聽會,這種作法的正當性何在?如果民進黨在野,會坐視這種程序不正義嗎?而當有人質問「謝長廷究竟代表台灣還是日本講話」,外交部又要如何作答?
更深層的則是政黨誠信問題。若問蔡總統的核心價值,「非核家園」應可排進前三名。現在蔡政府若親手將核區食品放進台灣,讓它們進入台灣人的肚子裡,執政黨此後還好意思說出「非核家園」四個字嗎?
蔡英文只要思及自己曾對「非核家園」如何言之鑿鑿,今天想必該像面對勞工議題一般,感覺非常「痛苦」吧!

聯合/總統痛苦,也該想想人民的痛苦


2016-11-16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總統蔡英文。報系資料照

蔡英文總統接受媒體訪問,談到一例一休修法引發勞工絕食抗議,激動地說:「這是有史以來最痛苦的事,勞工本來就是我們心裡最軟的那塊。」我們相信,蔡總統的痛苦應是發乎真心的掙扎;然而,回顧執政以來的種種紛擾,她恐怕也該想一想人民的痛苦。
正當勞工絕食抗議之際,全台各地也在為政府擬開放日本福島核災區食品進口發動抗爭。對勞工而言,減少七天國定假日是不可承受之輕;對一般民眾而言,在疑慮未清之際開放核災區食品,更是難以接受的事。尤其,蔡英文把「非核家園」奉為天條,政府花費數千億興建的核電廠都不准營運;現在,卻輕率要把日本輻射外洩區的食品引進台灣,難道不覺得矛盾?為外交或其他利益而犧牲國民健康,又豈是理性的選擇?
就在蔡英文傾訴痛苦的次日,總統府發表了廿位新聘資政的名單。名單上,除了張忠謀、劉金標兩位企業界人士外,其餘幾乎是清一色的「老綠男」,包括九十八歲的大老史明都入列,獨旗飄飄,人們遍尋不獲任何較具公信力的其他社會中間人士。蔡總統拿出這樣的資政名單,是要人民相信她只在「安撫」獨派,或是在昭告天下她將「以獨派為師」?
不可諱言,這類天威難測的訊息,半年來均讓民眾感到困惑與焦慮。蔡政府五二○上台時,似有意走一條不同於陳水扁的執政路線,內閣的組建也力圖擺脫傳統民進黨派系的思維。然而,隨著「老藍男」的標籤化,林全內閣備受獨派大老指摘,蔡政府的作法即不斷傾斜;其結果,並非根據能力去調整人事,而是依顏色來鑑別是非。以司法院長的提名為例,由最初的謝文定改為許宗力,最後多位獨派人士出任大法官;這和資政的提名一樣,都暴露了蔡英文的路線調整一路往「遠人民、近黨派」的方向傾倒。
蔡總統或許並不自覺,但這樣的路線偏斜,其實重複引發她民意支持度的下滑,而她身邊卻似乎沒有人能為她指點迷津或道出實情。事實上,回顧近半年來因政策變化引發的種種抗爭,從觀光業者不滿兩岸關係轉涼導致陸客大減、南北反迫遷團體的重新集結、軍公教抗議在年金改革中遭汙名化、學生和勞工團體不滿砍國假之抗爭等;這種種民怨沸騰的景象,在蔡總統口中卻獨獨只為勞工抗爭感到痛苦,她難道覺得其他民眾的抗爭毫無可憫?
以勞工群體之龐大與動員能力之強,加上勞運團體過去和民進黨的關係,蔡英文特別向勞工喊話、交心,自可理解。這也顯示,她試圖找出比較緩和的途徑,來解決休假的爭議。然而,這並不表示那些她不放在心上的抗爭,就應該被忽略。勞工休假的問題,必須在勞資之間找出一個適切的平衡點,以兼顧經濟的發展及勞動者的身心健康。至於何謂最適的平衡點,需要主政者向勞工和企業主剴切說明,這當然不是容易的事,主政自須極盡洪荒之力溝通。然而,像觀光業蕭條的問題,基本上是蔡總統不承認九二共識所引發,解鈴之鑰在她手上。蔡英文心中的柔軟部分,如果有一塊記掛著那些受到衝擊的攤商、民宿、觀光業者,她何忍不運用自己能力所及來助這些人一臂之力,卻任令他們的生計遭受損害而無動於衷?
事實上,包括蔡總統上任後推動的各種改革,有些受到了民眾的期待與支持,有些則為特定民眾帶來不安或痛苦。以年金改革為例,一般民眾都樂於看到雙薪或退休肥貓受到節制,然而,總統府的改革藍圖卻始終未能畫出可供討論的天花板及地板之基準線。如此一來,所有改革壓力一古腦對準龐大的軍公教群體,他們會覺得好過嗎?
蔡總統吐露內心痛苦,是要爭取民眾的理解;而民眾的痛苦,包括喧囂的與靜默的,一樣需要總統的同理心看待。

去梯言/國家安全在德不在險

.全球秩序重整 別視而不見
.當大陸與世界集體向右
.去梯言/國家安全在德不在險
.退將大陸行、蔡看待國父 「這個國家」集體迷失
.政治凌駕食安 蔡政府說清楚講明白
.原住民共管經營 法條不能做半套
.加強誘因 都更成敗在人性
.吃多少夾多少 培養需要的能力








去梯言/國家安全在德不在險


2016-11-16 00:05 聯合報  公孫策

吳斯懷(右一)等退將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
圖/擷自央視直播畫面


退役將領去北京聽習近平講話,被說是「敵我不分」。如果在蔣總統時代,他們肯定被槍斃。然而,在那個時代,他們不敢去也不會去,因為兩位蔣總統不但「嚴敵我之分」,甚至是跟敵人「不共戴天」的。然而,今天的兩岸形勢卻不能再「不共戴天」,那麼,「誰是敵人」怎麼認定?
戰國初期,魏文侯第一個稱雄,他用李悝盡地利,用西門豹興水利,富國之後強兵,用吳起為大將,「與諸侯七十六戰,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不分勝負)」。那麼,吳起應該是「槍桿子裡出政權」的奉行者了吧?但卻不然。
魏文侯薨,魏武侯繼位。武侯帶著文武大臣乘船在黃河中流,不禁感嘆:「看這山河險要,真是我們魏國的寶啊!」眾臣隨聲附和,吳起卻起立發言:「國家安全在德不在險。如果君不修德,則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魏武侯當場「稱善」,可是吳起仍然被排擠,去楚國當宰相,幫楚國打敗齊國、秦國。
魏武侯薨,傳位魏惠王宰相公叔座向惠王推薦一位奇才公孫鞅,說:「此人為天下之才,大王若不用他,就將他殺了,不能讓他去別國。」可是魏惠王沒用公孫鞅,也沒殺公孫鞅。後來公孫鞅西行去到秦國,得到秦孝公重用,封地在商,改稱商鞅。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富強,屢次打敗魏國,魏惠王被迫遷都到大梁,改稱梁惠王。這時他才嘆息:「後悔沒聽公叔座之言。」
梁惠王這句話,我始終有疑問:他是後悔沒有重用商鞅?還是後悔沒有殺了商鞅?兩種可能正好可以反映梁惠王的格局,事實上,也可以看出蔡英文的格局。
退將去北京有多危險?他們若還能效命,中華民國為什麼讓他們無用武之地?他們若已經不堪用,去北京又能怎樣?民主政治又不能砍他們的腦袋,砍他們的退休俸又能有多少嚇阻作用?
重點還是吳起那番話,若「君不修德」,則滿朝都將成為敵人。可是「君」只是一個人,施政得靠人才,如果用人還是看顏色而非看才能,只怕在職官員都想著退休後西行了,豈止退將?如果每次政策推不動都說「不支持,可以下次不投民進黨」,恐怕連老百姓都要跑了。

全球秩序重整 別視而不見


2016-11-16 00:05 聯合報  甘逸驊/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台北市)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球市場恐慌驚跌,多數人把川普現象視為今年最大黑天鵝。
圖/美聯社


近來足以影響全球大局的「黑天鵝」一隻隻湧現,將世局攪和得混沌不明,各國菁英一團慌亂,世人則感焦躁不安。殊不知黑天鵝出現多了,也就預言了現有秩序即將終結。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出乎多數人的意料之外,被視為超級黑天鵝。事實上,川普勝選與之前的英國脫歐,正標示著全球秩序重整的開始。一九九○年代初人類見證了冷戰的結束,「九一一」以及隨後的國際反恐高調宣示了美國獨霸的後冷戰時期告終。現在,人類或將面對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新時代的來臨。
無論英國脫歐或美國選出川普都清楚指向一個趨勢,即過去長達數世紀以西方為核心的舊國際社會秩序或將崩解。從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歐元區即一蹶不振,俄羅斯趁虛而入威脅著歐盟的東鄰,西方對抗國際恐怖組織不力,歐洲對難民湧入的反應使得歐盟「規範強權」形象喪失殆盡,德法領導的歐洲統合遭遇瓶頸。這一連串事件均非單一特例,而是西方優勢正受到極大衝擊
以往由西方自由主義為核心的國際秩序是由英美主導,未來新秩序的呈現亦可能是這兩國為捍衛西方利益與價值,而與非西方國家權力競爭的產物。
但英美是標準的現實主義者,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當國家強盛時,藉著船堅炮利,輸出規則與價值;為要求其他國家開放邊界,因此主張自由貿易;藉著本身的科技強勢,高唱全球化的凱歌;因自恃自身專業化程度較高,因此主張資本與人才的自由化。然而,當這些優勢逐漸成為劣勢,開發中國家從開放自由中獲利,西方國家的人民則自認為全球化的受害者,政治人物趁勢而起,高舉國家利益與民族主義的大旗。
為重新回到西方的核心、重整西方的陣營,美英兩國相互支援、同聲一氣。川普公開支持英國脫歐,英國的極右派亦熱情回報。當英國正式展開脫離歐盟的程序,當川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後,兩國有可能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重組西方聯盟,激勵西方保守主義風潮的再起,並企圖重新掌握國際規則的主導權
在這個新的國際秩序中,中國的持續崛起與其開發中國家盟友的擁護,可能與西方正面抗衡。在此新的權力平衡中,其他中大型國家的偏好勢將影響大局,日本是否仍一面倒的傾向美國?俄羅斯是否選擇中國做為「權宜」的盟友?歐洲大國如德法是否偏安一隅?
對於選擇空間更為有限的中小型國家,新的國際秩序逼著它們必須選邊站。當西方與非西方主導的陣營各自招兵買馬,雙方競爭多於合作,中小型國家難有兩邊討好的空間,則一個「新冷戰」格局於焉成形。尤其當國際強權多以「強人」當政,中小型國家如果由「弱勢」領導,將更難應對新局勢的挑戰。當類似英國脫歐、川普勝選的「黑天鵝」不斷冒出,國際秩序陡然丕變,台灣豈能再以管窺天、視而不見?

當大陸與世界集體向右


2016-11-16 00:05 聯合報  吳展良/台大歷史系教授(台北市)

大陸知識青年匯聚的「知乎」網站,一片抨擊「白左」之聲。在美留學生痛陳自己如何在美國被「白左」們壓制言論自由,大書美國深藍各州人們如何(可笑地)痛苦,美國如何地撕裂,乃至於自己如何開始深感自由民主之不可靠。
問題是,左派的定義是要與勞苦貧困大眾堅定不移站在一起,柯林頓夫妻一路往上爬,支持者主要為富有州、都會中上層及各地大學以上程度者;只能說是自由派,並非左派民主黨的社會福利與照顧少數族裔政策固然帶有左派色彩,然並非其基本特質。因為整個美國體制的社會主義與社會福利成分很有限,一直沒有真正的左派政黨
抨擊民主黨為「白左」更是莫名其妙,川普才是白人至上主義,「白」字充其量只能形容華人在美國拚命想待的圈子,以及自己在其中所受到的壓力吧。
我想知乎與其他網站抨擊「白左」,其實是因為自己骨子裡屬於右派,也就是高度傾向於國族主義、權威主義、價值保守主義乃至於本位主義;同時又不相信德行、倫理與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對川普這樣的大右派,竟產生普遍認同感。
這樣「集體右派」傾向發生在社會主義中國,令人心驚。「知乎」抨擊「白左」們高高在上、虛偽高調、看不起支持川普的人,更說明這些「白左」並非真左派,只是一群驕縱而高度自以為是的自由派。
討厭這樣的自由派,是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支持言行粗鄙反覆、種族與性別歧視的大右派川普,是另外一件事。社會主義的宗旨不是教大家要重視平等博愛、克制個人慾望、努力愛人助人嗎?幾十年的社會主義教育與革命得到了如此逆反的「集體向右」,太諷刺了。
看來昔日中國之左,其實是以受迫害者的國族立場,集體團結以反對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未必出於真正的社會主義理想。而今日之右,則是在中國站起來之後,反過頭來,不論道德是非地意圖肯定與擴大自己。前者迫於時勢有其不得已。後者在肯定自己這方面也有值得同情之處,但請注意集體向右的危險,因為人類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這種集體向右的結果
當今許多國家右派乃至強人政治的出線,以及伊斯蘭運動的極端化,說明整個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本位主義」時代。如今再加上美國領頭向右,與中國的強勢崛起。世界很可能在大家都「誠實地自顧自」的前提下,衝突不斷加劇。
一戰起於歐洲帝國與資本主義強權自顧自地擴張。二戰起於德義日等國,不滿一戰後世界強權的不公宰制及其自我擴張的強烈慾望。現今世界因種種制衡因素,應還不至於打第三次大戰,然各國集體向右的本位主義趨勢,勢必壓迫到許多弱勢者,大幅增加人群彼此的厭惡與衝突,也讓道德與文化日益粗鄙低落,這是讓人深感悲哀之處。(我從來不是左派,而是持中派。)

退將大陸行、蔡看待國父 「這個國家」集體迷失


2016-11-16 00:05 聯合報  王漢國/大學教師(台北市)

數十位退將赴大陸參加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百五十周年誕辰活動一事,又在台灣內部捲起了千堆雪。有立委稱:應取消與事者的終身俸及軍旅生涯的勳獎章,因為嚴重打擊士氣;國防部官員亦表示:「此行不恰當」。媒體更是只見立場,不論是非。還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筆者認為,此事適足以反映台灣正陷入一個紛亂、分裂、自戕的亂局中,越陷越深,幾至無以自拔的地步。這也是台灣人「集體迷失」下的真實寫照,悲乎!
先說中國國民黨,既然國民黨口口聲聲自詡為「國父的忠實信徒」、「三民主義的實踐者」,那麼對於中山先生的一百五十周年誕辰,怎能如此輕描淡寫和漫不經心?難道說,國民黨的領導人已被最近追討黨產一事嚇破了膽、失掉了魂?竟然忘了要藉紀念活動向「總理」稟告不幸的處遇,也忘了要向「同志們」訴說一下未來的壯志和盛舉?
次說蔡政府,中山先生不但是中華民國的創建者,也是改變中國政體、創立民主共和的先行者。相信國人對近期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口頭禪都不陌生,那就是要「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一個動輒要求別人「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的人,不妨想想自己是如何對待「這個國家」的,又如看待「這個國家」的創建者?「己立立人,己達達人」,這個道理,雖粗淺也最透底。
再說退將此次的大陸行,如出席官方舉辦的紀念大會,聆聽習近平講話,的確犯了前提和認知上的錯誤。因為兩岸迄今尚未結束軍事上的對立(且謀我之心日切),也未達成任何的和平協議。故就兩岸的現狀觀之,退將實不宜參加類似活動。畢竟此事尚涉及到政治態度、國家認同、社會想像、軍隊影響,以及行動選擇等多層面的複雜性,實應審慎為之。
回到現實面,最後且容筆者說句公道話,國難的形成,雖有它的內因外緣,若就其內因而論,今天的一些領導人的確嚴重失格了。既沒有教我們見利思義、安不忘危,也沒有教我們擇善固執、矢志不渝。反而處處師心自用、言不由衷;假藉民意、玩弄朝政,如此這般下去,國難何所除,憂患又何所去?

加強誘因 都更成敗在人性


2016-11-16 00:05 聯合報  劉競明/醫(台北市)

談到都市更新,筆者應比柯文哲市長及蔡英文總統,要「多懂一點」吧!
五年前某日產科門診,筆者診間進入三個大男人,拿著資料要筆者同意加入「自劃單元」都市更新;記得筆者還說:「你若要產檢,我立刻幫你看;但是都更,我要回去研究一下…」。
這個都更單元共約二千坪,方正又美!都更公聽會時,連都更委員都大讚:將來成功機會很大。不過有十五戶因條件未談好,在事業計畫書公展後,卅日內撤回同意書。筆者更在都更權利變換,分發戶數說明會前,建商突通知:已接到某住戶律師存證信函,指定要某層某戶。在建商送件後核定前,聽證會尚未舉辦,都已經問題重重;遑論自劃單元的「百分之百同意比率」呢?
筆者為了瞭解土地估價,還到處去上課學習土地估價等課程。事實上,都市更新要成功,不是只有將房子蓋好,權利變換將土地及房屋分一分。都市更新的概念是:為了未來百年,打造一個人性化、無障礙式、有生活機能,讓住民享受到最佳的居住空間。東京車站即是百年都更後成功的案例;巴黎市容優雅、廣大的綠地公園廣場,更是都更典範。
然而,台北市都更為何做不下去?一名筆者熟識的建商,投資約四、五千萬元,為何仍黯然退場?原因在人性,「釘子戶」問題無法解決!
將來都更行政法人專責化,若無法積極介入溝通「不同意戶」,問題仍無解!若無法在都更時,一併解決區域發展、增加住民創業就業,新屋蓋好後,仍會賣不出去。另外,新屋太高的房屋稅率,影響都更意願,目前雖有延長四至六年的優惠稅率,仍然不夠,或許八至十年才有誘因
最重要的,若建商因故延宕交屋,或蓋了一半就「遠走高飛」時,政府可有協助完工的「續建機制」?不要搞得像大巨蛋般,蓋也不是,不蓋也難!
政府及都更行政專責法人角色及定位,與落實都更的整體規劃,專責機構責無旁貸。而人性光明面的發揮與加強誘因獎勵,才是都更成功關鍵。

盛治仁/競選時的手段 執政必被反噬

.盛治仁/競選時的手段 執政必被反噬
.王正方/轉型正義的真正實踐者
.王文華/自己先好好活過一次
.舒國治/觀李安新片「比利.林恩」有感
.嚴震生/以「禮運大同篇」紀念孔子與國父
.蘇蘅/為何美國媒體和民調大挫敗?
.黃介正/美選後三大兵推想定









盛治仁/競選時的手段 執政必被反噬


2016-11-16 00:05 聯合報  盛治仁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 美聯社

川普當選的效應還在發酵中,我想從川普個人和支持者兩個角度來思考這次選舉。川普在競選過程中爭議言論不斷,對於少數族群、女性、穆斯林、移民、甚至外國政府都有令人咋舌的驚人之語。有人分析這些說法都非失言,而是經過算計,可以精準挑起支持者情緒的訴求。這些政治不正確的話,正好說出了許多白人中產階級的心聲,為長年累積的不滿及對未來的焦慮找到宣洩出口。
選舉結束之後,川普陣營立即做了許多修正,發表了呼籲團結的勝選演說,還大讚歐巴馬和柯林頓。政策上包括對柯林頓司法追訴、廢除歐記健保、墨西哥邊境築牆和撕毀伊朗核武協議等,都大幅轉彎。川普還公開呼籲支持者不要散布仇恨言論。
但選民情緒不像電子開關那麼容易被控制。被激怒的選民持續走上街頭抗爭,還有數百萬人連署要求選舉人在十二月十九日投票時棄川保柯,讓柯林頓入主白宮。這個道理很簡單,以台灣來說,一旦衝政府機構或翻桌及激烈抗爭手段成為被認可的抗爭常態,連公聽會都辦不成了。競選時使用的手段,執政時必定被反噬。
更重要的影響,一直被視為西方民主指標之一的美式民主,在這樣的競選過程所帶來的全球示範效果,很值得憂慮。以對立的基調為憂慮的選民找出明確的代罪羔羊,佐以社群網路強大的同質性感染力,必將更激化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對立。美國分析家指出,新媒介開創新模式羅斯福利用廣播、甘迺迪利用電視、歐巴馬利用網路、而川普利用社群,都開創了新的模式。未來的選舉是否會更對立、更情緒化、更反體制,接踵而來的義大利公投和法國、德國大選,都是值得觀察的指標。
投票給川普的支持者,不一定認同川普選舉時的表現及其高舉的價值。我認識票投川普的美國朋友裡,大致還有對柯林頓家族政商關係的質疑和信仰上反對同性戀和墮胎,以及對於例如歐記健保擴大窮人保障,卻增加中產階級保費等經濟議題的不滿。雖然他們也不認同川普的許多言行,但認為某些議題的重要性,大於其個人的爭議。也有分析指出,我們必須要分辨窮人(最低卅%收入)和中產階級(中間五十%)的差別。民主黨長期政策關懷的對象是窮人,但覺得自己長期被忽略而反撲的是中產階級。連女性白人中產階級都以六十二%的比率支持川普,顯示階級在這次選舉的重要性大大超越性別。
中產階級要的不是提高最低工資或是更多失業補貼,他們要的是能夠提供合理收入的穩定工作,以及未來發展前景。把製造業工廠拉回本土、去除外國不公平的競爭等川普訴求,正好打動了他們。過去談分配著重於對窮人照顧的社會福利政策,在全球化和工業4.0下的世界,感受到威脅的是中產階級。這是全球反體制浪潮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也是各國都要面對的問題。
川普當選後,必定要在政策上回應選民的經濟訴求。這些問題絕對沒有簡單的解方,未來美國貿易政策和國際政治互動,都會有新的布局,對於台灣的可能影響,需要審慎因應。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