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5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不應放任新台幣貶值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4730/web/ 

◆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不應放任新台幣貶值
◆  聯合報黑白集/全民國防如虛擬遊戲
◆  聯合報社論/民眾痛苦指數飆,難道只是因為通膨?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不應放任新台幣貶值


2022-04-15 04:49  經濟日報 /   社論
央行總裁楊金龍。記者陳正興/攝影


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貶,即期匯率最低價曾達到新台幣29.1元兌1美元,是一年多來的新低。雖然現在國際美元較為強勢,但是我們必須提醒,我國的經濟表現不錯,對外貿易表現更好,從實質面來看,新台幣匯率應該趨向升值而不是貶值。而且,現今國際通膨情勢嚴峻,新台幣大幅貶值必然會擴大輸入型通膨壓力,導致國內物價上漲情勢更形惡化,進一步造成所得分配的不平均,央行應該更為謹慎地因應這波新台幣跌勢。

影響匯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金融面與實質面。造成這波新台幣走貶的原因,主要是美國聯準會(Fed)升息之後,大量美元開始回流美國,這是金融面的因素。但是從實質面來看,去年我國的經濟成長率達到6.45%,今年預計可以達到4.42%,都是相當不錯的表現。在國際貿易方面,這兩年我國出進口表現都非常好,去年出口總額為4,464億美元,進口為3,815億美元,成長率分別達到29.4%與33.2%;今年第一季的出進口成長率仍維持在25%左右,預期全年仍會有不錯的貿易順差。如此的經濟表現,新台幣非但不應該貶值,甚至還應該要再升值。

民眾現在最關心的是通貨膨脹問題。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到3.27%,是近十年來新高。而且,看起來短期內國際與國內物價上漲情勢還不會停止,今年全年CPI很可能會超過2%。國際方面,德國統計局預估德國3月的CPI增幅可能會超過7%,美國已公布的3月通膨上漲率更高達8.5%,在過去這些數據都令人難以想像。

目前國際原物料價格還在推升,我國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也不斷上揚,去年4月到今年3月一年來的平均上漲率為19%,進而造成躉售物價指數(WPI)的增幅也達到12.4%,遠高於CPI的增幅。由於進口原物料價格不斷上漲,廠商生產成本正持續被推升,短期或可由廠商自行吸收部分成本,但長期一定會反映在最終產品價格的調漲上面。除非國際通膨壓力獲得舒緩,否則國內通膨壓力必然會持續存在。

另外值得重視的是,我國經濟成長率不錯,但是大部分的貢獻都來自於出口部門的帶動,亦即以出口為主的製造業並沒有問題。然而,受到疫情的影響,服務業表現一直不佳,尤其是觀光、餐飲和展演等產業的處境艱難;從薪資結構來看,製造業平均薪資也比服務業好得很多。過去兩年,台灣K型經濟的情況愈來愈明顯,當然也就會造成所得分配的惡化。

現今因美元回流等因素,新台幣持續貶值,固然有利於出口,但也會對國內物價情勢帶來更大的衝擊,特別是在疫情下本來處境就已辛苦的國內服務業,若是新台幣一再走貶,就必須面對更高的原物料成本,並被迫要調漲銷售價格,更不利經營及生存。也就是說,新台幣持續貶值將帶來二大嚴重的副作用,一個就是加重通膨壓力,另一個則是惡化所得分配。

總之,現在最應重視的是通膨問題,不僅影響到每一個人,且對弱勢產業和個人的衝擊更為明顯。新台幣匯率若持續貶值,不但不利於大多數的服務業,並會導致所得分配更為惡化,這樣的結果絕非我們所樂見。對央行而言,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及政策目標應該是以穩定物價優先,央行在考量及執行匯率政策時,絕對不能再強調出口競爭因素或放任市場失序地大幅波動。











聯合報黑白集/全民國防如虛擬遊戲


2022-04-15 04:49  聯合報 /   黑白集
國防部公布全民國防手冊,內容載明「停水時撥打1910自來水公司客服專線進行詢問或通報」,讓學者覺得與戰時狀況脫節,相關單位不食人間煙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民國防手冊」千呼萬喚始出來,立即引發「不食人間煙火」之譏。該手冊的防災思維,把戰爭帶來的破壞,看成和地震、颱風的自然災害一樣。書中提供的應變之道,在戰時完全不敷所需,根本是笑話。

在台灣社會,受傷流血畫面皆要打上馬賽克,死亡則慣用「往生」代替,人們對戰爭的殘忍與暴力非僅陌生,還刻意避談。然而,國防部編纂的手冊,動員備戰單位竟也如在虛擬情境,令人傻眼。

不了解戰爭已經夠糟,更可怕的是刻意淡化戰爭的風險和恐怖,甚至當成政治牟利之用。先前有立委稱,台灣年輕人擅長電玩,操作先進武器一定也能很快上手。亦有網紅自誇為保衛台灣,開始練習「空氣手槍」;還說「世界若少了台灣就會停止運轉」,所以國際不會坐視。更有「認知戰」專家宣稱,共軍入侵難成功,要提防的是「內部的敵方同路人」。

這些行徑,讓人想起戰爭電影「鐵十字勳章」。該片描述一名納粹新貴軍官為獲取鐵十字勳章來到前線,開口閉口國家民族,放言要整頓士氣與紀律,卻從不上火線與敵人肉搏;事後卻虛報戰功,並坑害知情部屬。最後蘇聯大軍來襲,他被迫拿槍迎敵,這時才發現,原來他連裝子彈都不會!

電影結局拿到今日台灣,卻讓人有無比的既視感,和無法忽視的憂懼。










聯合報社論/民眾痛苦指數飆,難道只是因為通膨?


2022-04-15 04:48  聯合報 /   社論
預估今年全年失業率約3.6%、今年CPI年增率約2.48%,亦即今年痛苦指數(失業率+CPI年增率)將逾6%,通膨警戒值也料將失守。記者林澔一/攝影


通膨風暴席捲全球,蔡政府似以為台灣能一枝獨秀,主計總處年初堅持今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低於二%。但日前最新統計出來,我國三月的CPI為三・二七%,遠遠高於政府預估。不僅如此,主計總處也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由四・四二%降為四・○二%。根據最近數值,今年失業率加上通貨膨脹率,民眾全年「痛苦指數」將會破六;事實上,二月即已飆至六・九二。

不要小看這個數字,「物價上漲」和「失業率」都是影響人民生計的切身因素;一碗魯肉飯、一個便當漲價,都會讓許多基層民眾生活感到拮据。和歷年相比,飆破六的痛苦指數,更是最近十年的新高。從二○一七年開始,台灣痛苦指數分別為四・三八、五・○六、四・二九、三・六二、五・九四,至去年已創下九年新高;今年失業和通膨雙箭齊發,人民只會苦上加苦。

主計處先前對通膨的預估太過樂觀,主要是未曾考慮俄烏戰爭引發的變數,也輕忽當時已殺機深重的油氣價格。但即使最近加入俄烏戰事的衝擊後,主計總處依然不改輕忽與樂觀,僅微修物價指數及經濟成長率,生怕把數字弄得太真實。這點,對比央行和其他國內機構的預估,即可見虛實。試想,美國三月的通貨膨脹率已高達八・五%,西班牙是九・八%,德國七・三%,分別創下三、四十年來的最高。而台灣三・二七%的通膨,是務實的預測嗎?

俄烏戰爭直接造成能源、糧食和肥料價格大漲,西方的金融制裁及禁運,也導致半導體材料所需之稀有金屬缺貨,影響全球生產。此外,近期中國大陸為控制疫情,在上海、廣東等重鎮進行大規模的管控及封城,造成不少企業被迫停產;對台灣而言,則增添了供應鏈中斷的危機。此一衝擊,嚴重程度恐不亞於俄烏戰爭的溢出效果,絕不可掉以輕心。

今年是選舉年,蔡政府無論如何要把經濟數字做得漂亮,才能讓人民繼續票投民進黨。問題是,這種「溫水煮青蛙」的策略,真能煮掉老百姓對日常生活的痛苦感受嗎?且不說政府是故意在數字上造假,但光就消費者物價指數而論,許多國家都將「房價」的漲跌納入指數,但我國主計總處的算法卻刻意略去「房價」,不免使物價漲跌數值失真。以去年的情況看,有十五個縣市的平均房價漲幅在三成以上;如將房價計入,台灣去年通膨怎麼可能低於二%?

蔡政府顯然清楚自己隱瞞了什麼,因此行政院上周主動宣布,七月起「退休軍公教」的月退金將調高二%。此舉看似貼心,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兩趴調整其實只夠那條通膨惡龍一口吞掉,什麼都不剩。政府如此做法,只是先行示好,避免挨轟冷酷罷了!同樣的道理,廣大的勞工大眾今年若未獲加薪兩趴以上,就會變成實質減薪的受害者。政府不斷誇口經濟情勢大好,稅收如何超徵;說穿了,只為方便自己頻頻揮霍補貼、政策買票,有多少民眾分享到那些美好果實?

十年來最大「痛苦指數」的出現,讓人憂傷的,其實不只是因為通膨高漲,而是當年那個「謙卑」自許的政府變成了橫行霸道的傢伙。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體制,倒退回一黨獨攬的局面;原本鼓勵制衡的設計,變成了沆瀣一氣的樂園;原本分層負責的政府,變成責任下推的流風;原本希望追求公平正義,如今只剩滿口大話和無盡大內宣。沒錯,看到台灣民主政治的大倒退,看到為官無品還自以為是的行徑,才是最大的痛苦。


【專家之眼】台灣出席海洋大會有重大「外交突破」?

◆  【專家之眼】台灣出席海洋大會有重大「外交突破」?

◆  【專家之眼】上海封城 布查屠殺 不自由為何還能快樂?
◆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下的全球三分新格局
◆  【專家之眼】美國智庫指控長榮 兩岸商貿陷入空前危機
◆  【專家之眼】美國禽流感會死人 不可放寬美雞檢疫標準
◆  【專家之眼】慘遭閹割:應砍掉重練的全民健康保險會
◆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還是美俄大戰?








【專家之眼】台灣出席海洋大會有重大「外交突破」?


2022-04-15 15:21  聯合報 /   宋燕輝/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理事
環保署長張子敬在OOC「解決海洋污染」主題場次中發表專題演講。圖/外交部提供



日前,行政院環保署長張子敬擔任蔡英文總統特使,率團出席第7屆帛琉與美國合辦的「我們的海洋大會」(Our Ocean Conference,以下簡稱 OOC)。代表團成員包括外交部、海洋事務委員會、及其他政府單位官員代表和學者。

出席 OOC 過程,張子敬向帛琉總統惠恕仁呈遞特使國書、我舉辦國合會特展與「台帛歡迎酒會」、出席「帛琉–美國歡迎酒會」、特使團車隊與大會主場館外插有國旗、官員坐在「外國代表團」專區等等。外交部發言人與張署長指出,出席 OOC 是台灣參與國際會議的「重要進步」或重大「外交突破」。

OOC 的確是正式大型國際會議,此次約有75個國家和100多個公民社會團體和私人部門參加。美國國務院於民國 103 年(2014年)假華府召開第一屆 OOC。之後分別由智利、美國、歐盟、印尼、及挪威接辦第二至六屆的 OOC

在過去,北京主要是派遣國家海洋局局長出席。第六屆的 OOC在挪威奧斯陸召開,中國大陸籍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秘書長屈冬玉和國家海洋環境監控中心的主任王菊英出席並擔任發言人。

民國 108 年(2019年)10月,帛琉宣布將接辦第七屆 OOC,時間訂於民國 109 年(2020年)8月召開。受疫情影響,OOC一再延期。去年6月美國國務院宣布與帛琉合辦第七屆大會,原訂召開日期是今年2月16日至17日,但可能受俄烏情勢影響改為本月13日至14日。此次會議,美國現任總統拜登與前任總統歐巴馬都在會前預錄發言致詞。但此次中國大陸派團出席。

美國是此次會議的合辦國,雖然與台灣關係良好,但考量美中關係,美方要求台灣低調出席。基此,大會官網所貼參與代表Participating Representatives);名單,台灣是放在「國家當局」(Countries/Authorities)下。

如果台北不理會華府的要求,名單上應放「中華民國(台灣)」,而非「台灣」。此有矮化成為「當局」之嫌。這種擦邊球作法滿足了美國的外交顧慮,也讓蔡政府同意接受,因為她一向不喜歡使用「中華民國」正式國名。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台灣出席 OOC一事答覆媒體提問時強調,中方不承認所謂的「台灣總統特使」,並稱美帛兩國允許台灣官員出席 OOC 是意圖製造「兩個中國」,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他還表示,美帛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為「台獨」分裂勢力提供任何舞台。最後,他說,「我們也正告民進黨當局任何在國際上搞所謂突破的圖謀終將失敗」。

此次台灣得以高調出席 OOC,主要基於以下幾個理由:第一,主辦與合辦國家與台灣關係良好,一個有正式邦交,另一個宣稱雙方關係「堅若磐石」,一慣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會議活動;第二,中國大陸此次沒有派團參加,對此美國主導的會議,北京參與興趣不高,若出席,勢必表示反對。

第三,此會議雖屬國際性質,但並非國際組織召開大會沒有憲章、會籍、投票等規定,也非以主權國家資格出席為主,且允許公民社會、非政府組織、私人團體、及學者專家參加;第四,台灣贊助此次會議相當大一部分經費

由於 OOC 不是聯合國體系下專門組織或機構,也不涉及重要國際和區域戰略安全對話會議,主要是討論功能性海洋環境保護、漁業、原住民與海洋權益等問題,使台灣參與的政治敏感度和複雜性有所降低。

過去我政府官員,包括部會首長都曾出席過國際組織和會議,也使用過正式官銜,舉如,衛生福利部部長、環保署署長、漁業署署長等。民國 105 年(2016年)5月23日衛福部長參加聯合國衛生組織大會。因此,要說台灣出席此次 OOC 是一個重大「外交突破」,許多清楚了解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現況的國民應不太能接受。

吾人對政府積極推動參與國際組織會議活動的做法,以及所達致的成效抱持支持和肯定態度。但就不被矮化具實質意義參加聯合國體系相關組織和會議活動仍有許多困難要突破。此突破關鍵是打破兩岸政治僵局,尋求友善對話,不逾越各方所畫高階政治敏感紅線。如此,台灣參與聯合國系統和其他國際政府間組織的芝麻開門才有可能。

下月世衛大會即將召開6月底7月初,「聯合國海洋大會」也將舉行。如果蔡政府能成功推動以台灣、中華台北、中華民國(台灣)、或中華民國等名稱出席此類國際會議,那才是真正的重大「外交突破」。蔡英文做得到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金融業公平待客的永續使命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4730/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金融業公平待客的永續使命
◆  新台灣模式令人憂 何不微升級
◆  走出病毒監禁 媽祖遶境不缺席
◆  適度加嚴管制 防疫情失控
◆  張國煒回歸長榮 能支撐星宇?
◆  全民國防 先定終戰指導
◆  校園防疫嚴謹 停課未必較安全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金融業公平待客的永續使命


2022-04-15 04:44  聯合報 /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銀行對理專高度的「業績導向」,是理專弊案頻傳的制度面問題。圖為理專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人們常說「好理專帶你上天堂,壞理專讓你住套房」確實,理專的專業和誠信是基本態度,要能協助客戶進行良好的財務規畫,選擇合適的金融商品和投資標的。遇到不專業不誠信的理專,風險就是血本無歸,老來窮困。

不同於一般消費品,保險和金融商品有一定的專業門檻,消費者高度仰賴理專和業務員的說明建議,如何提供消費者更周延的保護,已是現代國家金融法制的進步指標。國際經濟合作組織在全球金融海嘯後,於二○一一年提出「G20 高層次金融消費者保護原則」,其中特別重視「公平待客原則(TCF)」,要求金融服務業在交易過程中,必須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對待消費者,更要格外重視弱勢者的需求與權益。

歐美各國都十分強調 TCF 的落實,像英國金融行為總署(FCA)就在二○一九年提出企業對「脆弱顧客」的公平待客指引,要求金融業應以在職訓練、設計特殊商品、加強顧客服務,來照顧高齡者等弱勢消費者。

二○二一年二月,FCA 又再更新評估「脆弱金融消費者」的指引。除年齡之外,健康狀況、有無發生重大事件、財務韌性、知識能力都會影響消費者的脆弱度。金融服務業在提供服務或商品給這些脆弱消費者時,應設置充分檢核點,定期檢討是否完成「公平待客程序」,再一次次優化流程。

不僅如此,FCA 更建立高齡者金融剝削的資料庫,並進行大數據分析,找尋哪些高齡者容易受到金融剝削,受害類型為何,藉以調整政策法令;相關資訊也公開透明,好敦促業者自律,也助消費者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在台灣,金管會於二○一五年頒布了「金融服務業公平待客原則」,金融業須將維護消費者利益、提升消費者保護作為經營方針,企業文化要以公平待客為核心,從業人員對消費者保護要有充分認知,了解法律遵循的重要性。為因應高齡化社會長輩們受到金融剝削的風險攀升,日前更要求銀行、保險、證券、投信投顧及期貨業要參考英國 FCA,訂出高齡金融服務的自律規範及準則。

不過要落實公平待客及誠信金融不能單靠政策法規,金融業必須對善意領航、永續發展的趨勢有所覺察,改變傳統只重業績的獎酬升遷制度,創造並維護公平待客的企業文化,支持員工保護脆弱的消費者,這才是建構誠信生態系的關鍵。而消費者選擇金融商品時,也要養成詳細閱讀、了解商品及契約的習慣,將該公司是否重視公平待客誠信經營,納入購買與否的參考。

ESG 已是金融業琅琅上口的社會責任,但口號必須化為行動,金融業既掌握了資本力量,就要更有方向感的實踐環境永續綠色投資,以普惠金融的原則替社會所有群體提供服務,將公平待客誠信原則視為關鍵治理方針。重塑市場機制是條不容易的路,當更多人認同加入,共好與永續才會離我們愈來愈近。










新台灣模式令人憂 何不微升級


2022-04-15 04:44  聯合報 /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蔡政府的新台灣模式充滿矛盾,之前嘴巴講清零,卻做不到,現在要與病毒共存,就是要大家以不變應萬變。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及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立法院答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土疫情嚴峻,確診病例屢創新高。這樣的新台灣模式,讓人擔憂不已,加上中央政府近日放寬停課標準,最怕社會付出慘痛代價。

蔡總統防疫方向是「重症清零,輕症管控」,但今年中重症已有十幾例,現在就應控管輕症,別讓疫情大爆發。有些長者施打疫苗意願不高,甚至一劑未打,政府除了繼續祭出誘因,提高長者疫苗覆蓋率,民眾自身更要積極防疫,不能放任病毒肆虐。

這段時間,許多民眾鬆懈防疫,認為Omicron病毒株並不可怕,反正都是輕症或無症狀,可以與之共存;但以其傳播速度看,一旦鬆懈防疫,或將一發不可收拾,確診病例暴增,輕症也難以控管。雖說目前公開數字顯示,重症機率不高,但仍不可掉以輕心。雖然Omicron病毒株引發的大多是輕症,但無論發生在誰身上,都是百分百,因為代表的不只是個數字,而是一條寶貴生命。何況台灣目前還不到疫情高峰,輕症者過幾天也可能發展成重症,所以目前的數據不能以一概全。我們在批評上海封城防疫亂象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何嘗不是基於「生命至上」作為防疫出發點?

香港疫情我們該引以為鑑,防疫新台灣模式,清零已不可能,如果不讓疫情一瀉千里,一敗塗地,讓民眾陷入無止境恐慌,不妨來個微升級,例如禁止一些大型聚會等,以加強防疫強度也提高民眾警覺心。另外,目前沒有禁止餐廳內用,但重症風險較高的長者,外出除了勤洗手,戴好口罩,也應當盡量減少內用,改用外帶,保護好自己,以免確診。










走出病毒監禁 媽祖遶境不缺席


2022-04-15 04:44  聯合報 /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高媽祖遶境的防疫規格,大甲媽鑾駕遶境隊伍進入彰化縣。記者許正宏/攝影


農友知道我要參加媽祖遶境後,不斷勸阻我。

跟我說了許多有關病毒的負面消息,我則回答農友:像你這樣不吃外食、幾乎與人斷絕聯絡,如此標準,我實在難以達到。更何況,你能約束自己,但你的家人呢?病毒已經恐嚇、監禁我太久,我能做的,就是配合防疫政策,其他的問題,就交給老天吧!

事實上,在新冠疫情籠罩下,身邊幾位離世的親朋大都因癌症,人生旅途,危機重重,能奪走人命的原因很多,為何只關注新冠?身為農夫,被毒蛇、虎頭蜂攻擊的機率,恐怕比病毒更高好幾倍,難道我就因此放棄務農嗎?

我決定按照往年,進行一年一度的徒步苦旅,因為,活著並不是為了呼吸而已,更重要的是心靈提升。事實上,比起西班牙的聖雅各,或日本的四國遍路等朝聖之旅,台灣的徒步遶境可說輕鬆太多了!沿途不乏商店住宿就算了,更有無數居民免費提供飲食、加油打氣,即便累了,也有便車可搭。

以為離開舒適圈,其實又進入另一個舒適圈。

看到居民為我們提供的痠痛貼布、反光警示設備、自己烤的堅果、印有媽祖圖樣的口罩…其實,居民的心思也隨著每年媽祖遶境提升,設計出更多貼近人心的贊助物資,只為減少行者痛苦,這就是媽祖精神,每年讓人忘記上一次疲累,如候鳥般回到原點。

今年遶境,少了許多作秀的政治明星,讓遶境變得更加單純。

媽祖揮一揮衣袖,創下有史以來,離開廟埕最快速度,世態炎涼,卻讓人看清人情冷暖!今年看熱鬧的人少了很多,真正走在路上,和沿途提供物資服務的居民卻沒有減少,讓人感動!病毒讓許多人退縮,也讓許多人變得更勇敢。

如果無法讓病毒消失,那我們就讓病毒變得有意義;如同現在很多高科技業者,把垃圾、餿水…等廢棄物處理後變成綠金。

聽說,有離婚的夫妻因疫情而復合,疫情讓人體會到相聚困難、生命短暫,應該把握時光、珍惜身邊的人,不要把精神耗在無謂的事物和仇恨上。所以,今年我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帶著猶豫的朋友,再次踏上旅程。

我們已原地踏步太久,為了感謝媽祖的慈悲、為了感謝沿途居民熱情招待、為了鍛鍊在舒適圈裡漸漸萎縮的靈魂、為了走出新冠肺炎的恐嚇…就算疼痛,也要繼續往前走。










適度加嚴管制 防疫情失控


2022-04-15 04:44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由於75歲以上的年長者還有二成三完全沒打疫苗,光是要做到重症清零就是一大難題,實際的醫療量能恐怕更是中央執政團隊最沒有把握的部分,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防疫改採「重症清零」約九天,每日新增來到上千之譜。解封與共存的第一步應是建模,也就是預估新增、中重症與死亡的時間曲線,並提出因應之道。

這波BA.2疫情在三月下旬曝光前,Rt值約4.6,疫調介入後降到2.0左右,接著人流移動指數降低,又降到了1.7,而以複製周期三天來算,再過兩周每日新增就會破萬。

新增破萬以後,中重症每日約卅例,而每人若住院卅天,約需九百床,醫療量能看似游刃有餘,問題是每天將有上千老年人確診,而因為是中重症高危險群,將被送往醫院,只要五天就會將全國床位塞滿。如果病毒攻進安養院,狀況將更嚴重,因此須先規畫老年族群輕重症監測與分流方式。

輕症與隔離人數大增以後,檢疫旅館不夠用,只能在家隔離與照護,容易導致家戶或社區感染,相關感控措施必須及早擬定。隔離導致學校停課、員工請假,甚至公家機關停擺,將影響民生運作,而許多民眾必須安排小孩與長者的照顧問題,身心壓力將會升高。

破萬以後,疫調與匡列難以進行,病毒散播將會加快,然而民眾若畏懼染疫,減少內用與群聚,則會提升防疫強度,如此一來一往,決定了後續疫情走向。

如果病毒繼續以同樣速度擴散,只需再兩周新增就會破十萬,這時PCR檢驗量能不足,必須倚靠快篩。

快篩試劑將如同先前的口罩,成為下一階段構築防護大網的基石,民眾可每周或每月普篩,確診後進行自主管理,多少能遏止疫情蔓延。

此階段所需中重症床位將達上萬,很可能擠壓醫療量能,影響醫療品質,而死亡人數每日將破百,引發不安。

大量確診與隔離將使得各行各業,包括交通、零售或餐飲受到影響,帶來生活不便,甚至造成社會恐慌。

各國的Omicron疫情曲線都不一樣,台灣何時抵達Rt值等於1,也就是拐點,難以預估,而下降後曲線尾巴可能拖更久,因此接下來好幾個月,國人都必須持續適應演變中的疫情。此過程如果持續過久,將影響GDP成長,並導致失業率增加。

各國解封後的染疫率並不一樣,台灣會落在5%到30%區間的何處,就看防疫作為。兒童打疫苗問題最近引發討論,如果能把染疫率壓到最低,就無需讓孩子冒副作用的風險。此外,「重症清零」要能達成,前提也是新增必須獲得壓制。

不論疫情如何延燒,還能匡列與隔離就要儘量做;對於隱形傳播鏈,應藉由普篩及早截斷;而如果人流移動無法降低,應考慮高風險場所或群聚加嚴管制。

至於境外檢疫繼續縮短,應視境內疫情而定,不宜冒進。長期目標雖是解封與共存,短期內可時鬆時嚴,不讓疫情失控,才能減少傷亡又兼顧經濟,為台灣防疫畫下完美句點。









張國煒回歸長榮 能支撐星宇?


2022-04-15 04:44  聯合報 /   陳立業/大學教授(台北市)
星宇航空表示,董事長張國煒於14日經立榮航空公司董事會決議,推選為立榮航空新任董事長,即日起生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張國煒重磅回歸長榮集團擔任立榮航空董事長一職,背後雖隱含家族糾紛;撇開家族內錯綜複雜之愛恨情愁,張國煒此次出手,推測仍不外乎支撐星宇航空的問題。

疫情爆發後,前年起窄體機空中巴士A三二○陸續到位後,今年A三三○導入、後續更有A三五○。這一波波外界霧裡看花看似亮點,熟稔航空業的人皆知,當廣體機到位後,每架次每月八十到百萬美元的基本開銷,勢必成為沈重負荷,尤其疫情下更是雪上加霜。

此次張國煒回歸長榮,星宇可化解想踏進國內線又怕抽不了腿的窘境,藉使用A三二一航機於疫情期間濕租立榮營運國內線,紓解目前微薄收入壓力。再者,因持有立榮航空,不論是星宇直接進入營運,或是航機濕租立榮借殼營運,都順勢解決先前各家不願擔綱地勤代理之問題,其他問題亦可「合作」迎刃而解。

事實上,論星宇入場航空界時點已屬幸運兒,幾乎是開放天空的年代,除歐洲航線跟少數亞洲首都航線具航權限制外,我國屬自由度相對高之市場。尤其星宇極欲經營的六航權市場(即營運東南亞至美國經台灣中轉),除其在他國知名度難以打開外,事實上政府近年政策已有利於該公司。

然而在疫情限制下,星宇僅持有窄體機且貨運吞吐低,該公司又無航網支撐,只能羨慕他航去年貨運長紅;經營周邊商品,雖有廣告亮點,但收入與獲利不足以維運;航空業沈沒成本極高,同時擴張迅速,導致民航局資料顯示至去年第三季累積虧損六一億。

筆者建議針對航空公司成立,應比照過往「民用航空運輸業管理規則」設置先經營國內、再經營國際航線之漸進式營運條款,並大幅拉高法規內第三條第四款六十億籌設門檻,否則航空公司動輒賠破門檻,數字意義何在?

長榮已故總裁張榮發設立長榮航空之初曾連續慘賠多年上百億台幣的艱辛,或許現有國內航空經營者感同深受,然後人恐未必一窺當年胼手胝足全貌。在航空業光鮮亮麗的背後,建議政府重新檢討所有航空公司籌設、治理甚至廢止條件,續秉公執法並落實管理,以維護市場秩序、民眾權益以及公司員工之福祉。












全民國防 先定終戰指導


2022-04-15 04:44  聯合報 /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全民國防手冊載明,戰時建議民眾持戶口名簿,依通知至指定配售站買物資。但專家質疑,戰爭時期若沒錢沒身分要如何購買?圖/取自全民國防手冊


國防部全民國防手冊出爐,原意提供群眾面對軍事危機時的應變資訊,卻被批為「脫離現實」。唯愚以為,兵凶戰危,任何人於讀懂手冊內容前,似應先捫心自問:萬一兩岸開打,一己能忍受戰事進展到哪?又可接受的停戰底線何在?

所謂「終戰指導」,按國內戰略專家定義,指終止戰爭的前提要件與狀況條件。聽電視上某退役將軍透露,他參與過的國軍防衛計畫,均只寫到「濱海決戰,灘岸殲敵」為止。或意謂當我三軍拚盡全力,仍未能阻止解放軍登陸,此際應即考慮轉向停火媾和。循此,則衝突歷時較短,基礎設施損害有限,社會秩序不致大亂。從而,上述手冊教導民眾掃瞄QRCode、準備三天水糧、停水停電時撥打客服、持戶口名簿領民生必需品,何錯之有?

反之,若視談論「終戰指導」為鼓吹投降,一意聽從他國建議進行持久戰、城鎮戰、山地戰,或像若干人主張戰到一兵一卒、拿起掃把,絕不投降。其結果如何,不妨看看今日烏克蘭的斷垣殘壁、生靈塗炭吧。何況,台灣四面環海,缺乏縱深,若真走到那一步,我想除了極少數穿戴防彈鋼盔背心、坐雲豹甲車、有衡山地下指揮所可供避難者外,絕大多數國人恐難逃一劫。

同理,不獨全民國防手冊,包括外購軍火、延長役期、改進後備召集等等,無不與此密切攸關,難以迴避。故懇請執政當局深思,在各重大國防項目定案前,是否先擬好一套務實、合理、尤其能以蒼生為念的「終戰指導」?



宋磊/博士生(嘉義市)


空軍救護隊向來具慈航天使美名,無論是平時日夜待命搜救,或是面對各種天然災害,均能發現救護隊的機身。對於救護機隊而言,日間搜救較為容易,但夜搜除了仰賴飛行員的經驗外,飛機的性能裝備同樣重要。

原先空軍規畫向美方提出針對現有五架黑鷹直升機進行構改,藉此強化夜蒐能力,未料美方開價過高,空軍參謀長已表示因超出原先預算,故取消這次構改的案子,雖然從建軍成本效益的角度來論,空軍的作法讓人理解,但對於救護隊未來的夜蒐能力,依然受到挑戰。

另一支操作黑鷹直升機進行救護工作的機隊為內政部空勤總隊,空勤總隊在接收陸軍十五架黑鷹直升機後,因外觀顏色為紅色,故稱為紅鷹。但為強化空勤總隊的夜蒐能力,空勤總隊將其中的六架進行性能提升,不但新增氣象雷達、目標定位系統、前視紅外線、夜間搜救燈等裝備,以應付複雜的夜間搜救能力。

筆者以為,基於政府整體資源有限,國內應僅保留一支進行全天候搜救的直升機單位,空軍救護隊因成立七十餘年,各種類型的搜救經驗豐富,也幾乎是國內救援出勤時數最高的機隊,台灣若要提升整體空中救援能力,應將各機隊進行整合以利資源分配,畢竟這次因美方開價過高,空軍在預算上確實無法負荷,但若將空勤與救護隊進行整合,救護隊現有的夜蒐能力將大幅提升,將使具備夜蒐能力的直升機超過十架。












校園防疫嚴謹 停課未必較安全


2022-04-15 04:44  聯合報 /   陳招池/縣聘督學(苗縣頭份)
新停課標準13日正式上路。 記者胡經周/攝影


這一波疫情燒到各級學校來,防疫指揮中心或舉棋不定,或不斷地下指導棋,有些措施卻跟地方政府步調不一,引起諸多齟齬;領導者若心中沒定見,必然被病毒牽著鼻子走。

其中最受爭議的是學生要不要停課?要怎樣停課?這是需要多方評估,絕非賭賭運氣,成為決策失誤的犧牲者。古有云:「兩害相權取其輕。」說明遇到有害的事情,務必要權衡輕重得失,然後選擇為害較輕的去做;當不可抗力的病毒發生時,政府的決策必須有充分的考量,把災害或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這才是領導人應有的智慧。

去年五月那一波病毒侵襲,學校瞬間宣布停課在家學習,我看到許多孩子沒戴口罩,到處趴趴走,顯然染疫的機率比較高;再說線上教學對他們而言,只徒具形式,所遺課業成為無法修補的漏洞;許多校長表示,學生整體學科能力下降很多,舊知識與新學習還沒銜接起來,就無條件進入新學年。有了前車之鑑,我認為學生停課在家不會比學校安全,絕非無的放矢。

之前,病毒稍緩期間,我以督學身分進入校園訪視,入口處總是被要求量體溫和酒精消毒,滴水不漏,安全措施無虞;校園所到之處,不論上課學習或下課玩耍,從未看到任何一位師生不戴口罩,大家已經養成習慣,把戴口罩視為穿著的重要部分;同時,學生在老師的嚴格督導下,洗手、噴酒精已成生活的常態,這不就是現代生活教育的訓練嗎?為何因擔心染疫,就棄械投降?況且「清零」是人類自大的狂傲,無形的敵人怎能殲滅?自保才是王道。

網路流傳一段話:「防疫最大破口就是在脫下口罩吃喝時,口沫中的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給二至三米內所有脫下口罩的人!反之,就算有千人逛超市商場,大家都會戴口罩,不會有人受感染。」由此可知,學校師生雖眾多,但落實戴口罩、勤洗手總比停課在家安全多了。


嚴震生/俄羅斯及烏克蘭與和平的距離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嚴震生/俄羅斯及烏克蘭與和平的距離
◆  洪蘭/幸好有媽媽…
◆  楊志良/Omicron風暴因應之道
◆  馬凱/永別了 輝煌的年代
◆  陳亮恭/人生七十古來稀,然後呢?




嚴震生/俄羅斯及烏克蘭與和平的距離


2022-04-15 04:44  聯合報 /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土耳其總統厄多安(中)主持俄國與烏克蘭停火談判的開幕式。法新社



俄烏戰爭迄今,兩國雖仍處戰爭狀態,但經歷幾次談判,顯見雙方並未準備無限制延長戰事,而是希望能在彼此接受條件下,達成和平協議。不過,由於雙方各有堅持且妥協空間有限,同時戰事發展也帶來新變數。戰爭未歇之際,回顧莫斯科開出的條件及基輔的堅持,很明顯地是雙方離和平仍有段距離,難道俄烏真的無法找到一條和平大道嗎?

眾所皆知,俄羅斯非常反對烏克蘭加入東擴的北約,其次是希望克里米亞的獨立和加入俄羅斯之過程獲得法理的確認,以及烏東兩個宣布獨立的人民共和國頓內次克及盧甘斯克為國際社會所接受。第一個條件逐漸演變成包括烏克蘭的中立以及非軍事化。此外,對烏東構成威脅的亞述營,必須解除武裝,同時烏克蘭也應當進行去納粹化。最後,普亭在戰前曾策動烏東地區提出基輔政府禁止使用俄文的做法,形同語言及文化上的種族滅絕,因而要求俄語為第二官方語言,廢除任何禁止俄語的法律。

至於烏克蘭方面,澤倫斯基一再強調要確保領土完整和主權不可侵犯。同時希望若簽和平協議,未來安全須獲國際保證。至於加入北約,除非最終它擊敗俄羅斯,否則這個選項已不太可能。在俄軍久攻基輔不下,改變戰術轉向烏東集結之際,烏克蘭似乎有了足夠底氣,想要完全驅逐俄國勢力,這會讓澤倫斯基在和平協議方面更不可能輕易妥協。若未來雙方仍要進行和平談判,個人認為最大的爭議會是雙方對於領土的看法。先不談克里米亞和烏東兩個共和國,單是俄羅斯目前佔領這些地區以外的部分該如何處理,就相當棘手。

過去一些國際戰爭,如一七二七至二九年英國與西班牙戰爭,及英美間一八一二年戰爭,在戰後和約中雙方領土並沒有任何割讓或變遷,回到戰前狀態;七年戰爭(一七五六至六三)雖然讓英國在歐洲以外獲得新領土,但在歐陸部分卻是同樣回到戰前狀態,奧地利並沒有從普魯士手中奪回想要的西利西亞。

如果將回到戰前狀態當作俄烏戰爭的和平條件,將產生一個問題,即所謂戰前究竟是指今年二月廿四日前狀態,還是二○一四年克里米亞獨立前狀態?目前看來,烏克蘭似乎偏向後者,但要俄羅斯交回克里米亞或是置俄羅斯人占多數的烏東兩個共和國於不顧,等於是完全戰敗才會有的條件,莫斯科當然不會接受。

與「回到戰前狀態」相對的是「允許保留佔有」,也是以色列曾經有的經驗。普亭或許希望如以色列在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後,儘管與埃及、敘利亞及約旦達成停火協定,但並未放棄從戰爭中取得的西奈半島和加薩走廊、戈蘭高地及約旦河西岸。儘管在一九七九年的大衛營協定之後,以色列將西奈半島歸還埃及,但它至今仍擁有約旦河西岸及戈蘭高地。

如果俄烏戰爭僅是停火,允許保留占有或讓俄軍從頓巴斯及克里米亞以外地區撤出,也許能被基輔接受,但這並不代表雙方達成和平協議。最終除烏克蘭不加入北約、中立化、非軍事化及去納粹化等議題外,雙方對「回到戰前狀態」及「允許保留佔有」能否達成共識,才是簽署和平協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