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救觀光 治標更要治本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6701/web/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自誇經濟好,卻擔心人民找生路?
◆  聯合報黑白集/蔡壁如隔空殺敵
◆  經濟日報社論/救觀光 治標更要治本







經濟日報社論/救觀光 治標更要治本


2019-11-10 23:0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陸客不來,台灣的觀光業何去何從?近來台北旅展期間,討論相當熱絡。我們要更深入探討,台灣觀光除周邊國家旅客之外,無力吸引更多先進國家旅客的原因,必須解決吸引力不足之處,方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國際觀光客的首選或重要選項,根本解決問題,甚至達到不需如此依賴陸客的境界。
旅遊觀光業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產業,從民國100年(2011年)起就占了全球貿易額的6%、服務貿易的30%;民國103年(2014年)僱用了近3億人口,產值占全球經濟生產的9.8%,且估計每年至少成長3%。因此,全球各國無不高度重視這個在全球化和科技發展下,高度成長的產業。然而,全球35%的國際旅客集中在前五大觀光國,即法國、美國、西班牙、中國和義大利三分之二的國際旅客集中在25個國家,不太會改變法、西、中、義四國都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美國則有最先進的科技、設施和豐富的地貌資源另外,排進全球十大旅遊國的另外兩個亞洲國家土耳其和泰國,也都擁有獨特的文化和景觀資源。這表示,人們對觀光旅遊的選擇受到既定印象的影響很大,要改變這種旅遊模式必須先對自己適當定位,加上足夠投資,才可能獲得較佳成效。
政府近年來已在旅遊業投注不少,無論中央或地方都相當重視,各地旅遊景點和設施都漸上軌道,旅遊人次逐年攀升。但除語言標示、公共衛生等問題外,還是有兩大基本問題未能獲得解決:一是前述的定位問題,二是觀光景點的投資問題。在定位上,台灣到底要將自己如何定位?台灣只有400年開發歷史,不容易在文化歷史上營造足夠的吸引力;但這並非絕對,看看同樣只有400年開發史的美國就可以發現,美國對既有歷史文化史蹟的維護和展現,做得讓人驚嘆─在波士頓周邊可以看到大量當年進行獨立戰爭的史蹟和文物館,內容不僅豐富且模擬場景逼真,令人意猶未盡而有再次到訪的衝動。
請問台灣的觀光定位為何如果只有太魯閣、日月潭、阿里山和墾丁,不值得遊客耗費一個星期或更長的時光若能標榜真正中華文化的保存地」,以故宮大量文物為訴求,讓台灣各地的博物館展廳也協同分類展出故宮窖藏文物,讓故宮的日常展出精品數量,從2,000件擴大到類似北京故宮的1萬件,就可在全球宣傳「看中國文明到台灣」。另外,即使歷史不長的美國,隨便一個歷史名人都有詳盡資料和器物展示的紀念館,交通、停車、衛生等各種配套一應俱全;各地旅遊服務中心也都資料詳盡、設備周全台灣在這方面的投資,可說少得可憐就以台灣史上最著名的鄭成功而言,可介紹的相關資訊理當極多,但延平郡王祠內可說是大而無當,幾十年來沒有強化,可看內容寥寥可數;類似狀況到處都是,台南孔廟號稱全台首學還對外收費,但進去後會發現幾乎空無一物,讓人大失所望。這些狀況別說和美國天差地別,連和土耳其、泰國等後進國家也無法相比。
旅遊業是需要投資的。台灣這些年來,是投資了一些新的博物館、強化了部分觀光景點的硬體,但軟體的內容都不夠豐富和細緻,難讓遊客印象深刻,進而產生流連忘返的效果,想一去再去。日月潭、太魯閣和阿里山的風景是少數例外,但台灣只靠它們是不夠的。最後,台灣戶外令人印象深刻的人造景物太少,歐洲到處是歷史遺留的宏偉建築和精致雕塑,台灣除風景外,人工雕塑或造型既少又簡陋,台南北門一個簡單的水晶教堂竟然可以轟動全台;而看到國道五號頭城入口的蔣渭水紀念碑,其簡陋更讓人覺得對先賢不敬。
救觀光,治標要找回陸客,治本則要強化觀光資源,定位和投資缺一不可









聯合報黑白集/蔡壁如隔空殺敵


2019-11-11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柯文哲親信蔡壁如說,想邀時力立委黃國昌擔任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引發時力內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柯文哲的親信蔡壁如最近說,她很想邀時力立委黃國昌擔任民眾黨不分區立委,而且一定力爭讓他排名第一。沒想到此話一出,隨即引發時代力量內訌,市議員林亮君和前發言人吳錚次日雙雙宣布退黨。
蔡壁如這種刀不出鞘即能隔空殺敵的戰略,真是高明,遠遠勝過一票政壇老手。另一方面,時代力量內部的猜忌顯已累積到相當程度,心理素質脆弱,才會如此不堪一擊。稍早立委林昶佐洪慈庸相繼退黨,已讓時代力量損兵折將;現在經不起蔡壁如輕輕一撩撥,又撂倒兩名要角,時力的情勢不妙。
時代力量更根本的問題,在路線之爭時力崛起於太陽花學運,幕後是民進黨扶植的身影事實上,民進黨就是把它當成側翼的綠色青年軍。然而時力一路走來,有人想要塑造自己的獨特性,擺脫老大哥的控制;有人卻眷戀「小綠」的舒適,靠在巨人身邊好安穩。也因此,才過了一屆就鬧出家變。
黃國昌到底會不會加入民眾黨不分區?他曾說,自己「會拒絕」,又說時力和民眾黨是「競爭關係」。這樣的表態,仍擋不住黨內同志的疑心症,蔡壁如一張口就吹跑兩名要角,只能怪時力體質太弱。
一個政黨的主席或前主席卻去當其他政黨的不分區,聽起來很奇怪,但在台灣卻正夯最近傳出,民進黨有意把社民黨前召集人范雲基進黨主席陳奕齊都納入不分區,當事人態度都很曖昧可見,大綠吃小綠多麼容易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自誇經濟好,卻擔心人民找生路?


2019-11-11 00:2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說台灣經濟20年來最好,總統府並嗆中共26條是一國兩制行動方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繼去年的對台卅一條措施,中國大陸國台辦、國家發改委結合廿個部委再度推出廿六條措施。對此,我方從總統府、行政院、陸委會、外交部、經濟部、教育部到農委會均紛紛展開回擊;由此可見,廿六條措施攻勢的全面性。陸委會批評,這項方案「名為惠台,實則利中」;總統府更指,這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方案。亦可見,這些措施相當具體。中共廿六條新措施將對台灣產生什麼影響,值得深切關注;蔡政府僅作膝射式反應,恐非明智對策。
撇開蔡政府的嗆罵不談,北京此時公布對台廿六條措施,已對幾個備受關切的問題,包括習近平是否改變對台政策、武統選項是否提上議事日程、中共決策是否不再考慮台灣人民感受,乃至ECFA明年是否期滿終止等,都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或線索。
儘管習近平年初倡議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讓蔡英文撿到槍而聲量大漲,兩岸緊張關係急遽升高,中共在國際上對台灣的打壓日甚,蔡政府對大陸也只剩劍拔弩張。但北京此際公布對台廿六條措施,就是貫徹習五點與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習近平的對台政策思維:「一手硬」對蔡政府強力反獨,「一手軟」對台灣人民與社會深化融合發展。因此,「武統」尚非中南海選項,「和平統一」才是主要路徑。
同樣的,中共挖我邦交國引起台灣人民惡感,讓蔡英文操作成其吸票策略,也引發中共決策「是否不再考慮台灣人民感受」的疑問。然而,習近平在對台工作上仍要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強調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只不過,中共在軟硬兩手的拿捏與實踐上,不易區隔蔡政府與台灣人民。「廿六條」措施再度繞開蔡政府,以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措施,直接訴諸台灣人民與企業其中,「同等待遇正是廿六條最重要的關鍵字。因此,ECFA明年期滿終止的疑慮,應可消除大半。
陸委會指廿六條措施「名為惠台,實則利中」,這其實是說給自己聽。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造成不少台商回流;兩岸敵對氛圍,也抵消台生、台青赴大陸的意願。現在中共放大開放幅度,擴大台商參與大陸經濟發展,提供台生、台青、台師就學就業及生活的優惠,除吸收資金與人才,更大目的是深化兩岸的融合發展因此利中不假,「惠台也是真。試想,如果台灣經濟真像蔡英文膨風的「廿年來最好」,又何必擔心人民向外找出路?
廿六條措施最受矚目的是,大陸駐外使領館將提供台灣人民領事保護與旅行證件。陸委會痛斥,陸方「矮化主權」的圖謀昭然若揭;外交部也表示,我國領事權不需委託中國政府代為行使。事實上,馬政府在「外交休兵」政策下締造的免簽成果,讓台灣護照比大陸護照好用得多;但不能否認,在某些地區仍可能吃閉門羹。若台灣人民在我國領事保護鞭長莫及的地區遭遇急難,尋求任何可能協助,都屬人道問題。若如蔡英文吹噓的「有史以來國際支持最強」,又何必擔心國人尋求大陸領事協助?
總統府批評,廿六條措施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方案,可見蔡英文仍想藉此複製撿到槍及大賣「芒果乾」的好康。然而,接下來要看蔡英文有沒有能力說服台灣人民拒絕惠台紅利若處理失當,會不會因台灣人民自尋出路,而導致她撿到的槍膛爆
蔡政府鎖國反中,修完「國安五法」,又要推動「中共代理人」修法;寧願選前大撒幣,卻吝於補助學生交換,更防學貸套利如防賊中共先有卅一條,後有廿六條,提供發展機遇,擴大獎助學金,還讓台師、台生公派留學。兩岸罵戰,台商、台青與台師、台生應是點滴在心頭!

【即時短評】韓張配與蔡賴配的理想與現實

◆  【即時短評】韓張配與蔡賴配的理想與現實
◆  【重磅快評】蔡總統與蔡英文對國家機器的兩套標準
◆  【重磅快評】蔡英文驚世玩笑,果然民主進步!
◆  【即時短評】動員擴及眷屬 綠營政權保衛戰醜態盡出

◆  【即時短評】藍綠搶攻醫師票 誰能端出牛肉才重要
◆  【即時短評】立法其實很專業 不分區立委怎提名
◆  【即時短評】炒選情可以 但郭台銘別當放羊孩子
◆  【即時短評】獨派終歸隊 蔡英文選情再添利多
◆  【即時短評】時力出走成常態 凸顯年輕政黨一關鍵問題
◆  【即時短評】民進黨還沒正式出招 韓進攻之餘仍得嚴密防
◆  【即時短評】跑廟上香求神 宮廟故事誰知道
◆  【即時短評】搶進安全名單 為己還是為黨?
◆  【重磅快評】韓國瑜不是賴清德!蔡英文可別複製貼上
◆  【重磅快評】韓國瑜買房非庶民,蔡英文家養地很正義?
◆  【即時短評】分贓、收編不改 民進黨不分區能有亮點?
◆  【即時短評】賴清德的光環與朱立倫的位能
◆  【重磅快評】美中貿易協議的新變數
◆  【重磅快評】韓國瑜敢動陳菊的人事 就是掀文化大革命?
◆  【重磅快評】北農老總買不起豪宅 吳音寧應笑韓國瑜!
◆  【即時短評】韓國瑜竹縣直球對決 搶台三線與科技選票
◆  【重磅快評】韓營勿小覷豪宅案殺傷力
◆  【重磅快評】蔡政府要拆了既有公共工程執行制度?
◆  【重磅快評】黨主席帶頭怯戰 如何期待勝利?
◆  【重磅快評】蔡英文擔心黃金交叉?蘇貞昌才是大問題
◆  【重磅快評】26項措施刨根 蔡英文團隊還顧著唱戲
◆  【重磅快評】都是16億 農機補助是興利 學貸免息變套利
◆  【重磅快評】川普怕再遇桑柏格 急著退出《巴黎協定》
◆  【重磅快評】再怎麼會套利,誰套得過民進黨?
◆  【即時短評】發錢總在選舉年







【即時短評】韓張配與蔡賴配的理想與現實


2019-11-11 14:34 聯合報  本報記者 李光儀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左)宣布張善政(右)擔任副手,角逐2020總統大選。 記者劉學聖/攝影

總統選戰的副手之謎,國民黨已經確定由張善政出線,民進黨正在醞釀「蔡賴配」。不過,從副手選擇的策略上,韓國瑜反而更像是領先者打「安全牌」,蔡英文則像是落後的一方「先安內再攘外」,與現在民調呈現的趨勢並不一致,讓這場選戰,出現些許撲朔迷離。
先談蔡英文的部分,民國97年(2008)總統大選,民進黨在劣勢下,組成初選時競選對手的「長昌配」,雖然沒能打贏選戰,卻避免基本盤因為初選分裂流失的危機。民國101年(2012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內為了弭平蔡英文和蘇貞昌在初選時的紛擾,又力推「蔡昌配」,但蔡英文選了自己所屬的蘇嘉全。民國105年(2016年)蔡英文在黨內地位穩固,同樣打破派系考量,選擇陳建仁當副手。
此次大選,蔡英文選情轉危為安,但副手選擇上,卻更趨近於民國97年(2008年)「長昌配」的思考。相對於此,國民黨在初選時的諸多紛爭,讓黨內分裂危機始終未曾消減。張善政是從初選後期就醞釀挺韓國瑜,選後更領銜組成國政顧問團的韓國瑜麻吉」,早在一個月前,就曾傳出有意接韓副手,算是一張不折不扣的「安全牌」,反而接近蔡英文在民國101、105年(2012、2016年)的思維,不以是黨內整合為要務,而是以搭檔的流暢為考量了。
但這是否說蔡英文、韓國瑜選情不若民調呈現的綠強藍弱?其實不必然。更可能的情況是,對蔡英文而言,目前選情雖然領先,但不如民國105年(2016年)的十拿九穩,除了安撫初選時忿恨不平的獨派,她現在的選戰策略,是向「中華民國」靠攏,要穩住基本盤,最好人選當然是「獨派之子」賴清德,否則若重蹈民國101年(2012年)覆轍,後悔莫及。更何況宋楚瑜極可能參選,對蔡的影響,亦未可知
至於韓國瑜,看似打安全牌,但其實更像「不得不」的選擇。首選當然是有加分作用的社會賢達,其次是和自己有互補、整合黨內的同黨強棒,從結果看來,這兩者都不可得。在此情況下,張善政雖然加分有限,但也不至於扣分,而且和韓國瑜有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應該算是現有情況下最好的選擇。
觀諸過去總統選戰,主要還是總統候選人的戰爭,副手對選情影響極其有限。人選揭曉即便人人有意見,但也就是一時的新聞話題。勝負取決的關鍵,還是誰犯的錯比較少。








【重磅快評】蔡總統與蔡英文對國家機器的兩套標準


2019-11-11 09:04 聯合報  主筆室
蔡英文總統。 記者葉信菉/攝影

高雄市長韓國瑜多年前在台北市買賣不動產,成為近期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攻擊韓國瑜的焦點。此案有兩個攻防,一是綠營拿此來攻擊韓國瑜的庶民形象,其二則是韓國瑜質疑國家機器在此案中扮演的角色,為何預售屋的買賣資料,最終會流入綠營民代的手中。
韓國瑜買賣房產並無違法,與他庶民形象有無牴觸是選民的主觀認定,更令外界關注的是國家機器與民進黨在韓國瑜買房案中扮演什麼角色,尤其是韓國瑜買房的相關資料與國營事業和政府相關部門有關,卻能被綠委精準掌握,韓國瑜希望蔡總統下令調查國家機器是否有介入選舉,反應合乎情理
但蔡總統與綠營對韓的喊話視而不見,除了繼續猛打買房案,另一方面蔡總統與綠營反指韓國瑜藉國家機器介入選舉的說法來掩蓋他受到爭議的事情,意指韓國瑜是無的放矢
蔡總統與民進黨卻忘了他們在野時也常指責國民黨動用國家機器介入選舉,往往沒有證據卻也能說得若有其事。民國100年(2011年)蔡英文第一次競選總統時,她與當時的央行總裁彭淮南會面,因兩人都是知名人物被一般民眾認出,蔡彭會曝光事後民進黨質疑國民黨動用國家機器監聽與侵犯人權
當年蔡彭會曝光,民進黨藉此指摘是國家機器介入選舉,之後民進黨再對政府提出一連串質疑,認為中華民國的機構涉入選舉,蔡英文多次要求當年的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必須擔起責任出來說明
如今中華民國總統換蔡英文出任,民進黨在中央完全執政,角色異位後的綠營對國家機器介入選舉的說法也跟著轉變。如果當年綠營可以藉蔡彭會曝光質疑國家機器介入並要求馬英九負責,如今韓國瑜買賣房產的資料被綠營立委拿出來檢視,韓國瑜要求蔡總統說明又有何不妥
蔡政府今年大開支票在各地撒錢,已充分展現她連任的優勢,整個國家機器動起來為綠營助選早已不是祕密政府宣揚政績與衝刺落實政見是任何追求連任者必做之事,但如果利用國家機器不當打擊競爭對手,則是民主國家所不能容忍當年蔡英文還是總統挑戰者時有這份擔憂,如今蔡總統卻對韓國瑜的擔憂不屑一顧,兩套標準又豈能讓國人服氣







【重磅快評】蔡英文驚世玩笑,果然民主進步!


2019-11-11 07:41 聯合報  主筆室
蔡英文總統。 記者葉信菉/攝影

蔡英文總統日前出席「民國109年(2020)蔡英文總統連任全國醫師後援會大誓師」,致詞時一個「點名玩笑」,讓在全場醫師大笑的背後,卻不禁讓人民感到一股寒意襲上心頭。
蔡英文說,看到大家都穿白袍來,最近她也有一次看到很多人穿白袍,就是去榮民總醫院;「這裡有沒有榮總醫師?」結果不見台下有人舉手;總統打趣說,「那榮總我就記下來了。」全場大笑,她也趕緊澄清,「對啦,我已經去過了,我去參加榮總六十週年慶時。」
對照蔡英文點名榮總前的致詞內容,她以與醫師一同出席的醫師娘在隔壁廳看直播為引,指「當領導的人竟然把領導(醫師娘)擋在外面,所以待會出去我一定要跟他們握手?哪有領導那麼委屈被隔絕在外」,以及對在場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邱泰源說,「邱理事長雖然說變小號,但看起你還是胖胖的,但是有沒有白白,大家自己判斷」,若在場的醫師、醫師娘、邱泰源等被總統拿來當成笑話主體並不以為意,旁人自無甚置喙餘地。
但她接著問:「這裡有沒有榮總醫師?」不見台下有人舉手竟接著說,「那榮總我就記下來了。」雖可理解為一連串玩笑的延續,但拿不在場者當開玩笑對象未免有失厚道,背後隱藏的公然點名」、「強迫選邊」意涵,又怎不讓人民心驚?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工會發出通知單,要求每位工會成員要帶3名眷屬、幹部需帶2名眷屬參加蔡英文高雄競選總部成立大會,亦有類似意涵
雖然台船工會聲明自前幾屆起,每遇選舉,皆召開理監事會決議支持人選後予以聲援,且長期以來都是工會自主,僅限於工會幹部成員參加但該聲明卻迴避了工會理監事支持就代表全體幹部支持?」「就代表全體幹部之眷屬支持?」以及為何必須寫請假事由?」等核心問題,也難怪引發質疑
曾經,民進黨在野時最常批判的事例之一就是國民黨執政時搞各式選舉動員如今,不僅藍規綠隨還堂而皇之、振振有詞,甚至連國家元首都拿不出席來開玩笑」,類此行徑,果然是台灣民主的一大進步啊










【即時短評】動員擴及眷屬 綠營政權保衛戰醜態盡出


2019-11-11 01:55 聯合報  記者蔡晉宇/即時報導
陳水扁主政時期,中鋼成立過「陳水扁中鋼後援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船公司昨天被踢爆,強制要求國營事業員工出席蔡英文總統造勢場合,引發爭議綠營包括蔡英文總統、綠委管碧玲,都以工會自主為由進行辯護,試圖將「公司」與「工會」做切割。但工會發出如此強制性的動員令,動員對象甚至包括員工眷屬,這種動員深度史上僅見,顯然不是工會自主四個字就能輕易卸責
台船公司雖已進行民營化,政府仍為最大股東,可謂仍是一家隱藏版的國營企業,再加上潛艦國造數百億訂單落在台船頭上,作為下單的政府,若對台船使個眼色對選舉全力配合,台船豈有不從的膽量? 若只是工會感恩戴德,想要感謝政府,何須動員到連眷屬都得配合?
這些都不免讓人懷疑是民進黨為掩人耳目,透過工會來遊走灰色地帶,對照過去民進黨在野時,對國營事業被動員參與政治性活動大力批判,更是標準的雙標黨
民國103年(2014年),綠委管碧玲出示國營事業的動員簡訊指出,基層主管要求「各股徵派自願同仁二人」參加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楊秋興競選總部成立。她批評,「徵派」、「自願」等字眼擺明是準備曝光時推卸責任用的。對照台船曝光的動員文件,不僅更具強制性,不參加要請假,且還要每人多帶二、三位眷屬訂定每人任務配額的誇張作法,過去少有聽聞
國營事業在選舉時被動員可說是台灣的歷史共業,早年國民黨在國營事業內設有黨部,每逢選舉時的動員是相當不避諱、直接的,陳水扁時期,中鋼更成立過「陳水扁中鋼後援會」,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行政中立的觀念逐漸受到重視,類似行為不應再被視為理所當然蔡政府應當認清,台灣民主思潮在往前走,要更尊重每個人的選擇,若只想靠「公司」、「工會」文字遊戲,濫用行政資源,選民將會以選票說出他們的想法

洪蘭/當數學遇見美學 科技離不開人文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當數學遇見美學 科技離不開人文

◆  馬凱/哀哉!世上苦人將更多
◆  薛承泰/當基本工資尬上貧窮線
◆  方祖涵/大聯盟冠軍的政治氣味
◆  趙春山/「馬習會」四周年:回首來時路
◆  嚴震生/Mike & Mike
◆  盛治仁/小確幸台灣,很久沒有大突破了
◆  李清志/搬家的人生

◆  王健壯/蘇貞昌要走的是豹變之路
◆  楊渡/文字的災難,正在發生
◆  陳立恆/城市藝術的中年危機與青春秘訣









洪蘭/當數學遇見美學 科技離不開人文


2019-11-11 00:35 聯合報  洪蘭(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研究發現,美有內在潛意識的法則。圖為新竹市241藝術空間首檔展覽《識相.非象》,將展場變成雕塑美育陣地。圖/新竹市文化局提供

最近教育部在推素養教育,其中包括美學在內但是很抽象,是個主觀的經驗,如臭豆腐和榴槤,你的厭惡可能是我的最愛。因此,有老師來問:「美」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嗎?如果沒有,怎麼教呢?
也有老師有不同的意見,說她擔任過多次作文比賽和美術比賽的評審,她的經驗是「英雄所見略同」,每次評審結果,如果去掉常態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曲線兩端的分數,大部分評審員的意見是很相近的。也就是說,你認為美的,我也認為不錯,因此認為美感是有共通性的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平常很少去想它。恰巧最近耶魯大學有個研究:數學的美來討論視覺藝術和音樂的美有無一致性
作者之一是位數學家,他在上完一堂課後,對自己很滿意,隨口說了一句「今天的課就像舒伯特的sonata一樣」。沒想到耶魯的學生音樂素養很不錯,有人下了課就來問他是什麼意思,引發了他的研究動機,找了作者之二的心理學家,一起來探討。
數學被公認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數學上有個Occam's razor的簡約法則,講究優雅(elegant)、清晰(clarity)等等,數學家喜歡說這個證明很美。一般人對數學也有很多直覺,例如在「4-2=2,因為2+2=4」,和「2+2=4,因為4-2=2」的推論中,一般人偏愛前者,因為前者basic。
曾有研究請數學家在核磁共振儀中,對數學公式做美的評分,結果發現符合他們心目中美的標準時,大腦眼眶皮質內側medial orbitofrontal會活化起來,跟我們對視覺和聽覺刺激感到美是同一個地方大腦竟然有專門反應美的地方,真是令人驚訝。因為閱讀這個能力對人類文明這麼重要,但大腦中並沒有一個地方是閱讀中心
生物演化學家認為這跟生存及繁殖有關:人類喜歡對稱的臉,因為它代表健康,連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都喜歡對稱的臉;在美術館中,人喜歡看有樹木大草原的風景畫,因為它表示那個地方有水有蔭有生機。
為了了解一般人(laymen是否跟數學家一樣對美有內在潛意識的法則,他們找了大學生來請他們判斷數學證明和優勝美地、洛磯山、安地斯山等地方的風景畫作的相似性,結果發現相似性很高,表示內在的法則相似
又因為音樂有著數學的結構,發明畢氏定理的Pythagoras,他的西方音樂理論到現在還在用,所以他們又作了一個比較舒伯特、巴哈、貝多芬等人的奏鳴曲和數學證明美的相似性研究,結果發現也很像,表示每個人心中的確有一把判斷美的尺這把尺固然因為文化而異,但共同性比我們想像得高,因為它有演化上的原因
原來要美,必須要真,要優雅,要清晰,要有深度profundity)。二個月前,聯合國加拿大的Montreal開了一個會,檢討高中的課程,他們建議以後大學生不論人文或社會科系都要修數學才能跟得上AI時代對大數據、模擬以及數位科技的需求。科技和人文是分不開的,難怪有個實驗顯示人在五十毫秒之內便能判定一個東西美不美,原來它竟是祖先傳給我們的內隱生存能力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